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5-1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2篇)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1篇

思维导图是依据全脑的概念,全面调动左脑和右脑的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各方面的潜能。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右脑的空间感 、节奏感 、整体感和想象力有所提高,分析课文能力加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便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于阅读教学,不同的文章体裁可以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堂上掌握的方法自主完善导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于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完成文章框架结构、丰富素材和将文章写生动具体等。

一、运用于课前预习,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视化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却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一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很多学生只是轻描淡写地“翻书式”行为,不愿进行预习;二是老师尽管布置了预习任务,也很少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从学生的预习中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了一本大号的美术本作为“思维导图本”。课前,我指导学生将课题写在中间,通过几个一级分支来预习课文: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2.需要注意字形的字。3.需要注意字义的字。4.不理解的词。5.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很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快速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个学生列举出了需要注意字音的字有:卵、珊、绽等;需要注意字形的字有威武、粪等;不理解的词语:蠕动、产卵、栖息等;主要内容列举了几个关键词:西沙群岛、春、夏、秋、冬、景色。通过检查预习,课上,我就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蠕动、栖息”等词。老师针对学生没有说到的再进行点拨指导。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不局限于老师给的预习任务分支,还加上了“写作背景、不明白的问题”等分支。

二、运用于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课文

(一)运用于写景记叙文

写景文章一般有三个一级分支:开头、中间、结尾。教学时,我就从三个一级分支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开头怎么写,中间如何具体展开,结尾如何写等。比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开头的关键词是:位置(东北)、像绿色的海洋;中间有四个二级分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春天这个二级分支。春天又有四个三次级分支,每个分支有相应的关键词:1.树木(抽、长);2.积雪(融化、汇成);3.溪水(淙淙);4.小鹿(俯下、侧着)。让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词,再抓住关键词来背诵课文,使理解和背诵变得轻松容易,学生也养成了抓住关键词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运用于写事记叙文

对于写事记叙文,一般有三个一级分支:事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也可以是起因、经过、结果)。我利用文章的这一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如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有三个一级分支(起因、经过、结果),起因:铁罐奚落陶罐;“经过”有两个二级分支:铁罐和陶罐;铁罐分支有以下关键词:傲慢、轻蔑、恼怒、恼羞成怒;陶罐分支的关键词:谦虚、争辩;结果:铁罐消失、陶罐成古董。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整体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还能抓住关键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等。

(三)课后自主完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的课文,在课堂上不用一一讲解,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段落,剩下的让学生课后完善,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开头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中间写了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色;结尾发出感叹。我引导学生学习了两个一级分支(开头和结尾),还学习了中间部分的两个二次级分支:海面和海底。剩下的海滩和海岛部分,我让学生按照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自学。学了之后进行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能找到描写每一个景点的关键词,并能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还能背诵。课后自主完善思维导图给了学生很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也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三、运用于作文教学,理清写作思路和丰富写作素材

写好作文是建立在有效的阅读之上的。通过平时的阅读教学,学生已经形成了开头、中间、结尾等这样框架分支概念。在习作时就容易多了,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思考开头怎么写,中间写什么、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写作思路特别清晰,而且写作素材很丰富,学生的习作不会千篇 一律,而是个性鲜明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让人的左右大脑一起活动,活跃思维的学习工具,有效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定能将思维导图很好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能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2篇

刘金星

学期初,我们结合学校教务计划,努力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个学期下来,颇有收获。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可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人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用上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但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因而在研究初期,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2、大脑不要受任何约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思考,画出各个分支,及时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

3、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单个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具有力量与灵活性。

4、在绘制过程中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他形象表达内容。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

5、整理各个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箭头、颜色等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

6、尽量发挥视觉上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创意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

为便于学生理解,尽快学会画思维导图,我在学期初运用“自我介绍”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练习。一开始,学生准备几张A4的白纸和多种颜色的彩笔。先让学生在纸的中央写上主题词“自己的名字”(可以画上能自己的卡通漫画像),然后快速地在这个词的四周写上前10个联想到的关键词(即“次主题”)。

