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6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而且很少有针对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更不用说形成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为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从安全文化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安全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阐述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业职业伤亡事故多发,安全管理漏洞诸多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加之建筑市场供大于求,施工单位往往压低投标价以承揽工程。为保证工期和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降低费用的投入,同时,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短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重视安全设施的改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但对意识形态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未足够重视,以致安全事故频有发生。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注重员工品行、观念、态度等人文素养的形成,通过教育、培训以期改进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自觉参与到安全实践中去。

1 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安全问题的模式和规则,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素养、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及规章制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氛围。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因此,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

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对企业全员的安全意识、态度、行为,起着直接的塑造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影响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强化个人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正确的安全工作观念形成;培养员工行为的自觉性,具体而言,对员工则是自觉遵章守纪、生产操作规范;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从大处讲就是要对安全生产重视投入、积极管理,从小处看则是要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消除人为隐患。

研究建筑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要联系从业人员和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业队伍构成的复杂性、建设者生活条件的艰苦性。在建筑行业中要把一般的原则和规范具体化,赋予其行业特色。在建筑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从工作环境上看,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从组织方式上看,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一定能在项目中得到充分的落实,而项目分包更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从管理看,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管理,容易导致对安全管理过程的忽视;从从业人员看,大多数工人来自农村,受到的培训教育少,安全意识较差。这样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隐患。施工企业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直接财产和停工停产损失,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造成职工精神压力和损害企业形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对人的观念、态度、行为全面影响,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自然而然的、必须的、不讲条件的企业行为归宿,使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最终成为它的一种副产品。今天,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除具有优秀的团队组成、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善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占领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组成

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群体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观念文化,它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自发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通过对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德”与“得”的意义是相通的,“德”成为“得”的途径与手段,“得”成为“德”的价值取向和结果。《易经》中的“厚德载物”,厚德是“德”,载物是“得”。这表明,德与得的关系,实质上是义与利的关系,任何观念不是抽象的,“德”也不例外,只有与“得”相联,道德教育才不至于变成空洞的说教。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保护国家的财产安全,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劳动的、经济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

安全文化还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施工企业建立起一整套针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使考核、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制度应具有法规生,不折不扣地执行;应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具有可操作必,定性定量相宜,易于贯彻执行。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们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3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围绕安全生产建设安全文化,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首先是相关决策者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各级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师傅带徒弟的授业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人可以从书本、电视、电脑中学习前辈创造和积累的经验,而不一定去拜师学艺。但是,这种变化使行业精神的传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受到一些影响。青年一代可以从建筑图册、技术专著、CAD程序中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但很难学到敬业乐业的思想。因而,必须开拓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人”的因素,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始终把做好广大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消除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可以通过标语、横幅来起到时刻警醒的作用,还可以开展诸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从而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主动主动参与到发现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建议,防范于未然的安全活动中来。

3.2 在企业管理中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

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就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要求企业建立科学而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和落实事故处理。通过安全培训,增强实施安全生产行为的能力。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执行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是否能与企业管理有机渗透和融合。健全安全制度、强化落实机制是促进安全文化与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其核心是确保安全生产“事事有人管”。要努力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之中,把安全生产落实到企业经营考核之中。只有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严格追究,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得到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据此,可对发生事故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3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建设安全型企业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而且是保障企业增益的基本保证。“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这是管理者应当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因为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劳动的、经济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安全投入一是活劳动的投入,即专业人员的配置;二是资金的投入,用于安全技术、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费用。从安全活动和实践的角度,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法制建设和安全监管活动,以及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都需要安全投入来保障。因此,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科学的投资原则和机制、合理的投资比例和结构是发展安全投入保障战略要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和防范保护装置,提高综合防御能力。要加大安全措施的资金投入,要新和改造缺陷设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配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使生产的硬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改善作业条件,使生产环境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使各种安全标识齐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严格技术管理人员资质审查,加强现场安全文化管理,及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要突出生大安全课题的攻关,解决安全技术难题。要加快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步伐,提高科技含量,用高科技来保安全。

3.4 树立加强防范、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常鸣,常抓不懈。要真正把管安全上升为主动要求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从根本上铲除事故发生的土壤,切实提高安全经济效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是防范事故并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要针对企业实际,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新的危险源的出现,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并且,注重企业内部与社会的互动,整合社会功能,密切与地方政府、友邻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协调合作,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求援得力”的应急体系,实现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应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衔接。要建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认识观。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永远的命题。。安全要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常抓不懈。

