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范文

2023-09-17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1篇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小时候看的《红楼梦》电视剧,但是总觉得云里雾里,看不明白,对里边涉及到的人物以及人物关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便逐渐没了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每看到电视里红学家对《红楼梦》的种种细致推敲,揣摩, 我又对《红楼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读完了整本《红楼梦》。读过之后,宝玉的与众不同,黛玉的可爱“尖酸”,晴雯的泼辣正直,凤姐的干练狠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很多人都因为宝玉的那句“女人都是水做的”而认为宝玉具有冲破封建礼教的精神而赞美他,因为黛玉的“出淤泥而不染”而喜欢她,我也不例外。但是除了宝玉,黛玉,还有两个书中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就是尤二姐和尤三姐。

作为贾珍妻子的异母妹妹,尤氏姐妹出落的非常标致,尤二姐温柔顺从,尤三姐活泼大胆。尤氏的母亲在前夫去世以后,生活难以为继,借着贾敬去世的借口,来到了女婿贾珍家,靠着女婿的接济过活。但是试想,贾珍是个连自己儿媳都会调戏勾引的人,没有好处,他会平白的接济与妻子并无血缘关系的尤氏母女吗?显然不会,但是尤氏已老,没有色相可以出卖,尤氏姐妹却让人垂涎,所以自然地,尤氏姐妹成了其母女三人“不愁吃穿”的筹码,尤其是尤二姐。至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贾珍的正室妻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对于丈夫的这种行为也就默许了。

但是贾珍对于尤二姐的新鲜感很快也就消失殆尽了,这个时候贾琏出现,正好可以“转手”。贾琏垂涎于尤二姐的美色,而尤二姐又没有主见,“人也水性”,所以贾琏很快就纳其为妾了。在新婚当天,尤老娘看见二姐“身上头上焕然一新,不似在家模样,十分得意”,并且此前尤二姐许的张华家已经落没了,早就想给尤二姐寻一个好人家,如今即使做了贾琏的妾室,她还是满心欢喜,由此可见尤老娘如果在当今,肯定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代表了。但是这些都能怪尤老娘吗?不能。

在尤二姐与贾琏的新婚不久,贾琏拿出了积攒多年的体己奉与尤二姐,并且告诉尤二姐,等凤姐一命呜呼,便把他接进府中做正室,尤二姐“自是愿意”。尤二姐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便是为了“好生活”,甘愿做地位不如妾室的外室;第二个错误,就是她不仅想要得到物质上的,还想得到“名分”。这一点不仅在贾琏哄骗她时,她的态度已经有所体现,在她赏饭给兴儿的时候也有所体现:她兴儿关于凤姐以及贾府其他姑娘婆子的事情,并且说,“我只以礼待她,她敢怎样?”,可见因为尤二姐已经有想要进府的想法。此时的尤二姐肯定不会想到正是这一想法,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尤二姐本身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坚持选择嫁给之前许配的人家张华,也许她的结局又是另一个样子。如果尤二姐嫁给了张华,可能生活上艰难一些,但是起码是正室,不用偷偷摸摸,更不用名声扫地,嫁人生子,平安终老,所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当她失去了孩子,吞金自杀的时候,她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相比于尤二姐,尤三姐比较泼辣一些,这一点在她与贾珍,贾琏喝酒那一晚展现的淋漓尽致。当贾珍,贾琏想要在酒桌上调戏尤三姐的时候,没想到尤三姐反而自己扯开衣服,与他们豪放的喝酒,这一来,让贾珍,贾琏“一句响亮话也没有了”,此后贾珍,贾琏都不敢招惹尤三姐。

