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经 (家长)

2024-05-11

我的育儿经 (家长)(精选12篇)

我的育儿经 (家长) 第1篇

我的育儿经

六年级二班魏携郎家长

苏晓

我曾经笑着对朋友说:“我的成就感就是别人夸我的孩子”。是的,孩子是我们每一个父母一辈子的财富,孩子是父母理想一定程度上的承载者,父母们把所有的幸福和苦痛交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们十分期待和盼望着孩子有美好的未来。父母可因为孩子快乐而快乐,可因为孩子烦恼而烦恼。孩子一生可能因父母而堕落,也可能因父母而进取。

那么,作为育儿的第一阵地家庭,该如何为孩子创建良好的环境,家长和孩子之间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下面就我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大家分享。

第一,父母要身先垂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用良好的家风影响孩子。以前,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只是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孩子,却从未注意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直到那天,看了女儿的作文,我甚为吃惊,同时也很庆幸。记得那天,闲来无事,我随手翻开女儿的作文本,一篇《妈妈变了》的文章吸引了我,我迅速读了起来,“„„以前的妈妈乌黑光滑的头发而现在成了打着卷的黄发,以前妈妈每个晚上,在灯下不是批改作业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摘抄,而现在不是网购就是聊天„„妈妈,我多么希望你能回到以前!……那个勤劳,酷爱读书的妈妈那去了„„”。

读着女儿的作文,我的眼前瞬间浮现出往日的情景:溶溶的灯光下,孩子们在桌旁认真地做作业,一边是专心读报的先生,一边是醉心阅读的我,那静谧的时刻只听见刷刷的写字声和偶尔哗啦一声的翻书声……。其实,实话说,这美好的环境并不是我有意而为之,那时吃住在学校,我又一直爱读书,但没想到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放下孩子的作文,我反省自己,常常抱怨孩子写作业慢,而我呢?从那以后,收拾完家务,我总会拿本书,坐在孩子旁边……

第二,为人之父母,千万不要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当着别人面说自己的孩子很笨。父母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或许这是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了,而这样的话恰恰是孩子最讨厌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记得一次中期考试结束了,儿子考得不理想而女儿却得了满分,我随口对儿子说:“你看你姐!”当时儿子的头一下子低下了,脸红到了耳朵根,我没太在意。可在后来,我越来越发现,我和女儿谈论数学题时,以往健谈的儿子却不啃声了,而且以往总是先写完数学作业再写语文作业,可现在恰好相反。本来我是想激一激他,却不想伤害了孩子,适得其反。假如我当时拍拍儿子的肩,“一次小失误,只要会就行了!”他肯定又会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解那些题出错的原因。

第三,严父慈母,这是先辈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表述得最简单而又最朴素的观点。恨铁不成钢,是可怜天下父母们的心灵的写照,但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不应该提倡的,那样更多的是伤害孩子,我们应改恨铁不成钢为炼铁成钢。作为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及时、适度、准确。当然父母也应该是孩子的益友。朋友的关系是平等而又友爱的,也是相互尊重的。平时,孩子们有时会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这个星期天,女儿说:“妈妈,该回老家了!为奶奶洗头发的时间到了!”我说:“采纳!”当然,很多时候为了游戏的输赢,我们会唇枪舌战……,走进孩子的世界,其乐融融。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讲道理、教方法开始,自己从认知上不断提高,了解孩子,因材施教,发挥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动性;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向着共同的美好目标前进,向行家靠拢,向榜样看齐;在交流、总结、探索中不断提高,实现让我们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我的育儿经 (家长) 第2篇

昼夜更替、四季轮回,就这样不经意间,我们的孩子从一个呀呀学语的孩童变成了初入学堂的学生,而家长们看孩子、哄孩子的职能也逐步转变教育孩子。作为一个“新手”,我想说: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我不想提怎么给孩子多做题加强学习,也不想说要多去什么样的学习班、特长班,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和每个家长都一样,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可是在陪太子读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有时失去了耐心,用凶狠的训斥和责备笼罩着孩子,甚至使用“暴力”。每当出现这种剧情过后,看着孩子满脸泪水、无助的表情和被泪水浸湿的作业,我得到的只不过是片刻的彷徨和无比的后悔。

一个平时那么可爱的孩子,只是因为学习,被我逼成这个样子。我想,这可能就是我把成年人的思维压迫到一个几岁的孩子身上所造成的结果。

回想,他4岁的时候,有一天起床,窗外耀眼的阳光让他睁不开眼,我连忙把窗帘拉上,他笑着对我说:“爸爸,我爱你。”当时的我,惊呆了一下,马上又回过神来说:“爸爸也爱你!”

这个4岁的小生命是第一个跟我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的人。他是我的孩子,是我最爱的人,我没有资格去伤害他!

慢慢的,我开始寻找转变,并努力转变:

一、尊重

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也没有神童,每一个孩子都是普通的生命体。要知道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数都是基于成年人的思考,有很多对孩子来说都是苛刻的。想走进孩子的心,不能一味过于苛求,首先要去尊重他,在恰当的时机,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倾听他的意见,并与之共同探讨。在生活中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

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多用一点时间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尊重他,千万不要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切记,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带来最大的伤害,而且长久。

二、朋友

我家的孩子是相对比较顽皮的,我害怕在家里独惯了,到了学校可能都没朋友,现在看来是我有些过分担心了,不过,还是要简单的说一说交朋友。

可能有人认为,小孩子交朋友嘛,无非就是在一起好好玩、别打架,玩得开心就好了。但是我觉得这只不过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已。朋友对孩子们来说,不只是玩伴这么简单,通过交朋友能更好地树立孩子的自信,而且朋友里包含着“仁义礼智信”等诸多内容。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很优秀,只要你相信自己,并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和朋友们一起有所收获。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要知道,在生活中某些特定的范围里,一个朋友的话比师者、长者的话更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朋友的心你要听听……

所以,放下你家长的姿态,去和孩子成为朋友,并且去和孩子的朋友成为朋友!

