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机器人女友影评

2022-10-27

第一篇:我的机器人女友影评

《我的机器人女友》影评

《我的机器人女友》涉及了时空穿越,开头转动的齿轮特写,既叫人想起朴赞郁《机器人也无所谓》,同时早早地提示了影片关键词:时间。这场爱情故事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人的范围,科幻要素和童话般的甜蜜使之别具魅力。时空的不断转换,在最后一刻把所有谜底揭晓,原来一切的一切皆是缘分。其实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三个生命过程,只是由于前两个曾经的历史被改变了,才出现了第三个生命过程。

PART.

1次郎在2007年11月22日,遇见了来自2133年的那个女孩,片中,这个女孩通过竞拍得到和他长的几乎相同的机器人,然后读取了她的记忆,她很感动,想去见这个已经死去的男子,于是她做了短暂的时光旅行。次郎遇见了这个女孩,发生了很多事,女孩有些事情让他莫名其妙,最后离开时,女孩骂他是傻瓜,我猜是因为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有很多东西无法表达。次郎对她一见钟情。 再后来,2008年11月22日的时候,次郎被AK47击中,脑残了,可是他买的彩票居然中了头等,于是,他用了整整65年的时间和彩票的资金,制造出了女机器人。有一点,不要忽视,女机器人为什么样子和女孩一样,就是因为次郎对那个2007年遇见的女孩念念不忘,才制造除了样子相同的。

PART.

2在2008年11月22日的时候,次郎遇见了女机器人,他起初以为就是2007年遇见的那个女孩,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发现他们迥然不通,他朝女机器人发脾气,但是女机器人,一直守护着她的使命,在地震中,自己被截成两半也要救出次郎,次郎很受感动,在地震后,挖出了已经停止运作的女机器人,在随后的61年里,他用所有的精力帮女机器人的记忆恢复,他做到了,最后,在夕阳下,女机器人挽着他的手,他静静地死去了„„这里大概就是,所谓的不同时空的人或者机器人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希望时间走新的分支。

PART.

3又过了大约70年,女孩得到机器人的记忆,来到2007年,如PART.1,为什么她要选择2007年,是因为那个时候次郎还没有遇见

女机器人,再接着如PART.2发展,到了地震过后,当次郎把已经死去的女机器人挖出来的时候,女孩通过穿越时空,再次来到了过去,她决定和次郎一起生活下去。

其实,开始乍一看感觉最后的结局是完美的,然而,从次郎看见女孩后,他又吃惊的看了看怀抱里的机器人,当时,女孩已经做出决定,而次郎根本不会清楚,之中女孩和女机器人,可以说他自己在片中没有区别出来,这是悲哀,他不得不抉择。

本片女主人公并不刁蛮暴力,她的“强”表现在超人的能力上。这位外表可人的美眉是个具有怪力的机器人,能轻易把男主人公扛在肩膀上在大街上狂奔。

不同观众能从影片中各取所需,喜欢爱情部分的观众可以尽情哭泣,至少女机器人挣出水泥板重压的一幕可以说既残酷又震撼。喜欢“女性上位”野蛮风的观众依然可以找到众多影子,比如校园生活的乐趣。虽说在完整性和数量级上,《我的机器人女友》的搞笑内容比《我的野蛮女友》少了很多,但女机器人的到来给软弱男的生活造成许多变化,相处生活设置了足够的笑点。观众可以关注绫濑遥的造型多变和服装搭配,不带感情的演技是否有提高。化身模特衣架、偷食小朋友鸡腿以及应景的机器人舞蹈都是很有看头,对绫濑遥来说她完全胜任了主演角色。