尤三姐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也算无能·······我如今不拿他们取乐,到那时白落臭名,后悔不及”,可见尤三姐从骨子里憎恶他们,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已经名声扫地了。有人说,尤三姐已经“失足”,想洗白没有那么容易。其实曹雪芹先生在原著中并未说明尤氏姐妹是否真的被贾珍玷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陪吃饭喝酒,就已经是很“道德败坏”的事情了,并且书中也有一句,“贾珍何曾遂了一日,反倒白花了许多昧心钱”,可见尤三姐并不一定遂了贾珍的愿,但是人言可畏,一传十,十传百,自然而然的尤三姐就被传成了“失了脚”的人。也正因为这样的传闻,柳湘莲才退了婚,他认为“你们东府只有两尊石狮子是干净的”,却不曾想尤三姐说过,她不在乎心上人的钱财多少,不在乎容貌如何,只要是自己喜欢,等上一辈都可以。但因为柳湘莲的退婚,尤三姐自然想到与自己名声有关,羞愤,绝望,拔剑自刎。也正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尤三姐与尤二姐有着质上的不同。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2篇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传战国时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荆楚地区被称为“荆蛮”。“三苗”后裔势力的兴起,大约在商朝前,成为后来崛起的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区而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到唐、宋及其以后时期,苗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国南方再度呈现出自己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后各王朝的注目。各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亦日渐密切,对苗族的认识也有所增强,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现在苗族分布在状况,大约成形与汉唐时期。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跋山涉水》这样描述了苗族先民的迁徙:“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古时苗人住在水乡边的地方;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众不得安居,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去。”“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走。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放。”他们追赶着太阳的足迹,他们相信“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苗族先民在压迫中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迁向陌生的领地。苗族从古至近代,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迁徙,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分布格局。

到了当代苗族聚居人数较多的地方还属贵州,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所以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而贵州苗族较集中的地方则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多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典型丰富,保存十分完好。

建筑—独特的吊脚楼

苗族人民依山为寨,聚族而居,住房却十分考究,其木楼建筑,清爽、秀气、朴实、大方,不用钉铆,独具风格。一幢幢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浮沉于朝雾夕烟之中,有如海市蜃楼般的景象。苗族同胞大多居住在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之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此,苗族同胞历来依抱山势,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以为居室。名曰“吊脚楼”。

苗家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之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取平。房顶除少数是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的是青瓦。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每排木柱一般有9根。每幢木楼,一般为三层,上层储谷可存放物件,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立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之用。住人的层,旁有木梯与楼的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在中堂这间屋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这里敞亮、舒适,既可凭高远眺,又可休息聚会,是各家人口盘桓最多的地方。劳动之余,男人们常在这里吸烟饮茶,谈古道今;妇女们常在这里洗染晾晒,挑花绣裙;儿童们常在这里读书学习,嬉戏

第 1 页共 4 页

玩耍。

婚姻习俗

苗族婚姻的缔结,有“自主自由式”和“说合自由式”等几类。“自主自由式”是男女青年在“游方”活动中自由恋爱而结为夫妻的婚姻缔结形式,从认识到结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说合自由式”是男女双方经过“游方”,感情达到一定程度后,由男家央请媒人到女家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即定亲、结婚。“说合自由式”的另一种形式是先由老人提议,请人撮合,女家答应后,男女青年再通过“游方”建立感情,双方同意即可定亲,条件成熟后结婚。

“游方”又称“友方”,系苗语单译,是苗族男女青年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每当夜幕降临,外寨的小伙子们用木叶、口哨等为信号,把寨内的姑娘邀约到游方场来,有的是三五成群地站着(或坐着)轮番对唱,以唱可来幸友谊或表达爱情,有的一对一双地在唱情歌或倾心交谈。他们的言谈举止很有礼貌,对唱的情歌感情真挚,质朴健康,扣人心扉。若男女双方在多次游方中逐渐加深了解,心心相印了,就交换信物(如衣服、围腰、帕子、首饰等)。此后,双方随着爱情的发展,便可通过简单而神秘的方式成婚。

传统节日

黔东南境内苗族节日种类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在素有“百节之乡” 美称的凯里,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主要传统节日有芦笙会、苗年、吃新节、爬山节、姊妹节、木鼓节、斗牛节、牯藏节等。其中属传统节日姊妹节、龙舟节、吃新节、苗年最为热闹。

