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基础复习

2024-05-12

园林设计基础复习(精选6篇)

园林设计基础复习 第1篇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要点(第一部分)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机械设计概述

掌握:机器的特征:人为的实体组合、各实体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换或作机械功

了解:机器、机构、机械、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专用零件和部件的概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第3章 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基础知识

3.1 掌握:机构的组成要素:构件与运动副

3.2 掌握:构件的定义、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平面运动副的定义、分类(转动副、移动副、平面滚滑副),各运动副的运动特征、几何特征、表示符号及位置

3.3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了解:机动示意图

3.4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5 掌握: 速度瞬心定义:绝对瞬心、相对瞬心速度瞬心求法:数目、观察法、三心定理

第6章平面连杆机构

6.1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6.2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分类,铰链四杆机构的变异方法

6.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曲柄摇杆机构的极限位置、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及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许用传动角;曲柄摇杆机构最小传动角位置;死点位置;死点位置的应用和渡过

6.4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实现给定连杆二个或三个位置的设计;实现给定行程速比系数的四杆机构设计

第7章 凸轮机构

7.1 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7.2 掌握:凸轮机构的类型(凸轮、从动件、锁合装置)

7.3 掌握:基圆(理论廓线上最小向径所作的圆)、理论廓线、实际廓线、行程、推程、回程、远休止、近休止、刚性冲击、柔性冲击;三种运动规律(等速、等加速等减速、余弦加速度)特点和位移曲线的画法

7.4 掌握:反转法绘制凸轮廓线的方法(对心或偏置尖端移动从动件、对心或偏置滚子移动从动件)

7.5 掌握:滚子半径的选择、运动失真的解决方法;压力角、许用压力角;基圆半径的确定

第8章 齿轮传动

8.2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定传动比条件、节点、节圆、共轭齿廓

8.3 掌握:渐开线的形成、特点及方程;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

定传动比、可分性、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时啮合角、啮合线保持不变

8.4 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齿数、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渐开线标准圆柱直齿轮尺寸计算公式;标准中心距

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条件: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重合度的定义及几何含义、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过程:起始啮合点、终止啮合点、实际啮合线、理论啮合线

8.5 了解:范成法加工齿轮的特点、根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不根切的最少齿数;变位齿轮的概念

8.6 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防止失效的措施;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8.7 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中四个系数的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8.8 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受力分析(圆周力、径向力);强度计算力学模型(弯曲:悬臂梁;接触:赫兹);强度计算的主要系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强度计算公式不需要记,考试时若需要会给出);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路线(软齿面、硬齿面);设计参数(齿数、齿宽系数、齿数比等)的选择

第10章 轮系

掌握: 轮系的定义及分类;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包括转向判定: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园林设计基础复习 第2篇

一、判断题部分:

1.根据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即可判断其类型。

()2.四杆机构中,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好。

()3.四杆机构有无止点位置,与何构件为主动件无关。

()4.由于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所以与连杆机构想比,更适用于重载场合。

()5.凸轮机构工作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凸轮转向无关。

()6.凸轮机构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时,所引起的冲击为刚性冲击。

()7.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凸轮理论轮廓上的最小向径。

()8.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差。

()10.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增大到一定值时,就会产生自锁现象。

()11.可幻想棘轮机构中的机轮齿形一般为锯齿形。

()12.双动式棘轮机构在摇杆往、复摆动过程中都能驱使棘轮沿同一方向转动。

()13.棘轮机构中的棘轮每次转动的转角可以进行无极调节。

()14.不完全齿轮机构的主动论是一个完整的齿轮,而从动轮则只有几个齿。

()15.根据渐开线特性,齿条的齿廓是直线。

()16.根据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齿轮传动的实际中心距任意变动不影响瞬时传动比恒定。

()17.两个压力角相同,而模数和齿数均不相同的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中轮齿大的齿轮模数较 大。

()18.齿轮的分度圆和节圆是齿顶圆与齿根圆中间的标准圆。

()19.直齿圆柱齿轮上,可以直接测量直径的有齿顶圆和齿根圆。

()20.渐开线齿轮上,基圆直径一定比齿根圆直径小。

()21.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轮齿的大小,形状都相同。

()22.齿数少于17的直齿圆柱齿轮,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切齿加工,齿轮都发生根切。

()23.圆柱齿轮精度等级,主要根据其承受载荷的大小确定。

()24.直齿圆柱齿轮转动时,轮齿间同时有法向力、圆周力和径向力作用。

()25.锥齿轮传动用于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26.锥齿轮传动中,锥齿轮所受的轴向力总是从其大端指向小端。

()27.V带的基准长度是指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

()28.带型号中,截面尺寸最小的是Z型。

()29.弹性滑动是可以避免的。

()30.带轮转速越高,带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也相应增大。

()31.带传动不能保证传动比准确不变的原因是发生打滑现象。

()32.为了增强传动能力,可以将带轮工作面制得粗糙些。

()

