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

2023-09-22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1篇

报告

乐平市教育局:

我中心小学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对xxx同学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如实向局里作出报告。

xxx同学,性别:女;1991年4月出生;是乐平市众埠镇桐坡村村民xxx的长女,在xxx学校学习,于今年8月分考取xxx大学。

xxx同学一家5口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父亲一人外出务工所得,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低,忠厚老实在外从事体力活,收入一向微薄。祖父一向身体欠佳,常年疾病缠身卧床几年,去世时家里欠下好几万的医疗债务;祖母80多岁,视力及其低下,且需常年用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靠王熔毓的母亲照顾。母亲只能在家照顾年迈的祖母和弟弟,从事轻体力的农活,不能维持生计。弟弟就读于乐平市众埠中学,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多年来他们能在学校读书学习主要依靠亲友的支持。加上今年家里遭受超历史的洪涝灾害,家具及生活用品几乎被洪水冲毁,这对于本来经济就很紧张的xxx同学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

xxx同学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再也无法承担她的庞大的学费开支,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

特此报告!

调查人:

众埠中心小学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2篇

电,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源,看似很清洁,但在电力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排放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所以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尽量节约用电。 调查目的:了解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做到安全用电、绿色用电,节约用电。

调查内容:

家庭用电主要是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照明、还有厨房电器等,这些用电器的节能程度不同。在购买这些电器是尽量买能耗标示等级为1级的,可能会比其他的贵一些,但是寿命会长,节电能力强。另外在使用这些电器时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冰箱:放置地要选择在室内温度低,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开门取物的次数要少;存放食品,要待食品凉到室温后再存入冰箱内;及时化霜,冷凝器、冷冻室要保持清洁,以利散热。

电视:控制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0瓦至50瓦;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每增加1瓦的音频功率要增加3瓦至4瓦的功耗。晚上看完电视后应该将电源线拔掉。

照明:据电工介绍,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用电60%,如果每户都将一个40瓦的灯换成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就能减少很多用电负荷。

空调:夏季空调的使用会增多,同样要注意节约用电,要把空调的温度尽量调高(26度左右),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长期在空调屋内会影响身体健康。温度过低对身体也会有伤害,不能图一时凉爽。

其他家电:电器的插头插座要接触良好,否则会增加耗电量,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电器。电水壶的电热管积了水垢后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热效率,节省电能。

总结建议:

1、夏天用空调的时候可以在你原来的基础上调高两度。

2、把家里的灯泡都换成节能灯,购买费用会高一些,但是会更省电,寿命长。

3、无论在什么地方记得随手关灯。

4、电脑、饮水机、电视机等电器在不用时尽量把电源关掉,减少待机。

5、夏季多发雷雨天气,记得把家里的电源插头、电话线及时拔掉,尽量减少使用手机。

通过这次暑期家庭用电调查,我懂得了一些节约用电的常识,也知道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3篇

调查过程:首先,我在家中通过父母了解了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然后,通过走访周边,询问邻居,得到了一些数据,最后在镇中心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让人填好回收。

调查结果:我家有五口人,爸妈的学历均是初中,我和妹妹大学在读,弟弟高中在读,家里主要靠父亲和母亲在外打工,年收入十万左右,人均两万。父亲和母亲从事的职业都是比较辛苦但收入不高的。 走访结果:邻居a:家里有6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小孩还有两个壮年劳动力,除一人大学学历外,其余人 的学历均不超过初中,年收入6万左右,人均一万,主要靠男主人开拖拉机以及种田所得。邻居b:家中四口人,除一人学历本科学历外,其余均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男女主人一起在外打工,进的工厂,男的做模具,女的做纺织。家中无人种田。年收入十万左右,人均2.5万。邻居c:家中四口人,全部初中及以下学历,但男主人是包工头,女主人做鞋子,儿子在证券公司做事,女儿是一名售货员。四个人都工作,年收入25万左右,人均5万。邻居d:家中三口人,一人本科,两人高中。家中经营一个鞋店,年收入20万左右,两人工作。人均6.7万。

问卷结果:受教育程度:平均每二十人中有一个大学生,每一百人中有一个研究生,每10人一个职专。并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收入更高。家中有人在政府机关任职的家庭收入更高,家中有做生意的收入更高,家中有承包农田的收入更高,家中有外出承包工程的收入更高。 主要人群是从事农业或者外出打工人员,或者一部分打工,一部分在家种田这样的混合家庭。人均收入2万左右。

