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激励关怀制度

2022-08-28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的功能。制定这个制度有很多预防措施,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党支部激励关怀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党支部激励关怀制度

学校党支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要求,为营造党内团结互助、和谐友善的良好氛围,特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1.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把握好以下原则:

(1)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要在普遍关爱的前提下,做到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既要注重对全体党员经常性的关爱,又要对思想、工作、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党员实施重点帮扶。

(2)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既注重对党员进行精神方面的慰问和激励,又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党员以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

(3)保障享受权利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既要充分保障党员权利,又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关怀帮扶党员与关爱帮助群众相结合。要把关怀帮扶党员与关心帮助群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党员在党组织的关爱中激发热情,更好地服务师生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主要措施

按照“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主要包括八项内容:

(1)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党员“惑时有人解”。学校党委书记和其他校级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同分管中层干部或党支部书记谈一次心,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与本支部每一名党员谈一次心,新党员入职和老党员退休,所在党组织负责人都要与其谈一次心。做到“四必谈”,即:党员职务调整、岗位变动必谈;工作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

(2)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做到党员“平时有人访”。学校党委和党支部要坚持定期走访与平时走访相结合,每年七

一、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要对一些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党支部应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党员会、与其谈心谈话或送“入党生日贺卡”、发“红色短信”等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送去党组织的祝福和关爱,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建立患病探望制度,做到党员“病时有人问”。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患病住院的党员,要派人及时进行探望慰问;对因病在家休息的党员,也要视不同情况,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探望慰问。

(4)建立困难帮扶制度,做到党员“难时有人帮”。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对因病、因灾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可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或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也可采取临时捐款捐物资助的形式,给予关心和帮助。

(5)建立助学成才制度,做到党员“工作有人带”。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可通过建立老党员与青年党员结对帮助制度,帮助他们提高师德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还可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特色党日以及技能比赛、示范课等有效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引导党员爱岗敬业当先锋,争创一流做贡献。

(6)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做到党员“贡献有人奖”。学校党委每两年对“创先争优”等党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上级先进表彰活动,让优秀共产党员的付出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的认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政治荣誉感。 (7)建立党内民主制度,做到党员“权益有人维”。学校党委坚持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党内会议、公示栏、校园网等形式对党内重要事项进行公开。对党内重要问题的决策,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纪委及时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切实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

(8)建立亡故关怀制度,做到党员“逝时有人唁”。党员亡故或家庭成员去世,学校党委和党支部应派人参加临终送别仪式,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也可由所在党支部为亡故党员举行一定形式的吊唁活动。

3.工作要求

(1)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并作为创建特色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明确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2)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并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考核评价,并在党内进行通报。

(3)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的情况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党内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从而在全校形成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生动局面。

滚马乡中心小学支部

2014年1月

第二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促进党内和谐,现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如下:

一、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每年“七一”期间,开展“争先进位”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每季度在支部会议上评选出一名优秀党员予以奖励,以培育典型,提高党员的日常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建立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及党员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过错时必谈、 存在问题时必谈。

三、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中心党支部要认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及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党组织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四、建立政治关怀制度。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年龄较大党员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六、创新实际,务求实效。党组织要根据中心情况,不断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新载体,扎实抓好落实。

第三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一、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七一”期间,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二、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党支部要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分类建立台帐,组织党员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活动,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三、建立党内探访制度。对于党员患病住院、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所在党组织要及时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进行探访。

四、建立重大节日慰问制度。每年“七一”期间,党支部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每年春节前,对所有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

五、建立党员亡故关怀制度。党员亡故时,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党支部要派人参加吊唁,并对其家属进行慰问。

六、建立党内谈心谈话制度。班子成员每年谈一次心,党支部成员要每年与联系教师谈一次心,党支部书记每年与本支部的每一名党员谈一次心。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过错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

第四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一、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局领导班子抓党建和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认真抓好落实。

2、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每年对优秀工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分类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对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性且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典型,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补贴党建活动经费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

二、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并坚持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在党员遇到困难、发生矛盾、出现失误、存在问题、提拔使用等情况时必须进行谈话。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2、建立走访慰问制度。每年春节、“七一”等节假日或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在较大思想波动时,党支部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3、建立生活关怀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党员生活困难求助补助制度和关心老党员、流动党员制度,形成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4、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党内帮扶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对生活困难、独居、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做好登记工作,为开展党内矿物质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通过日常的关怀帮助,使困难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结队帮扶、党员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对困难党员要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好帮扶责任,对帮扶点的困难党员要积极开展互助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五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

1、建立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年“七一”期间,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对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

2、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局党支部要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分类建立台帐,组织党员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活动,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3、建立党内探访制度。对于党员患病住院、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所在党组织要及时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进行探访。

4、建立重大节日慰问制度。每年“七一”期间,局党支部要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每年春节前,对所有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

5、建立党员亡故关怀制度。党员亡故时,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局党支部要派人参加吊唁,并对其家属进行慰问。

6、建立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局支部书记要与班子成员、每一名党员谈一次心。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 1 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过错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影院经营数据分析下一篇:党员志愿者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