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创新实验

2024-05-12

专题九创新实验(精选6篇)

专题九创新实验 第1篇

案例46 实验专题复习课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实验专题复习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探究每一个问题,从而达到在实验中巩固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目的,同时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各种假设。(3)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量筒、天平等常见仪器的使用。

(2)初步掌握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方法。

(4)掌握用化学方法鉴别和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盐酸、硫酸及Cl。

(5)会用所学过的酸碱指示剂、pH试纸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2.过程与方法目标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实验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实验基本操作、三大气体的性质。

突破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媒体:电脑和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引课:化学是以

教师活动

通过引言,老师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与媒体 电脑打出本节专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失分较多的一类题型,所以本节课针对实验题来进行复习。

一、实验基本操作

1.讲述:初中阶总结出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题,同时打出本节两大内容:一是实验基本操作,二是与三大 气体性质有关的实验。

抽取写有实验仪器的纸条,讨论推举一名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将准备好的纸条让学生抽取。

段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仪器,而其中的四种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采取抽签的方式,每组的同学抽取一种仪器,要求总结出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找三位同学演示几项实验基本操作:(1)块状药品的取用;(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求: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3.课堂练习:(幻灯片投影)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B)。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右盘上的纸上称量

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

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浓硫酸中

(2)写出下列实验所需的仪器名称。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给予肯定及完善并作一定的补充。

教师总结: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题型,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复习。(从药品原理、装置几方面来复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解。

学生练习,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燃着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

回忆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小组讨论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氢气要验纯,要先通氢气,待试管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停止通氢气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脑打出课堂练习。

电脑幻灯片打出复习习题(给出多组药品,要求学生进行连线,来选择制取三大气体的药品)。

电脑打出正确答案,并打出一道练习题。

幻灯投影给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电脑投影给出洗(只写一种)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量筒)。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给物质加热的是(酒精灯)。少量试剂的反应仪器是(试管)。

(3)下列四项基本操作,正确的是()。(一共四幅图,分别涉及称量药品、蒸发溶剂、滴加试剂、加热液体;略)

二、与三大气体性质有关的实验

1.提问:(1)解答这一类题型,要具备哪些知识?

(2)三大气体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2.课堂练习:实验台上有五瓶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空气,请用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区分。

3.讲述: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各种气体的性质。但有时在试卷中,常常将气体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联合起来出题,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若改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

请你总结出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什么时候选择与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

教师讲述。

教师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

气瓶装置图并提出问题。

置?什么时候选择与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相同的发生装置?

4.提问:(1)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各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什么?

5.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做哪些实验?改进之后还可以做哪些实验?该装置改进之后可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做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讲述:在解答实验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装置,就是洗气瓶,它具有多种用途。

7.课堂练习:(幻灯片投影)设计实验,某氢气样品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及氯化氢气体。要求:

① 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

② 除去这两种气体。

8.学生总结:利用洗气瓶在除杂的时候应后除水,检验气体时应先检验水。

9.教师总结:解答这一类的实验题要掌握三大气体的性质(及有关气体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一些常用装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小结:

学生总结不完整个别学生小结,A.提问学生小时,不要急于否定,其他学生补充。结:通过这节课你学让学生自己尝试思到了哪些知识? 考。

B.打出小结内容:这节课主要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及有关三大气体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三大气体的性质、实验室的制法、一些常用装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点评:在本节课中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和学科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新课程理念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本课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概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多种分层次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重视师生互动,设置立体生动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在活动中感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自我升华,以达到和谐共鸣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特点是:立足基础,通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有关化学仪器的使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抽签的形式对学生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考察,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了考察,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此外,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实验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对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复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又一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出化学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学科,让学生通过质疑思考走进生活,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化学实验课在复习中要重视细致、分步复习,夯实整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实验能力,使学生学会做科学、做实验。本节课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而且也使实验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了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如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共同的研究者,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考试题对实验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基础,如掌握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要求深入科学探究,加强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在本节课中,学生在以上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本节课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在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和发展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执教: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刘湘洁 点评: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淑娟

