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

2024-05-10

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精选6篇)

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 第1篇

运用SWOT 分析和确定煤炭企业发展战略

摘 要: 煤炭企业是我国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SWOT(企业环境分析)分析方法,从战略研究角度对煤炭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煤炭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存在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依据战略管理理论确定河南煤炭重点企业的中心多元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战略; SWOT分析

一、煤炭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全国煤炭资源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0 %以上。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要地位近50~60 年间难以改变。据专家预测,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20 年、2050 年的原煤产量将分别为21 亿吨和27亿吨,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分别为68 %和50 %以上。

战略研究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构建企业的发展战略。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加深和完善,但是今天的煤炭企业仍然运行不稳定,长期亏损。表面上看是市场供大于求、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原因,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没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体系中; 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短视行为,为了在任期内不出乱子,稳定就是成绩,只顾眼前,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变数,如产品的开发,资源的供应,市场的扩大等缺乏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战略研究可促使企业从长远打算主动适应环境,扬长避短,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竞争将在国际中进行,而不是那种在政府保护下的国内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有利于煤炭企业放宽眼界,树立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观念。

煤炭开采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战略研究有利于煤炭企业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提高保护资源意识,综合开发意识,在取得企业,社会,环境综合效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工业企业SWOT 分析

S 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 代表oppatunity(机会),T 代表threat(威胁)。所谓SWOT 分析,即企业环境分析,是综合考虑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找出组织运作外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制定最佳的战略。

1、一般环境分析

我国政府重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为了控制煤炭生产总量,解决煤炭供求失衡的局面,国家出台了控制总量,关井压产的重大决策。针对煤炭企业经营秩序混乱的状况,国家出台了《煤炭经营管理办法》,河南省据此制定了《煤炭经营资格审查的通知》。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国有矿井,国家出台了关闭破产政策。为了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国家

出台了债转股政策,全省已被推荐实施债转股的国有重点煤矿,实施债转股后煤矿的平均资产负债大大下降。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为河南省重点煤炭企业脱贫解困及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宏观经济的影响: 1998 年以来,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具有承东启西独特位置的河南省重点煤炭企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国际上,世界经济和贸易进一步回升,亚洲经济继续复苏,由此带动煤炭出口不断增长。加入WTO 后,对我国煤炭工业应该说是有正面的积极影响,由于WTO 成员国市场的开放,煤炭贸易量将会增加。但也应看到,加入WTO 我国关税也要降低,关税壁垒作用逐步削弱,我省低热量、高成本的煤炭产品将会受到来自澳大利亚等国的竞争,将会面临着失去沿海传统煤炭市场的危险。

环境保护的影响: 煤炭的开发利用即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其严重后果不仅伴随整个开采过程,而且在矿区开发结束后仍继续存在,如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矿石中有害元素等,有可能持续几十年或上百年,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使用煤炭,提倡使用洁净能源。如郑州市取消了10 吨以下燃煤锅炉,限制居民、饭店使用燃煤灶等。煤炭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 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国家通过对煤炭垄断经营和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行资源无价,矿产品低价,深加工产品高价的政策。煤炭企业被过多“抽血”。即使现在实行的增值税制度,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煤炭企业不同于制造业,它与农业一样没有现代经营管理意义上的“上游产品”,即生产没有“原料”,“进项几乎为零”,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不对矿业实行增值税制度。我国有必要把煤炭企业的增值税改成与农业一样的低税。

2、产业环境分析

煤炭行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竞争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煤炭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从理论上讲,一个新企业进入煤炭行业的障碍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规模经济的要求,二是资本成本较高,三是政府的政策限制。但实际上,由于煤炭属于同质化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同一煤田范围内开采出来的煤炭,其内在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煤层赋存条件较好的地区,开采浅层煤炭,使得煤炭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必要资本量投入的壁垒作用大大降低。同时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即期利益,在资源性地区,开办小煤矿就成了主要的投资项目。

煤炭的买方市场使得用户处于有利的讨价还价地位。主要原因有三个: 煤炭产品供过于求; 煤炭用户过于集中,用户具有较大的主动性; 煤炭产品属于同质化、无差别的产品,用户转换成本低选择的余地大。由于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他们就在煤质,煤价等方面越来越挑剔,还采用压低价格,拖延付款或欠款的方式,迫使煤炭企业开展相互的竞争。

行业内部竞争环境恶劣。由于进入壁垒容易被克服,小煤矿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数量越来越多,河南省国有重点煤矿6 处,地方国有矿63 处,乡镇煤矿2000 多处。煤炭行业呈现“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中小企业数量多,而且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日益上升,重点煤炭企业由于包袱重,资源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投入不足等原因,煤矿开工规模锐

