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

2024-05-13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精选6篇)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 第1篇

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一,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案例1 IN422011 施工顺序的确定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某公寓装饰装修工程后,在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了: 施工展开程序

(1)先准备后开工;(2)先围护后装饰;(3)先室内后室外;(4)先湿后干;(5)先面后隐;(6)先设备管线,后面层装饰.2.室内首层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

清理,放线→安装门框→墙面石材→水电管线安装→地面石材→安装吊顶龙骨→安装纸面石膏板→安装灯具,喷洒头→安装踢脚,饰板,门→局部顶墙涂料→清理验收.【问题】

上述施工展开程序中错误的是哪几项 写出正确程序.上述室内装饰工程施工顺序中有何错误 写出正确的顺序安排.案例2 IN422014 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安排 【背景材料】

某单位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如例图2-1所示.【问题】

平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麽

指出例图2-1不合理的布置,应如何修改

案例3 IN422012 组织机构的确定和劳动力的配备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一单位工程装饰装修任务,经过研究确定了装饰装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并确定了编制程序如下.编制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制程序: 熟悉审查图纸,进行调研→计算工程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编制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确定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确定临时水,电管线→计算技术经济指标.【问题】

上述装饰装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缺少什麽内容

上述编制程序有何错误 请写出正确的编制程序.案例4 IN422012组织机构的确定和劳动力的配备 IN422013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了北方某饭店室内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并签订了施工合同.工期为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建设单位口头提出,要求施工单位3日内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部分内容如下.编制依据

招标文件,答疑文件及现场勘查情况.工程所用的主要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09-9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内装修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木作施工要求和方案 地面石材工程

墙面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 涂料工程 裱糊工程

装饰木门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案 油漆工程 地砖粘贴工程 地毯工程

5,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6,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7,项目班子组成

8,施工机械装备及人员装备 9,消防安全措施 【问题】

你认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中有哪些不妥,为什麽

你认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无缺陷 请补充完整.内装修工艺流程是否合理 请给出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二,IN422020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案例 案例5 IN422021 单位工程综合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背景材料】

某装饰工程项目分三段施工,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分为: 吊顶3天/段→顶墙涂料2天/段→铺木地板1天/段.施工流向为:Ⅲ段→Ⅱ段→Ⅰ段.【问题】

1.绘制时标网络计划(双代号)2.计算各工序的时间参数

3.当项目进度计划实施到第7天结束时,检查发现第Ⅱ段吊顶,第Ⅱ段顶墙涂料正待开始,第Ⅲ段顶墙涂料刚刚完成,第Ⅲ段木地板正待开始.试在时标网络计划图上标注实际进度前锋线,并分析所检查的结果是否正常.案例6 IN422022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一写字楼室内装饰工程项目.该工程包含门窗,吊顶,地面,轻质隔墙,饰面砖,涂饰,细部等装饰分项工程及相应的水,电安装工程.例表6-1表示了该工程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及作业时间: 【问题】

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标出关键线路.若增加资金投入15000元的情况下,可完成下面任何一项任务:(1)减少活动5的时间2天;(2)减少活动3的时间2天;(3)减少活动7的时间2天.如果工期每缩短一天,可节约10000元.请问应该选择哪几项工作来实现最短工期的目标

案例7 IN4220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背景材料】

某办公楼的室内外装修工程,现场情况如下:结构工程完成,屋顶防水,设备管道,室内隔墙及门窗未做.施工时间在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为-3℃,室内温度为2℃.施工要求:内墙做法是一层为中级抹灰和普通抹灰,标准层为裱糊工程,顶层为高级抹灰;会议室为木制清漆;各层均有吊顶;外墙采用干粘石做法.【问题】

根据上述工程的情况,请确定室内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及各种抹灰工程所要求的室内外温度,并指出哪些做法不宜.案例8 【背景材料】

某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的建筑,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设计无要求的情况下,其抹灰工程均采用了水泥砂浆抹灰,内墙的普通抹灰厚度控制在20mm,外墙抹灰厚度控制在40mm,并加入函氯盐防冻剂,窗台下的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6mm.【问题】

在上述的描述中,有哪些错误,并做出正确的回答.案例9 【背景材料】

南方某综合性写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一层为办公室,二层为多功能厅,经常进行各种会议和文艺演出活动,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一层办公室吊顶采用双层石膏板,二层楼面采用木龙骨双层木地板,中间舞池部分采用现制水磨石楼面.在施工过程中,吊顶的次龙骨间距控制在600mm,面层板与基层板的接缝重合,并在同一根龙骨上固定,石膏板采用多点同时作业固定.二层多功能厅楼面,木地板部分采用50mmX50mm木龙骨中距400mm做防腐处理,18mm厚松木毛地板,背面刷防腐剂45°斜铺,上铺卷材防潮一层,50mm×18mm长条硬木企口地板,背面刷防腐剂,中心舞池部分采用现浇水磨石楼面.【问题】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指出施工做法的错误,并给出隔振,隔声应采取的正确做法,画出楼面木地板,水磨石的构造图.案例10 IN422014 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安排 【背景材料】

某室内隔断墙为防火墙,高5m,外贴釉面砖,采用通贯系列轻钢龙骨安装两道,石膏板横向铺设与沿顶沿地龙骨固定,沿石膏板周边固定螺钉间距4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间距20~25mm,石膏板离地面10mm.在贴釉面砖之前,将板缝用嵌缝腻子嵌填密实,釉面砖在冬季施工时,在温水中浸泡1小时晾干后用掺入不大于水泥重量20%的石膏水的水泥砂浆镶贴.施工须分两端施工,每段施工自上而下进行.砖的排列两侧各有一行非整砖,电气面板处用非整砖拼凑镶贴.【问题】

在上述的施工过程中,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请指出并改正.案例11 IN4220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背景材料】

某室内墙面,门窗油漆工程:工程基体为木制品,采用聚酯清漆,进行高级清漆做法.施工时,木制品含水率14%.施工工艺如下: 磨砂纸→润粉→磨砂纸→第一遍刮腻子→磨光→刷油色→第一遍清漆→拼色→磨光→第二遍清漆→磨光→第三遍清漆→磨光→第四遍清漆→磨光→第五遍清漆→磨光→打砂蜡→擦亮.【问题】

上述描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正.案例12 IN422039 幕墙工程 【背景材料】

有一施工队安装一大厦石材幕墙,石材原片进场后在现场切割施工.施工队进场后首先以地平面为基准用水准仪和50m皮卷尺进行放线测量;在安装顶部封边(女儿墙)结构处石材幕墙时,其安装次序是先安装中间部位的石材,后安装四周转角处部位的石材;在施工中由于库存不够,硅酮耐候密封胶采用不同于硅酮结构胶的另一品牌,其提供的试验数据和相容性报告,证明其性能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后通过验收,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问题】

施工队进场后放线测量的基准对不对,为什麽

放线使用的测量仪器和量具是否正确,为什麽

顶部封边(女儿墙)结构处石材幕墙的安装顺序对不对,为什麽

硅酮耐候密封胶的采用是否正确 硅酮耐候密封胶除了提供常规试验数据和相容性报告外还应提供什麽试验报告

案例13 IN422039幕墙工程 【背景材料】

有一施工队安装一大厦玻璃幕墙,其中一处幕墙立面,左右两处各有一阳角.由于土建施工误差的原因使得该立面幕墙的施工实际总宽度略大于图纸上标注的理论总宽度,施工队采取调整格的方法,将尺寸报给设计师,重新修订理论尺寸后完成安装.在安装同一层面立柱时,采取了以第一根立柱为测量基准确定第二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待第二根立柱安装完毕后再以第二根立柱为测量基准确定第三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依此类推,分别确定以后各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位置.防雷用的均压环与各立柱的钢支座紧密连接后与土建的防雷体系也进行了连接,并增加了防腐垫片作防腐处理.在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之间填充了防火材料,并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铝板进行了固定.最后通过施工验收,质量质量符合验收标准.【问题】

由于土建施工误差的原因使得该立面幕墙的施工实际总宽度略大于图纸上标注的理论总宽度,施工队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对不对 在考虑安装部位时应注意些什麽

同一层面立柱的安装方法对不对,为什麽

在有开启扇的地方,其相邻两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在安装时是负公差还是正公差 为什麽

防雷用的均压环连接形式对不对 为什麽

整个防雷体系安装完毕以后应作哪方面的检验 其检测数据多少为合格

防火材料的安装有无问题 防火材料与玻璃及主体结构之间应注意什麽

三,IN422030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案例 案例16 IN422031抹灰工程 【背景材料】

某饭店进行职工餐厅的装修改造,工程与2003年11月30日开工,预计于2004年1月15日竣工.主要施工项目包括:旧结构拆改,墙面抹灰,吊顶,涂料,墙地砖铺设,更换门窗等.某装饰公司承接了该项工程的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对抹灰工程进行了重点控制.高级抹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例表16-1.项次 项目

高级抹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 4 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阴阳角垂直 2 用2m托线板和尺检查 3 立面垂直 3 4 阴阳角方正 2 用200mm方尺检查 5 分格条(缝)平直 ――

拉5m线和尺检查

为防止墙面抹灰开裂,需要以下措施: 抹灰施工要分层进行

对抹灰厚度大于55mm的抹灰面要增加钢丝网片以防止开裂 对墙,柱,门窗洞口的阳角做1:2水泥砂浆暗护角处理

有防水要求的墙面抹灰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配比的外加剂,施工前进行试配.【问题】

