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第十章教案

2022-12-10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8版概论第十章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18版概论第十章教案

第十章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最终版)

第十章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

10.1 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

10.1.1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一个广泛和抽象的概念。长期以来,当人们谈及与计算机网络(或英特网)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时,往往笼统地称为信息安全。仔细琢磨起来,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是由概念上的区别的。一般来说,当谈到与信息内容安全、计算机通讯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英特网接入安全等问题时,都会用信息安全来说明其中的部分问题。但信息安全并不代表、也不说明任何具体的个体或系统与安全有关的问题。

信息安全有着更广泛、更普遍的意义,它涵盖了人工和自动信息处理的安全、网络化和非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安全,泛指一切以声光电信号、磁信号、语音以及约定形式等为载体的信息的安全,一般也包括以纸介质、磁介质、胶片、有线信道以及无线信道为媒体的信息,在获取(包括信息转换)、分类、排序、检索、传递和共享过程中的安全。 10.1.2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是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因此,信息系统安全更有体系性、可设计性、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

在本书中,我们把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体系中进行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位置、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的,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程的有机集合。这里的人指信息系统的主体,包括各类用户、支持人员以及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网络则指以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传输介质以及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所构成的物理的完整体系;环境则是系统稳定和可靠运行所需要的保障体系,包括建筑物、机房、电力保障与备份以及应急与恢复体系等。

信息系统安全的具体含义和侧重点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不断变化。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最为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保证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利益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如何避免其他人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其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和侵犯,同时用户也希望其保存在某个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会受到其他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最为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保护和控制其他人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比如,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现象,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和国家行政部门来说,最为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防堵,避免非法泄露。机密敏感的信息被泄密后将会对社会的安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助治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说,最为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则是如何杜绝和控制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有害的黄色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10.1.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所谓管理,是在群体活动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针对特定的对象,遵循确定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恰当的方法,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安全管理是理解应该保护什么和为什么需要保护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桥梁,应该保护什么,提供了安全管理的目标,而为什么需要保护,则提供了安全管理的手段。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目标是管理好信息资源和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具有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大多数安全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在不断推出高技术产品应用于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情况中,管理仍然是必须重视、不可或缺的。

安全管理贯穿于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经营)、维护的各个阶段,既包含行政手段,也包含技术措施。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政策和策略),信息安全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技术管理,以及场地设施管理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首先体现在国家法律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上,也体现在机构和部门制定的规范制度上。为了实现安全管理,应该具备“四有”: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有逐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有逐步提供的安全技术设施。

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涉及以下 8 个基本方面: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体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审计管理等。 10.2 信息系统安全特性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信息的基本安全属性分为三个方面,即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信息系统安全就是保证:信息系统的用户在允许的时间内、从允许的地点、通过允许的方法,对允许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所允许的处理,用户的对象确实是用户希望处理的对象。任何对于信息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的破坏性事件就是信息安全事故、事件。 10.2.1 可用性( Availability )

可用性是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可用性是系统安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抗毁性是指系统在人为破坏下的可用性。比如,部分线路或节点失效后,系统是否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增强抗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 ( 如战争、地震等 ) 造成的大面积瘫痪事件。

生存性是在随机破坏下系统的可用性。生存性主要反映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可用性的影响。这里,随机性破坏是指系统部件因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用性。有效性主要反映在信息系统的部件失效的情况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信息系统部件失效虽然没有引起联接性故障,但是却造成质量指标下降,平均延时增加、线路堵塞等现象。

可用性主要表现在硬件可用性、软件可用性、人员可用性、环境可用性等方面。硬件可用性最为直观和常见。软件可用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人员可用性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系统失效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差错造成的。人的行为要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受到其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和品德等素质方面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训练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人机界面是提高可用性的主要手段。环境可用性是指在规定的环境内,保证网络成功运行的概率。这里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

10.2.2 保密性( Confidentiality )

保密性是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用性的基础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保密技术包括:防侦测 ( 使对手侦测不到有用的信息 ) 、防辐射 ( 防止有用信息以各种途径辐射出去 ) 、信息加密 ( 在密钥的控制下,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即使对手得到了加密后的信息也会因为没有密钥而无法读懂有效信息 ) 、物理保密 ( 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如限制、隔离、掩蔽、控制等措施,保护信息不被泄漏 ) 等。

10.2.3 完整性( intergrity )

完整性是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网络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行为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种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样,即信息的正确生成和正确存储和传输。

完整性和保密性不同,保密性要求信息不被泄漏给未授权的人,而完整性则要求信息不致受到各种原因的破坏。影响网络信息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有:设备故障、误码(传输、处理和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码,定时的稳定度和精度降低造成的误码,各种干扰源造成的误码)、人为攻击、计算机病毒等。保障网络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有:

1 、协议。 通过各种安全协议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被复制的信息、被删除的字段、失效的字段和被修改的字段;

2 、纠错编码方法。 用来完成检测和纠错功能。最简单和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是奇偶校验法;

3 、密码校验方法。它是抗篡改和传输失败的重要手段;

4 、数字签名。 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5 、公证。 请求网络管理或中介机构证明信息的真实性。 10.3 信息系统安全架构

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目标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备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安全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信息系统主体(包括用户、组织、社会和国家)对于信息资源的控制。从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看,其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可通过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系统的安全服务、安全机制及其管理实现,但所获得的这些安全特性只解决了与通信和互连有关的安全问题,而涉及与信息系统构成组件及其运行环境安全有关的其他安全问题(如物理安全、系统安全等)还需要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解决方案。为了系统地、完整地构建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框架,可以考虑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由技术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管理体系共同构建。

10.3.1 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是全面提供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技术保障系统。该体系由两大类构成。

