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2024-05-10

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精选8篇)

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第1篇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小编为你整理了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一天,女娃去东海看太阳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鸟,“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非常痛恨东海,于是日复一日地不断地往东海中扔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2、百鸟朝凤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鸟。但它有的优点就是:很勤劳。把吃多下来的食物都藏进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都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候,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给大家。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3、炎帝击石生火

人类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个人便想人类总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决定自己要创造一种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猎中,他一失手未将石制的标枪命中猎物,不过他发现标枪与地上的石头相击的时候产生了火花,于是他就捡了很多那里的石头来试验,结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为他发现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个部落都一致拥他为王,这个人就是以火德为王的炎帝.之后他又创造了耕种方法并且教会了人类耕种,所以他又被称为神农。

4、后羿与嫦娥

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那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的时候出现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于是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把多余的九个太阳射下去后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5、盘古开天辟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此时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就这样有了天地。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6、鲧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来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杀死了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铺填土壤平治洪水,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处的地方跑到太阳落的地方,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终于安定了九州。

7、夸父追日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夸父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天上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终于看到了太阳想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还是没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8、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这两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墙,挡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路,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于是愚公决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个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9、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所以收了许多徒弟。其中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当有一次后羿带众徒外出狩猎的时候,蓬蒙装病留了下来,并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给她的不死药,嫦娥在被逼无奈之际吞下了不死药,她立即飞上了天,因为不舍得后羿,所以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吴刚砍树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11、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但女娲总觉得很寂寞因为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于是她用泥土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完后,他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从这以后,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12、皇帝战蚩尤

一次,华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战事连连,百姓不得生存。华夏被分为五个大部落,其中黄帝和蚩尤的部落势力最大,黄帝因不愿看到百姓因战争而受苦,便想停止这种战争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最后,蚩尤兵败逃跑.黄帝命应龙前往追杀.应龙不负期望将蚩尤杀死并割下蚩尤的头颅献给黄帝.

13、女娲补天

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两个神仙打架从天上打到了人间,天被打出了个洞,把人们安静的生活环境都破坏了。女娲看到这种场景,非常不忍心,于是练了五色石来把天上的洞补好了。把脏乱的环境重新恢复平静,再还给了人类,人类都非常感谢女娲。

14、神农试百草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不过因为”病”而早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又实在值得同情.神农觉得自己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的职责,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寻找治疗病患的药草,找到后他都先自己服用来确定有用与否或者有毒与否.最后终于找到了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患的药草.

15、共工怒触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玄孙祝融的儿子。他人脸、蛇身、红发,驾黑龙,管理和控制著占大地面积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泽。

颛顼继黄帝登上帝位后,施行绝天地通的治理方略,搞得众神没有一点自由,地上的人们也怨声载道。共工起而造反,向颛顼宣战。双方大战於不周山。这不周山乃是当年女娲补天斩龟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没日没夜地厮杀了十几天后,共工之军渐渐不支。共工此的时候已杀红了眼睛,他怒吼一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不周山折断了!顷刻之间,西北边的天空因失去支撑而倾斜下来,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并且,东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动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顺势向东南奔流,宇宙从此改观,形成了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百川归海的地势。

16、刑天战黄帝

黄帝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把炎帝被迫退到南方。刑天发誓要与黄帝争夺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与天帝开始了一场激战。突然,黄帝看准机会一剑向刑天脖颈砍去,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就被砍落下来。刑天见头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两只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挥舞武器,继续呐喊战斗。

17、姜子牙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用奇特的方式钓鱼,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请了他好几次姜子牙都不理睬他们继续钓鱼。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就答应辅佐他。

18、沉香救母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与善良的仙女,华岳三娘相爱了。不久,三娘就怀孕了并为孩子取名为沉香。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此事后,便把他抓了回去。沉香懂事长大后决定去就自己被压在华山下的母亲。母亲知道沉香不能就出自己,便叫沉香去找他舅舅,沉香在舅舅手里拿到了宝莲灯,立即飞回了华山,救出了母亲。

19、八仙过海

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何仙姑有莲花、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花篮。)

20、仙女造桥

很久以前,上天三元仙子每年中元节去承受人间的香火供奉,不巧这一年上元仙子因为有事不能离开,只好拜托其他两位仙子飞下天界。她们见这里海秀山奇、人民淳朴,便心生爱意。为回报百姓的祭奉盛情,两位仙子见海岛与大陆交通不便,决定修一座海桥连接起来,以造福人间。于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力,顷刻间,那海桥即将修造成功。

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第2篇

左思右想老半天后,江海有了主意:把钱藏到一个绝对隐秘的地方,不就行了?

江海来到老城区的自家老宅,当年,爷爷是位地下工作者,为了对敌斗争挖了一间地下室,想不到现在派上大用场了。撬开伪装巧妙的地板,拉亮电灯后,眼前出现一张陈旧的书桌,他拉开抽屉,把钱放了进去。

正要离开,他一转头,发现地下室一角乱糟糟地堆着好多破烂物件。左右无事,江海便清理起来,正忙着,杂物下面出现一个包扎方整的油纸包。江海好奇地解开一看,竟是一大本日记。

江海饶有兴趣地翻看起来,竟是爷爷写的回忆录。看了一会儿,觉得眼睛有点胀,灯光太暗了,他随手一翻,翻到最后一页,他的眼睛一下子定住了,只见最后一页的字体特别大:明天我就去乡下龙泉剑处,把金条全部取回来交给组织,争取宽大处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悔!悔!悔!

