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2024-05-13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精选14篇)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1篇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活动目标:

1.感受ABACA的回旋曲曲式;

2.在情境中感受、辨认主题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

3.尝试多种乐器合奏,感知多种乐器的音效。

活动准备:

农夫、小鸟、小鱼流水、雷电图片;响棒、手摇铃、沙锤、铃鼓、三角铁;配套音乐CD和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春天来了,所有的小动物都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感受春天的情境)

二、感受回旋曲曲式

1.初步感受音乐

师:春天的到来大家都很开心,连森林里都想起来春天的声音……(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

师:刚才有哪些小动物来庆祝春天的到来了?

2.随故事情景感受音乐曲式

(1)肢体动作创编

师:小动物们看到春天来了都做了点什么漂亮的动作?你们来做一下试试……

(2)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讲故事,伴随肢体动作。

3.角色扮演——辨别主题、感受情境

(1)教师和幼儿合作扮演

农夫:学农夫耕田和播种

小鸟:学小鸟捉虫、戏水、梳理羽毛、飞翔、玩耍

小鱼流水:学流水中的小鱼戏水

打雷闪电:用手抱住头或两人相拥

(2)幼儿自主扮演

三、乐器合奏——分析曲式

1.感受乐器音响效果

师:今天哪些乐器宝宝来了?

(教师分别演奏各种乐器,让幼儿感受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了解乐器音响之间的区别)

师:你们来听一听,今天来的乐器宝宝像什么声音?

(教师一一演奏乐器,请幼儿猜想乐器和动物形象的配对)

2.教师示范乐器操作

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变化操作各种乐器。注重乐器的正确操作姿势。

3.幼儿分组操作

四、导出活动——律动结束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2篇

期末考试

组长(讲课):胡杰

组员:董蕊、马芮、高杨、李奕涵、侯洋洋、孙迎新、韩茹、徐珊、张紫蔷、张昕

奥尔夫音乐教案 小班《粉刷匠》

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 应

例如:(老师)× × × ×│×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 5-︱ 54 32︱ 1-‖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2 34︱ 5-︱ 54 32︱ 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1.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

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

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E.音乐小舞曲(10分)

利用幼儿平时下课前常用的音乐作为结束。

F.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彩色贴纸

G.再见歌(1分):

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 六.爱婴提示:

1.音乐语言游戏环节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节奏棒敲奏时注意节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

教学反思

09教育专二班

组长:胡杰 学号:09130711079 优点:

1、准备材料丰富,音乐很吸引幼儿。

2、老师教态很好,能够使幼儿集中注意力。

3、整堂课的内容很丰富,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缺点:

1、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2、备课不是很充分,导致因为紧张而说谜语时不够连贯。

3、与配班老师之前沟通不够,所以开始时音乐没有完全准备好。建议:本节课更适合亲子班教学。

组员:董蕊 学号:09130711080 优点:

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准备的十分丰富。

2、教学内容很有吸引力,能让幼儿融入到教学中。

3、在提问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内容,启发幼儿的思考,并且还能吸引幼儿对老师的注意力。

4、能够在课前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5、在课上以问好的形式进行幼儿的发声练习。

6、课后以同样形式向老师告别。

7、语言生动,语速也较适当。

不足及建议:

1、可以多放松,语句可以更流畅。

2、建议可以多使用几样乐器进行重复练习,让幼儿能感受更多乐器的演奏。

马芮 学号:09130711081 这次音乐的考试我们组上的课程是小班的《粉刷匠》。我觉得这次课程我们组总体还是很顺利的上下来了。但由于是第一次合作,难免会有一些问题。比如:讲课老师备课不是很熟,中途猜谜语时把谜语说的不是很熟。但总体来说讲课老师表情丰富,准备教具齐全,语气语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组员积极配合,是一节较完整的音乐课。

高杨 学号:09130711082 粉刷匠这节音乐课,能较好的调动幼儿的兴趣,但是不能看出这捷克的主题重点。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时,动作不够熟练,所以做动作时思路不清晰。提问后应让幼儿多思考,大胆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备课上因该在熟一些。在乐器使用上应该再多一些。但从整体上来说,这节音乐课是很优秀的。

李奕涵 学号:09130711083 优点:课上气氛活跃,时间掌握得很好,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丰富,语气阴阳顿挫,讲课内容符合目标,但内容更适合0 0——3岁亲子课程。课堂气氛很好,都是在学和玩中进行的。也保证了要教的内容也教了。音乐资料很多。

