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人生范文

2023-09-21

孤独人生范文第1篇

其实身边有很多看起来寂寞孤独的人,他们是人们眼中的宅男宅女,也许一个星期也不出门,每次都去超市采购大量的食物就行,然后就是在家里享受着二人世界或者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却也不得不经常享受寂寞和孤独。因为一个人在思考的时候需要安静,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写出报告和计划。想一想,人生是一次复杂而漫长的旅程,其间融入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寂寞孤独的人有时很清高,他们习惯冷眼旁观,讥讽的看着周围的人每天认真的无聊着,就象夏洛特看那些专心插花的日本主妇、哈里斯在游泳池边看辛苦减肥的女人们,他们喜欢自己在一旁随意的做些什么,从不参与,认为无聊的人才会对被别人支配的事情乐此不疲。

寂寞孤独的人有时也很自卑,因为他们觉得看别人无聊的生活本身就是更无聊的事,反倒是那些认真无聊的人每天过的很充实,按照别人的指挥度过算是自己的每一天。到底那种生活更好,有时真的很难判断。

寂寞孤独的人更敏感,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容易让他们联想到自己,越是热闹喧嚣的时候越反衬出他们的孤寂,当望着车窗外五光十色的街道他们会流下眼泪;当与别人一起在深夜里疯狂K歌时他们更习惯坐在外边;而当他们独自躺在床上时,他们却难以入睡。正如前面说的,他们孤独寂寞不是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厌倦,而是对生活本身。

我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武林高手讲究闭关练功,就是要在闭关的过程中一个人一心一意的修炼,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武功修为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还有很多文学大师,在书写伟大的作品的时候也是去一个优美僻静的地方,专心书写,有的则长达三年。听说贾平凹写《废都》的时候是一个月内完稿的,就是专门找个地方写的。虽然这部小说中的情色描述颇受争议,经常用此处省略多少个字,以至于2011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受到此灵感的启发,创造出了《同桌的你》这么经典的小品。

有人说:“孤独是心灵的财富,情感的荒园。纵然孤独使人们留下了那么多

佳作,屈原却也因为一腔苦闷而投江,毕加索也结束了他那伟大的生命。”真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卢梭的晚年孤寂冷清,但他以细腻的心感知着一切:花,树,政治,以至于人类!他愉悦的回忆起了那位被他称作“妈妈”的夫人,他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深刻的探索着人生的每一步。是的,当我们打开那饱含智慧与决心的《忏悔录》时,还会认为他的孤独是他的不幸吗?

我们少年的时候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陪伴,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结婚之后有爱人的陪伴,将来还会有小孩子的陪伴,小孩的小孩陪伴。可能我们每个人还是必须面对生活中的孤独时刻,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无时无刻都陪伴在我们身边,那么当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就要有一种享受寂寞与孤独的能力。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保障每时每刻都有人陪伴自己,那么这种能力的养成就至关重要了。人都是害怕寂寞和孤独的,但是寂寞和孤独却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此时此刻,海风呼呼地吹,窗外的玻璃都在颤抖,南方冬日的寒冷不比北方,连暖气都没有。这种潮湿的冷导致床上很冰冷,蜷缩在床上看电影。想到马上就过年回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团聚,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晶晶,就心中一片温暖。现在寂寞和孤单时为了将来更好的团聚和欢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其孤独的一面,当我们深夜坐在台灯下的时候,当我们宴终人散,独自走在清冷的路灯下的时候,甚至在我们围着一炉火沉思的时候——孤独总是我们的影子。每一个人,当走在连着生与死的桥上,看着朋友,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自己所走的路上只有独自一人时,会不会懊恼,哀叹,彷徨不定?孤独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得怀着乐观豁达的心理来看待它。在孤独时,我们用朴质的心聆听大自然的真谛,探索着宇宙洪荒的奥秘,回忆着一幕幕红尘往事„„我们的心灵被那么多的喜悦,愁绪所淹没,不复往日的波澜不起,谁能说这是一种享受呢?

孤独人生范文第2篇

我始终相信,一个深切憎恨的发生,必然经由了此前无数个腻歪的积攒。

人在情感的爆发上,腻歪是可以一步到位的,憎恨却不易猝然降临。除非是本质的敌我冲突,否则,更多的情绪是需要一点一点发酵的。爱也是,恨也是。

如果一个人混到被别人降低标准,只求他活得不那么腻歪人,差不多就已经很让人讨厌了。当然了,若此时还有人肯为他妥协,说明他还有人情味儿。在交往的层面上,人情味儿,是彼此最初的守望,也是最后的退让。

