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血性范文

2023-09-23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1篇

这个事迹一直深深震撼了我,这是一名充盈着血性的战争年代的老兵,他用他的言行在捍卫着军人使命。

有人这么描述军人:军人是为战争而生,为和平而死的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倒悬”的人;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人;是“战必用我,用我必胜”的人;是坚持信念,百折不饶的人!一句话,军人应该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习主席在军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应当威武,军人应当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警告。

一, 在历史追思中把握我军血性的本质内涵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利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6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以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1是对党忠诚的不变誓言。在我军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一个个强大的敌人,取得伟大辉煌成就,为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始终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每一名共产主义者对党绝对忠诚。红军长征时期,我军进行无后方依托的长途跋涉,辗转了25000余里,最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孤悬敌后,进行敌后游击战士,在日军多次疯狂的围剿下,依然能够坚持到最后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800多万军队,我军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全国解放的最终胜利….认真分析和反思这一系列战斗历程,我军能直面强敌而不退却,艰难奋战而不溃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名革命战士无论面临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都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落实党的指示,以实际行动实践对党的无限忠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糖衣炮弹的袭击面前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细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前“我自巍然不动”,在历次大裁军、精简整编和各种政治斗争考验面前立场坚定、步调一致,在制乱平暴、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切,也都是来源于军队始终保持对党忠诚。 2,是热爱人民的永恒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军人的庄严誓词,也充分体现了革命军人对待人民利益的根本态度。革命军人爱人民,人民利益高于天。无数革命军人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财产安全,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以自己的死换来百姓的生,用自己的苦赢来人民的甜。长达22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烈士的忠骨埋遍了大江南北;在硝烟散去的和平时期,革命军人仍然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2006年,兰州军区空军上校飞行员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返航的途中,遭遇鸽群撞击,飞机急速下降。当时战机上有800多升航油、100余发航弹,下方是密布的村落,居住着3000多民百姓,一旦飞机失去控制坠落村庄,后果不堪设想。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选择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从飞机撞鸽到飞机失事,整个过程有16秒时间,这对于有着22年飞行经验的李剑英来说,意味着有3次跳伞机会,但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军人的誓言。热爱人民的精神深深刻在了我们军人的骨子里,即使脱下了军装也永远不变。这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战士,李超原武警江西总队赣州市支队宁都县中队战士,在2010年10月退伍返乡后的第一月的一天的公交车上,李超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偷窃一位老人的钱包,当即厉声制止。小偷下车逃串,李超紧随其后扭住小偷,要将他送到派出所。这时,小偷的一个同伙凶相毕露,拔出匕首刺向李超,赤手空拳的李超临危不惧,与两名歹徒殊死搏斗,后背和前胸被歹徒连刺两刀,倒在血泊中。血泊中的李超忍者疼痛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民警及时赶到抓住了歹徒,但我们的英雄李超因心脏被刺失血过多,李超献出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奉献牺牲总是伴随着革命军人的军旅生涯。对革命军人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从事什么工作、担负什么任务,始终都存在一个付出大于回报、奉献大于补偿的“不等式”,正是这个“不等式”,凸显了咱们革命军人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3是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的豪气。“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段话是《亮剑》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时的毕业答辩。

我观看亮剑,有个片段让我难以释怀,看了一遍一遍(观看视频),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敢于亮剑的英雄。正是因为我们部队有这样的英雄,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党才能在逆境中前行,驱逐日军,推翻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二,现在还需要培育血性吗?

1,从战争模式来看,军人血性永不过时。

“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黄沙滚滚的塞外某演兵场,实兵对抗演练还未结束,“现代战争还需不需要军人血性”的辩论已经展开。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发现即摧毁”,战斗精神再强也强不过飞机导弹。

果真如此吗?军事专家总爱引用北洋水师惨败的教训警告世人,当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八强”,但训练时“打死靶”,当然“百发百中”,自己作秀自己喝彩。黄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舰,胜负天平马上倾向日方。贪生怕死,一触即溃,一败涂地,北洋水师留下千古臭名。

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作战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同样是在北洋水师曾经练兵的古战场,记者见识了某海防团一连官兵习练刺杀的虎胆虎威。今年年初,副连长张茂春走马上任,这位曾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勇夺桂冠的一等功臣,根据多年参加特种兵集训的经验体会,提议恢复刺杀操训练。第一堂课,他首先让一名虎背熊腰的排长出列:“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上来刺倒我。”只用一个回合,他就把排长挑翻在地,让官兵瞠目结舌。如今,这样的捉对厮杀,几乎每天都在一连上演,在战士逼视对方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团跳跃的火焰。