接着让孩子们从10个词汇中任选一个词汇作为次主题,按照同样的方式放射它的联想,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由词汇构成的思维导图联想“树”。

了解了思维导图,我们就要把它有效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样,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有效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在课后绘图,以便梳理、巩固、理解所学内容。当学习完某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后,把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有系统的知识构架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地储存于未来快速的复习。思维导图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很好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占绝对优势,因为学生绘图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有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关键词:小阅读教学,思维导图,独立思维,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将其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收缩性思维, 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 这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更能引发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 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现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谈谈体会。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 而是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 具有多元化表现方式, 结构更新颖灵活, 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思维导图融入了大量音频与视频, 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更具视听感,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 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主动性, 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效果与动态功能, 以动态的视频、直观的图片、悠扬的背景音乐、鲜艳的色条逐步呈现。 这样就可以将一篇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用一棵大树的形式将课文的知识要点展现出来。 如讲到海水的五光十色这一段时, 教师不仅要用鲜艳的文字展现, 还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从素材库中提取相关图片, 将文字转换成生动直观画面。 如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将各个段落所讲解的要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枯燥地就文字进行讲解, 让学生就文字层面机械记忆, 而是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直观立体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这样的学习是主动而快乐的, 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多元发散,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 相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 而是以一个点或是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 以想象与联想为媒介逐步逐层扩散所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 教师不要将思维导图的设计严格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这样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 并不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 为此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图的设计中, 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权与自主权, 这样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共同设计出来的思维导图才能真正存储于学生头脑之中,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为此在学生预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思维导图, 这样能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借助之前教师在教学时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文章预习,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 强化预习效果, 而且可以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积极互动, 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小学生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面对阅读材料时往往难以提炼出有效信息, 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学生的理解只是对文章的只言片语。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概要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整合文本信息, 直观再现, 学生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新知, 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由一个点延伸开来将信息整合到一起, 达到巩固效果。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构成知识网络,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学完一篇课文或是某一单元的文章, 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文章的知识脉络, 将零散的知识点完整化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文章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这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都是一个提升。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更具结构化与网络化,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正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实现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元性, 思维导图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 而是要融合图片、符号、色彩、线段、数字等, 信息更加多元化,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思维的培养。 二是个性化,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具有明显不足, 因此在设计与运用思维导图时也不能局限于固定形式, 而是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的手段, 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三是放射性。 思维导图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 因此对于这个中心的确定非常重要。 准确定位, 才能向四外延伸与扩展, 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延伸的知识脉络图。

参考文献

[1]段晓晓.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19) .

[2]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 2014 (26) .

[3]侯紫茵.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J].师道:教研, 2015 (3)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86-02

1 前言

人的思维具有放射性特点,将这种放射性思维通过图像表示出来,可以使思维过程更具象化。这种具象化的思维图画就是思维导图,表现形式主要是用文字、线条、图形加以描画或记录,使思维过程更加直观与形象。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图,体现了人们心智活动的过程,它把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学智能以及创造智能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由于思维导图具有体现巨大思维功能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教育、写作、沟通、管理等各个领域,促进了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如今,思维导图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自觉地应用于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路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促进学生识字、阅读、言语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

2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低年级段的识字量较大。长期以来教师识字教学方法较单调,一般按传统方法从生字的偏旁结构入手,逐个拆解分析。在巩固生字的教学环节,教师往往采取让学生反复抄写的方式,学生机械地抄写,单调地识记,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识字的回生率还是很高。在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让学生学得主动,有效达到巩固与记忆的目的。

在小学低年级段,利用思维导图的提示作用使识字教学过程充满趣味[1]。如一些字谜可以融于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泪”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提示:左右结构,与水有关,与眼睛有关,伤心的时候就跑出来。此外,在进行识字复习阶段,会遇到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辨别和加深记忆。