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也日趋下降。另外,过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使得规模大、人员多的重点煤炭企业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经营领域保持不变。

从与替代品的比较来看,煤炭的主体地位难以改变。煤炭的主要替代品是石油、天燃气、电力等能源性产品,这些替代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发热量高、污染小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均以石油、天燃气为主。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从供应商来看,对煤炭企业的竞争压力不大。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采煤机械等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大多处于买方市场,煤炭企业处于有利的讨价还价地位。从资金的供应来看,由于煤矿投资大,回收期长,煤矿建设对众多社会资金没有吸引力,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大,只能采取间接融资的方式。国有专业银行转为商业银行后,“嫌贫爱富”不愿给亏损的煤炭企业贷款,企业筹资难度大。

3、运营环境分析

产业运营环境分析主要对河南煤炭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河南六大重点煤矿主要占有本省和华东、华南大部分市场,缺乏国际市场和国内的西北、西南、华北、东北市场竞争力,总体上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占有率低。最大的平顶山煤业集团2001 年为2166 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1198 %,全省每年出口煤炭仅百万吨,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4、内部能力分析

河南煤炭重点企业与本省中小煤炭企业的比较优势有五个方面: 一是具有现代企业的组织形态。一个大型的重点煤炭企业具有煤炭生产的一整套组织机构,从地质勘探、基本建设、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到为其服务的机械制造和维修等,现在又发展了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如发电、煤炭深加工、伴生矿的利用等。这与现代工业和现代化的大生产体系客观上要求联合化和一体化是相吻合的。二是综和经济实力优势,重点煤炭企业在技术,人才,装备,资金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这是中小型企业无法可比的。三是企业内部结构优势,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省重点煤炭企业是大而全的,企业办社会的内部结构是低效率的。然而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重点煤炭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内部结构,通过化小核算单位,成立分公司、子公司等,子公司在向集团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又面向社会开拓业务,这个集团公司发展起来,就改变了原先大而全的企业性质而成为现代企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这种转型要比那些小企业依靠自身积累逐步发展成现代化企业组织快得多,代价小得多。四是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全省重点煤炭企业矿井平均生产规模为80 万吨/ 年,而小煤矿只有0171 万吨/ 年,虽然重点煤炭企业比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德国的煤炭平均生产规模为288 万吨/ 年,英国为180 万吨/ 年,但显然比中小煤矿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优势。五是具有资源丰富优势,目前全省保守储量238 亿吨,这些资源国有煤炭企业占有90 %,乡镇煤矿只开采一些边角地带,显然存在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国有煤矿占有的煤碳伴生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

河南煤炭重点企业与国内其他重点煤炭企业的比较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得天独厚的交通和经济优势,我国煤炭资源的89 %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这一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河南省地处中原,紧邻华东、中南缺煤但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由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过渡区域,同时京广、陇海、焦枝和京九等主干铁路和107、310 国道通过或邻近主要矿区,交通十分

发达,煤炭产品和非煤产品可直接运抵华东和中南11 个省市及沿海各大港口。二是具有较为稳定的煤炭销售市场。长期以来,河南省一直担负着华东、中南缺煤地区煤炭供应的重要任务,每年净调出量2000 万吨左右,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用户及市场。三是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品种齐全、煤质好。目前河南省仍有煤炭储量238 亿吨,另有可靠级预测资源量56亿吨,煤炭品种有焦煤、气煤、肥煤、瘦煤、无烟煤、贫煤和长焰煤,具有发展洁净煤和煤炭相关产业的资源优势。

煤炭重点企业自身的劣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严重。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求发展、竞争中求生存的观念,重生产,轻开发,轻营销。经营粗放,企业发展主要靠铺新摊子。二是政企不分,政府干预过多,由于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国家历来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直接干预煤炭企业,一般说来,煤炭行业的政府行为较其他行业要严重得多。三是条块分割,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受地区、部门、所有制的制约,煤炭企业间缺乏相互参与、相互协__作和配合,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附加值小,非煤产业项目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四是企业资金短缺,债务负担重,2000 年底,河南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货款拖欠率为4217 %,高达30 亿元之多,企业在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发行股票、债券等难度太大,只好增加贷款,企业大量的利润被利息冲掉,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五是企业负担重,难以与其他类型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煤炭企业的矿井因远离城市,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无现成的社区服务机构可供利用,因此所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均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不得不办医院、学校、幼儿园等社会机构;同时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煤矿工人劳动年限短,企业富余人员和退休人员高于其他行业。六是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与国外煤炭企业相比落后。煤矿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随时间推移,开采条件由浅变深、由近及远,资源条件恶化,因此客观上要求煤矿的技术进步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要。2000 年河南省重点煤炭企业全员效率平均为21818 吨/ 工,相当于美国94 年的10 %,技术贡献率仅为20 %左右。