2,从周边形势来看,战争随时爆发。

目前最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危机,中日关系,南海问题

中日之间很有可能一战2013年6月11日,日美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夺岛”军演,2013年7月7日安倍宣称为历史而骄傲,2013年8月6日,日本准航母“出云”号在横滨下海,2014年初,增加4.8万亿日元的国防预算 2014年2月,右翼势力欲将“深风特工队”申遗,2014年4月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2014年4月,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强军事力量和军事威慑。一位日本老师问:中日之间什么时候还会发生战争?一位日本学生回答: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每百年必有一战,未来十年内因钓鱼岛问题发生张政的可能性很大,要提前做好对华战争的准备。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我国只占9个。

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战争就在眼前,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作为军人,要时刻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时刻做到箭在弦上。

三怎么样培育血性?

通过思想教育强化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是对祖国和人民热爱的升华,是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具体体现。王成在无名高地高呼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狼牙山五壮士悬崖边喊出的“共产党万岁”,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时呼唤的“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些体现的都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因忠诚而甘于奉献生命。军人要充满血性,血脉贲张、拔剑而起之中是大忠大爱。这种血性使军人突破了人性的弱点,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军队的使命任务虽与以往不尽相同,但对血性的要求没有变,面对价值取舍、生死考验,要能想明白“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决做到信仰不动摇、不迟疑、不含糊,只要党旗所向,必定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只要军旗所指,必定前仆后继、所向披靡;只要民心所盼,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坚持用信仰浇铸血性,将血性融入灵魂,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

通过军事训练锤炼军人血性。军人的血性不是讲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练出来的。“”三栖精兵

何祥美,号称80后“枪王”,被授予“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时刻提醒自己:当狙击手就要瞄准第一,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战胜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没有血性就不配做军人。他在训练中20多次受伤,2次骨折,10余次与死神擦肩。

通过任务锤炼军人血性。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一个不寻常的春天。一场突然爆发的SARS疫情,考验着党和政府,也考验着中国军队。非常时期,党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有方,中国军人舍生忘死、决战决胜,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小汤山奇迹”,展现了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中国力量。2008年这次抗击雪灾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79.3万余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50余架次、特种装备50余台,清理道路冰雪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巡诊治病12.6万多人,加固维修房屋3万多间,搬运各类救灾物资200多万吨。不难看出,人民子弟兵在保家卫国当中,是坚强的柱石,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勇于克敌制胜的光荣群体。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当中,15勇士的临空一跳,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适合的条件似乎都不具备,但执行这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15名空降兵特种大队的官兵,没有丝毫的犹豫,跳、跳、跳……15名勇士纵身从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他们写下的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让我奔赴一线,我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请求组织批准我到抗震救灾前线去,我会用自己的一切去拯救灾区的父老乡亲。”让人感动得落泪。是男儿就要敢于担当,是军人就要准备打仗,是战士就要拼杀战场。培育血性,任务是最好的平台,实战时最快的途径。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2篇

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血性,军人的图腾》。首先,请大家随我一起观看一组图片:

第一张是“八女投江”的场景。这张照片很多同志应该比较熟悉,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八名女战士,在弹尽粮绝之际,面对敌人逼降,她们誓死不屈,手挽手,高唱国际歌,毅然走进刺骨冰冷的河水之中,壮烈殉国。

第二张是“钢铁战士”史光柱。故事发生在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1984年4月28日凌晨,史光柱同志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阵地上,直到完成战斗任务。

第三张是“铁甲神医”张公富。这是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他是我院教练团一级军士长。当兵入伍31年来,他一直坚守平凡岗位,将大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教学保障任务,为学员的成长成才默默奉献。

三张图片,三个时代,三种场景,都给了我们同一种震撼和感动。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面对死亡而不惧怕呢?支撑着他们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呢?我想,这就是革命军人的血性。习主席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是要威武,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血性。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习主席重提“血性”这一充满

—1— 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鲜明,对于我们当代革命军人孕育虎狼气魄、锻造铁血品格、铸就强军砺剑,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围绕“血性”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心中的问号——“拼不出”血性为哪般

近年来,关于“现在的兵娇气重还敢不敢上战场”、“战场上能不能打得赢”等疑问一直存在。疑问的背后,我想质疑的就是青年官兵血性的缺失。不可否认,在座的很多是“90后”,有的甚至是“95后”,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从小备受呵护,大多数人没经历过多少风雨,客观上确实存在血性“先天不足”。影响血性缺失的因素是什么呢?