3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归纳、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归纳与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将学生引向线性思维形式,由于这种思维形式不符合人类立体化的发散思维,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识回生现象,前后知识往往会失去联系,陷入学习了后面的内容而遗忘前面内容的困境。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2]。在教学中要注重抓学生的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时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发现疑难问题,初步绘制思维导图,以便在课堂学习时能够针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加以补充与完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把课外阅读中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各小组成员可以对同伴的思维导图加以评点,借鉴同伴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优化。并且可以通过再次阅读课文,细化思维导图。这样,阅读教学主要是以绘制思维导图为主线,从表面上看是丰富与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而实际上完善与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需要对课文更加深入的阅读,保障了阅读教学不偏离培养思维能力的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会感到思维导图比较高深,不能熟练运用,教师要进行耐心引导,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对优秀的思维导图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览与交流,让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说说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以此加强对学困学生的启迪作用。

4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小学生往往对作文怀有畏难情绪,他们在作文中感到无话可说,主要是思维没有打开,缺乏想象能力。针对学生作文中遇到的这些困难,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作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的重要原因是写作思路不够开阔,具体表现为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拓写作思路,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消解学生无从下笔的恐惧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头绪。如语文教材中有训练学生写景色的作文训练主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来拓宽学生的思维[3]。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针对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以春天为关键词,联想与春天相关的关键词语,想象春天的云、雨、风,春天中的动植物,春天中的人,春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等……学生通过联想,形成辐射性思维模式,写作就有了内容,有了思路,有效激发写作兴趣与积极性。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 学生的写作过程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升学生作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思维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绘制出来,然后进行写作,既可以发挥能动的想象作用,又能品尝到想象带来的作文乐趣。如让学生在课后读童话,根据童话发挥想象,进行童话作文的写作。学生根据童话的原型故事,写出“蝴蝶与蚯蚓”的童话作文。在思维导图中,学生以蚯蚓、蝴蝶、山丁子、翅膀、爱劳动等关键词绘制出童话的思维导图,又根据关键词发挥想象,形成思维分支。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蝴蝶与蚯蚓的相同特性:蝴蝶辛苦劳作,乐于助人,受到人们的欢迎;蚯蚓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松土,也受到人们的肯定,在动物界评选“劳动能手”时,它们双双得奖。

有的学生写蝴蝶的勤劳与辛苦:蝴蝶与蚯蚓原来都有翅膀,蝴蝶整天勤劳地传播花粉,山丁子对它十分欣赏,就给它更多飞翔的力量;而蚯蚓整天无所事事,山丁子为了惩罚它,让它觉醒,就除去了它的翅膀,蚯蚓为了立功,就帮助人类耕耘土地,希望有一天能够长出翅膀,做更多有利于人类的事情。

可见,思维导图可以开阔学生的作文视野,让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使自己的作文更富有光彩。

5 结语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明彦.思维导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2015(4).

[2]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5篇

众所周 知,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松,因此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网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受思维方式、语境等因素的影响,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网络,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再组合,找到学习的规律。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来具体讨论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是教育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时间的付出和效果不成正比。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运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学生大脑工作的特点,帮助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若能有效实施,则对提升学习效率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后期,它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而存在,主要通过中心词的辐射作用来完成对其它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来说,以单词为基础,辅以大量的句子和段落,若不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则会陷入到思维定势中去。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习的模块细化,用新颖的方式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目标是掌握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学习内容,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将细枝末叶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舍弃,通过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从中心词出发,将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搭建一个记忆框架,让学生能学会对知识的自我选择与整合。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教师已不再实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来组合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同样适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其营造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自身的思维知识网。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和传统教学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搭 建桥梁和督促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单一的知识网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学习模块来体现,包括单词的学习、语段的学习等。若能有效利用,会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单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但难以掌握,还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就需要通过四维导图来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发散,如:可以将mother、father、brother这些有某一部分类似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记忆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某个单词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义词、近义词、单复数形式等来产生联想,建立学习的桥梁。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