一类是物理安全技术,通过物理机械强度标准的控制使信息系统的建筑物、机房条件及硬件设备等条件,满足信息系统的机械防护安全;通过对电力供应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组件的抗电磁干扰和电磁泄露性能的选择性措施达到两个安全目的,一是信息系统组件具有抗击外界电磁辐射或噪声干扰能力而保持正常运行,二是控制信息电磁辐射造成的信息泄露,必要时还应从建筑物和机房条件的设计开始就采取必要措施,以使电磁辐射指标符合国家相应的安全等级要求。物理安全技术运用与物理保障环境 ( 含系统组件的物理环境 ) 。

另一类是系统安全技术,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选择,使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软件工作平台达到相应的安全等级,一方面避免操作平台自身的脆弱性和漏洞的风险,另一方面防止任何形式的非授权行为对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入侵或接管系统的管理权。

10.3.2 组织机构体系

组织机构体系是信息系统的组织保障系统,由机构、岗位和人事三个模块构成,一个机构设置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是信息系统用户单位中决定信息系统安全重大事宜的领导机构,由有保密职能的部门负责人及信息系统主要负责人参与组成。管理层是决策层的日常管理机关,根据决策机构的决定,全面规划并协调各方面力量,实施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制定、修改安全策略,处理安全事故,设置安全相关的岗位。执行层是在管理层协调下,具体负责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安全事务的一个逻辑群体,这个群体分布在信息系统的各个操作层或岗位上。

岗位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关根据系统安全需要设定的负责某一个或某几个安全事务的职位,岗位在系统内部可以是具有垂直领导关系的若干层次的一个序列,一个人可以负责一个或几个安全岗位,但一个人不能同时兼任安全岗位所对应的系统管理或具体业务岗位。因此,岗位不是一个机构,它由管理机构决定,由人事机构管理。

人事机构是根据管理机构设定的岗位,对岗位上在职、待职和离职的员工进行素质教育、业绩考核和安全监管的机构。人事机构的全部管理活动在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范围内依法进行。

10.3.3 管理体系

管理是信息系统安全的灵魂。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体系由法律管理、制度管理和培训管理三部分组成。

法律管理是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对信息系统主体及其与外界关联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法律管理具有对信息系统主体行为的强制性约束力,并且具有明确的管理层次性。与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信息系统安全的最高行为准则。 制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内部依据必要的安全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行为规范;岗位设定及其操作规范;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行为规范;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等。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是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的接口。

培训管理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前提。培训管理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培训、内部培训制度、岗位操作培训、普遍安全意识和岗位相关的重点安全意识相结合的培训,业务素质与技能技巧培训等。培训的对象几乎包括信息系统有关的所有人员 ( 不仅仅是从事安全管理和业务的人员 ) 。

10.4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主要包括以下 8 个方面的内容:

10.4.1 人员安全管理

任何系统都是由人来控制的,除了对于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审查之外,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在制度建立过程中有以下原则:

1 、授权最小化。只授予操作人员为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最小授权,包括对数据文件的访问,计算机和外设的使用等。

2 、授权分散化。对于关键的任务必须在功能上进行划分,由多人来共同承担,保证没有任何个人具有完成任务的全部授权或信息。

3 、授权规范化。建立起申请、建立、发出和关闭用户授权的严格的制度,以及管理和监督用户操作责任的机制。

10.4.2 物理与环境保护

对于物理与环境保护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物理访问控制,在重要区域限制人员的进出。重要区域不仅包括机房,也应包括能够接触到内部网络的区域,供电系统 ( 如 UPS) ,备份介质存放的地点等。

建筑物安全,要考虑建筑物防火、地震,结构坍塌、漏水等造成的风险。

公用设施的保证,为了使系统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及硬件设备不受损害,必须评价供电、供水、空调等设施的可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数据安全,数据泄漏一般有三种途径:直接获取,在传输中截获,通过电磁辐射泄漏。对这三种风险要加以充分评估。特别应当注意对便携式计算机建立安全保管制度,如果其中保存了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避免丢失或被盗时造成数据泄露。

10.4.3 输入 / 输出控制

对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或介质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方可提供或获得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

10.4.4 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计划

必须针对不同的系统故障或灾难制定应急计划,编写紧急故障恢复操作指南,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所担任角色和负有的责任进行培训和演练。

10.4.5 应用软件维护控制

在应用软件的维护过程中,需要对所使用的商业软件的版权和来源、应用软件的文档在维护过程是否修改、测试数据的产生与测试结果、是否留有软件测试所建立的后门或热键等问题进行规划和评估。

10.4.6 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要保证数据不被更改和破坏。需要规划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检测制度;是否有实时监控系统日志文件来记录与系统可用性相关的问题(如对系统的主动攻击,处理速度下降和异常停机)等。

10.4.7 文档管理

文档在安全控制中用于说明系统的工作机制,并且规范系统的安全与操作的特定过程。系统文档应包括软件、硬件、政策、标准、过程等的描述,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的描述。同时文档中还应包括备份措施,突发事件对策,以及用户和操作员的操作说明等内容。重要应用系统的文档应当与公共支持系统和网络管理的文档进行协调,以保证运行管理与操作的一致性。

10.4.8 安全教育与培训

必须建立定期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制度,对于与重要应用系统相关的人员还应以多种方式,针对特定系统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10.5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计算机犯罪,需要从技术、法律、管理和教育等几方面入手。信息系统安全教育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10.5.1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特点和对象

信息系统安全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科的特定决定了该教育的特点。信息系统安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很多学科,并正在形成新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有:计算机工程技术、通信、密码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学、审计学等。信息系统安全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例如,对计算机病毒的分析、防治,病毒的制造与传播,在技术上并无界限;会加密,就具备破译的条件;掌握加密技术的人员,固然会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份力量;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是多了一份信息系统安全。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也是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由此决定了信息系统安全教育不能是任何单位与个人都可以进行的,必须在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下,目标明确,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包括安全技术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开设、培训班的开办等。一哄而上,难免会给社会的信息系统安全增加极大的潜在威胁。

