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课稿

2023-01-15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题目: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板书:洛杉矶,指导书写“杉”“矶”。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补写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哪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地告诉大家?(生读课题)

故事的题目还可以怎样朗读?

二、走进课文,看到疾步走来的父亲

1.请大家打开课文,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不能像刚才一样,介绍一下这场地震的时间、发生地点和灾害?

板书:那一年(1989年),美国(洛杉矶),30万人。

2.在这场大地震中,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个故事从哪个自然段开始讲起的?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先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3.课文读完了?来,一起看屏幕,出示:

昔日、混乱、废墟、瓦砾堆、疾步、爆炸、挖掘、绝望、布满血丝、破烂不堪、砸下来、颤抖

这些词语哪些比较难读?(瓦砾)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

.谁愿意来和这些词语对话?

混乱、昔日、废墟、瓦砾堆、爆炸、砸下来

疾步、绝望、 挖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颤抖

三、走进现场,和父亲的心灵对话

1.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啊!请大家仔仔细细读读课文5-11自然段,在这片废墟中,你看到了哪些人?

①合上眼睛,第一个跳入你的脑海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②指导朗读:

③比较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话,你发现了什么?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是啊,作家在写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故意这样安排。你再读读父亲说的话,你又有什么发现了?

“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4.讨论:

同学们,孩子的家长们、警察、消防队长和其他的人们这样说,这样做究竟有没有错?难道这位父亲错了?

理解,孩子的家长和好心人——绝望

消防队长和警察——不想灾害扩大

5.父亲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出示)

指导读好“这位父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6.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废墟,走进这位父亲的内心。(音乐起)

有些人(

),但是,父亲(

);

有些人(

),但是,父亲(

);

有些人(

),但是,父亲(

);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

7.大声说出藏在父亲内心深处的话吧——儿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有些文章也把这句话作为题目,你觉得如何?课文为什么没有用呢?下节课我们在课文中学习、寻找答案。

第二篇: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使我十分感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这篇课文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救儿子38小时不断挖掘,顾不上休息,这位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篇课文中的父与子非常了不起,父与子之间互相信任。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历尽千辛万苦救了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在于38小时瓦砾下鼓励同学坚持求生的希望,不顾个人安危,先人后己的伟大无私的精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父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情景: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她被压得变形的身体仍然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当人们把废墟小心地清理开后,发现她身体下躺着一个

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的带黄花的被子里。当抢救人员把孩子抱出来时,他还在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在孩子的被子里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这些事例使我十分感动!

广东佛山禅城区佛山市第二十七小学五年级:luuy倩

第三篇:听《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杨村分校 刘传松

今天,我们在龙湖中心小学本部听了方大美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示范课,听后使我受益匪浅。课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挽救孩子,不放弃希望,执着地在废墟中挖掘,38小时后,他找到了活着的儿子。“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父亲对儿子说的这句话贯穿全文,它饱含着人间真情——博大的父爱。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可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感情却不容易。这就要靠老师来引导学生感悟。而方老师在教学这一课中,充分体现到这一点。学生们通过朗读重点句,充分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深深的被这位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举动所感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感悟课文,教师就先要对课文进行感悟,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感情,学生才会融入课文中去。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

1、使我感悟最深的是老师侧重品味感染。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动情地读读重点语段,品出其中之味,感受体味人间这种亲情的力量,这种父爱的伟大。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以至真正地动情。这里老师让学生反复读不同人物的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如:父亲看见儿子学校的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要用绝望、悲痛的语气;当父亲听到瓦砾堆底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要用惊喜、激动的语气;当父亲让儿子出来时,儿子说:“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要用勇敢、坚定的语气。

2、侧重迁移运用。

精心选择听与说、读与写的结合点,抒发情感,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迁移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如: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用一首歌《父亲》来赞扬父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后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赞扬父亲,使学生的理解与运用互相促进。

3、更让我感悟较深的地方是老师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把文章的结尾进行了激情诵读,重点体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父与子之间的爱。挖掘了课文中深层的东西,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这对父子真的了不起。

总之,方老师的这节像课让我感到教学的鲜明特色,每一步骤的设计无一不体现教学的新理念。

第四篇: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五(2)班车影驰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深有体会。

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废墟中苦苦挖了38个小时,那时他已是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血迹斑斑,终于他听到废墟下传来了儿子的声音,当安全出口开辟出来后,儿子却让自己的小伙伴先出去…..

这对父子太了不起了,父亲不顾别人的劝阻,一直不停地挖掘,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多么恪守诺言、多么有责任感!儿子也很了不起,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为了我们,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被这份爱感动着,我终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爱!