三、河南煤炭重点企业的战略选择

根据上述SWOT分析,建立战略选择SWOT分析模型(如图)

对煤炭重点企业来说,退出煤炭生产的防卫型战略不可取,单一发展煤炭产量的积极发展型战略不可取,单纯依靠提高管理来降低企业弱势的战略也不可取。依据战略指导思想和原则借鉴国内外煤炭企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河南煤炭重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为中心多元化发展战略,具体概括为: 稳步发展煤业,积极发展煤炭相关产业,拓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

稳步发展煤业,能够保持并发展主业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达到企业整体稳步发展的目的。

积极发展煤炭相关产业,能够利用企业综合实力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克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恶性竞争、环保政策等不利的影响,避免和减少煤炭市场的冲击和风险,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煤化工、热电、煤气化,可以直接消化煤炭,把一次能源转化为市场需要的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

拓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能够改变和提升传统煤炭产业跟上时代步伐,实现现代化生产与管理,解决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达到快速、持续发展的目的。

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 第2篇

1战略地图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绩效评价工具,一般来说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先导,也是很好理解与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战略地图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时间序列性,它对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衡计分卡是重要的绩效评价体系,它与战略地图的相互结合使用,可谓双剑合壁,天下无敌了。下面我们主要谈一谈如何理解与正确运用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如何与平衡计分卡结合起来使用的。

1、战略地图的概念

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与平衡计分卡相比,它增加了两个层次的东西,一是颗粒层,每一个层面下都可以分解为很多要素;二是增加了动态的层面,也就是说战略地图是动态的,可以结合战略规划过程来绘制。

2、战略地图的与平衡计分卡的关系

战略地图是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3、战略地图的简介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才能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从而实现股东价值(财务)。

4、六步绘制企业战略地图

第一步,确定股东价值差距(财务层面),比如说股东期望五年之后销售收入能够达到五亿元,但是公司只达到一亿元,距离股东的价值预期还差四亿元,这个预期差就是企业的总体目标;

第二步,调整客户价值主张(客户层面),要弥补股东价值差距,要实现四亿元销售额的增长,对现有的客户进行分析,调整你的客户价值主张。客户价值主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总成本最低,第二种价值主张强调产品创新和领导,第三种价值主张强调提供全面客户解决方案,第四种是系统锁定;

第三步,确定价值提升时间表。针对五年实现四亿元股东价值差距的目标,要确定时间表,第一年提升多少,第二年、第三年多少,将提升的时间表确定下来; 第四步,确定战略主题(内部流程层面),要找关键的流程,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做什么事。有四个关键内部流程:运营管理流程、客户管理流程、创新流程、社会流程;

第五步,提升战略准备度(学习和成长层面),分析企业现有无形资产的战略准备度,具备或者不具备支撑关键流程的能力,如果不具备,找出办法来予以提升,企业无形资产分为三类,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

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 第3篇

1 怀化铜仁两地高职教育的现状及优劣分析

1.1 怀化职院现状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湖南省安江农校和怀化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 实行省农业厅与怀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市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占地面积1000亩, 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

1.1.1 生源和师资状况

学院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 现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现有教职工429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人, 博士、硕士74人。

1.1.2 学科和专业状况

学院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环境与生物科技系、动物科技系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观光农业等30个高职专业, 每个专业均有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

1.1.3 实训状况

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个, 生产实习基地30个, 校园网1个, 设有杂交水稻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中心、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

1.1.4 合作交流

政校合作:学院加强政校战略合作, 推动高职教育“一线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学院按照“政府统筹安排、学院主动服务、办学重心下移、学历培训并举”的原则, 与沅陵县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推广、新型工业和中等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实现高校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对接与互动, 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骨干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校校合作:与吉首大学、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等本科院校进行专升本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合作。