此后,不是绝路,而是陌路,不是再见,而是再也不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赢得所有的人喜欢。但若所有的人都腻歪,必然是人性猥琐和促狭,逼退了全部的亲近。丑恶的人性,是一根穿透时光的长刺,你都与那个腻歪的人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想起他来还是会心底一沉。这就是恶的遥远回响。因为这个回响的存在,无论他说什么干什么,你都会看不惯他。

这样说来,一个人活到被人腻歪,就真的活腻了。这样说的意思是,从此再无人愿意走近他。尽管他还可以继续腻歪下去,但人世的好多路,被渐次堵死,最后走到孤绝。

一个腻歪的人,只有在另一个更腻歪的人那里,才能照得见自己。进而,被后者震慑或杀灭。在丑恶人性的调理上,善良的感化是极其有限的,只能以毒攻毒,唯如此,才能一物降一物。

前一刻,你搂着一个人,十分动情地跟大家说,这是我最好的朋友。下一刻,又跟另一个人热烈地拥抱,对所有人说,这是我处得最铁的哥们儿。无论什么场合,不管对谁,都能这么信誓旦旦铿锵作响。这样的表演,叫当面的虚伪。

你以为你拿出的是热情和坦诚,实际上袒露的是圆滑和世故。你以为你在戏台上出将入相,满脸的江山社稷,实际上是一肚子的阳奉阴违大奸似忠。

没有比这个更没意思的事了。你以这么繁盛的虚伪,去套现并不设防的挚诚,这种聪明,看似有益,实则歹毒。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厚道者始终拙朴,只有虚假的人才那么依赖浓烈。

人在口吐赞美的时候,往往云山雾罩真假难辨,只有在表达厌恶和愤怒的时候,才显得本质和真实。所以,在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的时候去认识他,总比在他舌灿莲花时要更靠谱一些。因为,这个世界辽阔的欺骗,差不多都在恭维、奉承和歌颂里。不过,有的人吃这一套,有的人不吃这一套。最后,吃的人坑了不吃的人,多少庄重的场合,因此陷于媚乱和轻浮。

迷恋这样的虚空,其实是虚荣的表现。生活中,虚荣和虚伪太容易苟且在一起。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哪里有卑鄙的需要,哪里就会有肮脏的成全。

按理说,这么虚伪的人应该没有市场。事实恰恰相反,八面玲珑的人往往可以混得自在逍遥。这个世界,如果一切都可以用生活逻辑解释清楚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扑朔迷离和深不可测了。

孤独,是精神对尘俗的绝地倒戈,是灵魂被时光深度架空。

没有比孤独本身更孤独的事了。最深的孤独是道不出来的。道出来的孤独,无论多么响亮,已然喑哑。

深刻的孤独无人会说。因为说了,无人能懂。现实生活中,喊孤独的大都是有钱人,穷人只能喊一喊孤苦或孤单。从这个层面上讲,孤独是件很奢侈的事,你要是吃不饱穿不暖,连个喊孤独的资格都没有。

孤独是个人的弦歌雅意,也是自我的落寞萧索。权贵们在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太容易失去方向和目标,太容易空虚和无聊,于是,他们以孤独自居,也以孤独疗伤。其实,真正的孤独只是找不到另一颗相似的灵魂,或者,灵魂始终收不到有质量的回响。这是一种四顾无人的荒凉感,跟有多少钱,混到什么位置,毫无关系。

因为灵魂有远方,才有盛开的孤独。所以,真正的孤独,是高质量灵魂的上层建筑。孤独者都是这个世界的勇士,尽管茕茕孑立,依然还要孤绝地站在高处,即便形影相吊,依然还要孤寒地走向远方。

孤独,不是孤独者的囚服,而是他们行走于世的盛装。

孤独人生范文第3篇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

对于寂寞的心,百年着实太久。飘来的是风,荡漾开去的确是心里扬起的那几只精灵,挥之不去。拜读《百年孤独》,所谓震撼,那是一种冲动,冲动于这种魔幻的现实主义。

在翻开书的刹那,垂下头颅,扬起思想,跟随着马尔克斯神奇的笔触开始一段奇妙的旅程。穿越一个庞大而丰腴的梦境,眼前朦胧出的是作者铺叙的关于一个布恩地亚家族甚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图景。

余音绕梁,墨润笔尖。视线随着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一样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他面对刑警队,眼前是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所谓历史,不过圆通,不过世故;虔诚的人,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小镇马贡多,那个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布恩地亚家族的人们不停的行走着,寻找着自己灵魂的归宿,等到蓦然回首却发现一切不过又回到了原点。而他们依旧是执着,走走停停间,认真的扮演着自己旅者角色。