英语会话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语境,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某一个中心词组发散思维,增加会话的丰富性。如:在通过会话进行自我介绍时,可引导学生罗列出会话大纲,从name、home等简单的点出发,联想到habit、dream等。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有限的语段中找出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抓住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将这个关键词解释清楚,然后以此为发散中心,将语段中的内容一点带面串接起来,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图。

四、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中的运用 第6篇

胡燕琴

在很多人的写作思维里,作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而事实证明写作文是发散思维的最好方式,而思维导图创新最简单的就是写作文,不但能创新,而且能提高写作逻辑,给人感觉起来不那么“记流水帐”。

在没有用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对这题目想想,现实生活中有那些可以引用了,然后有了思路后就开始写,但往往在动笔的时候,思路很局限,想到的东西很窄,结构也老套,作文没有新意。而运用了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因为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题目发散,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发散联想了,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发夸张、是否可能,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满满一页纸的时候,再停下来。

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个思路出来,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你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你的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你的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接下来就是利用导图来进行解决问题,这个话题有点抽象,但其实也很简单。导图最明显的特征是发散,利用导图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或者说养成寻找更多答案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更加高效。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老板下了飞机,准备去市区办点事,这时候,怎么去就成了个问题?对于一般的职员来说,最常的方法就是坐公车,但对老板来说,时间更加宝贵,而钱反而是小事,所以打的更划算。就这些方法了吗?不,还有很多,比如,打个电话给市区的朋友,看看他是否能过来接。甚至看看能否不去市区就把事情办了。或者找个人代办,而老板去做另外的事情等等等等。经过对这种多解决办法的思考,可以让我们解决问题更加有效果,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助我们养成这种发散思考的习惯,并帮助我们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形象化地表示出来。

说到创新,更难的恐怕就是产生创意了吧。比如广告设计师,要设计一个可口可乐的新广告,可能就会绞尽脑汁,不断思考用什么元素去表达广告的主题,用什么结构去表达广告的主题,这个过程就非常耗脑力。

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有三个: 1.养我们发散思考的习惯;

2.使我们进行发散思考,并把发散思考的内容具象化的表达出来;

3.一堆元素用关键词的形式排布在一张图上,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其中可能的关联,从而找出创意。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第7篇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极致的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此论文建立在日常初二英语教学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在教学反思的前提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写作中,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用英语的能力,提升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思维导图;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学习效果

一、引言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巴赞认为,人类大脑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兴庄村如记忆库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可以是抽象的记忆和思维可视化,两者产生和谐的“共生现象”,因而记忆内容就比较深刻、快速、有效。思维导图的绘制并没有定式,能够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展开各种想象的逻辑平衡,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为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所以学习者能把精力迅速集中到主题上。每个人想问题时,思维都有跳跃性,产生丰富的分岔,如果把内容按顺序列出来,思维很可能被打断,在某一点上停滞不前。而采用画图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彩色图标来愉悦学习者的心情,还能在每个所能想到的分支上增添新的内容。在画思维导图时,人会不断有新思想、新发现和新感受,这会鼓励思想的潮流无止境地涌动。大脑在不断的刺激下,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容易接受新事物。通过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记忆力达到巅峰状态。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必须建立在轻松理解,快乐应用的基础上,如果一味地进行语法或句法讲解,只会使学生徒添伤悲,对于提高英语兴趣毫无益处。因此,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相互结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创新能力,更好的做到个性化学习,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方面的改变最终会带来英语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对话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成功转变。

二、思维导图在Unit7 Section B写作中的应用

本节课在讲解Unit7 Section B的过程中,利用如上的思维导图,画出制作三明治的过程,并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展开联想,创设真实语境,增加语言输入,开发发散思维,做到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提高写作能力,加快写作速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下面就从这节课的三点反思进行简单分享。

