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2024-05-12

薰衣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精选9篇)

薰衣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第1篇

一些人喜欢养生减肥并且也喜欢美容养颜,美容养颜其实是很简单的主要就是需要注意一下膳食的问题,可以采取喝一些花茶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的花茶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尤其是薰衣草花茶,那么薰衣草花茶对身体都有哪些好处呢?那么下面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吧。

一.纯 薰衣草茶单饮:

由于薰衣草香味较特殊,单饮味道略带浓呛,建议第一次尝试的人,不要放太多花朵,免得香味过浓而难以消受。

1.薰衣草花茶之一 (热饮)

材料:薰衣草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薰衣草置入壶或杯中,用热开水冲泡,过滤后酌加冰糖调味即可。

2.薰衣草花茶之二 (热饮)

两匙薰衣草加入250c.c.开水冲泡3到4分钟即成薰衣草花茶,即可饮用。

饮用时可加柠檬汁及蜂蜜。

3.薰衣草花茶之三 (热饮) HerCafe 克服焦虑的安眠薰衣草茶

冲泡方法:取四茶匙薰衣草,用开水冲泡即可。

可添加少许蜂蜜更增风味。

效果:治失眠、头痛、腹痛及安定紧张的情绪。

说明:晚上睡不着,也可以在枕头上滴一滴薰衣草精油,或是在睡前2小时开始啜饮薰衣草茶,如此能让你迅速放松,一夜好眠。

二.搭配柠檬、牛奶等其他材料的喝法:

4. 美式薰衣草柠檬水 (冰饮)

将适量薰衣草花茶代替白开水加入挤出的柠檬汁内。加冰块,即可饮用。

5. 薰衣草冰沙 (冰饮)

以薰衣草的特有香味,做成凉凉的冰沙,适合燠热的夏季,清凉烦燥的心情。

做法:

将薰衣草先放在水中煮成汁,水不要太多。滤出浓缩的薰衣草汁备用。

将二大匙冰淇淋加养乐多、柠檬汁、冰块及薰衣草汁,放入果汁机中打成冰沙,盛于杯中,上面可放饼干或薰衣草装饰。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喜欢喝花茶,那么可以采取上述的薰衣草花茶来进行饮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身体的健康,尤其是薰衣草花茶能够帮助人体进行消化,并且能够起到安神的作用,因此喜欢喝花茶的人快来饮用吧。

今年会有哪些技术热点? 第2篇

TD-LTE

“不同阶段、不同方案的LTE技术无疑是本届通信展的最大热点。”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所长何廷润表示。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完成3G招标, 设备厂商在3G时代的版图也基本划定。因此“3G设备和产品在此次通信展上将不再是主流”。

目前,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明确表示, 将采用LTE作为网络长期的演进方向。“与三大运营商的需求相对应, 本次展会上, TD-LTE、从WCDMA到LTE的演进、从CDMA到LTE的演进, 都将是展会的重点, ”何廷润表示, “而TD-LTE则是重中之重。”

与其它两家运营商相比, 中国移动的步伐明显更快, 其商用时间表也更加明确。据悉, 目前中国移动正与相关设备厂商联合进行TD-LTE移动通信技术的测试验证工作, 最早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LTE服务。

专家指出, 正如我国3G的通信业创新影响力在于TD-SCDMA, 我国下一次通信业创新影响力在于TD-LTE。中国移动进入TD-LTE领域以来, 在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评估、产品推进、试验测试推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未来还将重点推进芯片研发、终端认证及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产业化工作。在去年的通信展上, 大唐移动、中国普天等设备商已经演示了其TD-LTE的业务, “预计今年通信展更多主流厂商将会把TD-LTE做为其宣传重点。”

相对而言, 我国在其它两种标准上的步伐有些滞后。专家认为,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仍然远离核心标准, 对于LTE-FDD标准, 仅仅是厂家在努力研发相关设备, 我国运营商不掌握标准的进度, 其创新能力也就不能与TD-LTE相比。因此在此次展会上, “其它两种标准也将会大力宣传, 只是其宣传力度较TD-LTE稍逊。”

