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的发展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大棚草莓的发展范文

大棚草莓病害如何防治

草莓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蛇眼)、褐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黄萎病、革腐病等。首先,草莓容易发生的病害基本没有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而从保护性措施上讲,百菌清对这些病害的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这就理清了一个防治思路,那就是以预防为主。也就是说,百菌清成了草莓栽培中不可缺少的经常施用的预防性措施的杀菌剂。百菌清的最大特点是持效期长,在草莓上施用安全(目前发现,百菌清除了在红提葡萄上有时可能出现药害外,在其他作物上施用安全),连续施用不宜产生抗性。因此,草莓的整个生长期,要以喷施百菌清为主预防病害。目前农民最大的缺点是只治不防,结果一旦病害发生,治疗就非常困难,影响产量和品质。对于大棚草莓来说,除了在大田育苗阶段注意病害预防外,在向大棚定植前先喷一遍百菌清,然后在定植缓苗后再喷一遍百菌清,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遍百菌清,可以与杀虫剂、叶面肥混合施用。

药剂要轮换施用

草莓病害一旦发生,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炭疽病以苯醚甲环唑作为一个主要治疗用药,与甲基托布津或醚菌酯轮换施用,一般连续喷2遍苯醚甲环唑后,中间喷一遍甲基托布津或醚菌酯,然后下一遍还是喷苯醚甲环唑。新的发现,苯醚甲环唑对灰霉病也有治疗效果,大家不妨试一下。特别在冬季,草莓易发生灰霉病,如果其他病害也同时发生,苯醚甲环唑与防治灰霉病的药剂混合施用,一举两得。当灰霉病发生时,可喷施嘧霉胺或克灵或扑海因加上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是杀菌剂中最容易产生抗性的,注意不要连续施用。革腐病发生时,喷霜霉威或甲霜灵或烯酰吗啉或氟吗啉或氰霜唑。

去盐害防死棵

草莓最不耐盐,盐害是死棵难治的第一原因。死棵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黄萎病,新的发现,根腐病的病原体并不是只有腐霉病菌,还有疫霉病菌。大家在防治的时候漏掉了,这也是治不好的另外一个原因。死棵防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施用微生物菌肥,补充中微量元素,增强抗病能力。其次,随定植水每亩冲施2瓶菜多收,消除盐害,促进生根,减少死棵。第三,定植后用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加甲霜灵600倍液加菜多收600倍液灌一次根,死棵基本能够解决。

控温减少畸形果

温度高时,果实小,成熟期提前;温度低时,虽然果实大,但成熟期延长。春季外界温度5℃以上时,草莓萌芽开始生长,地上部生长适宜温度是20℃~26℃;草莓的花朝天开放,授粉、受精的适宜温度是14℃~20℃,低于5℃,不利于开花坐果,易出现畸形果;开花期低于0℃或高于40℃,不利于开花坐果,易形成畸形果;开花坐果最低温度限制为5℃,气温低于15℃时进行花芽分化,降到5℃时分化停止。夏季气温超过30℃,草莓生长停止,不长新叶。冬季大棚草莓的生长前期白天30℃,夜间12℃;现蕾期白天25℃,夜间10℃,如夜温高于13℃,会使腋花芽退化,雄蕊、雌蕊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开花期,白天23℃~35℃,夜间8℃~10℃;膨大期,白天23℃~25℃,夜间6℃~8℃;收获期,白天20℃~23℃,夜间5℃~7℃。从开花前开始,每10~15天一次,连续进行3次,喷芸薹素加好的磷酸二氢钾(瓶装磷酸二氢钾是假的,价格便宜的是假的)加硼肥,有利于草莓花芽分化,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减少畸形果。

