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

2024-03-24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 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C.二月郊行最有情

B.万里鱼龙争照影 D.三千组练挥银刀

(

) 解析 这是一首律诗,所要填写的一联是颔联。根据律诗对仗的原则,颔联是遵守对仗的,第四句“一船鸡犬欲腾空”是“数量+动物+能愿动作+动作”,观察选项,只有B“万里鱼龙争照影”符合。

答案 B 2.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②两句选②,因为从后文看,是四字句式,为了对称,从最后一句“美景尽览”看,“美景”指前面内容,那就不指“俯瞰”,所以选②不选①。③④两句选④不选③,③④的句式是相同的,但从押韵的角度看该选④。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白云缭绕”应是对“山林”的缭绕,所以从这方面看,也应选④,“白云”在最后。

答案 D 3.按合理顺序排列下面李白的诗句《沙丘城下寄杜甫》 ①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②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③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④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A.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

) 解析 律诗偶句要押韵,中间两联是对偶句。 答案 B 4.诗歌创作常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解析 B项诗句中没有静境,不是动静衬托。 答案 B

创新迁移

5.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辛辛苦苦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浩浩荡荡 ④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 ⑤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⑦吾其归乎 ⑧流播四方 ⑨放怀一笑 ⑩是亦足矣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联: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答案 上联:④①⑥⑧⑩ 下联:⑤③②⑨⑦

6.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的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下过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 (扬州二十四桥联) 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平仄上看,上联前两句为平声,最后为仄声,相应下联应为仄仄平,由此推断下联的前两句均需调整。第一句动词对仗成立,它前后的两个名词颠倒对仗就合理了;第二句“问”应对上联的“看”,“箫声”应对上联的“云影”,“何处”置后。

答案 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7.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副对联,表达对王选院士的崇敬和赞美。

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他大胆提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和他的团队一连串的创新,促进了汉字激光照排产业的形成,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的一生,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尚在盛年,他毅然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青年科学家。“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鼓励、支持青年人创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锐意创新,成就出版新时代;勇做伯乐,支持青年早成材。

(示例二)锐意创新,促出版业跨入新时代;励勖后进,助年轻人投身改革潮。(只要从做事、为人两方面概括,写的对联符合题意、有文采即可) 8.根据所给的上半句拟写下半句,使之成为一个有完整意思的对偶句。 (1)年年植树,________。

(2)杨柳拂面杏花开,____________。

解析 上下句组成完整的意思;符合对偶的要求。 答案 (1)岁岁添绿 (2)大地披绿新春来

9.请根据以下材料,为悼念史铁生写一副挽联。不需要拟横批。

据新华社专电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文革”期间,史铁生下放陕北,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等充满诗意,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国内外获奖。

解析 对联符合“仄起平收”原则,选取的两个角度合理,如从多病、早逝和写作成就等角度,字数相等,结构相当,词性大体相对。

答案 腿残肾衰心犹壮;文丰笔劲风长存。斯人已逝,地坛只剩旧辙; 英灵宛在,文坛永存福音。一生痛苦长存《病隙碎笔》;数载思考感悟《我与地坛》。六十度春秋半生以病为业截肢瘫痪尿毒症轮番来袭忍受多少痛苦;卅余载文坛一直笔耕不辍老屋地坛清平湾交相生辉留下无限沉思。

10.拟写广告词(20字以内)。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1)拟写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写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体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体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彩民共托朝阳,足彩再创辉煌。

(2)红花绿草满园栽,蜜蜂彩蝶引伴来;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郭龙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广播电视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现为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学会监事长。

《中国教师》: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语言文字工作而言,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

郭龙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语言文字应用达到目前的水平。据调查,目前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数比例可望达到75%以上,社会用字与汉语拼音应用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的起点与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愈加频繁的中外经贸往来促使中外语言文化交流逐步增加,大量多语言商贸人才走出国门,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此外,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概言之,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中的语言文字:高考“指挥棒”、社会用人与评价人才机制的标准都使当今广大青少年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是多年来学者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诱因。人们认识到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所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处理得好,会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外国语言文字之间的距离,扩大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实力的提升。

(2)政治上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政治,但是关乎政治;不是大局,但是服务大局。虽然说语言文字具有更强的工具性,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积淀。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语言关系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问题密切相关。有些国家、民族之间,往往会因为语言文字的问题而产生摩擦、冲突,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与灭亡。因此,在政治层面,应该认真对待语言关系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让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政治的健康发展服务。

(3)技术里的语言文字:新媒体样态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等的发展都需要语言文字工作成果为其提供语言文字的根本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既是工具,又是媒介,是借助网络技术和媒体介质的工具,也是为媒体使用者服务的媒介。语言文字能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是阻碍技术的发展,还是为技术的进步插上一对翅膀,则成为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教师》: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和变化?

