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名校校长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教科研名校校长范文

教科研名校校长

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做睿智多谋的教研人和管理者

山阳县教科研兴校明星校长申报材料 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李杰同志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在近三十年教学及管理中能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尤其对教科研情有独钟。他认为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学校创新提高,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激发热情。他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在学校管理中,他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他带领校委会一班人研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方向目标,探索教科研兴校之路。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求生存,安全为保障”的办学宗旨,“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多层次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实施把“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的管理思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研兴校,创新发展”的管理思想,强化教科研研究,提升办学品位。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多年来,作为领导的他积极为教师创设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

一是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添置投影仪四部,所有教室均安装多媒体电子白板,为教师购置讲课扬声器。校园教师房子备课室教室均接入互联网,实施资源共享。添置丰富的图书资料音响光碟。三年来我校用于添置教学设备资金达66万元,占学校经费40%以上。

二是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先后把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后六中学,西安新华中学、师大附中的教学案例、教科研研究、教学方法研讨等光盘购置播放。同时先后派出九名老师参加国省市教学交流学习。

三是学校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和新老帮带“青蓝工程”,组建研讨小组,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课题研讨,他积极参与并主持,整个校园成为研讨阵地。也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四是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学管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他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到位”政策,科研进课堂深入到位、教法探究实践到位、课题研讨创新到位。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五是大兴研究之风。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也能培养教师良好的心态。开学初我们让每位教师选择教学研究课题、对象,并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写课后反思,同时对上报课题论文进行奖励。这样来就会觉得教学有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在此体现。两年来,我校省级课题已结题两个,市县级课题二十余个,发表论文20余篇,他主持省级课题一个,申报市级课题一个,发表论文六篇。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他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教研会必须参加,并全程参与指点。每项课题都认真研讨用于实践。每项教科研活动都提出见解拿出意见。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他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农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研究。为此,他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今年在校长论坛展开了“教师心态和需要与管理探究”研讨。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影响很大。主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研讨”主题调查讨论,已经在刊物上发表。“浅谈学校管理的激励效应”在省级评选中获奖。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他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他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学习交流,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先后去南京参加“全国名校长培训”;去洋思中学听课学习;去山东实地考察学习内涵发展;去西安、宝鸡学习交流校园文化及教科研;等等一是增长见识;二是交流学习;三是取长补短。

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他作为一名校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成为一个善于创新、睿智聪颖的专业教学者和管理者。

第二篇:名校校长演讲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

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

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

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

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

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清华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第三篇:名校校长谈高考

---庐江中学校长钟社生谈高考

办人民满意教育 创安徽一流名校

核心提示: 庐江中学不仅有全省一流的办学条件,而且具备全省一流的办学水平。自2011年8月庐江县并入合肥市以来,庐江中学连续三年高考达线率荣获合肥市四县一市省级重点(示范)中学第一名,并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2014年高考一本达线率70.95%,创历史新高。不仅大面积丰收,而且已经有两名学生将北京大学和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资格收入囊中。

安徽省庐江中学位于庐江城东新区,东依秀丽的东顾山,西邻清丽的景观湖,占地270亩,是一所山清水秀、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省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

庐江中学不仅有全省一流的办学条件,而且具备全省一流的办学水平。自2011年8月庐江县并入合肥市以来,庐江中学连续三年高考达线率荣获合肥市四县一市省级重点(示范)中学第一名,并荣获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2014年高考一本达线率70.95%,创历史新高。不仅大面积丰收,而且已经有两名学生将北京大学和中科大少年班的录取资格收入囊中。 骄人的成绩彰显了庐江中学的荣誉和实力,不断攀高的办学水平背后,是庐中人追求卓越的坚实脚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与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悉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真诚帮助分不开,也是学校行管干部精诚团结、以身作则,高三教师心无旁骛、卧薪尝胆,高三学生的聚精会神、奋力拼搏的结果。就此我想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庐中精神,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一个学校,一定要有一种精神,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品格和办学特色。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意志的导向作用、潜在的规范作用和个性发展的塑造作用,对陶冶学生情操,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庐中人着力营造“同心、奋进、自立、求真”的庐中精神,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校品位,潜心实现科学发展。 2012年8月庐江中学搬迁到新校区,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研究与探讨,一致认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校竞争应逐步从规模、数量竞争发展到文化、质量竞争,从硬件设施竞争转向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竞争。同时,学校也要以拼搏夯实底气,积聚奔涌不息的内在力量,奋勇向前,不断超越自我,立于教育潮头,成就安徽名校。 近年来,庐江中学遵循“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宗旨,秉承“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教学闯出新路子,管理登上新台阶,实现学校新跨越”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争创安徽品牌名校”的发展目标。