江海一下子惊呆了,因为他听说过爷爷晚节不保的往事。爷爷从事秘密工作时,组织上曾委托爷爷保管一批金条。不久,单线联系的上级死于敌手,从此便再没人过问这事。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当上了干部,一开始还提心吊胆的,但时间一长,见一直没人提起金条的事,便昧下了金条,一直没交上去。谁知,偶然间,组织上通过档案得知了这批金条的下落,便来找爷爷,爷爷却驾车坠入悬崖,而那批金条的下落也终成不解之谜。

现在,江海一遍一遍读着这两行字,电光火石间恍然大悟:当年爷爷把金条委托一个叫“龙泉剑”的同志保管了,爷爷是在驱车找龙泉剑准备取回金条上交组织时,不小心坠入了悬崖。

合上日记本,江海闭目想了一会儿,突然心跳如鼓:这么多年过去了,金条的事早就没人记得,如果现在能找到这批金条的下落,不就凭空发了一笔横财吗?还用得着这么提心吊胆地受贿吗?龙泉剑是一位居住在乡下的老革命,前几年电视台还采访过他。推算起来,龙泉剑有100岁上下了,他还健在吗?

稍稍准备后,江海迅速驾车直奔龙泉剑所住村子。

谢天谢地,龙泉剑竟还活着,90出头了,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院里。村里人告诉江海,老人神志已有些不清了,时常穿越到过去烽火连天的岁月。

龙泉剑一见到江海,神情就激动起来,江海和爷爷长得很像,显然他从江海的身上看到了江海爷爷的影子。江海拿出爷爷和自己小时候的合影照,郑重告诉老人:“龙泉剑爷爷,我是江大山的孙子,我来看您来了!”

龙泉剑哆嗦着,一把拉住江海的手:“看出来了,是老首 长的孙子,太像了!”等老人平静下来后,江海说:“爷爷,我来是有事的,当年我爷爷委托您保管的金条还在吗?”

龙泉剑一听,腰板本能地一挺,坚定地说:“在,当然在,这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江海问:“那现在可以交给我吗?”

龙泉剑点点头,说:“当然可以了,不过,这是组织上下达的意思吗?”

江海一愣,随即压低声音说:“不错,是组织的命令。”

龙泉剑目光炯炯,说:“那请说出接头暗号!”

江海一愣,问道:“什么暗号?”

龙泉剑说:“当年老首 长命令我保管这批金条时曾说过,无论是谁,无论发生什么,说不出暗号,金条绝对不许交出来。”

江海忙说:“爷爷死时,根本没来得及告诉我接头暗号……”

龙泉剑听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江海看,目光变得越来越陌生。

离开村子,江海既高兴又沮丧,想不到这么多年了金条还在,可是碰上这么个老顽固,面对巨富却取不出来。要不,悄悄找出金子?不行,龙泉剑这样的人可不是一般人,他这样的人要是藏起一样东西,你无论如何也甭想找到,再说,即使找到,万一被人发觉,闹腾开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办法就是找到暗号,或许本地县志及一些革命资料里有。

于是,回到家后,江海啥事都先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本地史料来,正史、野史、小说、老同志的各种回忆录等看了个遍,虽然史料中关于爷爷和龙泉剑的记载倒是不少,但始终找不到暗号的相关记载。

而且随着阅读的深入,江海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来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辈们付出了那么多,心无杂念,坚贞不屈,意志如钢,无数人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可自己……

回到地下室,江海望着那沓现金出了好一会儿神,一时间心里乱糟糟的,可是,有钱的感觉真的太好了,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茫然之中,江海又拿起爷爷的日记细看,比起那些史料来,这本日记更亲切,因为其中有爷爷的气息。看着看着,江海的眼泪下来了,爷爷为了革命,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可爷爷从不怕死,他在日记里深情地说:“每当我想到建立新中国后,我们的孩子将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便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突然之间,江海的眼睛睁大了,他看到了爷爷和龙泉剑相关交往的记述,龙泉剑是爷爷的下线,忠于革命忠于纪律,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而其中一页清清楚楚地记下了两人的接头暗号:韦仁新。

爷爷解释道:“韦仁新,即‘为了人民过上新生活’,这是我们这代人不变的暗号、永生的信念!”

原来如此!

江海立即驱车再次来到乡下,当他一字一字、万分郑重地说出“韦仁新”三个字后,龙泉剑一下子颤抖起来,说:“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在院子一角的猪圈内,在龙泉剑的指引下,江海扫开猪粪,撬起一块臭不可闻的青石板,里面是一个大袋子,打开袋子,里面有只沉重的铁箱,原封条纹丝没动。

回到城里,江海把铁箱和那二十万元交给了组织。组织上打开封条一看,里面金灿灿的全是金条。在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江海动情地说:“说实话,我找到金条的出发点是不纯正的,但经过与龙泉剑老人的交往,以及阅读革命史料和爷爷的日记后,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我想,这也是爷爷在天之灵的意思,我想为爷爷赎罪……”

浅析三国时期的桐城民间传说故事 第3篇

安徽桐城地处皖中, 接江趋淮, 素有“七省通衢”之称, 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 (公元220—265年) , 在桐城境域吴魏交锋争斗, 刀光剑影闪耀, 烽火狼烟弥漫, 不仅留有众多有据可查的历史遗存胜迹, 还留下了许多美妙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三国鼎立之初, 吴魏两国在皖中争斗十分激烈, 吴国欲北上逐鹿中原, 魏国图南下称雄江东, 桐城大地遂成为两军对峙拉锯的战场。民间传说《曹休入瓮北峡关》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

