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认知范文

2024-03-12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1篇

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

1.社会化行为缺陷。对人情感淡漠,对事缺乏应有的反应。与亲人不亲,与同伴分离,不会建立友谊和伙伴关系。不参与游戏或不懂游戏规则。

2.语言障碍。缺乏正常的有来有往的交流;常保持缄默,对语言的理解低下,常出现一些异常言语。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方式刻板、单调。

4.感觉和动作障碍。不同程度表现出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5.特殊依恋。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物表现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

6.智力障碍。80%以上的患儿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智力障碍。但部分患儿可表现出某方面较强的能力。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

一、研究对象

小华(化名)男孩,独子,4岁,出生时顺产,体重正常。母亲孕期无疾病和用药史。父母亲均为公司职员,学历专科以上,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疾病史。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偏上。该儿童现上幼儿园小班,过敏性体质,经常生病,患有气喘性气管炎,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或去幼儿园,晚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小华1岁3个月能开口叫“baba”、“mama”,能发出很多声音,身体动作发展良好。两岁以后声音逐渐消失直至没有。由于无语言、表现异常,家人带他到处求诊。据上海儿童医院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两岁半时的智力测试结果为弱智。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结果表明无明显孤独症表现,但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得分高。

二、观察及访谈结果分析

1.儿童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该儿童喜欢独处,常常发呆或玩弄某个物体,不与他人玩耍,不参加他人的合作性游戏,几乎与他人没有任何交流,比如对家人的叫唤没有任何应声或回头的动作,即使对着他耳朵大声叫,也无任何反应。该儿童不喜欢拥抱,与亲人缺乏目光对视,父母离开时既没有目光挽留也没有任何动作反应,似乎没有对父母的正常依恋,面部表情很单调。若有需要,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无法用手指指物。身体语言贫乏,较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兴趣狭窄,喜欢爬高,站在窗户上看外面的马路;喜欢在有弹性的表面如沙发、床上蹦跳直至疲惫;喜欢来回地奔跑。

2.访谈结果

与其家人的谈话了解到,小华的爷爷、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人对其期望值很高,一直认为自家的孩子很聪明,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若小华事情做得不够好,爷爷和爸爸会扳起脸,提高嗓门,批评孩子;奶奶性子急躁,常亲自动手代替完成。家人见小华对他人的言语无反应,平时不怎么对他讲话。据幼儿园老师介绍,小华虽然上的是全日制班,但在幼儿园待的时间不多,经常请病假,一个星期只有一两天会去幼儿园有时上午送去中午就接回家休息。小华在幼儿园里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也不听老师的指令,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午休息时也不肯睡觉,无法遵守幼儿园里的作息制度。老师反映,儿童的爷爷奶奶对他很宠爱,经常中午去幼儿园看他吃饭、午休,对幼儿园的工作不太满意,抱怨饭菜差、老师不给小孩盖被子,于是常常领着小华回家吃午饭、睡午觉。但他们很少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老师让他们在家里进行的家庭游戏活动,也很少得到他们的配合和反馈。其他家长都在家长联系手册上将自己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写得很详细,但他们往往只写两个字“正常”,与老师之问的交流很少。 3.环境观察

对小华家的入室访问发现,该儿童通常只能在客厅和杂物室里玩。家里的玩具非常少,只有两辆儿童车、几块积木和一张专供儿童蹦跳的旧弹簧床。小华在家里时,通常是爷爷看报纸、奶奶做饭、打扫卫生,而小华就在客厅和杂物室之问跑来跑去,或者在弹簧床上跳,累了就趴在窗户上往外看。晚上爷爷奶奶回自己家,小华则由爸妈照看。

根据上述的观察和访淡结果,并结合DSM-IV诊断标准,我们认为小华在社会性语言发展存在明显障碍,且症状发生于3岁之前,具有明显的自闭症特征,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良因素。首先,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目前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落差。到目前为止,家长仍旧对小华有很高的期望,在向他人描述时将孩子的行为能力描述得很好,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家长很不愿意承认孩子是自闭症患者;其次,家人对孩子的管教很严厉,限制很多。不准他爬高、把东西弄乱平时孩子做一点点错事,家长就会大声斥责或施予惩罚;再者,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爷爷、爸爸主张严格管教,妈妈较温和、希望顺其自然,奶奶则比较宠爱但缺乏耐心,为此爷爷奶奶与妈妈也经常发生争议,互相埋怨,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孩子的行为也更加无所适从,并对爸爸、爷爷感到害怕。另外,由于家人对小华失望的表现,也很少购买该年龄儿童常玩的玩具,认为他反正听不懂,所以也较少有语言交流。

三、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案的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对小华的¨ll练方案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变、目光接触洲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由于是初期阶段的训练,因此,目光接触训练、指令听从训练、模仿能力训练和表达能力训练基本是围绕着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进行的。预定时间为三个月,每周两次在训练室进行强化训练,每次一小时。家长在训练室观看,然后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训练。初期阶段的目标主要在于,改善儿童感觉统合的能力,延长儿童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时间,提高对某一活动的注意力,训练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和简单动作的模仿,并进行简单要求的表达。

