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

2023-10-04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1篇

1. 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绿植、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了解科学课上做什么?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有没有听说过科学这门课? (板书:科学) 老师估计你们上完今天这节课一定会喜欢上科学课的。(板书:在“科学”后板书:是?)

二、一起观察,描述有何发现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3)师: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科学家做实验。

师:对,科学家做实验是在搞科学。

生:我想到了宇宙飞船上天,宇航员在太空行走。 师:噢!你想到了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太棒了。宇航员也是在进行科学探索。 生:我还想到了医生给病人看病。

生:我想到的是? 师:提到“科学”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大家一定非常爱科学,你们说的这些里面都有科学。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科学课上专门来研究科学。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2页,看一看上面的插图,图上的人在干什么?(指名说)(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师小结:图上的人不管是医学研究、航天探索等都是在做科学研究工作。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也是跟科学有关的事情呢?(指名说)

三、拓展活动,听一听科学家的故事。

由此可见,科学渗透在很多领域,如医学上,工业上,农业上,航天上等等。我们把在科学领域中取得重大成绩和有伟大贡献的人称之为“科学家”。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呢?(学生自由说,教师适当板书)想知道科学家的故事吗?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科学课 1. 科学课上做什么? 2. 我们一起做一做。 3. 拓展活动

2. 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 让学生说一说。

2、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师:现在我们开始玩自己手中的玩具。 学生动手玩一玩。 师:你能提出自己的小问号吗?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兴趣小问号,全部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玩的高兴吗?有没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小问号吗? 指定学生尝试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活动二: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片。 师:你想知道什么?

多找几位学生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有哪些“小问号”呢?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出更多的小问号,充分让他们表达想法。

二、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已经四个星期了,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发现“小问号”了吗?

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实践。

1、观察蚂蚁。

2、玩踩影子游戏。

3、荡秋千。 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板书设计:

《我的“小问号”》

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

3 .看一看

一、教材分析 《看一看》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位于教材第8至9页。本课建议教学时间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

2、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学生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学具:镜子、七巧板。 师:镜子和七巧板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具展示给老师看。

师:很好,都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学具走进科学的课堂吧!

2、活动过程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镜子,通过镜子看一下我们自己的眼睛。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面着自己的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生纷纷积极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2)师:那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看七巧板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 生: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通过眼睛看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教师向学生明确,这就是眼睛的本领:观察。

(3)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你有哪些发现: 生1:前两幅图都是松树,后两幅都是花生;

生2:第2和第4幅图片,是对1和3的放大; 生3:……

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在观察时,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方法进行,并且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

(4)师:既然我们的眼睛这么重要,那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生1:做眼保健操;

生2:写字姿势要正确: 生3:不走路看书: 生4:……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如何保护眼睛:正确做眼保健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走路、坐车时看书;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等。

三、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请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呢?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2篇

授课内容: 细 菌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3.9.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知识: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学生回答。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不少。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参与科学探究的小学生。

(二)交流资料:

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观看。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真菌涂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三)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谈话: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是有意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谈话: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请看资料卡。

(四)自由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

(五)拓展知识: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2、 细菌

球菌

细菌的形状 杆菌 螺旋菌

有益菌:生物制药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菌:世人患病 教学反思: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3篇

课题:看一看 教学目标:

1、 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 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 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板书:看一看 讲授新课:

一、 看一看我们的眼睛。

1、 学生自主观察,和同伴一起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

2、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本领?

三、 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本给出的图片,再观察自己的物体。

1、学生对七巧板颜色进行描述。

2、板的颜色有红色的,七巧板的有黄色,有蓝色等等。

3、生对七巧板形状和大小进行描述。

黄色的七巧板是正方形,绿色的七巧板是三角板,红色的七巧板是三角形,绿色的七巧板比红色的大„„

3、 观察顺序指导: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

四、 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有哪些发现?

1、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讨论,指导学生真正的观察体验。 预设

1、从远处看,松树像三角形;从近处看,我发现松针非常细。 预设

2、花生仁的外皮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

2、 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得出: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

五、 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1、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保护眼睛的办法。

2、 师生一起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例如:不玩手机,看电视不要距离太近、不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中读书等等。

六、 拓展活动; 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

图中共有15种动物,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大象、海豚、鱼、乌龟、鸡、马、狗、猫、老鼠、蛇等10种易于辨别的动物。

七、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听一听

教学目标:

1、指导耳朵使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等物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教师播放雷电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板书:听一听

二、 教学过程:

1、 观察我们的耳朵。

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到内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学生借助手电筒观察其他学生的耳朵。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展示优秀作品。

2、 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辈子并敲打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敲击后发出不同声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3、 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4、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入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 拓展活动

四、 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五、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摸一摸 教学目标:

1、 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3、 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 了解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难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准备:水彩笔、两条相同的毛巾、复印纸、纸板、砂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解释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 活动探究

(一) 观察我们的皮肤。

1、 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在小组内和学生相互观察面部皮肤。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分。

2、 教师引导学生说皮肤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

(二)、说一说,找到的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第猜测。

2、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摸一摸。当学生说出某一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供材料:复印纸、纸板、干湿不同的毛巾两块、光滑的彩纸1张、粗糙的砂纸1张、分别盛有凉水和温水的玻璃杯两只。

学生活动,摸一摸纸的厚薄、毛巾的干湿、冷与热。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 作业布置:

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活动前,要有礼貌整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和配合,还要洗干净手,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课题: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1、 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2、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3、 能围绕“观察水果”这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水果。

4、 意识到保护鼻子、舌头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准备:筷子、镜子、苹果、橘子等实物图,旨在提示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来观察,增强学生勤于观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鼻子、嘴、舌头,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可以利用鼻子和舌头做什么,导出本节课的课题------闻和尝。

