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月亮范文

2024-03-14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1篇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

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杜鹃——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青鸟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马、乌鸦、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U庵只苹璧纳烁型贡硐衷诶氡稹⑾嗨肌⒐朐挂焕嗟母猩顺∶嬷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

10.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1.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12.此物最相思——趣谈唐诗中的红豆

寄情于物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相思之情的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喜爱的当推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此诗,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是题作《相思子》,《全唐诗》中则题为《相思》一名。那么诗中的红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红豆产于南方,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属于藤本植物,春夏间开花,蝶形花冠,通常为红色或紫色,其果形体呈卵形,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三)为鲜红色,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一)为黑色,全体光泽如漆,令人喜爱。

关于红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不幸死一边地,悲伤不已,以至于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就称这种红豆为“相思子”,因此,诗中多用它来表现相思之情。

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据说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

在唐代,把红豆写入诗中的绝非王维一人,温庭筠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

如他的《锦城曲》中有两句就写到了红豆:“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是这样写的: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

也许正是由于红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恋人间的相思恋之情,所以在唐代红豆还是众多富家闺秀们的闺中之物呢。真是:小小一颗相思豆,寄寓几多相思情!

13.“凭栏”与“倚楼”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而“凭栏”与“倚楼”也就成为诗人涉猎最多并且写得最有韵味的一种意境。这在词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唐五代至宋初,因受题材和形式方面的制约,词多以婉约为主,“倚楼”就写得多了。如: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

——(唐)温庭筠《梦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南唐)李煜《拟破浣溪沙》。

这三种“倚楼”,都是以思妇为题材,但依楼的时间、心境却不同,抒情也各有韵味。《梦江南》把早起“独倚望江楼”的切迫企盼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构成强烈反差,又以落日流水的静寂来反衬,肠断之痛令人不堪,以至后人称这首词为《花间集》之冠。《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其实,这个时期南唐的冯延已“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融合多种手法和自己的真实观察与体验,把倚楼人的情感写得别有一番风味,很受人们的推崇。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以起兴入笔,写满怀心事的女子,无意于斗鸭取乐的热闹,独倚栏干,头发也懒得梳理,玉簪子歪斜欲坠,整日盼着“不至”的恋人,愁苦之态,哀怨之情,栩栩如生。但“举头闻鹊喜”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俗语云:“喜鹊叫,佳人到”,该是“君”将至了吧。意境如此清丽含蓄,以至于冯延已的主子南唐中主李璟也生了妒意,发出话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又如《清平乐》:“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用江南春景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那楼头新月,砌下落花,怎能不勾起独倚朱栏者的相思之情呢?最后一句更是“雅丽含蓄”,韵味无穷。 再如《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独自依楼,独自流泪,自言自语,已是无法排遣的愁苦,偏又有“双燕飞来”,更反衬出的内心孤苦无依,自然春愁如絮,随风而舞。如此清新的语言,高妙的写法,缠绵的情感,同时又暗藏“君臣之事”,使他的词余味无穷。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漫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绵悱恻,着实动人。

也许因为太多词人的渲染,写“闲情”、“春愁”;“思妇”、“离人”,总要凭栏倚楼,连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寇准,闲来弄笔,居然也变得儿女心肠,柔情似水了。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踏莎行》(菱花:指镜子,慵:懒)

约会已是遥遥无期,相思更是缠绵不断,哪来的心思去梳妆打扮呢?倚楼远眺,芳草连天,愁思如海。末一句的烘托渲染,更显婉丽凄恻。“无情末必真豪杰”,至高至远的胸怀,总是少不了至细至柔的情怀。

而宋代两位大文豪把“倚楼”写得更是愁思如海,九曲回肠。“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背井离乡之愁,贬谪去国之恨,通过动人月色的反衬,更增添了客愁的深长,无怪后人惊叹“铁石心肠之人亦出此销魂语”。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情景交融,清丽缠绵,写得“极切极婉”、“极柔极厚”(唐生璋《唐宋词简释》)。

与“倚楼”的柔婉不同,“凭栏”则显慷慨激越之气,陈悲凉壮阔之情,这无论在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里都有所表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宋)王禹偁《点绛唇》

在奢靡中做了亡国奴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有了为时已晚的悔意,面对无限江山易主,自己作阶下囚,寄人篱下,自然感伤万分。一句“莫凭栏”,实则时时“凭栏”,只是无力回天,徒留悲壮之气,空洒悲凉之泪。而王禹偁作为宋初诗文改革的先锋,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面对长空翱翔的鸿雁,感慨万端,有谁能会意自己的心志呢?一个“凭栏”既写出了壮怀激烈之心,又表现了无奈伤怀之意。

