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2024-05-06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标准设计,是动漫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新《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维动画产品的开发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动画工作任务的分解以及学习情境的创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制定新《标准》过程中要求对课程要定位准确,明确思路,恰当选材(内容设计)。

一、课程定位

《三维动画设计》是动漫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依据职业能力需求,以三维动画短片设计为载体,主要讲授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动画设计、特效设计和渲染合成等技术。重点培养学生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动画设计,游戏设计,广告及影视设计等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三维动画已经成为现代动画产品开发的主流,国内外动画企业大都以三维动画技术开发相关产品。随着动画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本课程在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越显重要,处于动漫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中心地位,既承上又启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根据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将来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以动画制作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种创新型的《三维动画设计》教学。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模拟角色为三维动画工作室的设计师,教师对其学习起辅助指导作用,这样就使学生自觉融入课堂学习,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达到“教、学、做合一”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满足社会对于适应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

将课程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相统一,锁定一个核心能力、五个基本、两个扩展、四个方法、两个社会能力、两个工作态度。

(三)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核心能力为三维动画设计能力,课程知识能力紧密围绕核心能力进行,将核心能力按项目开发流程分解为五个递进的知识能力,由角色设计一场景设计→特效制作→动画制作→影片渲染输出组成。

三、具体设计

(一)课程任务的确定

依据三维动画产品的制作流程,划分职业岗位群,将《三维动画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动画设计师(岗位群),从而选取适应动画设计岗位的“学教内容”即“动画片设计”,最终提炼出五项工作任务,突出任务选取的岗位针对性。

通过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三维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沟通与交流、协调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后续课程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动画设计岗位群的五项工作任务,总结出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并与动画片开发工作过程相符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分解体现出阶段性和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存在独立性和关联性;既能够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作项目,又能够相互组合形成“三维动画片”的综合制作项目,在难度上呈阶段上升趋势,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学习情境及学习型工作任务分解如下: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加强新《标准》配套资源的建设

设计包括工作任务单、项目计划单、项目技术单、任务评价单在内的“学习工作页”,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二)保证学习情境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参考六步教学法开展情境教学。通过引导文法明确问题(项目任务);通过学生咨训体验自主学习,查找完成任务的知识线索;通过小组讨论法进行决策,研究项目任务的设计流程和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估,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新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在变化。尤其在社会经济的形态已经进入体验经济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产品设计思维的变化也会随着新时代的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对产品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和理论这一重要的内容和规律随着我们的认识和研究将会有更新的概念。

【关键词】体验经济 产品设计 设计思维 设计理论

一、新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体验经济

所谓的体验经济可以用马斯洛的层级需求理论来理解:制造业满足的是一般的生存需要,服务业满足的是发展的需要,体验业满足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西方经济学家托夫勒在30年前做出“制造业-服务业-体验业”这种独特的产业演进划分,同时人类的经济活动又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方面,而体验经济与其三个经济活动的区别在于在体验经济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二)新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体验经济时代的带来,市场竞争也日益的激烈,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现代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是不断的在进步。它依赖于时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却又同时促进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的发展也受消费者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在间接的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促使产品设计把科技成果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同时也有利于检测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设计的发展也会相应的进步改善,促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二、新时代产品设计的思维理念

(一)固定思维的改变

产品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点。同时产品设计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思维的转换。而人们原有的思维活动往往又是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说只有突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才能提高产品设计的思维能力,优化原有的思维模式。在现代的生活活动当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观念都在影响着其周围的人,同时在大多数的人的心里都倾向于相信大多数人的所相信的知识以及相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个人与大多数人的思想或决定产生分歧时,往往是以大多数人的决定为标准的。但是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就是求异,追求效果就是与众不同,而不是随大流,没有什么突出的特征。而且设计者本身就是一个个体,所以设计者会因为自身的感受和经历的不同,相应的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从而在产品设计上产生很大的差异。但同样的设计者的固定思维会影响产品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设计拘泥于狭隘固定思维模式,从而阻碍产品设计的思维创新。

书本知识是产品设计的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思维的起点,但是产品设计的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积累。我们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设计领域知识,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且在生活中的很多设计作品也并非都出自于专业领域的人才,这样间接说明视野的开阔远比单纯的局限于书本的知识领域重要。

(二)产品设计中的事与物的关系

在设计的产品或者是对产品的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通常会把它们想成或者定位在“物”的基础上。当然,产品是可以触及的物质形态,而且,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购买的是其产品的功能,而非它的物质形态。所以说,产品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它的功能属性,而不是它的物质载体。产品设计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的实际结构。因此设计者不能单纯的看产品的存在。而且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所设计的不仅是物质的产品,还包括其产品背后的体验。

(三)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体验经济时代是以消费者为主要时代,它是新产品与否,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而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是以消费主权的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消费者需求的方向来说,只要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改变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它就是新的产品。

三、新时代产品设计的理论方法

第一,新知识是一个动态的集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要坚持不懈的积累和进化。

第二,设计知识分为单元知识和集成知识两种,能力的积累和进化只有由不同的实体进行,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率。

第三,单元知识多数是和专业有关联的,其获取总是依赖于某些特定的资源,只有长期的关注才能积累和进化到能够支持设计竞争。新的知识往往首先掌握在很小的专业团队手里,资源单位是以单元知识提供服务的实体。

第四,集成知识它是一类很特殊的单元知识,它与行业,也就是产品生产对象的产品生产过程和资源是相关联的,只能在产品生产企业、设计实体里积累和进化,是设计实体的核心知识。

第五,单元知识与集成知识的关系:传统观念是设计实体垄断可能得到新知识,但这并不符合国家利益,也不符合企业竞争取胜的需要。设计实体的竞争就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知识,并正确的加以运用。设计者只有能够使用它,但是不必去拥有它,才能实现以最低的研发成本和最小研发周期引入最新知识。竞争要求设计实体要集中力量于集成知识获取能力的积累和进化,以竞争来取胜。

【参考文献】

[1]高媛媛.现代产品经济的发展与工业设计[J].艺术科技, 2012(06).