三、品性

面对着教育孩子的诸多问题,我最在意的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孩子的品性修养。

第一,就是要真实。我举个例子:我上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学习成绩超级差,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我宁愿接受什么也不会,交白卷,打0分,考完被大家“刮目相看”的一条龙服务。因为我知道,在那个考试抄袭的大环境里,只要我为了虚荣抄袭一次,我就会永久的披上虚假的外衣,同时这也是我宁死不看同学传的英语四级答案,造成千年差一分惨剧的原因。所以,我曾郑重地告诫孩子:只要你认真去学习、运用老师交给你的知识,打多少分爸爸都不会怪你!但如果你抄袭了别人的答案,那么你跟小偷就没有多大区别,偷答案和偷钱都是偷!

我希望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第二,要有侠义心肠,不要恃强凌弱。我们的小男孩终究有一天要变成大丈夫。有那么几次,我发现我的孩子对比较弱小的孩子凶巴巴的大吼大叫。虽然我及时制止了,但我从心里还是很正视这个问题的,从我来讲,我是很讨厌恃强凌弱的。很多家长朋友都经历过,孩子在学校里的打打闹闹、磕磕碰碰,很是操心。因此,我常会对孩子讲,不许欺负比你弱小的同学,不要跟同学打架。其实这种情况每发生一次就输一次,不是孩子输一次,而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输一次,同时也会给家长、老师、孩子带来不小的麻烦。

如果每个家长都教会孩子友爱、帮助别人,将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反之,终将自食其果。

第三,要尊师重道。尊师是传统美德,家长要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让孩子懂得尊师,否则又怎么能将教育进行到底呢?

有几次作业多的时候,我会把老师的话告诉孩子:老师怕你写到晚上太累,可以明天到学校再写,但是爸爸还是希望你能写完,不要让老师失望。结果我懒惰的孩子总是能坚持写完。我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老师不是凶神恶煞的怪兽,而是严厉与慈爱的化身。我想,那一刻我成功了。

我不盼着这么幼小的孩子立刻就能懂得什么,我希望多年以后当他回首往事,有所感悟。

恐龙妈妈育儿经 第3篇

但是,这些昨日的地球霸主、今日的研究材料,却给古生物学家留下了诸多难题,恐龙如何孵化、养育它们的小宝宝就是其中之一。想把那一个个只有几斤重的小家伙养成史前怪兽,那可不是件容易活儿!

化石的缺陷

《侏罗纪公园》虽然拍得惊心动魄,但却加入了科幻的成分,究其原因,它的前提就无法得以实现。吮吸了恐龙血的蚊子被琥珀封存,再经由基因技术克隆出恐龙个体,听起来很像是天方夜谭。整个地史上形成的琥珀总量就不多,还得是恰巧包裹了完整蚊子躯体的琥珀,这只蚊子还得恰巧吸了恐龙血,恐龙血还不能被蚊子的消化系统分解掉,这时机得把握得多准!再加上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岩石变质、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再能恰好被找到,这样的几率真是微乎其微。

化石主要是指那些已经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在经历了亿万年的腐蚀后,生物的软组织极少能保存下来,仅有那些硬度较大的部位才能石化成为化石,如骨骼、外壳、牙齿等。通常情况下,很少能发现完整的恐龙个体化石,但有一些化石却是在突发情况下被瞬时埋藏,这些“相片”般的化石,不仅能提供恐龙个体特征的诸多信息,还能提供给古生物学家追溯其行为方式的线索。

像鸟一样孵化

众所周知,恐龙繁殖下一代的方式是产卵,在生物界有两种主要的孵化卵的途径,一是像昆虫、鱼类、爬行动物那样将卵产于自然介质中使其自然孵化,一是像鸟类那样利用母体提供恒定温度来进行孵化。那么,恐龙究竟是如何孵化下一代的,是像乌龟、鳄鱼那样完全由外部物质将蛋覆盖在巢穴中、通过吸收太阳光孵化,还是像鸟类一样亲自孵化呢?前述“相片”般的化石或能回答这一问题。

在发现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美国蒙大拿州的秃顶龙蛋化石中,产出的蛋化石呈垂直状态,仅底部能被泥覆盖。秃顶龙的巢穴类型与现代埃及鸻极为相似,它们都会将蛋部分埋于巢穴的泥沙中。因此,秃顶龙更可能像鸟类一样亲自坐在蛋上孵化下一代。更令人惊奇的是,古生物学家曾在蒙古发现一块化石,一只小型食肉恐龙就坐在包含15枚蛋的窝上,这活生生的情景,将史前恐龙的孵化方式展露无疑。有趣的是,这只充满母爱的恐龙却曾被古生物学家冤枉为是在偷食其他恐龙的蛋,还将其命名为窃蛋龙,之后,随着更多类似化石的发现,它才得以平反昭雪,但由于命名法则的规定,窃蛋龙这一名字再也无法更替了。

另外,一些恐龙孵蛋的行为方式还从侧面表明,与爬行动物相比,恐龙与鸟类确实存在更为亲密的关系。再深入思考一下,因为孵化需要热量,如果一些恐龙选择亲自孵化,它们很可能就是温血动物,那么它们就已经走在由爬行动物过渡到鸟类的路途上了。

坚持“母乳喂养”?

