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翻译及赏析

2024-05-12

偶成翻译及赏析(精选14篇)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篇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古诗简介

《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写了作者对自己的艰难处境、对动荡的时局的感慨,但并不低沉,一扫中国古人在写这类怀忧伤时的诗作时所表现的那种哀叹忧愁之绪,作者在他的感怀中灌注了一种愤慨激越的情绪以激励自己和友人。全诗意境含蓄,抒情较浓。

翻译/译文

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做什么呢?举目遥望,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

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楚辞·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李商隐《代魏宫私赠》:“知有宓妃无限意,春兰秋菊可同时。”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

这首诗,是鲁迅久积悲愤、愤涌而出的结果。因而,在无限悲愤之中蕴藏着呐喊的豪情,在凝炼精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与其战斗的韧劲。诗意婉转,而又义正词严,比喻浅豁,却又含而不露,用典质朴,但又朴而见雅。全诗层层递进,不枝不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与艺术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现实、险恶的环境,为下面诗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次句暗述朋友的规劝,一个“惹”字,既牵动了作者重返“旧游之地”的“梦思”,又倾吐了作者“如处荆棘”的恶劣环境的愤慨。第三句中的一个“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对国民党摧残文坛罪行的无比憎恨,又含有作者对为革命而献身的革命战友的深情怀念。这一句,既以“芳林寥落”与首句的“文章如土”相呼应、相补充,又起引出末句的作用,以兰、菊不同季节开放为喻,暗述自己“很难成行”的缘由,表达了作者誓与他们斗争到底的不屈意志与坚强决心。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2篇

春日偶成

程颢〔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

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

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其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素,而其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素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其简单地描发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其用“过”来强调自己在素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素,不知不觉已经境了很远很远。自样,自两句诗尽管描发的只其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其自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其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素色中漫游,在素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自应该其十分自然的事,但其,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自似乎只应该其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其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发自首诗时很可能已经其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自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其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其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发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黄陂的怀念。

作者介绍: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3篇

1生态翻译学中的“多维转换”

在全球生态思潮的感召和促动下,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领域的较新研究理论——生态翻译学。胡教授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探索和构建出“翻译即生态平衡”的翻译观。他指出, 翻译不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而且应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和影响。该理论重要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方法之一就是“多维转换”。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 要改变单一维度的翻译处理, 除了要做“语言转换”, 还要观照“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心理暗示、美学追求等多个维度”, 从而实现翻译的生态平衡 (胡庚申, 2013:264) 。这一“多维转换”理论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当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达到平衡, 便能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获得原语所传达的信息。影片《北京·纽约》的译者就很好地利用了此翻译方法。

2《北京·纽约》字幕翻译中的“多维转换”

2.1“语言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据钱绍昌教授所言, 影视字幕有两大特点:简洁性和通俗性。一般来讲, 在电影播放过程中, 对于同一台词, 演员只演绎一遍, 观众随着画面的快速流动, 扫视瞬间出现又消失的字幕, 这就要求字幕语言具有简洁性;其次,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 电影的字幕语言只有在符合大众欣赏水平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更好地起到传播作用。所以, 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语言维的转换”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在尽量在不改变原语意思的情况下, 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选择简洁、通俗的词汇, 让译语能够如鱼得水, 适应它所在的电影生态环境, 从而让观众能够顺畅无障碍地观影。《北京·纽约》的字幕翻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首次踏上美国领土的蓝一与早已扎根美国的朋友李彦的一幕对话。蓝一一心只想找到茉莉, 李彦专门以他的名义安排的聚会他也毫无兴趣, 于是李彦劝他说:“大哥, 这可是你的局”。“大哥”这一称呼, 在中国文化里很多时候只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重, 并不意味真有血缘关系。如果用“eldest brother”就会让英语观众对他俩的关系迷惑不解。这里译者直接省略称呼, 不影响整体意思又节省了空间, 一目了然的语言表达与画面得以同时“瞬间”流动出现 (孙乃荣, 2014) 。

“局”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有局”一词常特指“有饭局、有棋局”等, 表示几个朋友凑在一起热闹热闹吃顿饭或打个牌之类的聚会。片中的这个“局”就是以蓝一为中心的私人聚会。一般来讲, 谁是中心人物, 谁就会是设局者。影片译者没有纠结于冗繁地解释“局”的意思, 直接用“you are the host”, 简洁、明了。交际意图实现了, 晦涩难懂的原语文化也没有给目的语观众带来障碍, 这里以“语言转换”为主的“多维转换”巧妙地让翻译适应了影片整体生态环境。