[2]王蒙.设计思维的模糊性研究[D]. 山东大学,2009.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界面;图标;设计研究一、前言

手机界面是用户和手机进行互动的直观载体,手机界面包括屏幕上的图像、文字、窗口、图标、菜单和指针行为,屏幕、图标、菜单和指示器四位一体。在手机界面产生的初期,由于其功能单一,外观黑白为主,界面设计没有受到重视。随着手机功能的强大,手机生产商在功能、外观的开发之后,逐步抢占个性化手机市场,于是手机界面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界面设计,让用户操作手机时得到良好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的界面设计做到美观,操作简单,功能强大。

(一)手机界面图标

2002年,3G技术在国外开发,2007年国内推出3G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出现,图标的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图标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通讯记录”、“时间”等,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应用程序的不断发展,手机界面的图标从功能性的单一图标发展到了 APP的个性图标。如视频网站、社交网站、游戏等各种应用程序都拥有相应的图标,智能手机界面的图标设计不再只是代替功能的图形,而是作为UI设计主要的一部分,展示其设计的人性化、智能化和易用性。无论是在形象的设计、色彩的运用、技术的应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图标界面设计现状

如今,图标研究己经发展成为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中的一项专门领域,在欧美国家,比如美国、法国等,以及发达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均有研究人员进行图标研究。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松下、索尼、诺基亚和三星LG等都意识到图标设计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可以产生的巨大价值,因此不惜巨大资金加大对界面图标设计的研发,设立了相关的部门从事图标在图形界面中的研究和设计的工作,很快地若干的研发机构在同行业之间成立了,以便相互交流研究图形界面中图标设计的理论和经验。

(三)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我国在图标设计的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图标设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更加重视的程度,很多图标设计的组织和网站也纷纷成立,这使得许多设计师通过一些图标设计组织和图标设计网站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设计心得。就欧美来说,新品的研发都比较注重理念,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自身的设计理念出发,如苹果的理念是简约质感,其界面就通过加入圆角、阴影、高光等设计,增强按钮的质感。国内手机行业也在逐步发展,界面图标比较注重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界面图标的视觉呈现和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把握是图标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手机外观及界面的不断改创,社会进步促使人们不单满足手机界面现有的图标设计,越来越多用户在满足外观需求的同时不断调整手机界面图标,开始寻找更能体现自我性格,更能释放自我情感的图标,以保持界面与自身性格、品位、心情相符合。

二、相关文献研究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

牟跃(2009)在《标准图形标志设计》一书中从我国城市建设和图形标志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其科学性和国际性,强调其实用性。他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标准图形标志的发展过程,剖析了美国、日本、欧洲各国实现标志标准化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以应用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国家标准化设计为载体,通过学习图形标志的标准设计方法,使我国的图形标志达到超越语言、超越地区的国际标准认知水平,推进标准图形标志在我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信息产业、工业产品、商品包装等领域的设计应用。

王志骏(2007)在《图形设计》中从图形设计领域出发,系统而完整地讲解了图形设计的基本概念、表现技法、设计流程,并配合千余套国内外经典案例。

魏洁(2006)在《图形设计》中对图形的概述、图形的分类、图形构成的基本因素、图形创意的思维与训练、我国民间传统构成规律、创意图形的实战评价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与阐述。

王骏(2004)在《创意源——网页创意》中对网页的设计元素、网页的结构、网页结构的性格特征、网页版面的图与文、网页版面的样式、网页的视觉流程、网页版面的视觉均衡、网页版面的组合、网页版面的分割、网页版面的疏与密、网页版面的虚与实、网页版面的动与静、网页版面的动势、网页版面的重心等作了具体阐述。

国外的图标研究比国内更加深入,专著方面有日本的加藤久明著的《记号的历史》;村越爱策著的《图形与符号》;山田胜美著的《象形文字词典》;莱比锡平面和书籍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拉扬阿卜杜拉和莫林媒体设计学院的罗格.许贝纳编著的《图示与图标设计》。相比于国内国外研究图标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与符号学的关系、象征语义、视觉语言等。

(二)相关学科对智能手机界面的图标设计的影响

智能手机界面的图标设计是图形符号在智能手机界面这个载体上的应用。它是现代图形式交叉学科的产物,包括设计艺术学、认知心理学、美学、计算机、符号学等,它需要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等技术和知识。在图标的设计中,除了传统的图形设计法,它承载了更多的寓意。集现代哲学、视觉心理、艺术造型、语言符号、信息传递于一体,是信息时代的文化产物。

(三)图标在智能手机界面的功能与意义

相比于传统的图标设计,智能手机界面的图标设计更具趣味性、动态性、多元性、综合性、多维性、交互性。智能手机界面需要以视觉的形式,帮助用户通过触觉、听觉来操作界面,以视觉化的弥补听觉和触觉操作界面和确定命令的模糊性和延迟性,最终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多感官的使用体检。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的UI设计,让手机的操作方便快捷,具有趣味性。