缺点:教态不好,穿凉拖上课,短裙。侯洋洋 学号:09130711084 学生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我们首先要创造各种条件以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然后要用活动来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

这次我们组的课我认为还是很好的。准备得很充分,过程也很流畅,就是有点略微的简单了点儿,这点改进了就很完美了。

孙迎新 学号:09130711085 课的整体效果很好,表现出了他应有的特点。课堂实际很新颖,有创新,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思维。

她与配班老师没有沟通好,从中有些失误。在提问幼儿时,有的小朋友被叫到两次,可是其余的小朋友举手他却忽视了。其中有个小朋友还说那小朋友都回答两次了,老师并没有做出解答和解决这一环节就略过了,在以后的教学时他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韩茹 学号:09130711086 上课的整体效果很好,但是内容比较乱,没有重点。

总总体来说,课题新颖,上课流程很顺。语言也是很到位,动作很丰富,表情也很好。从他上课开始,让小朋友占到点上,开始放音乐的时候,没有与配班老师配合好。还有就是有的地方的动作,并且是很熟悉。而且在我们走一次走到点上的时候。他没有在之前说的要让我们回来,应该是他没有想到。这点不好,此外他的内容太多,优点凌乱。

徐珊 学号:09130711087 优点:

1、《粉刷匠》题目比较吸引幼儿,能够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兴趣。

2、老师提问针对本课堂重点。

3、教态好,语言动作生动形象,语速适当。

4、教学内容丰富完整,师生配合较好,老师准备充分。

建议:

1、可以多加些身体上的律动,节奏的变化,这样更适合小班年龄段的特点。

2、让幼儿跟着节奏重复练习,加深幼儿的记忆。

张昕 学号:08130808029 我们组是第四组,在看完其他几组的讲课后,吸取了前几组的优点,发现他们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在主课老师的带领下,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

我们组的开场白非常精彩,并没有生硬的开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这为之后的课堂继续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胡杰用了音乐节奏开始了课程,一句小朋友们好,音乐起伏不同,很有感觉。后面提出了一个谜语,引出了粉刷匠的工作。让小朋友起来做动作的时候,注意到了小孩的自律水平,所以在地上用了记号,这样能较快的继续课程。因为想要真实感,所以我们组在之前并没有进行排练与讲解,这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也给我们了一种很新鲜的感觉。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3篇

一、活动由来

这节“落叶”活动源自生活中孩子们的一次发现。秋天到了, 天气渐渐转凉,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纷纷被地上的落叶所吸引, 有的捡叶子, 有的抛叶子, 孩子们如获至宝, 陶醉在茫茫的叶雨中。见孩子们如此感兴趣, 随后教师便组织孩子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叶子的活动, 如叶子拼画、画叶脉、手撕叶子等, “落叶”活动便是其中的一节。

音乐活动较为抽象, 小班幼儿多以欣赏、演唱、律动为主, 而此次活动需要孩子们听辨出每句中“叮”的声响, 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分析能力较弱, 记忆特点为瞬时记忆, 所以对整首歌曲“叮”的声响次数难以准确掌握。为了顺利地开展活动, 完成此次活动的两个目标, 给幼儿以直观的引导,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来辅助开展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能按数取物, 随音乐进行表演。

(2) 初步尝试看图谱标志操作乐器。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 完成活动内容, 准备了撞钟、塑料树叶、白板课件。

四、活动环节与策略

本次活动的环节与策略由四部分组成:

1. 去郊游音乐入室

首先运用白板的声音链接功能, 播放欢快的音乐, 引领幼儿律动入室。在幼儿进入教室后, 一幅美丽的落叶动态画面呈现在眼前, 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来到叶雨丛林, 使孩子们一下便进入了角色。当问孩子们叶子是怎么落下来时, 一阵风声的播放验证了孩子们的答案, 孩子们好奇的眼神里随之而来的是欢喜。

2. 幼儿完整倾听, 初步感受歌曲

“风儿吹下来多少片叶子?”随着教师的提问, 孩子们完整地欣赏了歌曲。但一遍似乎并不能使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自信满满, 只有几个小朋友随之互动, 接下来的设计, 便满足了每一名幼儿的需求。

3. 白板演示, 帮助幼儿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将歌曲中的每一句都呈现出来, 使幼儿分句倾听, 感知“叮”的声响次数, 了解其与叶子落下的数量关系, 并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进行验证。

首先, 在听辨第一句的前半句后,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幼儿将自己听到的叶子数量拖拽到格子内, 用播放后半句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孩子们听到答案时再次兴奋起来, 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兴趣。

