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赏析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飞越疯人院赏析范文

《心理电影赏析》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这学期上的《心理电影赏析》看了很多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美丽心灵》等,我觉得每部都很好看,都很有教育意义。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最触动心灵的,还是那部《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作为一部心理电影,是一部讲述本我、自我、超越的电影。

麦克墨菲是“本我”的阐释。

麦克默菲从农场送到精神病院的原因是:有暴力倾向,经常打架因斗殴;与未成年少女性交;上课时嚼口香糖等。这些行为可看作本我中的本能的表现。他对此的看法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会送到精神病院;对暴力倾向的指控他认为是诽谤;对与未成年少女性交的事,他完全承认,但并不认为不应该。当被拒绝播放全国棒球赛时,他坐在电视几千当解说员。简单说,在人们看来一些违反道德、悖于常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他一点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像他说的:“自己一点也不认为自己的脑子有问题。”这些对于麦克墨菲来说这就是本我!因为对本我来说,没有道德标准,没有对错与是非,只有即时性的满足。另外提到他逃避工作,对工作不满,很懒也可对应本我寻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快乐主义至上原则。本我有靠想象、幻想、幻觉体验及做梦来满足欲望的神奇威力。对本我而言,它能在想象中获取满足,获取快乐。 这就是“本我”。

酋长则是可以理解为“自我”。

酋长是麦克默菲进入医院时遇到的第一个病人。当时的酋长是又聋又哑。后来才知道酋长其实并不聋也不哑。对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个体虽然在年龄上已长大了,但其自我部分是如此弱小,以至于既不能听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情况下的自我可以既割断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又割断了与内心的交流。后来在麦克墨菲的带动下,酋长变得能听、能说、能想了。也就是说当自我通过某些方式满足了本我的要求时,它也从本我那里获得了力量。意味着作为自我的酋长已经从作为本我的麦克默菲那里获得了不少的力量,借助于获得的这些力量,它已经开始能够完成与内心的交流并可以与外界恢复联系了。 这就是“自我”。

护士长拉齐德则是“超我”的象征。

影片中,护士长拉齐德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刻板、固执、对规矩不允许有一丝毫的破坏、喜欢操控一切!这就是超我的表征。心理治疗、吃药、墨菲看球赛、播放音乐等这些情节一直在表现出“超我”的行为:护士长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她严格的超我不允许任何的例外发生,她就是一切,她要求怎么做,其他人就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超我”。

整部影片也说明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真正关系。

比利的死意味着脆弱的自我可以被超我彻底摧毁。这也使麦克默菲与酋长充分认识到过分严厉的超我对于个体的残酷,这激发了他们克服超我的决心与勇气。这是本我与超我的搏斗。酋长杀死麦克默菲,意味着自我的成熟,自我的力量战胜了本我。但自我战胜了本我,并没有抛弃本我,这标志着建立在强大自我基础上的新人已经具有了与内心世界与外界世界进行联系的能力,正是这种心理上的成熟,酋长终于能够成功地飞越了疯人院,挣脱了 内心枷锁,开始了新生活。

第二篇:飞越疯人院

数计2班

李娟

1153211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

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触挺深的,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看过的另一部片子《越狱》,虽然这两部片子在内容梗概上大相径庭,但他们都有一些细微上的相似之处,人们都渴望自由,尽管他们的原因不一样。《飞越疯人院》让我对人的心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关于一个疯人院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没有疯的疯子—麦克墨菲。他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麦克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瑞秋的百般阻挠;麦克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痛不已。院方为了惩处麦克胆大妄为、屡犯院规,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生性自由的麦克再也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平淡了些许,但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了自由,他甘愿冒险,他甘愿去尝试。他们不想屈服,他们试图改变,他们想过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主人公的种种行为,其实映射出了很多东西,他只是一个代表,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实惠环境中,有些人希望像麦克墨菲那样装疯,也想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改变,改变生活中一些令自己不满的地方,那是要付出一些代价。