郭龙生:(1)规范是主流。从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与以前相比,还是与当前其他人群的语言应用情况相比,规范都是主流,广大青少年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主要的、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广大青少年正处于学校学习时期,正规教育使他们能够按照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并能清楚、准确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求异有个性。虽然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是主流,但也必须承认,在主流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即青少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创新求异、张扬个性的表达方式与表达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也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受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崇尚多元、张扬个性、突破规范、反对规范,已成为少部分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再加上社会风气中某些不正当的价值取向,使按照规则办事的人遭到嘲笑,而不守规矩的人则成为风向标,甚至成为少部分人追求学习的榜样,成为一些人羡慕的对象。这些都使有些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会有意无意地突破规范。

(3)分场合应用。尽管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规范与变异的矛盾,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都是分场合的。在需要规范应用的时候,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在非正规场合,青少年的语言应用则活泼多样、个性和另类。根据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有关要求,广大青少年应该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够在该用的场合使用。在私下场合、非正规场合,青少年使用方言、网络语言等则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教师》:有人说青少年汉语能力在退化,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郭龙生:我不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的汉语能力是这个样子的,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青少年的汉语能力都退化了。上述这些方面,也不是所有能力有所退步的青少年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是这个方面有所不足,有的是那个方面有所欠缺。总之,是有些青少年的汉语能力在有些方面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分析这种退化的原因:一是各种媒体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读图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真正阅读文字、书写文字的时间大大减少,于是有些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必然会有所减退。二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有严格要求广大青少年有意识地提高在这些方面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与水平。俗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教学重点突出,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与遴选机制没有缺陷,那么青少年在汉语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出现退化的现象。

《中国教师》: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哪些要求?

郭龙生: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与广大青少年具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总结起来,《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如下要求:

(1)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时期的广大青少年在语言规范意识方面应进一步增强,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2)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广大青少年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水平。广大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应按照要求努力学习,切实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受过初等教育者,应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应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地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

(3)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5年,在城市,普通话基本普及,广大青少年责无旁贷;在农村,以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实现基本普及,汉字应用在广大青少年中基本规范。

(4)提供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国家建立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提倡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广大青少年应积极提升自身多语言应用能力,争做国家多语能力人才资源库的储备人才,作为社会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为国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5)开展国内外语言文化交流。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工作中,广大青少年作为各级志愿者,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发挥重要作用。在海内外语言文字交流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重要的交流使者,更是语言文字广泛交流的受益者,他们将在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6)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广泛开展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中华经典的主要学习者,也是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为此,广大青少年必须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深刻领会其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中国教师》: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群体怎样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郭龙生:(1)遵纪守法。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行为规范,更学到了如何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这里的遵纪守法,也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遵守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法律规章。这是有目共睹的,是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健康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

(2)爱国乐学。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并逐步完善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要求广大青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明确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自己是为什么和为了谁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应端正态度,以学习为乐,乐于学习,明确学习的终极目的。

(3)与时俱进。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中学生的表现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对于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而言,发展、进步是他们成长的精髓;与时俱进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特征。只有青少年与时俱进了,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不会落伍。青少年是引领潮流的群体,是国家能否繁荣富强的风向标。

(4)勇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要求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要勇于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切合时代发展脉搏的,突破原有规范的,更快、更新、更高的发展。

《中国教师》: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下手。”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对于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郭龙生:希特勒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而说出了上述这番话,这从反面证明了学校和教育对于语言、文化、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过程中,学校是基础,学校中培养的是民族与祖国的未来,学校中的教学活动不仅教授给学生们语言文字知识,教授给学生们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校的学习阶段更是广大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生关键时期。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东西,将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走向。