分析起来有多个方法可以入手,比如影片让一个大学生住在带阳台的高层公寓显然不是为了等着观众挑BUG。绫濑遥多次站在窗口,一动不动地望着东京都市的高楼,结合后面的城市灾难、生命脆弱,虽是机器人的休眠状态却多少包含着不太一样的东西。回顾看过那些出现摩天大楼和窗外景色的影片,身份模糊和自我分裂的解读经常是不可避免。轰然倒塌的东京都市,如何就不能将之前的遥望看成是海市蜃楼的幻影。

电影表现上是宅男的福音,编剧尽情地做白日梦,搬出美貌女机器人来体贴服侍一名老头,解救自身于青春苦闷的水深火热当中。机器人兼当他的女朋友、佣人和保镖,屡次化险为夷,此等桥段确实有些俗气,近似普通人发白日梦、异想天开的东西。完全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在目前这时代来说,依然是美好却不可及。

我喜欢这部更胜于野蛮女友,它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在爱的之余更有温情。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后悔,怎样好好的活是我们的命题,即使是大话西游里的悟空也说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我们又总是在追忆似水年华。希望以后可以少些后悔。嗯。我要好好活!

郭在容(导演)继续对爱情类型片进行着改造,《我的机器人女友》可以看做是爱情片加科幻片的结合产物,哪怕后面搞出像极了灾难片的东京大地震。影片的首尾呼应不仅形成一个形式上的时空圆圈,机器人也读懂了人类的情感。时光快进一百年,这部分记忆重新释放,引出了又一次时空旅行。

音乐方面影片有歌词演唱的曲子都不错,但辅助剧情的纯音乐出现得多了些, CG特效基本达到了辅助剧情的功效。

影片中的台词都说明了本片穿越的并不是多个平行世界,而是时间。例如:“离现在100年后的未来来的”“救出65年前的我”“(指三件悲剧事件)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从过去将拉乌尔带来”“-她去哪儿了?-长远的未来”“从事时间旅行,救过许多人的命”。

总之,这部影片在台词方面让观众看了不禁落泪,配合特别制作的音乐,更加让影片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该影片多处运用让人震撼的视觉技巧(如东京大地震),这些特技都让观众好像置身在当时的情境之中。

《我的机器人女友》值得一看!

09新闻

卢映红

37号

第二篇:影评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影评

电影<我的女友是机器人>以总分总结构,运用倒叙、插叙、顺叙的手法讲述了机器人MM穿越时光寻找自己与她发明者的爱恋;故事感人至深、情节咄咄逼人、气氛轻松惬意、让人想入非非,女主人公落落大方、清纯活力、野蛮可爱;男主人公活泼有度、痴情稳重、全篇以女主人公一句"我感受到你的心"将电影推上高潮,告诉我们单身男青年要不畏孤单,勇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能制造心爱的机器人MM做准备,同时电影也对今后人机交互提出新的挑战.

《我的机器人女友》是韩国导演郭在容继02年《我的野蛮女友》以后“野蛮系列”的又一新作,比本片早些时候上映的《武林女大学生》也是这个系列的作品之一,可以作为观看本片的“野蛮背景”的参考。导演郭在容以一部《我的野蛮女友》为大家所熟悉,所以在这部电影的开头还是很有野蛮女友的味道,野蛮也是一种爱。机器人的命令就是保护制造机器人的过去的自己。片中的机器人女友,完成了很多男主人公所留下遗憾。救了在马路上被撞死的小男孩、学校发生的惨案被杀的学生……这些遗憾或留下的阴影都让这个来自未来的机器人去填补了挽救了遗憾。尽管这仅仅是生活中发生并不与自己有关的事,但同样我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总希望自己的周围拥有都是温暖美丽的画面。

本片的时间叙述很强,尽管简单的开头并不复杂,但故事的结尾将整

部电影都阐述起来,使得电影有了完美并且完整的结局,让观众浮想翩翩,并饶有兴趣的去自由想像这部电影是时间观点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顺序。所以能真正看明白电影时间概念的人就自然的懂得,影片最后的十分钟的阐述是多么的重要,首尾呼应正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本片的最后,始终都在阐述着感受到对方心的这句台词,机器人并没有感情,但从与人类的朝夕相处后,自然会有拥有人的情感,尽管机器人只是机械的工具,但机器人的感情就是简单的行动和忠心的服从。

