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土语范文

2023-10-04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1篇

忽紧点…………………靠紧点

特派………………………出格

别逆子……过几天或过段时间

浦策来………烧开后溢出锅外

阿波你………………硬塞给你

一来兴…………………一下子

毛乌头…………………女孩子

老小……………………小孩子

馋唾水……………………口水

板定要……………一定要偏要

要紧要慢…紧要关头、关键时刻

斗鸡眼……………眼珠子都靠中

勿曾…………………………没有

空屁…………………什么都没有

嫌鄙…………看不起、责怪、讨厌

出松………………………人离去

彪 出来……液体受压而激射喷涌

日显………阳光辐射而生的暑气

杌子………………………矮方凳

熟自人………………………熟人

目戊 眼 梢……………眼睛向上甩起狗起劲………………………高兴

大糊洋………………做事不牢靠

癞团…………………………蛤蟆

黑七搭八…………………乱讲话

搭你和和调……………开开玩笑

烂烙肚肠…………………好耐心

鸡肚肠………………………小气

浮木阁棺材…………… 做事不稳妥 么五么六……………………13点

地头脚根 ……………………地址

汤头药…………………中药水剂

卫生裤………………厚针织绒裤

二婚头…………………再婚妇女

恶讼师………………包揽讼事者

学堂…………………………学校

黄昏星………………………金星

竹丝墙门………………… 大墙门

夜里大人 ………………善熬夜者

眼乌珠………………………眼睛

白相九成里………………嫖堂子

吃讲茶…………………茶楼评理

温堂…………………………浴室

洋煤头………………………火柴

坟堂屋………………………公墓

衬里裤子……………贴身穿的裤子

新官人……………………………新郎

立笔据………………………写文书

修女足 ……………………………整理 口轻漂漂…………………一落大方

横试横拆牛棚……………孤注一掷

表将…………………坏东西、家伙

搭你缠……………………给你搅扰

戒指婆…………………………妻子

移星…………………………流星

重头生活 …………………… 重活

后翻轩……………… …正房后小间

客边人…………………………外路人

眼目多……………………………眼屎

煨灶猫……………………无神打采

横作抢……………………无理取闹

跟媒人吃喜酒…………勿要负责任

偷来人身……………………没出身

满裆裤………………裤子不开裆者

做舍姆……………………… 做月子

晾衣裳…………………………晒衣

戒尺……………………打手心用的尺

勃勿倒………………………不倒翁

落桥货…………………………质次

各落子…………………………顽童

蜜林群…………………………甜酒

荐头店……………………职业介绍

金花菜马兰头……………时鲜蔬菜

衣裳管…………………………衣袖

坐床喜……………… 结婚后即怀孕

青天大老爷……………………法官

裱心纸………………用于衬裱字画者

麦饼………………………烤麦饼

过海面………………………在那里

后翻晓……………………先输后赢

青面皮…………………………翻脸

吃搁头…………………………碰壁

便当咯………………………容易的

阴山背后……终年不见阳光之处

呒淘成……………没有什么收成

影壁…………………………照墙

吃饭家生………赖以生活的工具

块头…………………身材、个子

额角头……………………运气好

勿知现作…………………要求高

倒翻夜壶……………………话多

老门坎…………………精明、狡猾

山东路…………………歧路、弯路

勿适意……………………勿舒服

出客衣裳………做客时穿的衣服

弹老三…………………………死

掼纱帽………………………辞职

毕静……………………非常安静

弄白相……………………开玩笑

掏碗底…………………吃相难看

吃笋烤肉……………………挨打

哪哼啥………………………啥事

伤阴积………………………缺德

阵头风………………较大的阵风

捉狗屎……………………拾狗粪

晒台……………………楼顶平台

血泡泡………………刚生的婴儿

卖相……………外表、样子、架势

做亲…………………………结婚

伊搭…………………………这里

朝天阿三……………………瞎子

死命白搭……………………拼命

敲更…………………………巡逻

开伙仓………………………开伙

赤佬…………………鬼魂;骂人

黄篮头………………篾黄大眼篮

闲书……………………非教科书

横得头………………………摇头

歇搁………………停止、半途而废

弄松………………陷害、嫁祸于人

吃排头……………………挨批评

壁根壁落…………………墙角落

难促奚…………………难打交道

缸爿云…………………鱼鳞状云

栈条…匾上围囤粮食的席状编制物

草棚棚…………………简陋草房

蜡烛嘴巴………包裹婴儿的襁褓

吞头势………………架势、样子

叫哥哥………………………蝈蝈

沿线………………………缝衣针

汉郎头………………………奸夫

黄泥胖……………………找女婿

油瓶头……………带来前夫儿子

吃个物事……………………食物

跳黄浦…………………投水自尽

做人情………………送物拉关系

书包翻身……喻学子升官、发财

实质…………………装得满满的

吃夹挡………………两面不讨好

嚼舌根…………………说人坏话

脱底棺材…………有多少用多少

拉舒………………………不整洁

无手洒锣…………一点办法没有

火烧云………………………晚霞

金花菜………………………苜蓿

疥橱…………………………碗橱

后生家……………………小伙子

骷颅头………………………脑袋

阵头响………………………打雷

旧年…………………………去年

一日天……………………一昼天

阴生…………………………暗算

吃瘪…………………………服输

点饥……………吃少量食物填饥

勿上台面……事或物不能公开讲 切口…………………………暗语

呒要呒紧…形容不着急、慢腾腾、松垮

兵老勇………………………兵痞

流馋………………………流口水

丝螺壳里做道场………地方很小

猪婆…………………………母猪

惑塞…… 心里不舒畅或天气不爽

六谷粉…………………………玉米粉

靠背椅……………有背无扶手的椅子

阿土孙……………………贬称乡下人

头脑壳……………………………脑壳

猪头三………………………骂人真笨

趸当……………………………一下子

田鸡………………………………青蛙

洋袜………………………………袜子

开盖货…………………指杀头的囚犯

头面……………………………头饰品

意勿过………………………过意勿去

割割裂裂...............无挽回余地

爿爿头......................毛丫头

紫血………………………………冻疮

做痴洋八戒.............实懂装不懂

珍珠米…………………玉米

蒲团…………………僧人用圆形草垫

三脚猫…………………懂而不专精者

争食潭………………后脑窝子

老八婆…………………年少资格老

牵昏……………………打呼噜

屁股上挂链刀………………作死

老干………………………老公

梳头家生………………梳妆用具

意思意思………送礼表达一点心意

乐惠……………舒服、合意、快乐

乌苏…………东西脏乱,使人难受

门枪………………猪舌头

狗叫一声窜到半场………多管闲事

套鞋………………………橡胶雨鞋

托卵泡………………拍马屁

霍险……………………闪电

鸡头………………………芡实

灶跟头…………………厨房

垫刀头………………替死鬼

活龙活现……………生动活泼

痴天巴拉……………装疯卖傻

出道…………………见世面

兜篷……………披风

剥猪猡……抢劫衣服钱财

晏歇会…………待会儿见

有数脉……………心中有数

姜山芋……事情麻烦、不成功

猪狗臭………狐臭

迷露……………雾

轧妙头……细心观察对方

柴米夫妻……穷苦夫妻

人气味…………人味儿

膝馍头…………膝盖

忽冷浴…………洗冷水澡

找个地洞钻钻………无地自容

脱单…………脱得只剩单衣

呒头信……………匿名信

手臂上好跑马……夸口说大话

饭郎头………饭量大

吓势势……………怕

算盘子勿拨勿动…………懒

西晒太阳……夏日偏西阳光

亮月…………月亮

长脚雨………持续多天的雨

脚碰脚……彼此彼此

啬狗鄙………吝啬、小气

看不出四六……指人不会察言观色

吃荡饭……无事干

黑骨头……迕逆不孝顺

空阵头………光有闪电,打雷不下雨连底冻……从面到底全部结冻

凌宕………严冬挂在檐下的冰锥

还暖……天气转暖

风雨雪落………恶劣天气

伏天……一年中最热的天气

落黄沙天……风起沙尘落天气

秋孛碌……秋老虎

连冬起九………开始进入严冬

发大水………涝灾

高墩墩………土堆或小山

浜兜…………一头不通的河道

水凼凼………水坑,水潭

驳岸………石砌河岸

天落水………雨水

石卵子……小鹅卵石

水门汀…………水泥

场化…………地方,空间

天下世界………天底下

幺二角落……偏僻地方

夹弄………两边为高墙的小弄

独家村…………单姓之村

凹凼…………凹陷之处

洞洞眼………小孔

桥堍………引桥开始的地方

春二三月…………阳春(阴历) 热天热世…………大热天的

冷天冷世………大冷天的

交节气………逢上节气之日

五荒六月……青黄不接之时

月份牌…………月历

年朝…………春节之早上

新年新世…………新年时节

年夜快………年底近除夕时

一个号头……指阳历一个月

日脚…………日子

一日到夜………整天地

日逐…………每天

日间日………一天隔一天

早晨头………清晨

日出卯时………太阳升起时

夜快头……………黄昏

成更半夜…………深夜

平时辰光……………通常的时候 日长世久………久而久之

蛮三野大…………极大

众牲…………畜牲

猪猡猡…………猪

头蛋………第一轮次下的蛋

虎狸斑……………狸猫