(一)创设真实语境,扫清词汇障碍。本节课主要是做三明治,在讲到原料的时候,能够展开联想,分别从三大方面进行词汇补充。vegetables到用tomato, onion和lettuce,说道meat能想到用chicken和ham。在others方面,bread, relish, butter和jam。边用实物,边进行单词讲解,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够更容易将词与物对应起来,使词汇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但是如果将与之相关的词汇孤立地进行教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另外,学生的思维过度就会很自然,摆脱孤立记单词的缺陷,加强了词汇教学的效果,为顺利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出整体框架,理清写作思路。以往的写作非常繁杂,学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追寻,也不知从何写起,所以会犯很多错误。尤其是在没有理清思绪的情况下,很容易跑题偏题。本节课在如上思维导图的带动导学下,学生能够清晰的理出本文的大框架,知道make sandwiches的各个步骤,明确相关的动词操作:put…on, cut up, add…to和 put…on the top,另加上上面词汇的充实,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只需添词或是改词。围绕做三明治的主线,一步一步叙述下去。第一步,将果酱抹在一片面包上;其次,切洋葱和西红柿放在面包上;然后,放生菜和鸡肉丝,并抹上调料;最后,将另一片面包盖在上面。依照本图,学生的写作思路明了清晰,遇到类似作文,便能“照猫画虎”,反复训练,写作能力便会逐步提高。

(三)开发发散思维,提高写作速度。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中心词Make Sandwiches,尽可能多地联想与之有关的其他词汇与句型。这样既能培养发散思维,又能联想以前所学的单词。比如,看到vegetables除了那些做三明治要用的此外,无形中学生会想到与蔬菜相关的很多其他词。这在心中就产生了强大的词汇网,在这个网的支撑下,学生便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会空板,这也就间接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即使是对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从图形中增加语言输入,把握中心思想,让学生有所收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总结

本文以Unit7 SectionB为例,阐述思维导图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实际应用,通过其在初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呈献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词文结合,避免孤立片面,使与做三明治相关的词汇源于生活,并能够用于生活。正如初中英语课标规定的那样“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来设定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再者,《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在语言技能方面中有一条关于“写”的规定: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第5条)。所以,在思维导图的指示下,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绪,给出写作框架,以便抓住中心,不偏题跑题。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运用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独立创作语篇提供直接的语言输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帮学生将琐碎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化知识为能力,应用到写作中。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为充实及丰富话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表达的技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开动学生的左右脑,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大了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O’Malley J. M. &A. U.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M]. Mano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3]陈素萍. 输入方式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J]. 中学外语教与学, (1): 23-29.

[4]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外语教学研究, 2010(1): 70-71.

[5]托尼. 巴赞。开动大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8篇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复习中的运用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单词复习中会起到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单词记好了,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单词分类表示,并且将有关联的单词用线连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讲解,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当中,老师可以边讲解课文内容,边与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英语课堂这样一步步的进行,逐渐找出文章的中心,并与文章的其他内容关联起来,清晰的关系构图,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记忆。要培养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首先学生要学会寻找文章的大意,各个段落的作用和意义,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向外扩散,绘制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写作在小学阶段,对于英语零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写作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看到写作要求能够想出写作的思路,有清晰的思路,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脉络清晰,让老师知道写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说可以在讲解句型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以一个句型为中心,分别变换句子的主谓宾,这样只要记住中心句型,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由它派生而来的句子,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的运用,能够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掌握中心知识点就可以牢记派生出来的各个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锻炼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摘要:首先提出思维导图概念的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就是从中心主题通过层级和类别之间的关联,逐层展开,这种形式分析问题可以使直线化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层次分明,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9篇

一、课前运用,整体感知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就是浏览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知识印象,这样的预习难以达到预习的目标。而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效果比传统预习更好。预习时,首先让学生在空白纸的中央画上一个椭圆,利用关键词来体现本课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以此为中心;然后,以主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分支,将每小节内容的关键词填在分支上;最后,再对每个分支进行细分,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概念图。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大脑也处于不断思考的状态,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阅读数学知识,还能够加深印象。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根据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记。例如,在已经弄明白的地方标注出“已明白”,在有疑惑的地方标注“不明白”等字样。图1是学生预习“圆柱的表面积”后绘制的思维导图。