033.为了保证V带传动具有一定的传动能力,小带轮的包教通常要求大于或等于120

()34.V带根数越多,受力越不均匀,故设计时一般V带不应超过8~10根。

()35.V带的张紧轮最好布置在松边外侧靠近大带轮处。

()36.为降低成本,V带传动通常可以新、旧带混合使用。

()37.链条的节距标志其承载能力,因此对于承受较大载荷的链传动,应采用大节距但排链。

()38.选择链条型号时,依据的参数是传递的功率。

()39.链传动常用的速度范围在5m/s

()40.链传动属于啮合传动,所以它能用于要求瞬时比传动比恒定的场合。

()41.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轴与轮毂之间有确定的相对位置。

()42.平键中,导向键连接适用于轮毂滑移距离不大的场合,滑键连接适用于轮毂滑移距离较大的场合。

()

43.设计键联接时,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传递转距的大小来确定。

()44.由于花键联接较平键连接的承载能力高,因此花键联接主要用于载荷较大的场合。

()45.一般机械中的轴多采用阶梯轴,以便于零件的拆装、定位。

()46.满足强度要求的轴,其刚度一定足够。

()47.轴的表面强化处理,可以避免产生疲劳裂纹,提高轴的承载能力。

()48.设置轴颈处的砂轮越程槽主要是为了减少过渡圆角处的应力集中。

()49.整个轴瓦同轴承合金材料制成,性能是最好的。

()50.为了保证润滑,油沟应开在轴承的承载区。

()51.滚动轴承尺寸的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

二、单选题部分:

1.曲柄滑块机构有止点时,其主动件为何构件?

()A曲柄

B 滑块

C 曲柄滑块均可

2.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曲柄长度为100mm,则滑块行程是多少?

()A 50mm

B 100mm

C 200mm

3.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是什么值?

()A K=1

B K>1

C K>0 4.对心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为主动件时,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和止点位置?

()A 有急会特性,无止点位置

B 无急会特性,无止点位置

C 有急会特性,有止点位置

5.铰链四杆机构ABCD各杆长度分别为LAB=40mm, LBC=90mm, LCD=55mm, LAD=100mm。若取AB为机架,则为何机构?()A 双摇杆机构

B 曲柄摇杆机构

C 双曲柄机构

6.当曲柄为主动件时,下述哪种机构具有急会特性?

()A平行双曲柄机构

B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C 摆动导杆机构

()

7.凸轮机构按下类哪种运动规律运动时,会产生刚性冲击。

()A 等速运动规律

B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C 简谐涌动规律

8.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时,从动件应按什么方向转动,来绘制其相对于凸轮转动时的移动导路中心线的位置。

()A 与凸轮转向相同

B 与凸轮转向相反

C 两者都可以 9.下列何种间歇运动机构中,从动件的每次转角可以调节。

()A 机轮机构

B 槽轮机构

C 不完全齿轮机构

10.调整棘轮转角的方法有:①增加棘轮齿数;②调整摇杆长度;③调整遮盖罩的位置,其中什么方法有效?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②③都可以

11.根据渐开线特性,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状取决于哪个圆的大小?

()A 基圆

B 分度圆

C 齿顶圆

12.齿轮上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的是哪个圆?

()A 齿顶圆

B 分度圆

C 基圆

13.欲保证一对直齿圆柱齿轮连续传动,其重合度ε应满足什么条件?

()A ε=0

B 1>ε>0

C ε≥1 14.中等载荷、低速、开式传动齿轮,一般易发生什么失效形式?

()A 齿面疲劳点蚀

B 齿面磨损

C 齿面胶合

15.一对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当主动轮转向改变时,作用在两轮上的哪些分力的方向随之改变?

()

A Ft Fr和Fx

B Ft

C Ft 和Fx

1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两轮轴线之间相对位置如何?

()A平行

B 相交

C 交错

17.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一般根据什么选定?

()A齿顶圆直径

B 模数

C 齿厚

18.标准支持锥齿轮何处参数为标准值?

()A 大端

B 齿宽中点处

C 小端

19.V带比平带传动能里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V带的强度高

B 没有接头

C 产生的摩擦力大

20.带传动的大话现象首先发生在何处?

()A 大带轮

B 小带轮

C 大、小带论同时出现

21.链传动属于何种传动?

()A 具有中间柔性体的啮合传动 B 具有中间挠性体的啮合传动 C 具有中间弹性提的啮合传动

22.滚子链传动中,尽量避免采用过渡链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制造困难

B 价格高

C链板受附加弯曲应力

23.链传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生脱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链轮轮齿磨损

B 链条铰链磨损

C 包角过小

24.普通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A 工作面疲劳点蚀

B 工作面挤压破坏

C 压缩破裂

25.齿轮减速箱的箱体和箱盖用螺纹连接,箱体被连接处的厚度不太大,且经常拆装,一般选用什么连接?

()

A 螺栓联接

B 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26.螺纹连接预紧的目的是什么?

()A 增强联接的强度

B 防止联接自行松脱

C 保证联接的可靠性和密封 27.与轴承配合的轴段是

()A 轴头

B轴颈

C 轴身

28.哪种轴只承受弯矩而不承受扭矩。

()A 心轴

B 传递轴

C 转轴

29.适当增加轴肩或轴环处的圆角半径的目的在于:

()A 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B 便于轴的加工 C 便于实现轴向定位

30.按扭转强度估算转轴轴径时,求出的直径指哪段轴径?

()A装轴承处的直径

B 轴的最小直径

C 轴上危险截面处的直径

31.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当载荷平稳、转速较高时,应选用哪种轴承?