专题九创新实验 第2篇

(满分100分;限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贴窗花,贴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合家团圆;发短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D.展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景

2.近年来,山东传统文化保护取得长足发展,十五部角逐十艺节“文华奖”大戏中,传统戏曲节目占很大比重。从山东梆子《两狼山上》《古城女人》,到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有的是全新创作,有的是旧戏新编,国粹艺术被赋予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从文化发展上看,这启示我们()A.文化发展必须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B.文化发展要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举办艺术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中俄两国是休戚与共的战略协作伙伴,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据此回答3~4题。

3.中俄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年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中俄文化交流()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4.如果请你为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写一篇新闻稿件,合适的标题是()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渗透力

C.汲取世界文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增强国际影响力

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6题。

5.同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①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符合社会发展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6.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7.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8.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由此可知,文化自觉()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10.自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协同中央文明办等多部委评选表彰了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③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④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11.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1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

C.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推出《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隐约有些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材料二 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B.①③

D.②④ 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16分)

14.(26分)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目前,全省各界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1)“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8分)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6分)答 案

1.选A 中国式过年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至今代代相传,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正确;B、C夸大了中国式过年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2.选C 本题要求的限定条件是“从文化发展上看”,C项符合题干要求,B、D错误;A不符合题意。

3.选D ②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历史形成的,不是现代形成的。

4.选D A项中“消除”错误;B项中“渗透”错误;对世界文化应吸收其有益文化成果,C错误;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符合题意。

5.选D ①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因时而变,才能符合社会发展,③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②④正确。

6.选C 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②④符合题意。

7.选A 根据题意,互联网作为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往往对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故应该从两个层面加强文化建设,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通过教育提高其修养,学会应对不良文化的影响,故①②符合上述分析,入选。

8.选D 材料中的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等体现了文化的作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9.选C 题目强调了对文化自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文化自信的解释,不符合题意。

10.选C ②错误,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道德建设,不会直接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11.选D “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既说明要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又说明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②④切题,①③不切题,答案选D项。

12.选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②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④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错误。

13.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第(1)问设问较为灵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作答时必须首先进行选择,然后结合材料观点运用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观点一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观点二的核心在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予以继承”,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都不难分析。第(2)问界定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即阐述挖掘家风文化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案:选择观点一

理由:(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3分)②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继承,所以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更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家风才能传承下去。(4分)③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免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当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时俱进。(3分)选择观点二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为确保文化发展的根基,应当重塑家风传承家风。(3分)②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优秀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4分)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弘扬,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塑和传承家风,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2)挖掘家风文化有利于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利于知荣明辱、扬善惩恶,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国家昌盛与民族复兴。(每点4分)14.解析:本题结合朱彦夫同志的事迹,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相关哲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第(1)问要明确应运用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分析。第(2)问应注意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多角度阐述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第(3)问属于探究类题目,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建议。

答案:(1)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积极为社会作贡献。(2分)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崇高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3分)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2)①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准则。(3分)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3分)④有利于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3)示例: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第3篇

【考点分析】

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可结合以下图解掌握: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 文化的形式

(4)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例题: (2014· 北京) “天人合一, 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 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1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3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4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观点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继承为前提, ②观点错误。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推出时令点心,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同时还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④正确。

答案:D

归纳拓展:

文化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例题: (2015·天津)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 夜里曾“聒噪”的蛙声, 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 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 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 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解析:用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优秀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A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B表述错误。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与题干无关。材料没涉及古典文化, 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归纳拓展: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考点3:文化与综合国力

(1)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 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的措施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例题: (2015·江苏)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 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 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更加深入, 人文交流更加广泛, 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经济是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错误。“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 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正确。文化交融并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D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综合国力解读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 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 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 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 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 但之所以更多地被称为综合国力, 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它不是指单个某个方面的实力, 而是指综合性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 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国力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它表现在:随着历史条件、内外环境的变化, 综合国力 (包括单项实力和综合实力) 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综合国力由潜在形式向现实形式转化的情况不同, 因而在一定时期表现也就不同;综合国力的作用范围也经常变动, 因而其构成和状态也有所不同。例如, 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基础实力, 但它只有在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后, 才能从潜在的实力转化为现实的实力, 转化前后所起的实际作用是不一样的。