第二篇:白河县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为推动设施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白河县由财政出资对建棚户按每棚3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蔬菜产业发展,短短一年时间,该县大棚菜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当年新发展大棚600余个,全县设施大棚蔬菜栽培面积达到150亩,初步建成了城关向荣村、中厂镇宽坪村、茅坪镇枣树村等蔬菜种植专业村,蔬菜种植专业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一、 主要做法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是一项效益好、见效快的高效产业。过去白河主要靠种露地菜,品种单一,数量短缺,城乡居民吃菜主要靠十堰、安康、襄樊等周边市场调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仅吃菜一项就外流资金1000万元以上。为了尽快将蔬菜这项富民产业发展起来,县上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及村组干部专程赴十堰市郧县考察学习蔬菜产业发展经验,让县乡干部深受启发,激发了各级干部的工作热情,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科学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大棚蔬菜栽培对土地、光照、水分要求高,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切忌一而上。县上决定突出发展重点乡镇,确定城关、中厂、茅坪、西营、仓上、冷水为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在适宜种植蔬菜的村组进行连片规划,形成区域布局,做到集约发展。各重点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规划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规划区内蔬菜发展任务的落实。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按规划落实好大棚设施建设,集中连片发展。

3、资金扶持,增强发展动力。设施蔬菜栽培一次性投资大。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性,一方面组织重点户外出参观学习,学习成功经验,支持他们率先启动建设;一方面积极协调信贷部门对建棚户进行信贷扶持的办法,解决建棚户的启动资金问题。县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农户每建一个棚,由县财政奖补300元,此举大大调动了农户建棚积极性,加快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步伐。

4、示范引导,坚持大户带动。示范引导,坚持大户带动。由于过去种露地菜的传统习惯,加之建棚一次性投入大,部分群众心存疑虑。针对这一情况,县上从抓示范大户做起,坚持大户引路,典型示范。在每个乡镇选择积极性高的重点户,精心培育蔬菜种植示范大户,通过示范大户的引导,带动面上的发展。茅坪镇枣树村通过种菜大户谢克敦的示范带动,全村已连片发展大棚100多个,迅速形成了规模。

5、健全体系,强化技术服务。为全面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县乡两级成立了蔬菜产业技术服务队,首先对干部进行全面技术培训,让他们首先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在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村,积极引导菜农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二、取得成效

1、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六个重点乡镇已初步形成规模,培育建成了一批蔬菜种植重点村、重点户,全县累计建成大棚600余个,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3.6万亩,蔬菜产量达3.65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0.93%和19.38%,有效地缓解了境内蔬菜供应短缺的状况,提高了全县“菜篮子”的保障水平。

2、种菜群众收入增长明显。通过严格技术指导,合理搭配品种,我县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按目前生产技术水平,一亩地建3个棚,年均每棚收入3000元以上,年亩收入可达1000元,全县大棚蔬菜产值达500万元以上,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当年收回成本,是一项群众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种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远远高于其它农户。

3、干部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镇职能的转换,迫切要求乡镇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广大干部纷纷上起了培训班,扎扎实实地学起了蔬菜种植技术,通过指导群众发展产业,不仅有效促进了群众致富,而且也增强了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正如一位技术干部说的:“群众发展产业,如果干部连技术都不懂,还谈什么帮助群众致富”。

三、几点启示

白河县蔬菜产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无到有,并迅速形成规模,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项产业符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蔬菜产业,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1、转变观念是先导。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如何帮助农民实现收入增长,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白河县从自身实际出发,立足市场需求,把结构调整的出发点放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上,群众生产积极性高,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获取新的信息,才能帮助群众解决对接市场的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才有了不竭动力。

2、搞好规划是前提。兴产业、帮民富是各级干部的共同愿望,但任何一项产业的成功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土地能生长、市场效益好、群众会干。发展农村产业切忌不顾客观实际,盲目发展,搞一刀切。白河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中,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发展重点,做到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促进产业的集中,发挥土地的集约效益。坚持典型引路,大户带头,充分发挥示范大户的带动作用,为产业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3、资金扶持是关键。广大农民致富慢的根本原因是缺资金。发展任何产业都要考虑到群众的资金承受能力。白河县从实际出发,针对发展设施大棚一次性投资大的情况,由信用社为农户按每个棚发放2500—3000元贷款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启动资金的难题,从而为产业的迅速壮大奠定了基础。

4、技术服务是保障。一项成功的产业,在发展初期必须要让群众掌握生产技术,这是产业发展成功的重要保障。随着乡镇职能的转变,农民越来越需要干部提供技术服务,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尽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真正成为产业技术的行家里手。白河县一方面加大对县乡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让干部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组建蔬菜产业合作社,让广大农民在合作社内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县乡负责培训合作社领头人,再由合作社组织社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保证及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