电影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但是我试了,不是吗?至少我尽力了。””麦克努力克服障碍,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也很强。相比之下,比尔却因为心里障碍而最终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我很同情比尔的,但我却更欣赏麦克的承受力与克服障碍的勇气。“我试过了”就是这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却深深打动了我。不要去在乎结果,努力尝试的过程很重要,至少它可以让我们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但是我试了,不是吗?至少我尽力了。””这句话真的深深打动了我,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么多例子,那么多当代的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而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尝试呢,为什么就没用勇气与毅力去面对学习这座大山呢,为什么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呢?还有那么多的温室里的花朵,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潜意识里就没想过去尝试。我感到挺惭愧的,因为我经常总是遇到了问题与困难就想逃避,而不会去试着要如何去解决问题,看了《飞越疯人院》,我领悟了很多,我要让自己的心里承受力变强,遇到困难不逃避,就算某一次我失败了,希望我能很有底气地告诉自己“我试过了”。

让我们增加自己的心里承受力,克服心里障碍,不逃避生活,不逃避压力,不逃避感情,不逃避一切令我们感到不适的东西。只为了那一句“我试过了”。

第三篇:飞越疯人院感想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说实话,这部电影刚开始我是没有看懂的,看到后面我才慢慢明白的,后来经过老师对这部剧背景和内容的讲解,感想还是挺多的。这部剧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麦克·默菲由于厌恶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自从他来到后,本来平静的精神病院就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精神病院远非麦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难所。护士长拉契特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为准则。病人们受到了严格的管制,还不时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麦克默菲对拉契特的行为十分不满,不时以冷嘲热讽的方式对她加以攻击。在精神病院里,病人们被剥夺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欲望的权力。拉契特处处针k对麦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乐折磨病人,并冷酷地拒绝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爱棒球的麦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时,拉契特又想方设法拒绝。虽然麦克默菲最后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的支持,凑够了表决的票数,但拉契特却又以表决时间已过为借口而拒绝打开电视机。麦克默菲想让病人们打起精神,快乐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们带上了汽车,来到了一个小港口。他们偷了一条船,到远海钓鱼作乐。病人们欣喜若狂,但回来后,麦克默菲受到了惩罚。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个女人弄到了医院,闹得天翻地覆。闻迅赶来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脉自杀,而冷酷的拉契特却无动于衷。这使原想要逃离病院的麦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扑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没有死,可麦克默菲却受到了最惨无人道的待遇。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看完这部剧,主人公麦克默菲最后的结局让我为之惋惜的同时,也对护士长拉契特的一系列嘲讽行为以及精神病院不公平的待遇觉得残忍。下面我想就这部剧,用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来分析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中,将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在我看来,麦克墨菲是人格中自我的隐喻,“酋长”是自我的隐喻,护士长是超我的隐喻。单靠本我的力量是不可能逃脱超我的控制,但是本我可以给予自我力量,促进自我成熟,帮助自我战胜本我和超我。只有自我才能保证更大的成功。

这部剧的男主人公麦克默菲可看作人格中本我的隐喻。对此,剧中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麦克默菲从农场送到精神病院的原因是:有暴力倾向,经常打架,因斗殴至少被关押过五次;滥交,与未成年少女性交;上课时嚼口香糖等。这些行为可看作本我中的本能的表现。更有趣的是他对此的看法。他自己说不知道为什么会送到精神病院。对暴力倾向的指控他认为是诽谤。对与未成年少女性交的事,他完全承认,但并不认为不应该。“当你看到那样的小骚货„„就那样在你眼前。我一点都不认为那有什么不对。”“没有一个男人能抵挡住那种诱惑。而他们却要因为这样的原因把我关进监狱。告诉我我是个疯子。我实在搞不懂。”“如果那样是疯了的话„„真不知道在街上走路算不算疯。”简单说,在人们看来一些违反道德、悖于常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他一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点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自己一点也不认为自己的脑子有问题。”

如果用本我的假设来解释麦克默菲就变得很自然。因为对本我来说,没有道德标准,没有对错与是非,只有即时性的满足。另外提到他逃避工作,对工作不满,很懒也可对应本我寻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快乐主义至上原则。