意外与发现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五(2)班潘亚慧

读了《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之后,我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对灰尘有了新的认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来源,还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首先,灰尘可以散射光线,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其次,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所以天空呈现蓝色;还有,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假如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读了文章,我深感意外,我还真没有想到灰尘还有那么多的好处啊!以前,我一味地认为灰尘什么作用都没有,只会破坏环境,是人人讨厌东西,然而真想不到,它和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息息相关啊!看来,人类离不开它!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型的。

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如蛇的剧毒足以置人于死地,但它的毒素还可以提炼出来做成药来救人;电脑,可以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但也有一些黄色网站在毒害着我们青少年。所以,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万物,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评】

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但都是真情实感,有感而发。

【寄语】

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学生能真正走进阅读,爱上阅读,做到心中有墨,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赵晓华)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讲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3、重点理解这是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音乐伴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会读吗?(出示灾难片)

2.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请齐读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情况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谁会读好这些词语?

1、 生自由读词语。

2、 请学生起立读,师纠正读音(注意:阿曼达,瓦砾,颤抖,砸着等词语),生再读。

3、 全班齐读。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要加上时间、地点,回答问题声音洪亮)

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4位同学的事。 师:父子间的故事。

师:你们认为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子?课文中有一个词它说是一对„„(了不起) 2.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下,父亲用双手在废墟下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4位同学!这多么的了不起,让我们为之深深的感动!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让你感动的呢?

四、深读课文 品评父爱

1.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开始!

2.师:刚才同学们有的动笔写,有的和同学交流,非常认真!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找出来了吗?生汇报。

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注意“血丝、血迹”的读音。)

a.这段话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了呢?生回答,带着你的感动,读读句子。 b.读得真有感情,把老师也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c.读得真感人!老师这有一个问题:

同学们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吗?作者在写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是为什么?(时间长,挖得很艰难。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他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就为了找到儿子,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d.师总结父亲的了不起。

同学们,满是灰尘的脸,布满血丝的双眼,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衣服,作者通过对父亲进行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那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份饱含血泪的情,那份感动天地的爱。

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父亲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这是饱含父爱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动,再次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

e.父亲的信念是坚定的!正因为这如此坚定的信念,他救儿子的决心才没有被动摇,那么,到底有哪些人想要劝阻父亲,动摇父亲的呢?生回答。(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c.下面老师想请你们读5——11自然段,把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的话以及父亲的话找出来,想一想当时他们是怎么说这些话的? 6.哪位好心人来劝劝这位父亲?生读句子。师分析句子,指导朗读。生站着。

谁还想来劝?生站着。全班齐读句子。

7.消防队长怎么样劝的?生读句子。以怎样的心情劝这位父亲的?生站着。还有不一样的心情吗?生站着。师分析句子,指导朗读。全班一起来读句子。

8.警察。生读句子。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劝的呢?师分析句子,指导朗读。生站着。师总结:担忧,着急,沉重„„全班齐读句子。 9.那么,我们的父亲又是怎样回答他们的呢?同学们找出父亲的话了吗?

自己读一读。生回答,站着。

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和感情。

10.尽管父亲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但是父亲没有放弃!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3次)这句话将父子的心与心紧紧的连系在了一起。

38小时的挖掘, 38小时的生死挣扎,突然从瓦砾堆底下传来了孩子的声音

(”„„”师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

11.这怎能不令人惊喜,怎能不令人激动! 阿曼达终于见到了父亲,终于有了生的希望,他却先想到了——同学。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当爸爸伸出双手用温情的眼睛凝望着你,对你说:“出来吧,阿曼达。”你会怎么说?

师:“出来吧,阿曼达.”生回答。 师:“出来吧,阿曼达.”生回答。 师:“出来吧,阿曼达.”生回答。

可是这位年仅7岁的孩子把生的机会先留给了同学。因为他坚信不论发生什么,爸爸都会和他在一起!看大屏幕,一起读读这段话。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在一起。” 12. 师总结儿子的了不起。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啊!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满怀生的希望,勇敢的活了下来!这巨大的精神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父子俩的心也在最关键的时刻迸发出了爱的火花!

当父亲救出儿子和14个孩子的时候,父子俩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我想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将深深地烙在这对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的心中!

五.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

1.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对父子俩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2.老师代表课文中的父子俩感谢你们最最真诚的祝福!老师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送一样礼物奖励你们,好吗? 3.父爱诗

如果我是一棵草,那么是父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腐朽在我的根下,让我茁壮的成长;如果我有脚,那么我走过的每条路上都有父亲身体铺就的碎石,而让我走得更加踏实;如果我能站起来,那么我一定是站在父亲的肩头。

4.大家喜欢看课外书吗?有一篇写父亲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你们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师深情朗读朱自清《背影》。 六.师总结:

让我们播撒爱的种子,让世界变成充满爱的家园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组意识形态工作报告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站实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