第三篇:农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双星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97亩,辖21个村民小组,1016户,3213人。从XX年起,我村从探索种植大棚西瓜开始,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调高发展目标,提出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的口号,经过考察研究,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初步成效,亩均收益5000多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96亩。下面,就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汇报。

一、我村为什么要发展大棚蔬菜

简单地来说,我村发展大棚蔬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探索、发展高效农业作出的科学的必然选择。

XX年之前,我们双星村农业和其它村一样,是传统农业,每年稻麦两熟,农民种田的收益很少,依靠种田已很难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所以大多数农民都进厂务工、出外打工,部分还走上了创业之路。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农田抛荒现象比比皆是,最高峰时,全村抛荒半抛荒农田达近500亩。为了不让农田抛荒,同时也保护农民利益,我们在1998年曾尝试找人代种,但代种的人交纳农业税等税费及种子费、农药化肥钱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倒贴本。因此,我们认定,找人代种并不能解决农田抛荒的问题。但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四处求证和讨论,大家共同意识到,要解决农田抛荒,及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关键要提高土地的收益。当然,靠种稻麦,走传统的农业之路,肯定无法让农民增收,要想提高土地收益,只有种植收益高的农作物。

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苏北部分地区种植西瓜,收益是种粮食的好几倍,于是我们迅速行动,带部分党员和农户到射阳、东台三仓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又找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到村化验土质,论证双星村是否可以种植西瓜。结果令人欣慰,双星村的土质适合种植西瓜。但接下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因为西瓜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双星又从来没有人种过西瓜,沈高镇农技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了发展西瓜种植,我们召开了全村党员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西瓜,为了让苏北的西瓜“嫁”进双星,我们又多次到东台三仓访请能人,最终请到两位种瓜大户到双星承包近30亩土地种植西瓜,当时的所有村组干部每人也承包了5亩左右土地,边学边干,给群众做示范。为了让本村农户学到西瓜种植技术,经村里协调,外地能人和村干部种西瓜用工,全部雇用本村村民。XX年当年,我村西瓜种植获得了大丰收,并全部卖光,亩均纯收入达4000元。到了XX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亩。为了防止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带来销售问题,村里选出一名村干部跑市场,这一年,双星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西瓜又被一抢而空,亩均收益最高达近5000元,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小有影响,到XX年,双星西瓜已不用人再跑市场,每到西瓜上市季节,瓜贩子都会主动把车开到双星田头卸西瓜,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种植西瓜效益这么好,都要求加入西瓜种植队伍,到XX年年底,双星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为了防止新增瓜农技术不熟导致失败,同时为了规范双星西瓜种植,保护瓜农利益,我村还成立了瓜果协会,注册了“双禾”商标,由协会负责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农药物资,统一指导技术,统一安排配套设施。

我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向来有种茨菰的习惯,而且有一定规模,但以前因是常规种植,收益并不高,后来有人看到双星西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就是因为双星西瓜属早熟西瓜,所以就设想,假如双星茨菰也能错开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卖价必然会成倍上翻,所以XX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由一户进行试点,种植了3亩早茨菰,当年这3亩早茨菰纯收入达21500元,亩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早茨菰继西瓜之后成为了双星人第二大“土里生金”的种植项目。XX年,村两委组织几十户农户,召开现场会,让种植早茨菰成功的试点户现身说法,当年全村早茨菰种植发展到100多亩。其后,村里又有能人尝试种植晚茨菰,也获得了成功,到XX年年底,全村早、中、晚茨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0亩,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但是无论是西瓜种植还是茨菰种植,村干部和广大农户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那就是这两项种植都需要轮茬,也就是今年在这块地种了西瓜或者茨菰,今后最好两年时间不能再种。虽然当年种植西瓜或茨菰后还能再种一季稻或者其它作物,但第二年就必须换到其它地方种植,原先流转的土地只能还给原有农户。这样,一户人家的土地今年流转,明年又不流转,甚至上半年流转,下半年又不流转,给农户带来了不便。好在双星民风纯朴,老百姓都比较支持村里的工作,但是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村里就考虑是否可以把农户的土地长期流转下来,避免给群众带来麻烦,但是西瓜和茨菰种植之后该怎么办呢?由村里种植肯定也不是办法,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我们发现种植大棚蔬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近年来,反季节蔬菜效益可观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发展大棚蔬菜被提上了村两委工作日程。