课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浏览数学教材内容时也能够加以思考,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学习的重点,归纳出知识点。思维导图中的标注则提示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侧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够快速找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难点,使数学课堂更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中运用,教学相长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师生在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使教师能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 学生绘制,激趣获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较为抽象、枯燥的教学中,运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能够在课堂中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从图中获乐趣,到图中找情境,在图中求真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在完成新课教学后,为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方面,联系每个图形在生活中的常见例子画出思维导图。图2是学生在课堂上画的“认识图形”的思维导图。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既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新知,发展思维。

2. 教师绘制,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那些相近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每一种角的形状和特点容易出现混淆,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先引出角的概念,然后把每一种角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相关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一边讲解一边画出思维导图。图3是教师绘制的“认识角”的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简明扼要地呈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将每一个部分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可直观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后运用,巩固理解

思维导图除了辅助师生完成课堂教学外,还是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的好方法。课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能加强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学习完“面积”这个单元后,学生在课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首先,让学生合上课本,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厘清数学概念及其区别、联系,然后初步画出思维导图。图4是学生初步画的复习导图。

这时,画出的思维导图可能不太完善。不过,没有关系,可以打开课本,对照书上的内容,补充修改思维导图,以进一步完善。在修改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归类,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不仅可以对概念进行对比,还可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线,指出它们的关系。图5是学生修改后的复习导图。

在复习时,通过归纳、对比,初步画出思维导图,再回过头来对照教材检查,调整不符合或不完善的地方,并强化任何回忆不恰当或模糊的地方,能使复习更高效。

总之,一图胜千言。思维导图就像一棵大树,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像树叶一样,有层次有条理地联结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组织成系统的框架,有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开启数学教学的另一扇窗户,使学生养成课前、课中、课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整理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第10篇

武隆县职业教育中心

李小琴

摘要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紊乱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假读书。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假读书

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先进的思维工具。它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假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呢? 首先,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

(1)找到一张足够大的纸和颜色尽量多的笔。(2)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你所要记忆的内容的核心部分,如思维导图模板一“解读文本”。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 内容。(3)认真看图,你会不会联想到以下的事物:大树的枝干,人的神经,或是飞鸟的轮廓„„(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画既美观又实用。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绘制思维导图,力求用思维导图将阅读思考的过程反映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四个不同层面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中。

第一层面:解读文本

即跨越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要咬文嚼字,读出字里行间所含的深意。通过重点句段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一。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

思维导图模板一

图帮助学生建构解读文本时的知识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主要知识的框架,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学生整体掌握解读文本的知识框架后,让他们选择“思维导图模板一”中的一两个方面来作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将思维的过程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理解和生发联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本,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第二层面:理解作者

即对作者旨意的反思阅读。对作品的解读要考察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接近文本的真谛,了解文中主人公,把握作者的主旨,力求让学生(读

思维导图模板二

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生发联想,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二。

在这一层面的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紧紧围绕“真谛(主旨)”这一主题单元来开展。以生发联想产生共鸣为目的,最后选择自已喜欢的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将“作者”“主人公”“读者”之间的联系直观化、图像化。

第三层面:解读文本价值 即衡量文本历史和现实的社会意义,体现其阅读的社会价值。

该层面的阅读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将作品的价值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总结出自我思维导图模板三

成长的经验和方法。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三。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寻找“价值”这一单元主题来开展教学,并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经历来思考,多角度、多渠道生发联想和想象。思维导图力求展现:在文本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这双翼的带领下,读者能够找到社会价值,寻求自我成长经验。

第四层面:反思自我

阅读的第四个层面,是读者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分配、阅读效率、阅读收获、阅读感悟等等,重点是反思“阅读收获”和“阅读感悟”。这一思维过程见思维导图模板四。