二、 活动探究

(一) 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1、 教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 教师班内交流:介绍自己的鼻子和舌头。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鼻子和舌头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

(二)、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1、闻苹果的气味。

教师演示如何闻苹果的气味,强调闻水果的正确方法:把水果放到鼻子前方,鼻子不能靠得太近也不呢靠得太远。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闻苹果气味的方法并描述闻到苹果的气味。

3、 闻液体的方法。教师演示闻白醋气味的方法:先把杯子放到鼻子前方,注意不要离着太近;再用手轻轻往鼻孔里扇一扇就能闻到气味了。这样做可以减轻强烈气味或者有毒气味对着鼻子的刺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白醋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 教师强调: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

(三)、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尝。然后强调:品尝的时候要把水果洗干净,小口咬慢慢嚼;品尝液体时要小口喝仔细品;用筷子蘸着尝的时候,筷子伸进液体不要太深,手拿着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体的一端。 学生尝一尝橘子和白醋的味道并描述。

教师强调: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种物体后要漱口。

(四)、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和舌头尝。

2、小组活动:用眼睛看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并描述;用手敲西瓜,判断西瓜成熟程度;摸多种水果感受表面的粗糙程度并进行描述。 教师总结:

想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4篇

课题:看一看 教学目标:

1、 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3、 能对生活中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 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 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板书:看一看 讲授新课:

一、 看一看我们的眼睛。

1、 学生自主观察,和同伴一起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

2、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 我们的眼睛有什么本领?

三、 引导学生先观察课本给出的图片,再观察自己的物体。

1、学生对七巧板颜色进行描述。

2、板的颜色有红色的,七巧板的有黄色,有蓝色等等。

3、生对七巧板形状和大小进行描述。

黄色的七巧板是正方形,绿色的七巧板是三角板,红色的七巧板是三角形,绿色的七巧板比红色的大„„

3、 观察顺序指导: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

四、 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有哪些发现?

1、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讨论,指导学生真正的观察体验。 预设

1、从远处看,松树像三角形;从近处看,我发现松针非常细。 预设

2、花生仁的外皮是红色的,里面是白色的。

2、 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得出: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不同。

五、 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

1、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保护眼睛的办法。

2、 师生一起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

例如:不玩手机,看电视不要距离太近、不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中读书等等。

六、 拓展活动; 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

图中共有15种动物,引导学生重点认识大象、海豚、鱼、乌龟、鸡、马、狗、猫、老鼠、蛇等10种易于辨别的动物。

七、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听一听

教学目标:

1、指导耳朵使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等物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教师播放雷电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

2、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板书:听一听

二、 教学过程:

1、 观察我们的耳朵。

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到内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要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耳朵的内部结构。

学生思考后学生借助手电筒观察其他学生的耳朵。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展示优秀作品。

2、 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制成的辈子并敲打不同的杯子,让学生听杯子敲击后发出不同声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杯子的材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3、 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4、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事先已经放入物体的不透明塑料瓶,告知学生要通过听晃动瓶子产生的声音来判断瓶子内的物体。教师晃动瓶子,瓶子产生声音,学生进行判断。

三、 拓展活动

四、 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五、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等。 教师总结: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在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传话游戏”,提醒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耳朵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摸一摸 教学目标:

1、 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3、 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 了解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难点: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教学准备:水彩笔、两条相同的毛巾、复印纸、纸板、砂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解释是怎么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 活动探究

(一) 观察我们的皮肤。

1、 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在小组内和学生相互观察面部皮肤。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分。

2、 教师引导学生说皮肤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

(二)、说一说,找到的是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第猜测。

2、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摸一摸。当学生说出某一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供材料:复印纸、纸板、干湿不同的毛巾两块、光滑的彩纸1张、粗糙的砂纸1张、分别盛有凉水和温水的玻璃杯两只。

学生活动,摸一摸纸的厚薄、毛巾的干湿、冷与热。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 作业布置:

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活动前,要有礼貌整的爸爸和妈妈的同意和配合,还要洗干净手,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课题:闻一闻、尝一尝 教学目标:

1、 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2、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3、 能围绕“观察水果”这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水果。

4、 意识到保护鼻子、舌头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教学准备:筷子、镜子、苹果、橘子等实物图,旨在提示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来观察,增强学生勤于观察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鼻子、嘴、舌头,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可以利用鼻子和舌头做什么,导出本节课的课题------闻和尝。

二、 活动探究

(一) 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1、 教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鼻子和舌头,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 教师班内交流:介绍自己的鼻子和舌头。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鼻子和舌头的功能,让学生知道: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

(二)、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1、闻苹果的气味。

教师演示如何闻苹果的气味,强调闻水果的正确方法:把水果放到鼻子前方,鼻子不能靠得太近也不呢靠得太远。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闻苹果气味的方法并描述闻到苹果的气味。

3、 闻液体的方法。教师演示闻白醋气味的方法:先把杯子放到鼻子前方,注意不要离着太近;再用手轻轻往鼻孔里扇一扇就能闻到气味了。这样做可以减轻强烈气味或者有毒气味对着鼻子的刺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闻白醋的味道并描述闻到的气味。 教师强调: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

(三)、尝一尝它们的味道。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尝。然后强调:品尝的时候要把水果洗干净,小口咬慢慢嚼;品尝液体时要小口喝仔细品;用筷子蘸着尝的时候,筷子伸进液体不要太深,手拿着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体的一端。 学生尝一尝橘子和白醋的味道并描述。

教师强调: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种物体后要漱口。

(四)、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果: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和舌头尝。

2、小组活动:用眼睛看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大小、并描述;用手敲西瓜,判断西瓜成熟程度;摸多种水果感受表面的粗糙程度并进行描述。 教师总结:

想全面、准确地认识一个物体,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5篇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课时分配:8课时

课时1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 变花

案序: 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

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奇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我想知道小女孩托着的盘子里有什么?

