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

2023-09-17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在我们国家的不断深入,医院来自国家的资金援助逐渐的减少,必须自负盈亏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日益突显出来。好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节约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降低医院的成本。近年来,为顺应改革的需要,国家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但要提高靠医疗技术和服务,还要增强医院的经营理念,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努力实现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目的,这是当前医院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首先阐述了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成本管理;控制

近年来,社会快速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院会计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重大决策提供了理论保障。医院行业具有特殊性,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要求比较高,财务内容信息多元。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在发展中适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势在必行。当前在医院的会计制度下,我们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规范发展。掌握医院成本变动规律,有效控制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以最低的成本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一、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医院规范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满足医院改革的需要,消除了传统核算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满足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医院做好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增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于医院来说医疗水平和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医院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罗列出各项医疗资源的成本,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传输成本意识,促进节约意识的养成。如果某个医院既能提供较好的服务,又能有较低的医疗费用,一定会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医院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管理者对医院各项开支所占的比重掌握得更加清晰,为重大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水平。

二、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1.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不强比较淡薄。大部分医院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改革,将提升医院整体效益为主要的目的,忽视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只将成本管理与控制当成是财务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导致医院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意识不高。医院很容易出现重复投资的问题,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2.医院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医院成本本身具有复杂多样性,使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数据量非常大。由于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传统的半自动化管理不能与改革相适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

3.医院成本管理职能不清,没有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连,缺乏动力。大多数医院都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核算,没有实施全过程成本核算,事后也没有对成本进行考核,对物资及成本的耗费没有有效控制。成本管理与控制并没有和各科室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导致浪费和资源占用的问题出现。

三、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1.加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識。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与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在医院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是必然要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做好医院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财务科应该成立成本管理控制小组,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

2.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结合医院其他相关制度,加强医院内各部门的联系,构建并完善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核算体系。在医院会计制度下,医疗和药品进行统一的成本管理,改进传统的方法,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增强财务人员与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保证医院内各部门相互配合。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办公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负责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一个科室的收支细节。

3.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全程控制,与绩效考核有效联系。建立成本效率分析指标,将成本项目进行具体的划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不要忽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等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的分析、控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资、材料消耗进行控制。过对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进行考核。建立一系列业绩评价指标,强化成本质量的考核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节约成本,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不断完善并修订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案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医院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没有完全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共同的努力,才能够有效的改善成本管理的质量。在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善会计成本管理,做好成本预测。将医院的成本费用全部都计入核算体系当中,对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制定成本计划。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管理工具,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使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安玉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

[2] 张军华.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优化[J].财会月刊,2011(20).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知识经济背景下成本会计应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在成本会计内容、功能、管理对象、方法上创新。

[关键词]创新;成本会计;知识经济

[文献标识码]A

[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ISO 14052的发布,扩展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范围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已成为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介绍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原则、信息共享与实施步骤,并以绿色供应链为视角,探讨物质流成本会计在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绿色回收四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绿色供应链;ISO 14052

1 引言

物质流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简称MFCA)是极具潜力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可帮助企业更好了解资源流转情况,特别是因资源低效利用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及其成本,进而促使企业寻求既能提高资源效率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改进机遇[1]。

201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 14051《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会计 一般框架》,为MFCA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提供参考指南,开启了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新局面。近年来,MFCA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研究热点之一是将MFCA的应用范围延伸至供应链内多個企业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绿色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模式,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目标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不仅与MFCA在理念上相契合,而且在应用上都以资源流转过程为基础,以绿色供应链为视角,对MFCA在供应链内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促进MFCA方法论的扩张,也可为绿色供应链实践提供补充[2]。

2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扩展

MFCA将资源流转过程中除预期产品之外的一切输出视为物质损失。供应链内各企业累积造成的物质损失往往不容忽视,并且企业内部物质损失产生可能与外部因素相关,如供应商所提供原料的性质或质量、客户要求的产品规格等。因此,ISO 14051虽然将MFCA应用范围限定于企业内部,但建议未来可延伸至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鼓励企业相互协作以减少供应链内整体物质损失。