在第二句的播放中, 从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每名幼儿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任务, 都真正参与进来了。孩子们似乎觉得还是简单, 都笑着将答案脱口而出。不过第二次答案揭晓的方式再次吸引了幼儿, 又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回来, 利用板擦的功能, 将答案覆盖, 请幼儿用“魔法棒”将答案变出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尝试操作。

随之而来的第三句, 运用了隐藏后拖拉的方式将答案揭晓,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极高, 虽然随着声响次数的增加, 难度增加, 但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上前感受白板的神奇功能, 所以热情未减。

直至第四句神奇魔水、透镜功能的运用, 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仍旧没有减退, 通过逐句分句孩子们掌握了歌曲内容, 了解了“叮”的声响次数关系。

4. 乐器演奏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教育目标, 引导幼儿用乐器准确演奏声响, 为此教师出示了图谱, 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由局部到整体地呈现图谱, 使幼儿有目的地观看, 易于对图谱中的图标进行初步分析, 使幼儿更加明确乐器操作标志。最后以落叶律动游戏结束此次活动。

白板的利用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在一个个神奇功能的参与下从一个高潮到另一个高潮, 实现了此次活动的目标, 使活动顺利完成。

五、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让幼儿在看、听、做、演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主动思考, 大胆表演, 最终完成活动目标。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1) 捕捉幼儿生活点滴, 挖掘教育价值。通过对幼儿在生活中兴趣点的关注来挖掘教育契机, 真正做到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活跃课堂气氛。在活动中视听结合,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 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活动由简至难, 层层递进。通过电子白板的多种功效, 在互动的过程中, 使孩子们感受“叮”的递增与递减, 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奥尔夫音乐 第4篇

卡尔·奥尔夫(Orff-Schulwerk)是德国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慕尼黑人。1924年与舞蹈家歌特(Gother)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初级学校,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这也使得他和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并称为儿童音乐教育专家。

在当时的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歌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奥尔夫音乐为什么有别于传统音乐呢?

1.首先,它是多种元素的综合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我们要怎样来理解它的综合性呢?1.它可以是教学资源和手段的综合:我们可以将音乐、舞蹈、语言三者融为一体,让孩子用词语来模仿、创造节奏,用肢体和舞蹈来表现音乐,抒发情感。2.音乐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是相通的,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音乐,通过戏剧表演来创作和延伸。3.音乐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唱一首歌,演奏一段乐曲或表演一段舞蹈,而是要通过这些活动去了解音乐带来的丰富内容。在掌握节奏、节拍、音效、曲式、指挥等音乐各个方面知识的同时,音乐中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等。

2.其次,奥尔夫音乐强调即兴性

即兴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说:“一切都是幻想。”

音乐是无形的,因其无形而给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对音乐有更直接、原始的反应。

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大的自由去欣赏感受音乐,而不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乐器的选择也可以更广泛,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敲敲打打的乐器。

3.再次,奥尔夫音乐可以让孩子随性表演

奥尔夫的音乐不是表演,也不是舞台艺术,而是人自我流露和交流的需要,尤其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当音乐响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的扭动身体表达喜悦,小屁股扭起来、嘴里哼唱起来,有的还会几人拉起圆圈自由旋转。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它能够表达孩子最自然的情感体验和艺术创造。

奥尔夫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孩子和每一位参与者,如果您也想和孩子一起尝试,在律动、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体会音乐带来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

1.有趣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组成的基本元

素,是音乐的灵魂。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节奏活起来,以便孩子用心去感受、掌握节奏。

在节奏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身体各部位去尝试拍节拍或节奏,让孩子的身体变得会演奏。刚开始父母给音乐配上自编的、有趣的词语,以词语为引导进行节奏练习,然后渐渐地培养他们注意倾听乐曲的节奏。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已经可以很好的运用多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同一种节奏。

例如在《加沃特舞曲》当中,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国王的王冠来进行节奏训练,大的王冠代表四分音符,小的一组两个则代表八分音符,孩子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音的时值长短;在音乐《大西瓜》中,鼓励孩子探索用肢体的各部位模仿嘴巴吃西瓜,打出节奏,并用不同的西瓜代表不同的声部,各声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2.即兴式的肢体造型表演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要秉承着这种理念,鼓励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用肢体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展现每个人的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爆米花》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小的种子,通过在机器中的不断碰撞,最终变成各式各样的爆米花;在《加沃特舞曲》当中,请宝宝想象,如国王的动作是帅气的,精灵的动作是可爱的,王后的动作是美丽的,启发宝宝进行动作的创编;在听音乐《冰冻游戏》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听到特殊音效的时候定住造型。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神奇的氛围,儿童需要想象,根据冰冻人出现的不同场景做出不同的造型,有时变成石头、有时变成大树、有时变成小鸟或其他小动物。