1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谁有和他不一样的办法?怎样列算式呢?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用2+2+2呢?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3+3+3+3=15(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

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4+4+4+4=16(条)

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下棋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

(二)练习二:摆摆算算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 板书设计:

变花——乘法的初步认识

花:2+2+2=6(朵) 灯笼:3+3+3+3+3=15(个) 鱼:4+4+4+4=16(条)

课时2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 变花

案序:2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

2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3、说说算法:一共有三组,每组有三个。

二、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3、找学生说说算法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5、提示算法多样化: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一共有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三个人,每人洗一张照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小组讨论交流: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3、列出加法算式。2+2+2+2=8(台)

4、组织学生说算法

作业设计:练习100以内的加法;给爸爸妈妈讲小鸡种稻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4+4+4=12(个)

3+3+3+3=12(个)

课时3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变葫芦

案序: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渗透:这个算式也可以写作:5×8=40 读作:5乘8等于40。讲解各部分名称: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4+4+4=12(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

所以要用4+4+4=12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3+3+3+3+3+3+3+3=24(个)

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

你能列乘法算式吗?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乒乓球赛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4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

(二)练习二:填一填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5+5+5+5+5=40(个) 8个5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8 × 5 = 4 0 读作:8乘5等于4 0 也可以写作:5 × 8 = 4 0 读作:5乘8等于4 0 课后反思:

课时4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2——变葫芦

案序: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汇报学习成果3 x 2 =6或2 x 3 =6分别说明理由。

3、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合成发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5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

(5x4 或 4x5 2x3 或 3x2 2x3 或3x2 )

2、练习第一题,

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对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到数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

)个( )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x3=6

或3x2=6

3个4相加

3x4=12

或4x3=12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课时5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3——变鸽子

案序: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乘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

)(

)

( )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7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老师补充大量的练习(小黑板),如: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0+0+0+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现在三顶帽子中共有几只鸽子?

0+0+0=?

0×3=?

课时6

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3——变鸽子

案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

8

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先填空,在写乘法算式。

图(4盘柠檬,每盘3个)

提问:每盘有()个?有这样( )盘?一共有( )个?

引导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一人板书,其他学生在书上第9页第3题上填写。 (多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看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2+2+2=8

()×()=()

6+6+6=18

()×()=()

5+5+5+5=20

()×()=()

二、练习题:

1、数学同步第7页

2、数一数: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数一数共有几支笔?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数一数共有几盒笔?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3、写一写

共有两组。

第一组数珠子。

仔细看左右两组珠子,有什么规律?左边这一串每几个珠子是一组,有这样几组?是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右边的题方法同上。学生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第二组数蜗牛

提问:每堆有()个,有()堆,一共有()个。

学生列式,在书上填写。全班集体交流订正

4、画一画,在()里画合适的Δ

4×3

(

)(

)(

)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将图形和算式进行逆向转换) 5×2

(

)(

)

(学生画出后全班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1×6

()()()()()()

5、连一连(找朋友)。

先让学生自己连连试一试。

然后订正答案。(学生画出后全班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6、买一买

(1)我买8个大虾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2)买5个海螺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9

(3)我们小组4个人,。每个买2个海螺,一共要多少个?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4)我要8个扇贝,需要多少钱?学生口头列式、在书上列式。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趣味探索题:

找归律填数。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方向观察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横行、斜行)

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案:12 10 20

25

8、课本第9页第4题

一共有多少面旗?看谁算得又快有对。

方法1:1×4=4

2×4=8

4+8=12(提示学生:

1、用加法怎样列式

2、用乘法怎样列式)

方法2:3×4=12

三、教师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乘法,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在生活中我们要利用所学,活学活用。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 熟练“0”,“1”的乘法运算;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大变鸽子——乘法的初步认识(自主练习)

1×2=

4×0= 1×0=

0×2= 课后反思:

课时7

乘法的初步认识

案序: 7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口算练习)

3+3+3+3=()×( )

4+4+4+4+ 4=( )×( )

5+5+5=()×( )

6+6+6+6=()×()

7+7+7+7+7 =( )×( )

8+8+8=()×( )

1×5=

8×0=

10

1×9=

0×7=

二、巩固练习:

1、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今天我们一起回想你们是怎么上美术课的。(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 (1)2个小朋友一起剪纸,有3组,一共多少人? (2)小朋友画画排成5排,每一排是4人,一共多少人? (3)3个小朋友为一组折纸,有4组,一共多少人?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想怎样列算式,还有别的方法吗? (2)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呢? (3)指名回答。

三、你对乘法了解多少呢?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掌握的最好,最多!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又学到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3+3+3=( )×( )

4+4+4+4+4=( )×( )

1×5=

8×0= 5+5+5=( )×( )

6+6+6+6=()×()

1×9=

0×7=

7+7+7+7+7=()×()

8+8+8=( )×( ) 课后反思:

课题8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案序:8 教学内容:对前面所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进行实践,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教学目标:通过出示挂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

本单元在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背1-3的口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1

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2、生质疑,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式。

选代表说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

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

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

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

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

4×2=8(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就可以评价为好)

三、数学小知识:

1、投影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变化来的。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变为“×”,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

2、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提问:你记住了什么?