这一对白出自于蓝一与茉莉在美国初次邂逅、共看海港夕阳的场景。为了讨茉莉开心, 蓝一向茉莉描述起了在此情此景之中他和梦中的一位老人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 蓝一从满口文艺腔哭然转变成自我吹捧, 顿时逗笑了茉莉, 也引起了茉莉对这个小时候的调皮“跟屁虫”的美好回忆。“高端大气上档次”是2013年中国国内的流行语之一, 它最早出自于《武林外传》, 后来又出现在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 再后来又频现于众多电视节目, 这也成为它走红的原因。它用来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档次, 简称“高大上”。影片中用于指人, 译者用了sophisticated这个词。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sophisticated用于形容人的时候, 指的是“善于社交、高雅时髦、见过世面”。被译者放到这里解释“高大上”是再适合不过了, 让英语观众在字幕停留的有限时间和画面内, 能够获得和汉语观众对影片近似的理解。译者在语言维度做了成功转换, 同时也把sophisticated和high-class并列排放, 保持了原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并列状态, 增添了美学效果, 也达到了交际意图。

片中的茉莉一心想在美国成为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 事与愿违的情况下她不得不身兼数职。片中一幕, 在餐厅当服务生的她给客人端上了一盘“京酱三宝”。为了向英语观众传达这道中国菜的意思, 译者没有纠结于逐一列出相对应的“三宝”, 而是译出了这道菜的特色:“three”三样东西, “treasure”都是宝贝, “Beijing”地道京菜。译者采用了几个常用词, 简短精练, 实现了语义的灵活对等, 英语观众能够轻松越过语言障碍, 欣赏影片 (李黎, 2014) 。[4]译者巧妙地做了语言转换, 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心理暗示, 那就是“delight”一词所传达出的: (吃了) 让人开心。多维转换让翻译既兼顾了“实用价值”, 也兼顾了美学价值。

2.2“文化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 更是文化的翻译 (班荣学, 2004)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 各民族有其自身语言表达习惯, 当影片中出现了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 译者要以观众的文化背景为导向, 选择他们的文化领域里所习惯的表达。也就是说, 翻译要让涉及文化的语言“入乡随俗”, 做出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让目的语观众轻松理解和接受影片。

送外卖邂逅摄影师乔的茉莉, 应邀当了乔的模特。在一次合作之后, 茉莉问对方是否会一直当摄影师。乔用了这句:“Something about making money out of thin air”来回答。英文原意是“凭空变出钱来”。指付出极小的努力就能有很大的收获。而译文“空手套白狼”在中国有一个典故:在古代, 白狼是一种祥瑞的动物, 它常常和圣人, 和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帝王世纪》记载:“汤得天下, 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所以, 在中国文化里, “空手套白狼”就类似于“福从天降”的意思。译者用中国人熟知的习语从文化层来进行转换, 让汉语背景的观众更容易体会到片中乔对摄影这项工作的驾轻就熟。译者在保持了原语与译语语意对等的情况下, 让文化入乡随俗, 整合了跨文化和跨语言的“多维转换”, 也实现了翻译的交际生态平衡。

这一对白出自于和例4一样的场景。当两人谈到相互快认识一年时, 爱慕茉莉的乔激动地用这句话表达了对了解茉莉的渴望。这里的英译汉处理得很恰当。Annie Hall《安妮·霍尔》是1977年的一部浪漫喜剧, 获得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由伍迪·艾伦执导, 而剧本则由他与马歇尔·布里克曼合力写成。艾伦创作此剧本时片名本叫“Anhedonia”, 但此片名被认为不会卖座。布里克曼则建议另一片名“It Had to Be Jew”, 却被认为更不会卖座, 最终“Annie Hall”成为了发行时的片名。对此, 英美国家的影迷们人人皆知, 可很多汉语观众却并不知情。《北京·纽约》中乔所用到的“do a good Annie Hall”被译为“一无所知”, 译者成功地避开了文化困扰和陌生表达, 用简洁有力的中式成语让汉语观众也能无障碍地了解乔当时的心情。文化维和语言维的转换, 让译语既“传神”又“达义”。