2017年,ISO 14052《环境管理 物质流成本会计 供应链内应用指导》适时发布。该文件指出MFCA扩展至供应链需要一个率先发起应用MFCA并在供应链内向供应商和客户推广MFCA方法的企业,即发起企业。该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内MFCA应用原则、信息共享与实施步骤,以下将进行详细介绍[3]。

2.1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应用原则

供应链内成功应用MFCA的原则包括承诺、信任、协作与利益共享。

承诺。为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发起企业应与其他参与企业进行协调,参与企业须承诺致力于提高供应链内的资源效率。

信任。供应链内应用MFCA须基于所有参与企业间的相互信任。必要时,参与企业应保证相关信息的机密性。

协作。所有参与企业在实施MFCA的过程中通力协作,特别是共享MFCA信息并进行分析时,须紧密协作以达成惠及所有企业的解决方案。

利益共享。所有参与企业应充分理解在供应链内成功实施MFCA既须共同努力,也须共享利益。

2.2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信息共享

供应链内,企业间共享的信息往往限于产品规格与价格,而MFCA基本实施步骤需要不同类型的定量信息,如物质损失的数量与成本等,应明确界定需要共享的信息类型。MFCA信息可分为物质流过程相关信息、物质流物理数据信息、环境影响定量信息以及货币信息。

物质流过程相关信息共享。量化物质流之前,应共享界定边界内的物质流模型以便企业间进行评价。物质流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物质在多个企业间的整体流动情况,可帮助企业大致了解整个过程并识别可能存在物质损失的地方[4]。

物质流物理数据信息共享。共享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的物理量化基本信息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在供应链内共享这类信息时,企业可以对成本信息保密。共享物理量化基本信息往往就能引发企业间对提高物质效率的讨论。然而,要提高资源效率,物理量化汇总数据并不足以让供应链内的企业充分了解操作系统,还需要物质损失的详细信息,如损失构成、损失类型等。企业可以就质量要求、产品规格等进行深入讨论。

环境影响定量信息共享。共享与物质损失相关的环境影响定量信息,如二氧化碳当量,可促使企业关注资源低效利用对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共享环境影响定量信息时,信息提供者应确保环境影响信息量化过程的透明[5]。

货币信息共享。共享货币信息可促使企业间积极交流并采取措施降低与物质损失相关的物质、能源与系统成本。货币信息共享有助于识别既能提高供应链内资源效率又能带来相关经济效益的机遇。

2.3 供应链内物质流成本会计实施步骤

在供应链内实施MFCA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图1提供了一个依据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持续改进循环

实施MFCA步骤的略图。进行PDCA之前,应先开展初始活动。

发起企业初步识别供应商和客户造成的物质损失。发起企业应以内部MFCA评价为起点,在评价过程中,对供应商和客户可能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识别。基于评价结果,发起企业可识别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的潜在机遇并接洽相关供应商和客户[6]。

对协作机遇的识别与协定。发起企业与供应链内相关供应商和客户应对协作实施MFCA的机遇进行识别与协定。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有助于确保参与企业恪守承诺并通力协作。此外,初始协定应涉及项目利益如何在企业间共享的问题。

实施MFCA的目标选择。为在供应链内实施MFCA,应设定可能存在改进机遇的目标。例如,发起企业在内部MFCA评价过程中发现某些关键性物质损失可能与供应商和客户有关,通过识别协作可能性并提出协作领域的优先顺序,最终与供应商和客户达成协议开展MFCA协作项目。发起企业应查明是否有供应商或客户计划对生产过程、产品开发或改进进行新投资,因为这可能成为供应链内协作实施MFCA的良好时机。

对MFCA分析范围的协定。参与企业应对协作项目涵盖的MFCA分析范围进行协定,确定MFCA边界[7]。

建立MFCA联合小组。供应链内跨企业MFCA小组应具备多种专业知識,包括运营管理、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环境管理、成本会计等方面。此外,技术销售与采购职能等专业知识对MFCA在供应链范围的实施也有帮助。

