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当今音乐教育之核心

2022-10-02

1)美育的起源。说到美育的概念,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是在战国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以人为本”,即:以礼教(德育)为目的,以诗乐(美育)为手段,去培养人完善的人格。论语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体现了当时美育基本特点是“尽美”又“尽善”,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代,但是关于美育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人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以后分别从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三个方面出发整理出来美育体系的雏形。在西方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是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卷三中着重讨论了艺术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认为要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正义”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里的“正义”是指人的整体素质,要实行全面发展。18世纪下半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第二十三封信)他的审美教育中心也是培养完美的人性。19世纪下半叶,闵斯特堡发表了《艺术教育原理》一书,他认为只有在审美关照中才能认识世界的真相,而不被世间的利害关系所左右。也就是说人要在美育的指导下发现世界的真善美。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许多大思想家教育家都认为美育才是使人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而音乐教育作为实现美育的方式之一,也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途径。2)以美育引导发现音乐美。所谓音乐教育,就是指对人们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而音乐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如何去发现它的美,就要用到美育的基本特征:审美的直觉性、情感性与愉悦性。首先,审美具有直觉性,对于一种事物或者一首音乐,是否好看,是否好听,每个人都有最直接的感受,这种感受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建立在个人的年龄、阅历、性格、生活的环境等等方面上的,人们会把各种理性因素加进对音乐的欣赏里,从而对审美对象整体把握,来体会音乐的特点与自身的感受。接着是审美的情感性,每一首音乐都会给人带来这样那样的情感,有喜有悲,有快乐有愤怒,有兴奋有哀怨等等。因此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会直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并不是固定的,它总是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来变化,同一首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感性上的,其实审美的情感性也有理性上的,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也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衬托,比如婚礼上的婚礼进行曲,升国旗时候的国歌,春晚最后的一首难忘今宵,这些音乐都是因为理性上的需要,而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体验,是音乐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是发现美的最普遍形式。最后是愉悦性,也就是音乐可以使我们快乐,其实音乐带给我们感受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喜还是悲,音乐都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满足,开心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曲子会更加开心,悲伤的时候听一些缓慢的曲子就会平复焦躁的内心,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总是会满足人们内心的需要,振奋人们的精神,而于聆听者来说处在音乐的环境里也总是愉悦的。其实审美的直觉性、情感性与愉悦性并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来引导人们发现音乐的美。3)以美育引导享受音乐美。音乐主要作用是用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因此如何去尽情的进入音乐的世界来享受音乐的美,就要用到美育的基本途径:自然美的熏陶,社会美的感受与艺术美的欣赏。首先是自然美的熏陶,音乐本身具有美感,在人们完全不懂音乐的情况下来聆听音乐,也可以听出音乐的和谐与刺耳,平静与起伏,比如对于还在腹中什么都不懂的胎儿来说,音乐的自然美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是人们之所以用音乐来进行胎教的缘故。接着是社会美的感受,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让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聆听音乐就加入了主观意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事情的不断变化下,人们会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来享受音乐,比如当人们遇到了人生中的坎坷、困境的时候,也许美好的音乐也会暗淡无光,甚至会拒绝来聆听欢快的音乐,完全以自身的意识来选择享受音乐美。最后是艺术美的欣赏,到了这个层面,是需要一定音乐知识的积累,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来享受音乐的美,可以发现音乐更加深刻的内涵,比如音乐的美除了本身的听觉以外,还包括和声的配合,曲式的整体把握,音乐背景的渗透,作曲家的性格等等方面,都是音乐美的魅力所在,这些所有的音乐知识都需要时间的累计,与经验的磨合,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享受音乐的艺术,享受音乐最深层次的美。总之,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是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美,但是无论哪种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享受音乐的美。4)以美育引导创造音乐美。人们在发现了音乐美,享受了音乐美以后就会想要去创造音乐的美,但是音乐是一种把自身的情感运用技巧传达给聆听着的一种方式,因此想要创造音乐的美就要用到美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首先是家庭美育,每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都是家庭,第一位老师也是父母,所以家庭教育是人思想的开端,心灵的方向盘,而家庭美育就是家庭最需要创造的环境,如果家庭中的摆设整洁,色彩鲜明、温馨,家庭关系简单、和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就会越来越明亮、美好,反之,会导致孩子心里上负担加重,最终误入歧途。想要创造音乐的美,一定要把心灵上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精神传达出来,因此家庭美育是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有拥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传达出振奋人心的音乐情感。接着是学校美育,上学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孩子了解、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巧,而学校美育除了课程美以外还要包括环境美,一个人身处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情与心里状态,学校在建设校园时,有必要进行校园美化,对教学楼外侧、操场和教室里面都要以光明鲜艳的颜色来布置,让孩子在明亮美丽的环境中学习可以促进孩子心灵向积极方向成长。当然学校美育不能少了课程美,课程的设置要即丰富又合理,除了课本上的必要知识以外还要增加课外活动,使孩子可以劳逸结合,更好的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最后是社会美育,当今社会设有不同种类的机构,比如:老年大学、音乐艺术馆、广场舞队等,都是社会美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机构有些是专业的,有些是业余者自发的,但无论哪种都是没有年龄与性别的限制,目的都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好,也只有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潜移默化的被音乐美所影响,并且凡是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社会美育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也是社会美育的独特之处。家庭美育、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是人们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所受到的美的教育,这三者在生活中交替出现,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感知,也影响着人们身心的发展,因此想要创造音乐美,这些美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5)美育是当今音乐教育的核心。总之,当今的音乐教育并不是范范的音乐知识的教育,而是以人的根本素质,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当今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美育,在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的背景下来教授音乐,才是当今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多种教育之中的一种,如今越来越受到大众所重视,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技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所以音乐教育的教育方式是重中之重。在各个教育家研究之下,已经把音乐教育方式从原本的以内容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转化为以内涵为主的引导式教学,而所谓音乐教育的内涵就是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本文就是以美育为核心来讲述如何进行音乐教育。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育,核心

参考文献

[1] 《美育》曹利华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年3月

[2] 《美与教程》王定金成都出版社19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双语教学的益处下一篇:超声连续顺序追踪法查19周胎儿先天截肢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