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发现制约农村居民提高其家庭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家庭收入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尤其是家中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已经从事工作的家庭更加高。整体来看,基本上成正比的关系。 2. 儿童和老人问题:很多家庭,之所以没有外出打工而在家务农,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老人和孩子的牵绊,这个问题在那些有几个小孩和老人的家庭体现的更为明显。家中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不能独立生活。带着孩子出去打工,孩子的教育也是个问题。带着老人出去,一怕水土不服,二又要承担更多的房租。而在家务农收入却很低,这严重制约了他们提高收入。劳动力禁锢在农村,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3. 农业的科技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国家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农业,以及农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由于电视广告对转基因的不安全的宣传导致我国农村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率普遍很低,这在南方地区体现的尤其明显。另外,由于化肥施用过度,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受损,农业进一步增产难以实现,没有增产没有价格提高,农民怎么会增收。而且散家散户的经营方式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质量参差不齐,怎么对外统一销售?增产了也卖不出去。 4. 政府政策问题:人们普遍反映,尤其是那些经营着小生意的商户。遇到要扩张或者资金紧张,急需钱的时候,融资贷款特别地困难。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政府在政策上提供的优惠很少。这导致很多人无法经营下去,或者无法扩大生产。而在另一方面,等到他们挣钱了,政府的手又伸的很长,管这管那,这里违规,那里违法。动不动就是罚款。他们没有办法囤积资金来自己面对困难。这严重打击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而其实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很人就业,显然,政策需要给予农民更多优惠,鼓励创业。 5. 腐败问题:在农村,山高皇帝远,一些小小的村官便为所欲为了,官帽,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其实很多人说国家这些年对农民挺照顾的,有扶贫资金,抗旱资金,水利建设资金。这都是帮农民增收的好方法,可是一些贪官把这些资金据为己有,中饱私囊。低保变成了官员家属的零用钱,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起了很大的副作用。 6. 职业培训问题: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在农村,人们对于大学生和职专生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去读职专的往往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又不想出去打工,或者是因为太小。另外也是因为一些县办的职专的教学质量实在太差了,农民不相信。但大家也都反映说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找不到好点的工作,只能干力气活。而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严重缺乏技术人才。本来很多农村人能通过好的培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但却没有。毫无疑问,职业培训问题也亟需解决。 7. 农民的身体素质问题:在以往,我们的印象是,只要是农村的,身体肯定棒。但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好多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家长壮年劳动力已经死了或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了。没有了他们的收入,不贫困都不正常。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酗酒抽烟嚼槟郎的男人特别的多。而且我们湖南人吃的口味又比较重,他们饭后又总是坐着赌博。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就出现了,轻则需要养病,不能工作,重则瘫痪或者死亡。身体素质问题不知不觉中也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大问题。 8. 交通设施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不过说实话,以我所见,依我所闻,农村今日的交通与往日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大宗货物的运出就很难,我们那里有一个石膏矿,由于交通不便,产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当地有很多农民在此矿工作,此矿的发展与他们收入的增加息息相关。在农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的客运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但农民把农产品或者矿产品卖出去需要很大一笔运输费用。如果路再修的到位点,这笔钱就可以省了。农民自然增收了。 建议:

1. 受教育程度问题: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要被进一步重视,受教育程度高,往往从事的职业工作比较轻松,待遇也比较好。现在农村开始盛行读书无用论,这则是我们大学生以及学校本身应该思考的问题。农民是很实在的,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资教育,那就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他们看到受教育带来的好处。

2. 职业培训问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看低职专,政府要加大职专的宣传力度。现在的蓝翔以及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就很不错。国家要大力支持职专的发展,毕竟,农村能走大学这条路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如果想要一份好的工作,参加职业培训是个正确的选择。