2010年,在沈高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先后赴山东寿光、泰兴市南新镇、华港镇等地参观,经过参观学习,我们一方面深感自己选择种植西瓜和茨菰的路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不知道全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态势是如此火热,水平是如此之高,因此,我们果断地提出了要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并力争在泰州有位置,在全省有影响。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和考虑到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我们很快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开始了双星大棚蔬菜发展之路。

二、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具体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村发展高效农业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我们没有种过大棚蔬菜,但是我们凭借工作经验和多方求教,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规划,全力加以实施。

一是政策先行。尽管双星村村民都知道,我们的西瓜种植、茨菰种植都是经过摸索并获得成功的,但是毕竟双星村谁也没有种过大棚蔬菜,所以大家对面临的各类风险有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此次发展大棚蔬菜,我们定位比较高,计划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慢慢探索,所以一开始就要进行许多的投入,加上搭建大棚本身费用就比较高,每亩需要上万元,这些费用如果让群众承担,肯定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在这种情况下,给足政策,让老百姓先吃上定心丸,是必须的。首先,对土地流转农户给足利益。新成立的双星双禾蔬菜土地股份合作社,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农户口粮田的家庭承包经营性质,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为一股,农户的土地入股后,直接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如果合作社效益不好,则合作社每年给予不低于700元标准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而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与客商进行磋商洽谈,签订流转合同。对于大棚蔬菜基地规划地以外的其他村民的土地,在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便于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受同等待遇。其次,对大棚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我们对这些区域的水、电、路、桥、闸、站等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全面配套,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改善高效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第三,对大棚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扶持奖励。我村制定出台了《双星村高效农业奖励意见》,对新发展的标准钢架大棚以及连片生产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2.5-5亩奖励3500亩,5-10亩奖励4200元,10-15亩奖励500元,15-20亩奖励5300元,20亩以上奖励5800元。被奖励农户须具备两个条件:①钢架大棚要求内径达6米以上;②奖励对象必须在示范园区内种植。奖励资金分三年返还到位,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40%。经过争取,沈高镇政府为扶持本村发展大棚蔬菜,特制定了鼓励农户种植大棚蔬菜的相关文件,规定农户种植大棚蔬菜5亩以下每亩奖1500元,5亩以上每亩奖XX元,10亩以上每亩奖25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3000元,大棚必须按标准搭设,规格宽6-8米、中高2.5米、边高1.3米。对种植简易大棚蔬菜也作了相应规定,规定种植简易大棚蔬菜5亩以下的,每亩奖300元,5亩以上每亩奖450元,10亩以上每亩奖6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750元,大棚规格标准参照钢架大棚执行。奖励实行申报制,在农产品生产期间,由农户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统一汇总上报到镇农业部门,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核实,并填写种植面积验收确认单,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奖金在年底前统一发放。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奖金分二年付清,第一年付60%,第二年付40%,如果不在这期间种植并停止生产活动,则停发当年及以后的奖金。

二是逐层推进。种植西瓜和茨菰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如果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一个地方的产品要想吸引采购商上门采购,必须要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因为规模太小,都无法满足采购商一次或几次采购的需要,那么这个地方的产品肯定会对采购商失去吸引力。双星西瓜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双星西瓜有了规模,在双星西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许多瓜贩子到田头卸瓜,他们就认准了这里。所以我们在规划发展大棚蔬菜时,就认定了必须把双星大棚蔬菜发展出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乃至与周边的村联合联动发展。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几百亩上千亩,所以在推动中,我们采用了三个层次逐层推进。首先,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在学种西瓜之初,我们引进了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能较快培养本地技术人才的手段,因为引进来的能人是这一行的行家里手,并且经考察确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因而,引进能人其实也是引进投资和

第四篇: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

沈 昌 宽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双星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97亩,辖21个村民小组,1016户,3213人,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从2001年起,我村从探索种植大棚西瓜开始,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调高发展目标,提出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的口号,经过考察研究,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初步成效,亩均收益5000多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96亩。下面,就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汇报。