四、基础知识练习

1、数学同步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指名订正答案。

答案:3+3+3+3+3=15

3×5=15

5×3=15

(引导学生看图: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学生看图自己完成。

答案:4+4+4=12

4×3=12

3×4=12

2、数学同步第2题。

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老师边读题边让学生填空)先做左面的题,逐题订正。

如:6×3读作(6乘3)

5乘7写作(5×7)

5+5+5=(5×3)或(3×5)

8+8+8+8=(8×4)或(4×8)

12

7+7+7=(7×3)或(3×7)

学生独立完成右面的题。指名宣读答案。

如:2×4读作(

)

4与3 相乘写作(

)

6+6=(

)×(

)

9+9+9+9+9=(

)×(

)

4+4+4+4=(

)×(

)

3、数学同步第3题。画一画学生可独立完成。(结合书上作过的这种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根据算式画图)

4、数学同步第4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题:每个鱼缸有( )条金鱼,有( )个鱼缸,一共有( )条金鱼。

(

)×(

)=(

)(条)

或()×(

)=(

)(条)

在书上做出来。

(2)第二题说说图上画了几双拖鞋,一共有(

)只。

口头列式

在书上列式,

答案:2+2+2+2=8(只)

2×4=8(只)

(3)第三题,提问吹奏乐器的同学有几组?每组有几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

在书上列式,订正答案。

如:5+5+5=15(人)

5×3=15(人)

5、走进生活。

引导学生看清图上画了哪些内容?

读一读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的题目。

集体订正答案。

五、小检测、学习名人名言。

1、小检测

同桌说一说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在书上画一画,涂一涂。

2、学习名人名言

自己先读一读。

小组内齐读。

练习背诵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乘法练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我发言积极了

13

我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二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教学内容: 看杂技 ——表内乘法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教材以“看杂技”为主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很容易使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口诀的编排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乘法口诀有所不同,传统的“小九九”

2、

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九句口诀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的乘法口诀都是5句。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5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掌握编制5的口诀的方法,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征,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课时1 看杂技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案序:9 教学内容:信息窗1 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挂图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

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

)个轮,上面共有(

)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

14

一五得五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5的乘法口诀,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你发现的规律?

三、口诀的应用

师: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观看自行车表演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课时2 看杂技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案序: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2的口诀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 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具盒、电脑、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集体背诵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

师: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

(由儿歌中“1辆小车2个轮„„”的车轮个数问题直接切入到2的口诀的编制。因为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作基础,学生借助儿歌编制口诀已经不再困难)

生:我这样编。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三、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15

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2×4=

口诀:二四得____

四、记忆口诀

这么多口诀,怎么记呢?

三五(

),想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五是十五

5的口诀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5

五、编1的口诀

板书1×1,启发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交流。

六、总结

作业设计:复习学过的口诀 板书设计: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课时3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案序: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生学习过程:

一、第3题

看口诀说算式

练习时,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

算式(“一一得一”除外),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二、第4题

是借助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学生独立地写出得数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第7题

估一估,数一数

这是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交流。

学生可能用3×5=15,15+6=21的方法;也可能用4×5=20,20+1=21的方法;还可能用5+5+5+6=21等方法。

四、第8题

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在数数量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数,也可能根据图中物品的摆放规律用

16

口诀计算。在画三角的时候,因为一个红三角表示2个物品的数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数学思想。练习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对思考方法灵活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想法,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用符号代换

图上共有()块滑板

图上共有()辆脚踏车

图上共有()双旱冰鞋

▢表示2,你会画吗?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

5、6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课时4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案序:12 教学内容:教科书17-18页,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吧,看,这里有首儿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咱们借助儿歌一起编3的乘法口诀吧!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填一填。全班进行交流。

2、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应用哪一句口诀的?

3、你能不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有能力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有多少个黄灯笼?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5、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游戏:

17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

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 板书设计:

信息窗2——观看杂技

小丑顶碗

5以内的乘法口诀表

课时5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案序:13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1、完成自主练习1: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填才会又对又快。

2、完成自主练习2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自己独立试一试。

4、完成自主练习4

天空中飞来了这么多的小鸟,谁能读一读这个儿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鸟儿飞?把相应的口诀写出来。

5、完成自主练习5

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说儿歌呢,他们是怎样说的?你们能像他们这样也来说一说吗?好,现在就在小组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又清楚。

6、完成自主练习6

请学生填出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

7、完成自主练习7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15个人能同时玩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8、完成自主练习8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这箱灯泡够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9、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先观察,积木是怎么摆的?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在全班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综合练习

2、

3、4题

18

板书设计:

观看杂技小丑顶碗 3×4=12(只)口诀:三四十二

第三单元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 课时分配:共5课时:

课时1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案序:14 教学内容: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大小。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19

二、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

手试试角的两条边。通过我们的观察、接触,谁能说说什么是角?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学生说另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三、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角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直角,找找教室中的直角。

五、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课件出示。

六、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完成角与乘法的练习。

七、课后思考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八、教师总结。与小灵通再见。

作业设计: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课时2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案序:15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 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准备: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请学生独立作出选择,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 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20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养成用符号表示直角的好习惯。

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它们和你学到的角一不一样?” 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

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来验证画的直角是否准确。

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作业设计: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板书设计:

▢▢▢▢

■■■■■

1个▢有()个角

1个■有( )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 )个角 □○□=□

□○□=□

课时3

信息窗2——玩调皮猴

案序:1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你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角正确的方法:先把两个教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两条边落到什么位置。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

21

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

作业设计:自己动手做一个钝角,做一个锐角;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

课时4

信息窗2——玩调皮猴

案序:17 教学内容: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

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意图。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后,组织好交流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美的教育。

作业设计:寻找生活中的角;做一个锐角,做一个钝角,并比较一下

课时5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案序:18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初步学会与伙伴交流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准备:学具盒

22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谁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实践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身上的哪些小秘密?

2.其实,除了这些小秘密,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秘密,你们了解吗? 3.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

明确测量的要求和方法。

活动时,要让学生知道需要测量什么,怎样测量,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准确读出测量结果,如何记录等。

4.师:有哪个小组能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一下?