据说魏太和二年 (228) 五月, 魏国为了达到占领皖城 (今潜山县) 以便南下江东的目的, 由大司马曹休率十万精兵自北方南下, 围攻吴国皖城。吴主孙权获悉后, 誓死保卫皖城。一方面命辅国大将军陆逊为大都督, 大将朱桓、全琮为左右, 形成犄角之势迎战来犯之敌;一方面派鄱阳太守周鲂前往皖城郊外的曹营伪降, 诱使曹休进入吴军设防之地而击溃之, 同时, 考虑曹休战败后将会北逃回其老窠, 预设伏兵至必经之路, 再击曹休溃兵。一番精心部署后, 吴军按部就班。周鲂诈降, 以割断自己的头发来表示诚意, 曹休信以为真, 这个自恃兵强马壮, 不可一世而有勇无谋的骄将, 不自觉地被周鲂诱入了吴军设伏之地, 顿时战鼓齐鸣, 喊声震天, 陆逊、朱桓、全琮率领的吴军分别从南、东、西三面杀向了毫无准备的曹军。曹军陷入包围圈中, 军心大乱, 伤亡惨重, 曹休欲攻占皖城的企图彻底失败, 不得不带着残部向北逃窜, 陆逊率部乘胜追击, 把曹休的溃兵驱赶到桐城境内。自皖城至魏国的庐州, 必经桐城西北山道。曹休溃兵逃至桐城西境的三道河下, 山道狭窄, 当陆逊追兵紧逼之时, 曹军的战车被山崖挂住, 只得弃车逃命, 山崖处处留下被曹军遗弃的战车, 此处之后就被世人称为挂车山, 山下的大河则称之为挂车河。陆逊一路追赶逃窜的曹军, 当曹军行至桐城北境时, 进入了吴军的伏击圈。北峡关与其南的大关, 合称“两峡雄关”, 此处地势险峻, 关隘两侧群峰耸立, 峭壁陡崖, 吴军埋伏在关隘的两侧, 溃败的曹军如同惊弓之鸟进入瓮中, 吴军“自天而降”歼灭曹军万余, 曹休险些丢了老命, 吴军大获全胜。现存清康熙年间桐城诗人方中发咏叹峡石关的诗句:“天险分吴魏, 严关峡石通。屏藩阻淮水, 得失系江东。草木腾兵气, 桑麻划土风。低头怜末路, 炉炭拥曹公。”高度概括了峡石天险和曹休入瓮而败北的历史事实。北峡雄关, 饱受着历代战争的锤炼与洗礼, 但同时也遭受着血战的蹂躏, 人民也遭受了多少磨难和创伤。光阴荏苒, 斗转星移, 历史烟云虽已飞逝, 但这些传说故事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鲜活地流传着。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三国时期桐城民间传说故事, 在叙述人物、刻画景物、解释风俗上质朴纯真, 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讲述运用方言土语, 极富韵味, 将沉寂的历史山水描绘得灵光四射, 使民众在传说的字里行间自然升腾出热爱故园的乡土情结。民间关于《鲁谼山》《鲁王河》的故事讲述了鲁肃不负主望, 大义凛然、忠直不渝守疆土的历史传奇。

桐城城北重镇吕亭西行, 地势渐高, 沿河而上七、八里, 奇峰错列、层林叠翠、深潭碧水, 前阔后深连绵数十里, 因当年鲁肃屯兵之地, 其无名山峦便被称之为鲁谼山。鲁肃屯兵设防时, 在其主峰荒草尖上构筑了瞭望台, 派兵日夜守望, 自己也经常来此巡察, 严密监视东北庐江、舒城方向的曹魏水陆大军动静, 以防来犯。荒草尖遂之称为望曹尖。源于荒草尖下的长河, 经吕亭、孔城等地而注入菜子湖, 鲁肃在屯兵之时, 不忘百姓, 曾率军大力治理疏浚, 抗御洪涝和干旱, 化水患为水利, 大得民心, 百姓感其德政, 称此河为鲁王河。

民间传说采用艺术手法, 将民众对历史的认识、评价编织成具有传奇性的作品, 因此我们看待民间传说的历史真实性时, 可以不拘泥于细节记录的真实, 而应重视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所反映民众的历史情感, 把它看作是民众精神史和心灵史的真实记录。

《鲁肃亭》《试剑石》的传说是将鲁肃描绘成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将军。据说每当军务闲暇时鲁肃便手不释卷, 部将准备为他建一座玲珑剔透、雕梁画栋的八角凉亭让他读书休憩。鲁肃得知后婉言拒绝说:“旷寂山野, 筑一陋亭, 安于研读是矣!”于是, 亲率士卒, 就地取材, 用粗石、松木和土瓦造了一座仅可容一人、一桌、一椅的四根柱子落地的小亭。自此, 边督兵习武边读书研史。后人据此撰联“治世以文, 勘乱以武”铭于亭柱, 以表示对这位儒将的敬慕之情。据说在一次带兵操练中, 鲁肃手执利剑教练阵法, 突然飞身跃上一块巨石, 朗声激励众官兵道:“拒曹伐魏, 必操胜券, 此心志日月可鉴也!”刹时手起剑落, 巨石被劈成两半, 接着又因势利导训诫官兵:“骄兵必败, 如此石不堪一击!”众官兵睹石励志, 练武日勤, 警钟长鸣, 防务日严, 疆土稳固。日后, 这块从中剖开的巨石被后人称为试剑石, 今尚存, 石上有阴刻行书三行:“此石, 三国吴鲁子敬试剑古迹, 士人汪天孝叙。”试剑石所在的山岗地顺理成章的称为试剑岭, 位于今吕亭镇龙井村。

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 不仅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 而且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 民间传说仍然能够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传说一般以地方性的人文景观、名人遗迹、山川胜景等作为传说的核心, 这些本来就是地方旅游的主要资源。围绕传说核心的故事, 使静态的客观实在物更具有了飞动的灵性, 使逝去的历史人物依然徜徉在地方风物之间, 使民众由现实追寻到遥远的过去, 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第4篇