一、我村为什么要发展大棚蔬菜简单地来说,我村发展大棚蔬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探索、发展高效农业作出的科学的必然选择。2001年之前,我们双星村农业和其它村一样,是传统农业,每年稻麦两熟,农民种田的收益很少,依靠种田已很难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所以大多数农民都进厂务工、出外打工,部分还走上了创业之路。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农田抛荒现象比比皆是,最高峰时,全村抛荒半抛荒农田达近500亩。为了不让农田抛荒,同时也保护农民利益,我们在1998年曾尝试找人代种,但代种的人交纳农业税等税费及种子费、农药化肥钱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倒贴本。因此,我们认定,找人代种并不能解决农田抛荒的问题。但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四处求证和讨论,大家共同意识到,要解决农田抛荒,及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关键要提高土地的收益。当然,靠种稻麦,走传统的农业之路,肯定无法让农民增收,要想提高土地收益,只有种植收益高的农作物。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苏北部分地区种植西瓜,收益是种粮食的好几倍,于是我们迅速行动,带部分党员和农户到射阳、东台三仓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又找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到村化验土质,论证双星村是否可以种植西瓜。结果令人欣慰,双星村的土质适合种植西瓜。但接下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因为西瓜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双星又从来没有人种过西瓜,沈高镇农技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了发展西瓜种植,我们召开了全村党员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西瓜,为了让苏北的西瓜“嫁”进双星,我们又多次到东台三仓访请能人,最终请到两位种瓜大户到双星承包近30亩土地种植西瓜,当时的所有村组干部每人也承包了5亩左右土地,边学边干,给群众做示范。为了让本村农户学到西瓜种植技术,经村里协调,外地能人和村干部种西瓜用工,全部雇用本村村民。2001年当年,我村西瓜种植获得了大丰收,并全部卖光,亩均纯收入达4000元。到了2002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亩。为了防止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带来销售问题,村里选出一名村干部跑市场,这一年,双星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西瓜又被一抢而空,亩均收益最高达近5000元,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小有影响,到2003年,双星西瓜已不用人再跑市场,每到西瓜上市季节,瓜贩子都会主动把车开到双星田头卸西瓜,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种植西瓜效益这么好,都要求加入西瓜种植队伍,到2007年底,双星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为了防止新增瓜农技术不熟导致失败,同时为了规范双星西瓜种植,保护瓜农利益,我村还成立了瓜果协会,注册了“双禾”商标,由协会负责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农药物资,统一指导技术,统一安排配套设施。我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向来有种茨菰的习惯,而且有一定规模,但以前因是常规种植,收益并不高,后来有人看到双星西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就是因为双星西瓜属早熟西瓜,所以就设想,假如双星茨菰也能错开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卖价必然会成倍上翻,所以2003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由一户进行试点,种植了3亩早茨菰,当年这3亩早茨菰纯收入达21500元,亩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早茨菰继西瓜之后成为了双星人第二大“土里生金”的种植项目。2004年,村两委组织几十户农户,召开现场会,让种植早茨菰成功的试点户现身说法,当年全村早茨菰种植发展到100多亩。其后,村里又有能人尝试种植晚茨菰,也获得了成功,到2007年底,全村早、中、晚茨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0亩,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但是无论是西瓜种植还是茨菰种植,村干部和广大农户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那就是这两项种植都需要轮茬,也就是今年在这块地种了西瓜或者茨菰,今后最好两年时间不能再种。虽然当年种植西瓜或茨菰后还能再种一季稻或者其它作物,但第二年就必须换到其它地方种植,原先流转的土地只能还给原有农户。这样,一户人家的土地今年流转,明年又不流转,甚至上半年流转,下半年又不流转,给农户带来了不便。好在双星民风纯朴,老百姓都比较支持村里的工作,但是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村里就考虑是否可以把农户的土地长期流转下来,避免给群众带来麻烦,但是西瓜和茨菰种植之后该怎么办呢?由村里种植肯定也不是办法,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我们发现种植大棚蔬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近年来,反季节蔬菜效益可观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发展大棚蔬菜被提上了村两委工作日程。2008年,在沈高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先后赴山东寿光、泰兴市南新镇、华港镇等地参观,经过参观学习,我们一方面深感自己选择种植西瓜和茨菰的路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不知道全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态势是如此火热,水平是如此之高,因此,我们果断地提出了要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并力争在泰州有位置,在全省有影响。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和考虑到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我们很快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开始了双星大棚蔬菜发展之路。

