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和鹅几种常见病的鉴别诊断

2023-09-23

小鹅瘟 (Goose parvovirus, GP) 又称得舍氏 (Derzsy) 病、小鹅病毒性肠炎、鹅细小病毒感染等, 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30 日龄内的雏鹅, 特别是以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雏鹅日龄增大而降低。病鹅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不振、嗜睡, 两腿麻痹或痉挛;肛门向外突出, 周围被毛潮湿并沾有污染物, 排出灰白色或者淡黄色稀粪便, 常混有气泡。特征病变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在靠近卵黄蒂与回盲部的肠段部位, 可见外观极度膨大, 质地坚硬, 长度约为2~5 cm, 形状像“香肠样”的浅灰色或者淡黄色的“栓子”, 是由于坏死、脱落的肠黏膜, 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

1 与鹅副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副黏病毒I型病毒引起的, 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品种和日龄鹅均具有高度易感性;而小鹅瘟主要是雏鹅易感。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变特征为:肠道黏膜上皮坏死脱落, 与渗出的纤维素一起形成假膜, 包裹肠内容物, 致使肠道膨大, 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变相似, 但其长度比小鹅瘟形成的要长, 通常为15~20 ㎝。用脑、脾、胰或肠道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 一般于36~72 h死亡, 绒尿液具有血凝性, 并能被禽副黏病毒I型抗血清所抑制, 可确诊为鹅副黏病毒病。

2 与雏鹅副伤寒的鉴别诊断

鹅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雏鹅易感, 死亡率高。雏鹅副伤寒, 一般4~6 d发病, 患鹅表现为严重下痢, 缩颈呆立。肠道出血, 充血, 盲肠有干酪样 “栓子”形成, 与小鹅瘟“栓子”形成的部位、外形与质地不一样。可采用细菌培养法:无菌取病死鹅肝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 经37℃培养24 h, 可见无芽胞、单个、两端略圆的细长杆菌。染色观察为革兰氏阴性菌, 即可确诊为副伤寒。

3 与鹅流感的鉴别诊断

鹅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发病性急、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易发生在一月龄以内的雏鹅, 发病率高达100%;而小鹅瘟易感染10日龄以内的雏鹅。患流感的鹅特征的病理变化为:头颈部肿胀, 眼出血, 头颈部皮下出血或胶样浸润, 内脏器官、黏膜和法氏囊出血, 腺胃乳头, 腺胃肌胃交界处及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点或淤斑状出血;而小鹅瘟主要临诊特征为急性下痢, 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将肝、脾、脑等病料处理后接种5枚11日龄鸡胚和5枚12日龄易感鹅胚, 观察5~7 d, 如两种胚胎均在96 h内死亡, 绒尿液具有血凝性并被特异抗血清所抑制, 即可判定为鹅流感;而鸡胚不死亡, 鹅胚部分或全部死亡, 胚体病变典型, 无血凝性, 可诊断为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肝、脾涂片, 用碱性复红染色后,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100×16倍下镜检, 发现类似球菌的短杆菌, 呈独立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菌, 可确诊为鹅流感;而小鹅瘟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病原体。

4 与鹅巴氏杆菌病鉴别诊断

鹅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 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鹅感染本病后, 表现为精神沉郁, 尾翅下垂, 嗜睡, 食欲废绝, 饮欲增加, 口鼻流液, 呼吸明显困难, 神经症状不明显。剧烈腹泻, 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发生在肝脏, 肝脏肿大, 色泽变淡, 质地稍变硬, 表面散布着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肺出血, 发生肝变。心冠脂肪组织上面有明显的出血点。另外, 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十二指肠也常有出血点, 但无凝固性栓子;而小鹅瘟神经症状较明显, 肺无肝变。无菌采取发病鹅的心血涂片, 肝脏、脾脏抹片, 用美蓝或瑞氏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 菌体呈卵圆形, 两端着色深, 中央着色浅, 呈典型的两极着染的小杆菌, 即为鹅巴氏杆菌病;小鹅瘟肝脏病料染色镜检没有细菌。无菌操作采取肝、脾组织, 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上, 37℃培养24h观察, 菌落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淡灰白色、中等大小的菌落, 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 即可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5 与鹅沙门氏菌病的鉴别诊断