教师跟着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先给一名学生测量出所有数据,在测量其他同学的,使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三、拓展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发现规律。人拳头一周长度与脚长基本一致;身高与一庹的长度基本一致。

作业设计:量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身上的小秘密。

第四单元

凯蒂学艺

教学内容:表内乘法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的继续学习。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素材的选取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单元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练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课时分配:共11课时:

课时1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19 教学内容:

23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的身边来一位外国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手工制作。大家欢迎吗?

师:做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

对学生的算式引出问题“6*6=?”

引导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说出一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3个沙包„„一直说到6个沙包36块布。

二、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

□○□=□(个)

口诀:_________________

4×6=24(个)

口诀:四六二十四

三、出示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展开小组研究,根据一次加6的计算过程,写出关于6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再通过全班交流,系统整理6的口诀。引导学生寻求好的记忆方法。

四、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用6的口诀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背诵6的口诀。 板书设计:

□○□=□(个) 口诀:_________________

4×6=24(个) 口诀:四六二十四

课时2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0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

24

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带领学生集体回顾6的乘法口诀。并在练习中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练习

1.请学生把儿歌补充完整。并写上相应的乘法口诀。

一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

)条腿,

3只蚂蚁(

)条腿,4只蚂蚁(

)条腿

……

2.第二题是巩固6的口诀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先用比较活泼的对口令的方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男女生对练等,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初步流畅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书面练习。 3.请学生自主计算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4.第四题是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题目,使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性练习,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题目只提供练习的形式,教师要适时扩大练习的数量。 5.出示第五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然后说说为什么,以及依据的口诀是什么。

6.第六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再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通过学习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实际生活中运用6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课时3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1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 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25

一、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看,今天凯蒂在和小伙伴们干什么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非常高兴。

他们每人叠了7个纸啪,两个人共叠了几个纸啪?

看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你能不能来编一下7的乘法口诀? 2.出示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3.请你看一看信息窗中还提供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玩老鹰捉小鸡的人有两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2×7=14或7×2=14 口诀:二七十四

(2)玩编花篮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多少人?

4×7=28或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回顾的习惯,把1——7的口诀整理背诵。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板书设计: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课时4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2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

26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巩固4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巩固4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带领学生回顾7的乘法口诀。并作相关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请同学续编儿歌,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及口诀

一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两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三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

2.开火车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

(

)十四

()七四十九

六七(

)

(

)三十五

四( )二十八 3.你能全算对吗?

7×3=

0×7=

7×1=

6×6=

7×2=

7×4=

7×5=

6×5=

4×5=

6×7=

4×6=

3×6= 4.第五题提供的是一种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合理分工,努力提高练习效率。

5.第6题是填写1——7的乘法口诀练习表。练习时,可向引导学生观察表格,通过讨论、明白表中数与书之间的联系,在寻找规律,独立填表,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6.第七题是7的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弄清说的是什么事,再想数与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计算。

7.第八题时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表中的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在练习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用学过的口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板书设计:

一个星期有( )天 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两个星期有( )天 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三个星期有( )天 算式:_____ 口诀:_____

27

课时5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3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37—40页。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学生仔细观察教材37页的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编儿歌

师: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做中国结,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

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

咱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师:你能结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2.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3.你们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

4.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5.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6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作业设计: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课时6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4 教学内容:教科书39-40页,自主练习

28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带领学生回顾8的乘法口诀。并作相关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二、自主练习

1.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对口令练习。 2.第2题“对卡片、说口诀”的游戏。 3.请学生自主计算。

8×3

1×8

8×4

6×8

7×8

8×2

8×8

5×8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么?

□○□=□(元)口诀:_____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5元的钱,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元吗?

□○□=□(元)口诀:_____ 5.第5题是综合运用

6、

7、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在单位辛辛苦苦的工作,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么?

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你能算一算爸爸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妈妈每天工作7小时,你能算一算妈妈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小时,你能算一算每周在校学习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6.第7题是填乘法算式中未知因数的问题。这些题目是用乘法口诀进行逆向思考。

7.第8题是一道乘法综合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来解决多个实际问题,练习内容有乘法、有加法、有开放性问题,第(1)(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小题要灵活处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二、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么?

□○□=□(元)口诀:_____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5元的钱,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元吗?

□○□=□(元)口诀:_____

课时7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5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29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学生尽情猜想,自由回答。)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0页的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画内容编儿歌。

3、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4、你们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

5、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6、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7、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课时8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6 教学内容:自主练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凯蒂又来跟同学们学艺了。她在学什么呀?

学生观察信息窗4,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图画的内容。

二、新课

1、师:哎呀,小朋友的剪纸可真漂亮呀。一个小朋友想考考我们,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找一找,他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问题: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红灯笼?

30

2、师: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直接列出算式,有的学生可

能推算出得数,如1串有9个灯笼,2串有18个灯笼„)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想列一个表,让学生自己填表。

4、师:你们能根据求出的得数编出9的乘法口诀?

独立编9的乘法口诀。并且熟记口诀。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出其他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桌上有多少个泥制小动物?墙上有多少个幸运星?)