我们还可通过影片中看球赛的情节设置找到一个有趣的证据。这一情节是:麦克默菲向拉齐德护士提出看全国垒球赛的要求遭遇拒绝后,独自一人恼怒坐在电视机前,突然麦克默菲对着电视机像个体育主持人栏目开始为球赛点评起来,原本已经散退的人群陆续重新聚在一起,大家对着电视机一齐为球赛欢呼呐喊,而当镜头转向电视机时,观众看到的仍是一个未接通电源的屏幕。也就是说,麦克默菲扮球赛解说员向病人们解说一场并不存在的球赛。如果从本我角度我们就可做出如下理 解:本我有靠想象、幻想、幻觉体验及做梦来满足欲望的神奇威力。对本我而言,它能在想象中获取满足,获取快乐。

转到酋长身上。在我的理解中,酋长代表的是自我。从酋长与麦克默菲的关系入手可以来说明这一点。影片中展现出酋长与麦克默菲具有最为亲近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非常富有意味。麦克默菲进入医院时遇到的第一个病人是酋长。当时的酋长是又聋又哑。后来,酋长帮麦克默菲打架后,影片忽然告诉观众说:酋长其实并不聋也不哑。对此,可以解释为:一个个体虽然在年龄上已长大了,但其自我部分是如此弱小,以至于既不能听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情况下的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自我可以说既割断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又割断了与内心的交流。后来在麦克默菲的带动下,酋长开始富有了活力也不聋不哑了。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自我的力量来自本我;当自我通过非直接方式满足了本我的要求时,它也从本我那里获得了能量。我们可以认为影片叙述至此,意味着作为自我的酋长已经从作为本我的麦克默菲那里获得了不少的能量,借助于获得的这些能量,它已经开始能够完成与内心的交流并以与外界恢复联系了。

我们还可注意一下在计划逃离疯人院时,麦克默菲与酋长的一段对话。酋长对麦克默菲说:„„你比我强多了。麦克默菲:为什么这样说。你像树干一样强。

酋长:我父亲才是真正强。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他喜欢。„„所以大家都不放过他。自从有一天他喝醉酒跑进雪杉林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每次他一沾到酒,就停不下来了。直到喝得不成人形为止。当麦克默菲问:是否“他们把他杀了?”时,酋长回答说:他们只是不肯放过他,就像这里的人不肯放过你一样。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由于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所以我们把酋长的父亲看作是酋长原来的本我。酋长对他父亲特点的描述也符合我们的理解。后来,酋长的父亲或者说酋长的本我,因为过于放纵而受到了强有力的压制,虽然没有被杀死,但是被压抑了。上面我们已经提到酋长代表着弱小的自我,弱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自我虽然处在个体稍后的时候,但却由于受到超我的压制与控制,因而变得弱小。来自于超我的强有力压制,导致了酋长或者说自我的弱小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无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影片中的护士长拉齐德。我们可以理解她所象征的是超我。最可以说明这一点的是她所表现出来的呆板、固执,喜欢操控一切。这样的情节在影片中多处可见。比如举手表决看球赛的例子。影片中麦克墨菲在世界杯开始后提议改变一下活动内容,看看球赛。护士长说医院的制度不允许这样做。“你所要求的……是改变我们精心安排的工作时间表。”麦克默菲问:“一点点变动没什么吧?”但对护士长来说一点点变动也不行:“这样的要求不能接受。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时间表。……现在改变了,会令他们不安的。……无论如何是不可以的。”后来她提出用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不少病人在麦克墨菲的鼓动下举起了手,酋长在举起手后使同意的人超过了半数,但护士长却仍拒不打开电视机,她的理由是我们的会议已经结束了,这一票无效。也就是说,护士长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正象严格的超我不允许例外发生一样。

从本影片的结局我们可以理解到:本我虽然具有力量,但它的力量却不足以使他使用各种方式逃出疯人院,即脱离超我的控制,这表明单靠本我是不行的,光靠本我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像主人公麦克墨菲一样被超我以及自我所泯灭,但是本我却可以帮助自我恢复其自身的力量,促进自我的成熟,从而使自我的力量战胜本我和超我,做回真正的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因此只有自我才能保证更高程度的确定性和更大的成功。影片最后酋长的逃脱也恰恰证明了此点。