对信息共享类型的协定。参与企业应确定协作项目信息共享程度,对需要共享的信息类型进行协定。

MFCA评价与信息共享。应基于ISO 14051对选定目标产品或过程进行MFCA评价,并按照协定在参与企业间实施信息共享。

以上七个步骤即为PDCA循环前的初始活动。

接下来,在策划阶段,首先应识别减少物质与能源使用的备选方案。根据MFCA分析结果共享相关物质损失信息之后,所有企业都应考虑并识别减少物质损失的可能办法。

然后是对行动计划的协定。基于上一步的结果,应协商选定改进方案,并对具体目标与实施行动计划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定[8]。

在实施阶段,所有参与企业应按计划实施协定行动。如果减少物质与能源损失是公司目标的一部分,或者预期的改进是供应商与客户合同的一部分,可设定单项指标进行监测,如每年减少的废弃物、降低的返工比例等。应鼓励公司开发使用物质损失减少与供应链内经济效益共享的代表性指标。

在检查阶段,一旦计划行动在整条供应链内实施,应及时监测项目进展,包括定期举行会议对实施行动后供应链内所有企业物质损失减少情况进行评估。应对物质损失类型与来源进行分析,并就企业间进一步减少物质损失的相关对策提出建议。可基于设定指标进行监测以系统了解供应链内MFCA应用的进展情况。

在改进阶段,应评价结果并修订行动计划。基于对MFCA项目结果的评估,考虑修订行动计划以在下一管理循环实现进一步改进。

以上五个步骤即为供应链内MFCA实施的PDCA循环。

3 绿色供应链视角下物质流成本会计的应用

绿色供应链旨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通过绿色设计、资源节约、减少使用有害物质与产品回收利用等手段提高供应链整体环境绩效。扩展MFCA至供应链可促进供应链网络协同优化,帮助开发提高供应链内资源效率的整合方案,减少总体物质损失以降低经济成本与环境负荷,从而有效服务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内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9]。

具体而言,MFCA将分析视野由生产环节扩展至供应链上下游,包含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可从根本上追踪资源在供应链内的转移与存储,以物理单位的形式予以量化并评估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相关成本。其中,生产环节是MFCA的分析基础,通过对供应链生产过程进行MFCA分析,企业可在供应链层面了解各种资源低效利用问题的重要程度与因果关系,并据此对设计、采购、生产与回收等多个环节进行改进。以下将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绿色回收四个方面对MFCA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3.1 在绿色设计方面的应用

设计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绿色性,供应链内应用MFCA可帮助企业精确了解下游生产过程对物料或产品的需求,识别由设计不当、产品规格、质量标准等因素造成的资源低效利用问题,进而通过对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设计等阶段,从根源减少物质损失的产生。此外,供应链内应用MFCA所产生的信息也可用于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绿色属性,制定优化目标与改进措施,如生产过程所用物料的环境影响信息可为企业考虑有害物质较少的替代物料提供依据[10]。

3.2 在绿色采购方面的应用

采购部门是连接供应商的关键所在,供应链内应用MFCA有助于改善供应商与企业采购部门之间现有供应链管理,包括信息共享、沟通机制与管理实践等方面,推动长期合同的签订。供应商与采购部门间的可靠关系以及对自身情况形成共识可以促进协作,制定供应链协同改进措施,建立绿色采购流程。例如,企业可与供应商共享相关MFCA数据,并协助供应商改进其提供的物料以使成本降低;反过来,供应商也可鼓励客户使用不同物料或不同规格的相同物料,并证明替代物料会降低成本;或者,供应商与客户可就潜在改进办法进行公开讨论以识别协同作用。