考点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1)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例1: (2015· 山东) 在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里, 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 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解析:“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符合题意。B、D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又保留各自的特色, C说法不全面。

答案:A

例2: (2014· 浙江)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 应时而作, 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 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 精制而成, 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 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 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 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 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题目要求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可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角度思考和组织答案。美食文化有利于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美食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独特的中华美食文化通过游子传播到世界各地, 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 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 无数食客闻风而动, 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 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激发精神力量。

考点5: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例题: (2015·北京)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 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 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 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 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 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①错误,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 家书不属于大众文化, 根源于社会实践。

答案:C

归纳拓展:

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 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 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 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文化塑造人生, 指的是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对人生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 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优秀文化仅仅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7月24日,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中国文化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英两国将互相举办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 并以此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 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增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主要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③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合④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②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2.2015年春节期间, 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直接旅游收入75.89 万元。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经济发展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就会免遭破坏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3.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分属于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 信仰着各种宗教, 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和礼节形式。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 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A.②③B.①②

C.①③D.①④

4.《2014年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显示,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 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发出残酷的生活感受:“国外虽好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5.据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方式的数字出版物阅读开始普及。2015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对国家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是有形的、强制的③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7.2015年, 倡导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第2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 4月23日, 国家图书馆启动了公益文化系列活动, 旨在向广大读者宣传阅读、推广阅读, 让大众有更多机会和途径来体验阅读、享受阅读。倡导全民阅读是因为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不同②文化可以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开展读书活动就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儒家的“仁”, 墨家的“兼爱”“尚贤”, 道家的“道法自然”, 法家的“法治”, 这些2500年前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A.潜移默化B.具体深刻

C.深远持久D.相对独立

9.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 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10年历程, 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 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这体现出我们

A.对世界文化共同价值的充分尊重

B.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C.对文化塑造人生作用的深刻认识

D.对中华文化优越性的充分肯定

10.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的校训是“诚朴弘毅, 博雅协和”。据此, 他们打造了守则尽责、诚信友善的学生文化, 绿色和谐、整洁优雅的环境文化, 拼搏、励志的教室文化, 宁静、温馨的宿舍文化, 休闲、养德的餐厅文化, 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这说明优秀文化

①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②能够被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③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2015 年3 月5 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 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二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但是, 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 我国成年人年人均阅读的纸质书是4.4本, 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 本, 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建设书香社会“亮相”政府工作报告, 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 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结合材料,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中英两国将举办一系列代表各自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最高水平的活动, 以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 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符合题意。2说法错误, 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说法错误。题干中推动中英两国文明交流互鉴, 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说明文化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4符合题意。

2.C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 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同时也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13符合题意。2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说法绝对化。

3.C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 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13正确。24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

4.C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 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 都是深远持久的, 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感慨“国外虽好终是客”, 体现了民族文化对其深远持久的影响, 使其很难完全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 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

5.C “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强调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大作用, C正确。A强调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事业的作用, 与题意不符。材料不能够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也不符合我国现实, 排除B。我国文化建设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D观点错误。

6.B题干中开展丰富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符合题意。2说法错误,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通过对宪法的宣传和教育, 使宪法观念和宪法体现的基本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3 不符合题意, 4符合题意。

7.C国家之所以重视对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 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2正确。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正确。1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排除。4说法绝对。

8.C 2500多年前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间久远, 体现了深远持久的特点, C符合题意。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人进行熏陶的过程, A与材料无关。B、D不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9.B A中“对世界文化共同价值的充分尊重”与题意不符。我国在全球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使其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说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B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D中“中华文化优越性”说法错误。

10.B打造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给学生一部历史自己去翻阅, 给学生一种文化自己去感受”, 突出了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作用和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 24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社会作用, 排除1。文化不具有决定作用, 3观点错误。