3.随心的感应曲式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在音乐活动《库企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孩子:“在我们身边,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 今天,我们要找一位叫做“库企企”的仙女,她可以给我们带来智慧。可是,找到她,需要翻过四座大山,登上四个台阶……(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中的8拍和音乐的上行,也体会到了乐曲的四个乐句);教师又引出仙女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地图”,把音乐的图谱完整的展现出来,将音乐图像化、形象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直观的体验。

《加沃特舞曲》中,我们可以以角色感应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曲式结构的分析,用国王、王后和精灵的不同角色划分曲式,便于他们清楚地区分乐曲的结构;在《小老鼠打喷嚏》这首乐曲中,以小老鼠打喷嚏来表现A段有规律的划音,以小老鼠晒太阳取暖表现B段舒缓的音乐,儿童很容易就理解了曲式。

4.乐器的创新性探索

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为了增添他们探索乐器的兴趣,父母可以同宝宝一起进行自制乐器的尝试。 自制乐器大都取材于生活,创设和使用时更广阔随意,能很好的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特别是在提倡环保的这个时代,自制打击乐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为孩子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的魅力。

在生活乐器区,有许多从生活中搜集出来的、能够发声的乐器,例如:厨房里经常用到的锅、碗、瓢、盆、铲子、锅盖等可以变成敲奏乐器;洗衣服用的洗衣板作为刮奏乐器;洗衣桶作为低音打击乐;奶粉盒装上豆子变成海鼓;饮料玻璃瓶子一个个悬挂起来,成简单的音阶……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组生活中的打击乐队,孩子参与搜集、演奏、配乐,充分体会到了音乐无处不在。

在变废为宝区,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有纸盒上绷上皮筋做成的弹拨乐器;果冻盒子堆叠装入豆子做成的散响乐器;贝壳中粘上石头变成了响板;粗筋可以模仿大提琴作为低音;奶粉桶作为打击乐器,薯片桶可以做成腰鼓;废旧光盘制成的镲;当然也有孩子简单的将易拉罐装上豆子敲击等等。因为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孩子们对乐器音效的探索兴趣就会高涨很多,他们可以随意地敲敲打打,展示自己的乐器,音乐的创作自发自然。

音乐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因其无形我们可以充分的让孩子感知、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音乐是美的,它的感染力会带动孩子全身心投入、舞之蹈之。别犹豫了,和您的孩子一起开始音乐的畅想吧!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 第5篇

1、欣赏歌曲,能熟悉着随音乐自如快乐的表演。

2、初步能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初步学习利用空间,避免与同伴相撞。

活动准备:用纸做的蛋壳一个布绒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由一位教师扮小鸡,蹲在幼儿看不见的地方,“咚咚咚,快开门呀我要出来。”“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快开门呀,我要出来。”

“咚咚咚,快开门呀,我要出来。”教师出示蛋壳说:“噢,原来是……谁呀?”“是谁在蛋壳里敲门呀?是谁想出来呢?我们来看看谁在里面,原来是一只小鸡。”

2.欣赏歌曲

教师边打开蛋壳边唱歌,提问:“小朋友看,是谁出来了?什么样的小鸡?小朋友来摸摸,有什么感觉?”

3.重复欣赏

请小朋友用手做蛋壳状。“小朋友,现在你们的手里,也有一个蛋壳,咱们来学学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

4.初步能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5.听音乐进行游戏。

6.为歌曲起名字。

延伸活动:

小班奥尔夫音乐《落叶》(推荐) 第6篇

小班奥尔夫音乐《落叶》

活动目标:

1.听辩特定音色——三角铁,数数目

2.初步感知唱名旋律

3.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树叶若干、白板、三角铁一份、配套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

故事串联整个单元的故事,进行复习

二、感知音乐,听辩特定音色

1.完整感知音乐

2.结合音乐做数数律动(以拍手、踏脚、点肢体等多种方式表示数数,肢体动作教师可以自由创编)