关键词:海南 黎族 神话 意识

引言

一部神话就是一部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史诗;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解读;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的处世哲学基础;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社会责任的体现;一部神话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所在;一部神話就是一个民族血缘的发祥地。神话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通过对一个民族神话的研究和解读,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民族从历史长河走来的身影,也能为一个民族指明以后将要走的生存之路和现实的关系,是让世界认识本民族文化体征和民族性的最好窗口。

一 百越神话对黎族创世神话的影响

通过语言学的对比和民俗究源性分析,黎族和南方很多少数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例如:壮、侗、水、傣、布依等,尤其和百越中的骆越一支有着亲缘传承的关系。秦汉之后百越一词广义地涵盖了长江以南所有地区的族群,他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是由不同族群构成的少数民族集合。虽然彼此间存在着语言性差异,但在民族症候上却互相渗透和交融,现在的壮族和越南国人都自称是骆越的后裔,但文化和语言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虽然具有体貌形似的特征,总的看来,黎族和这些民族都有着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时间对每个民族的症候特征都具有消灭性和建构性,在相对的环境里各自走着自己的路,但亲缘性症候在原始神话中却一直在构建着相似的亲缘大厦。

骆越当年的栖息地在云贵等地,也是如今中国黎、壮、傣、布依、水族等族的世居地,也是百越文化的传承之所在,在语言、习俗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各个民族的创世神话有也有着惊人的共同点。在他们的巨人神话中体现出来的普世精神,可以看做是百越先民对集体生存的自我奉献的价值观赞美:黎族《大力神》中的大力神、布依族《辟地撑天》中的力嘎、《赛胡细妹造人烟》中的布杰、壮族《布洛陀》中的布洛陀都具有天生神力和与常人不一样的体质,并且都是为了本民族的生存而贡献出了生命。通过几个神话中的人物价值观的对比分析,这几个族群具有着高度相通的精神源头出发地。各个民族还有着对雷公相似的描述,雷公在几个民族中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精神归宿也是相似的——都是放弃了对人类的统治权。通过雷公这个形象的出现,可以总结出百越各民族原始先民对自然神秘性事件的原始崇拜和理解,而在这些神话中无一例外都有用火战胜了雷公的传说,也可以理解为百越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发展,火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物质。

通过对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整合,黎、壮等族群都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并且在建筑风格、民俗工艺、社会结构的组成和民族精神归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形似和形近之处,都创造了南方沿海和热带北缘性气候的文化特征,他们对自然的开创和与自然斗争的民族精神是值得后人去继承和发扬的。

二 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的创世神话

海南地处热带气候的北缘,隔着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同时也是地处在百越文化带上。被大海环绕的海南岛常年湿润多雨,这种气候下生活的黎族同胞,结合了先祖族群的某些文化、社会架构、精神崇拜图腾,创造出来属于本族的创世神话和其他类别神话。原始社会初期,因生产力低下以及科学观还未萌芽,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感知而不是理性的判断上。虽然神话诞生的氛围是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在感知而不是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但这其中也是民族中具有担当精神的英雄式人物的化身。幻想中的神话出现在万物有灵我在其中的精神领悟层面,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多神话中会有人神不分、甚至人兽不分等现象出现。

黎族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中说到:远古时候的天地只有几丈远,而天上却有七个太阳、七个月亮,大地被太阳烤得火热,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得非常困难,只有在黄昏和黎明的时候,才能走出洞穴,寻找可以吃的东西赖以生存。这种日子让人们捱得很苦。大力神在一夜间将身体长高了一万丈顶起了低矮的天空,又用弓箭射下天上多余的六个太阳和月亮;在海边挑来沙土造出山脉又用头发制造出森林,并且造出了鱼虾和山谷,他的汗水化为昌化江流进了南海,他又怕在他死后天再塌下来,用最后的气力撑开了手掌把天撑住,化生了巍然的五指山。故事的内容简单易懂,却从中看到了自然给予黎族先民的最初的生存环境有多么恶劣,正是通过先民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和奋斗才最终出现了比较适合居住的地域,这也是原始黎族对于宇宙形成的主观联想的非科学的思维意识的最早症候。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其早期文化具有不关注宇宙的特性,体验性生存带来的主观认识,加上客观生产力的改造,简单整合叙述之后,就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创世神话。

黎族创世神话在继承百越文化原生态的同时,也将地理环境带来的创世根源彰显无遗。这种海南岛环境下的地缘性语境,其产生的综合性气候特征的生产力形式是最终创造创世神话的基础,也是原始先民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纠结衍生物。神从来都是在人群中出现,又最终超脱于人的形象而化为万物。通过对黎族创世神话的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早期最原始的神话反映出立足的文化原点,海南岛的感性生存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将这种依托于地域文化的神话所具有的“不重天、地”特征展现出来。

三 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的神话意识

意识一词用辩证的解释就是自身的感知和主观判断力的结合。神话意识可以当做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观的外延。

黎族的创世神话《大力神》、人类起源神话《苍蝇吃日月》、族源《纳加西拉鸟、创世史诗《五指山传》无一例外都在歌颂着勇敢、智慧、勤劳、朴素的民族症候意识。虽然黎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系统,可是他们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其民歌表现的手法也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五言、七言两种。正是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使这些神话故事在口口相传中没有任何缺失,让黎族的神话和世居风情,在历经几千年沧桑洗礼后,还闪烁着民族之光。在《洪水传说》中兄妹经过外力的撮合最终结合为夫妻,也是黎族先民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大力神最终为了民族的生存付出了生命,鱼族上岸化为人类都是在这个价值观的指导下出现的幻想型事件并最终被图腾化加以崇拜。