题中所示高级抹灰的允许偏差有无错误 请指正.防止墙面抹灰开裂的技术措施有无不妥和缺项 请补充改正.抹灰工程中需对哪些材料进行复试 复试项目有哪些

冬施条件下,对墙面抹灰工程施工要有何种技术措施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第4.2.4条规定,抹灰工程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为____.A.50 50 B.100 100 C.150 150 D.200 200

6.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第4.2.10条规定,滴水槽的宽度与深度为____.A.5×5 B.10×10 C.15×15 D.20×20

7.小型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预埋管道等不同材料交接处,均应沿缝长度方向加铺≥200mm宽钢板网,用射钉将钢板网绷紧,钉牢,做饰面前用建筑胶水泥浆涂刷钢板网(饰面做法随墙面).请将例图中空白处填写完整.四,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案例 五,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案例 案例30 IN422051合同的变更管理 【背景材料】

建设单位与东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签订了高档公寓的装修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工期5个月.【问题】

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案例 七,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案例

案例39 IN422070 掌握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担了某商城的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该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施工项目包括围护墙砌筑,抹灰,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地砖地面,门窗,涂饰,木作油漆和幕墙等.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中标注了: 材料存放区

施工区及半成品加工区 各类消防器材存放区域

场区内交通道路,安全走廊(设明显标志)总配电箱放置区,开关区放置区 现场施工办公室,门卫 各类建筑机械放置区

为运送施工材料,室外装有一部卷扬机.检查时发现操作卷扬机的机工未在,而由一名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运送一名工人和一车砂子上楼.施工单位在现场的消防通道处堆放了一些施工材料,如水泥饰面砖等,现场消防通道宽度2mm以供人通行;临时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采用漏电保护开关,设置分段保护,合闸(正常)供电的配电箱未上锁,在现场临时照明用电为220V.而在室外脚手架上做玻璃幕墙骨架焊接的一操作人员,既无用火证又无操作证;在木门加工制作处正在使用中的电锯无保护网.室内有一自动扶梯尚未安装,预留洞周边未见保护设施.在三层一房间内,工人正在铺贴地砖,现场昏暗.工人将一碘钨灯灯头放在已做好的吊顶龙骨上用于照明;而在室外脚手架上做玻璃幕墙骨架焊接的一操作人员,既无用火证又无操作证;在木门加工制作处正在使用中的电锯无保护网.【问题】

根据工程特点,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否有缺项 请补充.根据以上叙述,指出施工单位在现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 第2篇

[关键词]工程设计;可施工性;工程案例;工程施工

0引言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建筑工程行业遇冷,工程设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效率甚至战略转型成为设计企业的着眼点。笔者认为,从可施工性角度提高设计品质,加强设计服务,可以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可施工性是指将施工知识和经验最有效的应用到项目策划、设计、采购和现场施工中,以达成项目的总体目标;它需要将施工知识和经验整合运用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各方人员不断进行沟通交流,以期使项目总体目标最优[1]。Russell通过分析工程实例,将可施工性要求整合在设计早期,可以节省10.2%的工程进度以及7.2%的工程费用[2]。G.Jergeas[3]分析认为,在设计阶段合理且深入的利用可施工性知识,可以节省30~40%的安装费用。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CII和英国CIRIA已经提出设计阶段可施工性审查的实施路径,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法规的限制,传统承发包模式,设计施工分离,以及早几年的行业过热等原因[4-5],可施工性要求一直没有正式进入设计企业的设计实践中。因此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提高核心竞争力,设计企业应积极主动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可施工性要求的评判,并利用人才优势,积极了解建筑市场,率先提供可施工性审查服务。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取得可施工性问题数据[1,6-8],笔者结合自己在某在建工厂的设计和驻场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可施工性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提出了提高成品可施工性的措施。

1可施工性措施

现阶段设计企业对可施工性要求的理解大多局限在施工便利性角度,其相关知识多来自于以往的设计项目,但由于施工企业、地点等的不同,其知识零散而不具有共性。因此,设计师知识的多寡,更多的来自于项目的积累;而设计成品的好坏,也被参与人的经验所局限。同时设计企业对可施工要求的实践也是不全面的。一是在设计前期,对影响工程建设和后期使用的问题,如建筑材料选择、施工方案可行性和设计方案等,进行讨论,并报请业主斟酌;然而对于设计企业,建筑市场信息难以准确获取,而施工做法也非专业内知识,难以统筹全局,技术方案的确定也往往顾此失彼。二是在施工图设计中,针对施工图表达,及一些局部设计方案上从识图便利和施工便利的角度进行;可施工性要求覆盖不全面,和参与人的经验、态度以及施工周期有莫大关系,难以通过制度进行保障。本次工程设计除采用常规程序(如加强校审,配备专业丰富的工程师参与设计,及配合工程建设进行交底及会审)外,设计方结合业主对工期和投资的要求,又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可施工性,以期减少问题的发生,促进工程施工顺利实施。(1)在设计前期,邀请具有丰富设计及施工经验的专家,组织评审会评比设计方案。(2)施工阶段,安排驻场设计人员配合施工,加强沟通。(3)结合驻场工程师反馈,进行后续设计及变更。

2可施工性问题

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还是出现了很多可施工性问题。典型问题介绍如下:(1)基础选型某车间持力层位于标高-7~-5m,施工方建议采用旋挖桩方案,地勘部门建议使用干振冲碎石桩处理地基,而设计部门考虑到业主对地基处理效果的担忧,建议采用独立基础。技术经济比较时,业主和施工方完全忽略了此处地质的特殊性,强烈要求采用旋挖桩方案。在实际施工时,因此处为古河道,卵石多且大,上层粉砂过厚;钻孔困难,并引起很大震动,造成塌孔;加之施工方案不合理,仅安排一台桩机施工,工程进度严重受挫;同时地勘部门也表示难以确认桩端是否到达持力层。协调后,改为独立基础方案。本问题的出现在于业主对地质条件不了解,施工方对施工难度预估不足,干预技术方案选择;没有在设计前期避免问题发生,造成工程进度和投资的损失,且因塌孔严重,一度影响到桩基施工区域的安全。(2)屋架选择某车间屋架因跨度较大采用主次桁架形式,设计方采用以往的成熟案例,将次桁架设置为梯形屋架(a))。业主在招标过程中发现,因车间跨度较长,很多次桁架超高超宽,造成加工和运输困难。后经协调,将次桁架一律改为平行弦桁架(图1(b)),降低了屋架高度,减少了屋架类别,提高了加工速度,降低了运输困难.本问题的出现在于设计方没有透彻掌握业主对工程进度和投资的要求;也在于平时没有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知识储备匮乏;造成设计方案推翻,延误招标。(3)设备基础侧壁设备基础水平转折太多,虽表面上节省了混凝土,但此方案不仅增加了模板量和钢筋量,还消耗了过多的劳动力,于工期也不利。如图2(b)所示,设备基础竖向拐角太大,且需要设置埋件,引起混凝土浇筑困难,无法振捣的情况。本问题的出现在于具体设计人在施工图绘制时,只参照工艺资料,不思考施工方案,不结合施工实际,缺失技术经济概念,造成施工困难。此边模只采用钢筋加强,忽视了边模悬挑长度,引起整体刚度不足。施工时,施工单位不慎将混凝土泵管设置在附近,其引起的振动,造成边模塌陷,本问题的出现在于设计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律采用相同的节点。同时施工单位也没有注意到该处的特殊性,造成质量和安全问题。(5)道路雨水管网设计团队按照以往成熟经验,采用单侧排水方案,即主干管置于路单侧,对侧雨水口穿路基进入主干管。由于业主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路网,以达到迎检要求,同时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排水管网,以满足雨季施工中的排水泄洪要求。而原方案要么会引起前期预埋太多,延误施工;要么造成后期破路太多,增加投资,降低道路质量。后经协调,采用双侧排水方案,减少过路穿管。本问题的出现在于设计方没有及时了解业主对管网的具体要求,没有进行个性化定制。出现设计返工现象。虽然此方案增加了投资,但是对工程进度以及后期施工质量都有保障。(6)地基处理材料原设计图中针对地基处理采用级配碎石和三七灰土,施工调研发现,当地地材稀缺,价格很高,而现场土方施工中,挖出大量的天然级配砂砾石和红泥岩。后经试验确认后,地坪及肥槽回填采用此材料。本问题的出现在于工程参与方没有及时了解当地施工情况和常用做法,对工程进度造成了影响。(7)图集问题在施工中发现,施工图中引用图集造成三类困难:其一,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引起施工困难,勉强安装则引起后期使用不便;其二,引用不常用图集,造成技术员和工人交流困难;其三,相同构件引用不同图集造成做法不同。(8)构件冲突外墙设计时,忽略了贴建辅助用房,造成龙骨不能施工的问题,见图4(a);忽略了电气专业插座的要求,造成难以施工问题,见图4(b)。本问题的出现在于各专业设计人在施工图设计时缺乏沟通,不但引起了施工不便的问题,还造成了后期使用不便。(a)贴建辅助用房位置,(b)楼板上部檩条干外墙龙骨难以施工涉电气插座预留(9)标注混乱土建设备基础施工图中,标注混乱,总尺寸和分尺寸不协调,选择定位点和定位线不合理,图面比例不合适等导致表达不明确。本问题的出现在于施工图设计师不了解施工放样、预算及审计细节,没有站在施工角度绘制施工图。造成施工困难,影响施工进度、质量,也对预算和审计工作的推进造成困难。(10)管道干涉公用管道安装与工艺设备平台安装同步进行,屡屡发现公用管道干涉工艺设备问题。后经协调,暂时停止公用管道施工,令工艺方将所有图纸资料提报给设计方,并要求工艺方仔细会签,出新图再行施工。本问题的出现在于设计前期工艺和公用没有进行深入而细致的交流,缺乏沟通;造成工期和投资损失。