郭在容,他的爱情电影有点柏拉图,连吻戏都很少看到,男女主人公大多只是牵牵手,恋人之间的心跳、甜蜜、嫉妒、误会、离别都那样淡淡的,但弥漫其中的浓情化不开,这次的主人公变成了机器人,绫濑遥的演技真是不错,很有凌波丽的感觉,我以前很奇怪凌波丽为什么是多年来一直是最受日本人喜爱的动漫女主角,她无表情、无情绪,甚至话也没几句,后来断断续续看了一点EVA,不管是人造人凌波丽还是机器人女友里,她们都是那种外表冷漠,无所无惧的人,她们的生命就是使命,所以她们毫不珍惜自己,可以不惜一切完成使命,这一点在电影中更被强化,除了营救男主角,女主角数次在危险中救出陌生人,不是因为她想做一个美国式超人,仅仅是因为未来的男主角见过这些惨剧,不希望它们再次发生,一直到最后东京大地震,让人震撼又心酸。只怕每个男人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身边,而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女人,所以才在动漫或电影中以人造人和机器人形象出现,有趣的是,片头男主角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正是一个凌波

丽的手办。

本片与日本漫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可谓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个方面可以参考《城市画报》08年10月下半月刊“汤帧兆专栏——杂踏流民之《我的机械人女友的福音战士密码”一文。

抛开这个机器人女友的漫画背景与使命不谈,本片还有这样一个命题:即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否在操作层面上得以实现的问题。本片的一条明线,便是以老年次郎将绫濑遥所饰的女机器人送回2008年11月22日,开始修正这个特定日子以后次郎的命运,填补历史的“黑洞”:事件一,在次郎生日晚餐时避免他遭遇枪击;事件二,救起在次郎打工的快餐店门口前差点被大卡车撞的小男孩;事件三,在火灾中救出足球俱乐部的小学生;事件四,说服并带领次郎回到童年时的家乡,做了一次时光旅行;事件五,救出被变态杀手围困的女校老师和学生;事件六,也是本片的高潮所在,在08年东京大地震中(假设的)身首异处地救次郎于危难。如果没有绫濑遥(其实在电影中,这个机器人女友并没有出现姓名,而只有一个代号——103号模型而已),次郎只是一个平凡甚至活得惨兮兮的小青年。在现实生活中,在面对这个永恒命题的强权时,我们无法期待生命的重新排演,而只能在时间中淡化事件本身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我们总是期望生活有所奇迹,有一些灵光一闪的异能量能拯救我们抑或被我们人类自身所掌控,从而能够掌握命运,甚至是改写、重写命运本身。在这些希冀都破灭在美人鱼化作的泡沫里的时候,我们中的一部分就在精神层面上投向了宗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郭在容借次郎之手,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

空间,在这样一个以信息为主而信仰缺失的时代状态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对命运掌控的形式——未来的我拯救现在的我,其手段是通过时光隧道遣来一个机器人。与其他的科幻片在处理“人与命运”这个命题时,全然借助人类外部强力(如奥特曼,蜘蛛侠,鬼魂等)相比较,这种仍旧将命运交付于“我”自己的手法更能激起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感知和对自身能量潜力的探寻。