(1)姊妹节

姊蛛节,是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苗族的传统节日。有的地区自农历三月二十五开始过( 秉县一些地区),有的地区自三月十五开始(如台江县一些地区),历时二至三天。相传,古时清水江边苗寨有一群聪明、美丽的姑娘,因居住偏僻,虽已成年却还未出嫁成婚。于是,其父母们商定,让姑娘们捕鱼虾做菜,蒸花糯米做饭,吸引外地小伙子前来讨花米饭吃。由此,男女双方建立感情,不久都到了心爱的人。时间一久,相沿成习,便演变为节日。节日期问,每户都要做姊妹饭,姊妹饭是一种经过染色、分甑蒸后再捏合在一起的彩色糯米饭团。红色象征爱情,黄色表示富裕_白色表明纯洁,绿色祈盼长寿,蓝色表示友谊紫黑色则示坚贞不屈。饭团晶莹透亮,香软可口,除自己食用外,还用以选择佳偶和招待亲友。姑娘们都会在饭团里面埋藏“小秘密”:藏着小竹钩的,意味着可与小伙子交朋友;藏着一双筷子或两朵花瓣,表示愿结连理;藏着辣椒、姜蒜的,则表示姑娘不愿与小伙子再交往下去„节日期间,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行歌互答,并有许多文体活动。外地朋友和远方游客至此,主人也会敬酒献歌,赠送彩色糯米饭团。因此,外国朋友说:姊妹节,是一个藏在五彩饭团中的“东方情人节”。

(2)龙舟节

每年农所五月下旬。清水江流域曲苗乡都要举办龙船节台江施洞一带的龙船节最为壮观。相传,苗族英雄久保斩杀清水江上的恶龙,为民除害,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制成龙船巡江游弋,以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船由独术雕制的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名为“子母船”,龙头长约2米,用水柳雕刻,

除龙角外,还有一对巨大的牛角。参加龙船竞赛的人由鼓头、鼓手和水手组成。竞赛前,龙船会沿江接受鼓头亲朋好友赠送的鸭、鹅等礼品,并挂置在龙船颈脖,以显示其亲友众多和富有。竞赛时,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3)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苗族称为“努嘎西” ( 意为吃新米 ) 或“努莫” ( 意为吃卯 ) ,在贵州除苗族外,还有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过“吃新节”的传统。过节当天,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次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吃新节规模较大的有雷山望丰乡的乌香、西江、响楼、郎德、凯里挂丁、开怀、凯堂、旁海、台江台拱、排羊等处,人数均达上万人。集会的内容有斗牛、赛马、斗雀、跳芦笙、“游方”、打蓝球、田径赛、对歌、踩鼓等活动。(4)苗年

苗年,是苗族祭祀祖宗和庆祝丰收的最隆重的节日。苗族以十月为“岁首”,苗年也是“辞旧迎新”的节日。苗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或第二个卯日过,分三次,第一次称“小年”,第二次称“大年”,第三次称“尾巴年”,大年是苗年最热闹的节日。“大年”一般持续三至五天,有的地区持续十来天。“大年”这天,家家户户在祖先牌位、花树、岩妈等“神坛”面前摆上桌子,放上酒菜及糯米粑等物敬供,然后宾主举杯欢渡佳节。入夜,合家围在一起谈古论今,吟唱古歌、酒歌,谓之“守年”。第二天,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节日期间,老人们轮流宴请宾朋,青年们梳装打扮,参加跳芦笙、斗牛、赛马、游方等活动。苗年规模较大的有雷山西江、台江施洞和凯里挂丁等处,每处集会都有上万人参加,集会的内容有跳芦整、赛马、斗牛、斗雀、游方、对歌等等,男女青年各自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不同的活动。

银饰

银饰是苗族人最喜爱佩戴的装饰品,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实在许多民族也都喜欢用银作装饰,但无论品种还是款式都不及苗族,在黔东南苗族人民的银饰的种类丰富,可分为:

1、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2、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3、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4、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

5、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6、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7、脚饰:贵州黎平个别苗族地区有戴脚饰的习俗,脚饰为扭丝状,儿童佩戴用来避邪。

苗族银饰做工精巧,颇具特色,它们是手工工艺的精品,如细小的银链是由数百个微型不到2毫米银环连缀而成,全靠银匠精心打磨,其精致的饰品不得不叹服。这与古老淳朴,独特精湛的银饰工艺技术和苗族审美意识心理是分不开的。如此才有了今天苗族服饰艺术这样地丰富绚丽。

民歌

黔东南被誉为“歌的故乡,舞的海洋”,这里的苗家人每天都生活在欢乐的

歌舞之中,可以说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即人类自由自在地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淳朴的原生态民族歌舞,体现了苗族同胞质朴的生态观点。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种。飞歌是苗族音乐中富特色的体裁,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大。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舞蹈