当小生命破壳而出时,最高兴的肯定是母亲。那些采取自然孵化方式破壳的幼体,因为母亲不在身边,在生命之初就得自力更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由母亲亲自孵化出来的幼体,都会得到来自母亲的滋养,直至幼体成长到一定阶段。

那么,孵蛋的恐龙怎么喂养小恐龙呢?古生物学家猜测,就算恐龙会“哺乳”,也不是靠乳头完成的,它们的消化道可能分泌一些类似“牛奶”的分泌物以完成哺育,现代鸟类中也有相似的例子,如鸽子、帝企鹅、火烈鸟会从食道的嗉囊腺中分泌物质来喂自己的小宝宝。鸟类与恐龙拥有诸多相似的特征,那么哺育方式是否也相似呢?理论来讲,现代鸟类中仍然存在的这种“哺乳”方式是解决恐龙妈妈喂养子女的最佳方式,因为通常恐龙妈妈能重达几吨,而子女却仅有几斤重。

“留守家长”的育儿经 第4篇

其实,和留学生孩子交流中的技巧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解决。把对方的心思想通了,把孩子的心理过程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就可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孩子离开家时,还是非常单纯幼稚的。”这说明这个留学生从小到大被家里呵护得比较好,没有遇到过什么波折和大的挑战。“单纯”是件好事,人不论年龄,心灵纯净都是美德。然而“幼稚”却不那么利于年青人的社交、求学、以及职场发展。

这样的孩子出国留学,在遇到各种艰辛和挑战的时候可能因为心理和能力方面准备不足而经历更加曲折和漫长的适应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留学初期(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想家、不适应,出现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情绪,严重影响了作息和学习。中国道家有句名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中国家长懂得其中的意思,却难以做到。多数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都含辛茹苦地手捧着“鱼”送到孩子嘴边,甚至连鱼刺都择好了喂给孩子,认为这是一种疼爱和保护。许多孩子年龄不小了,连鱼刺都不会择,更别说知道去哪里钓鱼,以及怎样钓鱼了。

然而子女出国留学后,家长鞭长莫及。留学生人生第一次必须自己站在水边钓鱼,会经历各种紧张、慌乱、惊险、茫然、不知所措,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错甚至受伤。留学生们不论之前自我感觉的好坏,在遇到问题时候都会受到打击,就好像触电般的震惊与痛楚。而相伴而来的,有时候还夹杂对父母的埋怨和愤慨。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归因,是人本能地对自己的错误作出合理的解释:造成自己不适应或者犯错的原因要么是自己不够好,要么是父母长辈没把自己教好。有些学生的情绪表现在某一个极端,也有的人两种归因都有。有了怨气就要找地方撒气。一些学生选择了冷处理地“生闷气”,也就是冷淡父母长辈,不给他们打电话,或者即便通话也没什么可聊的。还有一些学生选择了热处理“发脾气”,与父母长辈永远话不投机,说几句话就能瞬间翻脸。

让很多留学生家长百思不解的是,自己的孩子一向温顺,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可理喻了?其实这是人的潜意识里的情绪在作祟,很多留学生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心情怎么这么不顺,为什么和父母长辈谈话的模式开始不由自主。回到源头,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行为处世的能力,既要赋予孩子一颗纯净的心(做人),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拼搏的能力和灵活坚韧的性格(树人)。家长们还要明白,不论孩子出国前准备有多么的充分,一个人留学海外,一定会吃一些苦头和经历风雨。遇到消极的心理波动是很正常的,负面情绪的存在会在无形中左右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方式。这一点不是孩子故意为之,也希望家长理解,同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疏导的目的是要“通”,而不是“堵”;如果孩子越说越急,父母那边越说越气,双方就会不欢而散,达不到“通”的目的了。当然,家长也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由着他们在电话或者视频的那头发脾气使性子。具体的谈话技巧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简单地讲,家长需要倾听,给孩子发牢骚、诉委屈的机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小宝宝”,可以无忧无虑不受批评指责地诉说心事。这样父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帮助他们释怀,还能够获得宝贵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进一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和孩子一起成长

“短短两年,似乎没法同孩子沟通了。”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人生长河中真的不长。但是设想,孩子从出生到两岁的短短两年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宝贝不仅体重翻倍,长了头发和牙齿,还学会说话和走路。初长成的青年在两年时间里虽然在体貌上不会发生明显的本质变化,但是心志和思想却可以突飞猛进。留守在国内的家长们所有的信息资源停留在孩子出国留学之前的状态下,且父母长辈本身的生活环境改变也不大。相反,留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自己的“战斗模式”和之前有天壤之别,每天要应付的东西都不相同,几乎天天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留学生和国内的父母们可以说是长时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次元中,有点“地上一日,天上一年”的感觉。

因此,留学生的家长们必须拿出“追星族”的精神,了解孩子留学的国家和城市的新闻时事,网上各种留学生和家长群里的动态,国内社交媒体以及网络新近流行的种种,样样要学习,样样要熟悉。家长们可能会说,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现在还得倒追,也太惨了吧,的确,亲子关系是相互的。留学生本身应该理解父母的期待,体会他们的愿望和情绪,同时邀请父母参与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

问题是,咱们今天解决的是家长怎么能和自己的成年且留学海外的子女保持热度,通畅交流,家长们还是得端正态度,看看怎么从自己着手下出第一步棋。对留学生孩子的关注以及同他们的交流必须紧密,中间不能忽紧忽慢,要培养出一个适合自己及孩子的节奏和频率,并且保持贯穿至留学生涯的结束才行。其实,沟通的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同步。家长们要通过倾听和观察,还有提问以及自学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以求同步。

