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一句也关情记叙文

2023-05-31

第一篇:一字一句也关情记叙文

一字一句总关情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翟文姗

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圆满的大结局总让人觉得有些缺憾,感觉是对纯情的一种亵渎。

老版《红楼梦》的结局虽是以悲剧收场,虽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总觉得很完满,断臂的维纳斯也是别样的美,因为它自然、真实。

一字一句总关情,猎奇只能满足某些人的刺激追求,只有真情实感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打动观众。

一部《世上只有妈妈好》可谓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声嘶力竭的呼唤不知喊哭了多少母亲的心,不知喊酸了多少观众的心,因为它是发自内心的流露,与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天下子女的孝心,父母的盼归吟唱得淋漓尽致,因为它唱出了人之常情,唱出了人埋在心底的萌动。

小说《唢呐》吹得荡气回肠,令围观的人为之动容。

作文也是如此,它也要求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方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记得一次评讲作文,学生的一篇习作《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它讲述的是爷爷生前的事,爷爷在世时,喜欢和我这个孙女在冬天晴天时去晒太阳,爷孙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感动。后来爷爷病重,还一直想与我去晒太阳,可直到病逝都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变成了永远的遗憾,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爷爷,我们下辈子还去晒太阳”的呼喊。

我当时读得眼圈发红,同学们听得是一片唏嘘。

生活中有太多的感动,出门前的一声叮嘱,回家后的一杯热茶,胆怯时的一句鼓励,失意时的一阵安慰,种种的场景足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记得有一次,母亲躺在床上扇着风扇,我躺在沙发上,蚊虫叮咬的我辗转反侧,这时母亲关上了风扇,我感到很疑惑,母亲只是很平淡地说了句“关上风扇,蚊子就不向你那儿飞了”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使我哽咽良久。

可见,话在真,而不在多。写作文不要只注重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实在的内容。要做到“文质彬彬”,才能称为上乘之作。

所以,我们作文时要做到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要做刻意的无病呻吟,是情不自禁的真情,而不是虚假的矫情。

一字一句总关情,我辈一定要切记,切记!

第二篇:又是一年评语时 一字一句总关情

又是一年评语时,字斟字酌总关情

双南小学

郭焕清

当201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又到了该为学生写评语的时候。我的心一如往年般兴奋,因为,我又可以借写评语这个平台,把自己对学生的赏识、关爱、希冀,甚至感激,尽情地表达出来了。

翻开周佳伟的素质报告单,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个乖巧、沉静的小男孩形象。周佳伟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可就是不善于表达,不善于展现。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是雄鹰,就该展翅;是骏马,就该扬蹄;是蛟龙,就该舞动。愿你学雄鹰去搏击苍穹,学骏马去驰骋疆场,学蛟龙去入地上天!”

李月妮,一个非常独立,非常有个性的女孩,凡事总追求绝对的公平,总以为老师偏袒男生,不喜欢女生。我送她这样一段话:“如果说,男生是老师的手心,那女生就是老师的手背。手心手背可都是老师的心头肉啊!”

朱海涛,班级卫生监控员,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我写给他的评语是:“非常感谢半年来你为班级卫生做出的贡献。你知道吗?卫生先进集体的奖牌里,有你80℅的汗水和智慧!”

王小平,一个成绩特差,但做值日特细心地女孩,我这样评价她:“当你为了把玻璃擦干净而拿自己的嘴巴吹气时,老师被深深震撼了。我从此喜欢上了你。好孩子,我多么希望你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啊,那将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每一份素质报告单,都寄托着家长无限的希望。想起学生家长打开报告单时的那一双双期待眼神,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马虎。我希望我的评语如甘露,滋润每个孩子及家长的心田;如阳光,温暖每个孩子及家长的心房!

第三篇: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四: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赏析文章语言

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

四: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赏析文章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于是,语言赏析题应运而生,成为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纵观近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发现它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形式。

下面,拟就2011年中考试题探讨一下其解题方法,以期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首先,要了解这类试题的几种设题方式:

①文中运用了许多新奇的比喻,令人惊奇。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加以赏析; ②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 ③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④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摘抄一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其次,要把握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能够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等等。

第三,要了解答题时的常规思路:①细读所给的语句,确认使用的修辞手法。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所表现的内容。③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下面举例,略作说明。

例1.阅读秦文君《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文中“两个弟弟一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比我小两岁,他们像两只顽皮的小狗,喋喋不休地发自己的叫声,不断地闯些好玩的小祸”一句对人物的描写细腻传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评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2011年吉林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这道题所考查的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考生很容易将其辨析出来。关键是要根据语句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当然解答这类题之前,有必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还要结合原文中的作者情感来作答。

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两个弟弟顽皮淘气、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弟弟的喜爱之情。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手段,如象征、扬抑、对比等。近年来,中考语文加大了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力度。鉴于此,考生掌握该类试题的特点、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步骤,对于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和答题得分,意义重大。

首先,要了解其提问模式:

①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分析。(江苏苏州) ②文中说,我的捐赠是“一点点钱”和“一两句安慰的话”,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这用的是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湖北十堰)

③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贵州铜仁)

④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广西南宁) 其次,要规范答题,掌握答题的步骤:

①明手法。就是明确说出语段或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阐运用。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具体阐述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③析效果。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例2.阅读陈世旭《大自然之歌(节选)》,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7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有何作用?