1.生活环境的改变

众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儿童的个性、智力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明显有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将自己的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丰富家里的玩具,扩大孩子的活动场所,减少对孩子活动的限制,并让孩子有玩各种游戏的机会;家人的教育方式要一致,并降低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要常常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每天尽可能读故事给孩子听,也能够与孩子一起游戏。总之要对孩子倾注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2.目光接触训练

目光接触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性技能,而白闭症儿童常常在此方面存在很特异性的表现,本研究案例也是如此。在目光接触训练中,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离散单元教法(Discrete Trials Teaching)。训练者给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儿童做出一个单一性的动作,然后根据儿童的反应给予奖励或帮助。小华比较喜欢吃一些糖和饼干,也喜欢有些玩具,因此我们选择这些物品作为强化物。训练时,训练者与儿童面对面坐好,在l0秒的单元里,先叫儿童名字,然后马上说“看着我”,只要儿童刚刚看到训练者的眼睛就立即说“很好”,给予奖励。如果小华两次没有反应,则停顿5~10秒,再发指令。如果小华没有任何反应,则在说“看着我”的同时,举起强化物移到小华的眼睛前,待小华看到强化物,然后由训练者慢慢移动强化物到训练者的眼睛之前,如果小华的视线跟随强化物与训练者的视线保持接触就给予奖励。在小华能连续10次左右按指令看训练者后,慢慢地减少辅助。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任何一个新项目之前,先完成上述的目光接触训练,然后再清楚地发出下一活动的指令。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先喊孩子的名字,等孩子的视线与训练者接触之后,再提出一些问题,如“找一个球给我”或“这个球是什么颜色的?” 3.指令听从训练

指令听从训练主要是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语言理解别人意念,建立自己与别人之间有关系的意识,从而促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这一训练内容中,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儿童意识到听从他人的指令行事是有一定益处的,能够获得满足自己要求或者欲望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指令听从训练以目光接触训练为基础,每次通过糖果或有趣的玩具引起他的注意,然后给予具体指令。发出的指令要求做到简明易懂、不拖泥带水,比如“给我一个球”,指令发出后给他3~5秒的时间反应。在10个单元中有8次正确执行,说明他基本能接受此指令。此训练中注意教小华区别不同指令,将几个不同内容的指令随机轮换进行训练,直到他能按不同指令完成相应的不同动作。当小华有一定的接受指令能力后,指令逐渐复杂多样化,并在活动中随时发出。此训练的内容也是穿插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各项目中进行的。

4.模仿能力的训练

模仿就是有意识地仿效别人的行为,是早期儿童学习语言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手段。自闭症儿童要发展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单模仿过渡到复杂模仿,其内容主要包括动作模仿、口型和发音的模仿。首先进行动作方面的模仿。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训练,让小华模仿粗大动作如拍手、踏脚,模仿触摸身体部位如摸鼻子、指眼睛(有困难时可对着镜子模仿,使镜中的影像成为视觉提示),这些模仿训练可在提高模仿能力的同时,帮助小华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再模仿较细微的动作,如勾手指,锻炼小华的小肌肉能力和精细的观察能力。随着小华模仿能力的提高,训练小华模仿较复杂的动作,如配合声音有节奏的弹跳或连续的两个、三个动作模仿。当小华基本具备了身体大动作和嘴部动作模仿的能力,训练逐步过渡到口型和发音的模仿。训练者和儿童并排站在镜子前面,训练者稍微夸张地发出“a”的音让儿童进行模仿,在第一阶段中主要选择口型差别很大的汉语音“a”“o”“i”。为了避免枯燥,此项训练也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如让儿童模仿吹彩色纸片、吹倒积木、使用吸管在装水的杯子里吹气泡,吹燃烧的蜡烛等游戏进行呼吸练习;没计舔食游戏训练儿童舌头的灵活性。这些游戏既可达到活动发音器官的结果,又能使小华通过眼和耳的感觉,得到愉快的体验。

5.表达能力训练 社会缺陷是自闭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自闭症儿童缺少对他人的良好反应,在非言语表达技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很难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为了表达某种目的和意愿而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举止。对于严重的自闭症儿童,要发展社会能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首先要能选择合适的方式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事物的价值会因时因地地变化(我们有时会很想要某样东西,有时则无所谓),当事物的价值相对强时,人们往往会以某种方法来要求得到它。根据这一理论基础,训练孩子表达要求,最佳的时机是他们需要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能用语言来表达时,因此洲练中要利用和设计激发性操作条件。小华经常突然哭闹或沉默、不理不睬,需要别人不断猜测和试探才能知道他是饿了、渴了、想上厕所还是其他原因。训练者可以抓住这些机会,以实物提示、动作示范等方式教给他正确的手势,当他以手势或近似的语音表达要求后随即满足他的愿望。同时,也可有意识地创造激发性操作的机会,如在小华面前呈现他爱吃的食物或他喜欢玩的玩具、做有趣的游戏时突然停下来等,让他产生表达的动机,训练者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启发小华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问话:“你要什么?”“你要做什么?”

