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2023-03-21

第一篇: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

美国·西南国际大学教授

朱煜善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特征之一

1、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5、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人类要生存下去”,“要汲取孔子的智慧”(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 ▲企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延续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先进的企业文化要具有:

处理好五个关系关系

关系 宗旨表 现

与自然界的关系 优化地球环境 生态文化企 与社会的关系 满足与提高人民需求使命文化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讲诚信、讲道德 伦理文化 业 与用户的关系 用户第一服务文化

与员工的关系 与员工共同创造未来 团队文化

具有个性特征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 具体表现

高效率 企 坚持改革(组织、结构)业 坚持创新 高技术含量

(技术、技能) 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 构建三个层面层面 层面主题 层面内容 层面

一 核心层面 价值最大化

(一切行为的指导,做到社会、投资者、顾客、员工四满意)

二 精神层面 坚持诚信、追求卓越、

严格苛求、团队奋斗

三 物化层面 变革、创新、优化生产;高质量;高效率;团队精神;民主管理。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

(三)企业文化的内涵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只有物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企业需要文化管理

▲ 80%和20%带给我们的思考(美国纽柯公司的启示) ▲我国将出现文化管理师 ▲ 企业文化不是解渴的水

(四)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关系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育形成群体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系统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 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 △伍德为什么去送书

△尹明善:修身、齐家、治国、富天下 △ 博士炉长林成城

(五)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一曰:以人为本,“仁者爱人”。 二曰:以德为先,“修己以安人”。 三曰:人为为人。

(六)别丢了自己的文化 中国管理文化源远流长,古有2千多年前的《范蠡经商理财十八诀》,今有《鞍钢宪法》、“大庆经验”和《矛盾管理》。 管仲的经济管理思想

一、义利观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夫王者之心,方而不最(极端)

二、治国思想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教而不任说,任公而不论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 (贤明的君主依靠法治而不依靠智谋,依靠政策而不依靠说教,依靠公平公正而不徇私情,依据根本原则而非繁文缛节的小事,做到自身安闲,天下太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治,本乱则国乱。爱之(民),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之矣。

得天者(掌握自然规律)高(位)而不崩,得人者(民众拥护)卑不可胜。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

三、改革观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之于政,与时往矣。不动以为道,奇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取胜。(不正确的政策,不可以治理国家;局限于静止的言论不能说明事物的道理。所施政教如能合于实宜,就能与时变化了。将静止不动视为道德标准,把听其自然的“不齐之齐”当作行为准则,这是消极避世的态度,是不可能有所进取的。)

民变而不能变,是之zhuo传革,不可服民取信。

(人民思变而不能加以变革,就好比本应脱落的毛仍附在皮上,不去除旧毛,新毛就不会长出,就不可能悦服和取信于民。)

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娈,时至则为,过则去。

(重视调查而做到有条不紊,积极改革而不留恋过去,条件成熟就应当实行,条件已变就应当放弃。)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走到尽头,就要走向反面;达到极盛,就要走向衰落。)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穷则难治也。 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通过给予人民,从而取之于民,这一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大庆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三老: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四严:事事严、处处严、时时严、人人严

▲四个一样: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

(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

二、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经济建设系统 ▲政治建设系统 ▲文化建设系统

在我国还必须有“执政党的自身建设系统”

(二)世界近代史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受文化制约的问题远未解决 ▲世界近代史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始 ▲中国近代史为什么要以列强入侵作为起始

(三)必须认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四大文化背景 ▲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 ▲左倾思潮仍然存在;

▲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 ▲ 计划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其要素主要有: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 道德、企业形象、企业目标……;其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等。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在体现“要素”和“作用”的组织文化以及制约“要素”和“作用”的“现代观念链”方面下大力气,重塑组织文化,确立现代观念。

(一)组织文化重塑的主要内容 分类 学习型企业团队文化内容 传统企业层级(权力)文化、内

序号

管理核心 创新——以自主管理为主,自觉、自主、自律“我控制——层级指挥链 1

要干” “要我干”上级支配下级,“谁大民主平等讨论,“谁正确 听谁的” 听谁的” 2 工作主体 承办工作的个人及团队工作小组 领导、上级领导 机构及功能 扁平化、高效率、快节奏、快速应变 机构臃肿、办事拖拉、反应迟钝、3