老虫…………………鼠

毛毛…………蜕毛

蛇虫百脚…蛇与蜈蚣等爬行动物

蛐蟮…………蚯蚓

开洋…………虾米

十三块六角……………乌龟

水菜………蚌

门面房子…临街可做店铺的房屋

草棚棚………简陋的草屋

阶沿……………台阶

红门………生了小孩子的人家

写意…………舒服

勃跟斗……………摔跤

天河…………银河

鬼头风……急旋风

顶头风……逆风

起风……………发风

挂龙雷…………雨前雨脚下垂

阵头公公………………雷神

天火烧……自然引发的火灾

霍险娘娘………司闪电女神

桃花水…………春汛

朦松雨…………毛毛鱼

雪天还晴………雪后晴好转暖

开烊…………冰雪开始消融

开晴…………………天气转晴

有天口无日头…………阴天

暴冷…………突然强烈的冷

暴热……………突然强烈的热

落杨花…………春天杨花飘落

地坪………大面积的场地

火酒…………酒精

落乡………偏僻的农村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2篇

东北位于山海关以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部地区。

东北的汉族人口,大部分是从中原各省迁来的,尤以山东、河北为多。这些汉族人口的移入,大大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使东北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话,但这些民族语言中的一部分词汇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词汇是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活化石,是东北各民族融合的见证。

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点:

1、口语中的音译词:东北地区居住着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多民族。这些民族间经过几百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并保留下了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汉语在吸收这些民族语言的时候又按音近义通的原则,对它们加以改造,再给它们穿上汉字这件外衣,这样,它们就名正言顺地在汉语中安家落户了。如:满语“哈喇”——肉和油变质;满语“喇忽”——遇事疏忽,吉林为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锡伯语。

2、正字误读: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如“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干哈”是“干啥”的误读;“近们”是“舅妈”的误读;等等。

3、一字多义: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是“非常好”的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近于“混蛋”的意思,但是在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4、不分平舌卷舌:语音上不分平舌卷舌是东北方言的一大显著特点。如:

1、重复读成(congfu),船读成(cuan),公司读成(gongshi)等。

2、在元音“a”开头的词组前加“n”是东北方言的另一大特点,安排(nanpai)、恩爱(nennai)、奥妙(naomiao)等等。

3、在东北方言中,一些发阳平音的字往往读成上声,如“国、福、职、蠕”等。

4、把“ue”音变为“iao”音也十分常见,如乐(yue)变为(yao),学(xue)变为(xiao)等。这些使得东北方言更加风趣诙谐,读起来虽有些“土气”却十分亲切。

5、吸收外语: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少数民族的词汇,还融入了俄语词汇。如把下小上大的水桶叫“喂大罗”,把面包叫“咧巴”等。

6、叠词结构:常用叠词表示程度是东北方言的一大特点。如“杠杠的”、“嗷嗷的”、“呼呼地”(形容迅疾)、“咔咔地”(形容灵敏)等等。这些副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之深,同时又体现出东北人直爽奔放的内心世界。

7、贴近生活:在词语运用上,东北方言更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如:人们把没精打采的人说成“瘪茄子了”,这是由茄子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状所引申的。再如:“香饽饽”原指一种好吃的面食,却常被用来形容人气高的人或事物。等等。

8、发展和影响: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通过东北方言作品,相声小品、二人转、东北方言电视剧等突破地域局限,逐步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忽悠”、“咋整”在全国都是“杠杠的”。但随着岁月的更迁,社会的发展,人们交际的广泛,普通话的普及,现在有很多东北方言土语已经不使用了。

9、发挥独特魅力:东北方言以它独特、诙谐的语言特征强力感染着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中华文化。我们祈愿东北方言和文化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添砖加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语言、文化之魂发扬光大!

10、搜集整理:本次搜集整理总计1,567条,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个字母组别分1——6个档别,亦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Aa:2(3);3(2);4(1)计:6条。 2;(3) 唉咕——哀求。

挨听(四声),挨削,挨雷——挨打。 懊糟——愁闷。 3:(2)

挨板儿、挨排儿——按顺序排列。 爱小儿——占小便宜。 4:(1)

嗷啦巴糟——特别苦闷,非常不痛快的意思。

Bb:1(4);2(33);3(35);4(37);5(4);6(3)计:116条。 1:(4)

败、白——别。如:

1、这几天你工作忙就败回来了;

2、你白那么整啊! 膀(pang一声)——浮肿。 背——晦气、点不好。 彪——性情鲁莽。 2:(33)

扒拉: 用手或工具搅动物体。 扒瞎——撒谎、说谎话。 疤楞——伤疤。

拔路——起钉子用的工具,柄较长,一端弯曲,头似羊角叉。 吧苦——很苦。

掰扯——说话、讲道理、辩论。

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白话——能说(贬意)。说的话和办的事与本人的身份不相称。

白薯——没本领的人。 包坍——疾病。 板正——整齐。 包屈——委屈。

抱窝——老母鸡孵小鸡。 蹦子——二人转。

背头——男子向后梳理的头型。 被火——被褥。 被套——被中棉絮。 被头——被子盖在人上身的一端。

逼车 ——或逼逼车车,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 逼嗤——说废话。

鼻嚼(轻声)——牛鼻子上戴的铁环。

憋屈-——得不到公平而心里不痛快。如自己能力高而没被提干,憋屈;自己贡献不小而没房子,憋屈;自己资格老而下岗,更憋屈等。 别脚 ——交通不便。

别介——不要那样。如:别介,瞧你那眼瞪的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别楞——指叫人感觉不自在。 别扭——不顺心。 别嘴——绕嘴、拗口。

瘪子、瘪乎、瘪火——秕谷,不饱满的子实。 宾服——佩服。 饽饽——糕点、面食。

醭(bu)面——做面食时撒在面食外面的干面粉。 不赖:——不错,不坏。如:老胡头说起来人也不赖,大伙都爱和他逗个笑话。

不善——不寻常,不一般。 3:(35)

八辈子、八百辈子——很早以前,时间极长。 八碟

八、八八席——旧时谁家喜事,办八碟八碗的酒席。 八锔子——用铁制成的扁平有钩的两脚钉,能把两块木制品钉住而连在一起。

八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拔尖儿——居首位;争强好胜。 把家虎——过日子仔细简朴。

把头儿——一端,他家住在这趟房把头儿。

叭叭的——说话侃快、脆生;话痨,别人插不上嘴。 笆篱子——监狱。如: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笆篱子。

白花旗—— 一种棉线白布。

白士布—— 一种白布,比白花旗布线细光华而白。 白眼狼——忘记别人好处的人。如:那小子是个白眼狼,你可不能理他。

板障子——用木板筑成的栅栏。 半拉架——技术不熟练。

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干活顶成年人一半的劳动量。 半命人——旧时指寡妇。

半语子——语言功能有障碍,说话不清的人。 帮黑儿——快黑天了。

棒子手、劫道的、劫杠子、打劫的——旧时指拦路抢劫的强盗。 包源儿——全部,全包了。 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奔儿喽——额头。