3可施工性问题评价

将上一节的可施工性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及影响进行分类可施工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而可施工性问题的影响设计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其中,业主对总体目标宣贯不明,引起的损失最大,且影响面极广;设计方轻视探求业主目标、忽视设计方案的审视、降低图纸细节的管理及缺乏专业沟通对后期施工的影响最大;而施工方在施工前没有设计施工方案,没有照顾施工细节,忽视可施工性审查,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不过其影响范围小,容易补救。由上述分析可知,设计方在整个建设阶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深入分析设计方。多数研究者将可施工性问题简单的分为第一类可施工性问题和第二类可施工性问题。第一类可施工性问题是指由于设计质量问题引起的难以施工或不便施工的问题;第二类可施工性问题是指由于项目总进度计划、总平布置或总体施工方案等引起的难以施工问题[2,9-10]。严玲[11]和F.Wong[1]将可施工性问题按照设计阶段进行划分。笔者按此思路将可施工性问题列于表2,结合表1可知,方案阶段容易产生第二类施工性问题,业主的工程目标、咨询方的能力以及设计部门的沟通和方案能力对此影响较大。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师在绘制图纸时不注意图面质量、细节则容易产生第一类可施工性问题,对工程影响最小;但是如果专业间不注意沟通,也能产生第二类可施工性问题,引起很大的损失。而在初设阶段,两类问题都会产生;如果不注意技术方案细节,则容易产生第一类可施工性问题;如果不注意建设当地信息收集,不注意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则容易产生第二类施工问题。

4加强可施工性措施

针对以上可施工性问题的分析,现有传统承发包模式下,设计方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增强设计成品可施工性要求:(1)知识管理。以部门为单位,针对以往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分析可施工性问题;并按照设计阶段和问题性质,对可施工性问题进行分类;形成部门文件库,部门成员随时学习。(2)组织生产人员。对生产人员普及可施工性审查内容及意义,并开展可施工性审查。安排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参与整个设计周期,并担任可施工性审查主要负责人,进而培养复合型人才。(3)主动获取。要求工程师主动搜集建设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了解建设环境;要求工程师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了解业主目标。(4)反馈机制。施工时,各专业应设置联络专员,对施工配合全权负责,了解施工进度,配合解决施工问题,并搜集可施工性问题丰富部门文件库。

5结论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可施工性问题进行了汇总,从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及工程建设参与方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设计成品的可施工性要求,是未来提升设计品质的重要方面:(1)可施工性问题的产生原因涉及工程参与各方,可施工性问题的影响范围涉及整个建设周期以及运维,需要各方在各个阶段积极沟通、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的减少可施工性问题。(2)可施工性问题大部分可以在设计阶段避免,所以设计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优势,联合业主着力注重成品的可施工审查。(3)针对本次发生的可施工性问题,提出了设计企业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从知识管理、生产人员组织、主动获取及反馈机制等方面提高成品的可施工性要求。

参考文献

[1]WONGFW,LAMPT,CHANEH,etal.Factorsaffectingbuildabilityofbuildingdesigns[J].Canadian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2011,33(7):795-806.

[2]王成芳.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

[3]JERGEASG,JVDPUT.Benefitsofconstructabilityonconstructionproject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2006,129(4):351-352.

[4]孙继德,廖前哨.建设项目的可施工性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1001-1004.

[5]刘卫国.建设项目的可施工性现状及对策研究[J].建设监理,2011(1):57-58.

[6]PATRICKTILAM,FRANKYWHWONG.Improvingbuildingprojectperformance:howbuildabilitybenchmarkingcanhelp[J].ConstructionManagement&Economics,2009,27(1):41-52.

[7]PTILAM.Acomparativestudyofbuildabilityperspectivesbetweenclients,consultantsandcontractors[J].ConstructionInnovation,2011,11(3):305-320.

[8]ARDITID,ELNASSANA,TOKLUYC.Constructabilityanalysisinthedesignfirm[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2002,128(2):117-126.

[9]范殷伟.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可施工性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

[10]崔云静,王旭峰.建设项目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J].建筑施工,2007,29(7):559-561.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 第3篇

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 通常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1) 地质与水文情况; (2) 支护结构的设计选择; (3) 止水问题 (如地下水位较多) ; (4) 基坑降水 (如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 ; (5) 土方的开挖与出土; (6) 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 (信息化施工) 等等。

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中投资多、风险大、难度大的关键性工程项目。本文重点探讨深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的优化。

1 工程实例

1.1 案例背景

某深基坑支护工程, 工程±0.00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8.45m, 主楼及裙房下基础垫层底标高均为-20.30m, 绝对高程为28.15m, 场地标高48.56~49.23m, 平均约+0.4m, 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平均约20.7m, 设计基坑使用年限为1年。

基坑特点: (1) 规模大, 南北长约165m, 东西宽约56~66m, 基坑周长约为510m, 面积约10000m2; (2) 开挖深度深, 达20.7m; (3) 基坑周边场地紧凑, 其中西侧、北侧及东侧紧贴红线, 南侧与已有建筑相距离约4m, 周边无施工现场; (4)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敏感, 临近燃气管线、道路及已有建筑; (5) 拟建项目为大型公建, 地下结构复杂, 主体结构外侧设有多条汽车坡道, 坡道基底标高与主体结构基底标高高差较大, 从0~20.7m不等。

地下结构轮廓线与周边围挡、道路及建筑物位置关系如图1。

1.1.1 基坑支护深度范围内土层参数 (表1)

本工程基坑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有房渣土 (1) 1层、粉土填土 (1) 层、粉质黏土 (2) 层、细砂 (3) 层、卵石 (4) 层、卵石 (5) 层等, 见图2。

1.1.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实际量测, 场区内有一层地下水, 为潜水, 静止水位较高为25.19~25.42m, 水位埋深为23.30~23.90m, 位于基底以下约3m深度,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卵石 (5) 层、细砂 (6) 层、粉质黏土 (6) 1层和卵石 (7) 层, 透水性较好。同时, 场区内存在局部上层滞水, 埋深约6~14m。

1.1.3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东侧:距东侧结构约3.9m外为现有围墙, 围墙外为一条约4m宽马路, 车流量不大。距北段结构17m外为5层砖混结构住宅, 筏板基础, 埋深约5m;南段结构25m外为20层剪力墙砖混结构住宅, 筏板基础, 基础埋深8m, 基坑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距离结构外皮1.6m位置埋设有一条燃气管线, 燃气管底绝对标高约为46.85m, 影响护坡桩施工。

基坑南侧:基坑南侧14m外为正在施工的锅炉房, 埋深11.5m, 采用桩锚支护, 桩长16m, 锚杆一道, 长度23m;

基坑西侧:西侧二期结构边线距离红线约为3.6m, 北墙外为约6m宽北营房北街道路, 车流量较大, 再往北约10m为一座6层砖混结构住宅, 条形基础, 埋深约2.0m。

1.2 事件过程描述

为满足招标, 招标前业主已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基坑支护方案初步设计, 将基坑支护工程分成两期施工, 一期主要为主体结构部分, 二期主要为西侧4号坡道部分, 一、二期分开施工。

一期主要采用“上部2.3m砖砌挡土墙+护坡桩+三道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 护坡桩长度9~23m不等, 护坡桩直径为准800mm, 间距1.6m, 共计342根, 护坡桩桩顶位于地面以下2.3m, 桩长23m, 嵌固深度为5m, 桩底低于潜水水位2m, 设计要求护坡桩采用机械成孔作业。二期采用“上部2.3m砖砌挡土墙+护坡桩+1~2道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案, 护坡桩长度13.5~19m不等, 护坡桩直径为准800mm, 间距1.6m, 共计80根。设计要求二期4号坡道施工时, 其东侧与主楼外墙之间的土方, 按照坡道深度同时挖除。

1.3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1.3.1 实际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不完全相符

本工程于2010年3月28日开工, 施工单位进场后采用旋挖钻机湿作业工艺选取了两根护坡桩进行机械试钻, 试桩设计桩长均为23m, 施工至约19m深继续钻进均出现进尺困难。根据地勘报告描述, 卵石 (4) 层、卵石 (5) 层一般粒径2~4m, 而实际据现场试桩过程中钻具携带上来的卵石反映, 粒径大于4cm以上的卵石含量远超过20%, 很大一部分超过了10cm, 部分卵石甚至超过20cm, 最大过23cm, 导致无法达到原初步设计护坡桩桩长。