诚然,当绫在大地震时对次郎表白“我能感觉到你的心跳”时,郭在容再一次用爱情使观众动容了,但是绫濑遥的这种情感实则是对她的“生父”——未来次郎的忠诚,这种情感实质更像是主仆间的关系。从计算机的角度看(也许更加没有人情味),这只是机器人对编程者输入程序后的必然的输出反应,这在次郎企图使她吃醋而与别的女生亲吻却未果的片段中得到了印证。所以这样一来,机器人女友只是次郎用来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拯救自身命运的一个工具性手段而已。于是,绫濑遥在这样一个自我存在的循环中被消解掉了。但是当次郎冒雨在地震的废墟和余震的危险中,奋力将身首异处的绫刨出来时,爱情的命题便显现了——21岁时的次郎不同于61岁时的次郎,他在朝夕相处中已经对绫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和情愫,就当这是一种恋物癖也罢,这样的感情毫无疑问的就是“爱”,在雨水与一片凄凌的哭喊声中得到了升华,也得到了最终的爆发。

当然,令人欣喜的是,真人版的机器人女友在结尾处,跨过125年给了悲痛欲绝的次郎一个熟悉和甜美的微笑——恍然,他们才是真正相爱的一对!(这里有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意思)

超现实的故事情节安插在真实的08年的场景下(类似的大地震很可能只是场巧合,因为本片在5月30号就在日本公映了)

第三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影评---《机器人总动员》

《机器人总动员》是我尤为赞赏的一部科幻电影。看的前两遍都被感动的眼泪打转,当然,那时候主要是被剧情所感动。最近,我以全新的角度再次观看了这部电影,果然有了新的感受。现在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一、科技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影片讲述了2700年左右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的存在,到处是破败的景象,只有机器人瓦力,每天辛勤的处理大量的垃圾。实际上,此时全体人类已经搭载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漫游了好几百年。人们被迫出走,是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被利用殆尽,环境被破坏的已经无法令人生存下去。但是人们利用科技,制造了足以承载全人类的太空船;利用太阳能,提供驱使一切正常运转的动力和能源。即使在现在,很多国家都提出探索外太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虽然目前看来这还只是处于“梦想”阶段,但它着实反映了人们追求创新,开拓进取的本性。

影片中到处充斥着高科技的元素。先进的机器人伊娃,人工智能舵轮机器,各种智能机器人。似乎一切都是由电脑和机器来掌控和完成,人们无需自己动手,那是真正的智能化、自动化!且搁置过度的依赖机器导致人们变得慵懒这一话题,但是至少它是基于前辈人们的努力和创新,探索和发明才实现的革命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就在最近,我还观看了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步》,虽然没怎么看懂,但是我不得不钦佩美国人的厉害。这部摄于1968年的电影,其描述的故事、恢弘的气势毫不亚于现在拍摄的许多科幻大片。其思想的跳跃性、前沿性,似乎引领了科技的发展趋势。譬如说,该电影在68年上映,描述了一段月球之旅,而人类在69年才首次登月成功。

之所以谈到这部电影,是想说《机器人总动员》也有同样的魅力。其思想的前瞻性已远远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其表现出的许多高超科技,目前乃至于未来的数年内是很难实现的。指不定在未来,地球上的能源被消耗完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不足养活所有人类,人们真的被迫移居其他星球,电影中的各种元素成为现实,生活方式也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一定要创新,首先就该有思想上的创新!或许读本科时的主要任务是打下扎实基础,掌握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专业发展动向,一言以蔽之,还很少有创新的思维和成果。现在处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阶段,上课,看书,写作业,考试,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我们还需要创新,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调研,计算,仿真,做实验,写文章,发表文章来体现创新的素养。只有做好了这些,才可谓合格的硕士生。

二、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实际上这早已成为了永恒的话题。被人类涉足过的地方,除了沙漠,南北两个极地,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人们为了索取资源、追求利益,恣意开采、挖掘,往往又未采取有效的保护,致使生态失衡。濒危物种的数目每年都在大量增加,人们的栖息地的周遭环境却越发变得恶劣。就在不久前,我听广播说

兰州市连续三天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人们出行不得不戴着口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不为自己的健康多增几分忧虑?