()A 深沟球轴承

B 推里球轴承

C 角接触轴承

32.在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哪类轴承所能承受的轴向载荷最大?

()A 深沟球轴承

B 角接触轴承

C调心球轴承

33.下列滚动轴承中哪类轴承的极限转数最高?

()A 深沟球轴承

B 角接触轴承

C 推里球轴承

三、综合练习题部分:

高三文科基础物理复习策略 第3篇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文科生物理能力的下降,智力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物理学科难度大,从而导致她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她们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感受到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维护,教师还应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让他们先喜欢你这个物理老师,进而喜欢上物理.其次,要了解文基考试的难度,制定复习计划,平时复习时从最简单的内容,最简单的题目做起,消除紧张心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厚积薄发,查漏补缺

在学习方法上,文科生比较注重识记,学习较死板,怕做计算题,更不愿解难题;上课认真记笔记,按部就班,但忽视上课听讲和思维能力训练;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她们“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就从最简单的物理概念开始,分析四个选项中每个答案选与不选的原因,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小问题,把每个小问题都弄懂,再把小问题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各个击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架构教法,建构知识

这个架构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教师所给的初级架构;另一个是学生自行搭建的二次架构;同时又是具有较完整的知识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而搭建要有核心知识,就是每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教师初级架构的搭建,教给学生搭建的方法,让学生也学会搭建架构,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所给初级架构的补充和重建,来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分类、联系,让知识由点变线,由线变网,真正形成知识的网络.

四、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文科生物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在运算能力方面,文科生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因此,在涉及计算方面的选择题,既然他们的记忆力好,就先要求他们记住公式,记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然后通过题目教会他们怎样运用公式.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五、和谐互动,提高能力

“上课能听懂,独立做时就懵,成绩就是提不高”这是文科生学物理的共同“心声”.由于文科基础的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但应用起来时却无从下手.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可以在每节课的上课前先出示一道简单选择题进行课前热身训练,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切入点,感受成功的喜悦,“心悦才能诚服”,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取得成绩的无穷乐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然后再围绕这道题的知识点进行其他的训练,每节课不在乎做完多少题,应注重他们会了几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类题”、“变式题”,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

六、有的放矢,训练技巧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之优化设计 第4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中考;章节复习;知识板块

在中考化学复习体系中,第一轮基础复习都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复习的基石,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是如何进行这一轮复习的呢?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按教材章节的顺序为线索进行;二是按知识内容分成几部分进行,作为教师的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呢?这两种方式最终的教学效果会一样吗?

一、教法诊断,有的放矢

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知识的认知历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辨析和应用能力。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教材比较熟悉,依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学生能够较快地“找回记忆”,减少复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容易全面地抓住知识点。毕竟教材是复习的主体,教材可以对所有考点全面覆盖,做到不遗漏。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一是复习所花时间较多,在本来就只有八、九周时间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其二是战线过长,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会逐渐失去热情,对复习课的投入也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有可能在复习完最后的章节时,又把前面的章节遗忘了,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复习。

基础复习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知识内容将教材分成几部分进行复习。比如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我们身边的物质、基本原理和概念、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几部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和综合,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第二轮提高能力的专项复习。①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梳理以及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②有利于形成方法体系,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及方法体系,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种复习方法的缺点:①一些基础知识不够好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复习时会有时清楚有时茫然,不利于解决学生以前留下的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会是疲于应付,无所适从。②在这种复习过程中,有时会让某些具体的知识点呈现得比较直接,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比较片面,有时是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有时甚至发生某些知识点的缺失。

二、优化选择,教改实践

这两种方法肯定是各有所长,在教学具体实践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总的原则是,对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学习比较勤奋认真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对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投入相对较少的学生比较适合采用根据知识内容划分教材的方法进行复习。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在采用依据教材章节顺序的方法进行复习时,强调“回扣式教法”,每周定时在周一的化学课上留出10分钟对前面某一部分进行回扣。教师在教学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超前复习”,对课堂教学中将要讲解的习题,让学生提前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超前练习”,这样上课时学生有备而来,大大提高了听课的质量,也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同时我们对所讲例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习题和讨论,因此它又成了一种实施分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针对某些重要章节的复习时,我先布置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

对涉及的重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对知识要点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由班级中的“领头羊”出来现身说法,并且交流为落实知识要点的精选的例题,然后由老师加以点评补充。在复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疏理,学生广泛参与是复习效果的一个前提。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在采用根据知识内容划分教材的方法进行复习时,一是强调让学生对书本的回归,强调以实验为主,让部分实验再进课堂,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相关知识的回忆带动复习进行;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回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将个人、行、排、小组、本班之间的竞赛活动经常性地穿插在复习课中,在竞赛中强化记忆,突出心得,促进运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竞赛,内容具体可涉及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以及重点的典型例题的列举、分析、举一反三等,重要章节时进行出试题比赛等。在组织课堂竞赛时注意“精、短、快、广、活”的五要素。即:内容要精,时间要短,学生动作要快,参与面要广,组织方法要活。竞赛可以增强学生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也会驱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复习。还有就是学习某些文科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些章节内容的复述比赛,如第六单元课题3进行CO、CO2性质

的教材复述,让学生将实验性质应用一遍就掌握。

复习课的复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现状出发,复习方法也须相应变通,因“地”制宜,让复习课堂因为教师的优化选择而和谐,让复习课堂成为学生精彩表现的舞台。

矿山设计基础复习题 第5篇

一、名词解释

1、保安矿柱

2、最小工业品位

3、最低可材厚度

4、边界品位

二、填空题

1、硫化铜矿石的边界品位是

%,最小工业品位是

%;钼矿石的边界品位是

%,最小工业品位是

%;金矿石的边界品位是

g/t。

2、经济合理的服务年限,与矿山规模有关。大型及特大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年,中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年,小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年。

3、矿山企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分类可分为如下九项:,生产过程用的辅助材料费,,,,非生产支出。

三、问答题

1、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三级矿量保有期标准各为多少年?