考虑到直径800mm的旋挖钻机钻头进料口尺寸为30cm×40cm, 钻进25cm及以上粒径的卵石进料困难;同时, 场区内管线复杂, 护坡桩距离设计结构及已有燃气管线较近, 机械成孔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且桩身垂直度难以保证, 影响结构施工;另外, 场区周边对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较高, 而机械成孔噪声较大, 且泥浆污染严重。综合而言, 本场区不适宜采用机械成孔。

经建设方、监理、专家及施工方共同商讨, 现场选取了两根护坡桩 (设计桩长23m) 进行人工挖孔试桩 (如图3所示) , 以全面了解本场区地层情况及地下水情况, 掌握人工成孔的可能性。人工挖孔均挖至21m深度时遇地下水 (挖桩作业面为-2.3m) , 无法继续开挖, 深度未达到原设计要求, 与设计桩长相差2m。

考虑到在含水层中继续人工挖孔施工难度大, 且危险性高, 采用人工挖孔桩工艺施工护坡桩, 取代原机械成孔, 桩底嵌固按照3m考虑 (原设计为5m) , 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预应力锚杆来弥补嵌固的减少, 以解决边坡的安全性问题。

1.3.2 分两期施工不合理

原设计将整个基坑分为一期主体结构与二期4号坡道分开施工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二期施工时需截除一期已施工的护坡桩, 截除长度从3.7~18m不等, 共计涉及约70根桩, 造成了巨大浪费, 且增加了人挖桩施工的风险。

二是二期4号坡道较窄, 最窄处约为7m宽, 而开挖深度约11m深, 若单独施工也将面临挖土困难的问题。

因此, 原初步设计关于一、二期分期施工的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方面考虑欠佳, 可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

1.4 关键措施优化调整后的支护结构因地制宜, 较原初步设计更加有针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设计桩底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下的护坡桩, 嵌固减少至潜水水面 (实际嵌固3m) , 增加一道预应力锚杆来弥嵌固不足, 保证支护安全。 (2) 原设计未考虑结构外坡道较主体结构开挖深度小的影响, 外坡道位置均按挖至主体结构深度即20.7m考虑, 造成大方量超挖, 同时增加了支护费用。 (3) 对一、二期交接部位的护坡桩按照二期4#坡道坡度降低了桩顶标高, 避免了后期截桩, 减少了一期人工挖孔工作量及锚杆工作量, 避免了不必要的危险, 大大节省了支护费用。同时也避免了二期较窄引起的后期挖土困难问题, 加快了施工进度。 (4) 考虑采用人挖桩护坡桩间距由原来的1.6m调整为1.7m, 实际桩数减少至369根, 较原桩数减少了53根, 大大节省了支护费用, 降低了成桩风险。

优化后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平面图, 如图4所示。

1.5 结果状态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方案优化并通过专家论证, 保证了本工程的顺利推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把质量关, 保证了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根据长期位移观测, 证实优化后基坑支护体系稳定可靠, 同时, 本工程支护系亦通过了冬季及雨季检验, 工程质量良好。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1) 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结构自身特点, 因地制宜的选择多种支护结构, 如利用外坡道本身坡度, 坡道外侧护坡桩桩底标高及坡道内侧护坡桩桩顶标高相应的随坡道标高变化;减少不必要的后期截桩及坡道内侧锚杆设置, 同时去掉坡道内侧支护高度小于8m的护坡桩, 采用放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形式, 以本工程为例, 仅此一项可节省工程造价约200万元。

(2)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首先, 本工程位于市繁华地段, 周边居民较多, 采用人工挖孔工艺进行护坡桩施工, 相比于机械作业, 避免了噪声污染及泥浆污染, 减少扰民及环境污染, 而且可以同时安排多组人员进行作业, 施工效率高。其次, 相比于坡道内侧护坡桩桩顶标高不随坡道标高变化, 因地制宜的降低桩顶标高, 可避免后期截桩, 减少建筑垃圾, 保护生态环境。

2 结束语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需要, 各种工程建设迅速发展, 高层及大型建筑不断涌现, 相应的基础不断加深、支护深度也就不断加深, 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城市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 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 周边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 场地内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 给支护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建议在制定基坑支护方案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安全可靠性; (2) 技术先进性、合理性; (3) 施工可行性; (4) 经济节约; (5) 工期合理。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优化技术方案, 保证方案可行的同时施工节省造价人, 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摘要:深基坑施工过程中, 支护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方法的选择是深基坑成败最为重要的技术问题, 本文以某深基坑为例, 详细介绍了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的优化。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优化

参考文献

[1]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2]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案例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建筑施工工程事故分析案例 第5篇

第一节 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群死群伤,这些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在设计、计算方面,以下问题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1、部分项目计算方法不正确,荷载的取值和验算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对泵送砼、砼浇筑方法等影响因素考虑不周,未按最不利原则确定荷载组合。

2、个别项目计算书内容与实际不符,设计计算直接利用其他项目的计算成果,存在“张冠李戴”现象。

3、大部分项目未对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支撑体系的立杆直接搭设在楼面上的,也没有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对局部受力状况也未验算。

4、计算模式与实际搭设状况不一致。如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方案中立杆接长按对接接头考虑,但实际搭设中立杆接长采用搭接,立杆顶部基本未设置可调顶托,普遍存在直接利用横杆和扣件承受荷载的搭设形式,计算时按立杆轴向受力计算而未考虑偏心受力影响,现场也没有对偏心受力杆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5、相当部分的工程项目计算书中钢管截面特性是按照标准钢管取值,而目前市场上流通使用的钢管壁厚基本上达不到规范要求,计算时未考虑钢管壁厚不足所带来的钢管承载力下降这种不利因素。

6、有不少施工企业错把计算书当成施工方案,文字成了方案的主要表达方式,很少有图或没有图。由于文字表述不够直观,设计意图难以表达清楚,令操作人员无所适从,任意搭设,导致不同水平的施工人员搭设的支撑系统不一样,不能像工程图纸那样,不论哪个施工企业施工,建成的建筑物是完全一样的。

二、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有的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钢管、扣件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测证明等相关资料不全。进场的钢管、扣件使用前,未能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抽样送检。

2、钢管、扣件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周转次数较多,再加上保护意识不强,外观质量差,部分磨损、锈蚀、变形、开裂的钢管、扣件仍在使用。

3、现场使用的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基本上都存在负偏差。

在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中,扣件常常发生断裂,钢管因壁厚很薄发生严重变形。搭设材料不符合要求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在构造措施上,以下问题易导致坍塌事故发生

1、水平杆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主节点处没有水平杆。很多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是由于水平杆件缺失造成的。例如: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坍塌事故和江宁“9.01”模板坍塌事故中,主节点处缺少水平杆件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扫地杆、垫板和底座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模板支撑体系未按照规范要求设扫地杆、垫木和底座。

3、立杆接长采用搭接不符合规范要求,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有的立杆顶部没有采用U型可调支托,而是在立杆顶部采用立杆搭接。这种做法不仅因立杆偏心额外增加了弯矩,而且会因为搭接扣件的抗滑力小于上部立杆承受的荷载,使得上部立杆向下滑动,从而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坍塌。

4、有的工程将梁的荷载先传到梁下的横向短水平杆,再由该水平杆传给立杆。这种做法不仅额外增加了水平杆的弯矩,而且扣件的抗滑力未必能满足荷载要求,极易导致梁下扣件的滑脱,从而引发坍塌事故。

正确的做法是应将钢管立杆直接顶在梁下,如图1所示。严禁通过水平杆将梁的荷载传到立杆上。

梁侧向支撑顶部纵横向水平杆加密梁下立杆

图1 梁下立杆的正确做法

5、有的支撑体系未设置剪刀撑或剪刀撑设置不符合要求,使得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差,导致事故发生。

6、施工顺序不符合要求。不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的墙柱和梁板同时浇筑,使模板支撑体系没有抗击水平里的支撑点,导致事故发生。

在施工中,墙、柱应先浇注,等墙、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足以抵抗梁、板模板体系施工中产生的水平荷载后,再浇注梁、板混凝土。

施工时,水平杆应和墙、柱顶紧、拉牢,做可靠连接,防止模板支撑体系产生位移。

7、主、次梁和板下的立杆间距不统一、纵横不成行,导致梁下立杆没有水平横杆连接,缺少了侧向水平支撑,而梁下立杆受力最大,致使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事故案例印证了大多数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是从梁的部位开始的。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成倍数(图2)或相等(图3)。

图2 板下立杆间距是梁下立杆间距的倍数

图3 梁下立杆间距与板下立杆间距相等

8、立杆、水平杆件、剪刀撑三维尺寸间距过大,是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重要原因。

9、模板支撑体系不与周围墙、柱以及架体按照规范要求连接或连接不符合要求,是造成整体失稳、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模板支撑体系缺少和已经浇筑完成的墙、柱以及周围架体的固结,不能抗击侧向水平力,致使架体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

模板支撑体系应按如下要求进行施工:

1)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10、模板支撑体系顶部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加设水平拉杆,导致模板支撑体系首先从顶部失稳破坏,造成坍塌。

模板支撑体系顶部加设水平拉杆,可以减少立杆长细比,增强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从立杆弯矩图可以看出,立杆顶部弯矩最大,最容易发生破坏,造成整体失稳破坏,导致坍塌事故。

正是因为立杆顶部弯矩最大,《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作了如下规定:

(1)当高度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2)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