人说,平静的江水之下,总是涌动着暗流。这场百年闹剧的序幕,终因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后远迁小镇马贡多,拉开了。这个家族虽盛极一时,起起落落间,终于破败于无休止超越道德伦理的荒诞,不思进取的浑浑噩噩中。

今年花胜去年红,只是明年花更好。循环往复,历史这位老者,不断呼啸,莽莽苍苍。不管是情节或者是时间,甚至是人物的名字,作者早已为我们设置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架构。马尔克斯将布恩地亚家族和读者拖入一个循环的时空中,让布恩地亚家族去经历循环的命运,让读者去感受布恩地亚家族的荣辱兴衰。

事无单行,一个家族,也绝非个例。正是整个拉丁美洲人们的缩影,他们不思进取,愚昧无知。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这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更讽刺的便是破译这个密码的正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自己。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这就是那个穿越百年的诅咒,荒诞,莫名,却熊熊燃烧,人间变了。

再强盛的,总有叶落归根的一天。谁不言故乡好,作者也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对自己故土的美好愿望。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允许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因为,只要所有拉美人顽强的努力,总有一天,这块遭遇了无数苦难与孤独的土地会重现繁荣。

百年孤独,守候百年。全书虽有满纸荒唐之感,但她以独特的姿态屹立于拉美文学的之巅。平淡之中,方见作者真功夫,省去那波澜壮阔的情节,掩卷长思,我们可以触摸作者对历史的思考,那是大我,关于整个民族。

孤独人生范文第4篇

些人并不明白懂得享受孤独是一种可贵品质,他们无法安静,拒绝孤单,总是拉帮结派的娱乐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缺乏安静的观察与思考,他们不相信孤独的力量,内心无法平静,因此在满目创痍的繁华背后,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有机会直面和审视自己的心灵。我不相信一个成熟的人总是热衷于交际和娱乐,更不要说热衷致力于各种炫目的活动和事件。孤独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

一个成熟的人,是懂得孤独的意义的,它与安静联系在一起。安静是我们在烦琐嘈杂的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解脱。在信息爆炸性泛滥的现在,如果没有对“安静”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安静是一种状态,会给我们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长的时间,与生活拉开距离,才能深刻诠释内心真实的想法。

能与一个成熟的人相处,是一件极好的事。他(她)像一团祥云,接近你便给你以自然、和谐、安祥的感觉。不张扬,不患得患失,既无架子又无酸溜溜的语言,他(她)额上能跑马,肚里能撑船,永远不会与你斤斤计较。这当然是很难得的,如果你懂得欣赏一个人。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孤独当寂寞,孤独和寂寞是两回事,寂寞的人内心是空虚的,即便他去找朋友狂欢或是躲在某个角落吸烟喝酒,那也是一时的宣泄,到最后照样回归原来的状态,内心烦躁,不敢直面自己,像无头苍蝇。而孤独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独立的、安静的、激励我们去思考的。

也许我们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怎么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不再盲目地喜欢和一群人混在一起,不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开始遵从自己的意愿做自己需要做的事,学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得失方面变得大度慷慨,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那么独处也就变得充满意义,成长有迹可寻。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来独往的,没有谁可以陪你走一辈子。你可以回过头去想想,有谁在你一生下来就一直陪你到现在的?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活得有所收获,才算成长,不是么?

孤独人生范文第5篇

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我不知疲倦地翻阅着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文稿,推敲再推敲,斟酌再斟酌,让孤寂和惆怅慢慢侵袭,也习惯了一个人的夜晚。

与香烟为伴,和寂寞同行。

志书就像我怀中的襁褓,需要我细心去呵护,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会给她留下缺陷、给历史留下遗憾。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拼凑着每一个字词、敲击着每一个键珠,在三百万字里思索、在三百页纸中游弋、在三十年间的历史中忘乎所以……在这个千转百折又周而复始的轮回里,让香烟熏黄了指头、让寂寞穿梭于键盘,无数的烟头撒落了地板,也庆幸于无数个字词留住于屏幕。

与茶水相伴,和志书依偎,沧桑的历史伴随着凄凉的孤独,蹉跎的岁月哭诉着忧伤的情怀。我已完全麻木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的文字里,木然于那些眼花缭乱的字母中,生怕这些字词要变疯,也怕那些语句要变态。

我也想拥有和同年人一样的消遣方式,也迷恋于聊天、诱惑于游戏,也想沉醉于欲泣欲睡的悠悠情歌中,可是所有的娱乐时间都被修志所占。我的一生微不足道,就像一个普通的竹匠,慢慢在编织着各式各样的竹具;也像一个平凡的泥工,默默在为一座摩天大楼日夜添砖送瓦。直到有一天,连疲劳也会感到乏味,寂寞也该说累了。