这是来自于茉莉以酒吧歌女身份登台一幕的画外音。背景声音介绍她是“the lady from Shanghai”。这一原语本身就用得很巧妙。剧中角色茉莉从小生活在重庆, 长大后到了美国, 和上海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在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们看来, 中国最耀眼的城市当属上海, “夜上海”的灯红酒绿, 歌舞升平便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而当中的歌女舞女便是它的招牌。所以“上海歌女”成为老外们心中最熟悉的“中国女人”也就不足为奇。原语用“the lady from Shanghai”很好地“迎合”了老外们。

再看汉译语, 译者如果将原语直译为“上海女人”, 除了让人迷惑不解, 上海以外的中国观众恐怕也不会很开心, 他们会想:难道上海以外的地方就没有这么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译者关注了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 翻译了“语言”, 也翻译了“文化”, 同时也顾及了“心里暗示”, 顺应了目的语观众的思维等习惯, 灵活变通地采用了多维转换。

这一对白出现在乔带寂寞的茉莉到自己郊区的家, 并向她表白之后的一幕。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乔对靠在自己肩上的茉莉说道:“This was my escape.”“escape”本意为“逃避、逃脱”。这里译者处理为“世外桃源。”在中国文化里, 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指与世隔绝、毫无纷争的美好世界, 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语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译者这里巧妙地让译语入乡随俗, 成功向汉语观众传达了人物的美妙心境。从而, 翻译的文化维转换引导了语言转换、达成了交际意图, 也让目的语观众体会到语言之美。

2.3“交际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不少译者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了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语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目的语中得以体现 (胡庚申, 2011) 。而交际维的转换通常是建立在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上。因此, 一旦发生交际维的转换, 也就同时发生了语言和文化维等的多维转换。

例8画外音 (对蓝一) :蓝先生你敢不敢嫁给身边这位可爱的林小姐Off-screen voice (to Lenny) :Mr.Lenny, do you have courage

to marry this gorgeous woman?

事实上, 蓝一在国内已经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就是例中的林小姐。林小姐的富豪父亲给了曾孤苦伶仃的蓝一一切, 这成全了女儿的婚姻。婚姻中林小姐深爱着蓝一, 可蓝一的心却远在大洋彼岸, 这一点两人都心知肚明。画外音出现在蓝一和林小姐结婚的一幕。在中国传统里, 举行结婚大典称为“男娶女嫁”, “嫁”和“娶”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词, 而且中国传统也认为, 女性从经济、从体力上都是相对较弱的一方, 所以, 走进婚姻的女人是一种自我牺牲。影片里的林小姐在很多方面, 尤其是经济上强过蓝一, 说“女娶男”一点也不为过, 但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 她必定也是最大的牺牲者。很多英语国家并没有嫁娶之分, 只要是结婚都用“marry”。译者用“give your lifeto…”一石二鸟, 既传达了“结婚”的意思, 也暗示了“牺牲”的含义, 起到了很好的交际作用。当然, 这是建立在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语言信息的转换基础之上。

这一对白出现在蓝一和在美国的老同学聚会的一幕。谈到他是中国最年轻的CEO, 大伙都说他“牛 (逼) ”。“牛 (逼) ”一词早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习语, 略带粗口, 多为说话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赞赏对方行为上或认识上很厉害。再看其英文翻译, 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fucking一词通常被略带气愤心情的人用作强调;而awesome表示令人敬畏的;极好的, 棒极了。“fucking awesome”字面意思就表示:“你他妈真棒”!这正好略带粗俗地表达了说话人有点不服气, 但又不得不服的说话心情。交际的同时也有心里暗示。运用了“多维转换”的翻译, 让译语“适者生存”地使英语观众能够获得和汉语观众对影片相同的理解 (李黎, 2014) 。

对于老同学说自己牛逼, 蓝一的回答是:“我只是运气好而已。不像各位, 都是高材生。”“高材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常用gifted student/brilliant student来翻译。片中蓝一口中的高材生是特指他的这一群在美国工作的同学, 而在国外, 特别是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外来工作人员很多都具备高学历。不是bachelors (学士) 就是Ph Ds (博士) , 当然, 事实上多是博士。所以这里译者使用的英译文“who have bachelors and Ph Ds”更为精准地向英语观众传达了蓝一的思想, 实现了交际意图。

3结束语

电影的字幕翻译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很艰难的工作。它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架起中西文化的桥梁, 让文化传递、交流、融合, 从而让世界“文化生态平衡”。它的艰难之处在于,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来看, 要把握好“多维转换”, 即语言、文化、交际意图、心理暗示、美学追求等维度的转换, 合理的选择、使用语言, 才可能让语言“适者生存”地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影片《北京·纽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它巧妙精准的字幕翻译不仅再次架起了北京和纽约的桥梁, 也架起了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摘要:除了导演是女性新锐, 除了杜可风盛赞“堪比时尚大片”的唯美画面, 2015年电影新作《北京·纽约》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它优酷网影评9.1分的高分。这部半中文半英文对白的影片能够获得认可, 恰到好处的字幕翻译功不可没。该文将用生态翻译学中的“多维转换”理论来赏析这部影片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 以期其翻译亮点能够为日后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多维转换,语言转换,文化差异,交际意图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2]孙乃荣.关联理论视角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 (5) :96.