效率低下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工作与学习关工作与学习分离、领导布置,奉4

系 命学习

组织原则 民主基础上的有效集中 首长集中领导下的民主 5

6 部门横向关系 工序服从谁重要听谁的 专业化分工 自主协调群体协作 上级协调 用人机制 淡化学历,注重阅历、能力, 唯文凭论,论资排辈,导致知识7

知识参与分配 老化

自律机制 开展自我批评,不断否定自己,勇于挑战极限 追求形式、荣誉,陶醉上级表彰 8

激励机制 个人智能提高,自我价值实现团队群体互相激以层次阶梯、提拔晋升职级激励9

励,按绩效予以物质和精神激励 为主,辅以精神与物质激励 10 对谁负责 对用户负责、对工作结果负责、对企业效益负责 对直接领导负责 对上级负责 合作、信任、尊重、支持、沟通交流、相互学习 岗位竞争、人与人之间关互相帮助、分工明确、11

系 沟通不够

工作要素 规则+制度+标准程序 信息+知识+能力+规则

12

追求创新

13 业务处置权 权责一致、谁负责办事,谁承担责任,谁具有处“领导的脑袋,承办人的腿” 部门领导处置决定权 置权限 领导担当教练并负责监管 14 组织形式 固定建制 柔性建制固定建制 公司、部(厂)、团队工作小组、公关小公司、部(处室)、厂、分厂、

×÷ÒµÇø¡¢°à×é 、

组、产品开发小组、产

作业区、班组

15

领导班子 (管理团体)

16

组织类型

敞开心扉、深度汇谈,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统一认识,统一行为 学习型组织

“沟通不够”、“貌合神离”、“一言堂”

层级(权力)型组织

(二)确立现代观念 序观念 学习型企业的现代观念 号 民主平等商议谁正确听谁的 民主和平等1

观念

法制和道德法治治近,德治治远 2

观念 法治治身,德治治心

改革和开放敢当各项改革领头羊 3

观念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放 发展观念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一切社会经济问题4

市场观念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一切必须以5

竞争观念 优胜劣汰,是铁的法则;竞争可使一个6

优化观念 追求最优的质量、最优的服务、最优的7

效益、最优的管理、最优的结构…… 8 创业观念 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集体观念 集体主义群体团结 9

心中有危机与风险

10 风险观念

眼中有差距与不足

不唯上、不唯书;说真话、说实话 11 求实观念

12 主人翁观念 自觉、自主、自律 持续创新、系统创新、群体创新 13 创新观念

守时惜时时间就是金钱 14 时间观念

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教育培训15 求知观念

是潜在的生产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16 全球观念

不应被动适应而应积极参与 选择是任何人各个阶段生涯中不可回避17 选择观念

的。决策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企业的生战略使你把握全局走向未来。没有战略18 战略观念

思维上的多个指向、多个角度、多个逻19 多维观念

辑规则、多个评价标准有利于系统、全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取胜的法宝 20 信息观念

21 22

人才观念 核心价值观

人才难得,必须“不拘一格选人才” 强调系统思考,追求各方(股东、员工、顾客、社会)满意

层级(权力)型企业的传统观念

一级领导一级领导联系群众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跟在别人后面改革,服从上级决定开放,既稳又妥

发展是好事,方向在哪里?盼着上级作指示 市场虽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奈何? 竞争虽好,导致自相残杀,太残酷 不争第一甘居中游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立足守业维持现状 团结在领导周围 小富即安自满自足

听上级的,说领导愿意听的话 令行禁止

能人创新、技术人员创新

等市场等上级等机会

要精简、减员,首先切掉或剥离教育培训机构 全球化差距太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什么山,砍什么柴。选择的风险太大,还是顺其自然安全。

战略是长期规划,可有可无,最重要的是眼前我们强调一元论,不要把问题看得太复杂

信息瞬息万变,很难使人跟上。 人才留不住,是因为缺少奉献精神 追求舆论赞扬 争取上级满意

(一)要培育一种快速反应的速度文化lL≥ C(Learn≥ Change) 从“大鱼吃小鱼”到“快鱼吃慢鱼”速度、效率

(二)要培育一种持续学习 的创新文化

从一次创新到系列创新 从单项创新到持续创新 从能人创新到群体创新

(三)要培育一种适应挑战的竞争文化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居“危”思进 双赢和战略联盟