二、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具体做法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村发展高效农业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我们没有种过大棚蔬菜,但是我们凭借工作经验和多方求教,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规划,全力加以实施。一是政策先行。尽管双星村村民都知道,我们的西瓜种植、茨菰种植都是经过摸索并获得成功的,但是毕竟双星村谁也没有种过大棚蔬菜,所以大家对面临的各类风险有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此次发展大棚蔬菜,我们定位比较高,计划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慢慢探索,所以一开始就要进行许多的投入,加上搭建大棚本身费用就比较高,每亩需要上万元,这些费用如果让群众承担,肯定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在这种情况下,给足政策,让老百姓先吃上定心丸,是必须的。首先,对土地流转农户给足利益。新成立的双星双禾蔬菜土地股份合作社,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农户口粮田的家庭承包经营性质,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为一股,农户的土地入股后,直接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如果合作社效益不好,则合作社每年给予不低于700元标准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而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与客商进行磋商洽谈,签订流转合同。对于大棚蔬菜基地规划地以外的其他村民的土地,在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便于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受同等待遇。其次,对大棚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我们对这些区域的水、电、路、桥、闸、站等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全面配套,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改善高效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第三,对大棚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扶持奖励。我村制定出台了《双星村高效农业奖励意见》,对新发展的标准钢架大棚以及连片生产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2.5-5亩奖励3500亩,5-10亩奖励4200元,10-15亩奖励500元,15-20亩奖励5300元,20亩以上奖励5800元。被奖励农户须具备两个条件:①钢架大棚要求内径达6米以上;②奖励对象必须在示范园区内种植。奖励资金分三年返还到位,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40%。经过争取,沈高镇政府为扶持本村发展大棚蔬菜,特制定了鼓励农户种植大棚蔬菜的相关文件,规定农户种植大棚蔬菜5亩以下每亩奖1500元,5亩以上每亩奖2000元,10亩以上每亩奖25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3000元,大棚必须按标准搭设,规格宽6-8米、中高2.5米、边高1.3米。对种植简易大棚蔬菜也作了相应规定,规定种植简易大棚蔬菜5亩以下的,每亩奖300元,5亩以上每亩奖450元,10亩以上每亩奖6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750元,大棚规格标准参照钢架大棚执行。奖励实行申报制,在农产品生产期间,由农户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统一汇总上报到镇农业部门,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核实,并填写种植面积验收确认单,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奖金在年底前统一发放。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奖金分二年付清,第一年付60%,第二年付40%,如果不在这期间种植并停止生产活动,则停发当年及以后的奖金,工作汇报《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二是逐层推进。种植西瓜和茨菰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如果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一个地方的产品要想吸引采购商上门采购,必须要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因为规模太小,都无法满足采购商一次或几次采购的需要,那么这个地方的产品肯定会对采购商失去吸引力。双星西瓜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双星西瓜有了规模,在双星西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许多瓜贩子到田头卸瓜,他们就认准了这里。所以我们在规划发展大棚蔬菜时,就认定了必须把双星大棚蔬菜发展出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乃至与周边的村联合联动发展。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几百亩上千亩,所以在推动中,我们采用了三个层次逐层推进。首先,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在学种西瓜之初,我们引进了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能较快培养本地技术人才的手段,因为引进来的能人是这一行的行家里手,并且经考察确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因而,引进能人其实也是引进投资和技术。所以在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还要从外地引进一户或多户大棚蔬菜种植能人。最后,我们从张家港引进了一户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0年的菜农,为了让外地菜农到双星村安心生活、放心创业,我们规定,外地菜农到双星村创业享受与本村村民同等的政策待遇。