三、结论

科技推动信息技术进入后PC时代,网络的开放为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便利条件。依托手机系统平台,更多实用软件被客户选择,接踵而来的是大量新颖、趣味、富有创造力的图标出现,并被用户接受和选择。但在这些充斥着我们视觉,寄托我们情感的手机界面主题图标中,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被用户理解,更多的界面图标是作为浓缩的指代符号传达信息给用户的,视觉美是图标发展的必然,易用性是图标本质特性,打动用户心灵的个性情感图标是产品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孟样旭.人机交互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20

[2]李方圆.人机界面设计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2-26

[3]孙继红,孙悦红,司慧琳,李素.面向用户的软件界面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10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旨在考察近年来国内艺术设计领域出现的个体字体设计师群体的师承等关系,分别揭示探讨了个体字体设计师的师承关系、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此外,他们的交往关系以及实践路径对于字体艺术实践所发挥的不同层面、方向的作用。希望以此勾勒出他们得以生长的现实环境与条件,其所在的社会文化场域中的位置。

关键词:数码化 群体现状 问题 对策

引言

个人字体设计师的涌现是近年来设计界出现的新现象。设计学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但是他们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使得字体设计师从特别边缘化的位置逐步走向公众的视野,也让字体设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气与活力,这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个人字体设计师,又可称为独立字体设计师,笔者认为,他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设计工作基本独立完成,不依托一些大型的字体设计公司或者平面公司,有些甚至是跨专业来研究设计字体;二是其字体设计行为一般是其副业,大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完成;三是其作品一般实现了商业化运作,也就是说其设计成果已经具备商品的特性。

所有的设计师群体及其作品不可避免受制于思考方式以及模式手法局限。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非主流抑或边缘化的对过往设计文化模式的反抗,具有深深的“实践反思”的意味。

完整审视过去十几年来的个体字体设计师及其设计行为,存在诸多困难,总体数量上的惊人爆发,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经济发展、出版业繁荣、电子设备普及的深刻影响。个体字体设计实践作为非主流话语到处蔓延。

二、设计行为:字体设计是一项整旧创新的创造性工作

字体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种字体的出现即是时代表情的呈现,一种独特的格调,也是一种设计态度。大众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都会受到字体潜移默化的影响,随时会触发我们心底的记忆。当下人们所生存的环境中,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每個人使用者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去挑选字体,也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

设计师与设计行为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前者是设计的主体,掌握艺术知识与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后者是设计师传递设计观念的活动。“设计必定会反映出设计师的艺术倾向、文化倾向和心理倾向”。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数码化的情境下,我们不能将个人字体设计师的设计行为简单化看待,一是通过对古代活字印刷字体进行当代化改造,以适用当下数字化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担当与传承;二是对文字进行空间、结构、色彩等方面进行视觉范式的转变,以传播更为有力丰富的信息,使传播行为与过程更为有效;三是文字“作为文化的艺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这样一群不足10人的群体,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字体设计师齐力指出:“当设计师看到自己设计的字体出现在各种场合,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所运用,心中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快乐”。

三、现状:个人字体设计师——一个松散的设计群体的呈现

(一)从设计草根到明星的角色身份转变。

从本质上说,是视觉传达设计或平面设计等设计师群体中的组成部分。独立字体设计师的数量少,他们在全球化以及时代的变革中发现自己是小众,并却认同这一身份,同时又以此为人生的设计理想支点,扮演着英雄角色,所以他们在商业设计社会面前经过历练与自身的院校推广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二)古籍字体与现代设计理论是个人字体设计师设计的思想酵母。

近20年来,西方哲学观、文化观以及设计观的多次转向,促进了设计领域的变化与发展,“历经第三次技术革命洗礼的各种设计观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如形式设计思潮、人文设计思潮等就具有深刻启示性。

1.西方现代设计理论及其设计师对国内个体字体设计师的影响。字体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石,其设计思想是与现代设计理论一脉相承的,个人字体设计师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难免受到其熏陶,并最终实现理论自觉。此外,拉丁文字体设计师及其作品,在信息化的传播中被国内字体设计师所借鉴与吸收,成为其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字体设计作品中得到印证。

2.日本字体设计师及其古籍字体设计公司对国内个体字体设计师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受到国内设计师的追捧与膜拜,既有均地处东亚文化圈,文化中具有诸多相似性的缘故,如日本的很多设计师热爱中国书法,同时也做了大量的日式汉字设计的实践,亦有地缘上的空间距离短,设计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如日本国内艺术学校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或者访问学者等,他们将字体设计的资讯能够快速翻译传播到国内。

此外,日本还有数量颇多的字库设计公司,这些公司中很大一部分对汉字印刷体进行了大量数码化的尝试,并最终输入到中国,这成为国内个人字体设计师的又一知识资源。

3.数码技术变革对国内个体字体设计师的影响。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传播对数码以及网络的依赖愈来愈强。这也成为年轻一代字体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它们具有效率高、传播快、发布容易等特点。之前,字体设计师陈嵘指出:“在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屏幕显示、软件界面等领域与字体的设计关系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个人字体设计师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需求,已经陆续开发出几十款适合屏幕显示的字库字体。

4.日常文化变革对国内个体字体设计师的影响。也就是说,设计师要增强洞察力,将自身的体悟,在字体设计实践中表达出来。

(三)培训班、互联网平台等是其自我设计理念与作品营销传播的重要途径。

字体是字体设计师和自己、受众之间互动沟通的平台。郭庆光指出“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个人字体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探索与商业设计的同时,也借助现代传播媒介积极地营销自己,这既有物质需要上的考量,又把它作为塑造个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传播途径之一是运用新媒体。新媒体,即是基于数字化技术,以电脑、手机或其他终端为载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打破了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界限的互动性很强的传播形式。大部分的设计师都采用微博、博客、APP以及微信等平台,宣传自己的设计作品,但是这样的传播基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让受众形成整体的印象。