本命年、本历年、本份年、本义年——与自己生肖相同的年份。

鼻涕嘎——鼻屎。

边拉去——滚蛋,旁边去。 摽劲儿——较量。

冰流子——檐上滴水结成的冰柱。

兵油子、兵混子——旧时指服役时间很长的老兵,贬称。 病秧子、病包子——总爱生病或久病不愈的人。 玻璃花——角膜白斑,如:这匹马是玻璃花眼睛。 不开面儿——不讲面子,不给面子。 不靠谱儿、不靠盘儿——不符合实际。 不捋户——不在意。

不着调——做事不认真,不务正业。 布扯子——布衫子。 4:(37)

疤瘌结子——物体表面类似伤疤的痕迹。

拔犟眼子——脾气执拗,认死理,较真儿,说极端的话。 拜年嗑儿——说恭维人的话。 白几豆儿——豆角名。 白乐呵儿——鸡名,体白色。 板板正正——物品放置的规整。 半大小子——十五六岁的男孩子。

半截腰儿、伴当腰儿、半截落儿——当中、半途。 半拉嗑叽——做事没头没尾或东西不完整的意思。 帮虎吃食、帮狗吃食——帮强势的人干坏事或说话偏向其人。

苞米棒子、苞米棒儿——玉米果实。 苞米花儿——用玉米爆出的米花儿。 苞米面儿——玉米面。

苞米脐子——玉米粒发芽部分,白色。

苞米瓤子、苞米骨子——玉米棒儿脱粒后剩余部分。 苞米须子、苞米缨子、苞米胡子——玉米须缨,玉米雌蕊。 刨(bao)花秃儿——斑秃儿。

暴土杨长——大风扬尘,如:前两天大风刮的我家前面暴土扬长的,都出不了门儿了。 北边儿旯——北边。

背包罗散——拿的东西多,还不规整。 锛儿娄头、锛儿娄——凸起的前额。

笨笨拉拉——笨手笨脚,“拉拉”满语“末尾”的意思。 鼻儿古了——死了。贬义。

鼻涕拉瞎——多指小孩子不干净的样子,如:你还记得你小时侯鼻涕拉瞎的样子,成天跟在我后面要糖吃。 避猫鼠儿——特别畏惧某人,犹如鼠畏猫,故名。 憋啦巴屈——沮丧、不愉快或指所处空间太小的意思。 瘪茄子了——形容人没精打采的样子。 拨拉槌子、拨楞槌儿——打麻线时用的纺鎚。 玻璃棒子——玻璃瓶,盛油酒用。 玻凌盖儿——膝盖。

不打锛儿——说话很流畅。如:用什么买什么,要说花钱那真是连'锛儿'都不打。 不断溜儿——连续不断。 不几个儿——很少。 不开面儿——不讲情面。 不捋会儿——不经意。

不是物儿——对某人的不认可。 不远辖儿——指不太远。 5:(4)

八字没一撇——指事情尚无头绪。

班儿对班儿——指年岁和其它方面都相仿的人。如:这俩人班儿对班儿,从小在一起玩儿。 不得烟儿抽——不受赏识,不被重用。 不是善茬子——指不好惹,不可欺负的人。 6:(3) 八杆子拨拉不着——互不相干毫无联系,如: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八竿子拨拉不着的事。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恼怒生气的样子。 不显山不露水——悄悄地,不显摆。

Cc:1(6);2(31);3(30);4(27);5(5)6(2)计:101条。 1:(6)

扯——认为对方信口开河而表达疑问。 撤、彻——打耳光。 趁——富裕。

冲(四声)——蛮横,厉害。 创——撞字的误读。

存——摔伤或扭伤,手存了。 2:(31) 才刚——刚才。

菜板、菜墩——切菜用的木材横截段。 藏猫——捉迷藏,猫,满语“树丛”的意思。 场院——特指打场的地方。 操蛋——差劲。

草眯——躲起来了,指人缩头乌龟的意思。 插伙——合作。 插皮——出错

掺和(huo)——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块。 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 朝量(轻音、朝乎——尝试。 抻头——做事不着急,遇事不慌。 吃咂——吃奶。 抽巴——褶皱。 抽匣——抽屉。 出菜——出力。

出血——付出代价,花钱。 畜力——牲畜。 川稀——腹泻。

戳(三声)咕——挑唆。 戳子、戳儿——图章、名章。 瓷实——关系好,也指物品质量好。 刺棱——动作迅速的声音。 刺挠、戏痒——身上痒。 呲哒——训斥、喝斥。

呲拉——谷物或物品被阳光晒干或风吹干。 刺溜——脚底下滑动的声音。

跐溜——脚下滑动,登跐溜了(脚没踏稳)。 氽(cuan)稀——拉肚。 寸劲——巧劲。

撮子——撮土或粮食等物的工具。

3:(30)

菜耙子——特别能吃菜的人。

菜码儿——菜肴盛在盘中的数量,菜码儿大小。 藏猫儿——捉迷藏 ,小孩玩的一种游戏。 槽子糕——蛋糕的一种。 草窠儿——草丛。

蹭饭儿——借因由白吃饭。

插兜儿——斜嵌入衣内的衣袋,因便于插手,故名。 长巴脸、长瓜脸——呈长形的脸。 唱唱的——旧时卖唱的人。

扯大彪——漫无边际的和别人吹嘘。 扯大拦——闲扯。

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抽冷子——趁人不备,突然做某件事。 臭姑姑、鵮叨木——布谷鸟。 臭手儿——技艺倔劣的人。 臭子儿、臭子子——失效的子弹。 出门子、出阁——姑娘出嫁。 锄板儿—— 穿小鞋——故意给人出难题,使人难看。

船钉子——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蛇鮈属。俗称船钉子,白杨鱼,打船钉。

创门子——走亲戚邻居。串门的误读。 吹着唠——说大话。

槌棒石、槌巴石、槌衣板——洗衣服时槌衣用的石板或木板。 春脖子——从立春到谷雨这段时间,立春在春节前后决定春脖子长短,如:今年春脖子长(春节前立春);今年春脖子短(春节后立春)。二月清明麦在前,三月清明麦在后。 呲目乎——眼屎. 刺儿菜——蓟,菊科,多年生草本。 刺了毛、跐了毛——翘尾巴,骄傲。

刺棱腿——长而外分的腿,如:大长脖子刺棱腿,不受穷也是短命鬼。

窜辕子——马牛从车辕子里跑了出去。 撮把子——矮个子。 4:(27)

菜吧接子——爱接话的人。

插千儿的——旧时指给土匪通风报信的人,告知谁家有钱。 馋嘴巴子——馋嘴的人。 长毛打撒——头发长不梳理。 唱蹦子的——旧时指唱二人转的人。 潮得乎的——潮湿。 吵吵把火——大声喧哗。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车轱辘菜、车前草——车前子,种子可入药。 扯老婆舌——嘴碎,传瞎话。 撤嘴巴子——打耳光。

吃独食儿——自私,好东西自己独吞。 吃猫食儿——比喻饭量很小。

吃小锅儿、吃小灶儿——给少数特权人单独做饭菜,高于大多数人的饭菜。

赤红面子——肤色发红的脸。 抽筋扒骨——形容很不想做某种事。 臭棋篓子——棋艺倔劣的人。

出床子的——把商品摆在摊床里出售的商贩。 出息个暴——很有出息;出息过火,贬义。 杵胡子了——碰壁了,傻眼了,遇到难题了。 杵倔横丧——说话态度不好。

欻chua尖卖快——爱出风头,不让人。 吹灯拔蜡——事情到此结束。 戳尿窝窝——背后出坏主意。 呲嘴撩牙——形容人长的丑。 刺毛撅腚——骄傲,耍脾气。 凑乎事儿——将就,差不多。 5:(5)

差老成色了——相差得太多了。 长脖子老等——苍鹭。 扯哩哏儿棱——瞎扯。 吃不住劲儿——承受不住了。 吹胡子瞪眼——形容耍威风。 6:(2)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告诫人们不可贪图一时便宜。 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性子慢,耽误事。

Dd:2(36);3(32)4(38);5(8);6(3)计:117条 2:(36)

达扫、达撒——吃,都吃了。 鞑子、老鞑子——旧时称蒙古人。 打怵——恐惧害怕。 打间——中途休息吃饭。 打赖——不算数。

打狼——落后,最后一名。 打耙——定下来的事又推翻了。 打捂——车陷在泥里、打滑、开不走。 打腰——很吃香,吃得开,有钱有势阔气。 大发(轻声)——超过了适当的限度。 大嗑——向日葵。 大拿——业界权威人士。