(四)要培育一种知识互补的共享文化 经验(感悟)共享 知识共享 信息共享

(五)要培育一种系统思考的反思文化 个人——有反思的习惯 家庭——有反思的活动

邻里(团队)——有反思的风气 社区(组织)——有反思的氛围 社会——有反思的文化

△“三思而行” 大势 人心 己过

(六)要培育一种学习力文化 学习力是竞争力、生命力之根 淡化学历、强化能力、培育学习力 动力、毅力、能力

(七)要培育一种快乐文化 ▲工作(学习)着是快乐的

▲只有人们之间和谐共处才是快乐的——换位思考——低位人生

(八)要培育一种上下同欲文化 ▲企业家文化

▲从个人愿景、团队愿景到共同愿景

▲方向一致,上下同欲

四、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企业文化表象化

▲企业文化僵硬化 ▲企业文化空泛化 ▲企业文化文体化 ▲企业文化趋同化

第二篇: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

学习只能产生于我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只有对自己行为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能力。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问题启动了思考、探索和学习过程。在组织学习中提出问题的人是最会学习的人。系统思考告诉我们:“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让我们一起深度汇谈:开放式讨论,真理会向我们展开。

我们认为未来企业的唯一竞争优势就是它的管理者比其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此,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竞争力。

“管理者必须准备抛弃他所知道的一切”。我们要有空杯心态,我们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

分享和交流,创造性学习,愿景拉动,团队学习产生良性有效互动、提升集体思考的智慧,使团队形成学习的气氛。把工作任务、业务问题、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作为一个学习过程。在工作中学习,是通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反思、交流、分享经验来实现的,反思使学习在工作中,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体现。

虽然人们的行为未必于他们所拥护的理论(他们知道的真理)一致,但他们的行为必定与他们所相信的真理(在他们心中的信念系统里)一致。所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信念很重要。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你获取到人生的规律,称之为原则。尊重规律才有人生的自由,不迷失。

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目标是社会责任和客户需要。“一个有高度适应力的组织,这个组织有一笔代代相传的“精神遗产”,有一套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致力于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能自发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有使命感的企业能使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意义和价值,不仅能拉动员工主动精神,而他们的自豪感会由衷地感染客户。“共同愿景是企业精神及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说,能在组织中最能鼓舞人心的领导理念,那就是能够凝聚组织,激发组织成员创造力的共同愿景。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组织,很难成大器”企业的共同愿景给企业员工方向。人们从一个“伟大的愿景”中,真正感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是 “谋生”,更是上升成了“创造历史”。价值观的宣传介绍要无孔不入,无时不有。只有在反复地宣传和介绍中,才能使价值观变成员工的潜意识,变成习惯。和企业有共同愿景和共同核心价值观的员工,是无须监督和强制的。当企业精神内化为员工信仰,其行为必然趋于一致。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要想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需要转化为学习型组织。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对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企业文化,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企业文化就像企业的灵魂,没有文化,企业就没有精气神。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传承,要通过学习来继承和创造。只有不断学习的组织才是有文化的组织。自2011年1月开始,公司坚持每月组织总监、总代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各项目部围绕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和深入学习,彼此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避免了讲座流于形式。一年来公司抓学习培训方面制度严格、常抓不懈、时间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得力、安排周全、内容丰富,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均有收获,对总监开展项目部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体现了公司对学习的追求,也使公司上下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2012年开始,公司将扩大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增强师资力量,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系统地组织开展监理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目标的人才培训体系,使监理人员了解一定的工程建设经济、法律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

识,不断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熟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最终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持续保持较高的知识水准。

公司的内部讲座已经成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文化品牌,以它为主打,公司逐渐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学习来解决困难;同时,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公司科学管理水平,加快了公司前进的步伐,愿公司永葆蓬勃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组织行为与企业文化的构建

组织行为就是利用正式群体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权利与责任以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调动群体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群体合力保证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为组织确定了风气、强化了沟通,能够有效地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建立企业文化,不仅对于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是一个问题,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外企驻地方办事处、也不论是大公司中公司小公司,都是一个值得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少数组织虽然用语言或文字制定了本企业组织文化,但寥寥几句,难以概括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而与之相驳的企业行为又使企业文化变得软弱无力。大多数企业没有文字上的组织文化,组织成员依靠对组织行为的观察和洞悉,通过个人的推断和理解来形成概念,再指导个人行为。所以建立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不能仅限于在文字上、在部分人员的思想上、在口头上的制定和规范,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证实企业文化的存在和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行为语言对他人作用要大于口头或文字的语言。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一但组织成员对该组织的文化形成不良印象,再想改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不是一件在笔头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而首先要在外显的行为中体现。举个例子,某公司员工守则第一页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第七条是“公司成员之间应互信、互谅、相互尊重”,这是对公司成员人际关系的标准的阐明。而在随后的规章制度中,条款苛刻,违反劳动法条例,大量使用诸如“不得”、“禁止”、“扣款”得词语,管理者将自已高高凌驾于员工之上,没有将自已作为组织成员之一,充分体现出对员工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不仅如此,在面试时就要求新员工接受规章制度,否则不予录用。这已与第一页所提出的企业文化的