最能体现“凭栏”的慷慨壮烈之气的,还是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水龙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节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节选)

这里作者把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自己的渴盼充分融入词里,一个“冲冠凭栏”,一个“栏干拍遍”,尽显豪迈洒脱之态,慷慨悲凉之气,读来荡气回肠。

随着南宋王朝的日渐衰落,许多词人多发无奈之叹,“凭栏”都显伤怀悲凉。如“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杨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怀古伤今,感慨万分,词境显得空灵而悲凉。再如:“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栏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愁与云平。(吴文英《八声甘州》)如此“凭栏”,只剩下借酒浇愁,自我麻醉的份儿了。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2篇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

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杜鹃——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青鸟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马、乌鸦、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U庵只苹璧纳烁型贡硐衷诶氡稹⑾嗨肌⒐朐挂焕嗟母猩顺∶嬷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

10.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1.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12.此物最相思——趣谈唐诗中的红豆

寄情于物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相思之情的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喜爱的当推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此诗,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是题作《相思子》,《全唐诗》中则题为《相思》一名。那么诗中的红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红豆产于南方,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属于藤本植物,春夏间开花,蝶形花冠,通常为红色或紫色,其果形体呈卵形,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三)为鲜红色,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一)为黑色,全体光泽如漆,令人喜爱。

关于红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不幸死一边地,悲伤不已,以至于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就称这种红豆为“相思子”,因此,诗中多用它来表现相思之情。

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据说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

在唐代,把红豆写入诗中的绝非王维一人,温庭筠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

如他的《锦城曲》中有两句就写到了红豆:“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是这样写的: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

也许正是由于红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恋人间的相思恋之情,所以在唐代红豆还是众多富家闺秀们的闺中之物呢。真是:小小一颗相思豆,寄寓几多相思情!

13.“凭栏”与“倚楼”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而“凭栏”与“倚楼”也就成为诗人涉猎最多并且写得最有韵味的一种意境。这在词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唐五代至宋初,因受题材和形式方面的制约,词多以婉约为主,“倚楼”就写得多了。如: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

——(唐)温庭筠《梦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南唐)李煜《拟破浣溪沙》。

这三种“倚楼”,都是以思妇为题材,但依楼的时间、心境却不同,抒情也各有韵味。《梦江南》把早起“独倚望江楼”的切迫企盼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构成强烈反差,又以落日流水的静寂来反衬,肠断之痛令人不堪,以至后人称这首词为《花间集》之冠。《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其实,这个时期南唐的冯延已“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融合多种手法和自己的真实观察与体验,把倚楼人的情感写得别有一番风味,很受人们的推崇。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以起兴入笔,写满怀心事的女子,无意于斗鸭取乐的热闹,独倚栏干,头发也懒得梳理,玉簪子歪斜欲坠,整日盼着“不至”的恋人,愁苦之态,哀怨之情,栩栩如生。但“举头闻鹊喜”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俗语云:“喜鹊叫,佳人到”,该是“君”将至了吧。意境如此清丽含蓄,以至于冯延已的主子南唐中主李璟也生了妒意,发出话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又如《清平乐》:“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用江南春景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那楼头新月,砌下落花,怎能不勾起独倚朱栏者的相思之情呢?最后一句更是“雅丽含蓄”,韵味无穷。 再如《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独自依楼,独自流泪,自言自语,已是无法排遣的愁苦,偏又有“双燕飞来”,更反衬出的内心孤苦无依,自然春愁如絮,随风而舞。如此清新的语言,高妙的写法,缠绵的情感,同时又暗藏“君臣之事”,使他的词余味无穷。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漫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绵悱恻,着实动人。

也许因为太多词人的渲染,写“闲情”、“春愁”;“思妇”、“离人”,总要凭栏倚楼,连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寇准,闲来弄笔,居然也变得儿女心肠,柔情似水了。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踏莎行》(菱花:指镜子,慵:懒)

约会已是遥遥无期,相思更是缠绵不断,哪来的心思去梳妆打扮呢?倚楼远眺,芳草连天,愁思如海。末一句的烘托渲染,更显婉丽凄恻。“无情末必真豪杰”,至高至远的胸怀,总是少不了至细至柔的情怀。