影片的开头,地球上到处是与摩天大楼几乎齐高的垃圾,天空晦涩暗淡,与其说这里是曾经的人类文明,不如说这里受到过野兽般的破坏与糟蹋。垃圾如山,无一人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告牌上不时放出总统的演讲词“宇宙有的是空间,地球交给瓦力们来清理”。 但是遍地都是“瓦力”机器人的残骸,于是片中的主角瓦力可以通过拆卸其他机器人残骸上好的零件作为自己的补给。可见环境的恶劣程度!

当瓦力附在太空船表面,首次冲出地球时,可以看到,地球的上空已找不到任何净土,无数颗卫星把地球包裹的严严实实。当飞船经过月球、火星等,可以看到,到处是人们插的国旗。此时的人类呢?已经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漂泊。找不到合适的星球破坏、丢垃圾了,就跑到太空中漫游,依旧把垃圾丢到宇宙中,这可真是人类的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竟然考虑到,人们过度依赖机器和人工智能,越发变得慵懒,不运动、不活动,仅仅经过7代的进化,飞船上的人类就已肢体退化,身体笨重粗短,几乎连站立都成困难,再度令观众觉得可悲。人们不能因人工智能的便利快捷而放弃自己的大脑思考,本片中人工智能舵轮机器的背叛,《2001,太空漫步》中9000型电脑的背叛与自我决断,都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某些时候,机器未必也是完全的服从,它会有故障,甚至背叛。

我不得不把瓦力和伊娃看作两个可爱的生命。并不是说因为要完成任务,伊娃才去寻找植物,有一段情节,受到重大破坏的瓦力和伊娃同时被丢到垃圾处理区,此时伊娃将到手的植物丢到一边,先去关心瓦力。但是整个故事情节都反映出一点:伊娃执着寻找植物,瓦力因为爱而奋力保护着那盆植物。这盆植物俨然成为了生命的象征,它是一种希望,一种期许,希望重返家园,期许美好家园再现。

非常令人感动的是,影片的末尾处,大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园—地球,舰长将绿色植物种了下去,可爱的孩子们为它浇注了第一道水。这就是生命的希望!我们的家园为我们付出了太多,那是被称作无私的奉献,但是人们往往未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楼宇工厂的建立,已使大地满目疮痍;大量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造成生态失衡;废烟、污水的排放,更是直接造成各种生物受害,制造者本身--人类也深受其害。

是时候该反省了,是时候行动起来了。应该像影片中的船长那样决绝:“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要回家!”“我们不要仅仅是生存,我们要生活,以前我们离开了,而现在我们该回去了,是时候了!”

保护环境,是时候了!

三、爱与真情是一切希望的源泉。

这部电影我总共看过三遍,在看第三遍的时候,当出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就知道下一幕会是什么,即使这样,仍然被感动的眼眶湿润。因为,影片除了表现出高科技、环保的主题外,还着重强调了爱与真情,哪怕这是机器人间的爱。

瓦力第一次见到伊娃时,感到新奇与仰慕,为了引起伊娃的注意,他甚至做了自己的模型给刚睡醒的伊娃看。风暴来临时,他不顾伊娃把他当作污染源打击的危险,迅速带伊娃去了自己家,还拿出各种收藏的好东西给她看。他完全不把她当作外人。当伊娃收到绿色植物自动关闭后,瓦力天天守在伊娃身旁,刮大风

就把她藏在大桶下面,甚至下雨天给她打伞结果被雷劈,这真是令人羡慕的最真的爱。

在宇宙飞船里,伊娃执着寻找并要保护绿色植物,瓦力不顾被完全摧毁的危险,奋力帮助伊娃,这一定是受到了爱的伟大的力量的驱使。

在这么纯真、伟大的爱与真情下,希望的火苗终于得以延续,他们回到了家园—地球。

人们往往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现在的社会,不少大学毕业生为了能留在大城市里,不惜过着蜗居的生活,一辈子都成为房奴。而我个人的观点,我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亲情,我希望家人过得好,不愿意看到他们失望的表情。为此而努力奋斗,用一句话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还有我的家人在支持我。生活要有盼头、有希望,其源泉就是爱与真情。