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来看,我认为,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应该着重从继承和发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入手,结合社会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社会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来进行。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分支系统,语言文字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和一个支系统。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世界的主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大量的文化积淀。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只需要选择中华民族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主流的文化传统予以教授便可以。

至于在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则必须跳出语言文字之外,在整个社会这个巨系统中来综合考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人们反思并积极寻求对策的现象。为什么现在有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敢上去搀扶?为什么有的人敢侵占他人房屋而拒绝腾退?为什么有的人官位不高但是动辄贪污成千上万元的人民币?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在小学生看到有老人倒地而上去帮助搀扶,结果却被老人及其家属诬陷是他撞的,因此而承担巨额经济赔偿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之后,什么样的宣传教育与道德说教能够唤回孩子幼小心灵中的良知与对社会的责任,什么能够改变他对社会司法不公、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的深刻印象。一个错误的司法判例,足以抵得过成千上万教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道德说教。因此,光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讨论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说没有用处,但是,更多的工作确实应该在语言文字之外,在能够决定社会对人的评价的支系统中。当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人不以违背规则为耻,反而把自己不守规矩、违反规定的行为甚至因此而得到了某种好处的现象作为炫耀的资本、沾沾自喜时,这个社会离崩溃的边缘就不远了,起码它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直至崩溃和瓦解。因此,正像语言规划工作必须与其他社会文化规划一起来进行一样,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必须与社会生态中其他系统的完善一起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林静)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一般常识,熟悉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掌握节目主持人在不同节目形态和不同语境下的语用策略及其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艺术和水平,为学习高年级的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与相关课程衔接:《现代汉语》、《即兴口语表达》和《播音主持业务》等。

3.周学时、总课时:每周2课时,总课时34课时。

4.开课学期:第4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6.考试方式:平时作业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提问、讨论、课后练习、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等。 8.教材:《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9.教学参考书: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吴为章.《广播电视话语研究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6]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7]林兴仁.《广播语言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书海出版社,1996.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语用学概说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语用学研究现状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学研究现状 3.掌握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语用研究现状及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用学:新兴的语言学科 1.语用学的学科性质 2.我国对语用学的引进 3.我国早期语用学研究 第二节

语用学研究现状 1.形式语用学的研究 2.描述语用学的研究 3.应用语用学的研究 第三节

语用学研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节目主持语用研究 1.节目主持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2.语用策略与语用分析 3.语用原则的理解运用 4.主持人言语行为研究 5.主持人语用含义推导 6.主持人节目会话结构 7.主持人语用失误 8.节目主持“口语修辞”

第二章

节目主持人话语角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2.理解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的概念 3.理解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

二、教学重点: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教学难点:话语角色及角色冲突,节目主持人及播音员辨析2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概述 1.“主持人现象”溯源 2.“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 3.中国节目主持人发展轨迹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特性 1.节目主持人是社会性角色 2.节目主持人是个性化角色 3.节目主持人是交际性角色 4.节目主持人是主导性角色 第三节

节目主持人角色冲突 1.中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焦虑 2.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3.角色构建与角色期待 4.角色的表现性与功利性 5.媒介角色与道德形象 第四节

主持人播音员比较 1.播音涵盖主持之争 2.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第三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汉语口语的发展概况 2.掌握汉语口语的特点

3.了解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状况,理解主持人口语的内涵及重要性4.掌握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二、教学重点:汉语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教学难点:口语的特点,主持人口语提高的途径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语口语概说 1.汉语口语应用研究回顾

2.“汉语口语”的概念界定及认知偏误 3.汉语口语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口语的时代流变

1.我国口语形态演化的轨迹 2.媒介膨胀对主流话语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主持人口语应用现状 1.观众对主持人的语用评价 2.从回顾的审视中寻求突破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能力习得 1.节目主持人需要口才 2.口语能力习得的途径 3.掌握常用表达方式

第四章

节目主持人口语修辞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修辞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及要求 3.掌握主持人口语修辞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口语修辞的辞则、要求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修辞的内容及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修辞概说 1.我国的口语修辞研究 2.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区别 3.口语修辞行为的层次性 第二节