11. (1)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有利于我们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有利于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营养,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4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数学极限专题的科技创新实验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4-0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极限的概念

一、事物的极限:极限就是极大限制值、极小限制值(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可详见本刊2016年9月期的“从事物的极限到函数的极限”一文。)

1、例如,我们行在一座桥的前面,看见一个交通警示牌,牌上写着20t,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告诉机动车司机们经过桥时,机动车的车重和载物不要超过20吨重,超过了就可能引起桥的破坏性事故。20t是该桥的负荷极大限制值。

2、例如,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去年招收新生的入学的分数线是500分,这是该校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的考试成绩的极小限制分。

总之,含有变量的事物在某种条件下变化着,它的极大限制值或者极小限制值,就叫做该事物的极限(横线以上的字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以下同。)。

三、数列的极限: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什么叫做数列的极限?)

仿照事物的极限得到如下:

数列极限第一种定义:数列f(n)在项数n无限制的增大时,它的极大限制值或者极小限制值就叫做数列的极限。

首先考查例题乙里数列f(n)与数1的关系:

我们从例题乙的图形可以看到:数列f(n)随着项数n的无限增大,也是越来越靠近数1的(你总不能说f(n)是越来越远离数1的吧?),但是却隔着一个大空白处。f(n)的极小限制不是1,这样一来

然后研究数列f(n)与数3的关系:

从例题甲的情况看,数列f(n)是越来越紧靠近数3,而且是无空白的紧靠近。数3对f(n)来说,是f(n)的极小限制值,所以数3是f(n)的极限。

于是得出例题甲结论:f(n)无空白处的紧靠近于数

现在把两个结论并排放在一起如下:

例题甲结论:f(n)无空白(无空隙)的紧靠于数

例题乙结论:f(n)有空白(有空隙)的靠近于数1

综合上面例题甲和例题乙的无空白和有空白靠近的两种情况对比与衬托,我们可以得到:数列极限的第二种定义是:数列f(n)在n无限制的增大的情况下,f(n)无空白(无空隙)(无缝隙)的紧靠数A,那么A就叫做f(n)的极限(记号为:f(n)=A),否则,A就不是f(n)的极限。

上述数列极限的第二种定义仍然有缺点,它不含数学式子,也不能参与数学的计算,所以还得继续研究产生出一个新的定义。

我们再进一步研究如下:

四、f(n)无空白(无空隙)紧靠于数3,在数学上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前面对照例题甲及其图形,说过数列f(n)是无空白的紧靠数3的,那里只是直观观察呀,还要进一步用数学式子来验证一下“无空白紧靠”在数学上这个纯朴的概念。于是我们继续考查上述数列f(n)与数3之间无空白紧靠近数3的现象。

以直线y=3为一条边,任意小的长为宽度(比如:0.07为宽度)向上作一个足够长的长方形的一个长条形,看看这个长方形区域内存在f(n)的情况。

回答:(1)龙头项是 f([ ])

(2)龙身是f([ ]) 以后各项

(3)指导学生填写:从f[ ]项起及其以后各项等等,到数3的距离皆小于L。

(4)不管上述长方形宽度多么小,多么窄,也就是L任意小,龙头那个项和其后各项形成的龙身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无限长的长龙解,都被套在这个长条形里。它们到数3的距离皆小于L,这是多么美丽而神秘的现象。

至此,我们得到例题甲的论点是:f(n)无空白紧靠于数3f(n)的极限是3 |f(n)-3|

二、下面是考查例题乙f(n)有空白的靠近数1的情况。以数1为一条边,宽度为L,L为任意小的正数。向上作一个长方形无限长的长条形,看看此长条形能套住f(n)的哪些项呢?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两个数列和、差、积、商的极限

一、数列极限定义的简写形式:

数列极限定义(常用定义)

已知数列f(n),又已知数A,L是一个任意小的正数,若数列f(n)到数A的距离不等式|f(n)-A|

六、作业(略)