6.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理论认为,个体的运动、感觉与认知功能的发展,是与大脑成熟过程相一致的。个体如果感觉过程或统合过程异常,出现对刺激不敏感或过度敏感,视、触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等现象,可能造成个体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对小华的观察发现,小华的身体平衡性较差,容易跌跤,不会走直线,对高度不敏感。因此对小华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着重加强前庭功能、固有平衡和重力感方面。具体包括:滑滑板,让小华趴在滑板上,向前伸直手臂,自行或在训练者的帮助下完成下滑动作,可刺激他的内耳前庭,促进颈部和躯干的肌肉运动,改善眼、身体的协调能力;滚滚筒,让小华平躺在滚筒里,训练者协助做滚动动作,有助于促进前庭固有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和身体肌张力反应;走平衡木,让小华从平衡木的一端慢慢走到另一端,可张开手臂帮助平衡,训练开始时应给予动作辅助,以免他摔到地上,逐步撤销辅助;爬杠杆,帮助小华爬高度适中杠杆,坐在杠杆上停留片刻再下来,帮助他增强对高度的体验、重力感和动作协调能力;球池游戏,让小华跳入球池,将身体埋入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在池中翻动身体、移动肢体,感受不同重心和身体运动时的感觉,可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和身体协凋能力,在球池中玩“躲猫猫”游戏,可训练想象能力。

四、训练进展情况及效果

经过将近3个月的训练,小华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 l.目光接触

目光训练的进展比较顺利。经过3个月的训练,小华的目光接触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他人叫唤或者别人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与他人保持目光接触,时间一般为8~10秒,对陌生人或感到好奇的东西注视的时间更长。无论是训练者、家人或陌生人叫其名字,他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着声音去看发声者。

2.听从指令

指令听从训练的进展也比较顺利。小华由最初的一点都不听从指令,到逐步能接受一些简单的指令如“过来”“爬上去”,三个月结束时能够80%听从由训练者发出的指令,且无需给予过多的辅助,指令内容也复杂得多,包括“扔一个球给我”“自己把鞋子脱掉”等。在家里情况也大有好转,能自己按照要求走到桌旁吃饭,自己穿衣穿鞋。

3.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的训练相对进展缓慢,特别是嘴部动作的模仿训练只部分完成了汉语语音“a”“o”的口型模仿。但小华能够按照节奏做动作,可模仿连续的3~4个动作,会玩简单的搭积木、踢球、串珠子等游戏。要求模仿发出自己的名字时能发出自己姓氏的音。模仿的动作能恰当运用,学会以摇手表示“再见”后,每次训练结束都会摇手同训练者再见。

4.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的项目进展基本顺利。但我们也发现该儿童特别恐惧某些内容比如球池。经过训练,小华的动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走路比以前稳得多,不再经常跌跤;能够顺利地走直线,能平稳地从平衡木一端走向另一端;从不会滑滑板到能够趴着滑;能够不害怕地在球池中玩。而且,感觉统合训练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训练中发现,小华一旦获得熟练活动的感觉,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已的身体时,他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就得到增强,情绪由焦虑、恐惧变为愉快、开心。对这些活动也开始产生兴趣,当训练时间结束时仍然不肯停止。

5.表达要求

表达训练相对比较困难,但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在有需求时能够用声音引起大人的注意,拉着大人走到他要去的地方,并用手指想要的东西,有时会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要求。在语音方面小华经常自主地发出一些声音,比如a、ou、yi、e、i、ua、xi、ji、do、na、di、de、du、po、pa、dai、wang、wo,不仅能单独发出还能连发,并有声调的变化,但这些声音大多数缺乏意义。有时小华也会出现有意义语音,别人叫他名字时会以“ai”应声,看着别人喊“a~yi”。这说明小华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五、讨论

由于导致自闭症的原因不太明确,自闭症儿童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目前对于这类儿童的治疗和训练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综合性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小华训练的进展以及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要结合家庭干预。生态学系统理论,认为婴幼儿最大依赖于父母亲,其生存环境主要是家庭系统。虽然我们不能认为自闭症的父母都是“冷藏箱”式的父母,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式、家庭布置方面可能会因为孩子发育的异常而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也无法适应自闭症儿童的需要。而且,自闭症儿童生活中的大量时间是与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因此,对他们的干预一定要包含家庭的干预,即家庭要与专业工作者一起合作。在训练中我们也发现,家庭成员由于在养育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困难。对儿童存在非常矛盾的心态,很难正确地认识孩子的能力水平。一方面,仍旧梦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跟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发展,因此对训练抱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所表现出的低能力使得孩子的生活范围非常狭窄、环境刺激缺乏丰富性,实际上也造成其生活环境与正常儿童所处环境的巨大差异。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专业工作者要不断与父母保持沟通,鼓励他们的信心。