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我还会再把这部电影看过4遍,8遍,甚至更过遍。《机器人总动员》给我带来了太多启示,有的不仅仅是感动。谢谢我曾看过这部电影。

第四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机器人总动员》影评姓名:王刚班级:动漫1102班学号:28看完《机器人总动员》后,我深有感触。

《机器人总动员》虽然是一部科幻电影。但是它把人类本身的感情加入到本来是冰冷没有感情的机器人身上,通过两个机器人的不断努力使漂浮让太空多年的人类重返地球。从这部影片中我学习到了三点。

第一,经济科技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保问题。2805年的地球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上布满了垃圾。一个被人类遗弃的机器人瓦利在废弃的地球上把垃圾“打包”,摆成了一个一个的“高楼大厦”。地球上到处是与摩天大楼几乎齐高的垃圾,天空上满是灰尘,与其说这里是曾经的人类文明,不如说这里受到过火山爆发海啸侵袭一样,无一人影。大屏幕上不时放出总统的演讲词“宇宙有的是空间,地球交给瓦力们来清理”。 但是遍地都是机器人的残骸,瓦力通过拆卸其他机器人残骸上好的零件作为自己的补给。可见其环境恶劣的程度!当瓦力随着宇宙飞船飞向外太空时,可以看到,地球的上空已找不到任何净土,无数颗太空卫星把地球包裹的严严实实。当飞船经过其他星球时,到处是人们插的国旗。而人类们乘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漫无飘渺的飘荡着,人类把自己的家园破坏了,找不到其他合适的星球居住;就跑到太空中漫游,依旧把垃圾丢到宇宙中,继续破坏着。这告诉我们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要让自己无家可归。

第二,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很大。那个年代的地球人不再住在地球上而是乘坐飞船在太空中飘荡,地球上是还存在着“建筑”,只不过这建筑不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而是一个个四方形的垃圾堆起来的。只有机器人瓦力,每天辛勤的处理着大量的垃圾。为什么人类抛弃了地球,是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已经被利用殆尽,环境被破坏的已经无法令人生存下去。但是人们利用科技,制造了足以承载全人类的太空船;在太空船里人们的起居吃穿都有机器人来处理;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它着实反映了人们追求创新,开拓进取的本性。影片中到处充斥着高科技的元素。先进的机器人伊娃,人工智能舵轮机器,各种智能机器人。似乎一切都是由电脑和机器来掌控和完成,人们无需自己动手,那是真正的智能化、自动化!

但是,人们过度依赖机器和人工智能,越发变得慵懒,不运动,身体已经严重退化,四肢笨重粗短,几乎连站立都成困难,人们不能因人工智能的便利快捷而放弃自己的大脑思考。受到重大破坏的瓦力和伊娃同时被丢到垃圾处理区,此时伊娃将到手的植物丢到一边,先去关心瓦力。整个故事情节都反映出一点:伊娃执着寻找植物,瓦力因为爱而奋力保护着那盆植物。这盆植物俨然成为了生命的象征,它是一种希望,一种期许,希望重返家园,期许美好家园再现。