《五指山传》在叙述始祖诞生和记录早期先民生活的场景中加入了艺术性的加工,是对早期社会生活的记忆,也是探究宇宙万物的生成和人类的关系叙述,在自强不息和智慧的引领下,最终让黎族先民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大力神》神话的延续。它用形象的思维在落后原始生产力的生存环境中,将感知到的万物生存规律予以描述,并在潜意识里塑造出能够战胜自然具有超自然力的人神结合体,这个超自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神,他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

而黎母的出现却又让我们看到母系话语权社会的构架,这类神话意识在各个民族都有出现,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个佐证。《汉书·南蛮传》:“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姓,夫妇之道。”但在神话传说中已经出现了刻意规避这种血缘婚的情节,例如在洪水神话中幸存的兄妹,虽然最后在雷公的劝说下才结为夫妻,一方面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方面也有着黎族先民对血缘婚带来危害的认识。

意识形态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已经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而黎族的神话意识则根植在民族的土壤之内,在歌颂各种美德的同时也有着具有黎族特色的叙述情节,这是有地缘和气候差异形成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四 世居黎族创世神话与外民族神话的交融

从百越分化出来,跨海南去的古黎民,既带去了具有岭南生产方式的耕作也带去了岭南文明,在炎热潮湿的海南岛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家园。百越先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性深深地印刻在黎族先民的生活中。黎族的诸多神话母题都有着和外民族相似的基因,这是地域性接触的结果,也是百越开枝散叶的族群症候的外显。

在狭义的范围内搜索,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神话中都有人类起源神话和创世神话,前者以女娲为例,后者以盘古为例。女娲用黄土造人,女娲本身就是蛇身人面的形象,而黎族的始祖黎母是由蛇卵孵化而出,二者之间有无联系,虽无法考证,但从蛇本身溯源就能看出两个民族间都曾将蛇作为图腾来崇拜。华夏一族是由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的九黎族后逐渐稳定下来的族群,是华夏族融合了九黎族和南方原住民最终形成的民族。

古籍中就记载过衡山脚下黎族古墓中就有“营丘九头图”,这已经能够说明在上古时代黎族和其他民族的交融甚至是战败的蚩尤的九黎族南迁而形成的,如今的苗壮等族也都将蚩尤奉为祖先。所以,在黎族的神话中出现和中原等民族相似的神话就不难理解。而《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和黎族的《大力神》神话几乎如出一辙,虽有不同,但主体构架一致,也能说明黎族和外民族交流的结果。黎族神话《雷公根》和水族神话《四兄弟争天下》的叙述在某些情节上也表现出精神上的高度统一,人最后留在世间统治世界,而神的落败也反映出人定胜天的辩证思想。

通过考古和神话对比,都能说明黎族和外民族交融后逐渐产生了属于自己文明和文化风俗习惯,每一个民族都不是独立于民族之林之外,而是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相似的语境和思想下,多民族结合体中的不同族群是血脉相连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语

意识的发生是短暂的,但作为民族意识却是长久的,尤其是神话意识的出现在偶然间存在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民族性价值观的延续和发展。本文通过叙述的形式简单地复述了黎族创世神话的出现和神话意识对黎族的影响,以及通过神话意识探讨了和外民族的交融,事實证明,黎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优秀文化的接纳包容性。

注:本文系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海南民间故事中的世居黎族历史研究,课题编号:HNSK14-064。

参考文献:

[1] 邢植朝:《对高山族、黎族民间口头文学及人文价值的认识》,《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 陈智慧:《百越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合流——黎族与高山族创世神话比较研究》,《民族论坛》,2012年第8期。

[3] 蒋秀云、孙少佩:《他者的眼光——海南世居黎族神话的现代性出路》,《大众文艺》,2014年第24期。

[4]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文艺研究》,2014年第6期。

[5] 李默:《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英雄形象分析》,《大众文艺》,2014年第18期。

云南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第5篇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带居住着一些未经教化的蛮荒人,他们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于是就在这里降下水灾、瘟疫、战争等灾难,想把这里的人全部灭绝,再造一批新人,一时间,昆明附近天灾人祸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天帝身边一个叫金马的大臣直言上书说:“天帝,您不能这样做,这样做百姓生灵涂炭,不是同样很残暴吗?”

天帝听了大怒,把金马变成一匹白马贬下凡间,金马下凡以后,被一个善良的老人饲养。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干裂,禾苗枯萎,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生活更加艰难,人们纷纷逃离家园。一天,善良的老人,解开栓马的缰绳,抚摸着白马的头,流着眼泪说:“白马啊,白马,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就自谋生路吧!”这时,白马突然开口说话了,“老人家,千万别离开这里,您等我三天,我一定想办法让这里的人们摆脱灾难。”

说完白马扬起四蹄,向着蓝天飞奔而去。到了天庭,白马找到了好朋友碧鸡,向她诉说了人间的疾苦,美丽善良的碧鸡听完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潜入天帝的寝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宝印,和金马一起飞到昆明上空,他们绕着昆明上空飞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后抛出宝印,宝印悬在空中,天空中立刻乌云密布,电闪雷呜,下起了瓢泼大雨,久旱的昆明在这场大雨的滋润下,重现勃勃生机,田野长出了绿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欢快的歌,昆明人民终于得救了。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精选 第6篇

有一年,拉玛尼诺城遭到外敌侵略。当战争进行到第九个月时,国王遇到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国库空虚,无力购买足够的军需物资运往前线。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到应对的良策,于是就找来了巴迪斯,忧心忡忡地说:“亲爱的巴迪斯,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筹集充足的军需物资呢?”巴迪斯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陛下,这事就交给我好了,您甭再操心!”