3.3 在绿色生产方面的应用

MFCA通过可视化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损失,促使企业采取对策改进生产过程以提高资源效率,降低负面环境影响,是实施绿色生产的理想工具。MFCA在供应链层面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参与企业承诺共享生产过程及相关物质流与能源使用信息以全面了解生产系统,这有利于供应链内各企业间增进信任、协作,建立良好业务关系。此外,MFCA信息可帮助监测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情况。供应链内MFCA信息可用作监测环境指标的依据,如碳足迹与水足迹等。可利用供应链各阶段的MFCA数据得出排放、水、废弃物以及资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对供应链所有阶段物质流与能源使用的全面评估也可为全面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帮助识别并降低供应链内的风险。

3.4 在绿色回收方面的应用

实施绿色回收,应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处理。废弃物的成本信息在传统成本会计中未能单独反映,因此废弃物回收往往只关注废弃物环境污染方面。供应链内应用MFCA,可帮助合理分配废弃物成本,为废弃物定价提供重要参考,也可根据成本确定废弃物回收优先次序,优化决策,有利于同时实现废弃物减排、资源节约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MFCA应用于绿色供应链尽管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挑战。一是企业难以识别与维持真正可靠的协作关系,二是企业对生产信息的保密需求会影响MFCA的实施效果,此外,企业间在协作过程中须注意权力的制衡,以防MFCA项目利益分配不公阻碍协作继续开展。总之,供应链内各企业必须达成共识,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重提高为驱动力,确保所有参与方互惠互利,方能使MFCA在绿色供应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ISO. ISO 1405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 General framework[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Geneva, 2011.

【2】Jiang Ying, Zhou Li-jun. Study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J]. Physics Procedia, 2012, 25:1682-1688.

【3】Martina Prox.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extended to the supply chain – Challenges, benefits and links to life cycle engineering[J]. Procedia CIRP, 2015, 29:486-491.

【4】Michiyasu Nakajima, Asako Kimura, Bernd Wagner. Introduction of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 (MFCA) to the supply chain: A questionnaire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low-carbon supply chain to promote resource efficienc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108:1302-1309.

【5】Victor Guang Shi, S.C. Lenny Koh, James Baldwin, Federica Cucchiella. Natural resource base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2, 17(1):54-67.

【6】鄭玲.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7】刘三红,肖序.循环经济背景下废弃物定价策略探析[J].财会月刊,2015(20):15-19.

【8】罗喜英,高瑜琴.资源价值流分析在循环经济“3R”原则中的运用[J].生态经济,2015,31(09):43-47.

【9】肖序,李成,曾辉祥.MFCA的生命周期视角扩展:机理、方法与案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12):3164-3174.

【10】郑玲,王培培.在战略层面将资源效率引入物质流成本会计—一个概念框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6):89-97.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念,对高职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成本会计人才。因此研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胜任实际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成本成本会计课程设置现状及弊端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存在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内容陈旧,与工作任务相关度低。以传统教材为载体的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展开的,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缺少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介绍,学生学完后无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特别是当学生毕业后从事成本会计工作以及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等工作时,往往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因此,传统的学科体系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组织、实施都不能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内容缺乏高职特色。

(二)课程实施方法单一,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多是采用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聆听记忆的形式。实训操作多是在教室内进行,学生不能体验真正的职业情景,实践过程很难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每个人一套账做下来,各个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課程评价方法不合理,无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只重视试卷分数不考虑学习过程,没有把学生职业能力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不能考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体现高职会计课程的特色,更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方法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工作过程是指工作人员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最终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从具体工作岗位的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实践为主要学习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术性,则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属性,职业领域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工作过程,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高职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高职课程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将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转变为能力本位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融合性,将教学与工作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更易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从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出发,对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 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即作为职业分析结果的行动领域,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 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理念,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定位的导航框架,在此框架内,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即将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为完成每一个子系统的任务,需要将成本会计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部解构,然后按完成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重构,再转换为高职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单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涵盖了两个要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排序。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施教对象的智力特点,二是课程内容指向的基本范畴。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看,高职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从高职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来看,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而不是所谓陈述性知识。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着重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增加能够提升岗位业务判断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如增加企业生产类型的认知、“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序化。由成本会计课程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调查研究,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我们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整合序化后的教学模块如下图:

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分别设计了五个任务即熟悉生产过程、生产费用的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再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下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上述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 可以使得课程在内容结构上更好地与工作结构相对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课程,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等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每一个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

成本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通常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和复杂的任务安排团队合作完成,团队一般3-4人,团队内有明确分工,学生按照分工情况各就其职,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安排个人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协助引导学生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角色扮演法,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针对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工作。如材料费用的核算,可让同学分别扮演仓库保管员、车间领料员、材料核算员等,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成本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高職成本会计课程考核设计

(一)以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内容,使考核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目标设定对应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在职业能力方面,我们特别强调成本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素质培养上,首先强调的是爱岗敬业,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五个教学模块中,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块所包含的五个实训项目教学中,寓考于教,教、学、做、评相融合。实践能力考核与实践教学过程相结合,强化了专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突显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考核模式的独有特征。

为完善技能考核模式,需要制定成本会计实训项目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等,使实训考核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成本会计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半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形式,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形式,笔试与口试、答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训操作技能。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包括实训操作项目及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占考核总权重的6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权重的40%,这样我们最后给出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综合评价是相对比较客观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教育研究.2005(8).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将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和合作沟通能力,树立了成本控制意识。实践证明,合作式案例法是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作式案例法;成本会计;中职

成本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计算复杂,公式繁多,表单量多,关系复杂,且与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中职学生基础差,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采用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案例化、具体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式案例法的概念

合作式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能力的原则,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思路,即每个项目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训练检验理论,教师适时解答疑问,最后学习小组再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合作式案例法的主要特点是:①教师精选典型案例,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②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③教师针对疑问,进行启发性引导,学生根据引导逐步掌握知识。

二、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教学思路

筆者按照理论指导实践——教的思路,沿着学生“因岗而学—在岗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学的思路,引入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实践体验为主,教学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拓宽了学习时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思路如图1。

三、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思路指导下,笔者在开学初便引导学生加入了手工DIY社团,主要负责各类玩偶等DIY作品的制作。他们在参与手工制作,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经营问题。笔者就以这些经营问题为教学契入点,将工作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展开产品成本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是对生产过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同时对利润的形成和计算有较大影响。要正确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前提是能够正确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笔者在产品成本计算中,以DIY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团接不接双十一订单为线索,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环节

1.组建团队,小组分工

本着自愿原则与学生自由搭配,形成6~7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为生产车间。选出小组长,并为组员进行岗位分工,如发言人、记录员、成本会计岗等。各种分工应相互轮换,增强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2.收集资料,制作微课

笔者根据本课教学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准备玩偶各部件的卡通图片,准备好制作玩偶的原料(棉布、棉花、棉纱等),发工资用的不同面额的样钞。同时,也准备了相关的原始单据和成本计算单、分配表。

3.小组合作,自主预习

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小组学习讨论记录。

(二)课堂活动环节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学习了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对产品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及联系有了一定的认知。笔者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见图2。

环节一:角色转换,引任务

笔者以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社长的烦恼,导入新课,呈现社长的困惑:巧虎玩偶首次接单,18元每只的订单能不能接呢?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学源动力。使学生角色,从课前生产岗向课中会计岗,管理岗顺势转换。只有正确计算出玩偶的成本,才能为社长决策提供助力,从而明确课堂任务——成本计算。

环节二:动手实践,解任务

本环节为教学中心环节,成本计算单贯穿始终,有效小任务内容环环相扣。

任务一,看图识一识。笔者首先呈现了一张空白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见图3,让学生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识读。根据计算单的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料工费的含义及其数据从何而来,玩偶发生了哪些成本耗费?