第二,对自闭症儿童要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干预,尤其是自闭较严重、无语言的儿童。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通常所提出的训练目标是发展孩子的语言。但实际上,语言的发展需要一些前提性的技能,比如构音器官的功能完善、注意力的集中、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发展。如用手指示和指令听从的能力。语言的发展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孩子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特别是不良的情绪上,语言的正常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另外,感觉信息的综合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发展问题,语言问题只是这些问题最集中的反映,因此多方位或者全面的干预是必要的,而其他领域的干预通常会间接地对语言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小华的训练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使得小华在社会、行为、情绪方面有了比较好的发展。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2篇

对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国外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模式。

一、 自闭症幼儿的早期融合保教

所谓融合保教,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安置于一般的托幼机构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幼儿实施早期的融合保教主要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融合保教模式: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动员有关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评估,制定和实施干预训练计划。

2. 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建立个别化、结构化的保教计划:即利用综合评估和直接观察的资料,确定融合保教的目标、实施方法和发展性评估方法。

3. 在融合保教内容上,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要特别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互动能力,应安排大量的能提高注意力、模仿和游戏能力的训练,培养儿童与人分享,表达情感的能力。

4. 渗透性的干预方法,保持一定量的个别化训练:是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然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由父母或教师这些熟悉的人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所进行的日常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效果得到巩固。在矫正自闭症的行为方式和培养社会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

1.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时刻想到,这些教育教学是否能提高儿童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否能促进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动作技能和职业技能;是否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讲,教育者都是根据功能性或实用性原则、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自闭的特点和程度来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2.采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由于自闭症儿童注意的指向性不确定,又可能伴随着“过度选择”,使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如一个对音乐和律动都比较敏感的孩子,可以采用音乐来教自闭症儿童学会乘法口诀。

3.采用结构式教学法:运用行为分析原则,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配合,教会家长从事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儿童所在的社区了解和配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4.采用密集教育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每周进行15-30个小时密集性的训练,巩固训练的成果多采用类化学习的方法(类化学习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利用生态环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充分强调利用教室内外,家庭内外和幼儿园内外的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展示刺激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课程设计强调社会互动及沟通技巧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安排培养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了解团体规范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来保证自闭症儿童个别计划的实施和及时地商讨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运用多种学习理论和训练方法。

三、运动治疗和干预

原则:通过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确定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治疗和干预方案,制定个别化的运动治疗和干预计划。

控制运动和干预计划的运动量,根据儿童的身心情况制定控制运动和干预的个人计划,确定自闭症儿童运动治疗和干预时间和强度,避免难以恢复的劳累。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从少到多地增加运动量。

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唤起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巩固运动治疗和干预的效果实施步骤,进行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

确定运动治疗和干预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安定情绪还是改善运动技巧。

选择运动治疗的类型,包括放松运动、呼吸运动、伸展运动、耐力运动等。

确定运动治疗的时间、频率、运动量。

方法:被动运动治疗和干预,包括按摩和牵引。

主动运动治疗和干预,主要为徒手运动(韵律操、治疗体操、拳术)和机械运动(杆上运动、球类运动、滑板运动等)。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动治疗和干预,有可能使自闭症儿童不正确的和无效的发射动作得到控制,使个体有正常的感觉输入,使输入的信息能达到相应的神经通道,在有效的整合中作正确和有效的反应,由此促进儿童身心的成熟。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

四、学前融合保教模式的构筑与实践:由团长负责制下的团队模式;将集体活动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与社区和康复机构携手的联合模式。

康复教育训练的探索与检验。

感觉统合与音乐疗法的尝试与证明。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从身体发育和外表上来看,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1 认知特点

眼神的接触: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婴儿从出生的第一月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无法和父母或抚养人进行眼神接触。对人的脸型也不感兴趣,有的观察表明,三个月的自闭症婴儿尚不能区分人脸。

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是一种使用感官与他人分享喜悦的社交能力,对正常儿童来说,大约8-12月的婴儿会显示出共同注意这一社会能力。但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定向发射的迟钝,缺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也不能产生共同注意。另外,自闭症儿童在注意方面的表现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漠不关心,有时又出现明显的过度选择,即面对多种刺激时,只能专注于其中的某一个刺激,仅能对这一刺激作出反应。比较而言,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对物的注意而不是对人的注意。

智力:一般来讲,自闭症儿童常伴随着智力偏低或轻度智力障碍,但有的又会在空间知觉、机械记忆、计数、艺术和操作等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这种单项突出的认知能力常使人感到困惑。

