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副校长被批捕

2022-08-13

第一篇:浙大副校长被批捕

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因经济问题被批捕

原标题: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批捕 本报记者刘星、高四维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因经济问题,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立案调查,这是继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之后,又一个被调查的部属高校副校长。

褚健2005年任浙大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人事、离退休、学校企业工作,分管浙大的人事处、后勤集团,以及浙大下属的企业——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褚健在学术和企业运作领域都曾取得过相当的成绩,他曾不止一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而他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浙江中控科技集团公司,也被视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知情人士称,褚健此次被查,或与多年前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有关。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12月24日向记者确认,大约在一个月之前,褚健已经被检察机关批捕,但由于目前案件还在侦查过程中,具体案情不便透露。

或涉浙大海纳旧事

从2013年10月开始,有关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就开始不断见诸网络。

一位浙大的教师告诉记者,褚健被调查的消息已经在学校传了一个多月,但官方一直没有任何明确的通知,在浙江大学的官方网站上,褚健仍然被列在校领导一栏。

在褚健担任所长的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仍然悬挂着褚健工作的照片,但褚健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办公室旁边房间的工作人员称,不了解褚健最近的情况。

知情人士称,此前一直有人举报褚健,但大都不了了之。这次褚健被调查,源于一位极有分量的教授举报。

据了解,褚健这次事发可能与中控科技涉嫌掏空浙大海纳资产的旧事有关。 2008年,包括《证券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诸多媒体都曾经集中报道过浙大海纳公司上市后,优质资产被掏空,并试图包装后再上市一事。

浙大海纳是1999年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李立本、褚健、赵建、张锦心共同发起,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浙大海纳上市时的核心资产主要有三块,即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杭州浙大中控自动化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产业总公司经营的业务。这三块业务,经由资本运作,先后被剥离,并试图再次包装上市。

三块资产中,杭州浙大中控是负责自动化业务的,这一部分资产的剥离与褚健有很大关联。

中华工商时报浙江记者站站长尚启庄曾在10月21日的个人微博上发布信息,称“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建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被调查,一月前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总裁金建翔己被调查。”

尚启庄当天还表示:“一个多月前,浙江省检察院已调查中控总裁金建祥、财务总监褚健妹妹、褚健秘书等4人。”

记者联系了尚启庄,他表示,自己发布的内容均与办案机关进行过核实,目前该条微博的转发已经超过600条。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向记者确认,该案仍在侦查阶段,而大约一个月之前,褚健就已被批捕。检察机关表示,褚健涉嫌经济犯罪,但由于目前案件还在侦查阶段,尚不能对案情进行详细披露。

学术企业两手抓

褚健是中国控制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学术履历相当耀眼。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被立案调查之前,这位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特聘教授已经进入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一轮候选人名单。

褚健是浙大本土培养出的学术明星。公开资料显示,1978年,15岁的褚健在恢复高考后第二年,顺利考入原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这成为他学术的起点。 1986年,硕士毕业的褚健赶上了化工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专业(以下简称“化自专业”)与日本京都大学的首届博士联合培养课程,成为浙大化自专业中日联合培养第一人。1992年,29岁的褚健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工程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次年,年仅30岁的褚健成为浙大的正教授。

1999年,褚健先是成为了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特聘教授,随后又成为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现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除学术上的成就,褚健在做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运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褚健参与创建并曾担任总裁的中控科技集团,在自动化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3年,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了中控科技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褚健是创始人之一。这是一家主攻自动化的公司,呼应彼时的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口号而生。

公司刚刚成立时,国内自动化行业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但中控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如今,中控集团拥有4000多员工,2012年的产值超过30亿元,并制定了国内自动化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也因此,中控成为了民族企业的代表之一,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到中控科技集团参观。

褚健还曾担任过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报杭州12月24日电

第二篇:2014浙江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浙大副校长博士学位遭质疑 核查称不存在造假(推荐)