一是“暖男”VS“硬汉”——浓了“娇气”、淡了“虎气”是内在原因。“暖男”、“硬汉”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名词,给了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说“暖男”,大家脑中首先出现的可能就是“小清新”、“小鲜肉”、“花样美男”;而一说“硬汉”,大家可能就会想到的是“铁人王进喜”、“舍身炸碉堡董存瑞”等等。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多同志,追求的不是训练场上的“硬汉”,而是生活中的“暖男”,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同志醉心于“美流”、“韩流”、“日流”,平常喜欢看爱情喜剧和青春怀旧电影,对红色电影却常常嗤之以鼻;二是有的同志训练场上怕苦怕累,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虎气、锐气、正气不足;三是有的同志喜欢哼着情情爱爱的绵软腔调,出现言行

—2— 雌化的现象,虎狼之气、铁血情怀逐渐被“书生娇气”、“儿女情长”所替代。这些看似小事细节,但任其下去,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在不知不觉中削弱我们的血性和虎狼之气。

二是“萌味”VS“兵味”——强了“潮流”、弱了“传统”是现实原因。传统意义上,军人的代名词就是“钢铁战士”,这些表达血性的代名词也是我军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然而近年来,“萌文化”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萌表情”、“萌打扮”、“卖萌”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针对这种现象,《人民日报》不无忧虑地批评到:“萌文化”是脱离社会的消极,拿无知当个性、把幼稚当资本,侵蚀年轻人使其丧失斗志。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在这种“萌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有的平时生活中专注于“卖萌”、“装可爱”、“不想长大”,耻于谈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在他们看来,这些红色基因已经不是时代的主旋律,“红专硬”的同志会被大家调侃成“被洗脑”,甚至不少同志表现出“自我”、“叛逆”、“另类”的个性,逐渐影响侵蚀着我们克服现实困难的斗志,对军人血性的培养产生了极为消极的作用。

三是“任性”VS“理性”——多了“冲动”、少了“稳重”是直接原因。记得一次浏览微博时,“军报记者”有一句经典评论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理性是血性的底色”。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有的同志思想活跃但理性缺失,容易受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的蛊惑煽动,对一些负面现象评头论足,对社会上一些

—3— 歪道理、愤青话深信不疑。曾经在网上我就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是:“当今世界美国人是想打谁就打谁,俄国人是谁打我我打谁,中国人是谁打我我谴责谁”,言语中流露出对国家的不满。我想,这种思想在青年官兵中可能占有很大市场,严重阻碍了官兵心智的成熟。殊不知,脱离了理性的血性是盲从,脱离了实力的血性是虚伪,军人的血性不是鲁莽,更不是江湖游侠的斗气,而是能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勇敢,能为了民族的利益去拼命捍卫的英勇,是臵之死地而后生的信仰和睿智。如果把血性比作一把出鞘的利剑,那么我想,理性就是紧握这把利刃的双手,任何“冲动”、“任性”,都会让血性的培养偏离正常的轨道,甚至“剑走偏锋”,贻害无穷。

二、永恒的基因——“谜一样”血性在哪里

2014年12月15日,《解放军报》在一版重要位臵刊发评论,强调指出: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大兵曾这样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我想,图腾、“谜一样”的精神,都剑指一个词,那就是:血性!那么,血性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李云龙不畏强敌敢于亮剑”,也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许三多无知无畏永不放弃”,还有的同志认为“血性就是像蒋小鱼善谋打仗敢于担当”没错,这三个人都是银幕中的英雄,他们来自于《亮剑》、《士兵突击》、《火蓝刀锋》,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银幕英雄,他们的故事都是千万血性中国军人的

—4— 真实写照。那么,对于当代青年官兵而言,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血性的本质和内涵呢?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用这些银幕英雄的故事给大家解读:

一是不畏强敌敢亮剑——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闻战则喜、舍我其谁的杀气。“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至今让我记忆深刻。影视作品中塑造的李云龙,一个没有受过一天正规军事教育的野路子指挥官,敢凭着挖工事用手榴弹炸掉千余人的坂田联队,敢和装备精良的日本特种部队叫板,敢带着东拼西凑的部队攻打坚不可摧的日军守备县城,敢在只有几条歪把子机枪的条件下和编有一个炮兵营的国民党整编团硬碰硬,敢带着警卫员单枪匹马杀到守备森严的日军占领县城喝酒。李云龙的部队,在敌人眼中,谜一样的存在,抓不着、摸不透。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李云龙的故事告诉我们:血性是制胜的基因,只有强化这样基因,才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只解沙场为国死——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铁心向党、矢志报国的忠气。忠诚的信仰是血性的灵魂,只有为了捍卫自己所坚信的真理,军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高昂的战斗热情,将生死臵之度外。“什么叫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着。那什么叫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今天比昨天