三、听辩三角铁音色、次数

1.出示三角铁,介绍乐器音色、外形、名称、演奏方式

2.结合音乐教师演奏乐器,幼儿数数

四、初步感知唱名

1.画面感知

教师在黑板上以树和泡泡的形式唱出唱名,教师慢速度指者树干唱唱鸣旋律,幼儿随教师一起指

2.肢体感知

小班(上)奥尔夫音乐目录 第7篇

1、嘟嘟飞

2、点点虫

3、小剪刀

4、大拇指

5、我有一双小小手

6、捏拢放开

7、小蚂蚁

8、小青蛙

9、小鸭嘎嘎

10、哈巴狗

11、两只老虎

12、找朋友

13、勃拉姆斯摇篮曲

14、阿佤人民唱新歌

15、花好月圆

16、快与慢(节选)

17、快乐的小矮人

18、天鹅

19、大象

20、七式进阶(节选)

解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第8篇

(一) 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比较其他的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 音乐只是一个手段, 通过音乐的学习来自身自我修养是关键。音乐教学中还加入了舞蹈、诗歌、美术以及戏剧, 多方面提高孩子的素养, 在音乐的感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全员参与

天分阻碍了很多孩子学习音乐的道路, 有天分的孩子才能学习音乐这个说法过于片面, 讲授孩子音乐并不是让他们成为音乐家, 只是希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陶冶情操。奥尔夫坚持每个孩子都有学习音乐的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采取“玩中学, 学中玩”的教学手段, 将枯燥的音乐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将音乐的难度大大降低,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的技巧,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 感知的力量

大部分的音乐教学只是简单地讲解理论知识, 学生的积极性被削弱, 刚刚接触的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理解和消化老师讲解的内容。奥尔夫强调感知的力量, 首先让孩子自己接触和了解音乐, 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当他们掌握基本的技巧之后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了解“怎么做”之后再学习“为什么”。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的差异

(一) 激发兴趣

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出发点, 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音乐。奥尔夫通过游戏的方式将不同的乐器和音乐结合在一起, 让孩子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这种教学方式质量和效率更高。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由老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动, 教学效率低下。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音乐与内心的交流, 让孩子从内心里喜欢和接受音乐才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激发兴趣是两种不同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

(二) 综合性的教学

奥尔夫教学中不仅仅是音乐知识, 还包含语言、美术以及表演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孩子的成长。例如在学习《落叶歌》时还是可以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落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在唱歌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跟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动作, 增添课堂气氛。一节音乐课并不是简单地学会了一首歌, 更学习了美术、自然以及舞蹈等多方面的知识。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来讲解知识, 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没有很好地将音乐和其他的学科联系在一起, 过分重视音乐技能的提高, 而忽视了音乐素质的培养, 很难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一定要学会利用不同的手段来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自觉地喜欢上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掌握各种不同的知识, 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中坚持综合的理念, 是传统音乐教学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 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条件, 通过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音乐才是现今教学的最终目的。奥尔夫将教学过程置于教学结果之上, 学生在学习中不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 重要的是参与到学习中, 跟随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主动做”是教学的基本, 教学效果并不是仅仅根据最终的结果判定;另一方面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相信自己能行”是奥尔夫教学的理念, 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增强自信心, 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自信心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强有力的支撑。奥尔夫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让内向的孩子也能融入到大家庭中,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互相尊重, 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法缺乏对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大部分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自信, 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老师将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 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遏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需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现在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摒弃错误的教学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 不能过分重视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作用, 让孩子主动学, 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中玩、玩中学”是现代音乐教学今后发展的方向, 培养出真正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音乐课中的探究运用[J].大观周刊, 2011, 47.

[2]范小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钢琴教育教学的启示[J].艺术科技, 2014, 3.

[3]卢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学课堂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3, 6.

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第9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学习氛围;创新

一、奥尔夫音乐为孩子创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行为。

二、奥尔夫音乐有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勢动作,他的教学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

三、奥尔夫音乐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动作

即兴是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2.声音

如:先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慢慢让幼儿模仿想象中的声音,如:“云飘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模仿简单的声音开始,到模仿比较复杂的声音,再到创造性地模仿声音,这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很大作用。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奥尔夫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在音乐中尽情玩耍,感受奥尔夫音乐活动所特有的快乐,从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每一个孩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放松,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这就是奥尔夫音乐的魅力所在!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春晓 第10篇

这是一首ABCA的乐句曲式,音乐一共有三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唱词,第二段则是念词。

二、教学目的:

1、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学习有情绪地朗读古诗。

2、初步引导幼儿感受ABCA的乐句曲式,学唱唱名旋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学习有情绪地朗读古诗。

难点:初步引导幼儿感受ABCA的乐句曲式,学唱唱名旋律。

四、活动筹备:

古诗VCD碟和音乐CD碟各一张、录音机、水袖若干、写有唱名旋律(每句唱名旋律都用色纸遮盖住)的大白纸一张、3种颜色的水彩笔各一支。

五、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一天早上,宝宝从甜美的梦中醒来,他把小手从被窝里伸了出来,咦,气象变得好暖和呀!怎么啦?原来是春天已经来到了,宝宝从床上站起来伸了个大懒腰,,他开心肠念起诗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之多少。”

2、情境拼图。

1) 观看古诗VCD碟,引导幼儿从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春天来了,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春天里常见的景象,如:很多花开了、小鸟飞来了、会下细细的小雨等等。同时请幼儿用动作把述说到的事物表现出来。

――诗人给我们朗诵了一首古诗,这首古诗的名称是什么?