浙江公务员考试QQ群:341187410 微信:zjoffcn

2014浙江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浙大副校长博士学位遭质疑 核查称

不存在造假

浙大副校长“博士学位”真伪遭质疑,浙大核查称其履职经历申报不存在造假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4日电(记者朱涵、余靖静)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日前遭网络实名举报。举报者称,吴平官方简历中博士学位的获得地“国际水稻研究所”并无学位授予权,呼吁有关部门调查简历。此事引发社会关注。浙江大学4日公布核查结果,吴平属国际水稻研究所与菲律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证书由菲律宾大学颁发,其在履职经历申报等方面的表述属事实陈述,不存在造假。

3月31日,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兼)朱冠在网络上实名举报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涉嫌学位造假,并呼吁有关部门调查简历、追究责任。

据浙江大学官方网页,吴平教授主页中对博士学位学历相关的表述为 “1989.10-1993.3?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博士”,英文简历的表述为“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n the Philippines in 1993„„”,意为1993年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获得博士学位。

朱冠在举报信中称,“IRRI是个没有研究生院、没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当然,IRRI可以接受世界各国‘有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机构’的学生去那里做科研,但学位则由相应的招生单位把关和颁发。”他认为,“所谓的‘IRRI博士学位’,是个不可能存在的假学位”。朱冠呼吁有关部门调查吴平的简历,如有造假、欺骗,应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罚并追求责任。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位于菲律宾,是亚洲历史最长也是最大的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它是一个自治的、非盈利的水稻研究与教育组织,隶属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1962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出资,菲律宾大学提供土地,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建立了国际水稻所总部。

记者在IRRI的官方网页上看到,IRRI提供带学位和不带学位的研究项目。在学位项目中,IRRI可为研究人员提供修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并提供奖学金,这些研究人员在

浙江公务员考试QQ群:341187410 微信:zjoffcn

IRRI进行相关的研究,但需要在一所大学注册以获得学位颁发。

看到举报信息后,浙江大学开始对吴平的相关经历进行调查。根据浙江大学人事处核查,吴平于1989年10月获得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奖学金资助,由我国农业部公派赴IRRI进行博士阶段的研究,师从土壤微生物专家J.K LADHA,论文题目为“氮元素作用于水稻细菌的联合固氮作用的遗传基质的影响作用水平”,至1993年3月完成。期间在菲律宾大学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吴平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研究经历和水平证书和由菲律宾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浙江大学核查结果显示,吴平教授填写“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时,对于学历的表述为“1993年毕业于菲大/国际水稻所土壤微生物专业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中文主页与副校长吴平学历相关的表述为:“1989年10月至1994年9月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在教授中文主页中的个人教育简历方面,博士阶段的表述是“1989.10-1993.3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博士”。

浙江大学表示,吴平属国际水稻研究所与菲律宾大学联合培养,其主要研究工作都在IRRI完成的。目前获得同样学位的人员履历表述不尽相同,亦有多位都采用了“从IRRI毕业或获取学位”的表述方式。浙江大学认为,根据核查结果,吴平教授在履职经历申报等方面的表述属事实陈述,不存在造假。

浙江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341187410 浙江公务员考试微信账号:zjoffcn 中公教育浙江分校网站:http://zj.offcn.com/

提示:有关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查询、面试时间、面试公告等一切招考信息,均在上面三个平台发布,请及时加入QQ群、关注微信和网站,以免错失信息!

本文来源:浙江中公教育

第三篇:浙江大学一副校长被指学位造假

3月31日,一封矛头直指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的公开举报信在网络上流传开,举报信开门见山:“浙江大学:吴平副校长涉嫌学位造假”。该信作者为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兼任)朱冠,5个月前,正是这位浙江大学校友,最先发出该校“千人计划”入选者管敏鑫被解聘院长一职的消息。

在浙江大学官方网站上,可检索到吴平的个人简历,其中写道:“1989.10-1993.3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博士”,在有关“副校长吴平”的英文介绍一栏中,有更为直观的描述:“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n the Philippines in 1993”,翻译过来即是,“1993年,他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获得了博士学位”。