二、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与时俱进

教学要闯新路子,高考要创新辉煌,管理必须上台阶。庐江中学坚持“严管真爱”的管理理念,围绕教学抓管理,把“以管理助成才,以管理促教学,以管理提品位”作为指导思想,有力地促进了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落实一日常规,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各项日常活动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上课、作息、活动、锻炼,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与此同时,注重情感与感恩教育,用爱的阳光沐浴每个学生的心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对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极需关爱的学生,关怀备至,坚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每个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将关爱之情送进每个学生的心田;完善课前宣誓制度,制定班与班之间的竞赛评比细则,举办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运动会、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品德、意志、情感得到了培养,心理得到了调整,个性得到了张扬,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办学理念,庐江中学人才辈出。2003届高中毕业生计昊爽同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欧洲核子中心研究组织团队成员,成为计算出“上帝粒子”第一人。2010届毕业生孙善丽同学,最近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最高荣誉“大学成就奖”,并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在4362名毕业生中,全校仅有13名(安徽省只有2)名同学获此殊荣。他们都是庐中优秀学子的杰出代表。

三、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务求实效

庐江中学的发展,是与学校110多年积淀而成的教育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更是当代庐中人秉承传统、锐意进取、兢兢业业、执著探索的结果。

近年来,庐江中学高擎提高办学质量这面旗帜,牢固树立基础意识,三年统筹,从高一抓起,切实落实“细高

一、紧高

二、成功在高三”的指导思想。高

一、高二狠抓基础,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和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抓基础、抓合格。高三年级,针对尖子生、优秀生、临界生和后进生提出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2014届制定了如下的奋斗目标与具体措施:

1、用目标确定方向:在确保一二三本达线率大面积丰收、囊括庐江县文理科第一名的基础上,奋力冲击清华、北大。

2、用制度统一步调:落实到每天的早读、晚自习、上课、。

3、用措施规范行为:采用出勤刷卡制度,每天安排行管干部值班、检查、签字。

4、用考试促进教学:每次月考及时分析情况,具体到每个班级、每位教师甚至每位学生。

5、用激励振奋士气:采取鼓励、表扬,设立优秀园丁奖、特殊贡献奖等多种手段鼓足干劲。

6、关注大面积的同时关注尖子生的薄弱学科。

有目标才有动力,重方法才见成效。凝聚集体智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是庐江中学在教学管理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学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推行个人精备、集体讨论的备课模式,在讨论中,着重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确保备课高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力争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每一道题都是有针对性的,教在关键处,练在点子上,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重理解,重归纳,重热点,重延伸,帮助学生构建重点知识的网络框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立足常规,抓好分层教学,是我校教学一大特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培养”,“领养制度”增加对尖子生的课外辅导,使尖子生优势科目更强,弱科不弱。对临界生侧重加强其弱科的学习指导,让学生及时补上“跛腿科目”。对理科语文、文科数学薄弱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制订计划,督促落实,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分析失分原因,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题技巧。各任课教师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把那些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较高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热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角度、分层次考查,使之不断得到强化训练、综合提高,行之有效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全校教学成绩。

四、教师队伍,在奋进中无私奉献

教师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为铸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庐江中学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为切入点,倡导全体教职工以行为规范为荣、以师德高尚为荣,进行反思教育,找不足,促整改,修师德,铸师魂,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全体教师通过思想素质的提高和日常行为的规范,在全校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

庐中教师不仅业务精良,而且勤于耕耘,乐于奉献。在2014届高三教师中就有一批这样的教师。为了迎战2014年高考,不少教师、班主任吃住在学校;张永春老师除了学校教科处工作,还带三个班生物课兼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吴永均老师在集中辅导期间突然生病,稍有好转即走上讲台;许多年青教师,为不耽误教学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婚假;韦娟老师带病坚持上课,高考结束后才匆匆赶去上海住院治疗;张孟根老师父亲病重期间一直坚持上课,没有请假;汪京怀老师母亲去世,为不耽误学生应考复习,悄悄处理了母亲后事……

像这样感人至深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这样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辛勤园丁,共同撑起了庐中教育的一方晴空。2014年庐江县高考理科状元王海峰同学在庐江中学第二届“大地熊英才奖学金”颁奖大会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母校有许多值得我们永远尊敬与感激的老师,在庐中学习的3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虽然辛苦,却很快乐。因为老师父母般的关怀是我们不懈前进的动力,老师渊博的知识和特别的人格魅力是我努力拼搏的不竭源泉。”

庐江中学,凭借着先进的办学思想、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学校管理和科学的备考策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庐江中学的发展,渗透全体庐中人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广大家长的信任和理解,饱含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倾力打造安徽一流名校,不辜负庐江县120多万父老乡亲的希望和重托。充满无穷活力和魅力的庐江中学,必将承载着110余载的深厚文化与历代庐中人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四篇:任名校校长就职讲话

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任名校校长就职讲话

尊敬的x局长、x局长、x股长、全体老师们:

首先感谢县委宣传部、教育局领导对我的信任,敢冒险地把“xx附小”这艘豪华巨轮让我来掌舵;感谢培建校长近两年来对我的帮助、指导,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谢班子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我的关心、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兄弟姊妹般的情谊;更感谢全体教职工对我的接纳与认可,让我这个从乡下倒插门的城里“女婿”逐步融入到了附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xx校长这次态度坚决地从一线校长岗位退到二线只做支部书记,把我这个年龄稍小几岁的人扶上马,并表示还要送一程,这种高风亮节的品格和大哥风范令人钦佩,更催人奋进!