校企合作:第一,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共建共办的产业学院模式。学院以种子产业需求为背景, 以种子生产专业为基础, 分别与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亚华种业公司、金珠米业公司、五溪米业公司、海南神农大丰种业公司、袁氏种业等六家国内种业品牌公司联手, 按照“行业牵头、学院主办、企业参与、董事会运作”的方式, 组建杂交水稻种业学院。杂交水稻学院学生全部实行订单培养, 免费入学。省农业厅负责政策扶持、企业负责资金筹措, 学校负责招生, 三方之间打通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互聘、学生实习和就业、职工培训、应用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通道, 真正形成了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 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二, 加强工学有机结合, 创新“三平台互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按照“教学主体、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原则, 对接相关企业的需求, 调整课程设置, 把课堂搬进企业, 把教学放到车间。先后和隆平种业、江苏雨润集团、湖南九鼎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大北农、大康牧业、辰州矿业、三一重工湖南汽车制造总厂、谷崧企业集团、宁波重型机械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万斯杰外贸公司等四十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工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特别是其中的“雨润班”“九鼎班”, 不仅学生在校期间, 由公司补助一定的生活费, 并承诺学生到企业上班后, 两年内返还全部学费;“宁波班”则考虑到工学结合的需要, 直接在宁波市的企业里开课, 由学校定时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给学生上课。第三, 学院直接与江苏的中江种业采取股份制合作, 共同开展杂交水稻科研攻关。

1.1.5 就业状况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重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高校的联合办学, 与全国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十多所名牌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进行“订单式”培养, “对口式”深造, 大多输送到江浙、广州等地。合格毕业生100%推荐工作, 优秀毕业生均可继续升入名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是湖南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1.2 铜仁职院现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铜仁地区农业学校、卫生学校、财政学校、商业学校、高级职校组建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首批40所立项建设单位。2009年, 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占地面积1160亩。2013年, 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中, 跻身全国高职25强。

1.2.1 生源和师资状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1500人, 生源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老挝、印尼、越南、喀麦隆、叙利亚、尼泊尔6个国家。现有教职工696人, 有正高职称教师40人, 副高职称教师143人, 博士16人、硕士214人, 双师型教师341人;有省管专家1人, 市管专家6人。

1.2.2 学科与专业状况

学院现有12个二级办学分院, 开设有43个高职专业, 打造了药物制剂技术、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 、护理、针灸推拿、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1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

1.2.3 实训状况

学院有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8个实训中心, 建有生态农业示范园、医学技术实训中心、苗圃园等1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361个企业、村寨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 形成了集“教、学、做、研、推、训、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1.2.4 合作交流

政校合作:围绕铜仁市政府主导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 与政府产业部门开展政府订单办学, 合作培养地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政府产业部门签订合作培养协议, 明确双方人才培养责权利。按照协议, 政府产业部门将安排毕业生到乡镇医疗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或单位就业。

校校合作: 除了与贵州大学联合试办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之外, 学院今年又与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签订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协议, 开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药学、护理4个专业本科试点。通过联合办学, 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 扩大了办学影响,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

校企合作:学院各专业依托行业企业, 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共建实习实训中心, 共同开发课程, 互兼互聘教师, 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协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优先接受和推荐毕业生就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 学院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国际合作:学院与英国阿斯顿大学、柬埔寨经济管理大学等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在2011年招收22名老挝留学生后, 2012年招收了老挝、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104名。通过国际合作办学, 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国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

政校企合作办学是铜仁职院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特点所进行的合作育人模式改革探索。这一模式的改革, 紧贴区域经济产业人才需求,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积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 切实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5个基本要素融入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

1.2.5 就业状况

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人才交流会, 先后与希望集团、展望集团、海南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上海人才市场、江苏鲲山置业有限公司等10余家省内外用工单位达成协议 , 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不断向外输送毕业生, 就业率高达97.64 %, 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就业50强高校。

1.3 两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优劣分析

1.3.1 怀化职院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如表 1)

1.3.2 铜仁职院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如表 2)

2 怀化铜仁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协作的意义和潜力

2.1 战略协作的意义

2.1.1 有利于服务整个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 中国大区域性经济带和城市群经济区的快速形成, 赋予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的特征, 培养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已成为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此情况下, 怀化与铜仁两地高职院校建立战略协作关系, 共同聚焦协作区域内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探索高职教育协作区域内合作体制与机制, 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平台高地, 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2.1.2 有利于形成强大竞争合力 , 在激烈的高职教育市场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

当前, 国内高职教育市场竞争激烈, 要想取得较多市场份额, 单靠一家的“单打独斗”难以壮大, 需要与其它具有不同优势的高职院校加强合作, 强强合作才能“重拳出击”, 以较低成本占领较多份额。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 实行“抱团发展”, 在理念分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 形成整体, 在全国形成较强的聚合性竞争优势。