—5— 好,这就是希望。”、“不抛弃、不放弃”,3句经典的台词,谱写了一部只有男人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塑造了一个一根筋的许三多,这个兵,没有什么天赋,但是他始终在捍卫自己坚信的真理,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就是刻苦习武,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始终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这个场景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第13集中,许三多在团考核中把所有单车技术手册内容流利的背了下来,而连长高城却说许三多他记性再好,也不能把战车发动起来。班长史今为了证明许三多确实很努力,向连长申请让许三多单杠腹绕环,连长却笑着说:天天看着许三多练,他能悠三十个这月先进班集体归你们,许三多在史今的鼓励下愣是做了一百一十个做到吐,还超越了有着集团军“单杠王”称号的“伍六一”。许三多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定的信仰是血性的核心,军人血性应植根于军魂,不抛弃、不放弃!

三是危难之处显身手——军人的血性就是一种攻坚克难、敢于牺牲的豪气。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我爱着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电视剧《火蓝刀锋》成功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忠诚的年轻士兵——蒋小鱼,他原本是走江湖混饭吃的房屋中介,却被海军陆战队两栖侦察大队大队长龙百川相中,连哄带骗参了军,期初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刚入伍不就就擒获了大队战神向羽,但原本生性懒惰的他一度想当逃兵,最终被教官武钢赶到海训场看仓库,在那里遇到了兵王邓久光彻底改变了他,看到邓久光在面对残忍海盗时为救自己牺

—6— 牲、大队长龙百川为了寻找失去的国家机密病倒不起,深深打动了他,促使他毅然崛起,苦练技能,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赢得了参加世界侦察兵大赛的机会,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参加大赛的两组中国队伍中,蒋小鱼所带领的队伍在他的智谋下一路领先,可是在最后关头,由于主办方的重重为难加之队友巴郎身负重伤,在最后的突围安装炸弹环节,他果断命令自己的队伍,放弃比赛,拼上性命为另外一个队伍开出一条血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他带领自己的队友,用身体挡住了雇佣兵对战友的残酷追打,最终他们舍命相保的战友夺得了冠军。蒋小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弘扬革命军人的血性,就要做到为了国家利益舍得豁出一切,哪怕赴汤蹈火也要一往无前、在所不辞!

三、制胜的密码——“誓死的”血性怎培塑

前些天,有个战士在训练间隙与我聊天问我:“指导员,我从小就胆小怕事,你说我能练出军人的血性吗?”我肯定地回答:“没问题,一定能。”那么,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靠什么去锤炼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血性呢?

一要铸牢血性之魂——靠坚定的信念“强筋补钙”。革命军人的血性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动摇了信念这个精神支柱,就不可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007年的夏天,淮河流域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驻地五河县临北大堤险情突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我团迅速组织人员抢险救灾。因病刚刚出院的五河籍战士钟玉芝再三请战,和战

—7— 友们一起奔赴大堤。而他的家,距他抗洪的地方仅有3公里,也早已水漫屋檐,老父亲只身一人,等待救援。抗洪的汽车曾拉着他多次从村口经过,他只是在车中含泪远远地看着被洪水吞没的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的事迹感动了珠城人民,被蚌埠市授与“第三届杰出青年卫士”称号。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一个答案:矢志军营,就要甘愿牺牲和奉献;坚持信仰,才能成就人生梦想!

二要锻造血性之躯——靠艰苦的磨练“加钢淬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于我们这些没吃过多少苦的新生代官兵来说,艰巨任务、艰苦环境是培养血性的“磨刀石”,是锤炼血性的“大熔炉”。三营七连技术员赵志宾入伍前只有初中学历,文化基础差,底子薄,但他勤学肯钻,在新兵下连后5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从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利用一切时间刻苦钻研装备技术,2009年,赵志斌被连队任命为技术员,成为全团兵龄最短、年龄最小的坦克连队技术员。赵志宾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坚忍不拔的品质和毅力。曾经有连队同志在训练时问我说:指导员,我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及格。我的回答是:在我们连队,永远没有及格这一说法,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战胜强者,才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三要积聚血性之气——靠严格的作风“磨砺积淀”。军人的血性,我认为,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砺,关键在养成。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同志总以为走队列、站军姿、整内