传播途径之二是运用网络传播。网络传播集合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特点,是人际、群体和大众传播的整合,是一种多层面的大众媒介。具有数字化、交互性、检索便捷等特点。他们通过创立微型网站,将自己的字体作品以及已经被商业化使用的讯息传播出去。

传播途径之三是开办字体设计培训班。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直接的方式,通过练习命题、教师示范、作品修改、学习评价等阶段。它可以将设计经验有效实现地传递给字体设计爱好者。它又分为网络直播与线下培训两种类型。

传播途径之四是参与国内外字体设计竞赛。设计竞赛是检验自己设计能力的试金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激励设计师坚持不懈地在字体设计领域勤奋耕耘的动力来源。可以快速地受到同行的关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而这可以促进商业设计实践的成功。

传播途径之五是参加各种字体设计论坛。字体设计论坛一般是由艺术设计院校、字库公司、个人字体设计师受邀参加讲座交流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通过这样的交往,开阔了设计视野,对于字体艺术实践的促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个问题,笔者将另撰文讨论)。

传播途径之六是出版字体设计作品集。少部分的字体设计师会主动出版自己的实践成果,部分书籍俨然成为设计院校学生临摹的范本,成为学生们从事专业实践的启蒙读物,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四、问题:个人字体设计师职业发展与设计实践中的现实困境

(一)字体版权意识薄弱。国内个人字体设计师数量少并非偶然,成熟强大的字库公司的崛起和侵权活动的频繁发生压迫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字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早已出台,但是在实践普及层面,民众对于版权的尊重意识依然较为单薄,整个市场的良性循环还有待各方的共同努力。没有版权收入,个人字体设计师的工作困难重重,一般只能将其他的收入作为字体开发经费,这既造成了生存的困难,在精神与心理上也颇受打击。所幸,随着社会的良性发展,一些用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俊雅和尚雅自发布以来,“两款字体在微博上传播迅速,购买版权的订单纷至沓来”。

(二)造字基本功不足。有道是人怯马弱,不习之过。“在这些字库公司之外,几乎所有的参与造字都存在严重的造字基本功问题”,设计同行对此早有讨论,造成这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一是个人字体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传统造字程序的严苛训练,基本是个人独立探索的结果;二是单字设计基本看不出问题,但是如果是字库设计或者是段落字词设计,因为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仅仅关注造型,而忽视字重、重心等很容易造成不协调的后果,影响到视觉传播;三是传播媒介变化的影响。过去的字库设计、美术字设计,基本都是通过印刷的方式呈现,而信息社会是通过电子媒介传播,显示技术的发展对其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字一组词,同样的属性设置,印刷效果与电子显示效果区别明显。

(三)设计实践与设计理论研究的失衡。设计师始终面临着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拓展问题。笔者经过长达三年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发现,国内的这群独立字体设计师,均是从“技”角度的,对于技术方法进行研究,而基本忽视从“道”的角度对字体设计的理念和文化探求,这可以从他们至今没有出版过一本字体设计理论书籍,甚至连专业理论文章都基本没有发表过而看出。设计理论的匮乏是不能被遮蔽的问题。

五、对策:国内字体设计行业良性发展的保证

如要实现国内字体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个人设计师群体能够在字体行业继续沉淀,实现持续设计探索的梦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独立字体设计师要不断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设计活在生活里,生活滋养着设计”。除了征用西方、日本设计理论外,设计师还必须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将字体设计作品的面貌多样化、丰富化;同时,还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尝试对西方设计理论的中国化、当代化改造,建构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二)加强字体设计师与设计院校师生的互动频次。这里主要指的是设计院校的字体设计实践教学,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习字体设计的新方法新形式,可以邀请个人字体设计师兼职授课,在系统的课程教学中传授设计经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设计技巧,这对于他们以后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既增强了自信,又能快速融入到商业实践中。此外,也可以帮助个人字体设计师的实践更成熟,更有利于中国个人字体设计师队伍的壮大发展。

(三)加强与成熟的字库设计公司的合作。这里主要指的是上文论及的版权问题,字体设计师由于自身力量单薄,在受到侵权时,维权费时费力。所以,可以以自由设计师的身份与字库公司或大型设计公司合作,将自己的设计版权转移给它们,直接获取经济收益,这样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设计公司也可以把成熟的设计经验与方法传授给个人字体设计师,这样也可解决造字基本功不足的问题。

(四)将个人字体设计师的作品系统化整理出版。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人们尽管早已跨越数字化鸿沟,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巨大化和复杂化,其精力、注意力十分有限,导致字体设计师在接收海量信息时困难重重,对字体设计的发展面貌难以形成完整的印象,不利于专业学习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結语

个人字体设计师,多数人读过或者自学过平面设计专业,汲取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等诸多营养,他们热爱文化和现代科技,其字体设计作品堪称是设计、文化、审美融合的结晶。他们成功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守设计精神,默默耕耘在字体设计行业,目标就是要把国内的字体设计的数量与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他们的出现,对国内字体设计师的发掘、培养、生存、发展以及对设计学院的字体设计教育产生定会产生裨益。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双创教育虽已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但一直都是以就业的导向的,并未与专业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整体,教育效率低。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推动下,只有进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才能实现高效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具备双创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的新型人才。本文构建了模块化的“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模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体现在知识的整合,技能的整合,表现在知识模块与技能模块的整合。重点研究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模块化;“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充分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老牌工科专业面临着转型发展,如何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了教育的关键。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扎根在专业教育的沃土当中,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育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落脚点。