黔东南苗族民间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踩鼓舞。舞姿可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的节奏分明、动作热情奔放,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丹寨的“锦鸡舞”也很有特点.这是一种男女混合的集体舞,数名男青年排成数行在前面吹芦笙做引导,数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妇女排成长蛇阵紧跟其后,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边转边舞。舞蹈以脚步动作为主,腰膝自然摆动,双手则垂直放松于裙边,舞步舒缓有致,在独具特色的服饰的衬托下,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在黔东南还流行有板凳舞、铜鼓舞等。

除了以上描述的文化外黔东南苗族的服饰也是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其图案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绣、锁边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一般一件苗装盛装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在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苗族山寨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能歌善舞的苗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依然保留着它的那份淳朴、自然。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它更显神秘,让更多的人因它而陶醉其中。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3篇

曹雪芹之“此开卷第一回也”“中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说明作者对其著作是十分慎重的,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难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巨著创作过程的艰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句,更是道出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姑且不论其“作者自云“的披阅十载等事是否属实,但开卷第一回中又如“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等句,充分说明了曹对其作品寄予的期望,有意识地要使读者尽”“解其中味”,这是不可置疑的。当今红学泰斗周汝昌在《百家讲坛》节目专题说《红楼梦》的内容是一部多层面的著作,其写作表达手法是有表里层次的,绝不像其它三部名著那样单一而已。这个也可在吕启祥的《红楼梦寻味錄》(山西人民出版社)说的“表层之下有内层,…使人‘入迷’、‘出悟‘…”句中看出端倪。就是如鲁迅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另一个事实就是二百年来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石头记》/《红楼梦》探索,其中自然地包括了成书后陆续出现的脂砚斋甲戌本书评、早期的手抄甲程、乙程本和高鹗时期的印刷本等等,逐渐加深了研究《红楼梦》中的内容细节和片段的出自作者心栽的用语。

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有的来自于古典诗词研究,有的来自于史学领域,或有的来自于社会学、文艺学……等等不同领域,都构成了红学研究的特点,成就了一门五花八门新学科。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这部巨著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也是有史以来作者匠心独运的成功作品。既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部伟大创作,就是肯定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内涵的确与众不同,那么,很自然地我们能在作品中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是字字珠玑。细读《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云云,可见作者处处强调了其作品中包含的创作动机、将真事隐去的内容、世态炎凉的悲情、理想的和现实中相互交错的无奈及抒发内心的痛苦等等。这一切都跃然纸上,尤为在遣词造句中表现无遗,而全书中使用的熟语,更是书中内容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的使用工具和手段之一。赤道中人已将这些熟语或短语加于编排,以“成语“为主及“俗语”为次试作分析,将会有便于对《红楼梦》作者的用语习惯、思维等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楼梦》;空间艺术;居住设计;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居住空间设计不仅仅要求宜居,而且更加要求上档次,以显示居住者的情感意志、文化品位、身份性体等。

假如此定位比较准确的话,那么我们认真研读《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对我们现当代空间设计的启发,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就《红楼梦》而言,有许多艺术化了的外部及内部空间艺术的设计描写,但是由于小说体裁的特点和内容表达的需要,不管对其外部空间以及其内部空间的表达需要,无不既是朦胧的,又是真切的。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她所看到的宁国府,尤其是荣国府的外部空间设置就是如此: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众婆子步下跟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小小三间厅房,厅后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

这段叙述是以林黛玉的视角和以林黛玉的“进贾府”的行进路线为顺序来表现的,好像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显赫的古代贵族居住环境的豪华。厅、堂、院、廊、房等以及一些摆设,比如大理石屏风、雕梁画栋等,其封建贵族住所的外部空间设置,多么气派,但是它们是怎样的“正房大院”“游廊”“穿堂”等,却无从回答,甚至这样的描写十分逼真,也远不如今天一个摄影、录像以及古今一幅画来得真切。然而这是小说,尤其《红楼梦》这些叙述,是其最正确的表达方式,尽管如此,还是能够看出其空间艺术的臻美来。

其实在《红楼梦》中,关于它的空间艺术的描写与刻画不仅很多,而且也是很典型和很生动的,这也是《红楼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但是由于优秀小说都是现实生活的活化石和实名片,因而《红楼梦》中,那些空间设置的描写与刻画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