—8— 务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跟“血性”两个字不沾边。甚至有的同志说,平时无所谓,关键时刻上得去就行。殊不知,这种认识和态度极为不正确的。1950年11月28日,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斗中,我59师177团6连奉命固守死鹰岭高地,配合第27军阻击南逃之敌。然而战斗打响后,兄弟部队发现,敌人竟从死鹰岭高地下顺利南逃,而固守在高地上的官兵未放一枪一弹。他们愤怒地派出一名参谋到死鹰岭高地查问原因。当这名参谋冲上高地时惊呆了:六连的官兵一个个衣着单薄,持枪俯卧战壕,保持战斗姿势,全部冻死在了死鹰岭高地。正式因为他们平时严格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作风养成,才使得他们顽强得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我们大家而言,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使我们的军人血性得到磨砺和积淀,都能锻造出“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血性品质。

同志们,肖劲光大将在他82岁高龄时曾经赋诗曰:“从来养兵为征战,卫士戍疆老少安;宜将剑戟多砥砺,不叫神州起烽烟。”作为新时期革命军人,我们一定要心系国家安危,眼盯明日战场,肩扛使命担当,砥砺前行,戮力同心,奏响强军兴军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负一身戎装,不负军旅时光,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3篇

小时候,军人是动画片里的小玩偶,他是《消防员山姆》中永远都勇敢、谦逊值得信赖的山姆,每天都热情的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在一个个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教会我们重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军人好像也是《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位坚定的小锡兵,小锡兵身残志坚,深情地爱着跳舞的姑娘,他历经波折收获幸福,让稚嫩的孩童明白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历经磨难。只要我们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长大后,军人的气质是历史书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的大气恢弘,那时候物质匮乏,红军却以他们坚韧的毅力辗转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食不果腹,唯有信念支撑着他们。为这国家的未来,为这万千的子孙后代,他们傲看世界,不惧艰难,惊人地完成一次次军事战斗任务,躲避来自敌人的强大炮火攻击,在领导者的正确指挥下,成功反转了局势。他们一次一次用生命的奉献牺牲,以血肉之躯铸成的人墙,艰难却又稳步的前进着。他们,在那样的战争年代,虽身躯瘦小而精神永存。

军人的血性,军人的情怀,军人的离别,有着太多难以叙说的故事。

一颗颗子弹轰隆隆的发射出,五圣山上甘岭高地上上演着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战争。黄继光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放弃了生命,他舍生而取义,不忘使命,为着祖国而毅然决然,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退让一丝一毫,军人,就是在危难时刻保家卫国的堡垒,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军人用这样的行动真正书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方刚血气,令后辈铭记。

一本日记抖落了一生磊落。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军人精神的最好写照。

一把闸刀照亮了一位女人的面庞。面对敌人的闸刀,年轻的刘胡兰不畏惧,不胆怯,不退缩,面对威逼利诱百般不从英勇就义,她的事迹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军人,自从穿上那身鲜艳的橄榄绿就背负着国家命运的使命,就当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前朝古今,不论春夏朝夕。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4篇

一、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

教育之前,我对营里80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76%的官兵认为血性是军人的代名词,没有血性,军人是打不了胜仗的;16%的官兵认为,现代战争以键盘对键盘,代替了刺刀拼刺刀,有没有血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还有8%的官兵认为,和平年代还有必要再谈军人的血性吗,平平淡淡不也挺好的?这几组数据反映了大家对军人血性的理解和看法。对军人血性,我的理解是: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会在战争中吃败仗。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我们先从古代讲起。

(一)崇尚血性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宝贵财富。军人要有血性,历来为兵家所推崇和倡导,我国古代兵法就主张“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这股气,便是指军人的血性。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崇尚血性的传统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其血气方刚、忠义勇武的精神特质一直为后世所推崇,被尊为“关帝”和“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抗金名将岳飞始终牢记母亲在他后背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岳家军之所以让敌人畏惧、被后人崇敬,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兵有血性、打仗有狠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共同的特点是彰显了坚韧顽强、忠贞不屈、英勇无畏的气节和血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部中华民族的军事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崇尚血性、彰显血性的奋斗史和牺牲史。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民族精神,将血性牢牢刻入我们的灵魂之中。

(二)崇尚血性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法宝。在80多年的征战历程中,血性从来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正是凭着人民军队独特的血性,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正是靠着这种血性,我们军队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装备极度落后、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先后歼灭日军52.7万、伪军118.7万。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共歼敌800多万。朝鲜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志愿军将士硬是凭着鲜血和勇气,把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佬打上了谈判桌。毛主席对此曾形象地比喻,敌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很多美军士兵对曾与之对阵的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志愿军发起冲锋时的军号声和喊杀声,撕心裂肺、尖利刺耳,这些声音一直伴随我们走到溃败的边缘,甚至生命的终点。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特有的血性,也是我们打败强敌的“东方魔力”。未来信息化战争少了枪刺肉搏、短兵相接,多了网与网、键与键的对抗,但一个没有斗志、没有血性的军人,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了胜仗的。我们要接过革命先辈的枪,把这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之中,在未来战场上同样让敌人胆战心惊。