主持人口语修辞辞则 1.修辞立其诚 2.切境与得体 3.口语修辞策略

第三节

主持人口语语音修辞 1.零位修辞:响度与清晰度 2.语调:情感活动的投影 3.重音:目的意识的表达 4.停顿:言语零语音形式 5.节奏:内韵体验的外化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语达意修辞 1.意象修辞:白描与示现 2.“委婉”的沟通和交流

3.重视态势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特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言语行为的定义,理解主持人言语行为的特点 2.理解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策略 3.掌握主持人环节语的表达特点 4.掌握话题操作的层次及访谈策略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境特点及表达策略,主持人环节语及其表达策略,话题操作及访谈策略

教学难点:主持人语境的特点,不同节目的环节语特点,话题的组织方式

三、授课时数:6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言语行为 1.主持人言语行为的交际性 2.主持人言语行为非表演性 3.主持人言语行为的表现性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 1.语境概念阐述 2.模拟语境和虚拟语境 3.主持人言语行为“语境化” 第三节

节目主持环节语述略 1.主持人节目开场语 2.主持人节目衔接语 3.主持人节目发问语 4.主持人节目点评语 第四节

话题操作与访谈策略 1.主持人话题操作基本原则 2.节目主持人采访特点 3.主持人新闻专题访谈 第六章

节目主持人语用创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2.了解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3.理解“废话”的语用功能 4.理解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主持人的语态及语用变革,主持人第一人称的用法

教学难点:语态及语用变革的动因,主持人第一人称单复数用法的适用性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语态变革 1.语用观念与时代语境的共变 2.语用创新需要文化宽容 3.多元语用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节

节目主持人语用变革 1.主持人口语不必“典雅” 2.挣脱书面语复制的束缚 3.杜绝陈词滥调

第三节

“废话”语用功能辨析 第四节

主持人第一人称解析 1.“我”不是“虚拟”的 2.还主持人一个真实的“我”

第七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口语生成的心理过程

2.掌握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及策略 3.掌握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的策略

4.理解主持人口误的原因,掌握规避口误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动态语境中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教学难点:即兴表达的话题策略,规避和矫治语流失畅、口误的策略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生成的心理运作 1.言语生成的修辞学描述 2.从“个人语典”到言语成品 3.表达焦虑与心理自控 第二节

动态语境中的即兴表达 1.动态语境口语生成机制 2.即兴表达的话题结构 3.即兴能力的自我养成 4.交流语境的动态平衡

6 第三节

语流失畅的规避和矫治 1.语流失畅的心理调节 2.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 3.强化“中心语义定势“ 4.提高口语的“回映能力” 第四节

主持人口误现象探究 1.主持人口误归因分析 2.主持人口误规避策略 3.主持人口误的补救策略 第八章

节目主持人言语智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智及其研究 2.理解主持人听辨的关系 3.掌握提高主持人听辨能力的途径 4.掌握主持人即兴应对的策略

二、教学重点:语智的开发与养成,即兴应对的功能及策略 教学难点: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即兴应对的策略方法

三、授课时数:4课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智现象剖析 1.语智的早期实践与研究 2.多元智能论对语智的诠释 3.语智构成要素分析 第二节

语智与听辨 1.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2.重视“听”的交流功能 第三节

语智的开发与养成 1.主持人语智训练目标 2.提高听辨能力的途径 3.提高机敏应对能力的途径 第四节

主持人即兴应对 1.时代呼唤对答如流的主持人 2.激发对答如流的多元智能 3.即兴应对的语用策略 第五节

主持人幽默应对

撰写人:石艳华

教研室:基础教研室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筹备建设阶段, 随着筹备工作人员逐渐增加, 系统管理大量审查问题的记录, 就成了问题能否有效反映的基础。不难猜想, 当文档资料增多, 最困难的是维护资料。当记录的信息有效更新, 并定时反馈, 才能够保障问题可以在解决的路径上流转。传统的办公软件Word资料保存在指定的电脑, 分布散落, 所以丢失或者找不到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网络编辑的模式非常有利于资料保存在云空间, 对于有权限的工作人员, 始终在一处网络空间查阅资料。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的筹备应用网络存储外, 还攻克了另一个难点, 那就是文档能够自动按设置的结构、排版形式整理, 任何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 任何时间查阅资料时, 均为资料的最新状态, 无须额外安排人员整理资料。