四、管理不到位是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重要原因之一

1、部分施工企业对高支模体系的搭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把关不严,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督促落实不到位;部分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未认真履行职责,对现场搭设的支撑体系不符合规定,存在隐患的问题未按“三定”要求督促整改。

2、不少监理单位对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核基本上只是履行签字手续,没有进行实质性审查,也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审核意见;对支撑体系搭设过程监控不到位,未严格按照规范和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组织验收;对监理过程发现的安全隐患也未能及时地督促整改、制止和报告。

3、部分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粗糙,未突出工程施工特点,针对性和指导性差,模板和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钢管连接方式脱离工程实际,未附施工平面图和构造大样,对支撑体系搭设工艺叙述不清,不能起到有效指导施工的作用。

4、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一般仅交底到班组长,具体搭设人员基本无交底,且交底内容也仅是一般性的安全注意事项,没有对支撑架体搭设工艺、关键工序和主要构造技术参数进行交底,因此搭设中随意性很大,具体搭设人员无法按方案要求搭设,从搭设开始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给后期的整改带来很多麻烦。

5、高支模体系的搭设队伍和搭设人员资格不符要求。目前,由于模板工程基本上由模板专业队伍承包,高支模体系的搭设也基本由木工完成,多数搭设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未能掌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要求,不能有效执行相关标准规范,给高支模体系埋下不安全因素。

6、有的项目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有的项目虽经专家组论证审查,但专家组的意见建议未能在专项施工方案中得到改进和完善,也未能在搭设过程中逐项落实。

7、模板工程未严格按照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专项验收,部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验收仅履行签字手续而已,而有的项目就根本未正式组织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验收程序形同虚设。

针对以上几方面原因,今后在施工中,高大模板工程应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第二节 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案例

案例

一、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演播大厅坍塌6死35伤

2000年10月25日上午10时10分,某电视台演播中心裙楼工地发生一起重大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大演播厅舞台在浇筑顶部混凝土施工中,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大演播厅舞台屋盖坍塌,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70.7815万元。

图9-1 事故现场底部

摄 影 者:佚名

图9-2 事故现场顶部 摄 影 者:佚名

图 片 ID:17510398 图9-3 抢救伤员 摄 影 者:高梅及

一、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

1、支架搭设不合理,特别是水平连系杆严重不够,三维尺寸过大以及底部未设扫地杆,从而主次梁交叉区域单杆受荷过大,引起立杆局部失稳。

2、梁底模的木杆放置方向不妥,大梁梁底立杆的水平连系杆不够,承载力不足,加剧了局部失稳。

3、屋盖下模板支架与周围结构固定与连系不足,加大了顶部晃动。

事故的间接原因:

1、施工组织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失去有效控制,模板支架搭设无图纸,无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中无自检、互检等手续,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搭设开始时无施工方案,有施工方案后未按要求进行搭设,支架搭设严重脱离原设计方案要求、致使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空间强度和刚度不足等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混乱,对大型或复杂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模板施工未按程序进行,支架搭设开始后送交工地的施工方案中有关模板支架设计方案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大样图和相关的详细说明,且无计算书;支架施工方案传递无记录,是造成这起事故的技术上的重要原因。

3、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工程监理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即同意施工,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就签发了浇捣令,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4、在上部浇筑屋盖混凝土情况下,民工在模板支撑下部进行支架加固是造成事故伤亡人员扩大的原因之一。

5、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个别领导不深入基层,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有法有规不依。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对民工未认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6、施工现场支架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7、建筑管理部门对该建筑工程执法监督和检查指导不力;建设管理部门对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二、对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

l、施工单位项目部副经理具体负责大演播厅舞台工程,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决定按常规搭设顶部模板支架,在知道支架三维尺寸与施工方案不符时,不与工程技术人员商量,擅自决定继续按原尺寸施工,盲目自信,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2、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违反规定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认可,没有监督对模扳支撑系统的验收,对施工方的违规行为没有下达停工令,无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上岗,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3、施工员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民工搭设支架,对事故的发生应负重要责任,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4、其他9人不同程度地受到行政处分。

案例

二、共享空间21米高支模系统坍塌8死3伤

2008年4月30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某市国际商业广场B区东部裙楼中庭部天井共享空间浇注顶盖混凝土时,因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导致约21米高的整个支模系统坍塌,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损失339.4万元。该工程建设单位擅自将中庭顶盖由轻钢网架结构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图 片 ID:108255046 摄 影 者:龙弘涛

图9-4 事故发生在裙楼中庭部天井共享空间

图 片 ID:107400281 摄 影 者:龙弘涛

图9-5 救援现场

直接原因:

天井顶盖支模架搭设材料的质量和搭设方式均不符合规范要求,立杆钢管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荷载要求,致使支模架整体失稳,形成重大不安全状态;天井浇筑施工中出现局部塌陷时,现场施工负责人没有立即撤离天井屋面作业人员,违章指挥支模工冒险作业。

间接原因: 法律法规意识淡漠,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行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失职,施工、监理单位对项目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既不纠正,也不报告,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危险作业无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组织混乱,高支模搭设无专项设计、没组织论证审查,不按规定组织技术和安全交底,现场作业人员更换频繁,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素质低下;教育培训不落实,支模架作业搭设人员无特种作业资格证,支模架搭设作业人员未经岗前安全教育,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缺少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监管工作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力,监管力度不大,监管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了违法行为也未能依法处置。

责任追究:

2008年7月17日,对该国际商业广场B区项目部经理、项目部东天井施工负责人、监理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等8人追究刑事责任;对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监理公司挂靠项目部总监等11人追究行政责任;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8家相关责任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行政问责。

案例

三、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坍塌8死21伤

2005年9月5日22时10分左右,北京市西城区西西工程4号地项目,现浇空心板厚550mm,折算板厚376mm,支模高度21m,在进行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发当时,作业面距地相当于六层楼高,四十余名工人坠落后,造成8人死亡、2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据悉,该事故是北京市十几年来最严重的建筑安全重大事故之一。

图 片 ID:47720412

摄 影 者:李石磊

图9-6 事发工地外面看安全网防护很到位

摄影者:佚名

图9-7 坍塌的模板支撑体系

事故原因: 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编制简单,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实际搭设模板支架杆顶部伸出长度过大。

造成本次事故间接原因是: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差;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部分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现场管理人员违反规程。

对单位的处理:

1、建议建设部分别给予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降低一级施工企业资质和一级建设监理资质;

2、取消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该市建筑市场招投标资格12个月;

3、责成该施工企业立刻对其在北京市所属的施工项目全面停工整顿;

4、提请河北省建设厅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处理。法院对有关人员的终审判处: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查明:在4号地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工程项目部土建总工程师李XX作为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审核人,在该方案尚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便要求劳务队按该方案搭设模板支架。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杨XX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存在问题,但其对违反工作程序的施工搭建行为未采取措施,从而使模板支撑体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工程项目部经理胡XX在模板支架施工方案未经监理方书面批准且支架搭建工程未经监理方验收合格的情况下,对违反程序进行的模板支架施工不予制止,并组织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吕XX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在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未经审批、已搭建的模板支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情况下,默许项目部进行模板支架施工。项目监理员吴XX未认真履行职责,在明知模板支架施工设计方案未经审批、已搭建的模板支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且施工方已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情况下,不予制止。

由于李XX等五人上述违规行为,导致2005年9月5日22时许,在进行高大厅堂顶盖模板支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现场浇筑施工时,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现场施工工人8人死亡、21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法院依法判处:4号地项目土建总工程师李XX,被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项目部总工程师杨XX、项目经理胡XX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监理人员吕XX和吴XX均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案例

四、24米高的演讲厅舞台屋面板坍塌7死7伤

2007年2月14日15时35分左右,某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浇筑演讲厅舞台屋面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坍塌,坍塌面积约450M²,坍塌高度约24 M,14名施工人员被埋,共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

摄影者:佚名 图9-8 事故现场全貌

图 片 ID:79025379

摄 影 者:张爱林

图9-9 24米高的演讲厅舞台坍塌现场

事故原因:

1、高大模板支架在搭设时,没有设置水平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严重不足。加上连墙件的数量和设置方式未达到要求,致使模板支架整体不稳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没有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存在一系列重大原则性错误。

3、高大模板支架搭设前,施工单位没有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技术交底。

4、模板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没有取得工程监理组同意就进行混凝土浇注。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5、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只宜担任一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时,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且最多不得超过3项。事故发生时,该工程监理组总监理工程师担任了7个建设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6、监理人员发现了立杆间距及步距不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无剪刀撑、水平拉杆没有与立柱连接等问题,但没有向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汇报,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制止,也没有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事故有关责任者被依法处以重罚

1、工程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分别被处以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该市建筑管理处因对二期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在市建设系统内被通报批评。

2、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被建议移送到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三级项目经理资质。

3、施工员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施工人员的资格,并被建议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4、项目部经理被吊销一级项目经理资质,同时被处以20万元的行政处罚。

5、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了注册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证书,且终身不予注册,并按照《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给予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6、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监理员资格,处以罚款4.5万元的行政处罚。

7、监理公司的负责人,被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8、安全生产责任人,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9、项目部架子工班长被企业解聘,并进行经济处罚。

案例

五、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垮塌7死17伤

2007年9月6日14时10分,某市太阳城二期家居广场中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突然垮塌,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