以大观园论,包括鲁迅在内许多专家按照《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及其他章节的描写和刻画等,给我们勾勒出了大观园的“全貌”示意图。大观园集自然山水之精华,园林艺术之精萃,其布局是大门、沁芳亭、省亲别墅、大观楼成一条轴线,其他略成对称图形,省亲别墅为主体建筑,前为沁芳亭,左右为宝玉、黛玉居所怡红院和潇湘馆;其周围散落着薛宝钗、李纨、探春诸人居住的衡芜苑、秋爽斋、稻香村以及庵、堂、园、阁等。然而有趣的是,大观园建筑的平面图形似乎是一个等腰三角图形,虽说不能直观看出她们的金字塔结构模式,但是这座园林主要人物的活动场所大约可以用金字塔图形予以描繪。

这些只是《红楼梦》对大观园的勾勒。再看看《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以及薛宝钗的蘅芜苑和贾探春的秋爽斋空间设计。贾宝玉的“怡红院”,其外部空间设置是:“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槅扇,上面悬着一个匾,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其内部设计则是:“金碧辉煌,文章闪烁”,“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

林黛玉的潇湘馆,其外部空间设置是:“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甬路。”“千百竿翠竹,郁郁青青,亭亭玉立。”其内部空间设计是:“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房屋“窄”小。

而薛宝钗的蘅芜苑、贾探春的秋爽斋以及秦可卿、贾迎春等的居住地,这些空间艺术的描写实则是她们外部空间艺术和内部空间设计。并且由于小说创作的需要,它们的描写刻画并不是集中于在某一章节,而是天女散花般洒落于整部《红楼梦》的各个章节中,尽管如此,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这些空间艺术的设置及设计的特点,恰恰对我们现当代空间艺术的设计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成功都需要两个最根本的条件:一是需要;二是可能。《红楼梦》大观园的修建,一是它需要隆重迎接代表皇权的元妃娘娘——贾元春;二是荣、宁二府具有的可能,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权力。从大观园以及贾宝玉诸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设计来看,也是无不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需要和可能。从这些角度研究,《红楼梦》空间艺术的设置与今天的空间艺术设计的意义,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

一、文化的意义

根据波普尔世界三的理论,世界一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二是精神的世界,由世界一和世界二的作用又产生了世界三——即文化的世界。这个文化世界无影无踪,可又无处无时不在和力大无穷,它制约着人的言语行为以至于社会的发展。在《红楼梦》中,即使是空间艺术的设置无不受制于封建文化,即使是荣国府的大门,也都是等级森严的,就是林黛玉也“只由西角门而进”,而那个刘姥姥呢?甚至连走“角门”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在它的大门设计上,就得有大门、侧门,甚至角门。在《红楼梦》中,最具体而又深刻、准确代表我国封建文化的“土围子”——大观园,也是主次分明、等级森严。此中那个居中的主体建筑“省亲别墅”,多少类似于皇帝的金銮宝殿,其他的建筑,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秋爽斋等,只不过随物赋形,高低俯就,围绕着省亲别墅,成了他的臣民而已。这是封建文化哺育下的曹雪芹的格局及其所形成的审美感知图式和心理组织模式决定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尽管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但是它的主次分明的“核”还在。尤其是我国新时期以来,不断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如此,我国现当代空间设计就呈现出多层次、多重性、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归纳起来大约分为两大类:一是西式;二是中式。而中式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或曰《红楼梦》空间艺术的翻版,它约占现当代空间设计的70%之多,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远。假如我们多读几遍《红楼梦》,更会给我们当代装修艺术以更多有益的启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既使是中式的空间设置,也难免参有西式的因子,一如西式空间设置中也有浓郁的中式因子一样,这是文化因子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

二、需求的意义

而从《红楼梦》空间设置,尤其是室内空间设置来看,人们空间设置根本讲还是生活的需求,吃喝拉撒睡生儿育女的需求,这些都是人的自然属性所需要的。所以无论《红楼梦》的空间设置,还是今天的建筑图示、装修设计等,他们几乎没有不同——宜居。如向阳、宽阔、凉热相济,温软细腻,陶情适性,自然而然,发展自我等,既是皇帝的龙椅也是如此。然而空间设置还有一个精神生活的需求,这实际是人们对一种文化特殊性的需求。比如,贾宝玉的“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贾探春的“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这些都是他们生活宜居的需要。