(三)崇尚血性也是世界各国军队的共同追求。纵横欧洲的拿破仑曾经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并且认为“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在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在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深刻道出了精神因素和军人血性的重要性。在希腊的温泉关树立有一块狮子状的纪念碑,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异乡的过客啊,请捎话给斯巴达人: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这座碑纪念的是斯巴达300勇士。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这300名斯巴达士兵在国王的带领下,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殊死决战。浴血奋战3天后,以国王为首的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但迫使波斯人放弃了入侵,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战而战之,这就是军人血性的力量。现在,西方军队十分重视强化军人的血性,美国陆军正在恢复刺杀训练;俄罗斯远东部队规定,冬天士兵要用雪擦身、赤臂滑雪、在严寒中露宿。我们看到了,虽然各国军队在培养方式上各有不同,但是血性二字却无一例外地镶嵌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血性是一支军队弥足珍贵的战斗资源,是一把在战场上摘取胜利之冠的精神利剑。那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军人血性呢?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二、军人血性的本质和内涵

什么是血性呢?简单地说,血性就是指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有血性,是对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褒奖,也是衡量一名军人是否合格的刚性标准。我理解,军人血性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闻令而动、闻战而喜的血气。时刻不忘战争、时刻准备战争,是军人血性的重要体现。春秋时期的《周易》就明确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反映出古人强烈的备战意识。军人生来为打仗,要是眼中没有敌情、心中没有忧患,国家就容易遭受磨难。清朝末年,八旗军队武备松弛、骄奢成风,直接导致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只用了2.5万名士兵就长驱直入,在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烧杀掳掠,火烧圆明园,并迫使咸丰皇帝仓皇出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兵力不足2万,虽然京津冀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的陷落。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面对复杂安全环境,我们必须克服麻痹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叫响“使命高于生命,时刻准备打仗”的战斗口号,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敢于亮剑、誓死向前的豪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经典台词:“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视频中感受这种血性豪情(播放《亮剑》视频)。在《亮剑》里,当骑兵连战斗到只剩下连长孙德胜一个人时,虽然他已经身负重伤,但他还是举起军刀,拼尽全力,向鬼子发起决死冲击。这就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血性豪情,这种血性让敌人望而生畏,这才是真正的战士,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到1948年10月,就是在塔山这个弹丸之地,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了11个正规师、40多架飞机,连续6天轮番向我塔山阵地发起进攻。战场上硝烟滚滚,喊杀震天。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挑,刺刀挑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牙齿咬。就是凭着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我军始终未让敌人前进一步,以牺牲小我,为兄弟部队解放锦州赢得了时间,铸就了我集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三)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勇气。有这么一个英雄,为救战友他右臂被炸断,单臂背着俘虏在大山中走了4个多小时,为了不影响行动,他甚至挥刀断臂。从战场上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血压、没有了心跳,血也几乎都流干了。医生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切开了他的小腿静脉,强行压进血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大家可能在猜这是哪部好莱坞大片中的英雄?实际上,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名新兵——丁晓兵。他既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人生中的英雄。训练中,他一只手实弹射击、单臂大回环,8门军事课目,7门优秀、1门良好;生活中,他一只手系鞋带、整内务、包饺子;最浪漫的是他可以自己驾驶摩托车,带着爱人逛街,至今也少有人知道,没有右手的他是怎么给油门加油的。他以旁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就了辉煌的人生。汶川大地震让人们见识了大自然的残酷和无情,也见证了新一代军人不畏艰险的铮铮血性。地震发生后不久,15名空降兵临危受命,抱着赴死的决心伞降到灾区,在第一时间里把灾情传了出来。在海拔4000米以上跳伞,并且伞降区全部为陡坡悬崖,这几乎被视为“跳伞禁区”。勇者无惧,血性无敌。他们没有被这禁区所吓倒,人人写下遗书,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军人血性,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

三、锻造胜利的血性之剑

军人的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如何锻造中国军人胜利的血性之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坚定信念中融入灵魂。军人的血性源于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血脉贲张之下是柔情似水,拔剑而起之中是大爱无言。只有时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把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刘胡兰铡刀前“怕死的不是共产党员”的豪言壮语,狼牙山五壮士悬崖边“共产党万岁”的高声呐喊,董存瑞高举炸药包时“为了新中国,前进”的一声咆哮,都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对党的绝对忠诚。陈毅元帅曾经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梅岭三章》。(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这是1936年冬天被国民党军队围困时写下的,特别是这两句“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它充分表达了革命先辈们虽然身处险境,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无比坚定。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绝不动摇,政治清醒绝不失守,听党指挥绝不含糊,自觉将信仰转化为血性,将血性注入灵魂。