图 片 ID: 91581464

摄 影 者: 梁鹏

图9-10 采光井模板支撑系统垮塌现场

事故原因:

一是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标准规范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方案要求现浇梁下立杆间距为0.4m×0.4m,实际搭设1.3m×1.3m,并且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二是监理单位现场监管不力,未及时制止施工人员违规作业行为。

三是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施工工序错误,造成局部受力集中,超过模板支撑系统承载能力。

案例

六、擅自变更搭设方案,顶盖坍塌16死5伤

2003年10月7日10时20分,某市益华商业广场工地在中庭顶盖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435万元。

来源:羊城晚报

饶新一

图9-11 事故坍塌现场

一、事故经过

2003年10月7日10时20分左右,益华广场工地中庭顶盖在浇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突

2然坍塌(中庭面积为466.7m。,塌坍面离地高度32.6m),正在中庭顶盖天面施工的2 1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及有关单位人员被困在倒塌的钢筋混凝土、高支模顶架、模板之中。事故共造成1 6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2人轻伤)。

该模板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不足,将原设计采用Ф48管改为碗扣式钢管搭设。整个顶架实际搭设与原设计严重不符。顶架搭设后未经检查验收,也未经监理公司验收审批就进行顶盖混凝土浇注施工。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直接原因

导致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庭高支模顶架存在重大问题,搭设方案不完善,搭设施工在没有办理变更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原搭设方案,与原设计不相符,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支模支架的稳定,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

原为满堂的高支模支架,由于设置了两个物料提升架、一个垃圾道和一个水池,实际搭设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左右,另外三分之一面积的支架立杆未落地,而是支承在支架横杆上,特别是第⑨轴大梁有近一半处于这种支承状态。C轴大梁下支架立杆有三分之二未落地,C、D轴间的立杆基本未落地,而是支承在支架横杆上,使支架在⑧、⑨轴大梁方向形成一个下部窄、上部宽、宽出部分处于不可靠的支承状态的支架。实际搭设的支架,没有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

与各层楼盖的连接措施不当,只与原施工脚手架随意连接;更为严重的是支架顶部7米多高范围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保证支架的侧向稳定,使支架基本处于侧向自由状态;

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固定在脚手架上,增加了支架的不稳定性;

大梁下设计设置4个立杆,实际搭设只设置了3个立杆,其中中间立杆采用胶篾绑扎,降低了支架的承载力;

支架最危险的部位——C轴大梁下的立杆,不仅由原设计设置4个改为2个,而且2个立杆中1根未落地,支承在支架的横杆上,在楼面荷载的作用下,C轴大梁下的立杆首先失去稳定,导致整个支架失稳破坏,在很短时间内造成了整体坍塌。(二)事故间接原因

1.施工总承包单位:虽设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岗位责任制存在层级衰减,不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属下各公司以及班组、工人);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提出整改的隐患问题,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公司没有足够重视设备、设施、施工材料等的更新投入,使搭设高支模顶架时材料不足,加上监督管理不力,安全教育跟不上,部分管理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盲目改变原高支模顶架施工方案,不按规范要求施工;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其场地、天气等因素,使施工工期十分紧张,导致日夜赶工,疏忽了施工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责任人不明确,不按程序变更项目经理。

2、具体承建该工程的施工单位:该公司虽然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没有抓落实,管理混乱。高支模顶架施工过程中,没有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方案设计及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员明知施工与设计严重不符,不跟进,不制止,任由违规蛮干现象发生,严重违反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未经监理验收审批,强行实施顶盖混凝土浇注;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拖而不决,整改不力。

3、监理公司:该公司在对项目实施监理过程中,明知模架未验收审批,未能及时制止顶盖浇注混凝土施工活动,存有严重的失职行为。

4、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该站在实施安全监督工作中,没有履行好职责,监督不力。在高支模顶架搭设过程中,虽进行过两次监督检查,但未发现模架架设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对施工现场蛮干施工,管理混乱等问题,虽有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暂缓施工,进行整改,但没有跟踪落实,致使施工单位继续违规施工。

5、区人民政府及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检查、督促不力,对存在的问题监管不到位。

综上所述,“10.7”特大坍塌事故是一起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和安全管理不善,监理、监督不到位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案例

七、模板支撑体系倒塌 1死4伤

2007年8月25日上午,某大学城一在建工地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倒塌,5名施工工人从高空摔下,被埋在水泥浆和钢管中。受伤工人被救出送往医院救治,其中一人在医院抢救过程中死亡。

图 片 ID:90751587 摄 影 者:钟桂林 图9-12 坍塌的事故现场

案例

八、大学剧院舞台屋面模板坍塌4死20伤

2002年7月25日,某大学新校区的剧院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0人受伤。

该剧院为框架结构,平面为东西长70m,南北长47.5m,呈椭圆形,屋面系双曲椭圆形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板厚110mm,屋面标高最高处为27.9m,最低处为22.8m。

摄影者:佚名

图9-13 坍塌的剧院舞台屋面

事故原因:

1.技术方面

屋面模板施工前虽然施工单位编制了简单的支模施工方案,但施工班组未按要求搭设,项目经理也没有认真按方案进行检查,明知搭设不符合方案要求,却同意浇筑混凝土。

模板支架不仅间距、步距、剪刀撑等搭设存在严重问题,且钢管、扣件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单位也未经检验就使用。

2.管理方面

建设单位及监理失职。该屋面模板方案由施工单位报监理审批,自5月份开始搭设,到7月24日浇筑混凝土止,始终未获监理审批。但自开始浇筑混凝土直到发生事故时,监理人员始终在施工现场,既没提出模板支架不合格需进行整改,也未对模板支架方案尚未经监理审批就浇筑混凝土进行制止,且对现场租用钢管、扣件材质不合格也未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未尽管理及监督责任。

没有事先对施工队伍资质进行了解。混凝土模板虽然应由木工制作安装,但其支架采用了钢管、扣件材料,且高度达27m,实质上等于搭设一满堂钢管扣件脚手架,必须由具有架子工资质的队伍搭设,并应按钢管扣件脚手架规范进行验收。而该工程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完全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案例

九、支模架质量低劣,屋面板坍塌13死16伤

2003年2月18日19时45分左右,某研发中心工地在浇筑屋面顶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生支模架和正在浇筑的屋面板坍塌事故,导致13人死亡、16人受伤。

来源:人民网 梁臻 史训峰 摄

图9-14 坍塌事故现场

一、事故经过

支模架于2003年1月6日开始搭设,于2003年2月18日11时30分开始由南向北泵送浇筑六层屋面板混凝土,19时45分左右,在浇捣梁板混凝土时,突然发生梁板支模架和己浇筑的六层屋面顶板坍塌,当场死亡12人,受伤17人,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

1、模板支架的搭设极不规范、随意性大,不符合标准要求。立杆横向缺失水平杆连接,随意扩大立杆步距和水平距,无连柱(墙)杆,无纵横扫地杆和垫板,纵向、横向水平剪刀撑缺失。

2、模板支架大量使用劣质旧钢管和旧扣件。经对现场钢管和扣件的抽样检测,扣件100%为不合格,钢管50%为不合格。

3、未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模板支架设计及书面施工方案,违反有关规定布置搭设支模架。

4、在搭设过程中没有认真对支模架搭设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搭设模板支模架后,未经验收合格就违反有关规定组织进行混凝土浇灌。(二)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片面强调工程施工进度,图纸的提供比较滞后,对施工单位违规施工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在没有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先行组织施工,整个工程边设计边施工。

2、施工单位支模架搭设人员均没有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支模架搭设不规范。

3、施工单位没有对搭设支模架使用的钢管和扣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使用的钢管、扣件缺乏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等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

4、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监理不力。选派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现场监理活动,签署监理文件,默许进行支模架搭设和混凝土浇灌。

5、建设单位在前一年大学新校区“7.25”支模架坍塌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没有认真吸取教训,监管不严,督促不力。

6、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在业主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同意该工程桩基先行施工;在未办理施工质量与安全监督手续、施工图纸未经审查批准的情况下,发放±0.00以下施工许可证(副本)。对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不规范的行为没有加以制止。

案例

十、污水消化池模板支撑体系倒塌6人死亡

2005年12月14日,某污水处理厂1号污水消化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浇注污水消化池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坍塌,共造成6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有7名工人被混凝土掩埋。当地政府组织公安、消防、医疗、工程技术人员二百余人动用了起重机、铲车、切割机等设备全力抢救,15日晨3时,一名工人获救,其他6人不幸遇难。

图 片 ID: 56377508

摄 影 者: 严杰

图9-15 污水消化池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现场

案例

十一、厂房模板支撑体系坍塌3死7伤

2008年12月21日,某金属网带有限公司扩建厂房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模板支撑体系不稳定,柱与梁板同时浇注,拉结不牢,导致施工的厂房顶层结构脚手架发生倒塌事故,事故当天1死9伤,其后又有2名伤员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3名工人事发时均被埋在刚刚浇灌的混凝土下,时间最长的超过四个小时。

整栋厂房从侧面看为“凸”字形,发生事故部位为顶部约9米高的部分。

摄影者:佚名

图9-16 厂房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现场

图 片 ID:122830252 摄 影 者:裴鑫

图9-17 柱与梁板同时浇注是事故原因之一

案例

十二、违章工程坍塌1死13伤

2005年4月17日下午16 :00左右,某实业有限公司扩建生产用房工地,在浇捣屋面板砼时,由于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梁板柱同时浇注而发生整体倒塌,造成 13名工人受伤,1名工人死亡。