现当代的空间艺术无非也是“宜居”的需要,一是物质生活的需要,二是精神生活的需要。当然,限制于经济条件和个人文化因素,因此我们的从业者在思考和设计空间艺术的时候,绝不能自为,而应自觉,要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角度考虑问题,以满足不同业主空间艺术设计的需要。

三、气质的意义

在这里,所谓气质(Temperament),是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比如修养、品德、举止行为、待人接物、说话的感觉等,所表现出来的有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立竿见影等。

很显然,由于一个人的气质不同,像文化不同一样,自然会制约着空间设计的理念,进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装修设计。比如贾探春居住空间艺术而言,贾探春喜欢芭蕉,因其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而蕉叶则碧翠似绢,玲珑入画。在芭蕉的意蕴中,也就兼有了北方人的粗豪和南方人的精细,恰如贾探春的气质,既具有北方人的豪放又有着南方人的婉约。贾探春自称“我最喜芭蕉”,并在开设诗社后将自己称之为“蕉下客”。可见,芭蕉实际上是贾探春的一个气质、性格的表征。而贾探春不仅喜欢芭蕉,还喜欢梧桐。梧桐在我国的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如晏殊的《梧桐》: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这首诗很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的高洁品格。贾探春喜欢梧桐恰恰也是她高洁气质的一种展现,从《红楼梦》对贾探春的描写与刻画,贾探春确实具有“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的品质,也有着“苍苍梧桐,悠悠古風。叶若碧云,伟仪出众”的风格。正如贾探春说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而贾探春与她的秋爽斋也是浑然一体的。因此,作为寓意象征,芭蕉也好,梧桐也好,就如同贾探春所独有的犀利、高阔、开朗和“独立正直,巍巍德荣”的风格与气质。

这就启示我们,作为现当代的空间艺术设计,不能不考虑业主的气质、性格等。比如现代简约风格,它简洁、大方、明朗、宽敞,又带有现代的气息感,更适合于爽朗、活泼、大方的气质;欧式风格比较适合于个性强、好面子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见多识广,对人文科学比较感兴趣。古典中式风格,更适合中老年人业主,他们老成持重,气质修养更加深厚一些等。当然,说到《红楼梦》空间艺术气质的意义,这只是简单的勾勒,现实中的空间艺术远比这些复杂得多,这是我们从业者要时刻注意的。

四、职业的意义

就是说,《红楼梦》空间艺术给我们现当代空间艺术的设计,不能不考虑每位业主的职业特性,工人、农民、工商业者、医生、教师等,更细致地分,比如教师又有大学、中学、小学教师,抑或是数理化、语文、外语教师等,他们的空间艺术设计肯定也很不相同。而关于《红楼梦》空间艺术的职业意义,表现的并不十分明确,但从各种表现看,似乎也有着一定职业意义特点。比如贾宝玉更可以看出他的职业倾向,很可能是一位作家或诗人,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百不及他一人,而从《芙蓉女儿诔》和《姽婳词》的得意之作来看,贾宝玉诗人特征得以充分展露。而贾探春敢做敢为以及她大观园的“改革”和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言谈话语及行为来看,他很可能是位突出的管理工作者。这些“猜测”,虽是难以预估,但也很有可能,然而它不影响《红楼梦》给我们从业者空间艺术设计以“职业意义”的启示。因此,在我们空间艺术设计者服务客户的时候,这些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当然,《红楼梦》的空间艺术,给我们现当代空间艺术设计的启迪意义不仅仅在这四个方面,深入挖掘,还会有一些的,比如民族、性别、地域、风俗、气候的价值判断等,这些因素也是要考虑到的。同时,在研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其空间艺术设计对现当代空间设置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海珍.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德]恩斯特·卡希尔.人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刘荣林.《红楼梦》艺术哲学论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公司,2018.

[5]吴士余.中国小说思维的文化机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崔冬晖.室内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芊(1978-),男,河北阜城县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学与文化。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5篇

虽然贾家灭亡,但是我也喜欢林黛玉,刚强、冷漠,但最后含恨离世。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贾宝玉,但最后贾宝玉嫁给了薛宝钗她本来身体就不好,一听便昏了,不久含恨离世。

林黛玉是我在《红楼梦》喜欢的一位人物,因为她刚强、冷漠。因为她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

红楼梦作者范文第6篇

这个写于第一回的神话故事大多数被叫做木石前盟。当然这也是个很美丽的名字,但是就我本人来说,我更喜欢叫它绛珠还泪。下面写几条关于美丽故事的美丽脂批。甲戌本和庚辰本上都没有的,是在蒙古王府本上的。

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惜之乎?