鹅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寒、鸭肠炎、德尔俾等多种沙门氏菌所致, 主要发生于雏鹅, 常呈败血症, 造成大批死亡。患鹅腹泻, 肝肿大, 呈红色或古铜色, 并有条纹或针尖大小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小坏死灶等病变特征, 但肠道不见有栓子, 可与小鹅瘟区别。将患鹅肝脏做触片, 用美蓝或拉埃氏染色, 见有卵圆形小杆菌, 即可疑为沙门氏菌;而小鹅瘟肝脏病料没有卵圆形小杆菌。将肝脏病料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 经24 h培养, 见有光滑、圆型、半透明的菌落, 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 即可确诊为鹅沙门氏菌病。

6 与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科、禽正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所致的一种新的鹅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品种雏鹅均具有高度易感性, 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60%~70%。患病雏鹅肝脏和脾脏以出血斑和弥漫性大小不一淡黄色或灰黄色坏死斑为特征性病理变化;而小鹅瘟肝脏、脾脏等器官无坏死病灶。采取肝、脾病料, 经处理后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和12日龄易感鹅胚, 每胚绒尿膜0.1 mL, 如鸡胚和鹅胚于7 d内死亡, 接种部位的绒尿膜有出血斑或坏死灶, 绒尿液无血凝性, 为鹅呼肠孤病毒所致;而仅鹅胚死亡, 绒尿膜无出血斑和坏死灶, 绒尿液无血凝性, 鸡胚不死亡, 绒尿膜无病变, 为小鹅瘟病毒所致。应用抗小鹅温血清和抗鹅呼肠孤病毒血清作交叉保护试验, 或用抗小鹅瘟血清作紧急预防和治疗试验, 如有保护作用或有紧急预防治疗效果, 为小鹅瘟, 反之为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

7 与鹅球虫病的鉴别诊断

鹅球虫病是由鹅球虫引起雏、仔鹅球虫病。本病一般侵害3~12周的雏鹅和育成鹅, 并集中于5~9月份发病;而小鹅瘟发病一般无季节性。患鹅粪便稀薄并常呈鲜红色或棕褐色, 内含有脱落的肠黏膜。十二指肠到回盲瓣处的肠管扩张, 腔内充满血液和脱落黏膜碎片, 肠壁增厚, 黏膜有大面积的充血区和弥漫性出血点, 黏膜面粗糙不平;而小鹅瘟肠壁变薄, 光滑。取病鹅粪便和病变较明显的小肠刮取物制片, 直接或经染色后镜检, 可见有多量球虫卵囊及裂殖子, 即可诊断为鹅球虫病。

8与鹅霉菌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本病是由禽顶辐孢菌引起1~7周龄雏鹅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疾病, 死亡率可高达44%。患鹅表现为头向后方屈曲、角弓反张、运动失调、四肢瘫痪、头颈歪斜等神经症状。大脑的额叶和顶叶, 或小脑部表面可见到大小不一、淡黄色或淡棕色坏死病灶, 必要时做霉菌分离培养检验即可区别。

9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鉴别诊断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以小肠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其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雏鹅新的腺病毒。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15~20日龄;而小鹅瘟的死亡主要发生在15日龄之前, 其死亡高峰是在10日龄以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也能形成“栓子”, 但其长度比小鹅瘟长, 大都在20cm左右, 有的超过30cm。病理变化: (1) 心脏:本病心脏局部充血和脂肪变性;而小鹅瘟有局灶性心肌炎和局灶性坏死。 (2) 胰脏:小鹅瘟出现充血, 本病无异常。 (3) 腺胃:小鹅瘟腺胃黏膜坏死脱落, 表面充血;本病仅部分黏膜上皮脱落。 (4) 脾脏:小鹅瘟早期无明显病变, 后期出现充血;本病早期即出现充血或出血。 (5) 脑:小鹅瘟早期无异常, 后期充血;本病无异常。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料经电镜可观察到“封入体”, 而小鹅瘟则没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奶牛乳房炎下一篇:现代乳业生产中微量元素铜的应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