[3]李黎.生态翻译学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 2014 (7) :155.

[4]班荣学.译学研究与翻译研究的思考——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J].陕西教育学院报, 2004 (1) :94.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 (2) :8.

翻译批评赏析研究 第4篇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on aesthetics sublimity synesthesia

ⅠRice's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Rice, a representative of Germa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thinks that not only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is needed while translating literary articles, but also its article form is necessary. All language forms in literary works have two functions: the expression of themes and aesthetic values. Therefore, we can clearly define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Artistic Creativity, and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as Informative Transmiss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does not only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veying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story like storyline, but it should also transmit the aesthetics. However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text is a relatively indefinite “variable”. Mr. Xie Tianzhen once cited《如梦令》written by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writer Ms. Li Qingzhao: “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If the translator just use a kind of explaining language to convey its “referential meaning” like:“昨天晚上雨很大,风很大,把室外的海棠花吹打掉不少,但叶子倒长大了。” instead of the language that has aesthetic functions to recur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n readers cannot feel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article. In that case, the real task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not completed.

Ⅱ The aesthetic analysi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bout “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and its translation

Here wha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analyze i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荷塘月色”from a famous Chinese writer Zhu Ziqing. This prose is firstly published in the “Novel Monthly” on July 10th, 1927. The writer Mr. Zhu elaborated his night tour to the lotus pond in a sincere and delicate tone. It was even called an essay hovering with Mona Lisa's smile. The whole article is in a style of refinement, relieve and sooth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writer's superb writing skills, the work fully shows the phonological beauty of Chinese language. Therefore,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translate this beautiful prose,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recur the artistic beauty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before readers' eyes. That is to say, the translator should paint the same scenery using another language. Fortunately,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s from Mr. Zhu Chunshen. Thus the translation bears the same aesthetic beauty with the original work. In the following, this paper is about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Mr. Zhu Chunshen's translation on how it reached a state of sublimity on several aspects.endprint

Ⅲ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Mr. Zhu Chunshen's translation:

偶成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5篇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译文

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我们相伴游园,并作赏花的诗。

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注释

花月底:花前月下。

相从:相伴随。赋:作。

浑:尽,简直,完全。

安得:怎得。情怀:心情。往时:过去。

赏析:

《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立春偶成张轼 翻译 赏析 第6篇

原文: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

立春偶成字词解释:

(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

(2)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立春偶成张轼 翻译 赏析 第7篇

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个人资料:

张颍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v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南宋理宗淳v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相关推荐:

立春 杜甫

劝学诗 / 偶成原文及赏析 第8篇

原文:劝学诗·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

学:学问,学业、事业。

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没有感觉、觉醒。

池塘春草梦: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歌咏南国早春的句子。

阶:台阶。梧:梧桐,落叶乔木。

赏析: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熘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9篇

偶成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七律 四月八日风雨歇,放翁老宅湖水高。

典衣沽酒亦足醉,骑马看花徒尔劳。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0篇

偶成

作者:李清照朝代:北宋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1篇

偶成

作者:李清照  朝代:北宋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2篇

偶成

作者:文天祥朝代:南宋 昨朝门前地寸裂,今朝床下泥尺深。

人生世间一蒲柳,岂堪日炙复雨淋。

起来高歌离骚赋,睡去细和梁父吟。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3篇

堤上偶成

作者:乾隆  朝代:清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 隐居偶成,隐居偶成王冕,隐居偶成的意思,隐居偶成赏析

★ 枕上作,枕上作白居易,枕上作的意思,枕上作赏析

偶成翻译及赏析 第14篇

偶成 其四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七律 云消巫峡蜀波来,天近崆峒北斗回。

人事故于今日别,梅花却胜去年开。

好游不负青春约,得意那愁白发催。

上一篇:输血与血型讲课稿下一篇:通化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