第七条背道而驰,在今后的组织运作中应贯彻哪一种企业文化?是第一页第七条还是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

所以建立企业文化要从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着手,将各项工作执行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提炼出来,看看是否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已经有文字上的企业文化的组织,要时刻反省管理者的行为与企业文化是否一致,企业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大环境,企业文化是否对企业的将来产生良好的作用。暂时没有文字上的企业文化的组织

也不必心急,因组织的行为早已体现出了它的文化,在工作的各各层面上仔细思考,逐步审慎地建立一个恰当的企业文化要比“光说不练”好得多。

正如彼得斯和沃斯曼所指出的那样:“事实上,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需要非常强烈,大多数人只要他们的组织能够使他们感到工作的意义,就宁愿把相当大程度的自由交给组织,优秀公司的特点是都有很强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强到使你别无选择,要么就顺应它那套规矩,要么另谋高就。”在实现组织目标时组织效力发挥的程度与组织行为模式有密切的联系。每一组织中,都有自己的支配管理人员思想的组织行为模式。正是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把组织和组织行为区别开来。管理人员所奉行的行为模式常常导致他们对人和事物的理解作出自己的假设和认定,然而,理论不知不觉地指导着人们的管理活动。管理者们往往按预想的去工作。这证明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决定着这个组织的气氛。所以说组织行为模式是极其重要的。正确的组织行为可以使一个丧失竞争力的、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但错误的组织行为也能把一个颇具竞争力、正蓬勃向上的企业推向破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前后两种命运,就典型地说明了企业组织行为模式的重要性。福特汽车公司创办于1903年,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与发展,到20年代后期已成为美国汽车业的霸主,并在其他行业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随着事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组织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运作方式。本世纪初,一些大型家族式企业,如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纷纷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改变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本结构,组织管理方式也随之由过去的产权所有者独裁转变为现代公司治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公司资产由专职的管理人员来运营。但是当时的福特公司总裁,刚愎自用的福特一世却对此没有丝毫感触,仍然独持公司的全部股份,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凡事他一个人说了算,根本不听从专业管理人员的意见。由于这样一种落后的组织方式,导致企业内各层次的员工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难以主动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一位工人家属曾给老福特写信.骂他是“奴隶监工”,说他实行的管理方式是“锁链制度”。这样,尽管福特公司在汽车工业技术方面仍然不断取得领先地位,但是到1927年福特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降到了第3位。1947年老福特去世前后一段时期,几乎年年处于亏损经营中。老福特去世后,其孙子福特二世接班。福特二世继承了他祖父的衣钵,同

样我行我素,刚愎自用。不管大事小事,他拍板就算。由于这种与市场不相适应的落后管理形式,这个老牌美国汽车公司终于陷人奄奄待毙的境地。从1980年到1982年,仅仅3年时间,福特公司亏损30亿美元。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学理论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出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行为,形成一个共同愿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在一个组织里面,员工们所做的事反映出该组织的文化。企业是他们演出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和情景是由领导者搭建的。所以,通过观察员工们在舞台上做些什么,我们能够了解他们的领导者的情况。所以说,组织的主导价值观是领导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组织的目标确定、运行、制度建设、决策等都需要领导的参与,因而,在组织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就成为了组织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领导对组织文化的深刻领会和身体力行会“传递”到其他员工身上,他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和改变着公司的员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领导这一主体和核心力量。

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关系到组织文化建设得成败BAE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Linda Hudson在成为通用动力公司的第一位女性总裁后,在她上任第一天后,她的办公室中就有许多女职员模仿她系围巾的方式。 Hudson意识到,“正是现在,我与周围的环境正在为这个组织确定基调。这是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教益——作为一个领导人,人们都以一种你在担任其它职位时可能难以想象的方式盯着你。” Hudson补充说,这种审视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是“我几乎每天都要思考的事情”。