3.5 在实践中需要提升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安全投入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比例仅为0.703%,带来的事故实际经济损失却占到GDP的1%至2.5%,而安全生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4%。显然,事故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的安全投入不足,这其中也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由于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而长期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十分明显的效果,这便需要施工企业从长计议、持之以恒,而不能有短视行为。要不断积累经验,长期投入,反复强化,才能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氛围,以此形成巨大的辐射力,为实现企业安全无事故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晨红,朱文阐.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灵魂[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1):2-4.

[2]张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3]徐德蜀.企业安全化建设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吴宗之.安全生产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要组成部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9):5-6.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旨在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纳税负担,助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但由于建筑业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流动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相较其他“营改增”行业具有众多不同之处,“营改增”给建筑业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发展机遇,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税务部门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增值税税收管理的难题。本文从分析现阶段建筑业“营改增”税务风险着手,探究建筑企业和税务部门应对之策,以促进建筑企业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及时规避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并推动税务部门完善建筑业增值税税收管理。

关键词:建筑业 营改增 税务风险 税收管理

一、前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第二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建筑业总产值达213954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7661亿元,增长9.7%。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5.87%。而建筑业受行业特点、经营模式及历史做法等影响,造成大多数建筑企业一直以来都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增值税严格以票控税、凭票抵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大相径庭,使建筑业成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中难度最大的行业。“营改增”时期比营业税时期相比,建筑业税务风险和征收管理难度都大幅增加。想要破解建筑业在税制改革大潮中面临的这些难题,建筑企业和税务部门需要认真梳理“营改增”建筑业税务风险,以适应“营改增”后更高的税收管理要求。

二、“营改增”建筑业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相应的,税务部门则面临着因税务风险管理不到位,出现税收管理漏洞、税款流失和征纳成本较高的税收征管风险。具体到“营改增”建筑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

增值税纳税管理比营业税更复杂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增值税发票管理比营业税更严格。尤其是“营改增”后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进信息管税,随着金税三期系统上线运行,税务部门的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发票信息的分析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发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而新推行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则更是让发票数據更加清晰明了,税务部门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可以比对纳税人上下游企业开票信息,分析企业销售货物(服务)的种类、价格、税率等涉税信息,防范企业虚开发票、偷税漏税。近年来,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水平大幅度飞跃,但反观建筑业,还有很多建筑企业发票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与新形势下更精细更严格的发票管理要求不相匹配。

1.认证抵扣不及时。建筑企业项目一般分散在多地,材料采购地域分布较广,并且发票收集、审核、整理等工作经手部门较多,这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建筑企业收到发票后,发票在企业内部传递和流转耗时较长。按现行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认证,对发票信息进行识别、确认,认证通过的发票在次月申报抵时扣进项税额。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申报抵扣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虽然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时限已经从以前要求的180日延长至360日,但由于一些建筑企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时限要求不够重视,抵扣风险意识不足,发票在企业内部流转时间过长,导致发生认证抵扣不及时的情况,给企业抵扣进项税额带来了额外负担。

2.人为混淆计税方法。建筑业一般纳税人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以及为甲供工程或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可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第42号公告新增了一项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情形,一般纳税人销售机器设备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如果已分别核算机器设备和安装服务的销售额,则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除以上情形外,其他项目均需适用一般计税方法。政策利好让建筑企业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而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税负,人为调节项目适用的计税方法,例如在一般计税模式下仍然采用分包款扣除的方式申报缴纳税款;模糊简易计税项目和一般计税项目的成本费用界限,没有划分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3.简易计税项目取得专票带来额外税务风险。对于已选择了简易计税方法的项目,由于不得扣除进项税额,企业只需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如果企业选择了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却还取得的是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会容易给自身带来税务风险,因为财务人员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需要进行认证抵扣,这将导致企业进销项不匹配,必须作进项税额转出,这样一来就增大了自身工作量;如果财务人员不去认证抵扣发票,则可能导致发票滞留,被金税三期系统作出风险预警提示。

