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杜绝小学化

2024-05-12

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精选8篇)

幼儿园杜绝小学化 第1篇

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方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他们要求幼儿园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小学化倾向?我园经过民主讨论,制定出以下措施:

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不是盲从于家长不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要想在育儿观念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识,必须首先找准与家长合作的基点与分歧点。我们合作的基点是:我们与家长的教育初衷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材,但在具体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第一: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讲明杜绝小学化倾向的意义,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同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做到与幼儿园一致,只有这样,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要想彻底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既需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又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够还原学前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

幼儿园杜绝小学化 第2篇

猴头沟幼儿园 王素红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在现实教育活动中,也有违背《指南》要求的现象存在,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小学化”倾向。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相对较为严重些。要想杜绝农村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幼儿园要明确办园目标,端正办园指导思想。并依据《指南》《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从专业的角度宣传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利于孩子成长的;也担负着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和转变家长观念的责任。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把握“幼小衔接”的教学特点,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要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亲子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指南》和科学的育儿经验,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学化症结何在 第3篇

一、办园条件不达标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办园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筑面积和活动场地都不足,且园舍不标准。有的民办幼儿园就是作坊式的,几间小屋,摆几张桌子,挂一块小黑板,给幼儿园起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就开始发广告招生了。好多幼儿园的玩具少得可怜,甚至还没有一个家庭的玩具多,大型玩具也没有一件。在这样的幼儿园,即使有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怎样让孩子做游戏,跳舞玩耍?只有把孩子关在小屋里,像小学一样上学和放学。

二、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

一是政府多年来几乎没有给公办幼儿园招聘过教师,使一些公办幼儿园缺编达三分之一。二是公办园的教师大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补充的,年龄在45岁以上,蹦蹦跳跳已力不从心。另外,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不少是小学教师转岗的,缺乏专门的幼教知识,他们不会跳舞、弹琴和手工制作,不知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那么,这些教师的抓手是什么呢?他们的抓手就是教孩子识字、背诗。孩子上了三年幼儿园,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拼音,家长夸奖,教师便有了成就感。

三、幼儿园大班额

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额。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额,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幼儿园小学化,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这种反“自然性”的教育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不仅有损孩子的身体,而且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呆板等不良情绪反应。

要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除向家长宣传,让家长转变观念外,关键还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各地都制定了学前教育3~5年行动计划,并开始实施。但实施的力度不大,步子不快,新建和改建幼儿园的资金缺口都比较大。按照目前的进度,很难如期落实计划。为此,政府要加大对幼儿园建设和设备添置所需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到生均占地不少于4平方米,每班应有活动室、午睡室、卫生间。其中,活动室、午睡室建筑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卫生间不少于15平方米,并配有钢琴、电子琴和各种玩具等。

2. 补充教师,提升素质。

要把招聘幼儿教师列入计划,确保每年都招考一批幼儿教师,达到每班有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更新观念,掌握基本的幼儿保教知识,学会跳舞、唱歌、键盘、美工等,用较高的保教水平消除幼儿教学小学化。

3. 加强指导,监管到位。

幼儿园如何杜绝小学化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杜绝;小学化

幼儿园应是人一生当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知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多认字、会做数学题,就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高,从而导致一些幼儿园向孩子身上“增温加压”。而不少学前班也在每年招收学生时,要看孩子会写多少个字、知道几个外语字母等,使得幼儿园也变相追求起“升学率”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的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遵循《指南》合理化的建议,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

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有效活动

幼儿园要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施教。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教育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三、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

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需要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懂得“顺其自然,展现个性”,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以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都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之间穿梭。等到了上小学,孩子们已经是“久经沙场”的写作业“老手”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孩子却普遍滞后。所以教育应取得与家长的共识,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学前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家长会、幼教专家讲座、家长专栏、大众传播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平时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转变观念,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

四、是加大对幼儿园的督导力度

为了纠正与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首先要加强对幼教机构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的检查。根据《纲要》、《指南》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抽查,抽查各个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在这一系列抽查中要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杜绝小学化 第5篇

我园牢固树立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理念,端正办园思想,郑重承诺如下: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绝不教授小学内容,不组织奥数培训、珠脑心算、外语、拼音、写字等教育教学活动,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决不出现虐待、歧视、恐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坚决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承诺幼儿园: 责任单位:

杜绝小学化现象学习体会(范文) 第6篇

——八五二农场幼儿园

娄金凤

童年的时光是短暂的,是欢乐的。幼儿园应该是孩子的乐园,孩子们的脸上都应该充满幸福和憧憬。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幼儿园最终被判赔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我还看到过一则报道:国内很多家长以孩子认了多少单词、背了多少古诗来衡量幼儿园的好坏,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或漂亮的书写拼音而沾沾自喜。双休日,家长送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的培训之中。专家认为,学前教育时期学小学课程将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和智力正常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会导致一些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对于课程已经很熟悉,致使很多孩子养成了分心、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而过多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也阻碍了孩子们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最为严重的是小学知识搬到幼儿教育阶段去学习,严重地破坏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本质是应试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侵袭。过早教给知识如同一把把“剪刀”,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剪掉,使他们由天鹅变成了家鸭——失去了天空,得到了池塘。幼儿园该教孩子什么?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幼儿园学到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这才是让他受益终身的知识。2009年的9月,对于合肥市的幼儿园孩子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省教委的新规定: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让游戏成为学习的主题。这个规定让许多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去想象,去快乐。西园新村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认真贯彻省教委的规定,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没有了教材书,没有了认字和计算。老师的制作的观图,家长搜集的资料,都是课堂上的学具。孩子们操作的更是玩具和废旧材料。在生活中学习,懂得生活的美好。每周多次的游戏和区域活动,更是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孩子,个性比较内向,从开学初班级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她越来越愿意说话了,还主动当起了“银行工作人员”“服务员”“摄影师”等等,每每回到家中,她都会自豪地向我介绍自己生意做得好,赚了许多的“钱”。看到她自信的笑容,谁说这不是教育,谁说这不是进步。感谢老师的游戏,感谢学校给孩子们创设的环境。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彩色的,艳丽的,快乐的,我呼吁家长们都团结起来,改变一下理念,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强健体魄,去发现问题,去敢于思考和想象。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误区?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这些关乎孩子们健康、学习、成长的话题又成了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幼儿教育“重”在哪里?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 杜绝小学化现象