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岂得怨乎?悲矣。美吧? 下面切入主题,究竟是谁扼杀了宝黛前生就定下的爱情。 决定者————贾元春

要说元春也挺冤枉的,其实她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被她老奸巨滑的母亲 王夫人给利用了。

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的时候,对待黛玉宝钗还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到了二十八回元春颁赐端午节的节礼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宝玉和宝钗的节礼一样,很多而且高级。但黛玉的却和三春姊妹一样。连宝玉自己都奇怪“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这显然是有着明显的指婚的意思了。这个单纯的节礼,给三个当事人造成了各自的心理波动。

有了宝玉的誓言,“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 有了宝黛后来的大吵大闹。

有了老祖宗的那句谶语——不是冤家不聚头。

元春对黛玉的态度突然就不如宝钗了,为什么。深宫中的元春所有关于贾府的情况,都是从王夫人那里听到的。书中曾经写过,每个月,王夫人可以进宫看望元春。那么,除了王夫人说了黛玉的不好,还能有什么别的猜想么? 而她偏偏又是皇妃,所以,她对于宝玉婚姻的意见,就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关心了。这是旨意,连贾母都得遵守的旨意。 罪魁祸首————王夫人 薛姨妈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且看她如何论晴雯。

“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她也就差说那狂样子也像林妹妹了。 再看这位王善人对黛玉的关心。

“我昨儿记得一个药名,什么金刚丸„„”

而准确的药名被宝钗说出,是天王补心丹。与什么金刚丸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连个最最简单的药名她都记不住,还装关心?!假惺惺的她蒙谁呢?! 薛姨妈真慈?

五十七回的回目是这样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抚痴颦 在潇湘馆里,这位慈姨妈说了这么段话。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二十五回,王熙凤就茶叶的问题开宝黛二人的玩笑的时候,脂砚斋有这样的批语甲戌本: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庚辰本: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

兴儿后来跟尤二姐介绍荣国府情况的时候,也说“宝玉的亲事,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那么薛姨妈说那些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别以为你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年年在一起,众人都觉得你们是好姻缘,你们就能成亲.如果月下老人没有把你们绑在一起,你们也别„„”请问诸位,这是慰?还是打击? 这薛姨妈是慈?还是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 忍淹流

这些都是她的句子,她对自己命运预示的句子。

后来有个叫富察明义的人,他有《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

她死了。

求仁得仁不得怨 求爱得爱不得恨。

她泪尽了。回到三生石畔,又变成那小草。

他和她传奇般感伤的爱情,屈服给了风刀霜剑的现实,屈服给了金玉良缘。 他们只能了结了人间的风月债后回到三生石证前缘了。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系她一生心........ 负他千行泪........一所大观园........ 葬花几行泪........

我想我还是想想红楼梦吧,因为我终于发现无论我是多么的悲伤生气,无论我的情绪有多么的不稳定,只要一捧起红楼梦或者是想起红楼梦,心里就会踏实,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很少的时候才有过。也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给我这种感觉。

这次,主要说说红楼人物的爱情吧。事实上呢,我的小论文题目原本定的不是一所大观园,葬花几行泪的。原本是想写写关于红楼里的爱情。但是后来想想实在是有点窄,于是乎就改了。

一提起红楼爱情,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涌现出的必定是宝黛刻骨铭心的爱情。当然对于一个对红楼梦只略知一二的人来讲,这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红楼读者都能够像红学家那样的细致。

但是无论怎样,如果一个人认为在这本书中的爱情,只有宝黛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别人的爱情里,有一对是我非常喜欢的,并且也是不得不提的。柳湘莲和尤三姐的爱情。也许把它称作爱情,不是很稳妥。说是爱情悲剧或许应该更贴切一些。

尤三姐是一个奇女子。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女子,她很淫荡,请看书中的一句话“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 当然,这并不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的,在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年代,她唯有用这种过分的手段才能保护自己“不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

她痴情,认定自己这一生非柳湘莲不嫁,“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

她果敢,“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 “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她是真的决心一改以前的丑事,去做一个好妻子。她刚烈,得知柳湘莲要退亲之事,“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然后便用那鸳鸯剑的雌锋自刎了。