资料的维护, 如果能够严格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格式, 对于沟通记录与进度也是一种有利的效率表现。常见应用如问题记录固定的结构形式, 文档目录就可以对每类问题建立相应的索引目录。以图表2为例, 9月4日至25日期间, 记录的总行数 (蓝色线) 由5408快速增加至10529的行数, 在22日内, 记录的数量几近翻倍, 其中一个原因是筹备的人员由不足20人配置, 突然补充了超过20人。虽然应用网络协作编辑模式能够适应剧增的信息记录, 但假如仍然像传统模式的版式格式需要人工合并, 尤其是链接、目录索引该类关键查阅引用, Word办公软件应对超过一万行记录明显是不可行的 (截止到2018年1月22日的资料共423页A4纸) , 简言之, 能够满足日常运营的信息模式, 难以满足维护一份筹备期间, 能够用于沟通与反馈问题的记录列表。

管理格式与结构正是Latex语言优势之处, 所以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的信息管理, 首次应用了该格式化语言, 尝试定制一个“pog”命令 (图表1pog命令应用示范) , 解决每条信息的表达结构模式、目录索引生成等规范。“pog”命令是一条属于管理筹备阶段信息记录的定制, 所以既能够生成需要的格式并形式目录索引, 自助汇编在一份文档, 也能够限制不符合规范的信息模式, 保持了资料格式的绝对一致性 (如图表1pog命令应用示范) 。只要定制了信息模式的package, 无论文档是一页, 还上千、过万页信息, 依然能够确保问题记录或者进度信息的一致性格式, 为问题与进度的管理提供了标准保障。

二、解决建设问题的时效性

安装与建设阶段监理会、施工协调会等施工会议, 若能够依据每周的会议安排, 迅速整理好相关对口安装单位、安装设备需求材料, 则有利问题与需求的回应率。一般地, 车站员工每两日至三日, 需要对车站的安装进度开展核对, 包括了车站的公共区域、设备区域、天花、地砖、通风设备等。由于涉及的安装设施丰富, 专业范围广, 通常情况下, 核对的记录远超出正常运营地铁车站的信息量, 假如沿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模式, 即便专人整理汇总信息, 一般会议的资料整理需三日至一周不等。而建设阶段期间, 集中的会议通常是由于某些工程的建造结果与运营单位有分歧, 该类情况下, 通常导致工程必须搁置, 并尽快安排涉及的单位组织会议讨论定案, 所以, 会议越快组织就越能够避免工程的待工。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筹备的期间, 应用了在线的格式化信息收集模式, 提高需求材料的整理效率与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了问题的回应率。

单人编辑整理的信息收集模式, 也是当前广州地铁运营车站的信息主要模式, 主要应用传统且多人熟悉的办公软件, 较为代表的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软件, 或者金山公司的WPS办公套件。此两款软件模式, 普遍是属于单一人员编辑, 在修改、更新的此两项功能方面, 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 相应的信息整合时间成线性累增的关系。举例, 当前广州地铁车站服务部门, 一般下设生产安全组、人力资源组、客运服务组、票务组、党工团组、材料组、后勤综合组共7个职能专业组别, 每月基本上必须组织一次全体专业组管理质量的会议。根据2017年年度会议的信息收集需时测量, 平均用于汇总各专业组资料的时间, 每次在3至5日的时长范围内变动。信息整理的时间, 主要受三方面的限制, 第一点是汇总信息的人员工作时长, 也就是一位员工, 完成七个专业组信息整合的必须工作时间, 如果专业组, 或者需要汇总的信息部门增加, 则负责汇总的必须工作时间, 也相应地线性递增。可以预测, 十个不同来源或者专业组的信息收集, 已经基本达到了最低能够满足生产信息汇总的极限, 即不超出一周的时间。其次也受制于内容的修订次数。假设汇总信息的专员, 使用了三日完成会议材料的整合, 但其中某个专业组提出部分提交的内容需要修改, 此情况下, 每一次的修改工作, 都必须增加信息汇总负责人的工作时间, 在此例子中, 原来的三日完成时间, 就被迫延长至四个工作日方能够完成工作。由于每一次提交信息的修改, 都直接与汇总负责人的工作时长产生线性关系, 越是多修改出现在汇总完成之后, 就越是推迟最终完成的结束时间。总而言之, 修改工序绝大部分内容是添加信息合并的时间成本。最后一项因素, 就是格式排版占用的时间长度。通过日常的问卷统计, 排版文字、图片等的编辑工作量, 大约占信息汇总工作的50%, 投入如此高比例在排版工作里面, 主要源于各个专业组提报的格式与汇总的格式极低可能完全一致而无须二次修整。