凡是与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所有人员都是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对象。工作岗位的多样化,决定了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安全教育对象主要有:

1 、 领导与管理人员;

2 、 计算机工程人员,包括研究开发人员和维护应用人员;

3 、 计算机厂商;

4 、 一般用户;

5 、 计算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6 、 法律工作人员

7 、其他有关人员

10.5.2 信息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法规教育、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又包括网络安全教育、运行安全教育、实体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等。

一、法规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社会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大量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相关的重要数据信息,迅速地向信息系统集中,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又处在高科技下非法的以至敌对的渗透、窃取、篡改或破坏的复杂环境中,面临着计算机犯罪、攻击和计算机故障的威胁。事实上,计算机的脆弱性所导致的诈骗犯罪,已经给信息化发达的国家和公众带来严重损失和危害,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在走过一段弯路后,都在纷纷采取技术、行政和法律措施,加强对计算机的安全保护,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制定了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建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监察和审计机构。

法规教育是信息系统安全教育的核心。不管是做一名计算机工作人员,还是国家公务员,都应接受信息系统安全法规教育并熟知有关章节的要点。因为法规是我们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准则。法规教育是我们遵守法规的必由之路。所以,各单位与部门要从抓宣传、教育、培训着手,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

二、安全基础知识

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又包括网络安全教育、运行安全教育、实体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等。

1 、安全技术教育

安全技术教育应该熟练掌握使用一般的安全工具;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参数与软件参数,一般信息系统的薄弱点和风险等。

2 、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应该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方法学;可信网络指导标准 (BS7799 、 GB17895 : 1999 、 ITSEC) ;网络安全模型;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方法。

3 、运行安全教育

运行安全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护的安全。运行安全教育应该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机房环境的监测及维护、随机故障的维护、风险分析、应急、恢复与备份。

3 、实体安全教育

实体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 ( 包括电磁污染 ) 破坏的措施。实体安全教育应该了解: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技术要求、实体访问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静电防护等。

4 .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伦理道德属于形态范畴,它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伦理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判定只有违法和不违法,而不违法的行为视为正确。法律适合于每一个人,是强制执行,尽管某人可能不同意某一法律条文,但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不可能规定所有符合社会的准则,也不可能处理所有不符合社会行为的事件。而伦理道德是一种人们行为正确和错误的客观标准,社会根据伦理道德标准,规定出可接受的行为准则并由社会舆论来监督执行。

就职业道德而言,首先,应尊重事实,任何不确定的情况应先了解清楚;其次,所遵循的职业准则应包括诚实、努力工作、适当补偿、尊重隐私等内容;最后,种种道德准则在特定的情况下会有冲突,有时需要比较、分析而坚持最合理的准则、计算机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树立为客户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

道德标准和责任心问题必须寓于教育体系中,尤其在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加以强调。这里特别重要的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员要成为道德与负责行为方面的模范。在培训人们使用具有潜在危险的专业技能时,不宣传贯彻道德上的责任心会对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10.5.3 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

抓好安全教育是增强人们安全意识、提高人员安全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做好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总所周知,信息系统是人建造的,是为人服务的,除了少数难以预知和抵抗的天灾,绝大多数的各种灾害都是人为的。人,始终是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核心因素。所以,增强对人的信息系统安全意识教育是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10.6 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介绍

10.6.1 国内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介绍

我国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主要采取与国际标准靠拢的方式。公安部主持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7895 - 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细则》已经正式颁布并实施。该准则为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安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工作的基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的配套标准分成两类:一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应用指南》,包括技术指南,建设指南和管理指南;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等级评估准则》,包括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网关、防火墙、路由器和身份认证管理等。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信息系统安全分成五个等级: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主要的安全考核指标有身份认证、自主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审计等。

第一级: 用户自主保护级。 它的安全保护机制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保护用户的信息免受非法的读写破坏。 第二级: 系统审计保护级。除具备第一级所有的安全保护功能外,要求创建和维护访问的审计跟踪记录,是所有的用户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负责。

第三级:安全标志保护级。 除了继承前一级别的安全工程外,还要求以访问对象标记的安全级别限制访问者的访问权限,实现对访问对象的强制功能。

第四级:机构化保护级。在继承前面安全级别安全功能的基础上,将安全保护机制划分为关键部分和非关键部分,对关键部分直接控制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存取,从而加强系统的抗渗透能力。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这个级别特别增设了访问验证功能,负责仲裁访问者对访问对象所有访问活动。

10.6.2 国际上主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 1 ) BS 7799-1 ( ISO/IEC 17799 )和 BS 7799-2:2002

BS 7799-1 ( ISO/IEC 17799 )和 BS 7799-2:2002 是一套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BS 7799 分两部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于 2000 年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认可,即 ISO/IEC 17799:2000 ,主要是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推荐的建议,可以在机构内部实施和维护信息安全时作为参考文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ISMS )则详细说明了建立、实施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要求,指出实施组织需遵循某一风险评估来鉴定最适宜的控制对象,并对自己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控制,明确要求组织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认组织资产所面临的威胁。

BS 7799 由 10 个控制主题组成,每个主题又由几个子类组成,子类下又规定了若干的安全要素,共有 10 个主题 ;36 个管理目标和 127 类控制 ; 500 个具体控制细则。

BS7799 最大的优势就是通用性较好,并且已经获得较成功的商业应用和推广。另外 BS7799 是基于信息安全方针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导向和支持,所有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的选择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在整个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体现了预防控制为主、动态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原则,并且遵循管理的一般循环模式 ------ 持续改进模式,对商务持续性保障提出了要求。

BS7799 的问题在于为了保障标准的适用性,它对所有控制项都没有提供权值,在实施过程中顾问的主观意识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样虽然有利较好的保障实施中的调整,但也不利于形成一个定量的分析指标。比如在对风险进行分级和排序的时候,由于人的因素,比如有主观性, 7799 就不易出评价的依据。

在商业应用上, BS7799 也是目前信息安全管理领域在商业上成就最大的标准,已经有二十几个国家引用 BS 7799 作为国标,同时 BS 7799 ( ISO/IEC 17799 )成为卖出拷贝最多的管理标准,目前国内外各大信息安全公司基本上也都以 BS 7799 为指导为客户提供信息安全咨询服务。

总的来说, BS 7799 涵盖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所应涉及的各个方面,较其他标准来说更全面,同时也为可操作性留出了比较大的余地,可以参照这个标准制定一个可持续提高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思考题:

1 信息系统安全的特性有哪些要求?