语言:在语言方面,尤其是语言沟通方面,自闭症儿童明显的表现出落后和无能。Rutter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就指出,大约有一半的自闭症儿童不具备实用性语言。他们经过早期训练,一般会在6岁前开始说话,若到十岁都没有开始讲话,他就很有可能出现口语,甚至终身保持缄默。自闭症儿童的音质、音量、音调方面常显示出与正常儿童不同。 2.情绪表现特点

情绪冷淡是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他们经常避免与他人的眼神接触,表示出茫然和冷漠。不主动与他人接触,也不愿意和父母亲近,对一些群情激愤的集体感情,也不能引起他们应有的共鸣。对新奇的事物也缺乏应有的兴趣。自闭症儿童有时又会表现出极不适宜的、异常的、激烈的情感反应。 3.行为特点

刻板行为:感官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可能反复地听同一种声音或同一首歌曲,注视、抚摩同一样东西,认定某一种颜色或样式的衣服。

自我刺激性行为:他们一般拒绝他人的关怀和接触,但会无意地产生许多的行为方式。例如,摇头、转头等头部的自我刺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等手部自我刺激。

自伤行为: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伤自己。吃烟头、废纸等事物的自伤性行为。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闭症

早期教育 ABA 结构化教学

一、自闭症及自闭症早期教育的概念

美国学者堪那在1943年发表了《情感接触中的自闭症障碍》一文,引发了世人对自闭症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注。[1]自闭症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60多年来自闭症的研究工作波折前进。国外对自闭症的研究相对我国早而且研究更深入。我国是从1982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首次确诊四例自闭症儿童后才开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对自闭症研究的起步晚于国外,研究的进度相对国外也是比较落后。国内外对自闭症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堪那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2] 台湾中华民国自闭症总会对自闭症定义,自闭症指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引发沟通、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上有显著困难者,自闭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得普遍性发展障碍,常伴有智障、癫痫、多滴、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3] 我国普遍接受的自闭症定义是,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自闭症儿童早期训练教育的益处。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自闭症的真正病因目前在医学界仍无定论,但是医学界一致认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的症状极其重要。

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自闭症患者幼儿时期的诊疗和干预极为重要,干预矫治在2~5岁时最有效,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4] 早期教育训练有助于自闭症儿童使用适当的社会性行为、掌握沟通技能、有效地减轻一些儿童的感官的挑战,促进核心技能训练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儿童模仿能力、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技。

不言而谕,早期的干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能力的帮助是极大的。

三、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

现在我国大部分自闭症机构采用的训练方法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结构化教学(ST——TEACCH)、游戏与文化介入PCI。下面主要是对ABA教学方法的介绍与结构化教学的介绍。

(一)应用行为分析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即应用行为分析,又可以称为“行为矫正”或“行为治疗”, 是根据行为理论发展演变而来的完整的行为训练方法,认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控制刺激和结果(刺激——反应——行为结果)。[3]它是20世纪中期,心理卫生和临床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克服在人类活动的某个特定领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障碍。运用到教育领域,它可以被用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或增加适当的行为,比如减少学生离开座位的次数,增加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的时间;比如减少儿童哭闹的行为,增加其和老师的配合行为。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核心是回合式教学法(DTT)。[5]

ABA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1.学习情境

需要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最好是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室,只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连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

2、指导方式

应用行为分析ABA采用的指导方式有: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偶发事件中的教学等三种。其中以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效果最好。而且家庭主要辅导者在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学也很重要。可以说ABA训练的指导方式可以多样,最主要还是在生活中学习,帮助孩子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3、时间要求:

ABA的训练有时间要求,一般情况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

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总之,根据具体孩子的情况决定训练的时间长度及训练强度。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增加孩子的训练强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训练效果。

4、教学内容:

ABA教学内容分为:初级课程内容、中极课程内、高级课程内容等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ABA的训练内容根据孩子的程度而定,分级教学更容易适应孩子的实际情况。

5、ABA的优缺点

首先,ABA具有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从“一对一”开始,逐步到“小组”和“集体课”、干预的焦点从治疗改变为教学等方便教学的优点。其次,ABA虽然有广泛的应用性,但也有如何保证行为的普遍化和自然表现、如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

(二)结构化教学(ST——TEACCH)

结构化教学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让儿童从中学习。[6]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的结构、作息时间的结构、个别工作结构以及视觉结构四种。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结构教学法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7]

1、物质环境结构:指将教室空间分为四个区域(独自学习区、转换区、游戏区及团体学习区)各区域各司其功能,提供教学、工作、休息等教学活动用途。各区域布置清楚、划界分明易辨认,有利于学生确认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区域进行。

2、作息时间结构:标准的作息时间有多种的编排方式,作息内容的呈现方式以符合自闭症者的特征及需要为前提。作息时间依活动时间长短将一周内的活动以图表呈现并将各时间段之时间长短以图片或字卡的方式按时间顺序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排列,使学生极易明了其个人作息、活动地点及内容,卡片大小约六到八公分见方。当作息时间一到,自闭症患者即抽取该时间段的卡片,了解主要活动内容时间长短及地点,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学习。