请给孩子平等和尊重

“(孩子)总是说‘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我大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首先,“你别用中国思维想问题”,说明留学已经起到了作用。孩子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暂不论中西思想孰优孰劣,孩子的这个回答中已经明确表态,家长的思想方式和自己接触的并且接受的思想存在巨大的差别,孩子不太认同家长的观点。听到异议,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我的观点怎么不对了,你说说!”这是“堵”的笨办法,是逼着孩子把好好的聊天往辩论甚至是吵架的方向引。聪明的办法是“通”,家长正好借机会和子女好好交流,可以问“你的观点怎么就有道理呢,快给我讲讲!”这样谈话的艺术是疏导和倾听,好处之一就是通过子女的解释和介绍,家长不但了解了国外的行情、风俗、理念,还对子女的思想获得了了解和理解。同时,询问和倾听给了孩子充分的尊重,把他们放在了和家长平等的谈话高度,而不是较家长之下的聆听高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解决了孩子说的后半句话所折射的问题。叛逆期的孩子,正处在人格定位和定型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留学生遇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挑战,经历了惶恐和磨砺,进而是收获成功后的喜悦和感受到自身的强大。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更不用说是一只刚刚体会了成长和成功喜悦,浑身充满力量的牛犊了。

孩子说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说“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事情”。如此看来,孩子实质是在替自己维权。家长爱孩子,那都是实实在在毫无保留。父母们恨不得把自己尝过的甜、吃过的亏,知道的、经历的一切都传授给孩子。当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时(比如孩子说的不认同家长的中国式思维)就摆出家长的姿态强加给孩子。这个时候对话的双方谁更有理已经不重要了,辩论的主动权由谁在家里更具权威来定夺。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时间长了,翅膀长硬了之后就不再听自己的了,于是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所以,家长们还是先放下身段用平等平常心态来和孩子交流。

“做家长的,又想让孩子自立,又想给他更全面的指导,怎耐我的能力和说服力实在不够。”这真是家长最动情的心里呼唤,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自立,当家长的一定要咬牙作出一些恨举动,比如老鹰妈妈必须亲自将小鹰从悬崖上的窝里踢出去,才能完成小鹰飞翔的华丽转身;这其中纵然有风险,但是所得更丰。换个角度想,把未成年或者刚刚成人的孩子独自送到陌生的国家学习居住,这本身就是个特别独立的活儿,孩子想不成长独立都难。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孩子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是家长对孩子是否信任,是否有信心,至于给孩子全面指导的问题,真的不是一人之力短时间内就能办到的。

当家长的不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父母是部百科全书,孩子们期望的父母是那个最理解自己,倾听自己,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能够让自己完全信赖的人。当然,家长要想与时具进,必须豁出去一些时间和体力去不断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生长生活环境,这样父母说出来的话才能在“点儿”上,彼此间的距离才不至于渐行渐远。最后我提醒家长们一句,一个成年人被“说服”的可能性是很微弱的,所谓的交流问题实际上是母女间的“较劲”,各自在争话语权和决定权。当家长的必须再三提醒自己,孩子已经成年,必须向对待成年人一样和他们交流。这个疙瘩解开了,其他问题就都好办了。

美国幼儿园送给家长的育儿经 第5篇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只是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它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它。

别让我觉得比实际的我还要渺小,它只会让我愚蠢的装出超出我实际年龄的傻模样。

如果能够,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你私下的提醒,会让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别让我觉得我犯的错误是一种罪,它会降低我的人生价值观。

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太沮丧,我恨的绝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压力。

别过度的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的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方式来学习。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别唠叨不休,否则有时候我会装聋作哑。

别在仓促或无意中做下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是多么的难过。

别忘了我还不能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是有能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能事事正确无误的缘故。

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连贯、不持续。它会使我疑惑,而对你失去了信任。当我问问题的时候,别敷衍我或拒绝我。否则你会发现我终将停止对你发问,而向它处寻求答案。

别告诉我说,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它对我是多么的真实。

别暗示或让我感觉到你是完美、无懈可击的。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将是一项多么大的打击。

育儿经 第6篇

人人都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活泼,这就要靠父母,特别是妈妈的努力,“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念念儿歌、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听听音乐、画画图画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在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妈妈就要每天给孩子朗读,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故事,或者是儿歌,或者是谜语,不但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孩子渐渐长大,逐步加深,还提出一些故事中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如果不懂就再朗读一遍或给予适当的提示,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不仅扩大了词汇量,而且激发了想象力,丰富了情感。

(二):随机教育很重要。

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都想知道,对于孩子的提问,妈妈尽量给予满足。并使他懂得多问、多想、多看书,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知识的道理。平时,尽量抽出时间来,多带孩子到户外,特别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或郊外去玩。在公园里不但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开扩视野、增长知识,还能观察到树木的发芽,花草上的露珠、草丛里的昆虫,池塘里的鱼、小蝌蚪,跟他讲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但能使环境更美,而且还会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使空气更清新,并教育他要爱护环境、绿化环境等等…… 通过随机教育,能使孩子学到更多,并更容易掌握知识,所以我觉得随机教育很重要。

(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小孩子做了错事,如果只是刻意去批语他,只会适得其反,并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不用“你”的句式,而多用“我”的字句来表达,如“我生气了”、“妈妈喜欢讲卫生的孩子”、“我认为好孩子应该多听别人的劝告,不会故意抗拒”等。做了好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从小懂得父母不但是爱他的,而且对他是有所要求,这种观念的养成,将会使他终生受益。

对于孩子的言行,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的一些无意的行为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果大声训斥,会很容易使他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这时应该帮助他解决问题,然后再跟他讲明道理。只要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尽量多用鼓励性和肯定的词语,如“我能行”、“让我试一试”、“做得好”、“你真棒”等词语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使孩子有成就感,增加了孩子对做事情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安排一些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让孩子去做,然后对孩子给予赞扬和肯定。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绩,又受到了父母中肯的表扬,便会热情洋溢地去做每一件事,并愿意去尝试做一些比较难的事情。当孩子在“小事”中逐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便会对自己逐渐充满了信心。