网络在线编辑整理的信息收集模式, 在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尝试的应用主要平台是Overleaf网络服务公司。除了属于网络平台的区别外, 最为典型的不同处就是必须采用定制的Latexpackage (下面简称package) 。Latex是一款格式化语言, 拿十三号线筹备信息管理系统来介绍, 该系统虽然是基本Latex格式化语言, 经过定制package, 培训的时长人均仅使用30分钟。纯粹的Latex语言功能是比较丰富, 不过, Latex能够定制命令, 应用定制的Latex package功能包, 即使十三号线筹备过程需要面对众多施工接口单位的情况, 也仅仅使用一条定制的“pog”命令便能够满足全部信息汇总与排版的要求。与单人编辑的格式对比, 网络协同编辑模式在汇总文档时, 需要使用的工作时间与参与编写的单位数量无关, 仅仅受最后提交信息的时间限制。另一面方面, 顺利的状态下, 即使只有半日的汇总时间, 只要提报信息的单位按时完成信息填写, 无须额外增加人力成本, 也能够准时把任务完成。同样是修改文档, 协作编辑模式也照样不受修改文档次数而影响完工时间, 仅受制于最后提交修改单位的时间, 类似地, 如果修改的时间在任务限定的范围内, 就不会出现延迟的后果出现。这个理想的结果, 是受益于协作编辑模式下的自动合并与更新的功能。

最后, 通过两次整理资料与建设单位沟通、反馈、调整需求的问题记录, 分析“协作编辑”的实际时效性。2017年的8月29日、9月19日是其中两次需要整理审核问题, 与建设安装单位沟通落实整改的协调会会议日期。由表格2可以轻易察觉到, 会议前的一日, 即8月28日、9月18日, “提报数量” (施工问题提报用户的填写数量) 锐增, 填写的记录数量分别添加了1514行与2299行数, 参与编辑的工作人员超过20人。即使2299行如此多的记录, 同样能够一日内完成填报, 毫无疑问, 传统的“单人编辑”模式是难以实现这时间效率, 除非临时大量增加工作人员达到5人共40工时。当短时间配置人力协作汇总资料不现实的环境下, 定制Latex package, 应用Overleaf平台实施协作编辑, 显然是更适应快速抄报问题保障响应率, 争取问题在会议上讨论的更理想的信息管理模式。

摘要: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行, 筹备线路的准备工作提前一年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运营二中心负责。在此一年期间, 由建设转入运营线路的工程项目, 涉及大量的信息接口用于处理各类的施工工程问题。能否有条理地管理各专业的建设信息进度, 关系着筹备过程问题的响应率, 影响着最终的筹备质量。为了提升问题响应率,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从信息的维护、信息的更新速度两个方面, 首次尝试应用信息化技术Latex、Git等协同编辑技术, 成功实现了人力成本降低, 但提高了建设阶段问题的响应率。

关键词: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线路运营筹备,地铁建设施工,Latex,Git,知识管理,验交管理

参考文献

[1] 项目管理协会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指南) (第5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3年7月1日

[2] Emma Jane Hogbin Westby Git团队协作[M]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版 (2017年5月1日)

[3] 林思奥.信息技术下地铁档案管理[J].现代信息科技, 2017, 1 (04) :27-28.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

1.1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主体的特定性

汉语文学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 具有较好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 学生乐于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可见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理所当然, 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的分析自然被得到重视, 因为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其所涵盖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 从流程的与人交流沟通, 进行理性的思维, 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品读。具备了这些综合能力, 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及语境的拿捏会更加准确到位, 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增强。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明显的交际性

语言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流工具, 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情感表达机会, 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语言表达机会被人们及时抓住, 并赋予真情实感, 那么, 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自然而然得到了彰显,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魅力就会被更多人所体会, 被更多人所认同。此外,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还能有效改善了很多人的自卑心理, 促使他们从容的与人对话交流, 这也是语言应用的良好结果。