3、个别工作结构:该结构依学生功能强弱将每一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工作分析,制作卡片以传达该时间段的活动顺序与内容,卡片以文字为主,可以兼采用图片或数字。依序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放置在独立学习桌上。学生依据卡片独自学习或部分时间由教师引导学习。个别工作结构的目的在有效的独立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让自闭症儿童从个人结构中学到“完

成”的概念。

4、视觉结构:自闭症者缺乏传达刺激的能力,因此对外界的口语沟通讯息缺乏整体的思考,加上心智理论的缺陷,使其不易认知他人的意图、愿望、信念、更由于缺乏表征能力,使自闭症者无法立即反应他人的对话内容。鉴于此缺陷,结构性教学本身即充分应用自闭症者不自觉的凝视外界转动的食物或同时出现手足不断拍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特征,重新加以结构化,通过视觉组织学习新的事物。

5、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结构化教学TEACCH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九个特点:要从经验观察而不是由既定理论出发来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专业人员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既教授自闭症孩子技能,同时又对环境作必要调整、由评估出发来进行干预、充分运用结构式教育、强调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指导意义、以积极正面的技能训练为主并接受自闭症患者的某些缺陷、在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全面性和整体性取向、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持久不懈的社区性干预等。

六、家庭教育对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康复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通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家庭式社会的细胞,具有社会的共同属性,同时,家庭又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个别属性。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和谐、温情的氛围,父母的舐犊之情,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成为了每个人成长的基石和“避风”的港湾,同时又是每个人扬帆起航的港口。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家庭的概念,表面上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很陌生,也很遥远。甚至对于父母的亲情,他们也毫不理会,似乎生活在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这种状况常常使许多家长十分沮丧和焦虑。其实不然,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家庭有着十分的依恋,他们深知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呵护和温情。[8]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需要个别教育,而充当这个个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对孩子的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交流、教育对自闭症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来说就犹如一个港口,在这个小社会中学在大社会中生存。

另外,孩子出生成长早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呆在父母的身边,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孩子早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必然是家庭的主要抚养着。因此,可以说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萍。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萍,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4] 张福娟,贺莉。自闭症儿童的诊断与评估[J]《现代康复》2011,11 [5]昝飞, 马红英。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内容与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5, 04 [6]黄朔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色,2011 [7] 刘建霞。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J]。《黄山学院学报》。2010, 04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4篇

对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国外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模式。

一、 自闭症幼儿的早期融合保教

所谓融合保教,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安置于一般的托幼机构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幼儿实施早期的融合保教主要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融合保教模式: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动员有关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评估,制定和实施干预训练计划。

2. 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建立个别化、结构化的保教计划:即利用综合评估和直接观察的资料,确定融合保教的目标、实施方法和发展性评估方法。

3. 在融合保教内容上,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要特别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互动能力,应安排大量的能提高注意力、模仿和游戏能力的训练,培养儿童与人分享,表达情感的能力。

4. 渗透性的干预方法,保持一定量的个别化训练:是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然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由父母或教师这些熟悉的人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所进行的日常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效果得到巩固。在矫正自闭症的行为方式和培养社会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

1.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时刻想到,这些教育教学是否能提高儿童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否能促进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动作技能和职业技能;是否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讲,教育者都是根据功能性或实用性原则、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自闭的特点和程度来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2.采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由于自闭症儿童注意的指向性不确定,又可能伴随着“过度选择”,使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如一个对音乐和律动都比较敏感的孩子,可以采用音乐来教自闭症儿童学会乘法口诀。

3.采用结构式教学法:运用行为分析原则,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配合,教会家长从事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儿童所在的社区了解和配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4.采用密集教育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每周进行15-30个小时密集性的训练,巩固训练的成果多采用类化学习的方法(类化学习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利用生态环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充分强调利用教室内外,家庭内外和幼儿园内外的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展示刺激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课程设计强调社会互动及沟通技巧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安排培养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了解团体规范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来保证自闭症儿童个别计划的实施和及时地商讨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运用多种学习理论和训练方法。

三、运动治疗和干预

原则:通过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确定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治疗和干预方案,制定个别化的运动治疗和干预计划。

控制运动和干预计划的运动量,根据儿童的身心情况制定控制运动和干预的个人计划,确定自闭症儿童运动治疗和干预时间和强度,避免难以恢复的劳累。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从少到多地增加运动量。

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唤起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巩固运动治疗和干预的效果实施步骤,进行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