志书从一个跌跌撞撞的幼儿渐渐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年的时间,几缕青丝变成了白发,二十多斤的赘肉在静谧中悄然而逝,眼镜从四百度慢慢增加到了五百度,多少的日子编写了多少的皱纹……殊不知世间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耕耘于词海,用双手敲打着别人的荣耀,途径坎坷而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呢?所有的操劳和汗水、孤独和寂寞,都像计划好的,慢慢侵蚀了我的整个世界,占领了我支离破碎的心。

虽在键盘上留住了那逝去的历史,让历史载入了史册,却日夜与寂寞为友,和清苦度日。当无奈之时偶尔的感叹,就咪着一口口苦茶,吐着一个个烟圈,又埋头一笔一划记录着人世间的一幕幕,让烟雾勾勒着自己飘渺的人生,让键盘述说着社会的千姿百态。

唉!又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漫漫长夜!仿佛就是为了我这样的人而存在——所有白日里的繁华、忙碌,都在此刻静止。夜,将我淹没在凄凉和宁静中,一身的疲惫和无奈连同明月如约而至,孤星也依旧黯然,像给所有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一个心灵安静的陪伴。在这朦胧的夜晚独饮寂寞的痛苦,在这无人问津的角落感受着无人理解的忧愁。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同身受。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志书也经过精雕细磨一天天变得漂亮,将要成人,而我的工作还没有落幕,但人亦憔悴,心亦疲惫。春去春来,花谢花开,我已黯然神伤。白昼交替、人书已交融,人、夜、书、泪交织在一起,在演绎着一段坎坷而寂寞的历史。

或许,在众多的志书中,她,就像一粒砂石,撒落于寂寞的河滩;我,或似一个不幸的渔夫迈着零乱的脚步,在不知方向的河床上盲目地蹒跚。是啊,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年代,文学也日渐萧条,读书的人慢慢变少,而写书的人愈来愈多,这样的落差令人伤感,让人哀愁。

就像这静谧的夜,哀伤了窗外的月光,熬受着世间的忧愁。夜也悄然,人也茫然,世间的迷茫伴随着前途的渺茫,这样的苦水,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悄无声息地在字里行间中溜走……

终会有一天,人们会看到留在纸张上的字,却不了解笔起墨落的苦。

孤独人生范文第6篇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篇二】读百年孤独有感

用了一个月时间,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现在看完了,回过头来想了想“百年孤独”这个名字。可以把“百年孤独”这个名字拆开来品了一下。“百年”可以表示年代的长久,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型与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处在军人政治的统治下。

作者描绘了马贡多的兴盛和衰亡,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凝聚了哥伦比亚丰富的史实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哥伦比亚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经历着一个原始落后,但没有骚扰的和平时期。想当初,马贡多何尝不是这样。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耕种牧畜,朴实勤劳,与世无争。用书上的句子就是“在许多村庄中,马贡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劳的一个。那真是一个幸福的村庄,那里没有一个超过30岁,也从未死过人。”“这块天地是如此崭新,许多事物尚未具名,提起来还得用手指指点点。”但是,其愚昧落后的现象之一就是近亲结婚。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都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人。因为愚昧,社会无法进步,落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绝对不能闭关自守,这样只会让马贡多,拉丁美洲永远的孤独下去。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母之间,父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由于渗透了愚昧的思想,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绊脚石。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命中注定百年孤独的世界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后来殖民者虽然给拉丁美洲带来了西方文明,似乎改变了它与世界隔绝的独立状态,但是他也掠走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痛苦。

如果拉丁美洲能够在殖民者侵入之前觉悟,拉丁美洲命中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拉丁美洲感到孤独的原因就是一位闭关自守,造成愚昧思想,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脱离孤独的状态的途径也就是孤独的反面--团结起来。

【篇三】读百年孤独有感

刚开始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亚家族中的人名反复用的都是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这也仿佛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可怕的循环中度过的;其次,故事的情节很具神话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为按奈不住寂寞从新回到人间,甚至与活人交谈。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冲动,这是一个仿佛描述一个国家百年的繁衍与生存、耻辱与压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亚带领他的妻子,以及他的亲属朋友们历尽千辛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块后来被命名马孔多的小镇上,蕴含了无穷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亚陷入了无穷的孤独。在他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可怕的循环,在他对创造发明产生厌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实验室里制作金属金鱼,每做到二十条的时候就将它们熔化重做。他的后代奥雷连诺又从战争走向孤独,终于也陷入了循环制作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传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独样,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的出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入驻,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整个马孔多已经开始没落了。那本羊皮书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这个家族从建立到没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宿命,终究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百年孤独》读完后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沉重感,我认为这种感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

【篇四】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上一篇:商铺租赁合同范本范文下一篇:圆周运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