(四)让孩子有行使选择的权利。

让孩子有行使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生活中,大人们常常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如果父母过分地强求,甚至是强制性地使孩子服从,不但不能使孩子听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育儿经散文 第7篇

外孙女袁贝灵已经一岁又两个月了,因为爷爷奶奶身体的原因,她刚满月就来到妈妈的妈妈这个家。

现在,贝灵已经自己能走,只是还在呀呀学语。刚开口的时候听到的是哭声,近50天的时候便能听到她哇啦哇啦的话语;第一声喊出的是爸爸,偶尔能叫妈,哭闹的时候要的是外婆。现在,一个也不喊了,表达诉求的时候用手语,右手一伸:嗯!你就得听从她指挥。反对的时候还是会摇头,坚决地说:不!

贝灵和外婆睡,生病或者她妈不反对的时候我也陪她,小朋友睡得不老实,喜欢把脚丫丫搭在枕头上。往往,我上班的时候,贝灵和外婆就睡回笼觉。

她的作息和生活是这样安排的:

6点左右,外公起床烧开火,准备奶粉,当主食的`时候要180-200ML水、6勺奶粉,现在一天四餐,中晚餐米饭,早上奶粉,晚上或者米糊糊的时候早奶就150ML水、5勺奶粉,不够的时候加开水,6:30-7:30视其瞌睡情况喂奶,然后睡。天热的时候8点过就起床了,天冷的时候到10:00醒了,眼睛睁起她也不一定愿起来。

起床洗脸,穿整好,就要出门了,首选地点是文化广场或者福乐多。天晴的时候,文化广场可能玩砂砂、充气屋;福乐多则是摇摇车、打珠珠、逛商场;下雨的时候不能走远,也要去小区门口袁二公公家晃一晃。近中午了,回家等待煮饭、吃饱饱,一晃要出门。至少在小区坝坝头玩到午睡来。

下午,4:00左右又起床,一定得去福乐多打她的珠珠球。等到6:00回家吃晚饭。等大人收拾好,7:30左右还得出门。去广场,或者福乐多,或者袁二公公家。耍到9:30就回家吃米糊糊或者奶粉,10:00-11:00睡觉。

不出门的时候,贝贝是在电脑上看她的生活照、或者在她的玩具堆堆中,偶尔是在翻零食。

今天是她妈妈28岁生日,下雨了,帮她洗了衣服,我上街买好饺子皮、做好冬笋白菜饺子馅出门的时候是9:30,贝贝还在睡,计划是她随妈妈到小曾那儿过她们小范围的生日聚会。外公外婆去谢外公家参加50岁生日。

冬天了,贝贝穿得好厚,走起路来拐蹬拐蹬的。冷起了,习惯了在武装部那爱婴贝去游泳。路过游泳馆、德克士和福乐多,习惯要喊外婆!

加拿大奇葩家长的育儿经 第8篇

不知是受当地人影响,还是孩子不配合,在北美这个虎妈原产地,我仿佛注定与此称呼无缘。尽管如此,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在中国朋友圈内显得过于不入流,我还是按照孩子意愿,象征性地给他报了钢琴和跆拳道两个课后补习班。并且,我还出于私心、极力劝说过他参加中文课后班,无奈小家伙坚决不从。最后,双方好不容易才达成一致,由我在家单独辅导他。

如果说我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是华人中的另类,那他就是加拿大人中的奇葩。必须强调的是,我用这个词,完全取其原意,绝无贬低之心,因为我似乎找不出什么更合适的词来夸奖他了。我是个偷懒的人,不想来回跑路,所以平时孩子上跆拳道课时,我就在教室里候着,而其他家长就说不准,大部分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倒挺符合加拿大人崇尚自由的个性。时间一长,我发现只有一位学生的爸爸从没间断过陪孩子,而且和我这个看热闹的完全不同,他是不折不扣的陪学,因为他常常给孩子提点指导意见,似乎以自己的努力弥补课堂上孩子多老师照顾不周的缺憾。

我这样说,只怕你误会他喜欢干涉老师教学。千万别产生这种错觉,在加拿大,人们对任何事都很开放,包括家长在老师授课时插科打诨的玩笑话,不仅不令人生厌,还被看作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增进老师和家长融洽关系的润滑剂。你会发现,每年跆拳道学校的年终庆祝大会上,荣膺“模范家长奖”的往往是那些喜欢在课堂上插嘴,逗得满堂大笑,又在各种活动中频现身影的的家长,埃里克斯的爸爸理查德就是其中一位。

只不過我对他“模范”称号的理解与其他人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加拿大人中少见的极其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这个可以从他给孩子报了从体育到学业再到社交各个领域的十几个课后兴趣班看出。然而,因为土生土长的缘故,他对教育的理解比虎妈们又多一份理性,少一些功利性,不由得令我佩服。

理查德貌似很喜欢和我交流育儿心得,只是我很少碰到他,因为他把孩子培养得太优秀,总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你看,阿历克斯今年才10岁,已是黑带二段,要知道,他们的四位老师也都是四段而已。他曾表示,在埃里克斯进入高中前要考上四段。他还告诉我,当埃里克斯12岁时,要送他去学习飞机驾驶,因为埃里克斯流露过将来想开飞机的志向。他说,他会鼓励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开始接触并尝试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未来职业做打算。当然,他也会有意识地引介一些大人世界中的事情和概念给儿子。譬如,在逛超市的时候,他就告诉孩子做生意是怎么一回事。