一、“互联网+”时代特征

什么是“互联网+”?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城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将呈现出如下新特征:①大数据资源的出现;②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③信息的自媒体化;④用户的中心化;⑤创业的长尾端化。

二、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区别

专业教育主要是通過课堂与实践等环节,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偏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国的专业教育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划分,为大学生提供专门教育。

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双创精神、双创技能和双创能力。双创教育特别注重创新创业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学生开创型、主动性的开发和提升,使学生具有双创能力、实战能力及敏锐发掘创新点能力,具备创造性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三、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我国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都是奉行传统的专业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机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才开始重视双创教育。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双创教育都是作为选修课和网课开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教育体系,可以说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二者均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且缺乏关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积极实现“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即二者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实现对专业知识认知的创新升华,实现专业教育新的社会价值,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关键。

1.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是教育效益增长的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由教育培养的,因此,这种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我国的教育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像教育偏离社会、偏离以人为本的倾向,教育效率普遍低下等问题。为了提升教育的价值,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验,在传统专业教育中增加双创教育内容,提升创业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提升教育社会价值,促进教育效益增长的有效手段。

2.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整合是就业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随着国家间竞争和人才流动的加剧,大量依托专业知识的创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以提供专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的大学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考验。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主动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互联网+”时代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新者创造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凸显。大学职能转变为在研究和教学之外,还要承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各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甚至直接向学生提供创业机会。这就要求转变单一的专业人才教育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的构建

教育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双创教育是为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所传授的是不同领域的知识,为了研究不同领域的知识,根据赫伯特·西蒙的模块化概念,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模块化。模块化的知识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子知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知识系统,必须与其他知识模块融合以构成更大的知识模块或知识领域。为了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在一起,将专业教育分为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将双创教育分为双创知识教育和双创技能教育。构建出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如图1,专业知识与双创知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课程又是由不同的知识模块构成;专业技能与双创技能也要通过不同的实践环节来实现,每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的实践模块来承载特定的训练技能。将知识和技能模块化后,图1整合模型模块化后为图2。

[专业教育] [整合] [双创教育]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双创知识] [双创技能] [整合]

图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

[专业教育] [整合] [双创教育] [专业知识模块1

专业知识模块X][…] [专业技能实践1

专业技能实践X][…] [整合] [双创知识模块1

双创知识模块X][…] [双创技能实践1

双创技能实践X][…]

图2 模块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

五、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整合

新工科理念,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变革而提出的。新工科专业,是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新工科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才能与时代接轨。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由机械学与电子学组合而成,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以机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既懂机又懂电,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懂得技术装备,能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必须烙上“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等时代印记,才能使冷冰冰的机器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面对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和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必须进行转型调整。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中高效植入双创教育,是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新时代必经之路。依据构建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机电一体化专业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点开展双创教育,把双创教育整合到专业教育的系列环节中,特别是实践性教学中,将双创教育贯彻于人才培育过程中。

1.把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战略性、统揽性工作,是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首先要把双创教育的理念整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创新为主线、以创业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为总揽,开展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必须完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建设,包含课程理念、课程架构,课程内容等。致力于培育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专业素质、创新思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使其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产业运行规律和经济运行方式,做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准备,做到即便不创业也能在本职岗位上创新,并充分实现其人生的价值。要將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整合后内容纳入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做到如下三点:

(1)以创新为主线寻找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点,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指以新思维、新创作、新发明、新技术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教育的发展更要有创新。只有将大学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双创型人才、将学校办学定位为创业型大学,将创业基因植入个人人生规划之中,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双创教育成为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将二者整合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2)以实践为平台尝试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的路径,双创教育是一门实战性教育,不但强调过程,更注重通过能力的发挥与资源的整合并产生实际结果。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已成为专业教育实战性的重要内容,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照学科、专业大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增加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比例,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质量,实践平台搭建将成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必经之路。

(3)以课程为载体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与双创业教育的整合机制,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最前沿、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本文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处理好通识教育、科学基础与专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尤其要结合国家政策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实际构建平台,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将双创教育内容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大纲中

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大纲,整合了双创内容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大纲才能符合产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要在专业教育中整合入双创教育内容,课程内容要符合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实际,融入能够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双创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基于专业背景敏锐发现和把握创新创业机会。

3.将双创元素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中

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际应用强、与企业联系紧密、与产业直接对接的特点,将双创元素整合到专业教育中,更具有可行性。专业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典型的企业创新创业案例,在介绍专业知识同时重点要把学科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前沿技术可能产生的创新创业点提炼给学生。学生通过整合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能够发掘出未来将要学习专业的创新创业点。

4.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创业课程

为了实现学生以创业为起点的高层次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成功率,不但要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还要增加符合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色创业课程,在该课程中介绍可以触发创业机会的每一个创新创业知识点和机会窗,把每一个创新创业点整合到专业知识中,实现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同步教育的双重目的。

5.将双创教育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中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习,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进一步熟练技能。学生围绕毕业设计题目,学习和提高研究设计、数据处理、资料统计、资料总结、论文撰写等综合技能,为创业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准备。在顶岗实习环节,学生通过接触企业生产实际,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双创教育高效整合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中,将提炼识别的创新创业点整合到专业实习中,并进行重点实践。

六、结语

本研究课题构建的模块化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为职业院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创型人才提供了借鉴,从专业源头修复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的鸿沟,为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搭建了融合之桥。整合了双创教育的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效率,达到了高效教育的目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整合是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行动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整合模型应用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的整合,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及培养双创型人才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5:2.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3]彭文博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4]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6.