(二)进项税额抵扣风险

1.进项发票取得难度大。增值税采用主环节征收逐环节抵扣的方式,通过抵扣链条将税收负担逐步传递给最终消费者。但一旦抵扣链条在中间断裂,即企业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则这个断裂环节将承担之前所有环节的增值税税负,导致企业利润减少。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行业的上游产业管理不够规范,进项抵扣链条不够完善,尤其是砖、砂、石、木等“地材”以及设备租赁、零星材料等成本项目,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建筑企业普遍存在销项税额多、进项税额少的困境。

2.上游供应商鱼龙混杂。建筑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时所面对的供应商鱼龙混杂,遇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抵扣的风险较大。无法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上游已定性为虚开的、经鉴定为伪造的、被证明为非税务机关出售的、通过金税系统发现的“失控”、“作废”票,以及走逃企业开具的、未报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一旦建筑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上述类型,企业将无法办理认证、抵扣,已经办理认证并抵扣的相应进项税额,还需要做转出处理。不仅如此,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环节也将受到影响。

3.未按使用情况划分进项税额。很多建筑企业同时存在简易计税方法项目和一般计税方法项目,一部分建筑企业因缺乏按实际使用情况划分进项税额的意识,将专用于简易计税项目或混合使用的购进材料全部予以在一般项目下抵扣,也有企业为弥补一般计税项目取得进项税额不足,故意不区分进项税额的使用情况,趁机将用在简易计税项目上的购进材料“挪”给一般项目抵扣。

(三)预缴申报方面风险

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或提供劳务是行业常态,企业需在劳务发生地先行预缴,再回机构所在地进行申报,但部分企业未主动办理外出经营管理证手续或未按照规定先行预缴税款,税款全部在机构所在地缴纳。建筑企业项目地域跨度大、层级跨度多,但税务部门对建筑企业的税源监控资源明显不足,跨政府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自上而下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造成税务部门存在征管盲区,难以全面掌控建筑业纳税人的外地项目经营情况。当前主要依赖各地税务部门自行与建设、规划部门联系,以此获取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开工情况,征管效果难以保证。

此外,建筑业跨地区预缴增值税时需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并允许扣除分包款后计征税款,但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或提供劳务的项目财务核算水平较低,在工程区分和分包款核算上较容易出现问题,造成税款的少缴或延迟缴纳。而金税三期系统会记录跨区域涉税事项申报表申办、延期、核销情况,如果每出现一次未按规定及时延期或核销的情况扣3分,信用评价累计扣10分以上,企业将不能评定为A级纳税人,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涉税风险。

除了跨地区经营预缴增值税引发出的一系列风险外,部分建筑企业还存在“政策利好没用好”的问题。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58号)的规定,建筑企业收到业主或发包方预收账款时,不再产生纳税义务,不需要提前全额缴纳增值税,只需以取得的预收款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相应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因此,取得预收款的企业应当在收到预收款时办理增值税预缴。这项政策对建筑企业是一项大利好,但一些企业对项目缺乏整体规划,收到预收款时还没有支付分包款,也没有取得相应发票,致使企业只能按照预收款全额计算预缴,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给自身企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

三、建筑企业和税务部门应对税务风险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许多建筑企业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权责不清,内部控制不健全,这导致了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欠缺风险防范意识,依然用“老一套”思维对待“营改增”后涉税事项,造成了企业出现增值税发票管理不合规、进项税额抵扣不规范、预缴申报不及时的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善内部环境,做到权责分离,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对涉税风险的防范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及时学习掌握税收最新政策,提升识别税收风险警觉性;另一方面,聘请税务专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具体分析出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并因地制宜提出规避风险的解决方案。

税务部门应当深入开展实地调研,采取干部业务培训、先进经验交流等方式,尤其注重提升一线基层税收业务部门干部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培养税务干部对涉税事项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提高对疑点数据深层次分析的能力。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预缴申报不及时、未按照项目单独核算等税务风险,着重解决好理论与实践、“学”与“用”的关系。