2、什么叫最低米百分数?

3、矿山企业存在哪四个阶段?

4、矿山地面外部运输,有几种运输方式?

四、简述题

1、简述矿石工业指标。

2、最小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压气系统设计中,全矿最大耗气量计算要考虑哪些系数?

4、矿山废石场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5、如何考虑矿山尾矿库场地的选择?

五、计算题

1、胶东某金矿,地处中低山丘陵区,属于中小型矿山。采用主平硐盲竖井提升开拓系统,阶段高度40m。地表允许陷落,水文地质简单。矿床埋藏较浅,由多条矿脉组成,矿脉之间

#相距较远,相互之间基本不受影响。其中8矿脉走向NE55°,走向长度1600m,探明延深380m,矿体倾角70-83°,矿体厚度0.8-4m,平均品位6-7g/t,矿岩界线明显,上下盘围岩稳固,矿体较稳固。请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并确定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和采矿工艺。

2、某铜矿床,探明地质储量1750万吨,铜矿石平均品位1.25%。矿体走向长约1200m,23平均厚度15.5m,矿体平均水平面积18200m,矿石体重3.2t/m。矿体倾角60度。矿体、上下盘岩石稳固性较好。矿山设计采用地下开采,开拓系统为主副井加斜坡道开拓方案,阶段高度为50m;选择的采矿方法为胶结充填采矿法,矿块结构参数为50m×60m×15.5m,矿房的生产能力为300吨/天,矿房采出矿石率为80%。设计矿石回收率90%,废石混入率10%。矿山平均一个阶段的工业矿量为300万吨。设计采取单阶段作业回采方式,一个新阶段的开拓、采准准备时间为3年。设计矿山工作制度为300天/年。初步考虑矿山基建与试生产期5年,达产期20年,收尾结束期3年。请按照“同时回采矿块数法”“年下降速度法”“及时准备新阶段法”这三种方式确定该铅锌矿山的生产能力,并用“合理服务年限法”验证其生产能力的合理性。

3、某有色金属矿床,探明地质储量1120万t,矿体走向长约800m,平均厚度19.5m,平23均水平面积13200m,矿石体重2.9t/m。矿体倾角近85度。矿体及上盘岩石稳固性较好,下盘岩石稳固性好。矿山设计采用地下开采,阶段高度为50m;矿块结构参数为50m×50m×19.5m,矿房的生产能力为200t/d,矿房采出矿石率为80%。设计矿石回收率95%,废石混入率8%。矿山平均一个阶段的工业矿量为280万t。设计采取单阶段作业回采方式,一个新阶段的开拓、采准准备时间为3.5年。矿山工作制度为330天/年。初步设计考虑矿山基建与试生产期4年,达产期20年,收尾结束期3年。请按照“同时回采矿块数法”“年下降速度法”“及时准备新阶段法”“合理服务年限法”这四种方式计算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并最终确定该矿山的生产能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正常应当回采、但为保护某些设施而不允许采动的矿段。

2、开采矿段内经济合理的最小平均品位。

3、具有开采价值矿体的最小厚度。

4、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用矿石(单个品位)有用组份含量的最低界限。

二、填空题

1、硫化铜矿石的边界品位是0.2-0.3%,最小工业品位是0.5%;钼矿石的边界品位是0.02-0.03%,最小工业品位是0.04-0.06%;金矿石的边界品位是1.0g/t。

2、经济合理的服务年限,与矿山规模有关。大型及特大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25-30 年,中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20 年,小型矿山的合理服务年限一般大于 10-15 年。

3、矿山企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分类可分为如下九项: 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生产过程用的辅助材料费,生产过程用的燃料费,生产过程用的动力费,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资附加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非生产支出。

3、矿山企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分类可分为如下九项: 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生产过程用的辅助材料费,生产过程用的燃料费,生产过程用的动力费,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人工资附加费,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非生产支出。

三、问答题

1、开拓矿量大于3年;采准矿量1 年;回采矿量半年。

2、最低可采厚度与最小工业品位的乘积。

3、基建期;发展期(或试生产期);正常生产期(或达产期);结束期(或收尾期)。

4、准轨铁路运输;汽车运输;窄轨铁路运输;架空索道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四、简述题

1、①边界品位;②最小工业品位;③最低可采厚度;④夹石剔除厚度。

2、①用途:最小工业品位是开采用的,边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用的; ②概念;最小工业品位是开采最低界线,边界品位是矿体最低界线; ③性质;最小工业品位是区段品位,边界品位是单个品位; ④应用。最小工业品位采矿应用,边界品位是地质工作应用;(加1分)