[5]邵伟,张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

[6]刘阳.高校创业教育校内支持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04.

[7]赵莹,王林桂,姚广龙,王健,余文刚,宋希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性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8]王元卓,于建业.新工科背景下的大数据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大数据,2018,11.

[9]杨涛,杨晓培.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J].职教论坛,2012,09.

[10]曾鸣.未来,是“互联网×”的时代[J].支点,2019,02.

课题来源于“天津市职成教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年度科研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编号XHXB2018B087

室内设计与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从食物肌理效果与纹样设计入手,结合农民丰收节,小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食物,通过小麦的加工制造,可以制造出许多的美食。以食物小麦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码技术的处理手法,进行提取再创作。通过物种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进行肌理效果设计,并提取自然色与田园沙尘的颗粒感的表现手法融入肌理效果。应用于服装、围裙、宣传册、抱枕、手提纸袋和马克杯的表现中,使纹样效果更具独特性,让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中得到拓展和应用。

关键词:物种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隨着时代的交替,社会的发展,世界在变化。如何凝聚能量,重塑信念?跨越时间与空间,打破藩篱和区隔。让我们用运动去解释,它是力量、美与勇气的象征;也是坚持信念、挑战束缚与超越传统的象征;更是书写篇章、公平向往、宽容接纳与团结凝聚的象征;亦是爱的倾诉、理解信任与责任担当的象征。让我们在创新的自由国度一畅想。以世界内部与外部作为设计的连接,用色彩、纹样、经纬的交织,构建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人造物之间的命运共同体。联想到超越,脑海浮现出三个词汇:自然、神秘、力量。由古到今,纹样的种类丰富而多样化,它的特殊肌理纹样与视觉冲击效果,以及在商品的应用表现上,层次更加丰富鲜明又独特。本文主要通过食物肌理的效果处理与组织,以及纹样的设计应用,使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得到拓展与应用。

一、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装饰价值与功能

(一)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装饰价值

肌理一般是指体现物质材料的质感和组织特性的表面纹理。[1]食物肌理,一般是指食物的原始材料本身所展示出纹理起伏的形状与纹理。根据肌理的形成、以感知方式和感知程度的不同可将肌理分成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显肌理与隐肌理。[2]肌理图案设计是在视觉或触觉上模拟自然界物质的天然纹理、触感。[3]所有纺织面料的质地基本纹路结构形成的肌理效果或许并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但借助有型的改造能够让纹饰纹样体现出抽象性艺术的效果。[4]不同食物所展示出的纹理、秩序与质感,它所呈现出的肌理形态以及给人的视觉效果造成星罗密布的感觉。

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装饰的价值除了具有审美性及独特性以外,最主要体现在语言价值上,不同纹样装饰呈现出不同语境,透过纹样的表现,展示出不同视觉效果。通过手绘设计与数码软件设计相结合,让美食通过演变的方式,展示出其独特肌理效果,再借助相关的软件进行设计,发散性思维创新设计纹样,最后通过组织结构的编排,赋予食物肌理的独创性纹样的视觉效果,展示出其食物肌理纹样的语言艺术价值。

(二)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装饰功能

肌理是人们通过触觉或是经验,所感受到的一种材料的表面特性。在设计领域里,自然肌理也是一种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将天然的材料肌理纹样真实地呈现出来。[5]而食物肌理纹样在设计中的装饰功能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设计物变得美观,从而满足人们对多元化设计物的审美功能的追求,二是为了美化设计物,从而满足人们对多元化设计的审美价值的追求。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装饰的功能除了在物种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展示外,结合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方法去表现它的装饰功能。因此,它除了具有实用性、装饰性及独特性外,主要体现在视觉冲击上,不管是传统纹样还是民族纹样都具有自己专属特色与视觉效果,但应用食物肌理来展示纹样的视觉效果,更能体现出纹样元素的多样性、新颖性、独特性与丰富性。

二、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提取及表现

(一)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应用

1.物种维度:用物种维度去表现食物肌理效果,第一印象便是小麦,除了代表中国物种的历史悠久,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顿美食,通过小麦加工,演变成包装商品,制造成一碗美味可口的拔鱼片,形成食物生态链。从设计造型上,上层轮廓借取麦穗纹样,有舞动绸带的视觉效果。中下层形成蜿蜓盘绕的连接。从物种维度设计,形状结构是个圆,近看可以看到它从上到下的完整衍变效果。农民辛苦种植的小麦,经过常年累月的风雨沙尘洗礼,等待秋收,然后经过加工制造,最后变成商品。商品品类有许多,其中可以制作成拔鱼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道看似平常却是了不起的美食。同时它象征着中国传统小麦的悠久历史。圆:寓意着中国“和”的思想,亦象征万物圆合。和,在设计中贯穿着设计活动,它是维系人、自然与设计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和谐和统一。经过三者的结合形成一个纹样。象征着三个物种维度空间的变化。(图1)