3. 政策扶持及腐败问题:首先,无商不活,而且农村的私营业主往往也是农村的收入较高的群体,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尤其要给予优惠。让农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也就让更多的人富了起来,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就业。另外对他们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的事,都不应该去管。至于腐败,在习主席的带领下,要强力整治农村普遍的腐败,要不遗余力,还农村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4. 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要想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放心进城务工,第一要解决农民工小孩在城市的教育问题。第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开设福利院。只有把老人和孩子的问题安置好。农民放心进城打工,收入必然比在家务农要高很多。最后要让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屡屡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让农民不愿进城,不想忙活一年,什么也没拿到。 5. 农村科技问题:继续加大对农民购置农用机械的补贴力度,在宣传上,对于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媒体要作正面的宣传,要大力的推广。产量高了,自然会增收。当然也要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毕竟,谷贱伤农。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推广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的种植。

6. 农民的身体素质问题: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力宣传正确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习惯。对农民进行安全教育,在农村,意外死亡的事故很多,但其实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让农民意识到安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这样做的后果。健全医疗保健制度,让农民即便是生了大病也不至于因为怕花钱而不去治疗。 7. 交通问题: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永远要坚持下去,尤其是对于交通不发达的农村。

感想: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4篇

理财顾问:尚琳琳,交通银行理财顾问,AFP金融理财师,担任多家媒体理财评论员。

★委托人资料

杨先生今年35周岁,大学职员,年收入3.5万元。妻子柳女士35岁,自由职业者,年收入10万元。目前家有活期存款10万元,无负债。自有房产3处,一处115万元市值(款已付清),目前出租中,年租金6万元;一处160万元市值(款已付清),自用中;另一处在郊区,价值22万元,通常周末和夏天用。有一部价值20万元的汽车,维修等费用年支出需2万元左右。家庭年支出为:生活费6万元、旅游费2万元,通讯费1万元,妻子健康保险支出1万元,礼品支出5000元,其他费用1万元。两人准备明年要孩子。

杨先生想知道以自己“每年支出将工资收入全部用尽、仅房屋租金为可自由支配资产”的情况看,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理财和投资?在理财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理财分析

资产流动性较差

杨先生家庭的资产负债关系明确,资产总额较高。家庭总资产即为家庭净资产,无负债项目,资产负债率为零,负担较轻。其中家庭流动性资产即银行活期存款10万元,占总资产的3.06%,固定资产部分价值共计317万元,占总资产的96.94%,资产流动性较差,此指标会影响到杨先生家庭的投资理财投入额及收益。处于家庭转型阶段的杨先生打算明年养育子女,备用金需求会迅速提高,因此提高流动性比率是改善家庭财务状况的首要目标,保证育儿资金充裕是杨先生家庭财务规划的重点。

造成该家庭资产流动性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在成长期期间,两处房屋的贷款支出较高,没有合理分散房屋支出给家庭转型后带来的压力,从而加重了杨先生家庭今后的现金流压力。由此可见,在家庭成长期向家庭成熟期过渡时,切勿为了减少利息支出而迅速还清负债,这样虽然家庭负债会减轻,但手中的活用资金过少,不足以应对子女费用支出及意外的应急。杨先生家庭现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抵御风险资金过低,可通过保险规划来分散风险。

家庭支出与工资收入相抵 租金为惟一自由现金流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看出,杨先生家庭财务指标中的积极方面与不足如下:

积极方面:

1、无债务

2、收入较为稳定,家庭收支固定

不足之处:

1、储蓄比率过低,不足以应对意外事件

2、流动性不足,不易变现

3、无投资,不足以分散房产投资和保险保障方面的风险

4、缺乏家庭意外保障

理财目标

短期进行低风险投资,加大保障支出

杨先生家庭明年将养育子女,但10万元的流动资金是无法满足这一期间的顺利过渡的。有三种途径可考虑:一是提高收入,二是降低开支,三是变卖房产。考虑到该家庭刚付清两处房产的房款及房屋升值

潜力,因此不建议变卖房产。今年,杨先生的收入是固定的,柳女士作为自由职业者,应加强工作量,适当提高收入,才能有效提高收支盈余。

杨先生关心投资理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他两年后才重点关注的事情。孩子满周岁,家庭转型期顺利过渡之后,再做投资。因为在这期间,本来不多的流动资产进行风险较大的产品投资时,若出现本金损失,会造成家庭现金给付压力。当然,在此期间,家庭也可适当做些保障性强的产品投资,如货币型基金或双利理财产品,适当加大两人的意外保障和大病保障。