大神——巫师,对二神而言,二神,大神的助手。 带劲——美,好看。 当腰——中间。 挡害——障碍。

捣扯(轻声)——收拾,整理。 捯饬——修饰。 捯登——搬来搬去。 倒粪——重复讲述。 道儿——主意。

地道(轻声)——仗义。 得劲——舒服。

得瑟——不务正业或臭美。 得(二声)意——喜欢。 抵喽——拎。 地瓜——红薯。 颠了——跑了。 甸子——野外草地。 丁架——总是。 丁壳——优秀。 盯把——总是,总。例:她盯把看我,闹我一大红脸。 冻子、皮冻儿——用猪肉皮制成的凉食品。 逗是,撩扯——挑逗。

嘟噜——成串的东西;阴沉着脸。

兑(三声)咕、碓(三声)故——顶撞,触动。 3:(32)

打八刀——闹离婚。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打奔儿——停顿,卡壳。

打连(一声)连——经常在一起打交道。

打头的——旧时指长工中领着干活的人,今特指集体所有制时期在前面领着干活的人。 打小儿——从小。

蹲坑儿——秘密待在一个地方监视某人活动。 大饼子——玉米面饼。

大碴子——玉米破碎加工后,粒较大的称为大碴子。 大估景、八打儿、大荒儿——大致的事情。 大黄米——黏糜子脱壳后的米,粒较大,故名。

大晃杆——比喻身材瘦而高大的人,如:你再长都成大晃杆了。

大嗑儿、毛嗑儿、瓜子儿——葵花籽。 大拉石——较粗的磨刀石。 大钱儿——旧时铜钱的统称。 大夏天——盛夏。

大雪瓮——深雪,大堆积雪。 大约母——大概。

当院子、当院儿——院中。

刀枪刺——指甲根儿须状刺儿,逆碰有痛感。 点儿高(背)——运气好(坏)。 点葫芦——点种用的工具。 对撇子——合得来,对劲儿。

吊兜儿——中山装上衣缝在外面的两个兜儿。 吊脸子——耍脾气,不给别人好脸色。 掉链子——事情没做好出丑了。 顶根儿——顶针。

兜齿儿——闭嘴时上唇包下唇为天包地,下唇包上唇为地包天。

豆儿猪——体内有囊虫卵的猪。

堵头儿——尽头,这个胡同堵头儿就是他家。 肚囊子——指兽类腹部。

蹲坑儿——秘密待在一个地方监视某人活动。 4:(38)

耷拉孙子、耷拉孙儿——玄孙。 搭把手儿——协助一下。 答对答对——应付。 打马虎眼——掩盖真相。

打碗花儿、喇叭花儿——牵牛花。 打下手儿——给别人当助手。

大彪月亮——明月,一般指旧历十三到十七的月亮。 大粗脖儿——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大乎乎——毫不在意,随随便便。 大腚墩儿——跌坐在地上。 大肚子汉——指饭量特别大的人。

大芦花儿——鸡名,羽毛棕色斑点相间,故名。 大马蹄针——做鞋,钉大锅盖用的大针。

大面儿上——交往时反映在表面上的,他俩大面儿上还过得去。

大前趴子——俯面跌倒。

大事小情——大大小小的事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帮忙。

大眼儿灯——久病或重病的人眼睛显得特别大,故名。 大眼贼儿——黄鼠,眼大,故名。 大仰八叉——仰面摔倒。 刀笔邪神——旧时指讼师。 刀条子脸——细长削瘦的脸型。 叨愣七咕——泛指自言自语。

得得(四声)搜搜——多形容人做事情炫耀,骄傲自大,举止轻浮、行为不够稳重的意思。 得儿喝的 ——不正经的意思。 得了把搜:——轻浮,不庄重。

灯笼挂儿、登篓挂儿——牲畜的上水,心肝肺。 灯笼裤子——破旧而肥大的裤子。 滴了当啷——悬挂或拿的东西太多。

滴里嘟噜——形容很多的意思,如:豆角结的滴里嘟噜的。 嘀哩嘟噜——形容外地人或外族人说话听不懂的意思。 提(di)溜蒜卦——意思是说不整齐,乱七八糟的意思,如:你看你收拾的行李提溜蒜挂的,怎么拿啊? 地头地脑——田地边缘的地方。 吊眼梢子——眼角向上吊的眼睛。 丢当儿地——有气无力,软绵绵的样子。 东边儿旯——东边。

东南晌儿——上午九点到十点这段时间。 蹲风眼儿——蹲监狱。 5:(8)

打哈哈凑趣儿——凑热闹。

打哈拉巴的、打萨拉鸡的、打鱼皮鼓的,敲木鱼的——旧时乞丐的类别。 大拉乎吃的——不循规矩和礼节,盲目作大。

大门市头儿——门面大的商店,比喻有影响的大单位。 大仰巴岔子——摔的四脚朝天。 得儿呵儿的——呆或不正经的样子。

嘚儿娄裤子——寒冷时穿的破旧而单薄的裤子。

独门独院儿—— 一座房子只住一户人家,称独门独院儿。 6:(3)

大姑娘挽袖儿——豆角名。

东扯葫芦西扯瓢——毫无边际的瞎扯。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或办事不着边际。

Ee:2(4);3(11);4(4);计:19条。 2:(4)

恶心——形容脏。 耳馋——耳屎。 二伏——中伏。 嗯哪——回答,答应。 3:(11)

耳雷子——耳光。 二百二——红汞水。 二齿子、二齿钩子——

二鬼子——旧时指帮助日本人欺压中国人的汉奸。 二进宫——特指二次犯罪再入狱的人。 二流子——地痞,不务正业的人。 二棉鞋——天不太冷时穿的较薄的棉鞋。 二五眼——能力差。

二五子——对一些技术、事物没有完全掌握。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 儿马子、儿马——公马。 4:(4)

二八肯子——做事没有始终,不完整。 二半潮子、潮不登—— 儿马蛋子——小公马。

二意思思——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Ff:2(6);3(11);4(4);计21条。 2:(6)

反澄——反胃,要吐。 反盆——颠倒。

房巴、房薄——房椽子上面铺的苇帘或秫秸帘子等。 放杵——发呆,没办法。 风匣——风箱。

浮灰——浮在物体表面上的灰。 3:(11) 翻儿了——生气了。

翻小肠——反悔,念叨往事,说自己的好处。 返桄子——毁约,反悔了。 风眼儿——监狱,蹲风眼儿。

粉面子——勾芡用的淀粉,通常用土豆制成。 饭嘎巴——锅巴。

房山墙、大山墙——房子侧墙。 飞边子——边处破损。

粉面子——勾芡用的淀粉,通常用土豆制成。 风眼儿——监狱,蹲风眼儿。 坟圈子——墓地。 4:(4)

翻脸猴子、酸脸猴子——爱变脸动怒的人。 费劲扒拉、费劲巴力——吃力。

浮溜浮溜——特别满,形容液体要溢出的样子。 俯伏在地——及其佩服。

Gg:1(4);2(32);3(35);4(27);5(4)计102条。 1 嘎——同玍(三声),小气,吝啬 。 改——在。如:我改(在)巨宝呐。 鬼——狡猾。 裹——吸。 2:(32)

钢儿——意志坚定,不妥协。 嘎巴——凝结在器物上的东西。 嘎咕——稀有。做事与众不同。 嘎拉——贝壳。

嘎哈——“干啥”的误读,意思是有什么事,干什么去,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决定具体所代表的意思。 噶油——前后晃,或走路慢。 赶趟——不着急来得及。 干哕——恶心。 干拉——喝酒没有菜。 干闲——无所事事。 干仗——打架

高草——有头有脸的人,贬义。

疙能(轻声)——谷物脱粒后的碎垃圾物。 胳应——恶心、讨厌、招人烦。 格色——特殊、另类。

隔击(轻声)——玩笑时,用手轻轻抓挠对方夹(夹)肢窝,使人发痒。

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特立独行"。 各(四声)个(三声)——自己。 梗梗——挺着脖子,不服气。 狗宝——狗的结石。 够呛——不可能。