2.空间维度:用空间维度去表现食物肌理效果,第一印象便是中西合璧的元素,中国传统拉面,结合意大利通心粉,形成强烈对比,一样是由小麦制成面粉,再由面粉制成不同品种粉面。从它空间维度设计,不规则曲线代表中国传统拉面,象征着中国文化历史的曲折延绵,面对困难险阻,不屈不饶的精神。而椭圆形代表意大利通心粉,象征着文艺与古典。通过中西合璧的肌理元素组合,展示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互补,交融与对比。既互相吸引,又互相包容接纳。既是一份美食,也是一份食物结构肌理的纹样图案。(图2)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如今设计强调差异化、个性化,只有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设计才会受到欢迎。

3.时间维度:用时间维度去表现食物肌理效果,第一印象便是同样的时间状况下的同类型食物进行对比,通过不同款式肌理纹样表现出不同样式肌理效果。从时间维度设计,通过中西方文化结合,它们之间不会因文化、形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或分歧,反而有一种相融合与相接纳的违和美、包容美、接纳美。用中式碗,装有直筒型与螺旋型两种不同款式的意大利通心粉,不会让人觉得中式碗装意式通心粉显得格格不入,也不用担心需配意式碟才觉得完美搭配。相反,两者结合成一体,更赋予了食物不一样的韵味。通过设计想告诉大家,不同文化碰撞,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会互相排斥,相反会互相弥补差异,互相融合和谐。通过两款不同类型的意式通心粉:直筒型和螺旋型不规则的叠加,构成凌乱无序的纹样肌理效果图案。(图3)食物肌理纹样因其特有的形态特征,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选材设计,使其在设计运用中得到合理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发展,既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同时也发挥了设计的功能作用。从而产生的食物肌理纹样,无论是视觉效果、形态特征、材料特质上,都能够展现出食物肌理纹样界面在设计中的运用意义和价值。

(二)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色彩提取

整体的食物肌理与纹样色彩提取,乡村田园代表着勤劳与淳朴,现实设计中很少以田园元素为设计纹样的形式进行表现,其一是较难描绘表现,其二是颜色与颗粒质感暗淡且细腻,表现的层次较多,较难以提取表现。此次以食物与小麦为自然背景,结合田园沙尘元素,将土地的沙粒抽象化,通过Photoshop软件,增加它的颗粒感,表现出小麦与沙尘的结合,既表现出食物来之不易,又体现出食物的真实感、自然感与新鲜感,同时融合肌理的处理效果。同时在颜色上,以色彩自然环境色的绿色系为主色系,融入整个主题。既突出超越的变化,又保存原有的元素肌理基础上,有着土地的肌理感和抽象化的沙尘颗粒感,不断打破传统去创新和改变,又不破坏传统的继承。

(三)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表现

通过对食物进行观察,用sai、procreate等软件对其进行描摹绘画,加上部分手绘与平面编排设计,再通过photoshop软件对食物图像进行处理,同时借助模拟CAD软件的图案编辑、参数设计、数码处理、布样仿真和仿真设计等功能,在使用配色设计上,根据肌理纹样设计要求对经纬线进行配色。运用埃舍尔的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方式来表现,最后运用整体颜色对比,明暗对比,及凹凸效果对比,使整个纹样肌理具有层次分明感和强烈的对比感,形成整体视觉冲击强,使实物上的色彩效果在不同经纬线结构上,包括在密度组织因素下的交织效果和肌理纹样减少偏差,呈现出食物感官的纹样肌理视觉效果。

1.二方连续:每个元素都是单独的图案,各自代表其独特含义,通过错位排版,以二方连续形式进行表现出食物肌理元素,最后形成纹样图案。让人联想到,在大自然条件下,农民辛勤的耕种,经历了日晒雨淋和大沙尘的洗礼,农耕物茁壮成长,最后丰收,经加工制成食品商品,最后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美食。同时也寓意着中国的多元化發展,虽经历曲折与艰辛,但经过磨炼与洗礼,最后成为更强大的大国。这也是在设计构思时的初心,既超越过去,打破未来,但又不否认过去,继承传统。充满自信、真实、自然、神秘、力量,又绿色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将食物肌理与田园元素相结合,通过以抽象的现代化设计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淳朴的向往。(图4)

2.四方连续:通过对比设计,阐述出历史悠久的中国食物一小麦,经加工产成包装商品,最后产出不同品种的美食,寓意着中国“和”的传统思想,万物圆合。有包容、接纳与相互吸引之心,中式碗容纳着西式通心粉,也寓意着中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伟大胸襟。左上角一边是意大利通心粉,右下角一边是中国传统拉面,既寓意着文化对比的差异,又回归“和”的主旨,相互容纳,相互吸收。中间是小麦经加工衍变成包装食品,最后形成拔鱼片,从形状上来看是圆形。寓意着中国的“和”的传统思想,包容与融合。最中心里面是中西合璧的元素组合,寓意着中西文化的互相接纳融合,不分你我的多元化世界,互相接受,互相包容,互相吸引。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纹样肌理的视觉效果。通过四方连续的表现形式,展示出纹样的肌理美、对称美与视觉美。

再经数码设计排序,最后形成四方连续的纹样效果。通过对称排序与错位排序,象征着丰收圆满。寓意着农民丰收,百姓富足,人民生命美好的向往。把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纹样肌理图案结合起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纹样肌理的视觉效果图案。(图5)

三、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实物应用效果

通过从物种、空间与时间三个维度进行思考与设计,以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表现手法去展示食物肌理在纹样设计中的视觉效果,运用数码设计与软件的渲染,最后以实物应用展示实体的整体视觉纹样效果。在设计制作中,二方连续的设计尺寸是(15x60cm),中间出血位置的设计尺寸是(2cm),四方连续的设计尺寸是(75x60cm),整体的设计尺寸是(109x60cm)。