图 片 ID:38885056 图9-18 模板倒塌事故现场

图 片 ID:39371562 图9-19 坍塌的混凝土

案例

十三、支撑系统失稳破坏,厂房坍塌7死38伤

2003年8月9日下午6时05分,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厂区内,一栋正在施工的两层仓库突然坍塌,造成7人死亡、38人受伤。

图 片 ID:12780337 摄 影 者:张国俊 图9-20 厂房坍塌事故现场

图 片 ID:12780363

摄 影 者:张国俊

图9-21 第二天拍摄的吞噬7条人命的工地

一、事故经过

2003年6月底,村民林某和其侄子在未办理任何土地、规划、建设手续且未经勘察、设计的情况下,雇用民工,仅凭一张仓库平面示意图就动工兴建,施工现场由林某负责管理,钢筋、水泥、模板、混凝土等分项工程由谭某等7人承包。

7月22日浇筑二层楼板,7天后就拆除一层模板用于二层模板施工。

8月9日,民工开始浇筑屋面板混凝土,当日下午6时05分,大约完成屋面板20%的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引起屋面板突然发生坍塌,致使整个建筑整体坍塌,当时在现场共有80名民工,其中一楼有1 2名民工在粉刷一层墙面,屋面有68名民工进行混凝土浇筑,发生事故时有45名施工人员被埋在坍塌的建筑物下面。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直接原因

经技术鉴定组多次到事故现场进行察看、取证,并就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工程结构体系选择不合理,浇灌屋面混凝土时,在施工动荷载的作用下,支撑系统局部失稳破坏,引起屋面坍塌,继而对二层楼面造成严重的冲击和震动,加上砖柱施工质量低劣,抗剪和抗弯能力差,砖柱严重错位断裂,导致竖向承载体系全面破坏,引发了整体倒塌(详见附件2)。

(二)事故间接原因

1、该工程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土地、规划审批手续,无施工许可、无勘察、无设计(即没有设计依据、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等任何设计文件),严重违反现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属明显的非法占地、违法抢建项目;

2、该工程包给没有任何专业常识的个人承建,直接雇佣民工按一张平面示意图盲目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任何施工技术资料和实质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施工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无检验,偷工减料,野蛮施工,施工质量极其低劣,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4、高林村村两委对村民非法占地违法建房没有履行监督、检查、制止、上报的职责;

5、区、镇政府及市、区有关部门对城乡结合部非法占地、违法建房监督、查处不力。综上所述,本起事故是一起因村民非法占地、违法抢建、无勘察、无设计、野蛮施工,有关单位和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而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法院判决结果:

7名肇事者中的林某与其侄子是房东。林某为赶工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雇用未经培训的外来民工,非法占地,违法建房,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被检察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起诉,一审被判有期徒刑7年。林某侄子参与非法占地建房并盲目组织施工,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被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有期徒刑7年。

其余5名被告均为包工头。他们违法承包工程,施工期间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至5年。

外线工程施工要点和案例 第6篇

外线工程从广义上指的是在户外施工的电缆和光缆工程,主要有主干电缆配线电线.入户线施工,小区宽带网线布线,本地网和长途网通讯机房之间的光缆施工以及电源电缆的施工工程。

本文从狭义上主要介绍光缆施工工程。根据光缆工程的特点,有如下分类:  普通光缆工程

 普通架空光缆:吊挂式,自承式。 普通地埋光缆:直埋式,管道式。 其它:架空管道式,水下光缆工程。 特殊光缆工程

 电力光缆:复合地线(OPGW),复合相线(OPPC),全介质自承式(ADSS)。 海底光缆。

对于本地网和长途网通讯机房之间的光缆施工工程,比较常见的是普通光缆工程。由于普通地埋管道光缆工程,具有施工、运输方便,工期短等显著特点,已被各运营商广泛采用。因此,本文介绍的外线工程如不作特别说明就专指普通地埋管道外线工程。

完整的海外外线工程主要包括:传输网络规划,外线设计,路权获取,工程实施,验收移交。

 传输网络规划:客户提出网络规划需求,由承建商给出网络规划并提交客户审核和确认。 外线设计:包括路由详细设计,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在传输网络规划的基础上作好路由和管道规划是传输建设的重要内容。该规划的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道路建设规划和项目光缆分配方案,需要确保光缆传输线路的安全,同时满足现有要求及未来发展规划。外线设计方案需要客户审核并最终签字确认,作为后期施工的有效指导和工程变更的重要依据。 路权获取:包括路权使用权(The right to use the right of way)和施工许可(work permit)的获取。这是保障承建商合法施工的有效依据,后面重点介绍。

 工程实施:包括外线土建,如挖沟,放管,回填,制作人手孔等;和外线技术,如吹缆,接续,成端到ODF和测试等。

 验收移交:保障项目成功验收通过,收取客户付款和交付客户商用,这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在整个外线的实施过程中,成本贯穿着始终,有效控制成本,保证项目在预算范围内,保证质量和工期顺利交付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同时以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来促进产品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下面重点从外线设计,路权获取,外线施工以及验收移交方面,并结合案例,来介绍外线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

1. 外线设计

外线设计包括路由详细设计,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要确保该设计合理并得到客户的签字认可,同时也要满足项目安全执行的要求并控制好成本。

 路由详细设计是重点,合理的路由设计是项目成功执行的第一步,严重制约着项目的外线施工进展以及工程执行成本,尤其是外包成本。要做好路由设计,首先在客户确认传输网络规划的基础上,然后需要到该国家路政总部了解道路建设规划信息包括扩建路,预留给运营商的光缆路由规划,水管,电力电缆等基础设施的信息,和客户核实后接着再去做外线路由详细设计,否则设计的路由后期变更较大,无法测算外包成本,严重的会影响施工进度并且增加外包成本。

 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路由详细设计客户确认后,就需要做出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此规划不合理,会直接浪费HDPE管和光缆以及工程辅料,同时增加分包商的工作量,从而增加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1-1 路由详细设计方案不合理会导致分包商施工进展缓慢并增加成本。

客户要求我司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输出外线详细设计方案以及合同配置BOQ,否则不同意签订合同。因此我司积极准备并开展外线详细设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并且客户配合很差,很难获取到路政的道路建设规划信息,因此详细设计后便提交客户获取路权。

和客户合同签订后,客户提交了路权获取文件,在开工前协同分包商进行路由复勘,并让路政配合确认,发现某些路由选取及其不合理,设计的路由施工难度大并且破路和路面修复的段落较多,路政反馈有些段落地下管线复杂。因此在项目组的努力下,协调路政重新选择了新的路由并让路政和客户确认,否则会影响施工进展,并且破路修复费用较高,导致分包商抬高外包费用从而增加成本。

[案例点评] 详细设计前必须进行相关设计信息获取,由于某些原因获取不了的,要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及应对计划。

路由的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尽量选择容易施工的路由。

[案例正文] 案例1-2 合理进行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前期客户对城域网管道规划为全进全出,光缆分配也规划为全进全出都成端到站点ODF上。项目组与客户交流过该方案,指出其缺点:业务调度不灵活,跳接活结头增多从而增加了传输损耗,同时信息不安全。因此,项目组给客户提出了新的优化方案,新方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客户多次拒绝改变方案,不信任我司提供的方案。

对于我司来说,新方案能节约HDPE管和光缆材料,同时从整体上减少分包商的部分工作量,能降低部分外包成本。

后来客户从总部调来一位外线技术人员,经过项目组的多次洽谈和引导,客户终于接受了我司提供的新方案,后来在项目执行期间,该方案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

[案例点评] 合理的管道和光缆分配规划能有效节约了项目的执行成本,同时能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双赢的目的。

2. 路权获取 路权获取包括路权使用权(The right to use the right of way)和施工许可(work permit)的获取,路权主要包括城域网的Urban Road,骨干网的Highway,铁路Railway。需要路权获取方到外线路由所属路政总部提交外线施工申请,让其协助承建商确认设计的具体路由,然后按照路政规定支付路权费用获取路权使用权,并提交最终设计文件让客户签字确认。在获取路权使用权后,在开工之前,还需要按照路权使用权文件上的具体要求,给相关路政部门提交施工计划并支付规定的费用才能获取施工许可,否则路政部门不允许开工。

对于路由穿越某些社区Assembly,虽然已经从路政获取了路权,但是这些区域在开工前还要给Assembly支付施工许可费用,否则不允许施工。对于进入传输站点Site Access的路由施工问题,同样也需要和当地Chief沟通好,开工前必须获取施工许可。

因此路权准确获取是保障承建商合法施工的有效依据。需要承建商和客户明确路权获取责任界面并确保路权在施工前及时获取,同时对于路权文件上的条款超出客户和承建商的合同范围时,需要及时澄清责任界面,否则影响项目进展并且增加施工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2-1 城域网路权获取文件上的条款超出客户和我司的合同界面SOW。