2)请幼儿依照词意用手舞出“春眠、鸟啼、风雨、落花”的动作。

3、完全欣赏音乐一遍。

1) 幼儿完全欣赏音乐一遍后,教师接着再朗读一遍古诗,提问:古诗中有几句话?

2) 听音乐(音乐播放两遍)做动作。唱词时用水袖扮演古人穿的衣襟随乐句起舞;念词时用水袖做毛笔随乐句画出线条。

4、旋律曲式。

教师:“刚才我们唱的古诗,它们还有另外一种好听的唱法,我们来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唱的。

1) 出示写有唱名旋律的大白纸,教师边唱唱名旋律边掀开遮住唱名旋律的色纸,引导幼儿学唱唱名旋律。

2) 请幼儿察看唱名旋律,并说说这四句唱名旋律有什么异同。

3) 画出旋律线条

教师在写有唱名旋律的大白纸上,边唱旋律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乐句,同时引导幼儿知道这是ABCA的乐句曲式。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11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

二.活动准备:磁带、录音机、图谱、小猫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曲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听出来里面有什么声音?还听出了什么?„„好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完后继续问幼儿,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教师:“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画了下来,你们看这是什么?„„”小朋友发现没有它们的提问:小老鼠的脚印颜色一样吗?为什么?教师小结:离大懒猫远时,走路重一点,脚印颜色深;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小老鼠走路特别轻,脚印颜色浅。3.幼儿听音乐,指图谱。

引导语:咱们也顺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东西吃吧?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朋友,咱们也学着小老鼠的样子找东西吃吧?小老鼠怎样走路?吃东西?跳舞?” 5.听音乐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可将此游戏发展为戏剧表演,咱家园联欢中演出。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懒猫》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12篇

活动目标:

1、训练听力辨别各种节奏类型的变化与拍奏。

2、感知音乐停顿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

2、教师小鼓一个;幼儿人手一个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问好歌曲: Hello Hello你好吗?

可通过名字、身体部位、乐器名称等加入到歌曲中变化要求。

二、开动小火车

1、师:今天,程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我要开着一辆小火车,载着每一位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宝贝。

2、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开火车寻宝游戏。

三、找到小鼓,节奏练习

1、出示小鼓,敲打节拍,引起幼儿兴趣。

2、HEYYA HEYYA 之歌,教学与跟唱。

师:找到宝贝高兴吗?高兴就跟我一起说HEYYA.(教师敲打节 拍)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敲打乐器,感受节拍。

1、幼儿的打击乐器加入。

2、变化各种节奏形式,用乐器伴奏所学歌曲。

3、加入乐器的即兴演奏。

五、结束环节

小班奥尔夫音乐《春》 第13篇

一、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国内音乐教学之中, 是一种结合了多种元素、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体系。在奥尔夫的音乐中, 借助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通过律动、舞蹈、戏剧甚至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 使幼儿走进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奥尔夫音乐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舞蹈动作的感知、领悟、协调能力等, 并通过幼儿亲身参与、表现甚至创造音乐舞蹈, 这是与奥尔夫音乐的特征分不开的。

1. 基本理念———原本性。

原本性音乐是与动作、舞蹈和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人本、简单的音乐;它能让幼儿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真实的不同的声音。它是对传统音乐教育以音为本的“音本论”思想的超越, 将音乐回归人的本能和本性, 突出了人的真实的情感情绪的需要。将原本性音乐理念应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中, 就是在舞蹈音乐的选择方面, 顺应幼儿本性, 注重幼儿综合素养的达成。

2. 艺术形式———综合性。

综合性教学是奥尔夫音乐的一大教学特色。音乐课例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 所有的内容都与音乐的人文和艺术精神相关;是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 拓宽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提升幼儿艺术素养的媒介, 借助综合性思维训练, 在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