采用数码印染的高新科技,能够模拟印染效果,根据不同实物的面料与材质,精准计算落实实物的尺寸与间距,将准备好的食物肌理纹样图案通过高精准的扫描仪、图形编辑、纹板处理、纹板冲孔、意匠修改及处理等功能,再利用相关软件对图案的大小尺寸、色彩编辑与调整等程序操作,在局部效果和整体造型设计上,都能精准地突出表现的肌理纹样艺术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向前,生产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创新,工艺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装饰艺术领域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流动性和变化性等特征。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由于人们对装饰材料质地的讲究,以及对装饰表面的材质纹理、图案纹样所形成的肌理形态美越来越注重。因而装饰材料表面的肌理美设计开始成为当今设计师注意并着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6]

食物肌理纹样在装饰中要形成美感,它必须符合审美主体的审美功能、审美价值、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习惯等时代特征。在装饰设计中,对于肌理纹样的实际运用,它的装饰环境、使用的功能需求和产生的形式美感形成密切联系。所以食物肌理纹样形态的美感更多体现在整体的视觉上,给人们所带来的形式抽象美,材质的精巧美,视触觉的联想美和自然的朴素美。

食物纹样肌理形态本身的种类繁多,运用在不同实物的装饰中所产生的美感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形式的纹样肌理。适用于各种与它相匹配的装饰环境中,所呈现出的肌理纹样形态具有强烈的视触觉效果。同时,肌理纹样形态与功能需求、装饰环境相协调,产生绚丽多彩的装饰风格、表现形式和艺术美。

食物的肌理纹样设计在实物的应用效果(图6):

1.连衣裙:从古至今,纹样应用特别广泛,其中在服装的展示表现是最为常见,也是最能直接体现与表现出其纹样肌理美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衣服的材质、色彩搭配和图案肌理纹样,给人新颖的印象。常规的纹样肌理表现为规范与秩序、写实或抽象等效果。既表现出衣服的造型美,也展示出纹样肌理的视觉效果。在服装设计中,自然田园元素与食物肌理纹样的相融合,更受设计者的关爱。通过服饰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语境价值。

2.围裙:家是我们的港湾,有家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我们可以在家里烹饪出所有美味的美食。在做饭过程中,围裙不止是一件保护我们在炒菜煮饭时被油烟掂到的铠甲与战袍,更是一件华丽的装饰服,一件陪伴我们共同烹饪与见证美食诞生过程的见证物。既能表现出肌理纹样和组织结构的关系,也表现出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在产品设计中,对于食物肌理纹样的把握和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可以满足受众需求,同时增添视觉审美情趣。通过围裙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视觉价值。

3.宣传册:琳琅满目的杂志、书籍、海报、宣传册,不管是设计、排版还是Iogo(标志)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效果。既方便快捷又轻巧,宣传册更能体现出它的意义。既有注目、看读和诱导的效果,又可以通过短时间内起到吸引人们注意力,引起关注。重视细节,注重自然,讲究简单、朴素和美学精神。通过宣传册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文化价值。

4.抱枕:枕头不是单一的床上用品,也是室内装饰用品,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如像朋友间的摔枕头大战,或休闲娱乐窝在沙发上看剧抱枕陪伴物。通过抱枕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娱乐价值。

5.手提纸袋:手提纸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是采购与装置必不可少的装置品。随着设计与环境变化的问题,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是近现代设计师在设计时,首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它既解决了我们日常生活所需,又解决环保、循环利用的绿色设计理念,同时达到美观又时尚的视觉效果。通过手提纸袋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实用价值。

6.马克杯:马克杯功能除了装水饮用外,还起到装饰效果,可以通过水温高低,让杯子呈现出不同颜色与图案的渐变,既实用又美观。通过马克杯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美学价值。

7.床上用品:床是释放疲惫和缓解压力的地方,床上用品不只是生活用品,也是装饰用品。有效研究数据表明,一张华丽舒适的被褥枕套,更有利于辅助人们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当食物肌理纹样在室内环境空间进行设计运用,主要表现在审美形式、符号传达、形态和表现这几个层面上,往往更能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通过床上用品与纹样肌理元素效果结合,表现出它的艺术审美价值。结语

从古至今,纹样肌理的效果图琳琅满目,各有特色与寓意。但以食物肌理的形式去展示纹样效果则较少见。食物肌理纹样是笔者的审美需求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符号。因此,本文通過以食物肌理的效果对纹样进行设计,以超越为主题,结合以农民丰收节为主旨,将乡村风格的麦田元素文化与沙尘元素相结合,以视觉效果来表现出对超越的理解与诠释,用自然、神秘、力量去表达,体现出食物肌理效果在纹样设计中的应用,让乡村的“田园风”与食物肌理效果密切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食物肌理纹样图案,诠释纹样的多元化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l]夏志良无意识的视觉冲撞:肌理在平面设计中应用[C] //2007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2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深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7:302-305

[2]鲁佳亮,苏淼,梁樱肌理效果纹样在提花面料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6,53 (02):56-60

[3]彭志忠高效节能型涤棉混纺针织物染色实践[J].染整技术2017,38(8):24-36

[4]高韬,况丽虹印染肌理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 (05):53-54+62

[5]郝静雅自然肌理界而在城市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人学2014

[6]山超“肌理形态”在装饰艺术中的运川和审美感受的形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7 (04):60-63

上一篇:新时期食品工业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精神基质的通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