确定运动治疗和干预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安定情绪还是改善运动技巧。

选择运动治疗的类型,包括放松运动、呼吸运动、伸展运动、耐力运动等。

确定运动治疗的时间、频率、运动量。

方法:被动运动治疗和干预,包括按摩和牵引。

主动运动治疗和干预,主要为徒手运动(韵律操、治疗体操、拳术)和机械运动(杆上运动、球类运动、滑板运动等)。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动治疗和干预,有可能使自闭症儿童不正确的和无效的发射动作得到控制,使个体有正常的感觉输入,使输入的信息能达到相应的神经通道,在有效的整合中作正确和有效的反应,由此促进儿童身心的成熟。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

四、学前融合保教模式的构筑与实践:由团长负责制下的团队模式;将集体活动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与社区和康复机构携手的联合模式。

康复教育训练的探索与检验。

感觉统合与音乐疗法的尝试与证明。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从身体发育和外表上来看,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1 认知特点

眼神的接触: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婴儿从出生的第一月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无法和父母或抚养人进行眼神接触。对人的脸型也不感兴趣,有的观察表明,三个月的自闭症婴儿尚不能区分人脸。

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是一种使用感官与他人分享喜悦的社交能力,对正常儿童来说,大约8-12月的婴儿会显示出共同注意这一社会能力。但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定向发射的迟钝,缺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也不能产生共同注意。另外,自闭症儿童在注意方面的表现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漠不关心,有时又出现明显的过度选择,即面对多种刺激时,只能专注于其中的某一个刺激,仅能对这一刺激作出反应。比较而言,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对物的注意而不是对人的注意。

智力:一般来讲,自闭症儿童常伴随着智力偏低或轻度智力障碍,但有的又会在空间知觉、机械记忆、计数、艺术和操作等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这种单项突出的认知能力常使人感到困惑。

语言:在语言方面,尤其是语言沟通方面,自闭症儿童明显的表现出落后和无能。Rutter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就指出,大约有一半的自闭症儿童不具备实用性语言。他们经过早期训练,一般会在6岁前开始说话,若到十岁都没有开始讲话,他就很有可能出现口语,甚至终身保持缄默。自闭症儿童的音质、音量、音调方面常显示出与正常儿童不同。 2.情绪表现特点

情绪冷淡是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他们经常避免与他人的眼神接触,表示出茫然和冷漠。不主动与他人接触,也不愿意和父母亲近,对一些群情激愤的集体感情,也不能引起他们应有的共鸣。对新奇的事物也缺乏应有的兴趣。自闭症儿童有时又会表现出极不适宜的、异常的、激烈的情感反应。 3.行为特点

刻板行为:感官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可能反复地听同一种声音或同一首歌曲,注视、抚摩同一样东西,认定某一种颜色或样式的衣服。

自我刺激性行为:他们一般拒绝他人的关怀和接触,但会无意地产生许多的行为方式。例如,摇头、转头等头部的自我刺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等手部自我刺激。

自伤行为: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伤自己。吃烟头、废纸等事物的自伤性行为。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5篇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自理、自立、自信、自强”的话题。 现代的世界是复杂的,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必须学会自理。所谓自理,就是自己承担,自己料理。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都要自理。只有自理,才能自立。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去生活。当我们长大以后,不能总是依靠父母,要自立谋生,如果不能自立,那将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自信,是每人必备的一种信念,相信自己。人生,会有许多坎坷,困难重重,要想突破它,必须要有自信心。一旦自信战胜了胆怯,首先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然后征服物质上的困难。可见,自信,是多么重要呀!只有拥有自信,才能让我们自强。什么是自强呢?顾名思义,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想跑在最前面,就要努力,就要自强,成为强者。讲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他们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和尚不愁吃,不愁穿,天天在山中玩乐,好不自在!而穷和尚却与富和尚天壤之别,他只有一个破铁罐每天去求斋饭,有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一心向佛,十分虔诚。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要去印度取经!”富和尚听了捧腹大笑,说:“从中国去印度要花许多钱,我都去不成,你就更别想去!与其取那没用的经书,还不如在这里痛痛快快地玩上一生!”但是,穷和尚十分坚定,他说:“只要我有一双手、脚,一个铁罐,就足以能去印度取经!”当天下午,穷和尚就出发了,他靠着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向印度,饭是讨的,衣是捡的。两年中,他克服种种困难,不仅达到了印度,取到了经文,还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学者。当原来穷和尚带着一卷卷经文来看望富和尚时,富和尚惊呆了,他这才知道,坚持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

自闭症认知范文第6篇

对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国外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模式。

一、 自闭症幼儿的早期融合保教

所谓融合保教,是指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安置于一般的托幼机构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形式。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幼儿实施早期的融合保教主要着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融合保教模式: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动员有关的力量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评估,制定和实施干预训练计划。

2. 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建立个别化、结构化的保教计划:即利用综合评估和直接观察的资料,确定融合保教的目标、实施方法和发展性评估方法。

3. 在融合保教内容上,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要特别强调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互动能力,应安排大量的能提高注意力、模仿和游戏能力的训练,培养儿童与人分享,表达情感的能力。