(二)在日常训练中千锤百炼。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血性十足的官兵,是训出来的。“三栖精兵”何祥美,号称80后“枪王”,可是谁又能想到,他入伍之初,射击是经常不及格、越野拉练也经常掉队。面对挫折,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即便成不了英雄,也要流淌英雄的鲜血,做一名有血性的军人!”在此后的训练中,他先后20多次受伤、2次骨折、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磨砺中,练就了军人的血性胆气。被军区授予“矢志打赢模范连长”的刘珪,他的血性也是在平时的训练中磨练出来的。为了练好用脚后跟踢枪上膛这一个动作,他就练了近5000次,手上的皮无数次被踢破,作战靴后跟也磨出个大口子,最终把招数练成了“绝招”、把武艺练成了“精武”。用他的话讲,就是没有平时的千锤百炼,就难以造就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坚强意志。我们要像何祥美、刘珪那样,把搞好每一天训练、干好每一项工作,作为培育我们军人血性的全过程,在日积月累中褪去娇气、练就虎气,真正做到平时工作有激情、战时打仗有血性。

(三)在重大任务中加钢淬火。素教之卒,莫如久战之兵。锻造血性阳刚之气,任务和实战是最好的平台。2005年,我营全员参加“砺剑-2005”演习。在炎炎夏日,全营官兵每天平均训练16个小时,天气最热时每天都有几个人晕倒,每人每月磨烂了2双鞋,3个月下来全营官兵平均瘦了10斤,最终圆满完成了演习任务。特别是在实弹射击中,创造了2发炮弹从同一弹孔穿入的经典弹着,把在场的专家领导全都震住了,全营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很多参加过演习的官兵也经常向我说起:“教导员,那次演习虽然褪了一身皮、掉了一身肉,但是磨砺了意志,以后碰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害怕了。”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执行大项任务往往是培养军人血性的最佳时机。我们要自觉珍惜每次参加的重大任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任、接受挑战,在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中冲锋陷阵、接受洗礼,切实通过血与火的考验不断成长成熟。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5篇

大家还记得延坪岛炮击事件吗?延坪岛一直是韩国与朝鲜的争议岛屿。当时,韩国不顾朝鲜的反对,在延坪岛举行军事炮击演习,结果,遭到了朝鲜军队的猛烈炮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遭到攻击的韩国士兵居然连应战的决心都没有。慌忙中还击了80枚炮弹,却连朝鲜军的阵地都打不中。然而,韩国军队却被打死2人,重伤2人,10人负伤;另有3名韩国平民受伤,大片韩国房屋被毁。事后,韩国国防长官痛心地说,“60年的和平几乎让韩国军队演变成了行政单位,军人们只是在乎自己的仕途。”韩国媒体更是大加批评道,“韩国军队丧失军人血性,沦为打工族”。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我们不可不察!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提起血性,人民军队创造了无上荣光的历史,人民解放军谱写了无可匹敌的传奇。

这是一组血肉之躯凝成的数字,读后让我辈肝肠回旋,令敌人胆寒畏惧: 红军长征四路大军牺牲16万多人。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人。

8年抗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伤亡60多万人。 解放战争我军共牺牲26万人,负伤104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共有18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英勇牺牲。

血性是什么?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

是不怕死,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血战湘江时,红14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英勇牺牲。师参谋长胡震请缨上阵指挥,人刚到阵地,就传来阵亡的消息。长征途中,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总司令朱德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是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昌起义,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天堑腊子口,首战平型关„„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哪一个英雄不是气吞山河笑傲死神?

是天大的困难不言苦。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

是大爱无言,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1937年12月初,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洪洞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血性赢得了尊严,血性换来了和平。我军近30年没打过仗,绝大多数官兵没有参战经历,缺少对战火硝烟的亲身感受。和平的环境对国家的发展异常珍贵,却容易滋长军队的和平积习。

和平是军人所盼,和平又成了军人最大的敌人。一个时代之问令人警醒:今天,我们是否依然保持当年那么一股军人应有的虎狼之气?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变革的潮起潮落,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人们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信息化战争是否还需要刺刀见红、贴身肉搏?

