标点符号的误用及举例范文

2023-09-23

标点符号的误用及举例范文第1篇

1.顿号误用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如: 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三四”中间没有顿号。)

(2)并列数字间缺顿号。如: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三四中间应有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与此相似的还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链接比较紧,中间不必加顿号。) (4)不顾内容层次地乱用顿号。如: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呀”是语气词,已经构成句子,所以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如: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北船、辰溪江船、以及沅陵黄船。(“和”“与”“以及”等连词前不用顿号,去掉。) 2.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如: 张一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烦恼”后的逗号去掉。)

(2)不顾内容层次的乱用。如: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3)在说话人的最后误用逗号。如: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懵。(“答道”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5)总结语前误用逗号。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像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3.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分号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如: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如: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两个句号都改为逗号。) 4.冒号误用

(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如: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将冒号去掉。)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如:

会议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两个冒号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冒号去掉。)

(4)同一个人的话语未完时误用冒号。如: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将冒号改为逗号。) (5)冒号管辖范围不当。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丙烯。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冒号只管到逗号前,逗号要改为句号,或者冒号改为破折号。) 5.问好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如: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如: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体型”与“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如: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将两个逗号改为问号。)

特别提醒:反问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6.省略号误用

常见的是省略号与“等”并用。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将省略号去掉。) 7.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如: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得的治病良药。(将破折号去掉。) (2)少用了破折号。如: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我。(“秦山第二核电厂”一词不用引号,应删除,在该词前加破折号。) 8.书名号误用

引号错用为书名号。如: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栏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删除书名号,加用引号。)

9.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如: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 (句中的括号是多余的,应删掉,并在“地址”后加逗号。) (2)括号位置错误。如:

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此句应为句内括号。对此种误用,应注意分清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 10.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如: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删去后一组引号。) (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如:

吴明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删去引号。) (3)加引号范围不清。如:

更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礼多人不怪嘛’不应该把“嘛”放在单引号内。)

(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如:

标点符号的误用及举例范文第2篇

1.顿号误用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如: 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三四”中间没有顿号。)

(2)并列数字间缺顿号。如: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三四中间应有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与此相似的还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链接比较紧,中间不必加顿号。) (4)不顾内容层次地乱用顿号。如: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呀”是语气词,已经构成句子,所以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如: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北船、辰溪江船、以及沅陵黄船。(“和”“与”“以及”等连词前不用顿号,去掉。) 2.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如: 张一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烦恼”后的逗号去掉。)

(2)不顾内容层次的乱用。如: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3)在说话人的最后误用逗号。如: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懵。(“答道”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5)总结语前误用逗号。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像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3.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分号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如: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如: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两个句号都改为逗号。) 4.冒号误用

(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如: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将冒号去掉。)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如:

会议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两个冒号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冒号去掉。)

(4)同一个人的话语未完时误用冒号。如: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将冒号改为逗号。) (5)冒号管辖范围不当。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丙烯。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冒号只管到逗号前,逗号要改为句号,或者冒号改为破折号。) 5.问好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如: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如: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体型”与“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如: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将两个逗号改为问号。)

特别提醒:反问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6.省略号误用

常见的是省略号与“等”并用。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将省略号去掉。) 7.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如: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得的治病良药。(将破折号去掉。) (2)少用了破折号。如: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我。(“秦山第二核电厂”一词不用引号,应删除,在该词前加破折号。) 8.书名号误用

引号错用为书名号。如: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栏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删除书名号,加用引号。)

9.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如: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 (句中的括号是多余的,应删掉,并在“地址”后加逗号。) (2)括号位置错误。如:

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此句应为句内括号。对此种误用,应注意分清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 10.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如: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删去后一组引号。) (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如:

吴明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删去引号。) (3)加引号范围不清。如:

更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礼多人不怪嘛’不应该把“嘛”放在单引号内。)

(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如:

上一篇:小学生假期安全公约范文下一篇: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