(2011年广东佛山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表现手法是表达效果的催化剂,表达效果则是表现手法催化的结晶。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依托文意认真琢磨,准确地判断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有关内容,分析作者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目的,揭示其作用。具体到这个题目,全文主要写自然森林,赞美其令人陶醉的诗意,但第7段写的却是化工森林,详细描述了它的嘈杂和枯燥。原来,作者是把“住在城市的感受”和“走在自然森林的感受”做对比,其目的是进一步突出森林的美好,在对比中彰显其形象。

【参考答案】此段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林(住在城市的感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走在自然森林的感受)做对比,突出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我智慧,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

三、从多个角度赏析

第2页(共5页)

综观中考语言赏析类试题,发现命题者大多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方法等多个角度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而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3.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清澈透明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幺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壁……

(选自赵丽宏《莫扎特的造访》)

【真题回放】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莫扎特音乐旋律的美妙感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作者陶醉在莫扎特音乐的美妙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眼前展现出美妙的景象,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演练提升】

⑤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彧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飘渺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那声音清朗,欢快,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去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第3页(共5页)

(选自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⑤段文字。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这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紫外线落满尘埃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选自李汉荣《目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一下。

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之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找野趣的纪念。然后站起身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这儿还有着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树的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一幅静物写生!

(选自从维熙《逍遥津》)

3.请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

【参考答案】

1.本段文字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气味、形态、声音等方面描写了充满活力的院中景物;这些描写一方面使描写的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另一方面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第4页(共5页)

2.画线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圣人的目光是高质量的。如水和雪般清澈纯洁;如星和月般明亮,指引方向;又如穿过长夜又消融于长夜的闪电,照亮世间的黑暗,惊醒蒙昧的人们;然后又谦卑地消逝,还世人一片自由宁静的天空。

3.画线的句子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准确、洗练,如形容“绿林中间的阳光”用“散落”,既赋予阳光以“形”和“质”,又准确地表现出了“林中”特色;又如“亮晶晶的清波”“五光十色”“横七竖八”无不如此。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为“阳光”“石子”等赋予了生命的特点,如“阳光,与我相伴”“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等。而引用“水至清无鱼”一句,既起到说明作用,又让人生发出哲学思考。

第5页(共5页)

第四篇: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六: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范文模版]

2012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六:片言只语总关情——如何理解重要句子

的含义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朵中考小花,在中考语文试题百花园中逐渐绽放开来。此考点考查分析、理解和归纳、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要求比其它题目要高。只要能够掌握解题的钥匙,就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要句子的类别

“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包括下面几类:①主旨句: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人们所说的“文眼”;②过渡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对行文有推进或转承作用的句子;③总结句:处于段落或者文章的结尾段,那些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④修辞句: 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如警示句、矛盾句、引用句、比喻句等。另外,用作文章标题的句子,一些议论抒情句和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常见的考查形式

①“××××××”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题“×××”的含义。

④最后一段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⑤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理解句义的方法

下面以2011年有关中考试题,例说如下:

1.紧扣修辞法

大凡优秀作品中的彩精语句,往往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而成为重要的考点。解题时考生要从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入手,去透视其深层的意义,去感悟其精彩的亮点。不过需要具体分析,切忌笼统,如回答比喻的作用时不要只回答“生动形象”几个字,要从比喻的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上着手,写出

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讲对比作用时,要讲出是什么与什么对比,通过对比

突出了什么。

例1.阅读李春雷的《雪中小卓玛》,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

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

(2011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其实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这样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可以

联系全文尤其是其中描绘小卓玛形象的语段中,可以看出“我”深深地被小卓

玛的形象感染了,内心充满温暖的感觉,同时也感受到玉树人民对灾后重建工

作充满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拟人修辞的作用”去考虑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雪中的“小卓玛”比喻为

熊熊燃烧的“篝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卓玛的形象对我的感染,使我的内心

充满了温暖;同时也看到玉树灾后重建的信心。

2.联系主旨法

有不少作家常常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启人读者心智,就在行文过

程中使用一些议论性或抒情性的重要句子。于是构成了深层的、含蓄的语句,

其含义都与文章中心有密切联系。所以,考生在理解这类句子时,要善于从整

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主题,然后透过字面义,悟出句子的深层情

感。

例2.当我认识昙花以前,只知昙花总是用来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

幻灭。如今我认识了它——从吐蕾、含苞以至盛开,却并不感到它生命的匆遽。

所有的生命不问存在的时间短长,而在它有无显示;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

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

璀璨。这美和璀璨,留给人的印象,岂不是永久的么!