3、气动工具磨损系数,气动工具同时工作系数,空压机生产能力下降系数,管网漏气系数,高原修正系数。

4、①考虑地形:偏僻册坡、荒沟; ②考虑库容:满足服务年限排废要求; ③少占耕地;

④考虑废石化学性质:防火、防污染;

⑤考虑居民区:选在主导风向下风侧。

5、①利于筑坝(天然沟堑、枯河、峡谷等地); ②利于尾矿自流输送(尽量低于选厂标高);

③考虑尾矿库渗水处理(避免污水渗漏污染农田或直接进入江河)。

五、计算题

1、答题要点:

①方案确定:要初选3-4种采矿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确定浅孔留矿法; ②结构参数:确定矿块尺寸,矿块高度40m,厚度0.8-4m,长度50-80m; ③采矿工艺:要明确是浅孔凿岩爆破,采场内进行二次破碎,局部放矿。

2、①同时回采矿块数法:

AK1NP0.4163002400t/d =72万吨/年; 0.8②年下降速度法:

AHSK12182003.20.9698880t/d ≈70万吨/年;

110.10③及时准备新阶段法:

AQK3000.971.43万吨/年;

T131.40.9④矿山生产能力为70万吨/年; ⑤用合理服务年限法验证:

TQK17500.925年;符合我国有色中型矿山服务年限大于20年的规A1700.9定。

3、①同时回采矿块数法:

AK1NP0.4(注:ω可取0.3-0.5; 132001300t/d≈43万吨/年;0.8②年下降速度法:

AHSK14.4132002.90.95t/d=56.9万吨/年; 110.08③及时准备新阶段法:

AQK2800.9559万吨/年;(注:ω可取1.1-2.0;

T13.51.40.92④合理服务年限法:

AQK11200.9549.21万吨/年;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 第6篇

一、填空题

1.两构件通过_面__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2.两构件__直接接触__并产生一定__相对运动__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3.平面机构的运动副共有两种,它们是__低__副和__高__副。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一、填空题

1.平面连杆机构由一些刚性构件用____副和____副相互联接而组成。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旋转的构件称为____,只能来回摇摆某一角度的构件称为____,直接与连架杆相联接,借以传动和动力的构件称为____,不与机架直接联接的构件称为____。

3.图示为一铰链四杆机构,设杆a最短,杆b最长。试用符号和式子表明它构成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____为架,则____为曲柄。4.设右图已构成曲柄摇杆机构。当摇杆CD为主动件,机构处于BC与从动曲柄AB共线的两个极限位置,称为机构的两个____位置。

5.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机构,____机构,____机构。6.平面连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可用以缩短____,从而提高工作效率。7.平面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系数K____。

8.位置四杆机构中若对杆两两平行且相等,则构成____机构。

9.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以曲柄为原动件时, ____出现曲柄与机架共线位置。10.在曲柄摇杆机构中, ____出现在曲柄与连杆共线位置。1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以摇杆为原动件,则曲柄与连杆共线位置是____位置。12.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减小曲柄长度,则摇杆摆角____。13.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行程速比系数与极位夹角的关系为____。

二、选择题

1.平面连杆机构当急回特性系数K____时,机构就具有急回特性。a >1 b =1 c <1 2.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长杆与最短杆之和大于其他两杆之和,则机构有____。a 一个曲柄 b 两个曲柄 c两个摇杆

3.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属于____。a 曲柄摇杆机构 b 双曲柄机构 c 双摇杆机构 4.机械工程中常利用____的惯性储能来越过平面连杆机构的“死点”位置。a主动构件 b 从动构件 c 联接构件

5.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曲柄r与滑块行程H的关系是____。a H=r b H=2r c H=3r 6.内燃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工作时是以____为主动件。a 曲柄 b 连杆 c 滑块 7.右图四杆机构各杆长a=350, b=550 , c=200,d=700长度单位,试回答:当取d为机架时机构____;当取c为机架时机构____。

a有一个曲柄

b有两个曲柄 c有两个摇杆

8.下列机构中适当选择主动件时,____必须具有急回运动特性;____必须出现“死点”位置。

a 曲柄摇杆机构 b 双摇杆机构

c 不等长双曲柄机构

d平行双曲柄机构 e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f 摆动导杆机构

9.平面四杆机构中各构件以____相联接。a 转动副 b 移动副 c 螺旋副 10.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出现在____位置。a 曲柄与连杆共线 b 曲柄与机架共线 c 曲柄与摇杆共线 11.以摇杆为原动件时,曲柄摇杆机构在____位置出现死点。

a 曲柄与连杆共线 b 曲柄与机架共线 c 曲柄与摇杆共线 12.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要增大摇杆摆角,应____长度。a 增大连杆 b 减小连杆 c 增大 曲柄

13.双曲柄机构倒置后____得到双摇杆机构。a 一定能 b 不能 c 不一定能 14.双摇杆机构倒置后____得到双曲柄机构。a 一定能 b 不能 c 不一定能

三、判断题

1.平面连杆机构各构件运动轨迹都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内。2.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两极限位置间的夹角称为极位夹角。

3.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死点”位置,从动件运动方向不能确定。4.偏心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曲柄滑块机构相同。