2.1.3 有利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 , 是两校优势互补 、提高办学效益的双赢之道

当前, 资源紧张、经费短缺是各院校普遍遭遇的问题, 建立战略协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形势和内在需求,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开展战略协作, 有利于将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如在研究领域,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在教学领域, 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等。形成区域影响, 树立协作办学表率, 提高对学生就读的吸引力。

2.1.4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要, 培养优质人才

高职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发展, 职院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征, 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求、培养各方面优秀高职人才, 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加强协作, 将有利于学生在更广泛的学科、更多的选择余地的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两校拆除围墙、在优势专业与师资等方面沟通协作, 将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 互补互促, 为片区发展提供教育和人才保障。

2.2 战略协作的潜力

2.2.1 占有地缘性优势 , 存在共同的文化和诉求

怀化铜仁分别位于黔东和湘西两省交界地区, 地理位置毗邻, 对接交通便利, 同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内, 同属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内陆贫困地区, 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发展诉求。一方面, 两地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 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另一方面, 怀化和铜仁两地职院存在共同的发展和利益诉求, 加强衔接沟通, 寻找共同点并形成合力, 则更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和争取政策支持。

2.2.2 同处武陵山片区 , 有区域内高职教育政策导向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关于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做了强调:要建设一批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形成面向武陵山片区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改造和完善各级职业教育学校主干专业教学、实训条件;大力培养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和民族文化艺术人才、民间工艺技能人才;重点支持旅游、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等专业性职业院校, 改善学校设施,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政府的支持推动态度将为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的合作开启“绿色通道”。

2.2.3 困难与机遇并存 , 人才需求要求加快区域协作

作为国家第一个扶贫攻坚实验区, 国家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为武陵山片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 武陵山片区近3000万人口, 跨十多个地区, 需要2-3所好的职院来支持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 怀化职院和铜仁职院恰逢难得机遇, 同时也任重道远, 两校若能加强合作, 将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各项协作的推进中抢占先机。

2.2.4宏观与微观着眼, 协作的潜力需求均较明显

一是在发展实践中, 武陵山片区内各级政府和群众已经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 并开展了相关探索, 积累了一定经验, 为加快片区协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武陵山片区着力构建“六中心四轴线” (其中“六中心”指:黔江、恩施、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六个中心城市) 经济带格局, 怀化和铜仁作为武陵山片区的两座中心城市, 遥相呼应, 交流合作的机遇和前景将大有可观。三是怀化职院与铜仁职院两校非对称专业各有发展, 可在优势专业和科研领域等方面加强互学, 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外来资源的共享, 有利于自身的进步。

3怀化铜仁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协作的路径探寻

未来的高职教育市场, 将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潮流, 打破过去“封闭自守、绝对竞争”的思维, 积极推进协作交流, 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开展竞争性的互补合作, 才能在职教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实现双赢。

3.1站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高度, 试水区域性联盟

3.1.1高职院校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的简介和列举

高校区域性联盟指特定区域内若干高校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互聘、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来的联盟协作关系, 联盟成员间将开展跨校选课、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对口帮扶及人才培养, 共同组建科研团队, 开发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共同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2005年, 横跨上海、浙江、江苏三省的八所学校组建了著名的“长三角名校联盟”, 主要有交换生计划、暑假班计划、联合举办博士生论坛和暑假学校、成员学校之间推行学分互认等制度。

3.1.2窥见怀化职院铜仁职院实行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

区域性协作联盟成立后, 可以资源、信息等形式, 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 增强两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可在相同或相近专业内开展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和教师研修项目, 进行课程交流、教师互聘、专业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就重点建设专业和共同关注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互通学术信息, 联合申报和承担重大研究项目 (课题) , 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建立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机制, 创新办学思路, 提高办学质量等。

3.2全面深化协作内容, 联合打造武陵山片区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高地

3.2.1联合办学, 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探索两所职院之间生源互招办法;实行学生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制度, 互认学分, 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相互转学和转专业;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 交换学生可以在另一职院进行一学期或多学期的学习, 两所职院互相承认交换生在交流校学习和交流期间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

3.2.2师资互聘, 实行教师资源共享工程

互聘教师, 共建教学团队;互相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互相开放图书馆, 联合举办应用技术技能竞技比赛。

3.2.3增进交流, 共促课程设计和专业建设更加优化

建立学科队伍共建、互访、学术交流制度, 组建跨校的学术梯队;共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共享建设成果;专业建设上可探索共建学科专业:铜仁职院优势专业有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专业等, 而怀化职院优势专业有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等, 两校完全可共同培育并相互学习特色专业。