在这一层面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反思自

思维导图模板四

我”这一单元主题来开展教学并绘制思维导图。在阅读反思中,让学生结合文本和个人需求重点思考某一两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将思考的过程用自已喜欢的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力求用思维导图展现反思自我的收获、不足以及生发的联想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不同主题单元的引领下,让学生结合文本认真分析、理性思考、生发想象、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无序的假读书现象。

参考资料:(1)【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2009.4(2)有关东尼•博赞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11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方法、手段及策略。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头疼,由于时间关系,对已学过的知识大都记不清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思维导图,这词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了,它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也将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直接应用到英语知识学习的预习、整理(如笔记)、记忆、复习、交流、写作等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在初中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利用联想和连线相关知识使之结构化,使知识的获取、储存和提取更加高效。

1.利用思维导图记忆英语单词。

英语单词的记忆包括单词的音、形、义等方面的记忆,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能让繁多的单词停留在标识和浅显记忆方面,所以,学生记忆单词往往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样一来,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进行合理地联想。思维导图以放射思考为基础收放自如的方式,可以提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可以按照不同词性和不同搭配用法,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首字母提示记忆,利用词性归类记忆,利用词缀联想记忆,利用相近的词对比记忆等。通过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

2.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借用语音、符号以及文字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更加直观,更容易融入语境,也更能对阅读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可以很快地明确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推断出文章的深层含义。

课前讨论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阅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词汇储备。怎样去有效的提出问题,呈现词汇,这就需要找到这些问题的内在的联系,将词汇附着在问题上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词汇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个词汇圈呈现出来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可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从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所读材料。更好地围绕主题, 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

阅读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特别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 试图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师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况, 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框架,并显示第一层级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主题,在第二层级的分支中只给出文章结构的提示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检测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各个事件进行串联,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及其所要揭示的深层意义。利用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 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 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 可提升思考技巧, 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3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初中写作过程中,如需达到有效写作,那么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遣词造句,篇章构思。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围绕这一主题,讨论作文包括内容,所用到的句型及词汇。根据思维导图来理清材料,就没有这么难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能给学生给予提纲示范,调动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思考技巧,创造力与组织力,给篇章写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可简化复杂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出,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完善学生思维过程,使其能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是要通过 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的思考方式。对开发学生写作时的立意、构思的思维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以My favourite season.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根据作文题目给出的中心词为“favorite season” 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到关于四季的相关词汇,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延伸相关词汇。

根据词汇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回忆出本课中所学的重点句型,或是可以用于这篇作文写作的句型,并且选择合适的句型结构。鼓励学生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可以通过交换看各自所写的句子方式,来达到相互学习和互相纠错的目的。学生还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运用更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独立创作语篇,提供直接的语言输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将琐碎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12篇

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 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 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 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 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 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不断修正和改进,其结果体现了上面四个层次的循序渐进,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全面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水与自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课程内容尽量生动活泼,在思维导图学习过程中,采用学生较感兴趣或耳熟能详的题材,如学过的课文,童话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显示出极大兴趣在学习,小部分学生在说明的部份会觉得无趣,但在练习时,也积极加入讨论的行列。在绘制导图的前期,学生很容易随意绘画,由于教师积极的引导减少了学生学习新策略的挫折感,并针对少数绘图能力较弱的同学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概念或层次引导,示范绘图或提供较佳构图参考;二是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学生积极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三是强调思维导图的优势与应用方式,让学生认同这是一个对他们有用且有效的策略,鼓励学生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思维导图策略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但对于表示知识体系中概念之间固有的联系,以及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及相互的关系,具有其不足之处。二是由于时间因素,仅用一堂课时间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理念和手工制图技巧,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介绍如何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三、效果研究及分析 将思维导图融入科学领域教学后,笔者综合平时观察与学生作品,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同时以问卷和访谈法的形式对4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40 份,回收有效问卷38 份,从班里好、中、差3 类学生中分别挑选了3 名学生进行访谈,主要是调查该策略是否能提高科学学习的成效,是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有所发展?

(一)实验效果分析

上一篇:墙材改革下一篇:小学运动会班级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