2 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有何不同?

3 信息系统安全架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要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5 为什么安全管理在信息系统安全中占重要地位?

6 安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意义何在?

第二篇:毛特概论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 )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 )

A.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 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理想教育 B.道德建设 C.发展教育事业D.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发展科学和教育

C.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A.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9、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10、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D.团结友善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 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C 勤劳勇敢D 自强不息

12、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培育、积累了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 与时俱进B 奋勇争先C求真务实D 改革创新

13、()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 文化B 教育C 哲学D 管理

14、()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时代精神C民族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

15、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

就会失去凝聚力。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弘扬民族精神 16 培育“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

A 理想信念教育B 纪律教育C 文化和知识传授D 道德教育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8、“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

明 ()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

A. 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B. 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C.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E. 解决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要()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E.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

A.爱国主义为核心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E .自强不息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

A.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B.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 C.D.

精神文明是基础,对物质文明起最终的决定

6、据报载,北京市XX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8、先进文化的特征有()

A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B 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C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D 反映时代进步潮流E 等同于和谐文化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 以发展为主题B 以改革为动力

C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D 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E 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0、中央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的方针是指()

A.贴近时代B.贴近群众C.贴近生活D.贴近实际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倡导”,即()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美丽、自信、平和、包容

C.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D.倡导乐观、进取、开放、大气

E.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B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C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D 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E 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

三、判断题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参考答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02年考研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此观点错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但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2)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遵守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

(3)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

(4)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3.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正确。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极其产品的总称。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失去其特有的文化,就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4、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答:错误。这是对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第一,生产力是文化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两者从来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发展也能超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形成先进文化。

第二,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完全可以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看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四、材料分析题

1、 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材料题

材料1.近日,中国这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却在围绕 “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起”这一问题展开全民大讨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年后的今天,所有中国人似乎都患上了“集体冷漠症”。 有人认为,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要套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中国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在这种可怕的社会的冷漠中,所有人都是失败者。 这番话或许说得有点重了。但确实,如果一个国家的人,连老人跌倒要不要扶都有这个那个顾虑时,这个国家还谈什么崛起?

材料2.南京“彭宇案”、郑州“李凯强案”、天津“许云鹤案”逐渐显现“蝴蝶效应”的背景下,在一句有些苦涩的“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流行语境下,在助人为乐也需要小心翼翼、思前想后、畏首畏尾的情况下,许多人正在遗忘道德的自觉,正在离弃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但是,“好人难做”不应该成为我们道德缺失的借口。广东佛山两岁幼童连续两次被汽车碾压,先后有18人路过而无一人救助,最后却被一拾荒老太扶起的新闻,更进一步刺痛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请结合材料回答: 1.论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材料分析 :

材料1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强国。近几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美国文化经营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在当今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天航空工业,居出口贸易额的第一位,占40%的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就拿纽约来说。唯一能与华尔街经济效益相抗衡的只

有文化产业,每年这里就有上百万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市场中流动。——来源:新华社 日期: 2011-10-26

材料2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中国只占到2.6%。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很好,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达22%以上,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比2004年比重高出近0.4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都超过5%。这证明只要给舞台、给环境、给政策、给制度,文化产业的活力与后劲是难以估量的。——辛 鸣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0期)

材料3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材料

4、文化体制改革锻造了“走出去”的底气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范围和渠道不断拓宽,近150个国家与我们展开政府间的文化合作,350多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有所扭转,截至2010年底,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网络和各类报刊的国外受众比2002年增长50%以上,新华社海外用户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舆论感叹:中国文化呈现了“复兴曙光”。2011年10月15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紧迫性

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第三篇: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第二十章第2节 20.2电生磁 教案专题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第二十章第2节

20.2电生磁

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内容,和大纲对本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

1奥斯特实验及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及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

教学器材

奥斯特实验器材一套、通电螺线管、磁针、多媒体课件。

教法

针对本节重点,我主要采用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观察法,练习法,并准备练习和图示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然后一起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1)引课 用装有通电螺线管的纸盒靠近磁针,发现磁针转动,说明电产生磁,引出课题。 (2)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磁效应

师生共同做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人们从发现永磁体到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然电能产生磁,为什么手电筒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也吸不动,从而引出螺线管的概念。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电流方向与螺线管N极方向,结合课本漫画,让学生总结发言,总结归纳自己所得结论。

三、安培定则

结合图示和手式,师生共同讨论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总结得出安培定则内容。再利用练习,加强应用。

最后,练习巩固,课堂小节,回顾反思。

第四篇:2015-2016高中物理 第十章 2热和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热和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过程与方法

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讲解

六、课前准备

铁丝、布、酒精灯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 基础知识提问:

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 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②热对流:流体依靠宏观流动而实现热传递的过程,在对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热对流又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当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进而出现密度梯度时,高温处流体的密度—般小于低温处(水在0~4C 时的反常膨胀现象除外),这时如果流体的密度由小到大对应空间位置的由低到高,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便开始作宏观的定向流动,密度小处温度较高的流体向上运动,而温度低处密度较大的流体填充过来,行成了流体的对流,从而使能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强迫对流——靠外来的作用使流体在高温处与低温处之间作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过程,例如制冷系统内工作物质的循环流动就是靠压缩机的工作强迫实现的。

o③热辐射:不依赖于物质的接触而由热源自身的温度作用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温度的高低决定着辐射的强弱。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线进行辐射,温度较高时,热辐射最强的成分在可见光区。如太阳就是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将热经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2.热和内能

对于一个热力学系统,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也能改变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热量是在单纯的传热过程中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当系统从状态1经过绝热过程达到状态2时,内能的增加量UU2U1等于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即UQ。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回答: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即ΔU= Q吸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即Q放= -ΔU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如内能与机械能、内能与电能等发生转化。

典例例题

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

3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故C正确。

答案:C 友情提示:铁丝的温度升高从结果我们无法判断是哪种方式改变了内能,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例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选C、D 答案:C、D 友情提示:注意区分状态量与过程量的不同特点 课后练习

1、(1)内能增加(2)内能减少 课后练习

2、铅的比热是0.13×10J/kg℃ 设增加的内能为ΔU

ΔEk=

312mv-0 ① 2 ΔU= ΔEk×80℅=c m Δt ② ①②联立并代入数值得:Δt=123℃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1.热传递

(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2.热和内能

4 (1)热量表征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多少。只有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说热量才有意义。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的关系ΔU= Q ①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从外界吸收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②在单纯热传递中,系统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系统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3)热传递,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即内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做功,是物体的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十、教学反思

本节还需加强学生的能量的观点,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理现象,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2节 热和内能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二、预习内容

引入: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

1、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

(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5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阅读教材63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热量?能否说某一物体具有多少热量?为什么?

(2)传递的热量与内能改变满足什么关系?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2、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

二、学习过程

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有何不同?

2、例1 如果铁丝的温度升高了,则( )

A.铁丝一定吸收了热量 B.铁丝一定放出了热量 C.外界可能对铁丝做功 D.外界一定对铁丝做功例 2 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 D.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

解析:热量和功都是过程量,而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内能多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热量、功和内能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选C、D 解析: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热传递。故C正确。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 ) A.打开电灯开关,灯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夏天喝冰镇汽水来解暑

C.冬天搓搓手,会感觉到手变得暖和起来

D.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2.对于热量、功、内能三个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功、内能三个量的物理意义是等同的

B.热量和功二者可作为物体内能的量度 C.热量、功和内能的国际单位都相同

D.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的状态决定的

3.下列关于热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是从含热量较多的物体传给含热量较少的物体

B.热量是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 C.热量是从内能较多的物体传给内能较少的物体 D.热量是从比热容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容小的物体 4.有关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温度为0℃水的内能比1g温度为0℃冰的内能大

B.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C.气体膨胀,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D.橡皮筋被拉伸时,分子间势能增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本质不同的物理过程: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则不同,它是物体内能的转移

7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物体向外界放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D.热量是在热传递中,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向另一部分转移的内能的多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若A、B两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正确的解释是

(

) A.两物体所包含的热量相等 B.两物体的内能相等 C.两物体的温度相等

D.两物体没有接触,且都处在真空中

2.做功和热传递的共同点是

(

) A.都能使系统增加热量

B.都能使系统温度升高 C.都能使系统内能改变

D.都能使系统比热增大

3.关于热传递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

B.热量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给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C.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之间内能的转移而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D.只有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才能使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4.一物体先后经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其温度均从t1升高到t2,则在这些过程中

(

)

A.物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都相等 C.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均相等

D.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之增量都相等

5.从100 m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水滴,在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假定有50%的动能转化为水滴的内能,则水滴温度升高

℃.

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小

C.一定量气体克服外界压力膨胀,但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可能减小

8 7.关于热量、温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的转移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量度 B.在绝热容器中,放入两个温度不等的物体,则高温物体放出温度,低温物体吸收温度,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高温物体内能多,低温物体内能少

D.两个质量和比热都相等的物体,若吸收相等的热量,则温度相等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BD 2.CD 3.B 4.AD 5.AD

课后练习与提高

1.C 2.BC 3.BC 4.D 5.0.12 6.BC 7.A 9

第五篇:历史: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4(岳麓版必修三)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第十八课

音乐与美术

孙曙光

一、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两个:(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课主要内容是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美术作品,从而认识这些人类艺术成就是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产物。

课本第一目是“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介绍了身处欧洲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与自由,开创了交响乐的新篇章。其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把古典主义音乐发挥极致而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第二目是“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在19世纪光学理论启发下,以莫奈油画《日出·印象》为代表的美术和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代表的音乐登上艺坛,他们或者表现阳光下物象微妙色彩变化,或者用声音的响度与色彩去捕捉人的心灵对光影视界的瞬间感受,这种创作理念的变革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并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第三目是“现代艺术的兴起”,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发生变化。在哲学与心理学影响下,出现了与传统艺术全面突破的现代艺术。在画坛上出现了重视内心“自我感受”的现代派代表塞尚、梵高和毕加索。而用自由音调形象概括反映生活过程的现代音乐也流派分呈。

三个字目按时间顺序,将音乐与美术两个板块揉和一体进行阐述。彼此呼应,衔接与铺垫了时代背景,全面展开了欧洲的音乐与美术从风格严谨、情感抒发、模仿再现走向重视自我感觉,张扬主观精神表现的一个历史长廊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世界文化史内容偏少,由于传媒资讯的作用,对于贝多芬、莫扎特、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也曾有过浏览启蒙教育的印象,但仅是一爪半鳞式的扫描,朦胧而肤浅。对于艺术精品的时代内涵及艺术特色的深层次把握无从谈起。一旦有人点拨他们求知的心灵,引入美学的殿堂,他们一定会与教师配合默契,共同在愉悦氛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围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与德彪西的作品与风格;现代艺术的成就及其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与方法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1、 理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和现代艺术的概念和内涵。