从第三年开始,家庭投资才应逐渐分明,适当提高投资产品的广泛度,合理搭配。每年的租金收入6万元也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重点资本,应善以利用。要提醒杨先生的是,重视理财投资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但一定要“以己为基”,即以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为基础,结合家庭现金流大小,适时、适度地进行规划,不能为了追求投资而忽视了理财规划最重要的“从实际出发”,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导致家庭财务状况混乱,与自己的原意背道而驰。

理财建议

两年后考虑多方面投资

第一阶段:保证现有流动资金稳定、小幅升值,不可盲目追求投资产品种类的丰富

在生育子女之前,要充分准备资金以防意外,因此活期存款10万元建议购买半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存6个月期限的定期存款,而房屋租金6万元如每月收入5000元,可以投资风险较小的货币型基金或偏债型基金,如华夏现金增利或交银施罗德货币基金,收益稳定且风险可控。

第二阶段:3万元投资偏债型基金或股债平衡型基金,7万元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3.6万元投资集合理财计划

在孩子一周岁时,即从夫妇二人37岁开始,该家庭可考虑进行多方位的投资。

建议投资可把握的基金、信托及集合理财产品。从第二阶段开始,夫妇每年的工资收入与支出相抵,房屋租金收入为每年6万元,育儿资金支出为2.4万元,收支盈余为3.6万元,每年有3.6万元可进行投资积累,10万元的本金仍然进行比较稳定的投资。假设两部分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为2%,那么六年后的投资终值为34万元,家庭即要开始累积孩子的学费,那么理财方式也要因情况(学涯规划)而定。依照风险属性的资产配置,10万元中投资偏债型基金或股债平衡型基金可用3万元,人民币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可用7万元。其余每年的3.6万元可购买市场上较为优良的集合理财计划,要认真衡量产品的风险及收益。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5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帮扶和教育管理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而学生资助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 更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将育人贯穿于高校资助工作全过程, 这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有针对性补齐现有资助育人工作中的短板, 探索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学生资助育人体系, 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等六所高校开展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情况的调研工作。

二、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问卷对象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各岗教师, 内容涉及学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工作、学生接受资助情况、学生接受资助心理情况和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情况调查;高校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工作、学校采取的资助方式和学校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情况调查, 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调查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情况和评价模式。

调查问卷在专家指导下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设计制作完成, 共发放学生版问卷2000份, 教师版问卷200份, 各回收2000份、200份, 回收率均达100%, 调查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 基本情况调查

1. 参与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通过统计, 参加问卷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中:一年级占44.5%, 二年级占30.8%, 三年级占19.7%, 四年级学生占5%,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均有参与问卷调查。其中, 32.7%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来自城镇, 67.3%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来自农村。可见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发展不平衡对家庭经济收入产生重要影响。详见表1。

2. 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生经济困难的原因

综合前面的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 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部分学生陷入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而家庭经济困难是产生困难大学生的直接原因。问卷调查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 有69.8%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是因为家庭人口过多, 劳动力少, 引起生活负担较大;有43.7%的学生因为父母年迈或残疾;有41.3的学生因家中赡养老人负担较大;37.3%的学生因家中有重病患者。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来源及支出状况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没有收入来源, 是纯粹的消费者, 其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也决定着他们的生活费来源、消费额以及支出方式。根据调查统计, 月生活费主要来源是父母供给的有1278人占63.9%, 17.6%的学生表示各类奖助学金也是他们月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此外, 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还有亲戚朋友资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方式。 (详见表2)

从数据分析来看, 虽然有国家、学校、社会等方面资助, 但是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状况依旧十分困难。有35.7%的学生平均月消费标准在500元以下, 大部分同学则在501-800元之间。可见, 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特困生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详见表3)

通过调查数据及访谈结果显示,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生活费支出主要包括伙食费、学习、通信和交通费, 这表明他们的生活费基本用于生存需求, 而满足自身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以及娱乐精神方面相当有限。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吃最便宜实惠的食物, 穿着也十分朴素, 整体生活拮据。

(二) 家庭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情况

1. 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及主要标准

通过对学生、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发现被问卷调查的六所学校都是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 认定标准以贫困证明为主, 在校实际生活情况、教师及同学的测评意见为辅助, 个别学校有家访或者电话访问等。