所有的领导都至关重要,但是,担任最高职位的领导尤其重要。无论他们是否心中有数,其下属都会窥测、放大并经常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会议中喋喋不休,几乎包办了所有谈话,他打断每个人的发言,并压制持不同意见的下属。他手下的执行副总裁背着他时对他满腹牢搔,但当他离开会议室后,这位权力最大的执行副总裁又开始以一模一样的方式行事。当这位执行副总裁离开后,下一位级别最高的高层又依次开始模仿他的行事风格。

这表明,高管人员的举动可能会在整个组织中引起反响,最终损害或改进组织的文化和绩效水平。下级成员对其首领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首领对部下的关注,尤其在他们感到自己无法阻止他们制定和实施的决策。所以,好的领导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以适应这种永无休止的关注,并利用它来突出自己的优点。他们应该要知道,自己的员工和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如何对他们诠释自己的情绪和举动保持一种正确的观念--并通过快速而有效的调整做出回应。

领导者是组织文化更新的推动者。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变化和弹性,只有跟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才能“稳如泰山”。对组织来说,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激发自身弹性,不断加快自身变化的速度,否则,很容易在最辉煌的时候坠落。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着,组织文化也不是静止的、永恒不变的,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对组织文化进行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这种变革必须依靠领导自上而下的进行。这是企业的高层领导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挑战。社会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唯一‘不变’的是不停的在‘变’。当组织主导文化与大环境不适应或者对工作效率不利时,领导者必须对组织文化做出变革。向组织成员灌输新的组织文化要靠领导者推动。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用新型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来调节和充实员工的心理状态,使员工不断增进经营效益、竞争、开拓等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具有时代牲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产生亲密协调的团体精神、合作精神,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在这方面从总体来说,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很不成熟。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某些大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沃辛顿工业公司是一家经营业绩相当出色的大型钢铁公司。这家公司同竞争对手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在公司内部没有繁文缛节式公司条例和规章,只有一条金科玉律式的经营方针,即“做好同顾客和下属方面的工作,市场自然就是你的了”。沃辛顿公司的这条经营方针,实际上是那些取得过辉煌经营业绩的优秀企业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经营秘诀”,其中“做好同下属方面的工作”,实质就是现代管理中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今天的企业,已不再把人当奴隶,也不是把人看作是“工具人”、“奴隶人”和“社会人”,而是把整个企业视为人的协作团体或合作团体。如日本就把企业叫做社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劳动协作体或合作共同体。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

会会长雅各布·马尔夏克认为,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因此,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日本被公认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典范,有人认为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是其三大支柱。进入80年代以后,又形成了战略计划、自主管理、在职教育新的三大法宝。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当代举世瞩目的成功企业家玛利·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其内在的潜力.这是企业无穷无尽的最宝贵的资源,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把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都发挥出来。这不仅要注重物质利益,还要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使人感到一种和谐的气氛、向上的精神和自我实现的强烈渴望的企业文化,便在企业中产生出来。试想,在一种和谐的、被人充分理解、信任的环境中工作,有谁会不尽心尽力?显而易见,在紧紧围绕改善组织行为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运行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文化的沟通、协调功能可以积极地、有效地防止或减弱企业组织行为的僵化倾向。通过企业文化沟通,促使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人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在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的影响下,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开发,从而使企业组织行为的弹性增大。通常情况下,人们当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充满着自信,因而变得从容不迫的时候,他们就会以“复眼”去看天下的所有事物,并且产生想要积极去应付新事物的欲望。一般来说,企业中每个员工“想法与能力”的柔韧性,决定了组织的弹性,即显示了组织的环境适应能力。通常而言,拥有能够胜任新工作的员工越多的组织,其柔韧性越高;充分运用企业文化对其员工的能力进行开发,使他们“转换能力”增强,并且使劳资关系经常处于稳定状态,以及能够较自由地实施企业内部职务转换,工作变动,甚至员工工作的聘用与解雇等的企业组织,往往较具有弹性。这样的企业不但对于环境的变化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应变性,并且能够有力地支撑“经营者创新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等企业成长的两大因素。通过企业文化的沟通,把企业对于新事业、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新制度的经营理念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中去,并且把关于环境和条件变化的信息不断输入到企业内的所有部门,并使员工们有“过去的业绩现在已经无效了”的危机感,以刺激员工工作能力的开发,促进组织行为深化。因此,只有把组织行为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才能激励员工的自主性,积极性,才