心理学师范班

222013306011015

朱春英

其实现实中的人格都会有这三方面:本我、自我、超我。在我看来,这三个方面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格,缺一不可,但是自我却是这三个方面中的一个主体,即是人格的主体。本我和超我是影响自我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三个方面一定要维持相对平衡,三方面相互制约但是自我一定是主体,这时,我们才会活出真正的自我,获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我联系实际去分析本我、自我、超我。我们人一出生都是被本我的力量主载的,随着我们的长大,本我的力量逐渐去促进自我的成熟,从而使我们实现自我。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会随着自己的愿望行事不考虑后果,我们疯狂,我们叛逆,我们不顾一切去追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欲望,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始终都会是浮云,随着时间的冲蚀,我们最终都会真心的接受我们身边的人,接受这个社会,因为人生就是一个顺其自然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逐渐战胜本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世界上就只有三种人:本我力量偏多的人;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平衡的人;超我力量偏多的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只是第二种人,第一种人也就是不够成熟的人,做事轻狂,不稳重,随心所欲,往往这种人或是在磨练中发展为第二种人或是在磨练中被无情的抹杀;第二种人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成熟者,他们往往做事有激情,有动力,但他们往往也会控制自己,有责任心;第三种人也就是那种所谓的过于木讷的人,他们往往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没有激情,他们最终注定不会有所成就。

第四篇:《飞越疯人院》影评

折翼的自由天使

——《飞越疯人院》影评

在“经典电影中的哲学智慧”这门公选课中,我们看了许多关于心理、精神方面很有建树,在电影上又颇有成就的电影,譬如《蝴蝶效应》、《黑洞频率》、《美丽心灵》、《禁闭岛》等等,但是在这么多优秀的电影中,让我最震撼的还是《飞越疯人院》,对主人公麦克墨菲的悲惨结局更是愤愤不平了许久。他的雷厉风行,毫无顾忌和无比热忱,向恍如一潭死水的精神病院砸入了一块巨石,给与世隔绝的“精神病人”带去了生活的希望和精彩,原本以为在墨菲如同孙悟空大闹天宫般的搅动下,精神病院会摆脱原来的死寂和单调,而他和其他几个“病友”也最终能逃出来,但是结局却大出所料,墨菲死了!寻求自由的天使,折翼了,未来又黯淡了。

无论是从它的成就,还是社会影响方面,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 1975年《飞越疯人院》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项大奖。无论是主演麦克墨菲,护士瑞秋,还是“病友”木讷的印第安人酋长,口吃、懦弱、恋母情结的牺牲者比利还是其他医院里的人,他们一个个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具代表性。

影片讲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里面的“病人”形态各异,如果从外表看,你会感到恐慌,但是深入地去体会一下,你会感到他们的善良。他们都十分顺从护士长瑞秋,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听从她,才能获得药品,从而遏制自己的病情,减轻自己的痛苦。每天生活都是千篇一律,病人们面对着枯燥的生活早已麻木,他们需要一针强心剂,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个人,如平地一声惊雷,惊醒了他们沉寂的内心自我。

劣迹斑斑、前科丰富的麦克墨菲因为各种各样的闹事,被怀疑是否患有精神病,于是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麦克墨菲和病人们第一次见面就和他们坐到了一起尝试着正常人一样地玩牌。到时间后听安排吃药,并且接受一段谈话治疗。用医院的话说是谈话治疗是为了排解病人心中的郁结,帮他们梳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但是护士长瑞秋往往一而再,再而三逼迫大家讲各种不愿意讲的私事或者本应该慢慢淡忘的伤心往事。墨菲本就不是个安于现状、任人摆布的人,他向护士提出质疑——“为什么你一定要让他说出他不想说的事情呢?”对改变医院制度彻底无望的他,决定希解救他的病友——飞越疯人院。