2. 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性及透明度

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 高校在认定过程时中都成立了班主任为组长, 学生干部、学生代表为组员的工作评定小组, 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班级评定结果在学校审核通过后予以公示, 确保认定的透明度。

3. 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过程中的问题

(1)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材料真实性不足。家庭贫困证明是认定经济困难学生过程中的首要依据,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有部分学生贫困证明的“三联章”只盖到村级或者镇级, 没有盖到县 (市) 级。还有学生表示有虚假的证明, 参评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困难生, 有32.6%的学生是自己写好家庭困难证明, 再到村、镇、县的主管部门盖章;有50.2%的学生是经过主管部门审核, 再根据实际家庭情况提供证明。 (详见表4)

(2)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认定资助对象的过程存在问题:有4.1%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当;有1%的学生发现在认定过程中有学生提供虚假证明;有5.6%的学生认为班级、学校民主评议不透明;还有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生等级评定指标不够科学等。另外, 在访谈中发现学生间关系、学生与班委间关系、学生与教师间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民主评议结果。由于资助工作队伍单薄, 尤其是辅导员 (班主任) 不了解情况的新生, 很难对他们的日常开支、家庭收入和家庭特殊情况等因素进行细致调查, 增加了精准认定的难度。详见表5。

(3) 对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家庭经济困难生评定过程中, 有些真正贫困户的子女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开具证明, 有些家庭经济情况差的同学能够获得奖助学金但不愿申请相关资助, 也存在缺少相关材料或手续不全而放弃申请等情况。因为缺乏相关手续, 学校没有将其认定入库。

(三) 学生接受资助情况

1. 家庭经济困难生所接受的资助形式

在问卷中可以看到,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都接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特困补助等形式资助。可见, 完善的“奖、助、减、免、补、勤、贷”资助体系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接受学校伙食、交通补贴、社会 (个人、企业) 资助和校内其他资助的比例并不高, 校内资助体系还不够完善。详见表6。

2. 家庭经济困难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 有37.3%的同学参加过勤工助学, 而62.7%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勤工助学, 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有27.9%的学生表示既能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又能解决经济困难。有45.8%的同学表示参加勤工助学是生活所迫, 只为解决经济困难。而从没参加过勤工助学的学生中, 有67.5%的学生表示担心自己因家庭经济困难参加勤工助学会被人嘲讽, 所以不好意思参加, 如果要参加就不能让同学知道。还有32.5%的学生表示不参加是因为勤工助学会影响学业。可见,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生并不青睐勤工助学岗位。

3. 家庭经济困难生接受过的资助对完成学业的帮助程度

在此项调查访谈中发现, 72.3%的学生认为接受资助对自己有一定帮助, 能够缓解经济压力, 但没有真正解决自身的实际需求。有11.9%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 能够解决自身在校生活问题。可见, 家庭经济困难生们的实际需求不一, 目前的资助形式不能满足他们更深层次需求, 例如能力、技能的提升、知识的储备、专业深造、职业技能资格证的考试等。

4. 家庭经济困难生入校前接受资助情况

分析新生问卷数据发现, 有14.5%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接受过该高校的资助, 了解过相关资助政策信息, 而其他同学表示在入校前没有接触过高校的任何资助形式。可见, 高校的资助以及资助政策的宣传不能局限于在校大学生, 可以在学生入校前就进行宣传。

(四) 家庭经济困难生接受资助的心理状况

一般研究认为, 家庭经济困难生很大程度上会因为物质贫困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上的负面变化。为探究详细情况, 对其接受资助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1. 是否会因为物质贫困而引起精神上的变化

(1) 在调查中发现, 有52.8%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家庭经济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学习需求而情绪低落, 有33.7%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情绪低落或者是压抑, 仅有13.5%的学生表示不会情绪低落。可见, 家庭经济贫困会影响学生情绪, 尤其是当自求学、技能提升、考证和求职等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情绪上的低落或者压抑。详细见表7。

(2) 在调查统计中发现, 有87.7%的学生表示物质贫困容易导致精神贫困。通过访谈了解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自信、欠主动, 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易受社会因素影响, 他们承担的心理压力要高于普通大学生。