骨节——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 骨碌——滚动。 鼓动——等同于煽动。

鼓秋——摆弄。一个人不紧不慢地做一件事。 故咚——蔫坏,背后整人。 顾拥——慢慢的移动。 乖打——打。有警告的意思。 拐尺——有直角形的曲尺。 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滚水——土房房盖的弧度。 过礼——送彩礼。 3:(35)

旮旯儿——角落。

嘎巴儿——伤口要好时结的一层硬结。 嘎(四声)嗒牙——吃零食。

嘎啦哈——猪牛羊等动物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称距骨。嘎拉哈是满、锡伯、鄂温克语音译,蒙语称沙嘎、达语称萨克、鄂伦春语称毕劳黑、赫哲语称阿尔初阔其。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 嘎牙子——黄桑鱼。 噶点啥——赌点啥。 噶就窝——腋窝。

玍古话——幽默俏皮不常说的话。 街(gai)溜子——游手好闲不正业的人。 盖帘儿——用高粱秆编成的盆盖、锅盖。 杠杠的——硬气、厉害。 搞破鞋——男人偷情。

戈必丹——军官,俄语,大戈必丹就是大官的意思。 格路种——古怪与众不同的人。 更生布——旧时一种粗布。 攻心番——克山病。 狗尿苔——真菌类植物。 呱哒板、刮大板——大竹板。 轱辘线——轴儿线。

箍兜儿、箍嘴——戴在牲口嘴上的笼状物,防止牲口吃庄稼。 谷瘪子、大头瘪子——秕谷,不饱满的子实。 谷莠子——田中的一种野草,形似谷子。

咕眼儿——牲畜长的一种眼病,瞬膜软骨突出症。 拐脖儿——炉筒子拐角部分。

关里家——东北人对关内的习惯称呼。 惯瘾儿——不良习惯,略带贬义。 桄子线——在桄子上缠好取下来成圈的线。 鬼呲牙——冬季天快亮最冷的时候。

鬼见愁——小男孩脑后的小辫儿,迷信的人认为好养活。 鬼王节——农历十月初一。 滚刀肉——蛮横加顽固。 滚犊子——意为滚蛋。

锅叉儿——蒸熥食物时置于锅内的木叉,多为杨。柳等树自然长成的。

锅迷灰——锅底灰。

过节儿——待人接物时的礼节,无论如何这个过节儿不能落;嫌隙,他有什么对不住你的过节儿? 4:(27)

嘎(一声)点啥的——赌什么东西。 改乃嘎达——在哪里。

泔水角子——泔水中的沉积物。

干不拉瞎——形容某种东西很干,不水灵,也形容人身体瘦弱。

高丽棒子、高丽——朝鲜人。

高粱挠子——高粱脱粒后的剩余部分。 疙瘩鬏儿——老年妇女在脑后梳的发髻。 胳膊箍儿——袖标。 胳膊弯子——臂弯。 个了巴生、咯拉巴生——饭做的不烂;相互关系不协调。 跟头把式——趔趔趄趄、踉踉跄跄的意思。 哽哽唧唧、哽唧——磨人,闹人。 公鸭嗓儿——嗓门儿尖而略带嘶哑的人。

勾嘎不舍——小气、吝啬、一点东西或一点钱也舍不出来的意思。

钩死鬼儿——枪的扳机;勾引别人做什么事的人,贬义。 狗了狗气——拿不出手。 狗鱼棒子——狗鱼。

孤碌棒子、老跑腿子——老而无妻的人。 固固头儿——头上长有一撮竖毛的鸡。 咕噜棒子——没儿没女的人。 拐巴拉子——伸不直的腿。 关东烟儿——东北产的黄烟。

关门儿雨——夜晚下的雨。关门儿雨,下一宿。 棺材瓤子——骂人的话,指快要死的老人。 光不出溜——全裸。 鬼红疙瘩——荨麻疹。

裹脚布子——裹脚用的长布条。王母娘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5:(4)

嘎(一声)不溜丢脆、嘎崩溜丢脆——言谈举止利落、十分流利、爽快。

嘎了古气儿——稀奇。

哏不溜丢的——指人不开通,办事不干脆。也指食物坚韧而不脆。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3篇

2、伊宁方言连读变调实验研究

3、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4、徽语地名字“源”“洞”词义新探

5、固始方言中的“的”字词缀

6、安徽太湖方言地名探析

7、汉语语境下的普通话和广东话探析

8、闽语中早于中古音的音韵特点及其历时含义

9、南通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研究

10、从“大嘴咥西安”辩方言电视节目的魅力和价值

11、浅谈以四川方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偏误和教学对策

12、论《何典》的语料价值

13、现代汉语方言[i]>[?尢]音变研究综述

14、中国儿童语言培养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例

15、网络环境中我国方言传播的特点与路径

16、汉语目部动作词的比较

17、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

18、论音韵学在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的作用

19、成都地区高校开设方言课程的思考

20、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开展本土方言教育

21、大学生方言与普通话间语码转换及认同研究

22、元认知策略在赣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3、浅谈江苏方言的儿化和儿尾

24、基于亲属称谓词看官话词汇特点

25、幼儿语言态度研究述评

26、实践语言理论,生动语言学教学

27、三十年来的南京方言研究

28、抢救方言与抢救地方风俗文化

29、藏语方言学研究与语言地图如何看待“康方言”

30、南充方言——长乐方言现状研究

31、方言语法研究:语料、方法、体系

32、重庆方言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33、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

34、辽宁阜新方言特点概述

35、新时期以来汉语方言时体问题研究述评

36、汪涵:一个“策神”的抢救方言之路

37、元明方言学史研究综述

38、“语言资源观”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39、兰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义差异

40、维吾尔语和田方言墨玉土语的特有词汇及特点

41、闽南口头传统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形式研究

42、略谈语文教学中方言的作用

43、影视作品中的方言成因及影视用语规范化

44、关于吴语中泰州方言语音特点分析及其内部差异探讨

45、“锁定”在方言词语中的民俗文化

46、论清代圣谕宣讲在民间之演变及其文化价值

47、多民族、重方言地区高校双言现象分析

48、悬诸日月而不刊之著——《方言》

49、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4篇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千年变迁,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而南京方言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京方言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南京话在魏晋时期以及魏晋以前都是隶属于吴方言的。本文从南京方言的起源开始,通过史料记载的纵向对比和其语言特点与周围的吴方言的横向对比,在几个重点历史时期找出南京方言的历史变迁,论证南京方言是由吴方言向北方方言转化的。并探求出影响南京方言转变的外部原因,分析南京方言的现状,寻求保护南京方言的方法。

关键字 吴方言;江淮方言;历史变迁;语言融合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

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南京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南京,其文化和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根据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断,南京话最早是属于吴方言的,而目前南京话被划分为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还原历史面貌探求个中缘由并提出可靠有力的证据。而追溯南京方言的变迁和发展也对现代南京话的保护与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 南京方言的历史演变

商代末期,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建立吴国,以今天苏州为都城,逐渐发展壮大,领长江下游两岸地区。春秋时期吴国强大,向北扩张,最早的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据《建康实录》里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今淮水一里半废越城是也。”淮水指秦淮河,废越城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右侧,越城筑于周元王四年,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起源。随着城市的建立,人口的聚拢,南京本土语言在此繁衍发展起来。三国时,吴称建业,西晋灭吴后改称建邺,又因避讳司马邺讳,改称建康。隋唐以后有蒋州、江宁、上元、白下、升州等名称。明代始称南京,历史上通称金陵。和南京的称谓一样,南京话也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

(一) 六朝前期南京话属吴方言,同时存在一种外来方言

据有关史料记载,六朝前期的南京方言属吴语系统。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类题为“吴声歌曲”的民歌,这类民歌,多流行于长江下游一带,是用吴方言传唱的歌曲,温柔敦厚、婉转缠绵,歌词中有相当部分保留有一个典型的吴语词汇