第三,爱与真情使希望变成现实。人类的过度破坏地球并最终离开地球是前人在绝望之下获得的希望,那么瓦力和伊娃的爱情,就成

了人类回归地球的希望。风暴来临时,他不顾伊娃把他当作污染源打击的危险,迅速带伊娃去了自己家,还拿出各种收藏的好东西给她看。第一次见到伊娃时,感到新奇与仰慕,为了引起伊娃的注意,他甚至做了自己的模型给刚睡醒的伊娃看。他完全不把她当作外人。当伊娃收到绿色植物自动关闭后,瓦力天天守在伊娃身旁,刮大风就把她藏在大桶下面,甚至下雨天给她打伞结果被雷劈,这才是一种关爱﹑温暖。在宇宙飞船里,伊娃执着寻找并要保护绿色植物,瓦力不顾被完全摧毁的危险,奋力帮助伊娃,瓦力将植物给伊娃看,并交到了伊娃手中,正是瓦力对伊娃的爱让他不顾一切,冲上飞船。住在飞船上的人类,最终因为对真实生活的热爱决定义无反顾的回到地球,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努力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虽然这是一场“机器人之爱”,但已经不止是“赋予机器以人的感情”那么简单,而是在人类和机器两个不同物种中消除差别,从而让一种最根本的感情变得超乎主体地凸显出来。足以使人忘却瓦力与伊娃的各种差别;也忘却他们与人类之间的差别,心中充满的是一种浓厚的感情。

《机器人总动员》将环保﹑科幻﹑爱情结合在一起,环保、科幻在影片中作“背景”起到衬托爱情这个核心上,由于伊娃和瓦力齐心合力保护植物和飞船船长反抗主控机器人,他们心中存在着希望,并且为此坚持,甚至付出生命。只要心中有希望,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第五篇:机器人总动员影评

这里太阳照常升起

此时的地球如果能够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便是满目疮痍了。在经历了人类无限制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没有了绿色,海洋不再是生命的源头,更像是生命的禁区。整个世界一片废墟,垃圾满盈,人类也早已脱离了此地——曾经的生命摇篮。地球上每日似乎只有一个活跃的身影,他就是瓦力。一个清理垃圾的机器人。他所做的便是日复一日的,用自己的身体把垃圾规矩成矩形,然后再一排一排的堆叠起来。这样的工作纵使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起来仍是没有尽头,当然只要有电,瓦力就会不断的干下去,看上去故事就会沿着这样的顺序发展下去,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拥有转机。就像在这个毫无生命力可言的星球上一样,即使没有绿色,即使不复海洋,但是,这里太阳照常升起。《机器人人总动员》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瓦力就是这样生存着他卑微的生活。他在垃圾堆里工作,他在垃圾堆里生活,仿佛一切都没有结果,仿佛一切都不该拥有结果。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铁箱子,更令人称奇的是,铁箱子的里头竟有一抹鲜艳的绿色,他小心翼翼的把那一抹仅有的绿色保存了起来。绿色似乎预示着希望,绿色似乎意味着生机,总

之这是一个好兆头。

的确如此,在此之后没过多久伊娃出现了——这个瓦力生命中最重要的指令。毫无疑问,伊娃也是一个机器人,与瓦力不同的是,伊娃来到地球是为了寻找生命的迹象。人类就像云有海外的游子,在外头时间长了,总会想家的,一旦伊娃发现生命的迹象,游子便会义无反顾的出现在曾经的故乡。