任务二,成本费用分一分。以学生亲手完成的巧虎玩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玩偶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成本与人力、物力、财力,并邀请他们上台来,根据具象化的卡通图案,分一分。亲身的制作经历,让学生能够快速区分出棉花,棉布等制作玩偶的直接原料,工人工资等要素。但也遇到了困惑,社团宣传费、产品运输费这两项要不要计入玩偶成本?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强调关键词为生产产品而发生,从而正确区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清楚了玩偶产品成本构成之后,再引导思考,它的成本是不是这些耗费直接简单相加就可以了呢?

任务三,成本算一算。笔者下发了相应的原始单据,引导学生使用原始凭证读取相关信息,进行尝试计算。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不少小组出现了漏算、错算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料工费分不清而导致的。由此可见,我们的产品成本不能直接计算,容易混淆遗漏。这时,笔者提示学生,借助任务一中提到的产品成本计算单来试一试。

任务四,料工费归一归。让学生将之前分出的实物卡片,分门别类地贴在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下,发现学生对料工费的区分不清楚。为了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直接材料,笔者将玩偶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棉花、棉布等材料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概念进行直观的判断。对于直接人工的理解,笔者则拿出了不同面额的样钞,模拟发工资活动,并提问:“老师作为管理各个生产车间的主任,是不是也应发工资?老师的工资是不是也应当计入直接人工呢?”面对学生的疑虑,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回到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概念。经过分析,车间主任的工资不是计入直接人工,而是计入制造费用。此时,笔者顺势帮助学生巩固了几种常见的计入制造费用的情况。形象的实物图片和真实的原料展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物象化,从而解决了料工费的归集重点。

此时,笔者拿出了各车间小组发给自己的工资,数了数,发现本应拿40元工资的车间主任,现在却拿到了200元的工资,这合理吗?经此提醒,学生快速反应过来:原来车间主任的40元工资是各车间小组一起耗用的,并非一个组单独耗用。因此,制造费用需要在各小组进行分配。进入最后一个小任务,制造费用的分配,见图4。

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都有了自己的分配方式。有小组提出,可以各个小组平均分;也有小组提出,按照玩偶制作的个数分;还有一个小组提出可以按照生产玩偶的工时分。在肯定大家的同时,笔者提问:哪一种在我们这堂课中更为合适呢?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小组最终得出了最佳的分配方式,即按生产工时分。学生借助制造费用分配的微课视频以及分配表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分配要点,突破了制造费用分配的难点。五个小任务完成后,各小组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也计算完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环节三:对比分析,评任务

师生共同审核各个小组的成本计算单,并做出点评。为视频中社长接单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为社长的决策提供助力。不同的小组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认为订单价高于计算出的成本,可以接单;也有小组认为订单价虽高于成本,但获利太少了,不愿意接单;但有一个小组提出虽然获利少,但可以薄利多销,先打开市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于各成本项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环节四:知识迁移,拓任务

从不同小组计算出的生产成本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小组成本差异的原因,并提示可以从料工费这三个角度入手,从而进行知识运用的迁移,拓展了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进行了控制变量,先后进行料工费三个变量的控制,学生很快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原因,对成本控制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

(三)课后环节

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笔者布置了课前预习内容及分层作业。基础作业,完成资源库中的答题练习;实践作业,小组合作继续探究成本控制之法,并尝试画出思维导图,上传至学习讨论群的讨论模块。

四、合作式案例法的教学效果

1.听到的会忘记,看见的会记住,做过的才理解。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品成本计算中,运用合作式案例法进行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效果明显,见表1。

2.整节课以手工DIY社团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体验了成本核算过程,围绕着真实的成本计算,极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业务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乐于投入到成本会计知识的学习中,促使会计教学有效性提高。

4.管理意识常态化,通过角色扮演岗位转换,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经营管理思维,从而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五、合作式案例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实践能力需提升。大多数成本会计教师一毕业就上岗教学,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不熟悉。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2.案例选择需典型。为使教学案例符合教学实践,可以引进企业财务专家,通过讲座或座谈会,将亲身经历的案例作为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自主学习需加强。由于学生实践少,理论知识不足,致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因此,教师每次下课前需下发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反馈。这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了其对资料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合作式案例法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使教学内容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孙颖.合作式教学法在财务会计中的應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24):77-78.

