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3-09-23

断乳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毒败血症。目前该病多见于农村小规模养猪户 (场) , 呈零星散发、时有急发, 病死率较高。笔者在农村诊治该病的过程中, 总结了一套有效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后1~3周龄的仔猪, 高营养水平饲养的仔猪发病率最高。一般常发生于体况良好的断乳仔猪。多发于春秋两季, 以气候多变时比较多见。该病发病急、死亡快, 散发性强, 病程短, 致死率高。笔者在农村诊治多起病例中, 多数发生在饲养3~10余头母猪的饲养户, 他们自繁自养, 仔猪一般在28日龄前后断乳;经常在断乳后个别仔猪突然发病, 经过笔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 眼睑、面部水肿, 眼球稍突出, 眼结膜充血;体温升高不明显, 后期体温下降, 步态不稳, 运动不协调, 不愿走动, 四肢无力, 卧地不起;瘫痪倒地, 口吐白沬, 呼吸迫促, 四肢向前划动, 死亡后靠地的部位呈潮红或发紫。

3 病理变化

病死猪营养状况良好, 眼睑、面部、颈部水肿。切开尸体皮肤的水肿部位, 可见皮下有一层胶冻样物或淡黄色液体流出;胸腔和心包积水, 胃壁水肿, 以胃底大弯部、贲门的黏膜水肿尤甚, 切开胃壁可见有一层胶冻样物渗出;肠道、肠系膜及淋巴结亦可见水肿;其他内脏器官无肉眼异常变化。

4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可初步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5 综合防治措施

主要以一头猪发病, 全栏 (群) 给药防治为原则。

5.1 全群管理

1) 降低猪群饲料的蛋白水平, 在原有的饲料中加入10%~30%玉米粉, 使饲料蛋白质降低。此后饲料更换要逐渐过渡, 切忌突然改变。

2) 在饲喂的饲料中, 按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原粉200 g、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200 g、强力霉素原粉200 g, 连用7 d;或添加强力霉素原粉200 g、阿莫西林粉400 g、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200 g等。

5.2 患猪治疗

1)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猪, 选用10%恩诺沙星2~5 m L/头、地塞米松2 m L/头、维生素B12~4 m L/头、阿莫西林0.5~1.0 g/头进行注射治疗。或用丁胺卡那霉素2~4 m L/头、地塞米松4 m L/头、亚硒酸钠1~2 m L/头。

2)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猪, 用速尿2 m L/头、头孢拉定0.5 g/头、地塞米松2 m L/头、维生素B12~4 m L/头, 以及强力水肿灵5 m L/头, 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4 d;或用速尿2 m L/头、10%恩诺沙星2~5 m L/头、地塞米松2 m L/头、维生素B12~4 m L/头和强力水肿灵5 m L/头等。

3) 对于卧地不起的患猪, 需消肿、利尿、强心, 用50%葡萄糖液50 m L (或甘露醇) 、20%磺胺嘧啶4~6 m L、地塞米松4 m L、维生素C 10 m L、安钠咖30 m L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 每天1次, 静注时, 速度要缓慢, 以免加剧心脏负担, 使病情加重。

5.3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断乳, 提早补料, 减轻断乳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同时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2) 加强猪群药物预防, 在仔猪断乳前后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以控制大肠杆菌繁殖, 选择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或强力霉素与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混合添加在饲料中, 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3) 仔猪出生后14~18 d注射仔猪水肿病疫苗 (在注射疫苗前后3 d内不能使用抗生素) , 或在该病流行前提前5 d注射水肿病高免血清。

6 小结与讨论

1) 一般经过2~3 d治疗后, 患猪症状逐渐好转, 猪群也不再出现新病例, 此后养猪户按要求给断乳仔猪群定期投药预防, 一般不会再发生水肿病。

2)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 在农村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善或卫生不良或蛋白质营养过剩, 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 致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诱发该病。

3) 当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时, 与猪链球菌病的症状相似而易误诊。仔猪水肿病主要是营养良好的仔猪易发生、多在断乳后1~3周发生以及眼睑等部位水肿, 猪链球菌病则无眼睑等部位水肿和不分仔猪体况、周龄均可发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下一篇: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