(选自艾雯《昙花开的晚上》)

【真题回放】最后一段说“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

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璀璨。”这句话有什么含

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2011年四川凉山州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对文章结尾议论句的含义及作用的把握。具体答题

时,考生首先要考虑这个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有何关系,思考这个句子在体现文

章主旨上所起到的作用,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而后要明白解答

此类试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的思路:其一,联系全文,从内容

上进行理解。因为文章的主题在前文已经阐述得很清楚,所以考生不难得出答案。

其二,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知其起着总结全文且篇末点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含义:生命的价值不是用长短来衡量,只要能显现出自己最精

彩的一面,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景,人生也就因此而熠熠生辉。作用:画龙点睛,

提示文章主旨。

3.分析描写法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经常会有一些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服饰、心理、

神态进行描写的语句。对此句重点句子,考生可以通过透视法,去审视看似普通

的句子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体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或看法认识。

例3.阅读佚名《最美的善举》,回答问题。

【真题回放】对下面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

看上去挺吓人的。

(201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试题)

【解析】本题是一道句子赏析题,需要正确判断句子在描写方面的特点,进

而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在这段描述性的语句中,作者从衣着、长相等方面描写

了“络腮胡子”外貌。考生可以通过揣摩作者对“络腮胡子”外貌特征描写,来

体会作者对“络腮胡子”的感情色彩。

【答案】示例:“皱皱巴巴的短衫”写出了“络腮胡子”衣衫不整,“皱皱

巴巴”、“浓眉凹目”、“络腮胡子”写出了人物长相的丑陋,该句运用外貌描

写,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4.语境拓展法

命题者在考查考生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中,有时还会别出心裁地由阅

读材料延伸出仿句的题型,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要求

根据某一话题或具体情境造句。

例4.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

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选自鲁先圣《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真题回放】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

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

解。

(1)

(2)

(2011年山西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结合语境的仿写题,阅读材料主要叙述了有一位贫

苦农夫弗莱明,从泥沼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英国首相丘吉尔),从此

改变了儿子(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命运。命题者借机拓展,

要求考生用“假如„„就„„”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以表达对

重要句子“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对题目提

出了要求,其实也就是要求考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参考答案】 (1) 假如不是农夫救了小男孩,就不会有后来成为英国首相

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尔。(2) 假如没有绅士资助农家少年,就不会又挽救数

以亿计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诞生。

5.抓过渡句法

一般来说,过渡句的上半句承上,下半句启下,表示前一段的段意是承上部

分,后一段的段意是启下部分。上下文之间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章衔接顺畅,

连贯得体,增强文章逻辑性。

例5.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

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

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

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

察尘封的的记忆。

(选自毕淑敏《回家去问妈妈》)

【真题回放】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2011年辽宁大连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过渡句连接在上下段落之间,往往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也有利于揭示文章的脉络层次,对行文有推进作用,也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主

题。所以,考生在解答这类句子的作用时,不仅要说明是哪一种过渡,还应该说

明在这个过渡句的前后内容上是递进、对照、转折还是并列等关系。

【参考答案】本段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紧扣文

题,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

【演练提升】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

艘航船。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选自廖夏《我和父亲的“战争”》)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打中了!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鹳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东方白鹳,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

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

(选自孙道荣《瞄准》)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部分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生发联想,把“父亲”比拟成“我”人生路上的“一盏航灯”,他在“我”迷失方向时,为“我”驱走“黑暗”,为“我”指明航向。

2.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了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得自由而轻松

愉快的心情,也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优美姿态。

第五篇:一景一物总关情

——析《长亭送别》景物描写特色

《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情景高度交融的艺术境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这一艺术特色。

《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了“交融”的高度。开篇[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的眼泪之后,在莺莺的心目中,此时经霜的树林恰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的离愁,蒙上了一层沉郁忧伤的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综观全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全篇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如果说[端正好]一曲侧重以景显情,那么[滚绣球]一曲主要以途中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展示人物复杂的心情。莺莺和张生经历了多次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不期然刚摆脱了相思之苦,却又马上生生地被迫分离,想到这些心中充满了怨恨又万般无奈。因此,她多么希望那长长的柳丝能够系住张生的马儿,多么希望那疏朗的树林能够挂住西沉的夕阳!然而,柳丝再长,难系玉骢,疏林添恨,斜晖西沉。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张生乘骑的马儿走得再慢些,自己乘作的车子跟得更紧点,虽是长别离,唯愿两相依,然而,饯行的长亭已再眼帘,分手的时刻就在眼前,怎不叫人“衣带顿宽”,“玉肌消瘦”啊!虽是送别,“别”字全无,莺莺惜别之情,全被浓郁的画意诗情所感染,很生动的传达出莺莺送别张生的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

与[端正好]遥相呼应,[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晚秋送别图”。“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是写莺莺怅然痴立,极目相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本句看似平易,含义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饱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的丰富联想。“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深刻描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偏偏这时候传来了马的嘶鸣,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沉寂,又在莺莺本已破碎的心上再添一道伤疤。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听到马的叫声而见不到骑马远去的亲人。莺莺的心情可想而知。“无声”和“有声”两相映衬,更加烘托出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它给“长亭送别”留下了境界深远,意味无穷的余韵。

《长亭送别》是一首感情真挚,语言凝练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疏朗,意境深沉的水墨画,更是一支了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离别歌,以其丰富的意象描画,传达着莺莺张生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成为后世的文学创作的典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养殖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