4. 渗透性的干预方法,保持一定量的个别化训练:是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然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由父母或教师这些熟悉的人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个别化教育计划所进行的日常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效果得到巩固。在矫正自闭症的行为方式和培养社会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学龄阶段的教育教学方法

1.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时刻想到,这些教育教学是否能提高儿童的自然认识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否能促进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动作技能和职业技能;是否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讲,教育者都是根据功能性或实用性原则、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发展水平、自闭的特点和程度来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方案。

2.采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由于自闭症儿童注意的指向性不确定,又可能伴随着“过度选择”,使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如一个对音乐和律动都比较敏感的孩子,可以采用音乐来教自闭症儿童学会乘法口诀。

3.采用结构式教学法:运用行为分析原则,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的配合,教会家长从事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儿童所在的社区了解和配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4.采用密集教育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每周进行15-30个小时密集性的训练,巩固训练的成果多采用类化学习的方法(类化学习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利用生态环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充分强调利用教室内外,家庭内外和幼儿园内外的环境等不同的环境展示刺激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课程设计强调社会互动及沟通技巧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安排培养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了解团体规范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来保证自闭症儿童个别计划的实施和及时地商讨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运用多种学习理论和训练方法。

三、运动治疗和干预

原则:通过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确定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治疗和干预方案,制定个别化的运动治疗和干预计划。

控制运动和干预计划的运动量,根据儿童的身心情况制定控制运动和干预的个人计划,确定自闭症儿童运动治疗和干预时间和强度,避免难以恢复的劳累。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从少到多地增加运动量。

配合使用其他的方法,唤起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巩固运动治疗和干预的效果实施步骤,进行医学检查和运动体能评估。

确定运动治疗和干预的具体目标是为了安定情绪还是改善运动技巧。

选择运动治疗的类型,包括放松运动、呼吸运动、伸展运动、耐力运动等。

确定运动治疗的时间、频率、运动量。

方法:被动运动治疗和干预,包括按摩和牵引。

主动运动治疗和干预,主要为徒手运动(韵律操、治疗体操、拳术)和机械运动(杆上运动、球类运动、滑板运动等)。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运动治疗和干预,有可能使自闭症儿童不正确的和无效的发射动作得到控制,使个体有正常的感觉输入,使输入的信息能达到相应的神经通道,在有效的整合中作正确和有效的反应,由此促进儿童身心的成熟。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

四、学前融合保教模式的构筑与实践:由团长负责制下的团队模式;将集体活动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与社区和康复机构携手的联合模式。

康复教育训练的探索与检验。

感觉统合与音乐疗法的尝试与证明。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从身体发育和外表上来看,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1 认知特点

眼神的接触: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婴儿从出生的第一月起就可以看出他们无法和父母或抚养人进行眼神接触。对人的脸型也不感兴趣,有的观察表明,三个月的自闭症婴儿尚不能区分人脸。

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是一种使用感官与他人分享喜悦的社交能力,对正常儿童来说,大约8-12月的婴儿会显示出共同注意这一社会能力。但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定向发射的迟钝,缺乏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作用差,也不能产生共同注意。另外,自闭症儿童在注意方面的表现往往是矛盾的,有时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漠不关心,有时又出现明显的过度选择,即面对多种刺激时,只能专注于其中的某一个刺激,仅能对这一刺激作出反应。比较而言,自闭症儿童更倾向于对物的注意而不是对人的注意。

智力:一般来讲,自闭症儿童常伴随着智力偏低或轻度智力障碍,但有的又会在空间知觉、机械记忆、计数、艺术和操作等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这种单项突出的认知能力常使人感到困惑。

语言:在语言方面,尤其是语言沟通方面,自闭症儿童明显的表现出落后和无能。Rutter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就指出,大约有一半的自闭症儿童不具备实用性语言。他们经过早期训练,一般会在6岁前开始说话,若到十岁都没有开始讲话,他就很有可能出现口语,甚至终身保持缄默。自闭症儿童的音质、音量、音调方面常显示出与正常儿童不同。 2.情绪表现特点

情绪冷淡是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他们经常避免与他人的眼神接触,表示出茫然和冷漠。不主动与他人接触,也不愿意和父母亲近,对一些群情激愤的集体感情,也不能引起他们应有的共鸣。对新奇的事物也缺乏应有的兴趣。自闭症儿童有时又会表现出极不适宜的、异常的、激烈的情感反应。 3.行为特点

刻板行为:感官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可能反复地听同一种声音或同一首歌曲,注视、抚摩同一样东西,认定某一种颜色或样式的衣服。

自我刺激性行为:他们一般拒绝他人的关怀和接触,但会无意地产生许多的行为方式。例如,摇头、转头等头部的自我刺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等手部自我刺激。

自伤行为: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伤自己。吃烟头、废纸等事物的自伤性行为。

上一篇:艺术字教案范文下一篇:职场小规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