2、 认识人类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并明确人类艺术的成就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3、 理解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艺术走向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感受的现代艺术阶段,其特征是直接反映人的思考、情感与关注,其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在教学策略下,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对音乐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与探究中来感受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师生在愉悦氛围中在美的世界里浏览、徜徉、遨游、驰骋,从而真正把握美学真谛,可以在课件中多多插入世界名画与名曲,通过艺术功能在展示上多下一番功夫,组织学生对比赏析,然后开展自主讨论,自由交流看法,最终由教师点评和总结,从而达到心灵上美的感受与思想的启迪。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人类艺术多样性的鉴赏,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

2、 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

3、 品悟艺术精品的人文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代表作品,认识这些艺术精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人文艺术价值。

(五)教学方式

采用老师播放和展示音乐美术艺术精品与相应阐释传授为主,辅以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充分讨论,以达对艺术作品深刻的领悟。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六)教学用具

(1) 硬件保障:教学环境视屏与音响效果良好,以保证艺术直观感染的效果。 (2) 采用Power Point 课件制作方式辅助教学。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预习

(1) 组织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德彪西以及“猫王”普莱斯利的简单生平、图片以及优美音乐的典范佳作,先行自我欣赏,加强感官印象,以利知识储备。

(2) 组织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莫奈、塞尚、梵高与毕加索的简单生平、图片以及代表佳作,并尝试自我鉴赏。

(3) 学习课本中的“知识链接”——《立体派:视觉的革命》一文,了解毕加索现代绘画立体派风格与电影、面具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导入新课

整堂课对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辞用语要求较高。在语言谈吐上把握优雅气质和形象化用语,尝试着从学生的感知出发,描绘形象、激发想象、诱发情感,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美丽的艺术殿堂,在浏览中漫步徜徉,在遨游中思绪驰骋,从而借助具体美的物象,去陶冶学生的情感,去培养正确审美观、高尚理念与健康情趣。教师用语事先需设计,要用新颖的理念与情感的释放以浓墨中采取细致入微地描绘学生面前层出叠现的艺术精品,通过对比、观察与思考,去叩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加上教师优雅的风度与学者的气质,与学生很自然搭建起互通的沟通平台。

(三)师生互动部分

(板书或屏幕演示)

第19课

音乐与美术

(屏幕演示有音符与琴键的图案,教师在一曲悠扬抒情乐曲声中充满激情地旁白)音乐,是人类心灵自白的窗户,它忽而激荡,忽而缠绵;忽而悲鸣,忽而浪漫。它是人类思想与情感最真实的渲染和表白。你们现在聆听的是贝多芬的交响乐《好》。同学们,如果用耳朵和内心去和古往今来的音乐大师交流,去欣赏那些永恒的旋律,我们就会获得心灵的净化与震撼,一切困惑与迷茫一扫而光。在物欲世界的喧哗中,我们不会媚俗,而会上升为精神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世界的贵族。今天,我们一块儿去瞻仰世界音乐史上一位巨匠。他是欧洲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义乐坛的先河。他以杰出的音乐才华、崇高的人格以及顽强与病魔搏斗的顽强毅力,给全世界留下了永恒美好的回忆,他是谁?(学生回答:贝多芬)。他的人生奋斗格言是什么?(学生回答:“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19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狂飙以及欧洲大革命的风暴席卷环球。自由、民主、博爱的浪潮冲荡着皇冠落地的旧欧洲,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欧洲音乐与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欧洲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峰令世人叹为观止。他们是谁?有哪些艺术珍品?这就是本课要说明的问题。

让我们一块儿拉开艺术舞台的帷帷大幕,去欣赏第一场音乐大剧院的演出吧。

(勾思意图)通过这段导言的描绘,启动了欧洲音乐与美术舞台的篇章。考虑到岳麓版编写教材是以时间顺序将音乐与美术两个序列揉和在一起的格局,它固然有助于理性概念的体会,但不助于音乐与美术各自序列线索发展脉络的把握与情感的领悟。学生在品悟音乐与美术艺术特征时容易混杂,所以我将音乐与美术干脆分成前后两个板块分开叙述,有助学生更清晰形象地对艺术特征效果的领悟。

教学结构设计:

一、19世纪以来的音乐

1、 鉴赏与品悟

2、 三大音乐流派的概念

3、 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及浪漫主义音乐

4、 德彪西与印象派音乐

5、 “猫王”普莱斯利与现代流行音乐

二、19世纪以来的美术

1、 19世纪传统美术精品的鉴赏

2、 莫奈的《日出·印象》与印象派绘画

3、 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4、 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

5、 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流派的历史背景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结构设计意图)分成前后两个艺术板块的流派发展脉络分别讲授,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与美术艺术领域的完整领悟和把握。但教师化统为分的传授完毕后,必须在总结时再化分为统,进行时代背景和艺术发展线索的概括。

教学过程:

先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随着欢快优雅的旋律,老师表白:“在伊斯坦布尔的华贵宫殿里,一群土耳其青年贵族与名门小姐在翩翩起舞,他们神情喜悦,似乎在彼此祝愿出征前的思念和编制倾心爱慕的恋曲„„”

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在表白:“《命运》之创作恰恰是贝多芬个人命运遭受重大打击时,耳聋,贫困,情场失意,生活拮据。听,命运之神正在咚咚叩门。它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命运之摧残,如一头猛狮奋勇直上与命运抗争。整个乐章气势回荡、悲凉而雄壮。听了这支乐章,它会把人的心灵从世俗中挣脱直冲苍穹而在天国中自由翱翔,它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而把希望的灿烂阳光普照人间„„”