(二)完善管理制度降低风险

建筑企业应分析本企业主要税收风险来源和风险控制点,建立增值税发票、供应商选择、跨区域经营涉税事项等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帮助企业杜绝税务风险隐患。设立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台帐,跟踪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企业内部的流转进度,从取得发票开始就进入企业系统监控范圍,避免超出认证时限。加强发票后续管理,关注是否存在资金流、运输流和货物流的逻辑关系不合常理的情况,尽可能降低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增强项目整体规划,建立项目数据科学测算制度,合理筹划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配比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尤其在进项发票取得难度大时,应综合分析项目成本费用应选择何种计税方式。加强上游供应商风险把控,认真审查上游供应商的资质、信用等情况,在多家备选供应商提出的报价、质量、付款期限相近情况下,尽量选择纳税信用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供应商,同时对经营管理不规范的供应商列入高危风险名单。加强对跨区域涉税事项的管理,及时办理外出经营管理证明延期或者核销等手续,避免出现因违规影响企业纳税信用的情况。

税务部门应更好地利用金税三期与税控开票系统,完善内控机制和风控预警机制,加大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打击力度,遏止虚开专用发票的行为。强化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运用,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在经营、投融资、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体现守信者与失信者的待遇差距,提升企业税法遵从度,切实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三)提升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筑企业和税务部门都应认清形势,继续着力提升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可以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内部实现税务信息共享,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内部管控水平。企业可以建立发票税务风险识别模型,设置开票金额超过合同总额、发票异常、发票认证时限即将到期、已预缴税款但未开票、已开票但未办理预缴、已收款但未开票或发票滞留等预警指标,一旦系统自动识别出相应风险,即会触发预警机制。

税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外部数据支撑力度,积极搭建第三方数据采集通道,加快建立与建设、规划等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同时,加强与建筑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等联系,借助业界实力建立符合实际征管现状的风控模型,完善风险指标框架结构,提升建筑业税收风险应对的有效性,提升税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佳龙.建筑业“营改增”背景下风险防控和征管创新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8(9).

[2]李晓艳.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探索[J].河北企业,2018(6).

[3]田红英.建安企业涉税风险与税务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

[4]叶新平.加强施工企业进项税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7(8).

[5]覃韦英曌.专家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关注高发税务风险 选择有效应对方式[N].中国税务报,2018年11月23日.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建筑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对建筑业企业项目工程成本采取有效的管控,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让企业在当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招投标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业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企业具有强大的内部竞争力,帮助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对策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基本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主要就是归纳管理统筹分布整个施工工作中所需要花費的资金状况资金明细的综合管理,在这当中还可以分为可直观看到的直接成本,比如施工所需要的工程材料相关花费,施工所需的工程设备等花费,施工工作人员的聘请花费等,还有也就是存在于非明面上的隐性消费,办公所需的费用等,成本预算管理贯通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始终,所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够完善合理地安排控制,就会导致实际工程资金出现浪费和不合理花费的地方,所以要加强管理此方面,将资金控制准确合理地把控好,使每笔资金都能落到实处,从而来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成本控制管理保证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企业会根据预定的收益目标制定相应的目标成本指标,从而更加深入地进行评估。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加强成本控制,在合同履约过程中监督成本指标浮动范围,一旦超出受控范围,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成本偏差,进而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指标的实现。

2.2成本控制管理能为业务决策提供基础

企业谋求长期生产和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财务管理在这个环节上,还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高度重视各种因素,有效区分计算,这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功能,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3成本控制管理能发挥控制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和协调,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成本控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方法,记录反映企业主体的经营情况,具有明显的综合协调作用,并且简化了企业的会计程序。

3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面临的困境

3.1数据库建设较为欠缺

精准全面、有时效性的材料和工艺成本统计数据,是进行成本管理时最基础的分析依据,只有建立有效的数据库,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拿地、设计、施工各个步骤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并且建筑行业涉及到资金的环节非常复杂,材料、工艺、设备、政策、竞对、工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项目成本。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就可以做到各项因素的智能化比对,在大量节省人工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前述案例中在工艺上的浪费,就是源自于前期实地调查中数据颗粒度不够细,导致设计师在施工工艺、材料的选择方面求稳,最终造成了浪费。

3.2全过程成本管理被割裂

全过程成本管理模式,是解决建筑企业中责任推诿问题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各地建筑企业的广泛认可。在现实的工作中,由于培训成本等原因,这种整体化的成本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推行。很多企业都出现了形式化模仿的问题,从优秀企业的制度建设中照搬照抄,并没有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犯了教条主义的毛病。这导致一些企业在项目执行的各环节都片面地进行成本管理相关的调查、计算,实际上却并没有将这些片面化的工作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成本管理机制。可想而知,片面化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本身就违背了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初衷。