2.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接受资助时的心理感受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 有37.7%的学生表示接受资助后有不劳而获的感觉, 会产生心理负担;有30.1%的学生表示有点自卑, 觉得像讨来一样;有26.3%的学生表示开心、感恩, 还有5.9%的学生表示接受资助后是焦虑、内疚不安;还有学生认为“自身再努力, 还不如弄张贫困证明当困难生来的实在”, 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可见,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接受资助后心理活动复杂, 引起了心理的贫困:自卑、焦虑、压抑等。

3. 家庭经济困难生能力提升的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 家庭经济困难生除了需要经济资助, 还需要能力方面的提升。有30.7%的学生想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有51.9%的学生想提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力;有57.7%的学生想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为将来人际交往奠定基础;有89.8%的学生想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为职业发展增加砝码。因此, 如何提升他们的能力也是课题组后期的研究重点。

(五) 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情况

1. 参与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人员情况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成长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对他们的培养应该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据调查统计, 高校中参与家庭经济困难生工作的人员主要是资助条线的教师、辅导员 (班主任) , 而专任教师、职能部门很少参与。可见, 当前资助工作队伍还比较单薄。

2. 家庭经济困难生参加的育人活动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 有29.6%的学生参加过志愿者服务等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有34.3%的学生参加过励志讲座或座谈会等相关教育活动;有22.3%的学生参加过诚信还贷等诚信教育活动;有43.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育人活动, 认为内容一般, 对自己没有帮助和影响。而在参加活动的学生中, 也有67.2%的学生认为活动内容一般, 对自己影响不大。可见, 有待通过提升资助育人活动主题,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参加育人活动的积极性。

3. 学校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 有88.9%的学生表示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有46.3%的学生表示学校对他们进行了感恩教育;有38.7%的学生表示学校动员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了资助;有34.2%的学生表示学校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注重物质脱贫和精神解困;有27.7%的学生表示学校将扶贫、励志和助学相结合进行资助育人。可见, 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育人功能不突出、社会资助力量缺乏等问题。

4. 对学校现行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

在调查访谈中发现, 大部分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 侧重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经济帮扶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出现了“资助”与“育人”不衔接的现象。从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到资助款下发的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 也缺少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帮扶学生精神脱贫, 使得资助工作功利化,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因此, 如何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开展资助工作是课题组后期重点研究内容。

5.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感恩意识

从调查中看到, 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持感恩态度, 有69.1%的学生表示将来愿意资助他人, 也愿意去中西部或基层工作来回报社会。但也有部分学生因长期受到帮扶产生了“等、靠、要”依赖心理, 不愿主动面对困难, 也不愿去条件艰苦的基层或者中西部地区, 感恩意识比较淡薄。

四、调查结论

(1) 由于地区发展及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家庭经济困难生大部分来自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 家庭经济贫困是产生困难大学生的直接原因, 他们承担了比普通学生更大的生活压力。高校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是比较科学的,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缓解学业、生活压力, 但在精准认定经济困难学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使国家资助政策用于“刀刃上”, 帮助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教育培养中。学校教职工要有育人使命感, 做到以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为主体, 其他岗位教职工积极融入资助育人工作, 专任教师做好“思想育人”、行政人员做好“管理育人”、职能部门人员做好“服务育人”, 各部门分工协作, 构成育人整体, 形成育人成才新常态。

(3) 高校要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通过开展“显性资助”的资助工作和“隐性资助”的育人工作落实精准资助育人。经济帮扶只是一种手段, 育人才是高校资助工作的核心, 要将育人工作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各个阶段, 抓住家庭经济困难生学习、生活、心理等特点, 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神帮扶。

(4) 高校要多措并举全方位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家庭经济困难生实际, 在职业发展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通过给予及时精神帮扶来提升心理品质和培育感恩意识, 帮助他们从“受助者”转变成“助人者”, 形成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 全面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们的综合竞争力。

摘要:立德树人视阈下“解困·立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建构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情况、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生对现行资助政策认识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及心理健康、资助育人工作评价和建议等方面, 对在校学生和学校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工作的部门开展了调查工作, 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参考文献

[1] 孟欣征.甘肃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研究调查报告——以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社科纵横, 2009 (10) :35-37.

[2] 邹晓琴, 蒋绍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10) :165.