而宋代两位大文豪把“倚楼”写得更是愁思如海,九曲回肠。“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背井离乡之愁,贬谪去国之恨,通过动人月色的反衬,更增添了客愁的深长,无怪后人惊叹“铁石心肠之人亦出此销魂语”。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情景交融,清丽缠绵,写得“极切极婉”、“极柔极厚”(唐生璋《唐宋词简释》)。

与“倚楼”的柔婉不同,“凭栏”则显慷慨激越之气,陈悲凉壮阔之情,这无论在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里都有所表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宋)王禹偁《点绛唇》

在奢靡中做了亡国奴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有了为时已晚的悔意,面对无限江山易主,自己作阶下囚,寄人篱下,自然感伤万分。一句“莫凭栏”,实则时时“凭栏”,只是无力回天,徒留悲壮之气,空洒悲凉之泪。而王禹偁作为宋初诗文改革的先锋,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面对长空翱翔的鸿雁,感慨万端,有谁能会意自己的心志呢?一个“凭栏”既写出了壮怀激烈之心,又表现了无奈伤怀之意。

最能体现“凭栏”的慷慨壮烈之气的,还是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水龙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节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节选)

这里作者把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自己的渴盼充分融入词里,一个“冲冠凭栏”,一个“栏干拍遍”,尽显豪迈洒脱之态,慷慨悲凉之气,读来荡气回肠。

随着南宋王朝的日渐衰落,许多词人多发无奈之叹,“凭栏”都显伤怀悲凉。如“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杨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怀古伤今,感慨万分,词境显得空灵而悲凉。再如:“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栏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愁与云平。(吴文英《八声甘州》)如此“凭栏”,只剩下借酒浇愁,自我麻醉的份儿了。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3篇

一 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臵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美誉,被称为“清中君子”。晋陶渊明酷爱菊花,归隐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流传至今。宋代的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道:“菊,花之隐逸者也。”将菊花的君子之风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意联系起来,由此“菊隐”成为田归的代名词。清朝的蒲松龄大概也是个爱菊花的,所以他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黄英》,叙述马子才好菊花、种菊花而遇佳人黄英(菊花幻化)姐弟的故事,菊香氤氲,雅致非常。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臵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一、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 双鲤。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4. 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 芳草

三、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 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3. 流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 猿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杜鹃鸟。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6.斜阳(夕阳、落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 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四、抒怀类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

风中” 2. 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 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4. 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 冰雪。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 白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 莲。“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 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秋水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 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山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隐居(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4篇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

青山——(1)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是诗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2)是故乡的象征。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脁《游东田》)

(3)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水——(1)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用来喻绵绵的愁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来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雨——(1)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韦应物《幽居》)

(2)苦/寒/冷雨多表现失意与愁苦之情(往事如烟,人生苦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表现雅致的意境,闲雅萧散的人生态度。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表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定风波》)

云——(1)白云,寓思乡情。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

(2)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浮/乌云,喻奸佞小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月亮——月亮的别称有:“蟾宫”、“桂宫”、“玉兔”、“蟾蜍”、“嫦娥”、“婵娟”、“银钩”、“玉钩”、“玉弓”、“玉盘”、“玉轮”、“玉环”、“玉镜”、“天镜”、“明镜”。 (1)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材教育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4)表现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人生的圆满、缺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柳——(1)以折柳表惜别,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汉代有《折杨柳》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在《雨霖铃》)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4)表现春天的美好。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5)触发往事如烟的兴亡之感。

芭蕉——表现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采桑子》)

芳草——喻离别的愁绪。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社会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梧桐——表现凄苦的心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李山浦)

梅花——象征高洁人格。(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红豆——寓相思之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天材教育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菊花——象征品行的高尚和纯洁。(隐逸 高洁 脱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莲——“莲”与“怜”音同,常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蝉——(1)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以蝉喻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2)表达孤独无助、孤苦无依之情。

“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李商隐《蝉》)

(3)秋后的蝉(“寒蝉”)命在旦夕,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多用来烘托离愁别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杜鹃——寓悲苦、乡愁、乡思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蟋蟀——与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寓惆怅之情。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姜夔《齐天乐》)

猿啼——寓悲伤之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乌鸦——寓衰败、荒凉、不祥之意。(小人俗客庸夫 哀伤)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大雁——(1)鸿鹄,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哀鸿/孤雁,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孤独)

“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龚自珍《己亥杂诗》)