理查德对儿子人生早有规划,而且做了好几手准备。任何时候和他谈话,他都能很明确告诉我,埃里克斯要在哪个年龄段对哪项技能取得怎样的成绩,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误以为他是一位终日围着埃里克斯转的全职爸爸。因我知道埃里克斯的妈妈有个烘培小生意,所以我还猜测他们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型的家庭结构呢。

我对他最大的好奇心在于使他产生与绝大多数加拿大家长相反育儿观的原因。这个问题由他的希腊和犹太家庭背景解释了。据他说,希腊文化很重视对孩子教育和培养,有时甚至要给孩子一点小小压力,推动他们一把。而犹太血统使他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作为温哥华最大摩托车制造厂电池供应商,他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他认为强大的经济是培养孩子的有力条件,所以他要努力工作挣钱。同时他认为亲身陪伴和督促指导是鼓励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所以不论再忙,他每次都抽空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他说,教育投资是最有收益最稳定最值得的投资,但是否对每个孩子都有这般受益,我却不敢说。不过,看他每次谈起孩子,满脸幸福与满足的样子,我倒是颇受鼓舞,领着孩子奔波在各课堂之间的憧憬不觉在心头闪过。

爸爸的育儿经 第9篇

因为张氏夫妇曾在墨尔本留学,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墨墨。孩子并非在张氏夫妇计划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张先生笑说当时“吓坏了”。但也很快就接受这件事,决定好好养育他。

回国后,家中长辈很高兴地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自己笑言,中国的家庭永远脱离不了长辈的影响,往好了说是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束缚。

孩子出世不久,张先生为了尽自己做父亲的责任,想给儿子做点事情,决定给孩子洗澡,不料马上被妈妈呵斥。妈妈怕他不懂,没有经验,嫌他笨手笨 脚。这件事情打击了他,也让他知道做父亲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此后一直到小孩学会走路,家里人把事情都揽过去,基本不让他插手。而张先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 上海出差的时候带奶粉和尿布回来。

这样的状态让他找不到做父亲的感觉,直到儿子可以和他咿呀交流,尤其是学会走路想运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价值,有了当父亲的感觉。

现在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周末比平时工作日要忙,所以他周末很少能带孩子出去玩,相处时间比较短暂,这也让他倍加珍惜。由于妈妈经常在身边,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和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张先生为了培养和孩子的感情,会有意识地陪儿子做游戏,坚持给他讲睡前故事。

亲子学习

墨墨参加了现在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亲子班。这些课程涉及娱乐、艺术、音乐等,需要家长陪同,每节课15分钟左右。张先生并没有认为这种新颖多 元却昂贵的课程有多少实际的作用,但是迫于长辈的要求和考虑到儿子一个人玩的孤单,还是选择让孩子参加并且自己也积极地配合。这样的小环境,毕竟也能让孩 子接受一定的社会化学习,学会和人相处,处理一些人际矛盾。

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张先生不仅为孩子买了必要的书籍,还准备了很多适龄的DVD。影像的配合,在吸引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到知识。他回忆说,儿子不会讲话时,他买过很多画册,贴在家里,时常抱着他,指着上面的中英文和他讲一讲。

在和孩子相处学习的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小孩子喜欢主动寻找,会给自己讲故事。虽然听不大懂他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正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墨墨的睡前故事一般是张先生来讲,因为他觉得男人有自己特有的发散性思维,会更好玩,更吸引儿子。

游乐与规矩

半年前,张先生带着年仅两岁的墨墨去海南游玩。这次旅行给身为父亲的他带来很多惊喜,发现了平时未曾发现的孩子的可爱之处。这也是儿子第一次看 大海,自然很开心兴奋,也玩得很累。孩子对着从未见过的大海,一边往前扑,一边高兴地大喊“啊!大海。”看到有飞机飞过时,墨墨对着飞机招手说:“别走别 走,下来下来。”逗得家人开心不已。张先生觉得这样的旅行很有意义,换个环境小孩子就展现出来不同的一面。

玩要玩得尽兴,但平时犯了错误也要立规矩。两岁多的小男孩很调皮,东西往地上乱扔,喜欢乱爬乱跳。情节严重时,张先生就寻思着要立立父威,教育教育他,让他站到角落里,专注地站着,好好反省自己。

张先生觉得这个在西方广为使用的方式比暴力的形式更好,而且他也不赞成暴力对待小孩。“当然也许会忍不住”,张先生笑着自嘲道。他在澳洲的时 候,看过一个叫Russell Peters的印度演员主持的脱口秀,上面提到东西方最大的区别是打小孩。西方的小孩到了青春期,会特别愤怒,对父亲大吵大闹,为什么呢?主持人说,就是 因为你们不打小孩,我求求你们,赶快打你们的小孩吧。中国小孩、印度小孩和白人小孩在一起,大家聊起来,中国小孩说:“我被打了。”印度的也说:“我也被 打了。”你希望你的孩子落后于人吗?观众捧腹大笑。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张先生认为好的环境很重要,他认为:“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得给他一个好的环境。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要给他一个书房,想让他身强体健,就给他买篮球买足球。”

但他更看重父母要以身作则,父亲应该永远是孩子,尤其是儿子的榜样。孩子会跟父亲对照,尤其是对儿子而言,他心里肯定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 指着自己说“最起码我就是这样想的”。他提到一位美国作家Thomas Wolf,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父与子的文章。上面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寻找父亲的过程,寻找到他,击败他,你就成人了。有的时候父亲和儿子是敌人,你要战胜父 亲,就要以他为榜样来成长。等父亲老了,他就逼你生孙子,这样他就可以逗孙子,以掩饰自己被击败的尴尬。