[3] 陈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4) :173-174.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范文第6篇

一、网约车使用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17份,回收509份,有效问卷490份。个人访谈,选择10位乘客和5位网约车司机。

(一)网约车用户分析

被试中网约车用户452位,占比92.2%;非网约车用户38位,占比7.8%。在同年龄段中,45岁以下的被试网约车使用率非常高,25岁以下、26-35岁、36-45岁网约车使用率分别为87.7%、93.5%、92.2%;46-55岁的被试,网约车用户占79.5%,占比也较高;56岁以上的被试,网约车用户占40%,相对较低。38位被试未使用网约车的原因,有其他代步工具的占44.7%,习惯用巡游出租车的占28.9%,对手机打车软件不了解的占10.5%,认为网约车价格高的占7.9%,其他(如有安全顾虑等)占7.9%。

(二)网约车使用意愿分析

被试选择使用网约车的原因,占比最高的为“方便快捷”,其次则是“赶时间”,占比分别为77.6%及57.9%;定时出行和去火车站、机场的比例分别为23.7%、22.4%;车辆限行和商务出行的比例分别为5.3%、3.9%。在452位被试中,平常出行时经常使用网约车的占55.8%,不经常使用的占44.2%。每个月使用网约车的频率,3次以内的占64.2%,4-9次的占23.2%,10次以上的占12.6%。影响网约车使用频率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水平、是否有私家车和消费习惯。有的受访者表示,买不了私家车,每天上下班都使用网约车费用太高,定制巴士人太多也没有合适的线路,希望平台能够推出定制网约车产品,2-3上下班顺路的用户共同负担车费,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每天挤公交和地铁了。

(三)网约车使用类型分析

在452位被试网约车用户中,平时选择最多的网约车类型,快车占50%,出租车占35.9%,专车占10%,其他占4.1%。影响网约车类型的因素,除收入水平外,还有消费习惯。有的用户,在价格和舒适中更看重舒适,所以一些收入10万元以下的被试使用网约车时仍首选专车;也有一些收入20万元以上的被试首选快车和出租车,他们表示,能够快速便捷到达目的地就可以,没必要一定坐专车。

(四)对网约车及平台的认同分析

关于网约车的优势,“使用便捷”普遍被用户认同,占96.2%;“价格合理”的认同度也较高,占79.8%;对“网约车能够缓解交通压力”的认同占61%。

关于乘坐网约车的安全性,认同“个人安全有足够保障”的占54.71%,认同“个人隐私安全有足够保障”的占53.2%。认为“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故影响自己使用网约车”的占53.6%,认为“各种事故对网约车行业发展有影响”的占78%。如果网约车使用安全便利,78%的被试表示愿意使用网约车。

关于“你使用最多的网约车平台”,88.1%的用户选择滴滴;关于“你认为使用什么约车软件安全性更高”,93.6%的用户选择滴滴;关于“你认为这款软件安全性更高的主要原因”,选择“公司资质好”的占22.4%,选择“对司机监管严格”的占22.2%,选择“没用过其他软件”的占44.2%,其他占11.2%。

通过上述四方面的情况分析,得出以下五点结论:一是社会对网约车的认可和使用度很高,网约车不再只是年轻人的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成为网约车用户。在年轻人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网约车平台需要更加关注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争取更多的新用户。二是用户最看重网约车方便快捷和赶时间的优势,但在车辆限行、商务出行、去机场和火车站等场景,网约车的优势发挥不够,使用率还不高,仍有较大市场潜力可以挖掘。三是影响网约车车型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快车和出租车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专车的优势在于高端服务,网约车平台通过进一步的市场细分,提供更多的车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的不同消费需求,兼顾商业性与公益性,实现平台、司机与乘客的三方共赢。四是社会对网约车的便捷性和价格合理性认同度较高,但对网约车的安全性认同度不高,安全性成为影响网约车发展的重要制约。五是绝大多数乘客在选择网约车平台和约车软件时首选滴滴,近半数的乘客不会轻易更换用车软件,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中小平台,需要更加关注网约车新用户和消费需求尚未被满足的老用户,通过提供更为独特更为精准的特色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网约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当前网约车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乘车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从调查问卷汇总情况看,个人信息泄露、车辆信息不一致、发生交通事故、司机疲劳驾驶等问题反映较为突出,半数左右的用户表示遇到过类似问题。二是司机服务差。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试反映,网约车司机存在与乘客争吵、随意取消乘客订单、开车打电话看手机、边开车边接单、不熟悉路线过分依赖导航等问题。三是等候时间过长。有84.2%的被试表示遇到过此问题,有的是叫车时间过长,主要是在上下班高峰、恶劣天气时或偏僻地点会遇到;有的是叫车后等车时间长,主要是软件派的车距离自己较远,APP上显示的预计到达时间不准确(如显示3分钟,结果15分钟才到)。四是乘坐网约车议价。在一些极端天气或者上下班高峰期,网约车很难叫到,一般需要议价后才可能叫到车,接近30%的被试对此不合理,认为是变相涨价。