3. 应用特色———本土化。

奥尔夫认为, 音乐教学必须从此时此地出发, 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音调, 尤其是当地的童谣和民歌。在音乐教育实践中, 本土化理念表现为教育者需要依据本地的文化特点, 不断创造出新的有区域和园本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选择奥尔夫乐器, 也要利用本民族、民间的乐器。奥尔夫音乐的“本土化”特征是其应用特色的重要体现。

4. 音乐宗旨———人本主义。

奥尔夫明确指出, 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尊重人、培养人是他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幼儿音乐学什么, 怎样学, 学得怎么样, 都必须遵循幼儿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采取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 每个幼儿才能自由地、充分地发展潜力, 愉快地接受音乐熏陶和形成健康人格。

二、幼儿舞蹈音乐的价值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 幼儿舞蹈的演出与比赛日趋增多, 幼儿舞蹈节目也色彩纷呈。但是, 幼儿舞蹈音乐匮乏成了广大幼儿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挑选适合的儿童舞蹈音乐?怎样的音乐才适合儿童舞蹈?依据奥尔夫音乐原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审视:

1. 节奏清晰。

在音乐舞蹈中, 归因于幼儿较弱的认知和自控能力, 幼儿抢拍或拖拍的情况并不鲜见;这直接影响到舞蹈动作的整齐度。选择节奏明显的音乐, 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通过明显突出的点拍以及各种强重音来提醒幼儿, 有利于幼儿把握舞蹈动作的快慢急缓。如果节奏节拍模糊, 幼儿分辨能力不够, 无法认清强弱拍, 就必然使其在表演过程中分心, 导致群舞中舞姿杂乱的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对鼓乐、迪士高等类型的音乐感兴趣的原因。

2. 旋律易记。

幼儿舞蹈是一种教学活动, 也可能是一种公开表演活动。便于记忆的旋律可以减少幼儿参与舞蹈时的紧张和焦虑感。便于记忆的旋律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旋律好听。只有旋律优美的音乐, 幼儿才愿意去哼唱和随歌而舞。其次是乐句短小。短小的乐句可以让幼儿短时间内分辨出舞蹈音乐中的乐句起落, 掌握音乐的起伏, 从中理解音乐、理解舞蹈。最后是音程跳动不大, 以幼儿所能及的十度范围为宜。

3. 情绪准确。

幼儿缺乏生活和情感经历, 即使在教师的讲解下, 也难以完全体会和表达出音乐的情感需求。幼儿理解的直观感性, 使他们只可能分辨出十分明显的音乐情绪。幼儿教师需要借助明显情绪化的音乐来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力, 用比较夸张的舞蹈动作促进幼儿完成情绪上的表现。因此, 不同的情绪都要在音乐中有明显充分的体现, 才易于为幼儿认知、理解和表现。

三、幼儿舞蹈音乐的选择途径

在音乐舞蹈中, 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选择幼儿舞蹈音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 选择现成的歌曲或乐段。

幼儿舞蹈教师, 常选择那些容易获得的、现成的歌曲或乐段作为舞蹈音乐的素材。在聆听了这些音乐之后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就以此作为创作的音乐源, 编创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例如, 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曲《野蜂飞舞》就被选作舞蹈《蜜蜂飞舞》的舞蹈音乐。其价值在于可以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并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经费;但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歌曲和乐段的结构单一、情绪呆板等。

2. 剪辑已有的音乐。

剪辑就是把一段或几段音乐进行裁剪、粘贴组合成适合舞蹈所需要的音乐。音乐的剪辑必须依据音乐的旋律、节奏, 同时保持音乐乐律的完整性。否则, 事与愿违;比如, 在葫芦丝悠扬甜美的乐段作为慢板之后加入《梁祝》欢快的快板部分, 最后又回到葫芦丝的慢板中。如此看似很完整的结构, 但因为这两段音乐的风格迥然不同, 剪辑后的听觉效果就会影响到整个舞蹈的舞风。

3. 编辑已有音乐。

编辑音乐是指对已有的音乐进行添加或删减声部, 使之不同的音乐效果,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音乐。在编辑幼儿舞蹈音乐过程中, 加入儿歌或说唱等的声响效果, 在此基础上按音乐的节奏添加一个声部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为了符合背景音乐的音律要求, 添加的声部大多以创作的为主。编辑音乐, 要避免与原有的音乐冲突, 更增强了少儿舞蹈的律动性, 更易于幼儿掌握。

4. 创作舞蹈音乐。

创作舞蹈音乐是音乐选择的最高形式。依据创作舞蹈动机和意图, 教师告知作曲者自己对舞蹈音乐的理解, 使作曲者想象在舞台上出现的情景, 产生共同的欲望和认知, 从而共同创作舞蹈音乐。舞蹈音乐的创作, 为音乐舞蹈的创作拓展了思路。在幼儿儿舞蹈音乐中也有不少是创作的, 特别是大型的演出、比赛或者少儿舞剧中, 由舞蹈编导和作曲家共同完成。

总之, 要实现音乐舞蹈的教育功能, 需要幼儿舞蹈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理解幼儿舞蹈、理解幼儿舞蹈音乐, 从而用最合适的舞蹈音乐进行创编, 让幼儿尽情欢跳, 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小砚.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一点认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7, (01) .