他相信平时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说“一定不能当着孩子面争执”。偶尔他和妻子打闹玩,儿子见到后居然会放声大哭。有时候儿 子见到他们出现亲昵举动,就会乖乖看着。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当你表现出幸福的时候,孩子也会懂得,“他会幸福地朝你笑”。

所以,当爸爸对张先生最大的影响是“做好自己”。爸爸要孩子追随自己,就要行得正坐得直。想他以后成为一个牛人,那自己也应该是个优秀的人,不能像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对我是一个促进,孩子的出生对我是一个激励,我要像个榜样。”

单亲父母的育儿经 第10篇

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爱的关怀。

单亲家庭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这是因为对子女的教育本就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这是单亲家庭所不具备的。另一个问题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急躁或沉郁,在群体交往中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造成身心发展方面不够健康。

•父母调整心理情绪,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

夫妻离异后,一方要尽快与孩子谈清楚,把离异的主要原因告诉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要尽量客观,不能故意说对方的坏话,以免在孩子心中培植仇恨。如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让孩子疏远父亲。其实是对孩子的天性、幼小心灵的一种伤害。因此,单身母亲应该明白,拔去仇恨的荆棘,心里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在孩子心中培植负疚感

离婚,不是父母大多罪过。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太无微不至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因此,单亲父母要检查自身的言谈与行为,对孩子不能过于关怀,过于体贴,过于照顾,有时也需要对他加以一定的“惩罚”。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不在孩子心中培植惟我独尊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谨、沉默寡言、缺少和其他人相处的能力,这种不良心理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父母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有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搭伴回家,一起度周末,不给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父母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父母这样做,不但不丢脸面,反而是一种教育行为。也可以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正确对待这种情况,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的育儿经 (家长) 第11篇

经历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才明白,十个月的皇后待遇换来了终生级老妈子!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生活从此就围绕着小家伙的温饱问题转圈圈。

初为人母心里多少会有点慌张,怕宝宝饿着,冻着,为此加了好些个微信宝妈育儿群向有经验的宝妈取经,添加育儿公众号,学习了很多关于当代育儿的新理念,现学现卖的推翻了老观念要给宝宝睡头啊绑胳膊和腿之类的习惯,此前看到过别人给宝宝睡头型睡得后面平的跟被削掉了似的,真心觉得不好看,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小脑发育,所以我没给宝宝睡头,让他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睡,结果问题来了,家里老人不愿意了啊,各种说你看你怎么当妈的啊,把孩子头都睡成什么样了,我就在旁边打着哈哈,没办法啊,老一辈人带孩子都那样过来的,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好,新育儿理念目前也没有特别显著的效果。

再说说纸尿裤吧,老一辈人育儿,没有这些个洋玩意,都是用旧衣服做的尿布,先不说卫生与否,孩子刚睡下一泡尿浇醒了,各种哭闹,一换一折腾,好么,又得从头开始哄睡。尿不湿就不一样啊,吸水性好,透气性强,宝宝一觉到天亮,中途不必担心尿湿衣服床单着凉,睡眠质量也好。老人觉得尿不湿不透气,捂孩子屁股,其实只要护理的好,使用方法妥当,根本不会出现红屁股的现象。

再比如孩子喂饭问题,我的理念是希望孩子自己动手去尝试各种美食(前提是处理好孩子入口的食物,别烫着,噎着),从中体会用手到勺子再到筷子的成就和乐趣,也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性和手眼协调力。但是老人看不惯啦,各种碎碎念嫌宝宝自己吃饭会糊的到处都是,既浪费粮食,又要收拾残局,弄得夹在中间的我两头为难。其实宝贝自己吃饭的时候我是给他全面武装起来的,就是有点小浪费,会把食物弄到地上,但比起上幼儿园还不会自己吃饭而言,我觉得我家宝贝一岁两个月自己可以用勺子吃饭更好一些。

再有就是孩子发烧38°5以下的时候,科学育儿是教宝妈给孩子宽衣散热,多喝水,用温水物理降温,随时观察孩子体温变化。老人则不然,非要把孩子捂上,说发烧了捂捂就好了,还要用酒精擦拭孩子的手心脚心,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只是适用于3岁以后的孩子及大人,0-3岁前的宝宝皮肤娇嫩,毛细血管丰富,特别容易吸收酒精,所以不提倡用酒精。无力争辩啊!因为我小时候特别爱发烧,长辈们都是用这种办法给我退烧的,怪不得我现在酒量挺好,哈哈,原来是这样给练出来的。

育儿的道路上硝烟四起!新旧理念各种碰撞,相信遇到这种情况的妈妈们多得很啦!

怀孕初期,为了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和宝爸一起参加了一个“父母课程”(课程设计就是父母相处模式和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我们的导师是一位来自美国西雅图和蔼可亲的老头(某心理学教授),从他的分析中介绍过中国式传统教育的理念会影响八代,也就是说我们会潜移默化的去模仿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和方法。

我觉得这是足以让人引起重视的话题,很多成人对于童年的回忆不是很美好,暴力、孤独、父母的强势、老师同学的侮辱等等都会伴随他们一生,而这种影响之下后代也会重蹈覆辙,走一样的路受一样的受伤!听着都觉得挺可怕,课程结束后我仔细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做事方式、脾气、耐性方面会和父母如出一辙。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也会将孩子复制出另一个我!!!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尽可能的挑战自我,努力的静下心来陪着孩子玩耍,脾气上来的时候自己去院子里溜达溜达压制火气,更有耐心的去处理生活的琐碎事情,热爱生活,甩开负面情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调整心态,因为我想让我的孩子拥有健康自由状态去选择生活,而不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失去自我!