伊娃像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对待一切陌生事务都会不觉得产生怀疑。直到遇见了瓦力。起初,瓦力只是小心翼翼的躲在远方静静地望着着伊娃,就像诗经中诉说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瓦力像是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般,忍不住对伊娃表达了浅浅的爱意。只是这种表达比较特殊,他教伊娃跳舞,他让伊娃玩魔方,他拿包装袋的小泡泡让伊娃戳透,他还为伊娃放了一段爱的录像……似乎这些都激不起伊娃的兴趣,最后,瓦力拿出了放在保险柜中的那一抹绿色——一根插在破落靴子中的小草。伊娃看到绿色很好奇,但来不急好奇,她潜在的指令就立刻将绿色收藏在自己体内,她也瞬间失去了意识,然后便是等待将她下放至此的飞船把她回收。等待总是漫长的,伊娃等待着飞船,瓦力等待着伊娃。等待又是美好的,诚如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在等待的日子中,瓦力天天陪伴在伊娃身旁,当然他也会悄悄地牵起她的手,他也曾为她而难过,纵使伊娃对这些都全然不知。影片中最动人的部分也出现在此,瓦力陪伊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夜,期间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使瓦力离开,在下雨的时候他为伊娃称伞,机器人都是铁的,加上凸出的伞头,瓦力没少挨雷击,在刮风的时候瓦力紧紧拉住伊娃的手,同进同退。机器人虽然是铁的,但心却是肉的;机器人似乎没有思维,但却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感情。这或许也是制片人对于理想爱情的一种美好向往吧。我想,只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会拥有一份这样的希望。我们可能希望与自己心爱的姑娘(或是心爱的男子),天长地久的相守在一起,可能我们没有多少钱,我们更没有宝马,我们更没有豪宅,但我们的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不为世俗所惑,我们不为岁月动容,但我们都拥有一份坚守,都拥有一颗不老的心,岁月变迁,韶华流逝都不曾改变曾经的初衷,每一天,彼此的感情都如第一天般新鲜,充满活力,直至生命的尽头。当然,希望无所谓有无,这样的希望,在现实中虽不可存在,但仍可作为人们百无聊赖时的一抹鲜绿,穷困潦倒时的一个梦想,存在于人们的最心底。我想即使再现实的人也都会拥有某种

形式的理想主义。瓦力就有,我相信,你也会有。不久回收伊娃的飞船就抵达了地球,当然这些瓦力是不知道的。当飞船将伊娃收至舱内,行将起飞时,瓦力不断的喊着“伊娃,伊娃!”,竟奋不顾身的拔住飞船的栏杆与伊娃一同飞去了那个人类的寄居所。至此,你或许会感叹一声:“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爱情的力量么?!”

在那个地方的人类,似乎早已退化成了软体动物。他们大腹便便,他们行动迟缓,如果没有飞行座椅的帮助,他们就会寸步难行。当然,这全部都仰仗于高度发达的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当然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科学是人类力量的延伸,但当人类完全仰仗这种延伸的时候,这个世界便不再稳定,即使历史的车轮为此而停滞不前。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么?这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疑问。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就必然会有坏的一面;得与失又是相互平衡的,你在得到某种东西时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失去一些东西。在这里,人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行走于巨大的飞船内,在这里人们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人类同时也去了四肢,那简直是个摆设,毫无意义,没有用处,我们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解放了双手,从而得到

了进一步进化的可能,而这样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倒退。

代价总是要付出的,在历经波折,从失去绿色又找回绿色的最后,拦路虎出现了。按照原有的计划,一旦地球出现了生命的迹象,飞船便会返回,但这时飞船内的主控机器人却严格的执行死板的指令,简言之就是阻止人类回归故乡。在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后,瓦力以险些牺牲自己为代价,换回了人类回归地球的可能。

回到地球后,打开舱门,人类似乎觉醒,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家园有着巨大的差异。没有绿色,没有蓝色,只有灰色。而伊娃却管不了那么多,她飞速前往瓦力的小窝,找寻着各式各样的零件,又迅速的修复了瓦力。只是此时的瓦力似乎丢失了记忆,任凭伊娃怎样呼唤,他仍只是做着自己最初的工作,就像瓦力当初呼唤伊娃一样,缺少效果。镜头又拉至人类,他们似乎明白了,即使现在回归了地球,也仍是需要做无数工作的,这工作,当然没有尽头,但绝对拥有转机,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或许也是惟一的家园。有转机的仍不止此,在伊娃奋力的呼唤下,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瓦力,瓦力醒了,他和伊娃双手合十,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之后,一切灾难便降临了人间,但是在魔盒的最底层却留藏着最重要也是最珍贵的东西,那便希望。所以正如影片最后时刻,那个船长说的那样,“不管怎样,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回来。”

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希望,这或许也是制片人想要对观众所表达的重要含义。即使这里满目疮痍,但只要拥有希望,这里太阳照常升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的家乡变化可真大下一篇: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