请各位老师多指导和认可我的这个创意。把极限下放到初二或者高一年级是完全可行的。至于较复杂的函数的极限定义仍放在大学一年级进行。

本文第一轮实验在皖淮北市第十中学初二(1)班于6月上旬进行。由于第一课时对于事物极限让学生举例,耽误了时间,第一课时时间比较紧张。

本文第二轮实验在皖淮北市濉溪县小湖孜初级中学初二班于6月下旬进行,克服了第一轮的缺点,效果和可接收性皆很好。

专题九创新实验 第5篇

名著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请举出使祥子“变成了走兽”但“不是他自己的过错”的一个具体事例。

答:

2.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读《西游记》,从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我们领略了孙悟空爱憎分明、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 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对象,在横线上续写两句。3.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填空

①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_____篇。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散文中回忆的主要人物。

②《水浒》的作者在塑造那些梁山好汉时,非常注意写出他们性格上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的共性是 _____________,但鲁智深_____________ 李逵 ___________。4.名著导读

(1)他与宋江交情最好,可是反对接受招安最坚决。他性情急躁、刚直勇猛而又鲁莽。该语段中的“他”指《水浒传》中的(人名)。

(2)在洋车夫那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笑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天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名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该语段出自老舍的《 》

5.读名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1)上文选段选自文学名著《

》(书名),文中的“他”是 _________(人名)。

(2)文中“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中“最大”“最好”暗示了他的伟大,他的伟大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的道理,请写出表现这一道理的其它一部作品及作者。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名著片断,完成后面各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

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1)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_______。(2)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

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 下联:(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

》中,主人公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地,文中利里浦特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比赛___________。8.名著阅读。

(1)下而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同答问题。(3分)

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米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格列佛游记》中语言学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词汇,采用以物不意的办法表达思想。请你依据原著内容说说这个办法的不方便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

(1)在阅读施耐庵创作的以男人为主线的《水浒传》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作品里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右图中的女性人物是梁山英雄群体中的一员,请写出她的姓名,并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B.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10.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 2

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2)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中的“他”是谁?简要分析此段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班级开展名著《水浒传》阅读活动,同学们就其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相关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请你参加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鲁智深的绰号为什么叫“花和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林教头被刺配沧州道的“前因” “后果”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林冲、鲁智深等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12.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性格泼辣,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山泂迷了路,靠敲石头听声音找到了出口。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大人国差点被一岁的孩子塞进嘴里,还曾与老鼠格斗。D.高尔基的《童年》以阿廖沙的成长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13.填空

(1)在《狗·猫·鼠》中,“我”最初仇猫的原因是_________;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 和。

14.下面两幅图展现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筑铁路的画面,请根据图面提示,概述保尔筑路的主要表现及“保尔精神”。

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尔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名著阅读题。

(1)《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踏上取经之路后,曾几度返回花果山,请选择其中一次简要叙述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在荒岛生活的28年里,鲁滨逊无时不在实践这句格言,请举出鲁滨逊以具体行动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鲁滨孙出身体面家庭,但厌恶平庸生活,不顾父母反对,私逃出去过冒险生活。B.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伦敦,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

C.在孤岛上,鲁滨孙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和星期五一起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连续三次失败,但他锲而不舍,终于成功。

D.我平时叫他阿妈,憎恶她的时间叫她阿长。其实她是补真阿长的缺,大家叫惯了不再改口——这就是长妈妈称呼的来历。

E.我在父亲逼迫下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可是,风景、点心、五猖会的热闹,对我而言,都已兴味索然。17.名著阅读。(1)填空: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曲《绣红旗》表现的是《红岩》中的主人公 和难友们在渣滓洞里为庆祝 一起绣红旗的场面。(2)阅读《简·爱》中的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剥去,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征?文中的“你”指的是谁?