鸳鸯剑原是柳湘莲给她的定礼,不想却成了“凶器”。难道不悲吗?!小鸳鸯,偏偏不成双。这虽然是一个学者给鸳鸯的评语,但这用在这里也是相当合适的。而历史上第一个红学家脂砚斋对这个人物的批语是“尤三姐失身时,浓妆艳抹凌辱群凶;择夫后,念佛吃斋敬奉老母;能辨宝玉能识湘莲,活是红拂文君一流人物。”

柳湘莲也是个奇男子。

他敢打薛蟠。诸位想想,那薛蟠是什么人?出名的呆霸王啊。他不打别人就算不错了。他为了一个香菱就打死了一个人,而且还无所谓的带着母亲和妹妹上京了。以为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事。

他和宝玉的关系相当不错。诸位再想想,那宝玉的至理名言是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普天下的男子,在贾宝玉看来,都是浊臭逼人的,没有几个能入他的眼,而他偏偏就和这柳湘莲极好。

可见这不是什么普通人了。而且,柳湘莲,也是个情种。当然红楼梦的主旨就是大旨谈情。

尤三姐自刎后,贾琏此时也没了主意,便放了手命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湘莲反扶尸大哭一场。等买了棺木,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

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只见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

真真是情种了,否则,何以为了一个女子,出家了。

脂砚斋批。余叹世人不识“情”字,常把“淫”字当作“情”字。殊不知淫里有情,情里无淫,淫必伤情,情必戒淫,情断处淫生,淫断处情生。三姐项上一横,是绝情,乃是正情;湘莲万根皆消,是无情,乃是至情。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故结句曰“来自情天,去自情海”,岂非一篇至情文字?再看他书,则全是“淫”不是“情”了。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看《红楼梦》没有超过5遍的人对此书没有发言权。我仔细掐指一算啊,我至少已经看了15遍了,所以呢,呵呵我还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吧~!

看了这么多遍,其实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没有能够实现的“木石前盟”。我绝对是一个“扬黛抑钗”的忠诚的追随者啊!书中第一回这样写宝黛二人浪漫的天定姻缘:那僧笑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才胎木质,得换人型,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英侍者凡心偶炽,趁此昌明太平盛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到可了结了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都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林黛玉来到凡世,就是为了报恩,为了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宝玉,为了使他们两不相欠„„

记得好多书上都有同样的一个观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贾母的反对。我对此非常非常的不以为然。请看第25回中这样的句子。凤姐笑道:“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罢了。”凤姐笑道:“你别做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大家都知道王熙凤是一个很会揣摩人心的一个女子,若是贾母从心里否定宝黛的爱情,那么王熙凤又怎么能说的这么放肆?!至于贾母曾经向薛姨妈问起宝琴的生辰八字的事情是说明她否定了黛玉,我认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想想看宝琴才去了贾府多久而宝钗去了多久,我个人觉得她是在暗示薛姨妈她根本就不赞成什么所谓的金玉良缘,这恰巧说明了她根本就没有把薛宝钗小姐列入她的孙媳妇的侯选人中。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从我们家这四个女孩儿算起,全都比不上宝丫头。”显而易见的,黛玉是“我们家的四个女孩儿”中的一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宝钗不在此列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亲疏由此可见。还有第29回中,宝黛二人吵架了,吵的很凶,贾母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更有第50回中,凤姐笑道:“宝玉和他林妹妹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贾母都这样说了,难道还有谁会说她是反对宝黛的爱情的吗????!!!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贾母并不反对他们的爱情,那么为什么她最终会同意了“掉包计”?这个问题么。。。。就要从这里说起了。贾母有两个儿子:贾政和贾赦。由于贾赦想要鸳鸯当小妾的事情,贾母和贾赦闹翻了脸。若是她再因为宝玉的婚事和贾政一家闹翻脸,那么这个老太太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吧。而且在封建社会里,祖母是没有权利干涉孙子的终生大事的。而有责任有权力过问宝玉婚事的人,诸如王夫人、贾政、甚至还有元妃,他们全都是赞成“金玉良缘”的人,他们都是喜欢宝钗这样的封建淑女的人。所谓事在人为,所以即使是天定的“木石前盟”也只能屈服于现实,也只能被“金玉良缘”所强替。

上一篇:广告招商范文下一篇:个体私营协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