能有效的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与战略组织关系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和战略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二者之间的某种联系,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既有助于企业文化和战略准确迅速地在企业实施,也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能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和战略服务,对企业来讲,意义相当深远。

一、企业文化和战略及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内部创造为主,外部输入为辅而形成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是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的体现。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现代企业文化的整体概念由三个层次构成:即由企业中凝聚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构成的物质层,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所构成的制度层,以及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管理思维等的精神层共同构成。其中,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其它两个层次,制度层构成物质层和精神层的中介,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企业文化具有群体性、民族性、可塑性等特点,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

作用,反对单纯地强调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制约因素、有利条件等方面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期内企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它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经营业务和使命的确定,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从战略态势上来看,战略有稳定型战略、增长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从战略层次上,企业战略可分为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在协同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联结企业成员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构成的形态,是企业内部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组合。从内容上看,企业组织结构有集权式组织结构和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结构一般是指最高管理层集中较多权限,上级对下级控制较多的组织结构,集权结构可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几种类型。分权结构则是指最高管理层授权下属有较多的决策权和一定的财务支配权,使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典型的分权结构是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及模拟分权组织结构。

二、企业文化和战略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起源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先导性影响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兴起并发展的,往往与企业创始人的品格、创业意识、经营思想、工作作风有直接关系。企业战略是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后兴起的,它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全方位的营造一种企业环境,使之能适应业务运营,并且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经营哲学决定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模式的选择,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它是战略实施的保证,企业文化适应并服务于新制定的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价值观念、有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又会促进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约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成功模式和基础。由企业文化和战略的缘起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和战略是全局性的,它们一经形成,必将对企业的各个层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为了能对内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及决策,以一定的战略思维的形式对企业业务运营、企业结构、人事、领导体制进行重新组合,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从精神上、物质上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渗透,形成核心的准则和价值观。因此,组织结构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企业战略实施的客体,在起源期势必受到文化和战略的先导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积累发展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调适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经历了起源阶段形成大体方向和内容时,就形成与之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的最初体系,企业的运营体系也就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也会随之而进行变革,企业创始人的认识和知识也不断变动,他们凭借自己崇高的威望和创造力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善,进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并且促使处于初始形态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从很多知名企业实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总要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才能形成一段较稳定时期,也只有积累稳定之后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政策制定、机构的确定和调整具有先导性的决定作用。组织结构与此同时也将经过调整和适应达到一个与文化和战略相和谐的体系。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稳定阶段对组织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 企业文化和战略经历了起源和积累之后,便进入了稳定期,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的战略同时优化调整确定,由此决定了组织结构的最终形成。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结构,各个企业因其文化结构的差异,企业文化借以存在、表现、传播的具体形式不同,企业就形成了适应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企业稳定文化形成之后,企业的战略也具有了确定性,企业的战略管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组织结构中的一些要素,如部门的特点和职能、部门外部的运营环境、部门和

部门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都渗入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战略管理的约束。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企业文化和战略的适应性及反作用

企业文化和战略虽然会对组织结构具有影响,但是也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结构也会对企业文化和战略进行调整,以达到三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企业从整体运营及文化角度和战略意图考虑出发,确定其经营目标和任务,进而设计出有利于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任务的手段,组织结构中人事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每一部分都是为保证实现企业目标而设置的,组织结构是体现企业文化、实施企业战略的体系。企业文化和战略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内部运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企业的结构类型也会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调整了以后的组织结构才能对战略的实施起到坚固的载体作用,使战略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此外,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结构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战略经常是在组织当前的结构中制定的,当前的组织结构设计约束或限制着目标和战略,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制定目标与政策组织的结构方式会对所有战略实施活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组织结构在传导文化及实施战略过程中,根据实际和企业需求及时对文化和战略进行调整,

使企业能够最大化发展。

企业文化和战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先导性,它确定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确立方式。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文化和战略的要求,随企业文化和战略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对文化和战略具有反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首要前提,一个理顺了文化和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的企业势必会有一个具备凝聚力、激发力和运转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整体战略适应市场,在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中真正贯彻实施。当文化、战略、组织结构能够融洽、适宜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时,企业就会成为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内部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

上一篇: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方案下一篇:企业员工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