(2)独立列出算式。小组讨论:用哪一句口诀。

6、师: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真是太棒了。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泥制小动物?(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

7、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你们能猜想出乘法竖式怎样列吗?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猜想乘法的竖式的写法。 (2)讨论完后,集体交流。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乘法的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4)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可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让教师给予解答。

三、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业设计:背诵有关九的乘法口诀

课时9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

案序:27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口算

开火车口算。

二、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把口诀填完整。用卡片出示题目。

学生用抢答的形式完成此题,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要给予表扬鼓励。

2、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出示题目。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并用乘法意义解释。然后进行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师:9的口诀怎样记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2)学生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口诀。

31

最后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4、完成自主练习的第6题。教师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个购物角。 (1)学生拿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购物活动。 (2)购完物后,先独立解决第1小题,列出算式。 (3)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第2小题。

“聪明小屋”是一道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用连线的形式,找出搭配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加深体验合理的思维方法。 作业设计:

整理一至九的口诀;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背1——9的乘法口诀

回顾与整理

案序:28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游戏:对口诀。仔细看好了,老师拿的是什么数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口诀?(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

1、学生抢答这两个数字组成的口诀;

2、师生游戏进行4-5轮

3、同桌玩游戏。

二、回顾整理

1、整理口诀表

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学过的口诀吧!(出示小黑板) (1)学生独立完成口诀表。

(2)班级内交流:指名将口诀贴到合适的表格当中,进行整理。 (3)检查整理正误。 (4)齐读口诀表。

2、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班级内交流。学生可能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

3、记忆口诀

师:这么多的口诀,你想怎样记忆?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32

三、巩固练习

1、数学儿歌

(1)1个

6个角,2个

个()个角,3个„„ (2)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 )条腿,3只„„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及以1——9的乘法口诀

我学会了吗

案序:29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知道这些球分别该往哪个球门踢吗?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班级集体校对。

(3)让学生说说这些球还可以踢进哪些球门?

2、综合练习第2题。

(1)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2)在小组内交流。 (3)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综合练习第3题。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懂图意。 (2)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说说解题的过程。

4、综合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弄清题意,再填表;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5、综合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人板演;集体纠正。

三、我学会了吗

1、师:仔细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货架上有多少支中性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3

3、指名回答,说说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5、班级内进行交流。

四、丰收园: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用多种方法背1——9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1课时

课时1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案序:30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科书48—50页

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34

新授

1 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3 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4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5 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6 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三

巩固练习

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 作业设计:

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课时2

认识平均分练习

案序:31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50页

教学目标: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昨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二

自主练习

(1)观察题图,说说两幅画,哪幅图是平均分?(指生交流) (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分得几条? (3)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4)指名回答。

35

(5)评析。(强调“平均分”)

2、第二题

(1)将石榴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分? (2)先数数有几个石榴,说说怎样分。 (3)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活动结果。

3、第3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2)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学具分一分。 (3)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4)强调平均分。

4、第4题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人? (2)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3)全班交流。

(4)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7)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理解平均分

三、补充练习。

1、练习一

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

评析。(强调“平均分”)

2、练习二

将自己手中的花片或绢花平均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小结活动结果。

3、练习三

6人,每组3人,分成了( )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 )人?

四、总结

作业设计: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时3

认识除法算式

案序:3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第52页,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36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

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

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

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

12÷□=□

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

你是怎样算的?

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

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

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30÷6=

5 30÷5=6 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时4

自主练习

案序:33 教学内容:52—53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你能根据图片写出算式吗?

2、每个花坛栽6朵花,3个花坛共栽几棵花?每个花坛栽6朵花,18棵花栽了几个花坛?

37

3、3个花坛载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载了几棵?

4、每盘4个苹果,2盘有多少个?

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几盘?

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开放题: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

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最多。

三、自主练习

1、看图列算。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2、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出发来计算。

3、分一分,记录下来

4、观察图画,再填

5、摆一摆

6、计算

6×2=

12÷6=

12÷2=

4×4=

16÷4=

6×3=

8÷6=

18÷3=

四、总结:

作业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6×2=12 12÷6=2 12÷2=6

4×4=16 16÷4=4 6×3=18 18÷6=3 18÷3=6

课时5

认识除法练习

案序:34 教学内容: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

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

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

二、练习

38

1、出示

▣▣▣

▣▣

▣▣▣

▣▣▣

▣▣▣

▣▣

▣▣▣

▣▣▣

你能说出下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

4、把8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根。

10根小棒,每5根1份,可以分(

)份。

以上两题的分法相同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

5、根据图意列算式,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6、 ▣

▣▣

▣▣

▣▣

作业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练习

2×4=8 4×2=8 8÷2=4 8÷4=2

课时6

有关0的除法

案序:35 教学内容: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你能用出发来解决哪些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想想做做。

1、自主练习一:1-3

39

2、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题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4、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0的除法?写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5=0(个)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课时7

水中救

案序:36 教学内容:56页信息窗4及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 教学重难点: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快看动物朋友被困在小岛上了,我们快去救救他们吧!

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好吗?

仔细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活动一

1、根据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引导:先用小棒摆一摆,可以怎样平均分?

然后仔细观察我们的计算成果,看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

1、其他小动物该怎样营救呢?

2、看谁能想出好办法?

教师提示:山羊和小鹿的体重差不多,每条船能坐3只。

四、活动三

你能说出几道这样的题来考考你的同位吗?

五、游戏“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题,学生动脑思考并抢答,说的对的快的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8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个组有几人?

16根粉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40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数学问题吗?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会用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除法的局限性,认识了有余数除法。 作业设计:做数学口算。 板书设计: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救援队员平均每组几只? 10÷3=3 „„1(只)

课时8

水中救援

案序:37 教学内容58—59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

回忆整理: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活动二

1、自主练习1

老师有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现在请你们帮他们分果子吧,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水果,你能帮老师把它们装到盘子里吗?

2、摆一摆,填一填: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然后小组内列算式

3、自主练习3

看,美丽的花园里盛开了鲜艳的花朵,你能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吗?

4、自主练习4

出示情境图

看,大卡车正在忙碌的工作。你能帮助司机叔叔把集装箱装到车上吗?

5、自主练习5

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们认识图上的人吗?没错。他们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呢!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现在发生了什么故事?