1.4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平实的生活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然而, 最终, 这种理论知识还是要回归生活, 最终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性语言解决问题, 指导实践。因此, 深厚的理论知识只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基础, 语言的适时应用及意境的到位分析, 还需要借助特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景。因此, 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灵活的运用。

2 汉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作用

作为教师, 应该强化学生对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对语言意境分析的能力, 这也是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所以, 汉语言的应用和意境分析是所有汉语言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能够灵活应用, 否则, 语言就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汉语言的应用也就促成了汉语言的使用意境, 语文知识的形成与汉语言素养强化相得益彰。例如, 在形容风景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风光旖旎、风景秀丽”, 如果用作“风光靓丽, 风景艳丽”, 不仅读起来拗口, 就连基本意思也被扭曲, 让美丽的风景变得艳俗无比, 让人无语。虽然四个词语单独拎出来都是形容词, 但是用法差别很大。所以, 汉语言的应用会直接影响语境的塑造, 说“风光旖旎、风景秀丽”人们会眼前一亮, 甚至可以想象出美好的景色, 但是如果用“靓丽、艳丽”形容风景, 只会让人们倒胃口, 很难找到美的感觉。

2.2 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当今社会, 人们除了需要语言交流, 还需要借助安静、舒适的文学阅读来提高修养。所以, 在品读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时候, 不仅需要对汉语言的使用环境进行了解, 还要对语言的使用意境进行深入地了解。如果不了解汉语言的应用方法和意境, 就无法安心阅读, 也不能完全理解文学作品中极尽深刻而优美的语言。例如, 在欣赏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最后四句包含作者所有的寄托:“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简单的语言朴素明朗却又隽永清新, 作者对世界充满希望, 充满感恩, 善良虔诚的祈祷, 愿每一个人在尘世间都可以获得幸福, 而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仅仅依靠语言根本无法理解全诗的深刻内涵, 必须深入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才能在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 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 文学鉴赏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欣赏者的审美观也会更加准确和健康。

3 如何提高汉语言的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

3.1 增加朗读与阅读的训练

朗读是学习语言最好的途径之一, 增加文章的阅读量, 可以让学生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所以, 增加阅读量有助于理解汉语的应用, 同时汉语言的意境分析能力会逐渐提高。最终, 学生可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基调, 易于挖掘文章深处的含义, 提高对汉语言的应用和分析。

3.2 增加必要的背诵内容

背诵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无论中国人学习外国语言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 增加背诵量必然会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名篇, 学生如果可以对这些经典文学进行背诵, 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 还能增加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最终, 通过深刻记忆,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经据典, 增加文章的亮点, 提高文章的层次, 使文章更具有灵性。

3.3 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教学手段上,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 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 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 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 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 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让我国的汉语文化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流行起来。学习语言最基础的是学习文化背景, 尤其是汉语这样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 其底韵内涵之深, 其概括力, 语言弹性, 包容性之大更增加了其学习上的难度, 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及意境分析进行简单介绍, 希望可以对汉语言专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汉语言文学, 就是指通过汉语写作而形成的文学。它主要由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三个方面构成。汉语言文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注重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分析,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意境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1) .

[2] 彭巧燕.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08 (24) .

[3] 宋玉朝, 孙春青.汉语言文学[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1) .

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对象:语言

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为什么说语言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修订版)【06地位】

1、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对语言及语言现象的理性思考从古典文明形成之初就开始了

语文学是语言系统研究的开始,出现了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三大语言学发源地。

①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典籍,研究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形成了同城“小学”的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则关注梵语宗教典籍等作品,在对语言的一般性质及具体语音、语法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③古希腊的语文学非常发达,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2、虽然语言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语言学成为独立(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研究方法)的学科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传统于语文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解读阐释古典文献。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是经学的附庸)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变化使得语言研究开始关注口语和发现语言自身规律,19C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

索绪尔建立的普通语言学,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3、今天,语言学又有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方法、技术及观念。(除研究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之外,还与许多其他学科发生了密切关系) 20C下半叶,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新的语言学分支,以及关于语言功能、认知基础、逻辑和语义关系的研究等。

上一篇:一月社区道德讲堂教案范文下一篇:医院实习医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