5.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处。6.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处。7.机构在死点位置会产生自锁现象,因此设计机构时应避免死点。8.若K=1,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两端点铰链位置和曲柄回转中心必共线。9.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增加连杆的长度可使摇杆摆角增加。10.增加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的长度可使摇杆摆角增加。

11.根据机构演化原理,机构倒置后可得到不同类型的机构,所以,双摇杆机构倒置后可得到曲柄摇杆机构和双曲柄机构。第二章

一、填空题: 1.转动副,移动副 2.曲柄,摇杆,连杆,连杆 3.a+b≦c+d,AB,AD 4.死点 5.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 6.空回时间 7.>1 8.双摇杆 9.最小传动角 10.极位夹角 11.死点 12.减小

13.当θ=0时K=1;当θ≠0时K>1

二、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6.b 7.c c 8.ab cd 9.a 10.a 11.a 12.c 13.a c

三、判断题: 1.√ 2.X 3.√ 4.X 5.√ 6.X 7.X 8.X 9.X 10.√ 11.X 第三章 凸轮机构

一、填空题

1.凸轮机构主要是由____、____和固定机架三个基本构件所组成。2.按凸轮的外形,凸轮机构主要分为____凸轮和____凸轮两种基本类型。3.从动杆与凸轮轮廓的接触形式有____、____和平底三种。4.以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的最小半径所做的圆称为凸轮的____。

5.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上的点的某点的法线方向(即从动杆的受力方向)与从动 杆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凸轮在该点的____。

7.凸轮机构从动杆等速运动的位移为一条____线,从动杆等加速等减速运动的位移曲线为一条____线。8.等速运动凸轮在速度换接处从动杆将产生____冲击,引起机构强烈的振动。9.由____有限值的突发引起的冲击为刚性冲击。10.由____有限值的突发引起的冲击为柔性冲击。

11.从动杆的端部形状有____、____和平底三种。13.减小基圆半径,凸轮机构的____增大。

二、选择题

1.凸轮机构的移动式从动杆能实现____。

a 匀速、平稳的直线运动 b 简偕直线运动 c各种复杂形式的直线运动

2.凸轮与从动件接触处的运动副属于____。a 高副 b 转动副 c 移动副 3.要使常用凸轮机构正常工作,必须以凸轮____。

a 作从动件并匀速转动 b 作主动件并变速转动 c 作主动件并匀速转动

4.在要求____的凸轮机构中,宜使用滚子式从动件。a 传力较大 b 传动准确、灵敏 c 转速较高

9.在减小凸轮机构尺寸时,应首先考虑____。

a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值 b 凸轮制造材料的强度 c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0.下述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存在刚性冲击的是____。a 等速 b 等加速等减速 c 正弦加速度 11.下述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存在柔性冲击的是____。a 等速 b 等加速等减速 c 正弦加速度

三、判断题

1.圆柱凸轮机构中,凸轮与从动杆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2.平底从动杆不能用于具有内凹槽曲线的凸轮。

3.凸轮机构的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是从动杆先作等加速上升,然后再作等减速下降完成的。4.凸轮压力角指凸轮轮廓上某点的受力方向和其运动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5.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可按要求任意拟订的。

6.凸轮机构的滚子半径越大,实际轮廓越小,则机构越小而轻,所以我们希望滚子半径尽量大。7.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则其动力特性越差,自锁可能性越大。8.等速运动规律运动中存在柔性冲击。9.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大,压力角越大。

10.常见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压力角是0º。11.凸轮的回程的最大压力角可以取得更大些。、填空题:

1.凸轮,从动件 2.盘形,圆柱 3.尖顶,滚子 4.基圆 5.压力角

6.增大,30°~ 40° 7.直线,曲线8.刚性9.速度 10.加速度11.尖顶,滚子 12.减小13.压力角

第十章 齿轮传动

一、填空题

1.基圆越大,渐开线越____。

2.渐开线齿轮传动的____等于节圆上的压力角。

3.标准渐开线齿轮传动在标准中心距时,节圆压力角等于____圆压力角。4.斜齿轮端面模数mt和法面模数mn的关系为mn=mt____。5.斜齿轮传动的主要缺点是轴向力,可采用____齿轮来克服这一缺点。6.____齿轮是用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转动运动的。7.重合度大于1是齿轮的____传动条件。

8.分度圆半径与节圆相等时,标准齿轮传动的中心距是____。9.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____。10.____的大小决定了渐开线的形状。

11.用展成法加工齿轮,当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线的极限点时发生____现象。12.渐开线标准齿轮不根切的最少齿数是____。13.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角是____。

14.按照工作条件不同,齿轮传动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传动。15.较重要的齿轮均采用____传动,因为它能保证良好的润滑和工作条件。

16.由于开式齿轮传动不能保证良好的润滑,又易落入灰尘和杂质等,齿面易磨损,故只能用于____场合。17.齿轮常见的实效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18.软齿面的硬度是____,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____。19.硬齿面的硬度是____,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____。

20.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____ 线必与其____相切。

21.两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当两轮的____略有改变时,两齿轮仍能保持

原传动比传动,此特性称为齿轮传动的____。

22.闭式齿轮传动中,常见的两种疲劳损坏形式是____和____。23.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和____。