九年级专题训练 第6篇

(二)材料分析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颁发奖励证书,()

A、甄哲明、王小莫 B、张存浩、程开甲 C、王亚平、刘翔 D、袁隆平、邓稼先 2、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A、嫦娥三号 B、天宫一号 C、玉兔号 D、神舟十号

3、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4时许(北京时间5日23时许),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七届大会主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人首次当选“掌门人”()A、习近平B、李克强 C、俞正声 D、郝平

4、众多市民参与建言献策,说明我国公民亨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 C、控告检举权 D、监督权

5、党和政府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

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基本小康 D、温饱型小康

6、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

A、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 B、富国强兵 C、打日本 D、建设小康社会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主要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最高人民法院 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④ 最高人民检察院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是 A.升学与就业 B.理想与现实

C.玩乐与幸福 D.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

9、我们自己在做选择时,应该考虑到

①兴趣爱好 ②个人能力 ③祖国和社会的需要 ④优势特长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 ②战争和** ③ 长期饱受殖民侵略和扩张 ④建国时基础差底子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世界文化的特点:()① 丰富性 ②多样性 ③开放性 ④科学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民主集中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人民政协的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 B.团结和民主 C.民主与集中 D.自由与平等

13、周末,小明全家回乡下看望爷爷。一进村就看到墙上有一醒目标语:“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接受村民监督,为村民当家提供服务。”标语生动地说明我国广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包括()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在下列政治权利中,你认为初中学生能够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关注国家建设,行使建议权 ③对违规、违法现象,行使监督权④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为监督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表明,在我国

①人民代表植根于人民,对人民负责 ②各级人民代表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④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降 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A.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干群矛盾 B.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矛盾

17、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而且仍在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我国15岁以下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高达12%。上述材料中反映的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①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分布不平衡 ④农村人口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对扶贫开发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的扶贫以实现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 ②我国的扶贫开发成功的解决了贫困问题③我国的扶贫成就,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④经过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最近,小明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经常听到弱势群体等词语,他不知道弱势群体指哪些人,请你告诉他()①居住在农村的人 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③残疾人 ④遭遇灾祸的人 ⑤农村贫困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1、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为弱势群体做的是()

①学会尊重 ②学会关心 ③学会宽容 ④学会帮助 ⑤学会理解 ⑥学会敷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22、我国税收的特征是()①规定性 ②强制性 ③无偿性 ④固定性 ⑤免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23、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A.超过发达国家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

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 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坚持()A.独立自主的闭关外交政策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D.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6、认真阅下列一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为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2分)(3)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4分)

27、2012年9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对王立军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以叛逃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阅读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实施的是什么治国方略?(2分)

(2)王立军受处罚体现了治国方略中的哪一基本要求?(1分)其他三 项是什么?(3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需要基本哪些法律素养?(3分)

28、材料

一、据中央台警示广告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

达2000亿,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1年的口粮。材料

二、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一家公益组织推出“光盘行动”,倡议就餐者吃光盘中的食物,或者将没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光盘”离开饭店。

材料三: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

(2)谈谈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全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3分)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2分)

29、我们党十分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并把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自2010年底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通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低保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举措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1)弱势群体有哪些特征?(3分)党和政府重视弱势群体的原因是什 么?(3分)(2)我国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采取哪些措施?(3分)

(3)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关爱他们?(3分)

3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一位世界银行家评论说:中国只用 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现今,“钱包鼓起来了,私车多起来了,通信快起来了,学历高起来了,寿命长起来了,歌儿唱起来了。”(1)请你再列举两个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变化的例子。(2分)(2)你能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总结发生这些变化的奥秘吗?(3分)

3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奏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1)与歌词反映的内容相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回顾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32、材料一:2012年,某中学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想去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占50%,去大中城市的占30%,去三资企业的占20%。

材料二:小刘是四川省某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一心想留在大城市,结果在连续考研失利、求职碰壁后,最终回到了自己家乡的小县城,在一家事业单位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英语好、计算机熟练,没多长时间,小刘就在工作中挑起了大梁,工作自信而快乐。观念一变天地宽。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像小刘一样,在基层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1)材料一中学生的择业观存在什么问题?(1分)眼高手低,怕吃苦,不愿意到艰苦的基层去(2)“观念一变天地宽”。材料二中小刘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

(3)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3分)

上一篇:XX年青年干部培训班表态发言稿下一篇:认真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