在播放德彪西的《牧神午后》,老师在表白:“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闭上双眼。一块儿进入模拟的中午时分。用安详入睡的心境细细地品味德彪西创设的中午光影世界对人心灵抚摸的乐章„„你紧锁双眸,中午的热烈阳光直射你的脸颊,你在朦胧中感觉到阳光与色彩在你面前交织成五彩缤纷世界的无穷魅力„„在配器上,你会感受到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时情感上的纤细、精致以及浓淡色彩的冲击。”

提问:“第一段莫扎特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古典主义音乐,它风格严谨而规范,注重和谐与高雅。以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和意愿为主要特征,体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提问:“第二段贝多芬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浪漫主义音乐。它反映了19世纪欧洲大革命的时代风貌以及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既讴歌社会变革又对现实不满而张扬自由个性。其艺术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提问:“第三段德彪西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印象派音乐,它的特征不直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气息,而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述人的主观感觉与印象,表现的是光影色彩给人的朦胧神秘的感觉。”

再播放一首“猫王”普莱斯利的摇滚乐曲《想你,要你,爱你》。老师表白:“二战后,随着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以摇滚乐为代表的现代流行音乐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突起。它的代表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以及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他们所代表的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突破传统束缚,缓解社会竞争压力、宣泄个性解放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艺术方式。这种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电声吉他,不断扭动下跨与臀部的姿态,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少年,以致如痴如醉,无法自拔。”

提问:“‘猫王’的现代摇滚乐曲你为什么喜欢?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喜欢‘猫王’的乐曲,因为他的音乐都是电声乐器刺激了年轻人的好奇和敏感的神经。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与严酷的社会竞争中得到了情绪的疏导和发泄,所以说‘猫王’唤出了我们的心声,此话绝不为过。他的唱片至少被发行5亿张以上,说明了现代流行音乐已悄然走下了高雅的殿堂而进入了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爱情的青少年实际生活中去了,这是音乐的自我更新与进步。”

(师生探究)提问:印象派音乐与现代流行摇滚乐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艺术从描绘世界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艺术的自我体验和感受。看来现代艺术已突破传统艺术的框架,大胆质疑,重新审视,回归个人心灵的感悟。现代艺术真正意义是人的观念自由与尊重。

提问: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有什么负面局限性?

学生回答:表现领域狭隘,缺乏大型时代作品。摇滚乐演奏者鼓吹自我享乐,自我膨胀有堕落的负面影响。

(屏幕显示:

二、19世纪以来的美术)

(构思设计)先进行19世纪传统美术精品的鉴赏,注意岳麓版仅一课时授课量,不可能像人教版那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自特点以及各流派传承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去繁就简,只需将19世纪以来美术精品做浏览式介绍,通过欣赏名画,了解各流派共同艺术特征即可。

展示法国画家大为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

(教师表白)大为的画选择的是严峻的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庄严、典雅和逼真。

展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西班牙画家哥雅的《枪杀马德里市民》。

(教师表白)这两幅画深入发掘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画面完整统一,色彩丰富而瑰丽,注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重了感情的升华。

再展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教师表白)这幅画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社会,并对社会的黑暗加以逼真曝光和有利批判。

上述的精品题材重大庄严,艺术严谨;构图富有个性,色彩对比和谐抒发了画家饱满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堪称“19世纪西方绘画的传统典范精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主义精神情怀。

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光学与声学科技的发展,就像德彪西在音乐舞台上的那颗炸弹的轰鸣一样,法国画家莫奈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画家也同时掀起了一场欧洲画坛上划时代的革命。

(屏幕展示:印象派绘画,莫奈的自画像以及《日出·印象》)

(教师表白)同学们,这幅名画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清晨。在晨曦的笼罩下,天空和海水相映呈现出一种橙黄、黑褐和淡紫的奇异混杂的色彩。海面平缓,水浪轻飘,小船缓缓前进。在雾气弥漫之中,景物隐隐约约„„莫奈解释这幅图的创作意图:“我直接依据自然来作画,力求描绘出我对瞬间印象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指光的游弋、影的变幻以及景物在晨雾变幻莫测中瞬间的飘动。 提问: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人感受,强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艺术。

(屏幕展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

(概念表述)更强调边线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重视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展示荷兰画家梵高以及法国画家塞尚的相片与代表作品。(教师表白)这些后期印象画派与莫奈印象派的区别在于他们主张艺术不能局限与形而在于写意,要重视自我表现,变形而夸张。

梵高的《向日葵》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水泵名的主题。塞尚尤其注重物体的结构与变形,对色彩运用鲜明强烈,表达主观情感,如《一篮苹果》、《埃斯泰克的海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提问:同学们,在中国画里有没有同印象派相仿的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又全然不同?) (学生回答:)在中国画里与后期印象派相仿的画派是写意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西方是彩油画,而中国是重勾勒的水墨画。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屏幕展示:现代主义美术,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抒发个人感情;在技巧上表现为否定视觉的真实性,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杰出代表人物是毕加索)。 教师归纳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工业社会的快节奏感加剧了人们心理紧张感。现代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物质的丰裕以及精神伦理的落差印发了人们的思索。在东方几非洲艺术风格的影响下,现代派美术诞生了。在他们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快节奏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感觉到大师们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以及现代美学观。 屏幕展示: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诞生。该画大胆地抛弃了字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造型法则,没有情节,没有花茎,抛弃了具象写实的传统,表现了五个正面、侧面和斜切面的不同姿态少女,人物变形扭曲几乎难以辨认,但追求的确实少女肌体的一种结构的美。《格尔尼卡》反映的是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记卡小镇被的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用画笔愤怒声讨,他采用写实的、立体的、寓意与象征的手法,尽管是一些几何性人物和动物,广用夸张线条,但观众理解了画中表达的痛苦,受难和兽性,充分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