二、选择题

1.渐开线形状决定____的大小。(1)展角(2)压力角(3)基圆

2.基圆越小渐开线越____。(1)平直

(2)弯曲(3)不一定怎样变化 3.斜齿轮的标准模数和压力角在____上。(1)端面

(2)法面(3)轴面

4.当齿轮中心距稍有改变时____保持原值不变的性质成为可分性。(1)压力角(2)啮合角(3)速比

5.____齿轮具有可分性。(1)圆弧

(2)摆线(3)渐开线 6.____齿轮传动过程中啮合角保持不变。(1)圆弧

(2)摆线(3)渐开线 7.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角等于____圆上的压力角。(1)分度圆(2)节圆(3)基圆

8.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重合度____。(1)小于(2)等于(3)大于等于1 9.标准齿轮的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分度圆压力角____啮合角。(1)小于(2)等于(3)大于

10.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____相等。(1)模数(2)压力角(3)基圆齿距

11.圆锥齿轮是用来传递的____轴之间的转动运动的。(1)平行

(2)相交(3)交错

12.圆锥齿轮的标准参数在____面上。(1)法

(2)小端(3)大端

13.一对齿轮传动相当于____做纯滚动。(1)基圆(2)节圆(3)分度圆

14.一对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____必须相等。(1)直径(2)宽度(3)齿数(4)摸数

15.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周节Pt=15.7mm,齿顶圆直径D0=400mm,则该齿轮的齿数为____。

(1)82(2)80(3)78(4)76

16.对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钢齿轮传动,主要的失效形式是____。

(1)轮齿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5)齿面塑性变形

17.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

(1)轮齿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5)齿面塑性变形

18.高速重载齿轮传动中,当散热条件不良时,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

(1)轮齿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5)齿面塑性变形 19.低速重载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

(1)轮齿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5)齿面塑性变形

20.在机械传动中,理论上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的是____。

(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4)摩擦轮传动 21.在机械传动中,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和速度适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1)带传动(2)摩擦轮传动(3)链传动(4)齿轮传动 22.成本较高,不宜用于轴间距离较大的单级传动是____。(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 23.能缓冲减振,并且起到过载安全保护作用的传动是____。(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 24.一般参数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

(1)齿面点蚀(2)轮齿折断(3)齿面磨粒磨损(4)齿面胶合 25.一般参数的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

(1)齿面点蚀(2)轮齿折断(3)齿面塑性变形(4)齿面胶合 26.高速重载且散热条件不良的闭式齿轮传动,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____。(1)轮齿折断(2)齿面磨粒磨损(3)齿面塑性变形(4)齿面胶合 27.齿轮因齿面塑性变形而失效最可能出现在____齿轮传动中。

(1)高速轻载的闭式硬齿面(2)低速重载的闭式软齿面(3)润滑油粘度较高的硬齿面

28.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____失效。(1)胶合(2)磨粒磨损(3)齿面点蚀(4)轮齿折断

29.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主要针对的失效形式是____。(1)齿面塑性变形(2)轮齿疲劳折断(3)齿面点蚀(4)磨损 30.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故目前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一般弯曲疲劳强 度设计计算,用适当增大模数的办法以考虑____的影响。

(1)齿面点蚀(2)齿面塑性变形(3)磨面磨损(4)齿面胶合31.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____。

(1)齿面要硬,齿芯要韧(2)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3)齿面要软,齿芯要脆(4)齿面要软,齿芯要韧

32.设计一对材料相同的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一般使小齿轮齿面硬度HBS1,和

大齿轮齿面硬度HBS2的关系为____。(1)HBS1HBS

233.对于一对材料相同的钢制软齿面齿轮传动,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____。(1)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2)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3)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4)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34.一材料为45钢要求6级精度的硬齿面齿轮,其制造工艺过程可在齿坯加工以后顺序进行____。(1)滚齿、表面淬火、磨齿(2)滚齿、磨齿、表面淬火(3)渗碳淬火、滚齿、磨齿(4)渗碳淬火、磨齿

35.选择齿轮毛坯的成型方法时(锻造、铸造、轧制圆钢等),除了考虑材料等因素外,主要依据____。(1)齿轮的几何尺寸(2)齿轮的精度(3)齿轮的齿面粗糙度(4)齿轮在承上的位置

36.计算载荷中的使用系数KA不包含____对齿轮实际承受载荷的影响。

(1)工作机性能(2)原动机性能(3)载荷变动情况(4)齿轮制造及装配误差

37.对于重要的齿轮传动,可将齿轮进行齿顶修缘,目的是____。

(1)减小齿间载荷分配不均(2)减小齿向载荷的分布不均(3)减小附加动载荷 38.齿轮传动中,齿间载荷分配不均,除与轮齿变形有关外,还主要与____有关。(1)齿面粗糙度(2)润滑油粘度(3)齿轮制造精度

39.有A、B两对齿轮传动,材料、热处理和制造精度相同,但A对齿轮重合度 较大,则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0____。

(1)A对较大(2)B对较大(3)A、B对齿轮相同 40.计算载荷中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与____无关。