尊重外来的土专家是双星村的一贯做法,我们一直没有像有些地方“学到本事就忘了师傅”,把人家的技术学到手,就把人家轰走,那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也会让自己丧失信誉,当你第二次需要外来能人时,可能人家就不会再买你的帐了。所以到目前为止,双星村还有两户原东台三仓的种瓜大户,另有几户因轮茬问题虽然不在双星村,但还在沈高镇,当他们遇到矛盾需要我们协调时,我们依然全力以赴。这次邀请外地菜农到双星种植大棚蔬菜,我们唯一的条件还是他需要用工时,必须安排本村村民到他的基地打工,同时,他要义务指导本村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我们的条件,外地菜农欣然接受,很快他就带家人到双星创办了自己的基地。其次,党员干部带头种植。我们双星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创业,向来不是只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应付应付检查。姜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发出“富民创业”的号召后,我村一大批党员干部开始了创业,本人投资50万元创办了姜堰市征华塑料厂,去年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党员张如意创办了姜堰市如意电磁开关有限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在村党员干部的推动下,虽然双星不是老工业集中区,也不具有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但我们村已拥有工业企业30家,数量排沈高镇前列。种植大棚蔬菜,不管风险如何,党员干部又一次冲锋在最前面,村党支部副书记单金美挂帅担任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长,他一人种植大棚蔬菜6亩,本人种植了5亩。为了做到村干部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村里规定,每名村干部每人种植大棚蔬菜不少于5亩。首批申请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的15户中,有8户是村干部,也就是说,所有村干部都站了出来,与群众共担风险,为双星人民群众发展大棚蔬菜打头阵。第三,大户带动竞相种植。不管是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还是党员干部带头种植,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本地村民种植,让大棚蔬菜成为双星群众的富民项目。但是万事开头难,任何事开始总有一个摸索阶段,这一阶段也是风险最高的时候,大棚蔬菜投资大,一般农户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弄不好一点点挫折就会让一户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所以刚开始我们注重选择家庭经济实力较强又有事业心的农户。丁昌根以前在外面做瓦工工头,一年能赚近十万元,听说村里要搞大棚蔬菜,他有意回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我们认为他做事踏实,这些年也积攒了一些钱,所以我们就动员他多弄一些地,最后他共搭建大棚22亩。(吴怀东)三是全程服务。首先是支持资金。值得庆幸的是,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关心,特别是沈高镇党委、政府,不仅出台支持文件,党政负责人每人还筹集3万元,农口部门负责人每人筹集2万元,我村村干部每人也筹集1万元,由镇政府统一借给双禾蔬菜生产合作社,支持农户搭建钢架大棚。另外,流转农户土地,按双禾土地生产合作社的制度,每亩给付农户不低于700元的流转费,但菜农给付的租金一次性流转10亩以内给700元每亩,20亩以上仅每亩500元,每亩差价200元,这部分差价不用菜农承担,也不用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承担,全部由村里承担,保证了各方农户的利益。其次是提供技术。当年我村种植西瓜学用技术几乎全部是靠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边干边教,这种教学一年只能影响几个人,加上各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真正能独立创业的就更少,好在双星村民风纯朴,村民之间都能够互帮互学,从没有村民因技术难题而导致种植失败的。但是想尽快发展壮大大棚蔬菜,靠这种方法肯定不行,所以在发展大棚蔬菜中,我们将技术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加以重视,不仅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学,还专门聘请了一名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多年的土专家驻村指导。为请专家,也费了许多周折,刚开始请的是外省专家,但是不久后发现他对我们当地的土质、水质、气候、市场不熟,后来经多方考虑,又从本市华港镇请了一位土专家。现在这名土专家24小时驻村指导,2008年大棚蔬菜种植成功,也证明了邀请本地专家是对的。第三是帮助推销。双星大棚蔬菜刚开始搞,还没有知名度,而且种植的新品种还没有被姜堰市场认可,对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双星大棚蔬菜在市场上产生影响,从而将菜农们的蔬菜推销掉,我们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媒体求助,邀请《泰州日报》、姜堰地方媒体及本镇宣传报道工作人员到村里采访,利用各级媒体向社会宣传双星大棚蔬菜及蔬菜的品种、品质等,《泰州日报》、姜堰电视台、姜堰人民广播电台、《姜堰新闻》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村发展大棚蔬菜及部分蔬菜收获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村干部全体动员,跑姜堰各菜市场、机关学校,双禾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单金美从来没有跟菜贩子打过交道,但为了帮助菜农把菜卖掉,有一段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曹安市场找菜贩子,终于把菜贩子找到田头,菜贩子又以各种理由声称不相信菜的品质,单金美又千方百计说服菜贩子,有一次茄子成熟了,菜贩子到了田头,对个头硕大的新品种茄子的味口表示质疑,单金美说这茄子虽然个头大,但味口很嫩,菜贩子还是不相信,单金美随手摘了个茄子就放进嘴里咬了起来,让菜贩子感动万分,他想不到村干部为了帮助村民推销蔬菜会有如此举动,他二话没说,当即订了一棚茄子。