“侬”。据统计,吴歌《华山畿》二十五首之中,用“侬”的有五首,占五分之一,《读曲歌》八十九首之中,用侬的有二十二首,几乎达到四分之一[1]110。孙吴西晋之时建业城绝少有外来居民,人口变动极不明显,无论普通百姓还是统治者及官兵都是当地土著,据《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刘既出,人问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奇,唯闻作吴语耳。”王丞相指王导,东晋初年大臣。刘孝标注云:“吴人以冷为渹。”这件事发生在建康,王导王丞相会见刘真长,刘真长名惔,字真长,沛国相人。刘是北方人,王导和他谈话仍用吴语,可见当时的建康话也是属于吴语区的。袁家骅先生也在其著作中写道六朝时期“金陵方言似属吴语范围” [2]232。

但是,自四世纪初晋安永嘉之乱以来,怀帝愍帝相继被俘,北方人民遭到巨大灾难,争相南逃避乱。到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北方的世家大族更是大举南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谢两家,居住在今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乌衣巷内。建康是京城,是南渡客户最集中的地方,随着大量北方人的涌入,北方官话开始在建康流行,特别是从旧都洛阳南来的人带来了洛阳话,结束了有史以来吴方言垄断江南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吴方言被彻底取代,南京方言在此就彻底向北方方言转变。事实上东晋时期,吴方言仍在南京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晋郭璞注《尔雅》《方言》,其中称“今江东人呼某为某”、“今江东呼某”、“今江东音某”等,共一百七十余条。但是建康是江东首府,地位十分重要,郭璞在区分方言时并没把这一地区另外处理,可见当时的建康话在吴语范围中[3]38。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南方土著居民中的士族阶层颇为时兴说北方话,吴方言与北方方言在建康并存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描述当时建康方言状况时说:“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皆操吴语,所以‘数言可辨’;北方士庶皆操北方话,所以‘终日难分’”。语言成为区分南北士庶的一个标志。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时期的南京城内存在着两种方言并存的现象,一个是以洛阳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另一个是南京土语为代表的吴方言。

(二)隋唐、宋、金、元时期南京方言进一步向北方方言靠拢

南京在六朝三百年间,经过历代的建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很发达,到梁武帝时期,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城市。但是经过侯景之乱,建康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建康一百多万居民大量减少。隋兵灭陈后,隋文帝又下令“建康城邑,平

荡耕坑”把南朝偏安的基业彻底根除[4]123。建康经历这两次大破坏,人口变动很大。隋唐两代对金陵都采取抑制政策,但是由于金陵的重要地位,还是逐步恢复,南唐建都南京,经济文化相当繁荣,其中当地居民中不少是来自北方。南唐后期,宋兵南下,金陵人又经历了一次大聚散。北方人参与其间,推动金陵话继续向北方话转变。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方人民又大量南来,早期多集中于建康,随后金兵破江宁,次年抢掠烧杀而去,建康遭毁灭性破坏,遗留下的居民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次浩劫后,大批北方人逃来,而且多为汴洛人,后来建康又逐步繁荣起来,在这一人口聚散过程中,南京话自然又向北方话进一步转变。元初金陵人口只有九万五千人,比南宋《景定建康志》所记载四十三万人大为减少,由此可见其中人口变动之大。

(三)明清时期南京方言结构有所变动

明朝时期,朱元璋建都南京。据史书记载,明初南京人口变动很大,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十三云:“初明太祖之下金陵也,虑反侧,尽迁其民于云南,而徙南直隶浙江民二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命户部籍天下富民万四千三百余户,徙其家实京师,曰富户。”时至今日,昆明、西宁等地有许多人都说她们的祖辈是明初从南京迁来,昆明方言到现在还和南京方言有某些共同点,在风俗习惯上也很相似[5]43。而迁来的富民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来自江浙地区。他们的语言极其复杂,由于吴语区的语言较多,可以推测,当时的南京话中的吴语成分有所增加。由于南京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南京话也被作为官话广为传播。明初官修的《洪武正韵》就是以当时的南京话为主体,“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的基础上编订的。由于南京话在前面历朝的演化中已经趋近于北方方言,而中原汉语自古为全国通语,因此为了更好地行使官话的职责,南京话被官方修订为更接近中原汉语。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如利玛窦、金尼阁等,他们就是学习了以南京话为主体的明朝官话。他们回国后著作的《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拼写汉字,采用了汉语传统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是符合当时的南京话的。直至清代,南京话的官话地位才被北京话取代。清代直到民国期间,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经历了几次战争涂炭,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日军大屠杀,都给南京本地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填充来的人口大多来自江淮方言区的苏北一带的人

民,南京方言的北方话成分又大大增加,对向北方话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这样漫长得历史变迁,南京方言已然逐渐的脱离了吴方言向北方方言靠拢。

三 南京方言中的吴语痕迹

虽然目前南京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已经与吴方言相去甚远,特别在语音上,已经很难寻找到吴方言的痕迹了,但是通过研究词汇,我们还是能发现不少南京话与吴方言相通的地方。【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6]8,有方言一篇,所举皆明代中叶流行南京之常用语。“南都方言,言人物之長曰‘苗條’,美曰‘標誌’,蠲曰‘乾淨’,不蠲曰‘齷齪’、曰‘邋遢’„„;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其中所列的词语如“龌龊”“鹘突”是吴方言也在使用的词汇。

《江苏省志 方言志》第五章[7]43常用词对照表中江苏各地的方言词汇都有列举,其中一些词汇,南京方言和吴方言区的苏州方言有着相通之处。如“正宗、地道”苏州话会说“道地”,而南京话即说“地道”也说“道地”。形容不错,苏州话说“蛮好”,或者“勿错”,而南京话也习惯用“蛮好”,等等。

不难看出,南京方言中还和吴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吴方言相对稳定和保守,而南京方言经过几次动荡变迁,相对易变和开放,和吴方言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远了。

四 探究南京方言演变因素

(一) 空间因素

又可称作地域因素,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沿岸,靠近东南沿海地区,是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且地势开阔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人口流动量大,相对开放和包融的地域。因此在南京这里,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新事物新思想的复杂文化,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也带动了语言的开放和包容性。我们知道南方方言,如吴方言、闽方言等等许多词汇到现在都沿用自古语,保留的相当完整。而南京话中词语的更迭十分频繁,从古流传下的词汇几乎没有了。易中天在其著作《大话方言》中解释道:南方坑坑洼洼,重重叠叠,云遮雾障。南方更向往“鸡犬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生活[8]24,而南京通便的地理位置和条件也使得其很难保持吴方言的语言特点。

(二) 人的因素

根据史料记载,我们能轻易的发现,南京不仅仅在空间上人口往来频繁,在历史的时间层面也经历了多次人口聚散。人口的巨大变动带来的是对南京原有文化和语言的冲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9]177。因此虽然南京话早在六朝末期就已经存在两种语言并存的现象,但是真正的完全脱离吴方言转而投向江淮方言也经过了极其漫长和反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点: 1 人口迁徙导致外来方言在同化本地语言的同时留下了原住民语言的底层

根据史料记载和语料资源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六朝时期南京方言是属于吴方言区的,随着永嘉之乱北方人口大举南迁,带来了包括洛阳方言在内的北方方言。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内,随着一次次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北方方言,南京方言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已经属于了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虽然南京方言已经由当地的吴方言转化为了江淮方言,但是在今天我们仍能在今天的南京方言中发现吴方言的痕迹。可以说,形成现在的南京方言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迁徙,同时也离不开在人口迁徙前的原住人口的语言作为现在南京方言的基础。 2 多层次、多来源的移民层层叠加,形成了层叠型的方言结构

南京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人口聚散,补充到南京人口既有北方方言区的人口,亦有来自南方吴方言、赣方言等方言区的人口,同时人口迁移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多种方言与南京原住民方言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方言层叠的现象,构成了现在南京方言的形式。

3 人为的设立通语促进了南京话的转变和传播发展

南京在历史上有六朝古都之称,是多个王朝的都城。作为政治中心其语言必定会作为官方语言广为传播,特别是在明代,南京话作为全国通语的基础为全国通用甚至流传海外。但纵观历史,中国帝都多建在北方,除南京外通行的通语也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因此南京方言要成为全国通语其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语法上都要受到北方方言的影响,被人为的加以规范和整理并大面积推广使用,使

得南京方言不仅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发生转变也在成为通语的过程中受到规范和转变。

目前的南京话,虽然已经不再是全国通语,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南京方言也受到极大地影响,已经逐步在向普通话靠拢。