3.2.4优势互补, 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两校之间校际科研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开放科研资源, 建立跨院校科研创新团队, 联合申报、承接科研项目, 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及产学研活动;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学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 便于师生进行远程学习。

3.2.5就业合作, 形成职院协作的区域影响

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 是每所高职院的重要任务。两校要加强整合现有学生就业平台, 优化两校推荐就业资源配置,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怀化铜仁两职院在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3完善政策环境和网络建设, 落实战略协作的组织与管理保障

3.3.1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

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 建立起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两校协作体系, 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协作秩序, 积极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 确保两校战略协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特别是在一些政策争取和共同发展利益诉求上, 两校要开展联席研讨、形成合力。

3.3.2设立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

学习国外和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加强战略协作的先进做法,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负责两校联盟协作的具体事务, 并监督各项协作项目的开展。可设立协作理事会, 人员由双方校领导人和专门机构负责人组成, 设定协作的规划和计划, 协调和落实协作事项。办公室要求有专职员工, 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有履行职能的相应制度, 能够保障两院之间联盟协作的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精干高效, 确保战略协作的持续推进和长远发展。

3.3.3整合网络资源, 打造信息管理平台

协作双方由于之前相对独立, 彼此之间在校园文化、组织结构、管理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 这就需要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 促进信息沟通, 采用定期发布合作项目报告和合作论坛年度报告等多种沟通方式, 整合联盟协作中的网络资源问题, 为两院信息交流提供快捷通道。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校际合作办学探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1-5.

[2]刘思伶.我国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D].山东大学, 2010.

[3]孙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的研究[D].厦门大学, 2012.

[4]怀化市委职业教育调研组.怀化职业教育调研报告[Z].2013 (12) .

[5]陈述.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 .

[6]汪怿.国外高校战略联盟与合作的几种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0) .

战略与技术创新和运用 第4篇

白春礼表示,五次科技革命中两次是科学革命、三次是技术革命。随后,技术革命又带来了产业革命。第一个启示就是科学先导,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和源泉。第二个启示是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内在矛盾是科技和产业革命两个强大的驱动力。第三个启示是科技强国,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往往导致世界中心的转移,同时伴随着大国的兴衰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大调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点、群发突破的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形成历史性交汇,呈现四大新特征:需求引领更加明显,创新驱动更为迫切;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群体突破态势初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格局深刻变化;组织模式持续变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研发工具和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使得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白春礼说。

白春礼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引发产业技术和组织的深刻变革,为后发国家赶超跨越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弱,总體处于国际分工低中端,一些重点领域还处于跟踪模仿为主的阶段。

技术战略和能力 第5篇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行经营山东电网为核心业务。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包括全省两个副省级市和15个地级市供电公司在内的31家下属公司以及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核电集团公司、山东鲁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鲁能鑫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和受托运行经营22家发电企业、7家电力施工设计企业和23家多钟产业企业以及6家金融企业。管理县级供电公司98家,供电区域15.7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9579万,服务3570万电力客户。

作为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和全省最大的公共服务企业,公司致力于规划、建设和运营山东电网,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和优质的电力供应。豪情绘蓝图,号角催征程。山东省电力公司将以领先发展的昂扬锐气,苦干实干的攻坚斗志,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牢记使命,永争排头,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不懈奋斗!

二.发展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公司立足于科学发展,坚持效益至上,推进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公司的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优质服务水平、职工队伍素质和公司品牌形象显著提高,在坚持“四个服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显著提高,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是第1个初步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的现代化公司。

三.总体目标

根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山东特高压电网将紧密融入国家特高压电网,建成以3个特高压交流落点为重要支撑,4个直流落点深入负荷中心,以覆盖全省所有市地的“五横两纵”500千伏环网为主网架,以220千伏环网为市域电网主网架的坚强电网。

届时,山东电网将具有较强受电能力和较高稳定水平,电网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和安全可靠,实现全省各级电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文化

1.企业精神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两越”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两越”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2.企业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和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和讲诚信,遵纪守法和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和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和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对国家和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和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和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五.技术战略与能力

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关键要素在于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需要针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目标,通过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来达到企业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要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涉及市场分析、销售行为学、要分析客户的心理,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完善的企业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战略。它主要包括客户让渡价值理论、关系营销理论、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电力市场细分理论等内容。