提问:当我向你们展示了大量20世纪以来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后,请你告诉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甲:缭乱纷杂,内容主题不突出,表现什么?反映什么?无从解答,是一种玄妙而虚无主义的世界观产物,不值得赞赏。

学生乙:相当数量作品画面模糊,人物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今天不可思议。表现了西方唯心主义艺术流派的颓废没落思想,对社会有负面影响。

学生丙:如此武断下结论,等于宣判了毕加索开拓的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死刑,显然错误。应当看到大多数作品是开拓而进步的,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哲理的深思,表现了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了自身人文价值的尊严和提高。许多艺术作品的表现风格深刻、尖锐、醒目而时尚,有很多值得中国艺术家借鉴的地方。

教师总结: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明确,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对任何流派与作品,要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要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的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四)课堂总结

本课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和美术的发展与变化,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之外,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渴望开拓、发明和创新,从而形成艺坛上各派叠起、大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放异彩的繁荣局面。每位艺术家之所以能留下传世佳作,在于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对祖国、对生活满腔的热爱。即使有些时尚新潮艺术目前是曲高和寡,但创新的艺术最终会为世人所认知、所理解的。

探究问题设计:

孔子是我国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有许多音乐论著,且在古琴方面造诣很高,还会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三千弟子中,通六玄者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为“诗、书、礼、乐”。在孔子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以音乐净化品德。但我们总感觉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艺术似乎不如西方动人心弦,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西方音乐并不能是中国音乐黯然失色。中国音乐女 、神农时代已有乐器、战国编钟能与西方近代乐器相比;《高山流水》成为万世绝唱;孔子对《韶乐》的鉴赏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升华。只是中国官方长期注重和标榜的是伦理政治文化,所以近代以来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得不够。但中国民间音乐传统是举世灿烂的。另外,西方音乐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紧密相关,在风格变幻创新方面颇有个性特色,这一点恰是中国近代音乐创作上的不足。(留下思索的悬念,让学生课后讨论与交流)

(五)课后作业:

单项选择:

1。对下列音乐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 B 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巴赫 C 莫扎特被称为“歌曲之王”

D 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2。贝多芬在音乐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对交响乐的发展和创新 B 确立了印象派音乐的地位

C 以声音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的格调与声乐体系 D 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自由谱写各种风格独特的乐曲 3。现代音乐的最大特点是(

) A 派别众多,风格独立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B 作曲家依照各自创作理念谱写乐曲

C有自由的音乐曲调形象概括反映生活的本质过程 D 热情奔放,通俗易懂,便于广大青少年接受

4。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其发祥地中心是(

)

① 奥地利 ② 意大利 ③ 俄罗斯 ④ 德意志

1○

2B ○3○4 C○2○

3D○1○

4 A○5. 关于“印象派音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上人创作的音乐

B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德彪西

C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调式与声体系 D认为音乐应当提供人心理感受的心境或暗示 6.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主要特点有:(

)

1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2追求强烈的个人对外界的感受

○3追求进步与自由 ○4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1○2

B○1○3○4 C○1○2○4

D○1○2○3○4 A○

7.20世纪欧洲艺术的最主要特点是:(

)

A从印象派向新印象派转变

B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C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D出现了塞尚、高更等著名画家 8.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居于(

)

A印象派画家

B新印象派画家

C后印象派画家

D现代派画家 9.莫奈的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

A在同一天中的同一时期对不同主题进行写生B描绘相同的光景与气候

C不能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不鲜明感

D交织成光与色彩的华丽篇章 10.下列表述与印象派有关的是:(

)

1其产生受光学理论和画家实践的影响 ○2画家用光和色彩描绘外部世界 ○3其得名来自于○4印象派由美术进入音乐 《日出`印象》○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1○2○

3B○1○2○4 C○1○3○

4D○1○2○3○4 A○

二、材料解析:

11.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象的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请回答:(1)这段话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条基本定理? (2)请以法国为例,从印象派音乐、现代派美术为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12.现代主义音乐怎样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西方摇滚乐至今褒贬不一,你谈谈个人的看法。

(五)教学后记

本课是西方近代艺术发展史的鉴赏课,但又不是单纯的艺术类鉴赏课。而是作为人文艺术的鉴赏课,要结合历史与时代背景去理解、品味与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艺术精品同时还要理性适度地去诠释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观;要理解艺术家留下的传世佳作,在于他们炽热的人文情怀崇高的社会理念和对艺术执著的创新追求,明确这才是更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生在欢愉轻快的氛围中随意对话、各抒己见,彼此探讨,从而有助于更深切地体验和感悟人类文化遗产永恒的魅力。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宗旨,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教育的艺术,说白了就是师与生的磨合,心与心的交流。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秦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弹琴必须有指头与琴弦巧妙统一方能奏出优雅华章。教育学生也一样,只有师生融洽,心灵相通。上下呼应,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深圳市翠园中学

孙曙光

(注解)

2006年5月与6月《(必修三)第十九课音乐与美术》在全市公开课大赛上获全市一等奖。《音乐与美术》该课大胆地改变了岳麓版的原授课程序,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音乐与美术分开两块模块先后讲课,并把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印象派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录了典型篇章让学生欣赏与品味,把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和现代派美术的精品示览于课件让学生鉴赏与品味,加上老师的激情与优雅语言的表白使学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得到了发自肺腑的提高。台上与台下彼此呼应,质疑与点拨恰如其分,师生在活动与交流中雅俗共赏,心灵深处得到净化和艺术熏陶。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该课是孙曙光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是以学生为主体,充满人文魅力的一堂好课,它事先在市、区教研员的帮助下进行了改进,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所以最终得到了深圳市和罗湖区教研员的首肯和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该课已获岳麓出版社的肯定,做为全国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中心的指导课例。

http://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一篇:02人力资源管理规定

热门文章

概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