第二天,巴迪斯命人到拉玛尼诺山上去搬回七块红色的石头。拉玛尼诺山上寸草不生,但红色石头遍地都是。很快,七块红色的石头就被搬到了巴迪斯跟前。巴迪斯又命全城最有名的工匠在每块石头上刻上奇异而精美的图案,然后,石头被锁进密室,密室外有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把守。

巴迪斯的怪异举动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和猜测。国王忍不住问他:“我叫你筹集资金购买军需物资,你却叫人拿来七块无用的石头,并且重兵看守,这究竟要干什么?”巴迪斯不紧不慢地回答:“陛下,那七块石头就是数万筐军粮和数万支兵械,您就听我的安排吧。”国王尽管仍不理解巴迪斯的举动,但由于巴迪斯的过人智慧众所周知,他决定不再干涉巴迪斯的计划。

随后,巴迪斯又叫人在大街小巷贴满告示:国王在拉玛尼诺山上发现了七块异石,这些异石是真主衣襟上的纽扣意外掉落在人间。拉玛尼诺城一下子沸腾了,真主的“纽扣”在人们口中越传越奇异——能看到它的人,就会获得财富、权势和幸福;能拥有它的人,将能得到真主最直接的眷顾,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

两周后,巴迪斯突然宣布:根据真主的授意,真主的纽扣将公开拍卖给全城最有智慧的人。拍卖会那天,人山人海。当然,能有幸买走真主纽扣的人并非平民百姓,而是全城最有钱的几个大富翁。当巴迪斯将数不清的金币放到国王面前时,国王笑道:“看来,最有智慧的人还是你巴迪斯啊!”

由于有了充足的资金,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将士们打起仗来毫无后顾之忧。不久,就击退了来犯之敌。

国家安宁了,仁慈的国王却仍有点不“安心”。有一天,他心怀愧意地对巴迪斯说:“敌人的军队击退了,近期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国库里现在有不少积蓄。我看我们还是赎回先前卖出去的那几块无用的石头吧,免得让那几个无辜的人上当受骗却还蒙在鼓里窃喜。”巴迪斯点头称是。其后,国王命人贴出回收真主纽扣的告示。但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却无人响应,于是国王就又命巴迪斯前去造访、劝说那些大富翁。

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 第7篇

冯梦龙有一个好友叫叶仲韶,也是当时的一个才子。一天,他们两人一起逛街,在经过一个测字摊时,有很多人围在那里。冯梦龙灵机一动,便出了个字谜让叶仲韶猜。谜面是:“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口吐阴阳怪气。”

叶仲韶沉思片刻,笑着对冯梦龙说:“学士大人不愧是制谜高手,那边围着许多人,我猜你的谜底应该就是那占卜的‘卜’字。”

收集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第8篇

在韩国蔚山彦阳邑发现的史前时期岩画, 狐和豹、狼等动物被刻在一起, 证实了狐在朝鲜半岛可谓历史悠久。尽管在口头文学中狐狸的形象千变万化、神通广大, 但韩国学界对狐的关注尚不够充分, 对于狐的研究也仅局限于狐的变身, 特别对于韩国狐文化的来源, 以及与中国狐的关系更是很少涉及。关于中韩狐文化的关联, 目前中国学界提出中国狐文化东渡, 影响了韩国狐的观点 (2) , 然而遗憾的是, 仅仅提出此观点, 并无具体实证支撑。本文通过对韩国家喻户晓的“狐珠”故事进行整理, 并将其与中国明代三部小说《西樵野纪》《祝子志怪录》《狐媚丛谈》和清代小说《耳食录》中的《狐丹》故事进行比较分析, 指出《耳食录》中的“狐丹”故事——《胡夫人墓》正是韩国“狐珠”故事的文献来源, 从而首次证实《耳食录》早期便传入韩国, 并为中国狐文化影响韩国狐文化提供了一例实证。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了同一故事类型在中韩两国有着不同群众基础的深层次原因。

韩国的“狐珠”故事

韩国“狐珠 (여우구슬) ”故事未见古典文献记载, 仅在民间口口相传, 分散于韩国各地。笔者对韩国精神文化院整理出版的《韩国口碑文学大系》 (3) 进行整理统计, 发现狐珠故事韩国境内共有39 篇, 内容都非常相似, 仅在男主人公的名字、吞珠后的结果、指点吞珠的人等方面存在一些细微差别。故事内容如下:

有位私塾少年在人迹罕至的路上遇到一位美丽少女, 彼此相慕之间少女亲吻了少年, 并从嘴里吐出一颗珠子至少年口中, 少年复又吐至少女嘴中, 如此你吞我吐, 日复一日, 少年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苍白。私塾先生觉察后将其叫至跟前询问缘由, 少年如实道出。先生听闻告知:再遇少女直接把珠子吞下。当路上再遇少女后, 少年按先生指点将珠子吞下。少女发觉不妙上来争夺, 少年在匆忙中摔倒, 变成了神异之人 (摔倒时看地, 就变成地师, 会看风水;摔倒时看人, 就变成名医, 能治百病;摔倒时看天, 则通天文) , 少女则现身狐狸原形逃跑。

“狐珠”故事在韩国虽未见诸文献记载, 但在韩国的九个道内都采集到了该民间故事 (4) 。这充分说明, 该故事迎合了韩国民众的心理, 因而能够广泛传播。与助人为乐的善良狐狸相比, 在韩国文学中恶狐形象相对占绝大多数: 恶狐为了最终修炼成人, 到处寻找适合的对象施以迷惑, 得手后挖心吃掉, 可见狐在韩国的邪恶形象更加根深蒂固。