三、我村发展大棚蔬菜遇到的问题2008年,我村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人对发展大棚蔬菜的前景还抱质疑态度。由于这些年传统农业收益的减少,现在大家都把发家致富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业和三产上,认为种田没出息的大有人在,即使本村西瓜种植、茨菰种植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作为本村新兴产业的大棚蔬菜由于刚起步,目前还广受质疑,而且从事农业比做工人要苦,生活没有规律也让许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在当前要想迅速扩大规模还有一定难度。二是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业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品质风险等,有的风险经过努力可以避免,但有的风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抵御的,由于没有健全的防御风险的机制,不少专业大户在规模投入上心有余悸。为了尽可能降低农户风险,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落实农业保险以减少损失。三是发展高效农业资金筹措难。推进大棚蔬菜种植,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虽然政府已经对农业贷款有所倾斜,但仍是杯水车薪。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户,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加上金融信贷难度大、手续繁,即使想致富,启动资金还是第一大难。四是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环节还比较薄弱。发展大棚蔬菜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比如茄子成熟后必须采摘,但采摘后的储运困难,保鲜难度也大,但如果对茄子进行加工转化,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又可促进农民增收。不过由于茄子保鲜、精深加工等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茄子产业仍面临着市场的考验。五是人才、技术与高效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

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收入的周期相对较短,年轻人都转移到非农岗位,村里务农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劳动力技能单一,加上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头脑,导致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接受慢、推广慢。

四、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下一步打算近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但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依然具有一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强化“三农”工作有良好的氛围,各级政府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加快“三农”发展有难得的机遇,国家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增加“三农”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挖掘“三农”潜力有很大空间。四是我国应对风险挑战有丰富经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结合泰州市高效规模农业“5218工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根据姜堰市大力推进“12310工程”的工作部署,我村将继续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步伐,推进高效规模农业产业发展。今后,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着眼发挥比较优势。始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从本地资源出发,因地制宜,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未来一年我村将重点做大高效农业示范方3个,大棚蔬菜种植园1个,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总面积2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37%,种植大户141个,扩大钢架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00亩,大棚西瓜种植面积900亩,乳黄瓜及豇豆种植面积150亩,大棚茨菰种植面积200亩。二是坚持以质取胜。农产品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市场的竞争力上。没有竞争力,也就得不到市场份额,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着眼于市场细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坚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产业的发展,一靠投入,二靠政策,三靠科技,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多方面投入,来增加产业发展的后劲。未来我村将加大农业投入,制定更多有利于农户的优惠措施,鼓励农户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坚持产业化整体开发。我村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五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合法生产资料,我们要化零为整,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更多的农户以土地入股,增加收益。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十分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汇报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虽然2008年我村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要想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座的有许多都是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行家,我真诚地邀请大家有时间到双星走一走、看一看,为我们发展大棚蔬菜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也请大家帮我们多宣传宣传双星的大棚蔬菜,让更多的人知道双星蔬菜,让更多的客商关注双星蔬菜。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农业物联网助力日光温室大棚建设开启智能农业发展新格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农业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近年来我国逐步的开始重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有比较突出的发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近代农业温室大棚生产,但是一直处于较为低水平的粗放式的种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温室大棚的生产正向大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智能化、信息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温室大棚向智能型温室大棚的转变。

在生态农业植保领域佳多已经走过了30年,在成熟的技术产品和稳定的市场作为支撑,逐年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市,佳多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就是成熟稳健的高科技产品。佳多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利用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通过先进的网络设计,将复杂的系统模型转变成方便用户操作的电脑页面版本、手机页面版本,实现全天候实时操控;无线远程检测系统、环境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当前棚内环境数据信息及历史大数据,系统分析对比运算,智能化对棚内滴灌、风机、遮阳网、卷帘等设施实施监控,模拟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达到完全或部分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对大棚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化干预、无害化防治、帮助用户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

佳多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的成功问世系统各功能通过ATCSP无线网络技术就可以对棚内各种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完成了只需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对远端棚内设备进行灵活自如的精确控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三章平面设计范文下一篇:第十章知识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