吐槽了这么多,其实传统育儿与科学育儿各有利弊,我不能太多的反驳,也不能一味的复制,因为无论旧观念还是新理念都是因为爱孩子,老人的初衷是好的,我们都希望孩子好,所以我只能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和处理发生的问题,积极主动的和老人分享新科学的优势,不争不吵、热热闹闹的过好每一天,让孩子远离“硝烟战场”!

作者:乔乔

我的“放养育儿经” 第12篇

其实,为朵朵的教育方式我是没少操心,和她爷爷奶奶也"明争暗斗"了多次。爷爷奶奶坚持认为,现在就一个宝贝孙子,得"精养"。可事实上,"精养"长大的孩子,虽然"营养"丰富得多,却未必就比"放养"的健康;虽然享受的关爱甚多,也未必就比"放养"的更快乐、更懂得珍惜生命爱护他人。幸好老公力排众议,爷爷奶奶才勉强答应给我一年的"放养教育"试验期。

为了抓住这一年的机会,我和老公为朵朵的"放养教育"费尽了心思,经过多次"密谋"后,才开始在朵朵8岁的时候正式实施。

放养教育一:不上培优班

朵朵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爷爷奶奶就收集了好多关于上培优班的资料,不仅给朵朵灌输,也给我们洗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别人都上了培优班,朵朵不去能跟得上其他小朋友?"结果每个双休,我们家都要上演一幕"劝学戏":奶奶很早就开始哄朵朵上学,而朵朵却哭闹着要爸爸妈妈带着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结果闹得筋疲力尽,等朵朵抽泣着出门时,奶奶的眼圈也是红红的。更重要的是,朵朵的成绩也没有取得像爷爷奶奶所预期的那样进步。

去年,当我宣布取消上培优班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连女儿原来的同学都嘲笑她"神经病",只有朵朵高兴地又蹦又跳。从此,每个双休日,我和老公再忙也要抽出一天时间和朵朵在一起,或逛公园、或去烧烤、或到图书馆看图书。每次在一起时,我们都会有意地考考朵朵,问问她的学习情况,比如,到动物园时,我就会有意地问她一些诸如老虎吃什么、猴子喜欢什么等关于动物的知识;在公园划船,我就给她讲解船的种类、船和水的关系及由此引申开来的浮力问题。就这样几个月后,我们家不仅其乐融融的笑声不断,更出乎爷爷奶奶意料的是,朵朵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连续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后来还担任了班级的中队长。

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给孩子的是健康和快乐,而不是一个书呆子的成长史。

放养教育二:爱好跟着感觉走

以前,朵朵的额外时间都让培优班占去了,她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发展其他爱好。现在时间多了,我开始打朵朵爱好的"主意"了。不过,我一直没有明确地要求她去学习舞蹈画画或者唱歌之类。我先是暗中观察,发现朵朵对弹琴和下围棋比较感兴趣。就和老公在以后双休日带她出去玩的当儿,有意的"试"她。比如,我们会带她在下棋的地方歇歇脚,假装不懂,请她给我们讲解,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说下棋还能增长很多本领,问她愿不愿学;我们也会在逛商场时到卖钢琴的专柜流连忘返,并请售琴小姐给我们边弹奏边讲解,看到朵朵露出向往的神情后,我就会趁机问她愿意像这个大姐姐一样弹出好听的曲子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朵朵有天晚上伏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要学钢琴。我自然是乐得答应了。如今,朵朵对学钢琴的兴趣是越来越浓,有时睡觉醒来后,都要爬起来弹奏一会儿钢琴。奶奶形容她开始"走火入魔"了。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了。特别是看到很多邻居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好话说了一箩筐还是不起效,我就有点得意自己的"跟着感觉走"教育法。其实,孩子是一张白纸,作为孩子幼年、童年时期的监护人,家长们在孩子"打人生底色"的阶段,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配合孩子"打好人生底色",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职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教育中违反自然,继续造就着下一代一颗颗不快乐的心?

放养教育三:两本交换的日记本

朵朵出去见识的次数多了,感受也相应的多了,向人倾诉地愿望也更强烈了。有好几次,我看见她拉着爷爷奶奶讲得眉飞色舞。我正为朵朵拥有快乐健康的心情感到高兴,可是有一天,朵朵爬到我的被窝里哭着说再也不想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亮亮玩了,因为他笑话她的小辫子不好看,像两根狗尾巴草。我一边给朵朵道歉,批评亮亮做的不对;一边和她商量对策,怎么才能既不让小朋友笑话,又能保守自己的秘密。在我的启发下,朵朵决定开始写日记。

第二天,我就买了两个带锁的日记本,一本给朵朵,一本给自己。并和她约定,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两人各自记日记,定期交换。第一次交换时,我发现朵朵的"秘密"可真不少:"我的最好的朋友芸芸生病拉肚子没来上课,我帮她请了假,还和同学们去看了她,给她补习功课";"我今天发现了一件丑事,亮亮又在捉弄小朋友,我批评了他,可他不高兴了,还要其他的小朋友不和我玩。妈妈,我做得对吗?"我很认真地阅读朵朵还带有很多错别字的日记,遇到她的提问,我会很清楚地表明对她处理这件事情的态度,比如,"朵朵做得很对,妈妈都要向你学习"、"朵朵要学会帮助同学,这样才会有其他同学帮助你。" 我发现,以前我们那种家长式的教导往往会令朵朵厌烦,而现在这种通过日记进行平等的沟通,能让她放松,使她一直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也能让她学习妈妈的为人处世之道,更重要她还积累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几个月的交流后,朵朵确实变了,变得大胆、敢于坚持自己的思想,有正义感,当然也更让人喜欢了!

上一篇:那个高大的背影下一篇:注塑部整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