值得注意的是, 《狐珠》故事里狐所扮演的角色的特殊性:开始是作为诱惑人的恶魔形象出现的, 为了采补人之元气, 化作美丽女子勾引诱惑他们。人狐交往一段时间后, 人的身体会日渐虚弱, 证明此类狐狸对人体是根本有害的。但故事发展到最后, 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狐用来吸取男子精气的狐珠被人吞下后, 人获得了超凡神力, 从此人生状态得到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而失去狐珠的狐狸不但无法继续害人, 还要变回原形, 逃离人类世界。因此从故事的结局来分析, 为何这个故事在韩国如此深入人心, 其原因正是迎合了民众的心理期待:平凡之人无需依靠自身努力借助外界、外部的力量也能获得成功。

中国的“狐丹”故事

笔者在整理中国狐该类故事的过程中, 发现了与韩国“狐珠”故事非常相似的几篇故事, 本文为了叙述方便, 将其统称为“狐丹”故事。这类故事有《西樵野纪》卷九的《狐丹》, 《祝子志怪录》卷五《狐丹》, 《狐媚丛谈》卷五《狐丹》, 《耳食录》卷十一《胡夫人墓》 (5) 。几篇故事的人物构成、情节发展方面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荒野郊外人迹罕至之处, 男主人公遇到一女子, 女子嘴里含灯 (或珠子) , 缠住男主人公与其同寝。第三人知晓此事后, 指点男主人公吞下女子口中之物。一旦失去口中之物, 女子即变回狐死去, 男主人公或者“亦无他异”, 或者“独得高寿令终”。

四篇故事在男主人公的条件设置、第三人、泄密方式、狐口中之物、口中之物的下落以及男主人公吞下狐口中之物后的结果方面, 仅有细微差别, 详见下表:

《狐》在明代是一部鲜为人知的有关“狐精”“狐妖”“狐媚”的专题小说汇编。据笔者了解, 目前中国学界对其专文研究极少 (6) 。如上表所示, 《狐》与《祝》所录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狐口之物以及口中之物的下落和结果完全相同, 仅在文字表述上有细微的出入。《西》与两者不同之处相对大一点。

根据《西》《祝》《狐》三部作品笔者的年代, 以及笔者在序文中的交代, 刘爱丽认为《狐丹》最先记载于明侯甸的《西》, 《祝》是以《西》为蓝本经过修改而编成。《狐》则是抄袭《祝》而来的 (7) 。这样就解释了三篇“狐丹”故事为何如此相似的原因。

韩国“狐珠”故事与中国“狐丹”故事比较

《西》《祝》《狐》三部作品中收录的《狐丹》故事虽与清代乐钧《耳》卷十一《胡夫人墓》在故事情节方面有很多类似点, 但《胡夫人墓》与韩国的“狐珠”故事更加近似, 如出一辙, 具体表现在:

(1) 人物设置。《胡夫人墓》的人物是由男主人公、狐、第三人构成。并且《胡夫人墓》男主人公的身份是“门人某生”, 即在私塾里学习的学生。在韩国的39 篇“狐珠”故事里, 仅有两篇故事的男主人公身份不是私塾学生 (8) 。第三人的身份也表现一致, 都是私塾里的先生。而《西》《祝》《胡》里的男主人公身份没有提及, 第三人也不是私塾先生。

(2) 男主人公与狐女野合的方式。在韩国“狐珠”故事中, 男主人公与狐女亲吻的过程中, 狐女将口中珠子吐至男主人公嘴里, 然后再吸入自己口中。《胡夫人墓》的狐女则将口中明珠放至男主人公口中, “将晓则仍取之去”, 此处已经暗示韩国“狐珠”故事和中国《胡夫人墓》中狐口中的珠子, 均是吸取人之精气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而《西》《祝》《胡》三篇《狐丹》故事中, 狐女口中的灯并非吸取精气的工具, 因为每次狐女与男主人公兄弟野合之前, 都先将灯取出“, 阁在于地, 事罢乃复入口”。

(3) 狐珠的下落。第三人得知事情真相后, 指点男主人公吞下狐之物时, 韩国的“狐珠”故事与《胡夫人墓》的男主人公都将珠子咽下。《西》中的男主人公虽然也咽下狐之物, 但该故事中狐口之物是盏灯, 并非珠子。《祝》《西》则表述为在匆忙中将灯跌落水里, 并未吞下。

(4) 吞珠结果。在韩国“狐珠”故事的结局部分, 失去珠子的狐的去向不被世人所关注。而39 篇故事中除1 篇外, 都记叙了男主人公吞珠之后的变化, 强调人的境遇的大逆转当是故事精华所在, 这点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韩国“狐珠”故事重在传达一个思想:偶遇害人之狐, 如果抓住机会及时决断, 就能逆转情势, 拥有神异能力, 进而改变自身命运。

《胡夫人墓》故事的结局, 男主人公“精神智慧尽倍于前, 居显秩, 登上寿”, 身体和智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而且官运亨通, 益寿延年, 事业和身体皆收益。《西》的结果仅简单提及“独得高寿令终”。《祝》《西》由于失手将灯坠入水中, 没有吞咽, 日后男主人公的命运倒没像狐女临死前提醒的“更有祸矣”, 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亦无他异”。

综上分析, 韩国的“狐珠”故事和中国《耳》卷十一《胡夫人墓》在人物设置、男主人公与狐女野合方式、狐珠下落及男主人公吞珠结果方面, 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据此分析, 韩国“狐珠”故事正是来源于中国的《胡夫人墓》。那么《耳》的《胡夫人墓》故事是如何传入韩国, 并且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的呢?