4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对策

4.1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开展工作之中,对于工程方案的设计,就要做到着眼于整个项目工程的考虑,对整体的施工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经济的考虑,在设计整个工程各个阶段的分布统筹之中,在达到各项要求和标准之后对于成本进行管控和策划。因此就要从建筑工程设计时就要精密策划,探究思考,因为整体具体的设计工作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成本,合理的设计安排也会降低施工成本。所以整个工程成本管控要从设计的时候就出发考虑。上层决策也必须要对设计方案策划进行严密审核,对设计工作进行监督,对施工图纸的各方面做好严格审查,对成本管控要在设计这一步就拿捏到位,组成研讨小组对设计对方案进行审核,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设计纰漏和问题,及时解决,不为日后具体施工工作增加难度,也从最原始的地方解决成本控制问题。

4.2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通过研究发现,材料费用占比大,属于工程成本控制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关于这方面的控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将节约材料作为成本合理控制的首要任务。围绕材料节约目标,将成本控制的实效性发挥出来,确保科学、合理。主要途径有:(1)改进材料采购模式,实现采购过程的可视化与精细化控制,实现运输、收发、保管等重要环节的高度衔接,让环节任务落实到位,努力减少环节损耗,在此基础上,合理放置材料,降低二次搬运可能性,避免人力成本过度损耗。(2)严控材料价格。现实工作中,把握材料价格走势,将其作为核心参考依据,确定采购时间。(3)采取先进技术引入措施,确保材料合理使用,通过废料回收等渠道,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提高。现实工作中,工程项目材料管理较为基础,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分项工程的验收属于保障性措施,不容忽视,现实工作中,需要确保各种施工平稳,单据的结算准确。此外,故障成本控制必不可少,要加大对这方面的管控。

4.3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4.3.1管理技术资料与竣工决算

此步骤非常重要,需要认真对待,建立备查的工程档案。项目部应对招标预算、劳务成本、材料消耗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分析、拾遗补漏,结算依据应完整充分,及时编制结算书,确保结算进度满足计划要求,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质保金和押金,如有存在实际决算金额与合同金额差异应说明原因。

4.3.2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把分包费用、采购费用、租赁费用和现场管理费用等项目成本有效控制在标后预算之内,分析目标成本降低额采取措施实现情况。成本损益分析,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标后预算、采购材料、约定合同条款、生产施工方案、设计变更、不可抗力因素、施工缺陷返工、运营等影响因素。

结束语:

建筑业企业做好成本管控绝非朝夕工作,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建筑业企业全员参与的前提下,树立成本管控意识,编制合理高效的预算体系,制定材料采购编制计划,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做好监管。提升整个建筑业企业成本管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形成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加强对企业成本管控人员的综合培训,帮助建筑业企业成本管控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琼.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9(35):199-200.

[2]周权.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商讯,2020(09):147-148.

[3]贾琳琳.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纳税,2020,14(22):153-154.

[4]孙昌东,张健健,赵云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主要对策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08):101-102.

[5]张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S2):28-29.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房住不炒”“旧改替代棚改”等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建筑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深水区。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已难以应对行业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面临由粗放式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到规模集约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转型要求。然而,目前缺乏适用于新型项目管理模式的合同体系。基于此,本文就EPC工程总包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进行简要探讨。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EPC工程;总包合同管理;风险防控;

1 工程概况

EPC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成为监理单位的“影子”、施工单位的“代言人”,缺乏自身的存在感。EPC 总承包商各专业工程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项目管理组的整体水平也要相协调,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中找准自身定位可避免由“连接枢纽”变成“二传手”,由“总成大脑”变成“传话筒”,充分体现自身在项目管理中的价值。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中把握好自身定位,方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笔者2019年至 2020 年期间在某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得到经验进行总结。某工程采用的是较先进的 EPC 总承包模式,按照合同约定,EPC 总承包商承担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具体建设项目为某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39200m2,相应建设堆场区以及供水、供电、消防、控制、通信、道路等其它生产、生活辅建配套设施。