[2]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01) .

奥尔夫音乐:在游戏中学习 第14篇

(the Orff Schulwerk)

奥尔夫音乐体系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与重视技法的传统音乐教育不同,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这种欲望会通过语言、音乐和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因此,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基本理念。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在游戏中弹琴、哼歌,学习如何用音调高低表达情绪的起伏,并且在书声琴韵里学会了创新与合作;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的监督。这就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体系”所提倡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乐理知识不再枯燥难懂,学习变成一件简单有趣的事。

奥尔夫音乐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廖乃雄教授(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将奥尔夫儿童音乐舞蹈基础教育模式带入了中国。

此后,国际上早期教育和脑科学的发展带动了早期音乐教育兴起,中国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与各地的幼教机构合作建立了不少“奥尔夫舞蹈音乐教室”。2008年《奥尔夫音乐亲子教学》的出版,推动了我国0~3岁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课程研究。

据我国第一位赴奥尔夫学院深造的区海婴老师介绍,奥尔夫音乐体系包括了国民音乐素养普及教育和专业方向深造。虽然如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己经扩展到终身教育,但奥尔夫学院仍坚持只接收4~16岁的孩子。目前我们国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开设舞蹈音乐教室外,大部分都集中在针对0~3岁年龄段的早教机构。“三岁以后怎么办?”区海婴认为,目前国内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问题是缺少教学的延续性。

艺术是为情感表达

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不同的艺术形式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音乐是使用不同的音高、节奏,作用于耳朵;舞蹈则使用人的肢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表达情感,作用于视觉。不过这一切最终都会融汇于大脑,引起人的共鸣、思考。奥尔夫教学就是从这点出发的。

对孩子而言,“情感”是个不好体会和把握的概念,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设计,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去感受。孩子们开始感受、了解音乐,才能进一步去表现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是发自内心的、有血有肉的的情感表达方式。

用游戏建立宏观艺术概念

奥尔夫音乐体系以节奏作为连接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等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通过不同专业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从而为孩子建立起宏观的艺术概念,让他们学到艺术结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孩子们还能从游戏中了解到,为不同的节奏填入不同的音,就能创作出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音,还会构成不同的调:有像太阳一般明亮的大调,也有像月亮一样温柔的小调——它们都是表达不同情感的基本模式。这些音乐基本框架概念的建立,会大大加快孩子以后在音乐学习上的进度。

奥尔夫音乐体系能为艺术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它着眼于“育人”,因此,还能帮助挖掘和发展孩子的各种潜能。

不宜过早进入专业学习

四五岁左右是孩子创造力萌芽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艺术手段去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团队协作能力是奥尔夫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奥尔夫教学中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以诱导和发展这些重要素质,并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艺术环境,引导孩子们进入艺术的探索之路。

假如孩子在选择学习乐器之前,能够先进入“接触—— 感受 ——了解”艺术的准备阶段,并且在打好一定基础的同时,能完善进入社会群体生活所需的各种素质,这对往后的学习、生活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以现代教育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阶段的设计安排是必需和重要的。

在这个准备阶段中,大人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再引导到他们所喜爱的乐器学习中,这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周晖(深圳,全职妈妈):整个训练课几乎没有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从孩子喜爱的节奏朗诵入手,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的同时也带给孩子自信心、成就感、创造力、竞争意识及团队意识。

Vitzthum(奥地利,音乐家):我小时候学钢琴很苦,一半靠兴趣一半靠妈妈打。如何把音乐启蒙做得让孩子喜欢并且容易掌握,奥尔夫是个很好的示范。

江南(杭州,工程师):二十多年前,四岁的女儿开始学二胡,家里的三个音乐老师都没教会她——指法乐理把她吓坏了,病了一场就再也不肯学。现在小外孙四岁半,周末去奥尔夫学校做游戏、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学。

上一篇:何为成长短篇散文下一篇:朝花夕拾读后感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