但朱冠在其举报信中称:“IRRI是个没有研究生院、没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当然,IRRI可以接受世界各国„有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机构‟的学生去那里做科研,但学位则由相应的招生单位把关和颁发。”

他因此认定:“吴平所谓的„IRRI博士学位‟,是个不可能存在的假学位。”

中国青年报记者4月1日联系上朱冠,他向记者给出IRRI官方网站的公开说法:“IRRI并没有学位授予权,只是给其他学校或第三方的学生或奖学金得主提供科研环境(原文为come to IRRI to work on their MS or PhD degree research,记者注)。”

这一说法得到了IRRI的证实。

4月1日,IRRI培训中心Anilyn Maningas发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说明称,“他(指吴平)的奖学金由IRRI赞助,但由于IRRI不能授予学位(原文为since IRRI is a non-degree giving organization,记者注),他的博士学位是由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PLB)颁发的。这适用我们所有的学生,我们与不同的大学合作,他们都能给我们的学生/学者授予学位。”

IRRI称通过查找当时的记录发现:“从1989年10月24日至1993年4月23日,吴平先生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分校(UPLB)做博士研究学者。他在UPLB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在国际水稻研究所作为博士生/学者进行研究。这是在我们的科学家以及他在UPLB的导师监督下进行的。” IRRI解释,这是UPLB一种类似“三明治”的课程模式,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研究,受训和受学位则是在UPLB(原文是research at IRRI then defense and award of the degree at UPLB,记者注)。

在学术论文搜索网站,记者找到了吴平博士在读时的论文《Screening criteria forevaluating efficiency of N use in rice and genetic background of rice-bacteriaassociated nitrogen fixation》,论文的出版和作者单位均标明为UPLB。

这一点,朱冠在其举报信中也有所谈及,“即使吴平有其他院校颁发的博士学位,而其部分(或大部分)的毕业论文相关的实验是在IRRI完成,但把学位当成是由IRRI获得的行为,依旧属于学位造假。起码是有意误导、有意欺骗和不诚实。”

他由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调查。他说,“一个学位造假的、有欺骗行为的、不诚实的人,不仅不能作为高校的教授,更不应该担任高校的主要领导人,而且应该追究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今天下午,吴平通过邮件答复了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并未从正面说学位是否造假,而是说“朱冠有许多贴子是不实的,有大量诬陷造谣的其他贴子”。

吴平说,1988年,他受农业部公派去国际水稻所(IRRI)攻读博士,“并不是派去UPLB”,只是“其中半年课程在UPLB读”。

他接着表达了自己对博士在读单位如何称呼的理解,他说,“我们当年及以前有大量农业学科学生受国家公派去IRRI,学位一般要讲IRRI(注明菲律宾大学)或(IRRI-UPLB,UPLB-IRRI)。”至于浙大官网其本人简历并非这三类,他则解释,“回国向教育部报到申请留学基金时就这样写„IRRI(菲律宾)‟,正确是„IRRI(菲律宾大学)‟(“大学”两字省了,或漏了)”。

至于学位问题,他说,“博士学位必须由IRRI组织答辩通过,发IRRI,UPLB两个独立证书,同时发才能获得学位”。

那么,最终获得的这个学位,是谁授予的,IRRI还是UPLB?

吴平并未直接回答记者的这个追问,而是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是菲律宾大学根据IRRI的证书而发的学位证书。”

第四篇: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秦国刚被开除党籍并撤职

日前,经陕西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省委批准,给予秦国刚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职务。

早前报道:

新京报讯(记者刘刚)一组涉及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秦国刚的“不雅照”,近日在网络曝光后引发关注。

一位自称陕西党校在职研究生的女子,前日深夜在网络上自曝与副校长的“性丑闻”,并指遭其殴打受伤。

当事女子称,被殴后已向派出所报案。记者昨晚从警方处证实,警方已介入调查。截至昨晚发稿时,陕西官方尚未就党校副校长“不雅照”一事做出回应。

网友称限副校长立即去纪检委自首

举报信息最早见诸网络是在1月12日下午2时23分。名为“侠客打虎”的微博网友发帖称,“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秦国刚欺骗单身女学生,称与之结婚,而后却和妻子上班期间在办公室殴打女学生,使其头部血管破裂,已报案到西安市小寨派出所。”