他翻越疯人院的栅栏,为渴望自由的同伴们敞开了疯人院的大门,他带着他们乘上了驶往大海的渔船,让他们亲自体验钓鱼的喜悦,体验接触大海的喜悦,然而被抓回来是真正的命运,回到医院又和护士们打起来了,于是被认为患病了的他被迫接受了电击治疗,但是满怀信心的他依然挺过来了。

随后就是最大的“犯罪活动”。他叫来了他女友,在疯人院里开了一个很大的夜间派队,就在护士们熟睡的时候,就在深沉的夜晚里,他们疯狂地播放自己喜欢的摇滚,喝着从来都是禁止的啤酒,尽情地感受人性的释放,他告诉他们他要在这个夜里逃走,离开这个地 1

方,可其他的人都露出难为的神色,他们被禁锢得太久了,几乎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眼里,护士就是唯一的抉择者,从来没想过还有有一天需要自己来做一个决定,内心的恐惧感和怯懦感让他们迟疑了,他有点失望,却有无能为力,能做的他都做了,夜,继续过着疯狂的派队。

第二天,护士长瑞秋发现了这一切,她众谴责所有人,对比利更是冷嘲热讽,护士长利用比利恋母的弱点,深深地打击着他。比利被带进了一个办公室,在护士长的刺激下割断动脉自杀了,鲜血四溅,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都胆战心惊。眼前的景象激起了墨菲的愤怒,仇恨的目光布满双眸,他像狮子一样扑向护士长瑞秋,警卫来了,他把麦克菲克打昏,所有的人被遣散开了。

镜头几经易转,再次对准墨菲,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看懂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他被动了“前脑额叶切除”手术,就是把人脑中占最大部分前额叶切除。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几乎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和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还可以呼吸。也就是说他成了真正的白痴。酋他原本坚信相信墨菲会回来的,因为他们还要一起逃跑,当看见墨菲的样子时候他震惊了。酋长杀了他,解放了墨菲向往自由的灵魂,随后酋长用墨菲曾将介绍的方法砸碎了窗户,趁着暮色,走进了远方„„

这部影片深刻的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接踵而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深深地走进了人们心里,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是社会的先进管理制度,不得不说他提高了某种效率,但是效率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压制,另外医院也是有民主的形式的,只是这种民主是一种虚无形式。导演的构思很奇特,墨菲本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人”,却肩负着揭露社会阴暗的重任,这种安排无疑是一种讽刺。

影片中,有两次次墨菲的反抗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次是在篮球场上,墨菲教酋长打球的画面,别人劝他早点放弃,不会有收获的,他却依旧坚信着,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授着,真心换真心,从此酋长也就真正的开始信任墨菲,在他面前渐渐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另外一次是逃出去在海上钓鱼的时候,所有的人,他们是那么的兴奋,那么自然,谁能看出这是一批逃出来的“疯子”?事实说明,是疯人院让他们变成了疯子,他们需要的人性关怀,是真心对待,是尊严,是自由!

然而结局是悲伤的,墨菲死了,除了酋长逃走,比利自杀了之外,其他病人依旧过回了原来的疯子生活。无论对电影人物的遭遇,还是对现实中丧失人性的“前脑额叶切除手术”,我始终久久难以释怀,更令人瞠目的是当时这个手术的开创者莫尼兹却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可见当时的社会如何看待人性,如何残害弱者。社会繁琐沉重的枷锁难以打破,但是毕竟松动了不是吗?墨菲是一个英雄,是一个追求自由的折翼天使,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叫唤着麻木的人们,无论结果如何,用他自己的话说“毕竟,我尝试过了,不是吗?”