南京方言的现状

在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被称为“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 。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不断变迁的话音则没有意义。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老南京话,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话”,俗称“白话”,是明清两代南方官话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话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声系统,往往被称为“真正正宗的南京话”。老南京话主要通行于老城区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区,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传统保持较好的群体,如西南地区屯堡“京族”的屯堡话,和老南京话有接近的地方。老南京话和新派的南京话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派的南京话有尖团之分,而今天60岁以下的南京人已经不能够区分。如,老派南京话中,“江”和“浆”,“千”和“牵”都是不同音的,而现在它们都同音。

2.老派的儿化音很丰富,新派的儿化音在消失之中,这可能是受附近扬州、镇江、芜湖以及南京郊区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响(这些方言都无儿化)。

3.老派的卷舌音zh,ch,sh ,r有区分,如:“张”与“脏”,“竹”与“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卷舌音只出现在i和e前。如:“迟”和“词”能区分,而“张”和“脏”不区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区分,如“关=光”,而新派受普通话的影响,则能够区分。

5,.普通话中读e的非入声麻韵字今天的年轻人都读成如普通话的e,而老派则读[E]或[EI];普通话里读e的果摄字,老派都读[o],而新派[o]和[γ]任意

读[10]20。

以上是语音上的差别,新、老南京话在词汇上的差别也很大。对于许多老方言词,使用新南京话的年轻人都会感觉陌生,比如“手勒儿-手帕、捋绳儿-窗帘、孟浪-冒失”等等,同时老南京话中常用的儿化词和以“子”结尾的词,如“筷儿、小孩儿”等,如今在新南京话中也很少使用了[11]86。今天南京城区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会说纯正的南京话了,这一点就连南京人自己也承认说的是“南普”。而江宁,江浦等地还保留着比较正宗的方音土语,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缘故,郊区人到了南京市区也会改说不纯正的带有普通话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讲普通话。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过不了多久,这种正宗的南京白话就再也听不到了。可见新老南京话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并且老南京话迅速衰退,新南京作为主要方言已经成为目前南京话发展的趋势。

通过史料的记载和后人的推断以及南京方言中残存的吴方言的痕迹,我们可以推断南京方言最开始是属于吴方言的,经过长达千年的历史演变,及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和人口变迁,南京方言逐步向北方方言靠拢,目前属于北方方言下的江淮次方言,并有进一步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普通话的推广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普通话的推广,许多方言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而逐步向普通话靠拢,这并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多元化发展。目前来看,在南京青少年中,老南京话已经很少人使用了,出于对本地方言的保护,建议在提倡普通话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南京方言的教育,加强他们对家乡语言的认同感,这将不仅仅是对语言的保护,也是对南京古城千年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参 考 文 献

[1]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5篇

到了初二,我又交了些新朋友,在初二没有什么事情好回忆的,可能有但是我不想说,因为在初二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学习 生活等等各种方面,不想再提到伤心处,我怕我会哭。

初三,新的并且与初一初二大不同的是我开始有了暴力倾向。上学期还好,有什么事还可以忍,但是到了下学期我实在忍不住了,有一段时间我简直是在学校惹事生非,最严重的是我一天竟然打了两架,一天进了三次办公室,为什么进三次呢,因为还有一次我是在前一天晚上惹的事,把一个同学的耳膜差点打破。

你们一直奇怪我谈在学校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一直没有提老师吧,是因为初一初二的老师没有让我可值得怀念的,尤其是我在初二,老师们有时候的行为好像就是只针对我一个人,让我有点恨他们。我现在重点讲讲初三的老师,不 准确说是我的班主任,他是我在上学以来最让我记忆深刻的 甚至是一辈子也忘不掉 也是我最值得讲的一位老师,他在我需要帮助时即

及时出现我眼前帮我排忧解难 在我犯错误时及时帮我改正 而且非常严厉 并且没有抛弃我 在老师们眼中我是个坏孩子都爱搭不理的 但是班主任还是在帮助我 他让我懂得了做人的一些道理 让我懂得了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知识而不是拳头 只要有了知识才让人看得起 光靠拳头是不会让人看得起的 一辈子也不会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班主任,你是我的人生一大转折点的重要导师,我会履行我们之间的诺言的,一定会实现的!请相信我!

北京方言土语范文第6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

执教者:吴世华 甘草店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家乡的方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乡的方言》。

教材分析:“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更是丰富,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就是从家乡的方言入手,了解祖国各地的方言,重点是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能力与技能

能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3.知识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动画激趣:同学们看过《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猫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师播放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

2.引出课题:这部动画片用我们的家乡话进行了配音。是啊,(课件出示)(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这种地方语言就叫做方言)。板书课题《家乡的方言》

二、说家乡方言,感受方言

1.谈话交流:同学们,大家会说家乡的方言吗?现在就让我们用家乡的方言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或者介绍我们的学校。 2.播放兰州方言歌曲《快乐兰州》

3.刚才大家用方言介绍了自己┅┅,听了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你感觉用方言说话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

家乡

4.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方言?

5.小结:是啊,在同乡中讲方言亲切顺口,并且不同方言都有各自的魅力,说方言,既能传递浓浓乡情,又能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化。

6.你还知道哪些方言?

小组交流收集的方言词语幷说出对应的普通话完成课本29页表。然后全班交流。

7.出示课件,补充方言资料。

过渡:但是因为方言不同,也常常带来一些麻烦。

三、了解方言交流的障碍,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1.课件展示笑话,

两个重庆人到北京旅游,在公交车上看地图,甲说:“我们先杀(重庆话中走的意思)到天安门,然后再杀到中南海...” 乙:“要得,我们就按到你说的路线一路杀过切(走过去)。”不幸被同车群众举报,下车后即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交代了N小时情况后才被放出。甲乙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两人无语.....甲忍不住:“你浪个(怎么)不开腔(说话)也?”乙:“你都不开腔,我浪个敢开也?” 话音刚落,两个便衣警察扑上来,于是这两人又被扭送至公安机关。一周后两人走出了看守所大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甲说:“勒哈安逸(这下没事)了,包包都整空老,哪点去搞点子弹(钱)嘛?”......门口的武警听到冲上来将两人按倒在地。

2.设置疑难,引导学生体会讲普通话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这则笑话,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是啊,同是中国人,就因为方言不同,交流起来怎么就这么难。)

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板书:讲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 )

3.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在家乡要讲方言,那在什么情况下讲普通话呢?

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在公共场合,我们不但要讲普通话,而且要讲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可以打破语言沟通障碍。

四、拓展

播放《大话方言》

五、总结内容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方言和普通话各有优点,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了家乡话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板书设计:

家乡的方言

讲方言

亲切顺口

传递浓浓乡情(家乡) 普通话

标准通用

打破沟通障碍

(公共场合) 附:

《家乡的方言》前置性作业

1. 预习课文

2. 用方言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或者介绍自己的学校。

3. 搜集方言词并写出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有几个敦煌人到兰州来,上了公共汽车,一块买了车票,其中的一个人离开大家到了车厢的另一头坐下,售票员查票查到他,他拿着车票的伙伴看到了,就赶紧用普通话喊:“同志,我们是‘意大利的’”,售票员一听火了:“你就是联合国的也要买票,还意大利的呢!”

“意大利”其实是敦煌方言中“一块儿”的意思,写出来应该是“一搭里”,在敦煌方言中读作yi3da1li4,他以为普通话应该读成yi4da4li4。把声调改了之后在普通话中成了另一个词。

5.尖(jian)——聪明。例:人家的娃娃都尖得很。 6.绍(shao)——同傻,“尖”的反义语。例:近亲结婚,养了个绍娃子。

7.炊(chui)——贪吃。例:那人炊得很,见了东西就狠命地吃。

8.眊(mao)——瞧,看。例:妈到医院里眊病去了。

9.泅(xiu)——调皮。例:那娃爬高上抵,泅得很。

10.衤老衤老(lao)——棉布鞋,手工做成。例:天冷了,把衤老衤老穿上。

11.撩襟——衣服前襟。例:把撩襟揭起来,用撩襟兜上。

12多呼——即多会儿,啥时候。例:姨夫多呼过来的? 13.晚(wai)夕——关夜。例:今个晚夕浇水去哩。 14.辙腋——谓人的性格随和,和睦,投脾气。例:他是个好人,辙腋得很。

15.玍(ga)咕——顽劣,环心眼多,爱找茬,背后捣鬼。例:那个小玍咕透顶了。

16.节儿——时间。例:你们啥节儿走呢? 17.现滑——不中用。例:我们那个现滑鬼啥都干不来。

18.属迷——倒霉。例:哪个属迷鬼把书拿去了? 19.赶早——早晨。例:今个赶早去把那块苞谷地锄一哈(下)!