[2]江建敏.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9.

[3]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式学习的大班上课小课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4]丁丽莉,李岩,张自伟.浅谈合作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12(20):254-255.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6篇

医药卫生行业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医疗卫生体制的优化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成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现阶段医院成本会计管理问题为入手点,结合精细化医院成本会计管理特点,对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成本会计管理是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的限制,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内容不全面、会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整体医院财务管理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精细化管理对成本会计的管理作用

精细化成本会计管理可以依据医疗事务管理特点,促使医院成本管理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可以进一步控制医院成本资源损耗,同时通过对医院内部成本会计管理核算机制、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创新,可明确医院成本项目资源流动情况,达到优化经营的目的。

2.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

会计内容不全面。意识是行动的主要影响影响因素,在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医院成本会计管理认识错位直接导致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内容不完善。在现阶段医院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医院业务开展收益或者损失核算为主要的成本管理模式,而由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缺失,导致整体医院成本核算与实际不符,而对于成本计算结果的过度重视,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将充足的经历投入到成本核算过程中,从而导致整体医院会计服务效率及质量持续下滑。

成本会计管理意识不足。在我国现阶段医疗体系中大多数为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政府拨款的管理形式,促使其对整体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并没有充足的认识。再加上在实际会计管理过程中,公立医院政府管理支持的模式促使其并没有正确认识医院的市场经济定位,从未导致其整体成本管理观念较落后,而成本管理管理的落后也导致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制约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在法律层面,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内部原理或措施大多来自于市场企业成本管理。而工业市场企业与医院服务模式的巨大差异性,导致其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无法对医院成本会计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3.优化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完善财务管理内容。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模式从医院成本会计管理方面、核算流程及管理机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首先在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环节,医院挂你人员应结合现阶段管理情况,对内部成本会计职能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建立,逐步明确成本会计管理的相关权限;其次结合现阶段成本会计管理模式,可加大新型成本会计管理方法的应用。通过成本会计信息管理体制的应用,可对医院内部科室进行不同成本财务管理模块的设置,而通过人事、财务会计、医疗服务等成本会计管理模块的设置,可推动成本会计的精细化管理进程,进一步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准确效率。最后在实际成本会计管理初中,可综合采用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技术,利用非增值作业的方法,提高自身成本控制效率。

更新成本财务管理理念。成本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优化是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依据。首先在实际成本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会计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结合时代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更新成本财务管理理念,加大对成本财务管理的关注力度,结合相应会计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各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其次为了抑制医疗成本的无序增长,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业务开展情况,通过各科室财务费用成本额度限度,从医疗卫生材料、卫生用具等方面,实施财务成本费用包干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成本资源利用。最后为了进一步保证医疗服务成本管理效率,在实际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医疗服务会计可进行医疗服务可行性效益评价机制搭建,通过对医疗服务投资时期及净增长额度进行成本评价指标的制定,然后将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得出实际医疗卫生用具实际招标依据。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是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一方面在实际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应结合医院现阶段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工作管理规范的制定。结合外部监督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可结合医院各科室内部管理规范的制定,对内部成本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如结合医院运营特点,可进行财务人员会计持证上岗机制的完善,对内部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成本会计制度》等相关会计管理规范的培训,通过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可为医院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核算流程及核算内容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医院可在以往会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医院管理模式,在整體成本会计管理机制中融入质量管理机制,通过完善成本会计质量精细化管理规范的制定,为内部成本会计优化管理提供依据。如为了进一步降低医患纠纷事故的发生频率,可在整体医院医疗服务考核机制中,将患者医治环节其反馈信息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战略决策优化制定的依据。在医院业务开展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可根据现阶段成本利用情况,从外部监督、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完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各科室成本可行性效益评估,可为各项成本会计管理标准的明确提供依据,从而为医院成本信息的优化整合及实际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上一篇:国际法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德育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