2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存在的风险

2.1 合同风险

住院综合楼工程的合同计价模式是交钥匙总承包模式,合同价格主要包含设计费、设备购置费、勘察费、工程建设费。其中费用占比最大的是工程建设费。在常规的EPC总承包工程模式下,设计费、勘察费基本上采用固定单价或固定总价的计价模式,所以合同风险的控制核心还是工程建设费。住院综合楼工程 EPC 总承包模式中存在诸多的合同风险:(1)部分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导致承包范围以及具体内容不明确,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2)多数合同仅对工程总价进行明确规定,未对招标阶段的基础数据进行锁定;未考虑施工期间设备价格波动、材料价格波动、人力等资源的价格变化导致的成本浮动;以及施工条件或业主主观因素导致的设计变更,也会造成纠纷[2]。

2.2 进度风险

工程进度风险主要表现在 4 个方面:(1)住院综合楼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临近沙河加大勘察、设计等工作的难度,延误整体进度;(2)为优化工程建设费,业主不满意设计方案,会进行多次方案修改,造成审批延误;(3)若购计划无规划、不全面,严重影响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造成施工工序不连贯,延缓施工进度;(4)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延误工期。

2.3 质量风险

工程的质量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住院综合楼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医院工程的特殊性,同时多个专业交叉施工,如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缺少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设计错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风险;(2)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选择的材料不合格或技术水平较低,也可能会加大质量隐患。

2.4 自然风险

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如遭遇雨雪等惡劣天气时,会增加住院综合楼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延误工期。

2.5 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

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总承包单位缺乏组织管理经验,造成设计与施工环节融合不足,对住院综合楼的施工计划了解不足,没有实现各类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施工组织风险;(2)建设单位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而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合理规划现金流,从而导致承包单位的财务风险。

2.6 安全风险

住院综合楼建设地在原有医院内,选址进行建设,涉及地下管线及地下基础,业主没有提供完善的既有地下管线敷设及原有建筑地下基础资料,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既有管线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

3 住院综合楼工程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3.1 加强合同管理住院综合楼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法律文件,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关键,所以,进行住院综合楼工程 EPC 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管理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业主以及承包公司需要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商定合同细节,并拟定合同草案;2)总承包单位需要加大对合同各项条款的研究力度,分析合同条款,如果发现漏洞或问题需及时修改;3)总承包单位需要根据合同分析住院综合楼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以及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3.2 加强风险评估

作为专业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承包住院综合楼工程前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判断自身是否具有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总承包单位需要分析住院综合楼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地质变化对工期等方面的影响。尽可能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制订风险控制管理预案,以避免出现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3 积极应对经济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经济风险,总承包单位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且需要准备风险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建立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数据库,及时掌握价格信息,为降低项目采购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3.4 积极应对进度风险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住院综合楼工程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工期制订进度计划,及时完成设计、资料提交等工作,避免延误工期。如果涉及拆迁等问题,需及时沟通,并制订完善的拆迁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

3.5 积极应对质量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质量风险:1)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应明确住院综合楼工程的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加强图纸审核,并安排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做好设计交底工作;2)总承包单位还需要做好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3)总承包单位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验收。

3.6 积极应对自然、组织、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总承包单位需要综合分析施工区域的气候状况,明确可能会出现的气候问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还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培训,科学开展资料收集、劳务调配等工作;如果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或业主变更设计等情况,需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3.7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住院综合楼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承包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综合考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策略。同时,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8 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

住院综合楼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大多数总承包单位都比较依赖专业的分包商,尤其依赖设计分包商与工艺分包商,如果没有科学选择分包商,会加大总承包单位的风险。为此,总承包单位应该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且需要对投标商的经验、信誉、组织管理能力、报价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院综合楼工程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当中的风险较多,法律法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会影响到住院综合楼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并积极应对进度、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从而保障住院综合楼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德智,杨弃. 从争端裁决 (DAB) 条款的发展看 FIDIC 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J].建筑经济,2020,41 (05) : 115-118.

[2] 管敏华,陆惠民.浅谈 DB 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合同框架设计 [J] . 项目管理技术,2020,7 (12) : 185-188.