20.饭罢——上午。例:饭罢过了,那个人还不见来。

21.晌午——中午。例:精光晌午的太阳晒死人呢! 22.后晌——下午。例:忙啥哩,等后晌再干。 23.鼻凹(wa)——鼻头两侧。例:鼻凹里有颗黑痣。

24.懒弯——腿窝(膝关节后面)。例:累得人懒弯里淌汗哩!

25.孤拐——踝子骨,两脚内外高出的骨头。例:再乱跑把孤拐给你砸平!

26.尻子(读沟)——屁股,也指肛门。例:顺尻子踢给了一脚。 27.脖郎——颈部,脖子。例:那孩子脖郎里挂了个银锁锁。

28.胛花——肩膀。例:胛花上扛了一杆枪。 29.扯呼——即打鼾。例:他爱扯呼,没人跟他一搭里睡。

30.提铃嚓啷——很紊乱的响声。例:棉裤上冻了冰,提铃嚓啷地响开了。

31.难肠——困难,艰辛。例:唉,他的日子过得真难肠啊!

32.爬场——凄惨,寒怆,还包含做事对对付付的意思。例:孩子多,爬场得饭也吃不饱!

33.苶(nie)障——可怜,令人寒心。例:那娃瘦得皮包骨头,苶障得很!

34.日胀——吃的贬义语。例:快把肚子日胀饱咧下地干活去!

35.日噘——批评,斥责。例:今个出工迟到,叫王队长日噘了一顿。

36.不尿——小瞧,看不起,不理睬。例:好心好意去看他,谁知人家根本不尿咱!

37.磨囊——行动迟缓,磨蹭。例:那个是个磨囊鬼,跟不上趟。

38.利麻——手脚快,办事麻利有条不紊。例:年轻人干活利麻得很。 39.麻缠——形容事情复杂,头绪繁多。例:那件事情还麻缠着哩!

40.麻达——祸事,乱子。例:听说那娃又惹下麻达了。

41.腰食——在正餐之间临时补充的食物谓之腰食。例:农忙时节,一天吃三顿饭还要带腰食。 42.皮实——身体结实,能经得起摔打。例:这娃没害过啥病,皮实着哩!

43.泼实——泼辣的同义语。形容敢创敢干。例:这娃泼实着哩,让他干没问题!

44.泼烦——麻烦的同义语,或内心烦恼。例:为这事天天来人摧,泼烦死了!

45.掏撇——破费。例:亲家母来就是了,还要带礼物,掏撇啥哩!

46.倒磨——反刍。例:老牛卧在槽边倒磨着哩。 47.伶干——指事情办得很顺利,没碰到障碍,很快就结束,完毕。例:他一出面就把这件事弄伶干了。

48.临完——临近结束,最后。例:直到临完他还是一句话也不说。

49.跄(cang)门——走人家,串门。例:他领上婆姨娃娃跄门去了。

50.谝传——聊天。例:几个人坐在一起谝传着哩! 51.喧谎——喧谈,凑在一起说话。例:厂长说了,干活的时候不准喧谎。

52.丧搪——骚扰,打搅。例:来了几个醉汉,把人丧搪了半夜。

53.日眼——剌目,看不顺眼。例:来了几个那个小子咋看咋日眼!

54.机溜——指机警,伶俐,敏捷。例:人家那娃子机溜得很,没等人看见,早就上了汽车。 55.打捶——打架。例:弟兄两个打捶哩!

56.嚷仗——吵架。例:为这点小事嚷仗划不来。 57.砸拐——进谗言,说坏话。例:不要在上司面前给人砸拐。

58.著袄子——棉上衣。例:扯上些布缝个著袄子穿。

59.羊尾(yi)巴——衣服后襟下部。例:羊尾巴甩上跑得欢。

60.当窝子——当场,立刻。例:他一听这话,当窝子就把脸吊下来了。

61.膊来盖——膝盖。例:膊来盖上钉掌呢离蹄(题)太远。

62.胳肘子——肘。例:他把人顶了一胳肘子。 63.脑杓把——后脑部。例:只看见了他的脑杓把。 64.天门盖——面部上额。例:流鼻血时用凉水拍拍天门盖就止住了。

65.鼻窟窿——鼻孔。例:他两人一个鼻窟窿里出气哩!

66.膈涝洼——腋窝。例:他的膈涝洼里夹了一本书。

67.尻(读沟)蛋子——臀部。例:老汉瘦得尻蛋子上都没肉咧!

68.项(读夯)嗓窝——脑后哑门穴处。例:项嗓窝里痒痒得很。

69.月娃娃——未满月的婴儿。例:月娃娃都这么丑。

70.下(ha)巴子——下颔部。例:与其望人的下巴子,不如自家挣着吃(民歌)。

71.腰节骨——腰椎骨。例:腰节骨错了位,疼得下不来炕。

72.腰梁杆——脊椎骨。例:腰梁杆挺直做人哩! 73.嗓葫芦——喉咙。例:嗓葫芦眼里卡了个剌。 74.咽舌子——悬应垂。例:他把话压到咽舌子底下没说出来。

75.呼噜爷——雷声,旧时把雷称作神,俗称呼噜爷。例:呼噜爷响得口格巴巴的。

76.直股子——形容液体外流如注。例:辣子把人辣得眼泪直股子淌。 77.毛楚楚——低头缩颈,胆颤心惊的样子。例:男人一声吼,女人就毛楚楚地不敢吭气咧。 78.苶(mie)兮兮——表情木然,目光呆滞的样子。例:这老汉苶兮兮的,怕是快不行咧。

79.不日气——小瞧,看不上眼。例:人家不日气咱那几个小钱。

80.卵(luan)传子——胡说八道。例:不要惹得人家卵传子。

81.刀巴子——馒头的一种,呈长扁形,蒸熟后仍留有刀切的痕迹。例:一顿吃了五个刀巴子。 82.蒸剁子——馒头的一种,呈扁圆形。例:蒸剁子刚出笼,还热着呢!

83.馕尕食——形容没本事的男人,只会吃不会干。例:跟上个馕尕食男人,一辈子受穷呢!

84.稀溜溜——实在支持不住。例:扛着重物上山,腰酸腿困,把人累得稀溜溜的咧!

85.臊兴——害羞,不好意思。例:干了错事人前头臊兴得弄不成!

86.抬笆杆——心术不正,不走正道,做呈蛮横。例:那个人是个抬笆杆,打不成交道。

87.绵囊囊——虚软,柔绵。例:铺了个新褥子,绵囊囊的。

88.尕争争(或尕扎扎)——形容物件极小。例:买了些尕争争的果蛋子!

89.装花鬼——不诚实,假充富有,家装面子。例:做事要实打实,不要当装花鬼!

90.立猴猴——盯住目标,急切等待的样子。例:那小子立猴猴地等着升官呢!

91.小拇尕子——小拇指。例:他连我的一个小拇尕子都不如!

92.指甲皮长——形容一个人专好抠搜别人的财物,爱贪占小便宜。例:张三那个指甲皮长得很。 93.能牙牙——傲慢,清高,好卖弄自己。例:别看他能牙牙的,其实肚子里没真货。

94.挖眉纵眼——形容面部表情痛苦的样子。例:老五患有胃病,经常挖眉纵眼的。

95.肚目脐子——肚脐眼。例:娃娃的肚目脐子上贴了快膏药。

96.立马下桩——形容行动极其迅速。例:听到消息,他立马下桩就来了。

97.听事麻汤——快,利索。例:请你听事麻汤把那件事给办一哈(下)!

98.乌眉日眼——形容事情干得乌七八糟。例:尽弄些乌眉日眼的事。

上一篇:班级鉴定模板范文下一篇:城步县公安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