第五篇:影评论文飞越疯人院

飞越疯人院

看完影片我触动很深,也想到很多,课后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创作背景和相关影片介绍的资料,据了解《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拍摄的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该片获得一九七五年奥斯卡奖的五项主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该片以触目惊心的画面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弊病 ──压制人性和束缚自由。.所以仅凭自己对《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的了解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据了解《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拍摄,获得第四十八届奥斯卡(197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政治电影的代表作,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所精神病院是美国在那一段时期病态、压抑的社会缩影。 麦克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瑞秋(路易丝·弗莱彻 Louise Fletcher 饰)的百般阻挠;麦克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 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痛不已。院方为了惩处麦克胆大妄为、屡犯院规,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生性自由的麦克再也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台词其中一句就是“我试过了”。当麦克莫菲和同伴们打赌能搬动饮水机砸开窗子逃走,大家都说麦克搬不动,结果,麦克真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没有搬动,但是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至少我试过了”。是的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不要在乎结果,努力尝试的过程很重要,至少它可以让我们问心无愧,让我们无怨无悔。

“至少我试过了”我认为是麦克最经典的台词,也是我从影片中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我由此感想到我们这批在温室中长大的九零后,这些所谓的新生代大学生、天之骄子在一点点的困难之前却大多都是退缩或还是依赖父母,那时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句话“我试过了”,“至少我试过了”呢?

影片的主角是麦克墨菲,他象征了对权威和制度的反叛。他因为强奸罪而被判刑,在服刑期间,不服从管教,惹是生非而被认为精神失常。同医生的交谈中,他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说不知道对方不满15岁,而且对方是自愿的,还骗他已经18岁。麦克墨菲以戏噱的口气说这些话,他并不认真同国家司法机构较劲,认为有理也说不清。从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主人公的放荡不羁。来到精神病院之后,他挑动病友反抗医院令人窒息的制度,处处同拉齐德护士对抗,如赌博、违抗吃药等,还做出更“骇世惊俗”的出格之事,如带领病友出海钓鱼,偷带酒和女人进来等。最后被切除前脑叶白质而痴呆,这是“个人”同“制度”之间鸡蛋碰石头般的结局,麦克墨菲失败了,但至少他试过了,正如影片前面,他打赌能搬动一个水管台,但失败了,他

说:“至少我试过了。”影片最后,“布洛顿酋长”用枕头将其闷死,——让其尊严地死去,不至于在精神病医院生活一辈子。有人评论说,麦克墨菲是现代的“牛仔”,只是生不逢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当年牛仔面对的是土豪恶霸,而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面对的则是巨大的“权威”“制度”,后者不以暴力形式出现,是隐形的,却无处不在,而且更有力量。麦克墨菲的下场就是明证。影片对“制度”是批判的,但同样无能为力,只能以个人的牺牲换得一线清醒和希望,所以影片的结尾是“布洛顿酋长”的出逃。

影片中麦克可能是因为违反了那个时代所谓保障人权的法律被送进疯人院,尽管在疯人院里受尽各种非常人的待遇,但麦克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目标:逃离疯人院,这也正是影片主线所在。这也恰恰吻合麦克的人物性格,一句“至少我试过了”与影片主线紧紧相扣,这也应该是该是米洛斯·福尔曼导演的点睛之笔。

《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精神病院为舞台,着重反映了一种在当时所谓现代化管理的社会中,人们被紧紧束缚而动弹不得的恐怖景象。这种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麦克默菲的对自由的追求和最终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体现了人们所受的压抑和悲剧命运,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效果。 影片的结尾是全片的点睛之作,充满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却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我认为《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的结局应该是出乎每一个观众所预料的。“我们一起逃走”。这是酋长

最后对麦克说的话,也许观众真的以为酋长要把麦克弄走,但是,结果却远远出乎意料:在昏黄的光线下,“酋长”来到麦克默菲的床边,呼唤着他,而麦克默菲却只能报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语。“酋长”一边说着“我会把你带出去”,一边用枕头闷死了他。然后自己逃走了。可是,他选择了用麦克原来设想的方法逃走,实际上,也就是和麦克一起逃走了。 这种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的结局应该是西方人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决定的,从这方面来讲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这一场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同时更令人感到了一种深重的难以名状的压抑。“酋长”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征着人性的回归。导演以一个印第安人角色来完成这一行动,也正喻示着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由。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压抑人性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重重一击。这种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的结局应该是西方人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决定的,从这方面来讲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这是很好看的一部电影,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真希望老师能多放一些这样的电影。

.

上一篇:干部要清正廉洁范文下一篇:关爱生命的作文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