1.客户让渡价值理论

客户让渡理论是由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的一个研究构成客户机制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基本标准的理论。客户让渡价值理论是客户价值总额与成本总额之间的差值。客户价值总额体现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期望值,可以反映在商 品质量、企业形象、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成本总额体现在顾客在购买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所服务的全部内容,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主要涉及花费的时间、经历、交通、金钱和体力等方面。所以,顾客在选择商品或 者服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比较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差值,尽可能选择价值大,成本小的商品。就比如,现在有些消费网站,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完成购 物,通过网上支付的形式获得免费的送货服务。及时网络商品稍微有些贵,但相 比极低的客户总成本,消费者还是会去选择。这就体现了顾客选择最大让渡得结果。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增加客户让渡价值:

(1)增加客户总价值。影响客户总价值的主要因素为: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几方面。其中,产品价值是指由产品功能、属性、品质、种类及样式所带来的价值。产品价值是客户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是由客户需要来决定的。服务价值主要针对具体的货物,企业在向顾客销售物品本身的同时,还会向顾客提供后续的增值 服务,比如大件商品免费送货上门、家用电器免费安装、定期上门检测维护等所产生的价值。服务价值是组成客户总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价值是针对员工的营销思想、知识结构及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制度的执行力、创新意识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为企业来带的价值。由于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是由员工来完成 的,因此,员工的价值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整体质量,决定客户价值的大小。人员价值对客户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形象价值直接反应了企业的品牌的形象和公众形象,是由企业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所决定的,具 体体现在企业的商标、产品、包装、工作场所等构成的形象价值。

(2)降低客户总成本。客户购买产品的总过程是从产生需求动机——寻找购买信息——判断选择产品——决定购买——实施购买以及购后感受。客户总购买成本除了包括货币成本之外,还包括客户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客户购买商品首先考虑的是货币成本的高低,货币成本是构成客户购买总成本决定因素。除此之外,客户在购买产品过程中耗费的时间、精神 等也是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想要为客户创造最大的让渡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必须帮助客户降低非货币成本。对电力产品来说,电力产品因其特殊性,最主要的产品属性是电能的周波、电压合格率及供电可靠性。顾客对于电力消费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最少的价格购买到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目前,电力企业在增加产品价值,降低客户成本方面,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 加强主网建设、加快配网 改造升级。对电力企业来说,要把电力产品销售出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客 户而言,则是用货币购买电力产品,实现其产品价值。② 降低电力建设造价,取 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客户购买的货币成本。

③ 要想使客户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电,需要转变观念进行电价创新,加大峰谷电价

推广力度,推行丰枯电价,不同 用电可靠度电价,不同负荷电价,增强产品适应

性,满足客户对产品价值的多样 化要求,以满足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大产品价值的目的。

④ 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搞 好安全生产,提高电能产品合格率和可靠性。电力产品电

压及周波不稳定、供电 不可靠必将损害客户利益,更谈不上实现客户的产品价值。

综上,客户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各个构成因素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某一 价值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其它价值因素的增减,从而影响客户总成本的大小,而 且还影响客户整体让渡价值的大小。因此,电力企业在决定企业营销战略时,要 从多个角度入手考虑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客户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总价值,同时希望担负尽可能少的总成本,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抓住客户的心理与需求,平衡总价值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以较低的市场营销费用为客户提供 更多客户让渡价值的产品。

2.关系营销理论

关系营销理论是由巴巴拉·本德·杰克逊(BarbaraB.Jackson)于1985年提出的。理论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由产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 他公众发生交易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关系。电力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有助于培养电力客户的高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达到享受满意的最高境界;有助于对内对外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与利益群体保持更深层次良好、持续的关系。

(1)电力企业与内部雇员之问的关系

电力公司要实现良好的营销战略目标,不能简单地依靠市场营销人员和客户 服务人员,更要依靠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的努力。只有企业全体员工严格按照 企业制度执行,依照企业服务水平目标努力,各部门才能通力协作,使企业高效 运作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才不会形成短板。要通过培养每个员工的营销意 识,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总体价值,减少总体成本来吸引客户,最终是要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努力,企业运营过 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要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激励员工提升自 身的实力,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企业的实力,形成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

(2)电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最熟悉的依据话“顾客就是上帝’’,足以 体现客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企业是就是客户的竞争。企业的客户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客户;另一类是消费者。不论是组织客户还 是消费客户,企业都应该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尽可能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通 过提供完善的、人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就电力企业而言,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千家万户,需要为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服务,所面对的客户群包罗万象,因 此,处理好与各类客户之间的关系,不但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社 会形象,也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培养员工善于沟通的 工作作风,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电力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