果真如此吗?北洋水师惨败的教训警告世人,当时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八强”,但训练时“打死靶”,当然“百发百中”,自己作秀自己喝彩。黄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时,管带方伯谦、吴敬荣带舰临阵脱逃,慌乱中又撞坏了己方一舰,胜负天平马上倾向日方。贪生怕死,一触即溃,一败涂地,北洋水师留下千古骂名。

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仍是军人最后一种作战手段。事实上,刺刀对于军人的意义早已不止作战手段这样简单。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永远是胜利的刀锋。

血性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抗美援朝战争,18万“最可爱的人”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换来的是西方国家军队“不要在陆地上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原则。美军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他们认为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他们无从体会,坚定的信仰信念是战斗精神的灵魂,也是官兵勇气之源。这正是一些西方国家焦虑“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原因。

血性源于军人的职责使命。在北京军区组织的一次实兵对抗演习中,某装甲团坦克驾驶员武向军在擦拭被泥水糊住的潜望镜时,头上的坦克帽不小心被行军架挂住,由于坐下太急,他的左耳朵被生生地刮了下来。此时,舱外激战正酣,武向军忍着剧痛,把刮掉的耳朵揣进口袋,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40分钟的演习。

血性源于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汶川抗震救灾期间,“空降兵15勇士”的奋勇一跳,震惊世人。伞兵平时跳伞的高度是800-1000米,降落伞的设计使用高度是3500米,而勇士们跃出机舱的那一刻,高度是4999米!只有对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才能在危急关头作出非常之举,在关键时刻敢于牺牲自己。

一些部队领导反映,现在的青年官兵大都没有受过大的苦累挫折,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增多,大学生干部、士兵大批进入军营,他们入伍前倍受呵护,心理相对脆弱。有的新兵身板弱、不皮实,有个别的见血就晕、一晒就倒。

有的一线带兵人谈到,近些年,基层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有的干部宁愿战士考核成绩差一点,也不敢严格施训,担心发生训练伤不好交代。

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确保官兵在战场上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胜利,用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爱兵如子与慈不掌兵并不矛盾,从严要求就是对官兵最大的爱。

爱惜战士的生命,是带兵人的天职。血性不是冲动、蛮干,我军历来强调“以正合,以奇胜”,努力做到英勇与善战相统

一、敢打与必胜相一致、敢战与慎战相结合。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培养和艰难困苦的反复锻炼形成的。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许多部队基层文化军味战味浓,营区建设战备打仗功能强。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激励作用不可替代。有的官兵说:每次观看《上甘岭》《甲午海战》《亮剑》这些爱国主义影视剧,就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有一种“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血气在胸中奔涌。

“三栖精兵”何祥美,是个“用子弹说话”的狙击手。他接受考核成百上千次,次次优秀。他的军旅格言是“要当个好兵,最舒服的日子永远在昨天。”

军人的血性范文第6篇

小时候,军人是动画片里的小玩偶,他是《消防员山姆》中永远都勇敢、谦逊值得信赖的山姆,每天都热情的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在一个个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故事中教会我们重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军人好像也是《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位坚定的小锡兵,小锡兵身残志坚,深情地爱着跳舞的姑娘,他历经波折收获幸福,让稚嫩的孩童明白人的一生有酸甜苦辣,也有历经磨难。只要我们像小锡兵一样有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长大后,军人的气质是历史书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的大气恢弘,那时候物质匮乏,红军却以他们坚韧的毅力辗转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食不果腹,唯有信念支撑着他们。为这国家的未来,为这万千的子孙后代,他们傲看世界,不惧艰难,惊人地完成一次次军事战斗任务,躲避来自敌人的强大炮火攻击,在领导者的正确指挥下,成功反转了局势。他们一次一次用生命的奉献牺牲,以血肉之躯铸成的人墙,艰难却又稳步的前进着。他们,在那样的战争年代,虽身躯瘦小而精神永存。

军人的血性,军人的情怀,军人的离别,有着太多难以叙说的故事。

一颗颗子弹轰隆隆的发射出,五圣山上甘岭高地上上演着一场捍卫国家尊严的战争。黄继光在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放弃了生命,他舍生而取义,不忘使命,为着祖国而毅然决然,宁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愿退让一丝一毫,军人,就是在危难时刻保家卫国的堡垒,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军人用这样的行动真正书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方刚血气,令后辈铭记。

一本日记抖落了一生磊落。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军人精神的最好写照。

一把闸刀照亮了一位女人的面庞。面对敌人的闸刀,年轻的刘胡兰不畏惧,不胆怯,不退缩,面对威逼利诱百般不从英勇就义,她的事迹令许多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军人,自从穿上那身鲜艳的橄榄绿就背负着国家命运的使命,就当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前朝古今,不论春夏朝夕。

上一篇:活着的理由范文下一篇:说课总结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