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41

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跟你一起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10÷3=3„„1(枝) 9÷4=2 „„1(只)

课时9

除法练习

案序:38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练习

1、有15个小圆片,你能不能摆一摆,每5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教师板书算式。

2、师问:你能不能把这15个小圆片,平均摆成3行,每行应该摆几个?摆好后,相邻两个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仔细看,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要求?(仔细观察图)说题意(摆小棒。)

3、自己根据要求摆一摆。

4、第1题:摆2个三角形。

第2题:摆3个正方形。

5、师问:第1题,摆两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谁能列一道乘法算式?你能看图列两道除法算式吗?

第2题方法同第一题。

三、出示信息窗5的挂图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请谁进行列式解答

提问完毕后,待学生稍加思考指名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数学问题,并且列算式?

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

指名进行集体交流。

指名进行交流结果汇报。

四、巩固练习

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2、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3、1)12个棉桃,每三个一份,分成了()份。 2)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 作业设计:和家长进行除法的口算题比赛。 板书设计:

42

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课时10

自主练习

案序:39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 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课,都搞过哪些活动?今天的课外活动又开始了。瞧!“10个小同学来到乒乓室进行活动,他们每2人一组,能分成几组?”

2、一组两人,求分成了几组,怎样列式计算?

10÷2=?(让学生充分谈看法)

也可以这样想:5个2人是10人,分成了组。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想:二

(五)一十,商是十。

10÷2=5

分成了5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帮鸽子回家”。

2、让学生分析题意,并完成此题。

问:有6个窝,12只鸽子要回家,每个窝是几只鸽子的家?

3、兔妈妈带领一群小兔子拔了一堆萝卜,她要分给小兔们吃,现在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她解决吗?

引导学生分萝卜,出示课题。

引导观察,本题的两个条件,

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

20个萝卜,平均4只兔子吃,每只兔子吃多少个?

(小组内讨论解答)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口算题比赛。

第六单元

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内容:认识方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例如: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学生家的门牌号等。教材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

43

统化、数学化。以实践活动为主开展学习活动,并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而教材注意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先尝试解决问题,再组织同学间的讨论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它三个方位。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课时分配:共4课时:

课时1 信息窗1一探访桃花村

案序:40 教学内容:教科书P63-P66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学会根据指定的东 西 南 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

经历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乐园

6×3

27+9

7×8

24÷8

9×2

49÷7

5×4

24-8

2、情景铺陈

今天我们导游班培训开始上课了。我是一名合格导游(戴上导游帽)。

二、探究新知: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两项素质:

1、认识方向

2、会看地图

(一)认识方向

1、谁认识方向,你是怎样辨别方向?指一指教室里的方向。

2、请大家面向北方站好,你能说出你的左边、右边和后边分别是什么方向吗?面向北,大家能够很快地说出其它的三个方向.面向其它的方向,你能很快地说出你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吗?

44

三、新授:

校园的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现在我们要做一张学校的平面图,需要将学校的四个建筑物贴在这张图上,你认为贴在哪儿合适?示贴的结果,并说明你的理由。

四、练习巩固。

刚才,我们学会了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增长了本领.下面让我们一起帮助图上的小朋友判断一下到桃花村怎么走,好吗?

你能说一说到桃花村要怎么走吗?

如果从杏花村到竹林,应该怎样走?

学校大致在你家的哪个方向?说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和老师一起表示在图上。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画一张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游览一次杏花村。 板书设计:

方向与位置

西

课时2

信息窗1一探访桃花村

案序:41 教学内容:65—66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会根据指定的东 西 南 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

经历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乐园

8×3

53+8

6×5

54÷9

7×3

36÷6

6×4

35-9

2、复习: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

说一说

1)面对南面,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对东面,后面是(

),右面是(

)

3)面对北面,左面是(

),右面是(

)

问一问

1)谁来说一说教学楼在操场的哪一面?

2)谁还能像老师一样问问你的朋友?

45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如面向东方,说出左、右、后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再让学生分别面向不同的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巩固辨认方向.

2、自主练习第二三四题:

我说你做.

根据提示,按给出的方向及步数行进. 1)交通工具总动员.

小轿车头朝东.请小轿车向南走,大客车向北走,火车向东走,飞机向西飞.根据图,说出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 2)说一说.

说一说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目的地的过程.

3、自主练习第五题:

他们的家各在哪里?

本题是根据描述在图上找位置的题目,是一个看路线图的变式练习.

4、自主练习第六题:

综合题

本题是一个相对综合并且且有开放性的题目,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 作业设计:和父母说一说你站队时的位置。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西

北(给定一个方向

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课时3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案序:42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P70 观察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正面 上面 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物体,辨认从正面 上面 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课。

给桌上的小熊拍照。

出示拍好的照片,谁来说一说拍到了小熊的哪一面?

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摄的?

一只小熊,为什么会拍出不同的照片?

揭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你们想看吗?(出示挂图)谁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图上的三个小朋友同时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看到的船的形状一样吗?

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船模,你来试一试,从不同的方向来看它,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46

刚才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判断得也很正确。再来判断一下这几幅小船图画分别是谁看到的好吗?(出示画面上的情境图及从正面侧图上面观察到的小船的形状)咱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对,从不同的方向观看物体所得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观察的方向来辨认物体的形状,而且也可以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来确定观察的方向。

例如(出示图),这两个图形你能判断出是谁看到的吗?

想想做做。

照下面的样子看茶壶,说说你看到的是右面的哪一幅图。

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杯子摆在桌子上看一看,每人说说杯子在热水瓶的哪边?