在城域网开工前,客户给我司递交路权获取文件,要求我司立刻开工,否则拿取消合同来施压。文件上规定:对于过路的地段需要承建商额外放3管HDPE管。由于我司和客户的合同已经明确规定了城域网施工的SOW 和SPECIFICATION,上面规定城域网需要放4管HDPE管。路权文件的该规定,将直接导致我司增加材料HDPE管费用约5万美金;同时分包商的工作量特别是过路顶管和放管长度增加,将导致外包费用也随之增加。要是该问题不解决,总成本将增加约15万美金。

因此,项目组积极和客户以及路政沟通澄清,同时让分包商做好开工准备。后来经过项目组的多次努力,客户终于和路政达成一致,我司按照和客户的SPECIFICATION施工放4管即可,过路地段不需要额外放3管HDPE管。

[案例点评] 在工程执行期间,一定要仔细察看路权文件,对于超出我司和客户合同SOW规定的部分,一定要顶住压力和客户据理力争,否则执行成本将急剧增加。

[案例正文]

案例2-2 路权获取文件不完整导致施工期间被路政强行停工。

在骨干网某中继段开工期间,分包商收到路政的正式信函,要是在规定日期内不支付施工许可费用,就让分包商停止施工。项目组在开工前就和客户正式沟通过施工许可费用的问题,但是客户拒绝受理。我司和客户签字的SOW明确规定:路权获取包括过路(Road,Highway,Railway,Site Access 等)施工许可费用都是客户的责任界面。

施工期间,项目组收到Highway路政各个分部提交给客户索要施工许可费用的信函以及费用明细共约10万美金。分包商收到Assembly的施工许可费用约2万美金;骨干网过城区部分的施工许可费用估计最终约8万美金,因此施工许可费用总和将达到20万美金。

项目组和客户沟通多次后未果,由于该施工许可费用太高,项目组不能支付该笔费用,再次和客户协调过程中,在该段施工的分包商也被路政正式信函停止施工。最后经过项目组的努力,客户终于接受支付该笔费用并且走内部付款流程。

[案例点评] 路权获取问题,是外线工程最大的难点所在。路权获取包括路权使用权和施工许可,二者缺一不可。

 在工程执行期间,对于路权获取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坚持合同原则,想办法让客户支付费用。否则,对于固定总价合同的TURNKEY项目来说,对我司及其不利。 路权相关的风险,可以在合同签订前就有效规避。项目组在合同签订前,就可以联系路政相关人员并做好关系,详细了解当地国家路权的获取流程以及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客户明确路权获取的责任界面并签字落实到实处,把不利于我司的条款有效规避。要是为了签订合同,在和客户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评估风险再决策。

3. 工程实施

外线工程实施包括外线土建,如挖沟,放管,回填,制作人手孔等;和外线技术,如吹缆,接续,成端到ODF和测试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控制的难点主要在外线土建,外线技术部分相对易于控制。

需要对项目组从上到下包括督导都要灌输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进度落后导致延期完工或者赶工加快进度都会增加项目的执行成本;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文明施工,避免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对于外线工程,为了做好成本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需要控制好分包商的外线施工进度从而来控制执行成本。外线开工前需要充分了解并评估本次中标或者洽谈的外线施工分包商的综合实力,包括分包商的执行能力,解决路政和社区问题的沟通协调能力,然后根据能力来合理安排施工段落。 需要控制好供应商的材料供应进度。材料供应商的供应进度,特别是外线土建施工部分所需的HDPE管及其附件的供应,极大的制约着外线工程的进展。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成本和项目交付进度要求,明确材料本地采购还是从国内采购。

一般外线工程需要的光缆都是从国内采购,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对于HDPE管,要是本地具备供应能力并且材料质量客户认可,可以根据情况本地采购。

 对客户的变更进行有效控制。确实需要变更的部分,需要客户出具正式信函方可变更,对于变更后的路段,交付日期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认,否则延期完工就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同时增加被客户罚款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成本。

 做好现场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工程事故,安全文明施工。对于骨干网路由穿越小镇和城区的部分以及城域网某些路段,路由极其难选,只能紧挨着其他运营商或者电力电缆等设施的路由,在这样的地方,需要竭力避免比如挖坏运营商的光缆,挖断电力电缆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工程事故,造成高额赔偿以及停工整改从而增加工程执行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3-1 按照外线段落的特点合理选取外线施工分包商来降低成本

本次工程招标的分包商,既有本地分包商也有中资公司。考虑到城域网的特点:路由复杂,地下管线较多,破路修复部分较多,经过私人土地和闹市区比较频繁,和路政以及社区沟通协调频繁。

虽然施工过程中的赔补,以及城域网施工需要和路政指定分包商签订破路修复合同已经合同规定分包商负责。但是,相对于中资公司,本地分包商能很好的处理路政,社区以及闹市的沟通协调,同时本地分包商的城域网报价相对中资公司要低。

因此城域网项目由本地分包商来负责实施,既可以降低执行成本,又能保证进度要求。

[案例点评] 合理选择外线施工分包方案能降低执行风险和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3-2 按照项目执行情况合理筹划物料采购方案,降低成本。本外线项目合同刚签订后,客户要求及其苛刻,需要我司立刻开始外线施工并开始发货,否则就要取消合同。压力巨大,项目组根据流程及时确定了HDPE管在本地采购后,就迅速和本地的两家管厂洽谈并和其中一家生产能力相对弱但是材料成本低的管厂签订合同开始生产,同时再和另一家生产能力强但是材料成本相比颇高的管厂多次洽谈到目标价,这样均衡了两家的生产数量并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

由于材料本地采购,可以缩短开工周期,保证材料的质量。要是发现材料的问题,可以及时免费更换;也减少了材料的物流成本,HDPE管体积较大,搬运困难,清关麻烦;HDPE管生产完毕后,直接存放在管厂,只需给分包商开具领料单让其直接到管厂领取,减少了管理成本。

[案例点评]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筹划物料采购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案对比,选择整体成本最优方案。

[案例正文] 案例3-3 项目变更增加了项目执行的风险,成本不可控。本外线城域网项目,由于部分路段遇到路政扩路和城市新规划,以及客户改变传输站点位置,直接导致这些路段路由需要变更。对于新路由,需要重新勘察和设计,部分路段施工难度增加,同时客户需要重新获取这些路段的路权和施工许可,将导致这些路段不能按时交付,交付进度不可有效控制,执行成本增加。

[案例点评] 项目变更导致交付进度不可有效控制,同时增加了项目成本。对于此类问题,需要和客户以及路政及时沟通,让路政尽量及时告知城市规划,让客户提前告知站点变更的确认信息,项目组再及时根据城市规划和站点变更信息及时工勘和设计并提交客户获取路权,保证项目的整体交付进度和有效控制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3-4 做好现场管理,避免发生重大工程事故,安全文明施工。

在城域网施工过程中,分包商曾把某段落自来水公司的水管挖破。随即分包商便联系自来水公司到现场及时修复,并给自来水厂作了2000美金的赔偿,同时,该分包商被路政正式停止施工了2天。

在骨干网施工过程中,分包商在某段路把MTN的光缆挖断了,中断时间长达6小时,MTN索赔6万美金并且把罚单直接递交我司的客户索赔,同时强行让我司在该段停止施工。我司客户便直接把罚单提交项目组,让项目组直接负责解决。因此三方共同到Highway路政总部协调,路政让MTN给我司提供竣工图纸来指导施工,同时让我司严格按照路权文件施工,由于MTN的竣工图纸没有按照实际情况来制作,无法指导。最终该事件在路政总部的协调下,我司分包商没有支付该笔罚款。

[案例点评] 挖坏自来水管以及光缆属于重大事故,对于此类问题,需要加强现场分包商的有效管理,增加监理人员数量,对于管线复杂的地段,需要组织有经验的分包商来施工,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否则出了事故,项目进度将被严重耽误,同时还要支付高额赔偿,增加了成本,整个项目的交付质量将受到影响。

4. 验收移交

保障项目成功验收通过,收取客户付款和交付客户商用,这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避免返工。

项目一开始就要对分包商严格要求,避免偷工减料行为,让其严格按照项目组要求的施工工序来施工,每个关键检查点都要让我司人员或者督导亲自检查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对于发现有问题的段落就要让其立刻返工并且不给签字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分包商按照我司和客户签订的SPECIFICATION以及路政总部的路权文件来执行项目,对于没有确定的路由,需要及时和客户以及路政及时沟通交流,从而避免做无用功增加成本。

[案例正文]

案例4-1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避免返工。

本外线骨干网项目,路政总部路权文件规定,施工路由必须距离路中心线40m。客户反馈,具体路由可由施工分包商和路政分部确认。

在施工过程中,某段落10Km路由,由于40m处沿路为私人房屋,果园和庄稼地,业主索要赔补金额较多。分包商和路政分部反馈后,分部签发路权文件同意分包商可以更改路由距离路中心线30m并且立刻开工。

由于路由距离路中心线40m的路权文件为客户和路政总部签署,因此客户便把路政分部签发的距离路中心线30m的路权文件让路政总部确认。路政总部反馈:路政分部没有权力修改路权文件,分部不知道该段落有扩路规划,让分包商必须按照40m的要求施工,否则未来扩路对管线的影响路政不负责任。因此,项目组便立刻让分包商停止施工,此时分包商已经开挖了1Km。

最后,请求路政总部协调赔补问题,分包商支付部分赔补费用后,回填该2Km路由并重新按照40m的要求开挖,最后该段落也通过客户的验收。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音乐课件下一篇: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