次日晚10时04分,“侠客打虎”再发新帖,称“冒死举报陕西省委党校副校长秦国刚”,并隔空喊话“限你立即去陕西省纪检委自首”。

“侠客打虎”随帖上传了9张照片。新京报记者浏览发现,这些图片分别是,含有年龄和专业班级信息的“陕西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生证”,头戴纱布、左脸红肿的伤情,以及多张秦副校长坐卧床上全身赤裸的“不雅照”。

第五篇:大学副校长硕士学位不实被免职 博士学位遭撤销

硕士学位被指不实为维权诉至法院

王华原是某大学副校长,后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下称“学位中心”)认定其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王华因此丢了工作,之后获得的博士学位也被撤销。此前,王华以学位中心侵犯其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为由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他的全部诉讼请求。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维持了原判。

2013年王华得知,他于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的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被认证为不真实,该份认证出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证报告称:“申请人王华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授予的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但王华表示,他本人从未向学位中心申请过认证,也未提供过任何证书。该份认证不仅让他丢了工作,甚至连博士学位也被撤销。故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学位中心的认定并赔偿其精神损失1万元。

学位中心指出,不同意王华的诉讼请求,该中心是经有权部门批准进行国内学位认证的合法机构,对于王华的学位证书进行的认证程序未违反法律规定,结论真实准确,未侵犯王华的合法权益。

学位不实系事实 法院判决驳回诉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王华获得郑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就职于某大学,任副校长。2013年初,在一次领导干部学历情况统计时,学校对王华的学历产生了怀疑,于是安排办公室人员根据王华档案中的资料于2013年5月20日向学位中心申请认证,认证结论为“硕士学位证书不真实”。2013年6月25日,王华被免去副校长职务。2014年1月6日,王华的博士学位被撤销。

另外,法院调取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资料显示:据查验1997年硕士毕业研究生档案,该馆无王华的相关硕士材料;通过查询当年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发放表,也没有王华所说的“经济思想史”专业,而且王华的学位证书序号也与当年的证书编号不符。据此,一审法院认为,学位中心作出的涉诉认证不存在过错,未造成王华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损害,驳回了他的全部诉求。

王华提起上诉,认为学位中心作出的认证欠缺“真实意思表示”,作出这一认证报告是无效民事行为,应该撤销。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学位中心不存在侵犯王华姓名权、名誉权以及荣誉权的行为。学位中心基于委托对王华的学位证书进行认证,委托合同本身属于法律行为,但履行认证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民法中的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发生法律效果,不适用可撤销法律行为之规定。故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未经本人同意即认证不构成侵权

对于本案判决,法官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说,姓名权是公民享有的依法决定、使用和依法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本案中,学位中心的认证虽未经王华本人允许,但学位认证的目的本来就是打击学位造假、方便学生求职和继续深造等。如果学位认证行为必须经被认证人本人允许才能进行,则很可能因被认证人的恶意阻挠而使打击学位造假行为无法进行,不利于建立社会诚信。本案中,打击学位造假的目的可以阻却未经允许而进行认证行为的违法性。因此,即使本案中的学位认证行为未经王华本人允许,也不应认定学位中心侵犯其姓名权。

法官介绍,荣誉权是民事主体获得、保持、利用荣誉并享有其所生利益的权利。荣誉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授予的正式评价。本案中,郑州大学授予王华的历史学博士学位,是对其在学科中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评价,可以认定为一种荣誉,王华对此享有荣誉权。但是,王华申请博士学位时所依据的是另外一个硕士学位,因该学位涉嫌造假,博士学位被撤销,而不是因为本案中学位证书涉嫌造假被撤销。因此,涉诉认证报告与王华的博士学位被撤销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学位中心也不构成荣誉权侵权。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丁宇翔 曾巧艺)

锡纸九代 锡纸开锁器 九代锡纸

http://

enchdnd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场英语学习总结下一篇:主持人大赛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