(二)原因分析

网约车使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完善。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规范网约车发展和网约车经营行为的政策规定,有的比较原则,缺乏细化的操作办法;有的虽有细化规定,但实施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对一些违反规定的网约车及平台处罚措施缺失。二是网约车平台存在管理漏洞。有的平台管理制度不健全,对车辆和司机资质审查把关不严格,对乘客投诉做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对网约车议价行为缺乏约束;一些平台派车软件不好用,定位不准、更新不及时,派的车较远,乘客等候时间较长。三是有的网约车司机素质不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服务意识;平台对司机服务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对司机失信和不礼貌行为等缺乏处罚规定或处罚不够。四是乘客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仍然不足。调查问卷显示,31.9%的被试乘坐网约车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忍气吞声”,10.5%的被试表示乘坐网约车时不会采取任何风险防范措施。

三、对网约车使用和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网约车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对网约车使用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部门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引导网约车健康发展

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有效监管。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规范发展网约车的主体责任,尽量细化相关政策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现有的政策规定尽快实施落地,使网约车运营“有规可循”;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常态化的网约车安全检查机制,杜绝非法运营,将所有网约车及驾驶者纳入合法合规运营监管范围,确保“违规必究”。

(二)网约车平台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确保用户乘车和信息安全

网约车平台作为经营主体,在确保用户乘客和信息安全中负有不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尽快落实国家对于车辆和司机管理的政策要求,确保车辆和司机都能做到持证运营、合规运营。加强运营中安全风险防控,制定相关制度,通过平台及服务终端,对接单司机进行人脸识别,对车辆运行实时动态监控,避免出现线上线下车辆信息不一致、注册接单司机和驾驶员不一致问题。优化完善一键报警功能,避免或减少伤害。严格限制用户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除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外不得向第三方随意提供用户信息,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三)网约车平台改进服务,满足更多用户品质化个性化需求

一方面,网约车平台通过市场调研,加大对网约车使用率不高的服务群体和服务场景服务力度,比如推出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特色产品,推出针对私家车车主限行时的特色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乘车体验,比如,加强对车辆司机的培训考核管理,强化司机的服务意识,加大对司机失信行为和不礼貌行为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司机拒载、绕路、挑客、乱收费行为;优化APP软件功能,合理派单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司机载客运营时平台不得推送新的运营信息;完善乘客投诉处理机制,投诉的服务质量问题限定在10日内答复解决。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乘客提高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通过网络、电视、海报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增强乘客的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引导乘客在使用网约车服务时认真检查核对车辆信息是否与线上接单车辆一致,检查车辆和司机是否持证运营;在夜间和偏僻路段及时告知亲友车辆信息;学会使用一键报警功能等。面对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选择报警或向平台及有关部门投诉,监督平台尽快解决问题、堵塞漏洞。

摘要:目前社会对网约车的认可和使用度很高,但网约车在部分群体和特定服务场景使用率还不高,需要平台提供更为精准的特色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品质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网约车使用中主要存在乘车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司机服务差、等候时间长、乘坐网约车议价等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完善、网约车平台存在管理漏洞、对网约车司机培训和考核监督不到位、乘客安全意识不足等。为促进和引导网约车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平台、乘客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网约车平台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和改进服务,乘客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

关键词:网约车,平台,用户,报告

参考文献

[1] 罗雯,陈智磊.网约车使用现状及其安全问题调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0):284-286.

[2] 刘组友,李颖,刘组军.大学生网约车出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48-51.

[3] 李强治,刘丽文.完善网约车平台治理的反思与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3(03):17-19.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范文下一篇:税务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