(1)齿轮所在轴的刚度(2)齿轮在轴上的位置(3)工作机性能(4)齿轮的宽度(5)齿面硬度

41.齿面降低齿轮传动中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可以____。

(1)增大重合度(2)进行轮齿齿顶修缘(3)将轮齿作鼓形修整(4)降低齿轮支承系统的刚度

42.齿轮接触强度计算中的弹性系数ZE反映了____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1)齿轮副强度的极限(2)齿轮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3)齿轮副材料的弹性极限(4)齿轮副材料的硬度 43.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中的节点区域系数ZH与____无关。(1)变位系数(2)分度圆压力角(3)分度圆螺旋角

44.斜齿轮接触强度计算中的重合系数Ze,考虑了重合度对单位齿宽载荷的影响它____。(1)与端面重合度和纵向重合度有关(2)只与端面重合度有关(3)与纵向重合度有关

45.齿轮抗弯强度计算中的重合度系数Ye与____有关。

(1)齿高(2)齿宽(3)端面重合度(4)纵向重合度

46.斜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中的螺旋系数Zβ和Yβ是考虑接触线倾斜对轮齿强度的影响,它的值为____。(1)Zβ>1,Yβ>1(2)Zβ<1, Yβ<1(3)Zβ>1, Yβ<1(4)Zβ<1, Yβ>1 47.齿轮抗弯曲计算中的齿形系数YFa反映了____对抗弯强度的影响。(1)轮齿的形状(2)轮齿的大小(3)齿面强度(4)齿面粗糙度 48.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形系数YFa取决于____。(1)模数(2)齿数(3)齿宽系数(4)齿面硬度 49.齿轮抗弯强度计算中的应力修正系数YSa不包含____对齿根应力的影响。(1)齿根过渡曲线处的应力集中(2)弯曲应力外其余应力(3)齿面硬度 50.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1用的45钢调质,从动轮2用45钢正火,则它们的 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____。(1)σH1<σH2(2)σH1=σH2(3)σH1>σH2

51.有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Z1和Z2且Z1

(1)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大模数(2)增大分度圆直径(3)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

53.有一传递动力的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现设计主、从动轮均为软齿面 钢制齿轮,精度等级为7级。如欲在中心距和传动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其接触 强度,在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____。

(1)增大模数(2)提高主、从动轮的齿面硬度(3)提高加工精度的等级(4)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54.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通常使小齿轮的宽度比大齿轮的宽一些,其目的是____。(1)使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强度接近相等(2)为了使传动更平稳(3)为了补偿可能的安装误差以保证接触线长度

55.与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相比,采用高度变位齿轮传动可以____。

(1)使大、小齿轮的抗弯强度趋近(2)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3)使大、小齿轮的磨损程度都减小 56.设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螺旋角β一般在8度~25度范围内选取,β太小 斜齿轮传动的优点不明显,太大则会引起____。

(1)啮合不良(2)制造困难(3)轴向力太大(4)传动平稳性下降 57.当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一定时,许用弯曲应力在____情况下的值较大。

(1)轮齿单向弯曲(2)齿轮在传动中为惰轮(3)齿轮双向运转(4)齿轮是行星轮

三、判断题

1.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2.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弯曲。

3.当齿轮中心距稍有改变时,压力角保持原值不变的性质称为可分性。4.渐开线齿轮具有可分性是指两个齿轮可以分别制造和设计。5.渐开线齿轮传动过程中啮合角保持不变。6.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角等于节圆上的压力角。7.斜齿轮的标准模数和压力角在端面上。

8.圆锥齿轮是用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转动运动的。9.圆锥齿轮的标准参数在法面上。10.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是重合度大于1。

11.标准齿轮以标准中心距安装时,分度圆与节圆重合。12.标准齿轮传动中,分度圆与节圆相等。1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14.开式齿轮传动结构简单,在设计齿轮时应优先选用。15.齿轮齿面的疲劳点蚀首先发生在节点附近的齿顶表面。

16.齿面抗点蚀的能力主要与齿面的硬度有关,齿面硬度越高抗点蚀能力越强。17.提高齿面抗胶合能力的方法是提高齿面硬度和降低齿面的粗糙度。18.采用调质或正火处理的齿轮齿面是硬齿面齿轮。19.硬齿面齿轮的齿面硬度大于350HBS。20.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胶合和点蚀。

第十章

一、1.平直2.啮合角3.分度4.mt×cosα 5.人字6.圆锥7.连续8.标准中心距9.m1=m2=m,α1=α2=α 10.基圆11.根切12.17 13.不变的14.开式,闭式15.闭式16.不重要 17.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18.≤350HBS,调质或正火 19.>350HBS,表面淬火20.法,基圆21.中心距,中心距可分性22.齿面点蚀,轮齿折断 23.齿面磨损,轮齿折断

二、1.(3)2.(2)3.(2)4.(3)5.(3)6.(3)7.(2)8.(3)9.(2)10.(3)11.(2)12.(3)13.(2)14.(4)15.16.(2)17.(3)18.(4)19.(4)20.(3)21.(4)22.(3)23.(1)24.(1)25.(2)26.(4)27.(2)28.(3)29.(2)30.(3)31.(1)32.(3)33.(3)34.(1)35.(1)36.(4)37.(3)38.(3)39.(1)40.(3)41.(4)42.(2)43.(2)44.(1)45.(3)46.(2)47.(1)48.(2)49.(3)50.(1)51.(2)52.(2)53.(1)54.(3)55.(1)56.(3)57.(1)

上一篇:外墙保温存在问题下一篇:驻站蹲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