所谓关键期就是在这个阶段对什么事情特别地敏感,就是特别想去做它,他的整个器官也会发展得很快,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你再去做是很难去实现的,你可能会付出几倍的努力,但得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脑科学证明,我们人到3岁的时候,脑已经发展到 50%,到8岁的时候就发展到80%,8岁以后再发展的只有20%。所以在0岁到6岁这个阶段已经是60%到80%已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说,人在0岁到6岁所学的某些知识是将来要花60年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总和,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0岁到3岁这段,又是一个人格情感潜能的一个急剧的发展的时期。如果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开发,将来是无法弥补的。在0岁到6岁这阶段的关键期是各种各样的,它包括语言的关键期、运动的关键期、感官反映的关键期、社会性的关键期、数学的关键期等。我们一定要根据它的关键期的发展,抓住他每个敏感期去做。否则将遗患无穷。

目前,家长对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常常还存在几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孩子这么小,啥也不懂,只要给他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了,长大了再教育;二是误以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好,以后应该是老师把孩子教好;三有的家长是很想把孩子从小教育好,但用的是家庭应试教育的错误方法,从小就逼着孩子死记硬背、甚至训斥责骂、棍棒相加,让孩子觉得苦不堪言,渐渐地厌学,进而走向逆反。

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语言方面,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益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它们怎么摆位呢?心灵是树根、身体是树干、智力是树冠、技能是树枝、知识是树叶。0-6岁是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我们说,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进行应对的自动反应,包含三个层面的习惯:行为层面的习惯:如吃饭、走路、说话、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情感层面的习惯:如一遇到挑战就兴奋、遇到困难就沮丧、帮助别人就快乐等。思考层面的习惯:如遇到事情,总是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思考;遇到问题,总是推卸或承担责任等。良好的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也可以分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这些方面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到底如何把握学前教育的重点,抓住学前教育的关键呢?

学前教育重点是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不是以认知为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教育目标。目标的设置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科学探究,审美养成等对幼儿都是终生受益。所以,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是要让幼儿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成长;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成长,强调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我们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学前教育的宗旨,也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也是家长应该期望的理想教育。

总之,重视幼儿生理特点,把握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对孩子终身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东西最基础的阶段。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在学前期培养是很关键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莲山课件

幼儿园小学化 第7篇

在“幼儿园的教育”一章中,新《规程》取消了旧《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这意味着普通话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语言,这一改变有利于地方语言的发扬与传承。

此外,新《规程》还特别添加说明,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八大危害

一、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二、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三、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四、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五、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六、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七、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八、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九、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十、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八大危害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2.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3.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创造可能。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6.影响教师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7.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

幼儿园“小学化”必须休矣 第8篇

毋庸置疑, 幼儿园“小学化”滥觞的肇端, 是城市重点小学招生时设立的筛选门槛——入学考试。由于优质小学教育资源有限, 家长不得不“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以让自己的孩子挤进重点小学就读为荣。然而, 即便如此, 在严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 白热化的竞争仍在所难免。鉴于这种情况,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要求公平竞争, 进行入学考试。

城市重点小学的入学考试, 一方面迫使家长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孩子小学低年级的课程, 另一方面迫使幼儿园主动以“小学化”来吸引家长送孩子入园。幼儿园的“小学化”由此顺理成章。令人震惊的是, 在很多名园, 拼音和识字都是小儿科的“小学化”。那些挤破头都进不去, 进去了还得交纳高额赞助费的重点幼儿园, “小学化”甚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算术都教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二年级时才学的100以内的加减乘除了。

由于“小学化”, 孩子们被剥夺了大量的玩耍时间。在幼儿园里, 常规的游戏时间和保育工作, 被安排得满满的“小学化”课程学习大大挤占。尤其是, 因为正常的智力发育无法过早地接受这样密集高难的“小学化”教育, 加之老师有意无意批评和冷落, 不少孩子的学习意愿受到了不可逆转的重挫。除了厌学, 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等人格和人际交往障碍, 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此,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专家一再呼吁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让幼儿园教育回归本真。

正因为如此, 教育部及时发出通知, 明确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 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部强调:“幼儿园、学前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 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叫停幼儿园“小学化”, 不仅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而且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孩子的天性是玩, 在玩中学习。小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健康成长。因此, 幼儿园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错误施教。应该说, 教育部的这一“及时雨”文件,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真可谓当头棒喝。

上一篇:建设慢病示范区工作方案下一篇: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