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随访160例临床观察

2022-12-19

鼻内窥镜下手术较符合鼻腔生理[1], 近些年获得较快发展, 如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等。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 我院对收治的1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鼻内窥镜手术, 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观察12个月。研究结果显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160例患者均有鼻塞、流脓鼻涕症状, 其中男72例, 女88例;患者年龄为19~67岁, 平均年龄为 (40.5±3.8) 岁;患者病程为2~24年, 平均为 (10.6±2.7) 年。伴头痛者70例, 伴嗅觉障碍者75例。根据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2], 160例患者分型分期, 如表1所示。术前均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CT鼻窦部冠状位及水平位检查。术前3d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下表面麻醉及局部麻醉。术前CT检查提示炎症较为严重者、流脓鼻涕较多者给予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冲洗治疗。伴鼻息肉者, 术前早晨空腹口服激素, 术中鼻内窥镜下用电动吸割器将息肉切除。伴鼻中隔偏曲者, 给予偏区矫正术。术后根据鼻腔内出血情况给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

1.3 术后处理

术后5~7d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48h内根据患者鼻出血情况将鼻腔填塞物取出, 1周后去除鼻腔内凝血块、吸出分泌物, 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每天1次, 冲洗2~3周。1个月后根据患者鼻腔内分泌物情况, 患者每2周或4周来医院复查并清理1次, 3个月后每1个月清理1次, 6个月后每6个月清理1次。直至术后复查1年。

注:与Ⅲ型比较, *χ2=7.98, *P<0.05;**χ2=7.16, **P<0.05

1.4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即患者自觉无鼻塞症状, 无头痛脓涕, 鼻内窥镜下各鼻道、鼻咽部干净, 鼻道黏膜上皮化, 鼻窦窦口通畅且患者自觉嗅觉恢复良好。好转即患者无或有轻微鼻塞, 头痛脓涕未见或较少, 鼻道黏膜不完全上皮化, 鼻窦窦口通畅。无效即患者鼻窦炎症状未减轻或有加重现象。有效包括治愈及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 13.0进行处理分析。2种分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其中P<0.05表示两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12个月。其中治愈114例, 治愈率为71.25%;好转31例, 好转率为19.38%, 总有效率为90.63%。治愈114例中, Ⅰ型40例, Ⅱ46例, Ⅲ型28例。好转31例中, Ⅰ型4例, Ⅱ型14例, Ⅲ型13例 (表2) 。无效者15例, 均术后9~12个月复发, 行第2次手术。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疾病, 鼻内窥镜的发展为慢性鼻窦炎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因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可于直视下操作, 术中鼻腔内鼻道、鼻窦等解剖位置能清晰辨认, 术中出血较多时也可通过边吸引边用高频电凝[4], 因而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从本组研究中, 我们可以看到, 对1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并随访12个月, 其总有效率达90.63%, 这充分说明了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因而从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 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尤较为适用于慢性鼻窦炎分型为Ⅰ、Ⅱ型患者。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鼻窦炎病因复杂, 且其疗效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 故开展该项手术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做好术后复诊等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鼻内窥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的16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为12个月。160例总有效率为90.63%, 其中治愈114例, 治愈率为71.25%, Ⅰ型治愈者40例, Ⅱ治愈者46例, Ⅲ型治愈者28例;好转31例, 好转率为19.38%, Ⅰ型好转者4例, Ⅱ型好转者14例, Ⅲ型好转者13例;无效者15例, 无效率为9.37%, 均术后9~12个月复发且行第2次手术。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窦炎手术临床疗效较好, 尤较为适用于慢性鼻窦炎分型为Ⅰ、Ⅱ型患者。

关键词:鼻内窥镜,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田涌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6~137.

[2] 林尚泽.成人的腺样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 25:123~124.

[3] 陈方军.鼻窦炎鼻息肉术后115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l4:240~241.

[4] 古庆家, 李国义, 梁传余.鼻内镜手术治疗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50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4) :56~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规范、精炼的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师的助推器下一篇:浅谈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的原则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