[3] 沈顯之.论菲迪克 ( FIDIC) 工程总承包合同条件的编制理念 [J] . 中国工程咨询,2020 (01):131-137.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就某个角度而言,建筑工程影响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持我国建筑工程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的起到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它能使得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企业经营效益,由此可知,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进而突出建筑行业中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管理;特点;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从而促使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性能和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以及为城市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日期多元化,从而给当前的建筑行业建筑工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而由于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快速稳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然而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从而使得许多建筑单位为了减少开支,就相应减少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投入力度。 并且就算有些建筑单位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投入力度,通常也会因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不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从建筑业的管理特点着手,从而突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一、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现状

1.1、建筑工程制度宣传力度不到位。建筑工程的制度管理是需要一定的行业标准进行约束的,从而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行业内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所谓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尤其是现在存在诸多建筑工程外包的现象 造成了少数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等不良现象。因此,目前的建筑工程制度的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的。施工人员主要依靠 自己的行业经 验在进 行工作,缺乏一定程度管 理制度约束。

1.2、从业人员自身问题。从事一线建筑的工人当中除了技术管理人员外,大多数都是缺乏应有知识、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不高的农民工,他们没有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来摸索着施工,并没有相当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另外,有些从业人员不是全行技术,在此行业中管理人员偏少,而且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些领导阶级的人员也缺少对建筑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了解。

1.3、没有规范的建筑市场秩序。虽然,国家已出台政策管理相关的市场秩序,但仍然有一些建设单位不安建设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他们把一些工程包给没有资质、质量意识不强、对技术规范、安全规范了解较少的包工头,有的甚至偷工减料,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建筑业工程管理的特点

鉴于上述对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管理现状的分析,本文可以知道建筑施工管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领域。因此,本文对建筑业工程管理的特点总结如下:

2.1、制约性强。工程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从准备到竣工验收必须要循序渐进。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是建筑工程管理所必须符合的,除了符合这个要求之外彼此协作也是要做到的。消耗多种物资才能形成一个建筑物。大量的施工活动需要各个职务、级别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因为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相当复杂的,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

2.2、涉及面广。正如全文所述,建筑施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领域。因此,技术、质量、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是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内容。因此,工程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首先、信息管理。众所周知,信息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的处理工作是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的。建筑工程管理各方面的管理活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并不孤立。于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在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要建立。所以可以说,工程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程度是由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繁重程度决定的。然而,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明显已经更不是时代的步伐。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整理,既费时又费力。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是信息的交流的主要方式。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这一个流程都是以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个运行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整理、检索和利用。这种过程会由于及时发挥信息作用而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三、建筑工程管理之重要性

正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内的弊端丛生,且建筑工程是一个极为复杂且艰巨的领域。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在建筑施工领域具有极为突出的重要性,其具体表现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可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準备阶段之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准备阶段,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建筑用料方面的检查与管理以及对建筑施工图纸的审核。众所周知,建筑用料的质量和施工图纸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与安全。重点检查合格证、试验化验单,施工前,要对材料及配件再依次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现场验收一定要履行签字手续,做到责任到人。此外,建筑材料、建筑构件的采购及供应方面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保证其质量。另一方面,建筑材料在供应之后如不使用,要妥善安放,不要因这一方面,而使其成为废材,或者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2、施工阶段之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工序方面的管理施工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同 时也是开展施工操作的一项依据。为 了在施工的过程 中就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那么 就需要最好对施工工序的质 量控制。 通过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施工工艺流 程,而且对于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对施工的材料、操作者、机械、施工环境 、 施工方法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能够顺 利的运作,根据运作的具体效果来作 为评判施工质量的一个标准。

3.3、竣工阶段之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竣工时,应当对竣工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并检查是否达到建筑设计中的各方面要求。可见,竣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对建筑的质量及安全起着最后的把关作用。竣工时,要对工程是否合格作出判断,通过对工程验收阶段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提出了提升项目经理层级,采用项目公司负责制,编制非定量化工作分解结构,把责任分配矩阵范围扩大至合作伙伴等项目管理方法的完善措施,如果符合预先所规定的标准条件,则此建筑就通过,反之,则需对其进行加固或者补救。

四、结语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快速稳步的发展, 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参考材料

[1]. 车万书: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中华居民2013年第10期。

[2].尚春静、刘长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J].建筑经济2004年第8期。

[3]. 韩桂玲:浅谈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及方法[J].科技向导2012年第36期。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6]杨悦,薛志成,孟丽岩,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39(15):230-232.

[7]邓明科,杨克家,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增刊):351-353.

上一篇: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监测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