出示教学楼图,说说下面的图各是从楼房的哪一面看到的。 作业设计:

回家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电视机,看看有什么不同。

在家中挑选你喜欢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看看观察到的形状分别为什么样子.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辨认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

课时4

观察物体形

案序:43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自主练习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认识平面图的能力的需要。问题时要使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需要,也是提高认识平面图的能力的需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法)

指定4名学生在玩具车四周站好,其他学生猜:谁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然后4人变动位置,其他学生举起相应的照片。

自主练习第一题:

连一连.

本题是让学生辨认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钟表的形状,

自主练习第二三题:

1.

下面的电脑图分别是在电脑的哪个位置看到的?

2.

观察下列各图,说说各是谁看到的.

二、想想做做。

1、(1)、请学生观察钢琴实物。

(2)、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画线连一连。

(3)、出示钢琴正上方俯视的图像,问:你知道这是从哪里看到的吗?

47

2、出示挂图,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

连一连。

3、(1)、出示

(2)、出示

b.要看到

应该站在哪里?

4、从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上面看,各看到什么图形?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作业设计: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在咱们学校其他班紧急疏散时应该走哪条路线? 板书设计:

正面和侧面

第七单元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初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是理解倍的意义 课时分配:共12课时:

课时1 表内除法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

案序:4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带郊外去玩都参加什么活动?(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平均每人采了几朵花?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师:15÷3=?你怎样计算?

48

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3)交流:

用小棒摆;用乘法口诀

师:你喜欢用哪中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解答,强调这样计算的简便性)

3、平均每人采了几朵花?

师:8÷2 =?怎样计算?

8-2-2-2-2=0;用乘法口诀

启发: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再交流

讨论:还可以写成竖式: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先观察图画,讨论交流后说说图意,再进行涂颜色,最后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自主练习第6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漂亮的图画,想不想看看? 2)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图。(学生观察画面)

3)师:两人和打一把伞,够吗?(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做,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3、第2题。先完成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4、第4题。引导学生说说意思再计算。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一听。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课时2 表内除法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练习)

案序:45

教学内容:教科书74—75页,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的基础上,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的基础上,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二()得六

()四十二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六

()五二十五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49

1、请学生说自己有几支铅笔,并和你们小组同学的比一比,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几支铅笔,平均每人几支铅笔。(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注意商的位置)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说明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出示第4题。

学生独立口算,同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并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什么

学生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算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对的进行表扬,错的及时纠正。) 4)出示第7题

(开放题,画面呈现的是学生住旅馆的情境。)

练习时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画面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5)出示第5题(变魔术)

练习时让学生先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6)出示第8题

(数学小故事)练习时引导学生自己先编故事,再发现并提出问题:一个足球 15元,小明想买足球,三个月才能攒够钱。平决每个月需要积攒多少钱?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表现的非常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能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课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听。

作业设计:熟练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课时3

表内除法

信息窗2——观赏蝴蝶标本

案序:4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标本吗?制作过蝴蝶标本吗?(出示挂图)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引导看图,提出问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一共用

青岛版上册二年级科学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

出示情景图。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不管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车轮是圆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轮子都设计成圆形的呢?”生猜想。车轮做成圆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创造圆,初步感受圆。

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你能自己画一个圆吗?你是怎样画的?展示画好的圆,并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评价同伴的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发明了画圆的工具——圆规。 2.尝试画一画-----用圆规画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自由画。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圆的?

用圆规怎样画圆?谁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1

②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你觉得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拿出圆规,我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一起再画一个圆。(师生共同画圆) 3.圆的各部分名称:

(1)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固定一点的位置不一样)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师板书:能决定圆的位置)

(2)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我们圆规的叉开的大小不一样)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3)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学圆各部分的名称(课本52页),等一会儿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能力怎样。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理解什么是圆内,圆外,圆上?

(4)学生反馈圆心、半径、直径定义(让学生上台画、板书字母表示半径直径和圆心) 。 (5)课本54页第2题,找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4.合作探索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及特点

同学们已经会画圆,也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准备好圆规,按老师要求画圆。 (1)r=2cm;(2)d=3dm。在其中一个圆里找到圆心O,半径R和直径D. 同学们已经能按要求画圆了,下面拿出你们的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要求)

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吧?

(通过对折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通过画一画,我们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我们组得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通过比较我们组得出直径长度于半径的两倍。我们组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子的话“圆,一中同长也。”什么意思?(一个圆心,半径同样长)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直径是圆里最长的线段。( ) (3)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4)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 )

(5)画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厘米。( ) (6)直径6厘米的圆比半径4厘米的圆大。( ) 2.填空

(1)分针转动一周针尖所形成的图形是( )。 (2)(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4)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4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3.55页7题,综合练习,巩固对圆、数对、平移知识的综合应用。

格子纸上给出一个圆,A、用数对表示圆心的位置B、将圆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2格C、以另一点为圆心画一个圆,使其半径使上图中圆的2倍。

4.一张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在上面画一个最大的圆,直径是多少?(课件出示)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典籍《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5.55页8题,你认为合理吗?不合理该怎样设计场地?这个圆能用圆规画吗?那怎么办?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圆的知识,现在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吗?车轴装在什么位置(这是由圆的特点决定的,车轴相当与圆心,辐条相当于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相等,便于车子平稳行驶。圆是完美的曲线图形,没有拐弯处,便于滚动。)

我们生活中除了车轮是圆的,其它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你能找找生活中的圆吗?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都成了美的使者和化身。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显示生活中圆的魅力)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都可见到圆的踪影,感受着圆的魅力,无怪乎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五、小结:

同学们:其实数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考试中考出高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最

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以踏实认真为圆心,以勤奋细心为半径,用毅力恒心旋转,实现自己圆满的梦想。

六、作业:回家后用今天学的圆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上一篇: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范文下一篇:奇迹雨果短文阅读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