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突出表现在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当前,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很多,有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随着目前的新能源的 发展,更有风力

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和核电等企业。不同企业的发电成 本不同,因此发电价格成为最为主要的电力企业的竞争方式。随着技术的发现,目前出现了可替代能源加入到能源竞争的行列中。因此,电力企业只有通过相互 协作,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合作竞争一一词就此诞生,具有不同优势,能够互补的企业可以增加企业间的合作,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交流彼此的优势技术,以降低企业开发和运营的成本,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4)电力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电力企业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企业,仓储环节。我国目前仍以煤电企业为主,生产、传输和销售一体化完成,不需要 煤电企业主要的供应商就是煤炭以及配 套的运输物流公司。由于煤炭价格和物流成本近年来波动频繁,因此,为了控制 企业生产的成本,电力企业应该加深“供求一体化一协作,与重点企业建立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将相互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沟通与合作,以求得企业的稳定、有序、持续的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电力企业与其他公众的关系

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如政府机关、广电媒体、各大院校、金融机构等,电力企业应该将他们作为重点客户,提供更为高效、有力的电力保障服务。同时,针对社会重大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等,关系到国家形象,更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电力保障服务。所以,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把这样的组织和活动纳入企业运营和营销的重点工作中,有针 对性地制定营销和保障策略。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关系,尤其是利益相关的事宜。不但要面的与企业员工、企业市场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直接关系; 还要面对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临界关系;更要面对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间接关系。同时,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三个关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所需面对的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所以电力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要适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关系的变更而有节奏地调整,相比较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营销体系,这种动态营销策略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开展一个动态的评估,根据不同对象的性质,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均衡各个关系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个人理解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出来的内在手段,如果没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会出现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存在的前提是市场竞争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免遭淘汰,才利用战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其中包括人、财、物、环境等方面的要素能力,包括技术、生产、采购、销售、运输、协作、公关等方面的横向能力,包括战略、战术、操作等方面的纵向能力,还包括学习、调整、创新等方面的动态能力。企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各种能力的无机拼凑,而是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企业能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企业能力是可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试点方案 第6篇

试点方案》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自主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公司根据“安徽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公司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制订《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试点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部门要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真领会实施科技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创新理念落实到技术、生产、管理各方面,在项目设计、人力资源、配套资金等方面统筹规划,确保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试点方案的实施。

附:《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试点方案》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

附件:

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试点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自主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公司根据“安徽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公司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皖北药业研发能力建设

公司要始终依靠研发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施公司科技创新战略;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依靠技术中心提升公司技术水平;要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依托,进一部强化公司自身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同时公司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打造以科技先导为中心的战略品牌,提高成果转化能力。

要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做好科技项目攻关;要逐年筛选1—3个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进行重点开发研究。使公司形成以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及其衍生物为主导产品,以那西肽、阿维菌素等兽用抗生素为未来发展方向的生物产业链。

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公司已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的战略,为实现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化及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要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的投资力度;加速实现那西肽、阿维菌素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成立的新产品筛选及开发组、发酵原料药品种调研、培育组、原料药生产技术深化实验组、原料药发酵染菌攻关组、提炼技术深化科研组、合成原料调研培育组、制剂产品技术深化组等10个小组,要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作为研究开发重点,并要确保创新资金来源和落实。

在研究开发经费方面,公司要以科技先行的方针为指导,优先安排技术开发费用。公司要利用自身优势为,以微生物发酵产品为研究方向,不断完善相关研究设施建设。公司成立了研究所,先后建成了符合GMP及FDA要求的质量检验室及合成检验室、发酵实验室、菌种研究中心等具有完善设施的先进实验室;建设了小合成实验生产线;购置了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仪、旋转薄膜蒸发仪、高级菌种选育罐、高级发酵实验罐等实验仪器,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确保进行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

3、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的发展与壮大靠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关键是造就一支科技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皖北药业要大力推进人才工程,切实做好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工作,强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以技术创新人才为主体、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技术创新队伍。

公司要加大对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公司将加大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培训,要培养一批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鼓励管理干部、基层管理人员参加管理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上费用费用由公司承担。

4、完善创新战略和管理制度 2006年10月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决议》

决议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作为今后的一项长期工作。努力提高公司学习力、创新力,不断丰富、完善皖药理念的内涵;努力营造“创建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做学习型干部、创新型干部,做学习型员工、创新型员工”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组织变革能力。

5、完善创新机制政策

上一篇: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下一篇:英语专业的毕业留言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