《耳食录 》的东传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深受韩、日等周边国家青睐。中国古典小说很早便传入韩国, 其传入方式大致有五种类型。第一, 中国馈赠。第二, 韩国使臣从中国带回。第三, 中国使臣带来韩国并赠与。第四, 韩国商人从中国购买。第五, 中国商人带至韩国 (9) 。根据韩国2007 年学术杂志上的论文统计, 传入韩国的古典小说达330 多种。而笔者查阅最新资料发现, 该数量猛增至460 种 (10) 。

《耳》是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乐钧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在现代学术史上, 对《耳》的研究仅停留在书目的收录, 辞典、文学史、小说史的一般介绍状态,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乐钧生平的考证、《耳食录》的版本考证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分析方面, 而对《耳》是否流传、影响其他国家则鲜有涉猎。

关于《耳》是否传入韩国的问题, 大部分关注中国书籍传入韩国的研究资料都没有提到, 只有一位韩国学者在流传到韩国的文言小说目录中列出了这本书 (11) 。该书书名为《耳食录二编》, 目前收藏于韩国东亚大学图书馆, 为道光元年版本, 共八卷四册。乐钧的《耳食录》共两编, 即初编和续编。初编十二卷一百一十二篇;二编八卷八十七篇。《胡夫人墓》正是收录在初编。关于版本问题, 初编、二编合刻的, 有道光元年青芝山馆刊本、同治七年藏修堂刊本和同治十年味经堂刊本 (12) 。据此, 韩国东亚大学收藏的正是初编、二编合刻的版本, 虽然目前只有二编的八卷留存, 但说明《耳》初编已随之流入韩国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相同的故事, 不同的群众基础

韩国“狐珠”故事与中国“狐丹”故事情节相似, 尤其是《耳》中《胡夫人墓》和韩国的故事最为接近。《耳》编纂、出版于19 世纪初, 流入韩国的可能性非常大。但韩国“狐珠”故事尽管各地都有版本, 却从未见于文献。据此可以确定, 韩国的“狐珠”故事正是直接来源于中国的《胡夫人墓》。然而作为中国本土的狐类小说, 《耳》却远远不如收录鬼狐故事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名篇里的狐故事那样广为人知, 学术界对《耳食录》的研究也非常冷门。

韩国为何对一个来源于中国的故事如此情有独钟, 津津乐道?如前所述, 笔者认为“狐珠”故事迎合了韩国的民众心理:即相对于中国人而言, 韩国民众更倾向于将自己命运的改变, 寄希望于借助外界、外部的力量。故事中, 男主人公偶遇狐。狐原本代表了诱惑、危险, 男主人公和狐女野合之后“体渐羸瘦, 神色尫然”。如果不是私塾先生的慧眼, 识破狐女真实身份, 男主人公很可能因之丧命。事情发展到此处, 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狐狸用来害人 (吸取元气) 的狐珠被男子吞下后, 则给人的命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能在机体上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又能在事业上登峰造极、光宗耀祖。正是基于这一内心“期待”, 故事流入韩国后深得人心, 人们争相传诵。

朝鲜半岛历史上曾饱受战乱之苦, 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因其本身文弱, 常常遭受周边外来侵略, 很少因自身强盛而去侵略他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缘关系形成了韩国民众独特的心理:接受现实, 便意味着永远贫穷、地位低下;不接受现实, 自身力量又太渺小, 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困境。于是他们期待能够借助某种外部力量, 朝夕之间改变自身命运。狐珠原本是狐诱惑人间男子, 实现快速修炼目的的工具, 而人类一旦拥有了它, 便拥有了超凡能力, 命运得到极大改变。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韩国自古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中国狐文化作为中国独创, 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说提出由来已久, 然而却没有实证作为支撑。本文通过整理分析韩国“狐珠”故事, 并与中国明代三部小说《西》《祝》《狐》和清代《耳》逐一作了比较分析, 得出了以下推论:《耳》之《胡夫人墓》正是韩国“狐珠”故事的文献来源。由此首次证明了《耳》东传韩国的事实。同一个故事在中韩两国却有着不同的群众基础, 这与两国不同的民众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韩国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 百姓生活困苦并且缺乏安全保障, 不得不将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寄托于外界事物。“狐珠”故事便很好地迎合了民众的这种心理, 一经传入便广泛传播, 妇孺皆知。

注释

1李建国:《中国狐文化》, 1999, 第1页。

2李建国:《中国狐文化》, 1999, 第20页。

3这套堪称口碑文学之宝库的丛书共82册, 另外附录3册。《韩国口碑文学大系》, 韩国精神文化院, 1980~1992。

4其中, 京畿道2篇, 江原道4篇, 忠清南道5篇, 忠清北道1篇, 全罗北道1篇, 全罗南道7篇, 庆尚北道10篇, 庆尚南道3篇, 济州岛6篇。

5为了叙述方便, 《西樵野纪》《祝子志怪录》《狐媚丛谈》《耳食录》以下分别简称为《西》《祝》《狐》《耳》。

6关于《狐媚丛谈》的研究论文只有两篇, 陈国军, 龚敏 (2011) , 《<狐媚丛谈>的编者、版本与成书时间考略》, 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第1期;刘爱丽 (2012) 《<狐媚丛谈>研究》, 云南大学硕士论文。

7刘爱丽:《<狐媚丛谈>研究》, 云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2, 第4页。

8#12

9■■■:韩国所藏的中国文言小说版本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第21辑, 第219页。

10#12

1111■■■:《韩国所藏的中国文言小说版本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第21辑, 第216页。

上一篇:库管岗位职责怎么写下一篇:大学生个人简历标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