我来附小近两年,对附小有一定的了解,附小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已成为巴蜀教育园地里一颗耀眼的明星。我在这次迎省督导评估展板的《后记》中写到:几十年风雨历程,几十年奋斗拼搏,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附小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陵州大地上铸造了“xx附小”这个知名品牌。附小今天的辉煌,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培建校长任职的十二年是附小历史上发展最好、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班子精诚团结,教师敬业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获得全国奖5个,省级奖42个,市、县级奖若干个,教师专业化发展好,学校固定资产从陈校长卸任时的320万增加到780多万,学校存款由21万增加到230余万,学生人数由2000余人增加到5000余人,学校由一所增加为两所(一公一民),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积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这是附小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此,我真诚地向培建校长表示由衷地敬佩!向为附小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教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又把我推到校长这个岗位,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是激动而是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因为我做校长16年、副校长近两年的经历,让我深深知道“校长”这两个字的含义。它不是一种荣耀,更不是一种权力,而是重于泰山的一种责任。校长并不仅仅是书上说的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行使管理权那么简单,校长是博览群书、知天文、晓地理、通人心的人;校长是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办学理念,能够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人;校长是没有宰相的智慧和才能,但有超过宰相的气度和胸怀的人;校长是当师生遇到困难和危险,只要他站在那里,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大家也感到安全的人;校长是有山一般意志,慈母般情怀的人。这也是我多年来追求的校长形象。

记得1999年我从xx小学校长调任xx小学校长时,前任校长xx先生在总结文小发展的成功经验说过一句话:“什么叫干工作?干工作就是干一帮人!”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现在大家奉为经典的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最通俗的注解;刚才,培建校长在总结附小发展成功经验时也说:“附小成功最根本原因就是班子、教师的精诚团结。”今后,我将把“以人为本”、“精诚团结”这两位前任校长的嘱托,做为座右铭,遵循教育规律,忠实地履行校长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附小优良传统,争取附小更大光荣!

谢谢大家!文章来 源

w w

w.5 Y K J.Com 1

第五篇:名校校长寄语教师节

秋风送爽,桃李芬芳。在收获的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教诗节。我们说是塑造灵魂的事业,那里面有脱胎换骨的大欢乐。在日复一日看似平淡、平凡、平常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智慧、人格与学生的成长、进展碰撞、交融;发现自己的心血、信念在学生心中溶化、萌芽、生长,是的幸福与快乐。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让人充满幸福感。当我们把当作一项幸福的事业去追求,而不是仅仅看作一种营生的手段,我们就会体味到所给人心灵的提升与精神的愉悦。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们手中。”我们的古人也说:“道之所存,诗之所存也。”教诗塑造着未来和明天,也喻意着我们的学校要办成让人民满意的,离不开一支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教诗队伍。

成都蜀兴职中校长 朱毅盛

教诗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塑造,正依赖于这个民族仟百万教诗人格精神的陶冶和教化,教诗从事的事业是影响人、塑造人的工作,无上光荣。全社会都要重视,支持学校进展,尊重教诗。

是塑造灵魂的事业,那里面有脱胎换骨的大欢乐。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让人充满幸福感。当我们把当作一项幸福的事业去追求,我们就会体味到所给人心灵的提升与精神的愉悦。作为一名工作者,心头涌起的除了自豪与骄傲,更多的则是浓浓的感激。我谨代表三万余名外事诗生向全省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西安培华学院始终坚持以爱心体现责任,以诚挚体现品质,以表率体现诗德,以博学体现素质,以能力体现高度,以研究体现层次,以学生成才来衡量高校的社会价值。培华的进展,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无私奉献。在这感恩的节日里,我谨代表西安培华学院三万余名学子向默默耕耘、辛勤工作的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

教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修炼品德、拓展心智、欠缺人格、开阔视野,为社会培养具有博大知识,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人格的力气是无穷的,诗德是人格力气的源泉。在教诗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博大的知识所陶醉,才能“亲其诗、信其道”。在第25个教诗节到来之际,以此于广大教诗们共勉。

我们以具备科学化、现代化的专业知识、精湛、扎实的职业技能和一颗胸怀祖国、报效社会的红心为学生成才的标准;以做大做强中国旅游餐饮行业,解决初高中毕业生就业为学院进展目标。我们坚信,教诗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旅游餐饮业更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在全体教诗的努力下,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独好。

教诗在佣自己的智慧和灵魂塑造着民族的未来和明天。每年九月,无论是谁,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充满着思念与感激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去缅怀平凡而又伟大的诗恩,每一位教诗都应该享受崇敬和祝福。在此,我谨向广大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西安交大附中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军节知识竞赛范文下一篇:敬老院系列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