(3)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4)鸿雁,指代音信、消息、书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鹧鸪鸟——勾起人们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天材教育

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2)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3)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4)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常用来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昔盛今衰、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船——(1)抒发漂泊之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泛不系之舟”,抒发追求自由之情。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周南·关雎》)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常用在唐代边塞诗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曲》) 长亭——寓送别之情(陆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南浦——寓送别之情(水边)。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关山——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吹笛》) 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一般与豪情壮志相关。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天材教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多借此抒发闲情雅致。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烟霭、清霜——(1)寓沉郁、思古幽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寓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拾遗】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海浪:人生的起伏 谢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竹:气节 积极向上 历史的发展趋势; 绵长的愁苦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荒凉 偏僻 离恨;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身份、地位的卑微 幻灭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桃花:美人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兰:高洁 的力量 牡丹:富贵 美好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东风:春天 美好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鱼:自由 惬意 霜:人生易老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成功 雪:纯洁 美好;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沙鸥:飘零 伤感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鸟:自由 天晴:欢愉 光明

天材教育

玉:高洁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征人怀乡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船:兰舟(美好情感、欢愉相会);

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 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浮萍、飞蓬、孤雁:漂泊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命途多舛

对死者的怀念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衿:有才能的人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衰败/萧条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隐居的地方 桃源: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隐居的人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情感的孤独; 心胸的广阔 浮生: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5篇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的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五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曰去?„„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乡荷塘的情怀。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从整体上创造了这样一番景象:梦的氤氲带来的是泛舟西湖,荷满莲香,烟雨交加的如诗如画的仙境,觉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涟涟,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与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吧!看来同样是写荷之美,不同的作者的切入点,便构造出芙蓉不同神韵。

与荷之姣好容貌相对,该是残荷衰败的凄凉景象。孟郊《怨诗》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是啊,闺中怨妇的情思与被抛弃的痛苦尽在一看芙蓉中!“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龄却要做垂死残荷,那满池荷花大概是用泪水浇注的吧!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则诉尽了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这与姚燧《普天乐》“芙蓉谢,冷雨清灯读书舍,待离别怎忍离别?”有相同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败荷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颓废,没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与作者心境结合,便是一种凄美,一

种令人悸动的美。

芙蓉还有另一意象义便是高洁之志的象征,这与梅、竹、松的意象义大体相同。且看李白《古风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人幻想自己飘游于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碰见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这里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他物呢?就是因为人们向来认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正好寄寓了诗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尚情怀。再如陆龟蒙的《白莲》,他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瑞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诗中就推崇她的品格像瑶他仙子,与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赏识它,任她自开自落,然而白莲其实是很美的,她那纯洁之色,她那婷婷之态,她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晓月清风作伴,又何损于她的美丽呢?文人骚客好咏莲,贺铸的《踏莎行》则借莲感叹自己的际遇——“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莲长于偏僻柳塘,无人知道,无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赏,自嗟自叹,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年不肯嫁东风”,莲花高洁,不肯嫁春风,实是贺铸不肯阿谀权贵的写照。最后莲之“无端却被秋风误”,与贺之不为世所容,郁郁终生也是吻合的。

诗歌意象月亮范文第6篇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芭蕉: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杨柳:惜别之情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 。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 )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蝉: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

杜鹃:“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鸿雁: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人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 乌鸦:衰败凄凉

恐怖惊惶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 《隋宫》)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猿猴:哀鸣凄切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冰雪: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宋张孝祥《念奴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沙鸥: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水: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羌笛: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禾黍: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彼狡童兮, 不我好仇。(殷 箕子《麦秀歌》)

其它: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 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深夜(秋夜):愁思怀旧

乡村: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思归厌俗

山林、空山: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 、情感孤独

古人:追慕、自愧自叹(常见古人:姜太公、吴王、廉颇、汉皇、班超、祖逖、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谢安等)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萧条(常见古迹:大运河、秦淮河、北固山(亭)、金陵、朱雀桥、乌衣巷、姑苏台、赤壁、台城、岳阳楼等)

诗词常用典故及意义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郭沫若同志读叶剑英的诗后,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类似的还有三径、五柳等)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许浑 《溪亭二首》:“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类似的还有阳关、长亭、南浦、柳岸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途中晓发(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丈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南园十三首(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杜康 《说文解字》说:古代的杜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白居易《萱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上一篇:扫黄打非制度范文下一篇:深户办理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