PTN

在3G及移动互联网时代, 回传流量将急剧增加, 传统的SDH传送网存在带宽利用率低下、扩展困难、配置不够灵活等弊端, 因此运营商需要建设面向IP的传送网, “对移动回传技术选择的争议将是此次展会的热点。”

移动回传在理论上有许多候选技术可以使用, 主要有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新型以太网 (增强以太网技术或电信级以太网) 技术、IP/MPLS三层承载技术, 以及新型的面向IP的分组化传送PTN技术。

“在实现移动回传的各种技术中, PTN技术将在此次展会上脱颖而出。”专家预测。目前中国移动已经确定了以PTN为核心实现移动回传的建设思路, 今年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PTN成为新的电信设备入网类型, 标志着国家对PTN技术和设备形态的认可。

OTN

3G时代骨干传送网必须满足大容量及大颗粒业务高效、可靠、灵活、动态传送等需求, “OTN技术正是为了适应这些需求而产生, 它也将是此次展会的热点技术之一。”专家表示。

据设备商透露, 2009年中国运营商的新建项目中, 除中国电信国干、中国联通国干等极少数项目外, 其骨干传送网已经全面切换到OTN系列产品。目前, 中国电信认为OTN是未来WDM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 OTN将用于全网专线、子波长调度端到端管理。中国移动则将用OTN打造城域核心网。

PON

对于实现光纤到户的两种技术GPON和EPON, 其争论已经延续多年, 而“今年通信展上这种争论也将继续”。目前, 国内运营商在FTTx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中国电信现网已建设近400万FTTB用户端口, 其目标是城市商务楼宇光缆的通达率力争每年提高10%, 2009年年底全网平均达到65%以上;中国联通FTTx的建设规模目前也已达到60万线;中国移动的FTTx建设也有加速的趋势。

面对当前运营商复杂的网络环境, “PON技术和产品必须适应FTTH、FTTB、FTTC、FTTO、FTTV和FTTE等各种应用场合。”

DWDM

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 运营商原有的SDH/MSTP系统面临着对于数据业务容量受限、封装效率的问题, 骨干网领域, 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正在加速对SDH和DWDM骨干网络的投资, 同时DWDM也成为用智能光网络技术扩展城域网的有效、高性价比的选择。40G DWDM系统2008年开始在国内投入商用, 近期中国电信进行了骨干网40G建设招标, 华为与爱立信共同分享了这一大单。另外, 中国电信关于40G的企业标准已经公布, 在招标中已经成为主要参考。中国联通也在今年建设了国内第一个40G波分传送网。关于中国电信对40G/100G的定位, 韦乐平表示, 40G市场窗口有限, 应该密切关注和积极推进100G系统的开发和成熟。“40G在国内开始商用以及运营商对100G的良好预期, 都使得40G/100G可能成为展会上的热点。”

IMS

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是解决移动网与固网融合的重要手段。3G时代, 全业务运营将IMS的部署提上日程。自去年10月至今, 中国移动一直在对全国IMS试点地区进行现网测试, 其内容涵盖了IMS核心网与承载平台、业务平台以及控制平台的互通测试。而中国联通已在北京、河北、山东以及广东等多省份开展了IMS升级工作。中国电信以集中建设作为IMS核心网组网的主要方式, 已经为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提供了基于IMS的视频通话业务, 以及包括多媒体彩铃、多媒体会议、手机全球眼在内的众多增值业务。

有分析认为, 尽管IMS的商用进程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对增值业务的需求程度, 但运营商已经确立了核心网向IMS演进的路线, 因此IMS也是此次通信展上不可或缺的内容。

薰衣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第3篇

明确农技推广

机构公益性职责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在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一主多元”的格局。

基于这一现实,新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确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管理原则,规定“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构建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规定“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确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是这次修改的重要内容。新法明确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因地制宜设立

区域性推广机构

据介绍,过去,基层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按乡镇设立的;近些年,一些地方进行了按照区域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探索。

结合现实情况,新法增加了可设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规定。新法规定: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新法还进一步完善了乡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规定: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镇机构岗位

全为专业技术岗位

非专业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占用业务人员编制,是各地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为了有效遏制这一现象,新法规范了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同时,新法还规范了农业技术人员的上岗资格。新法规定: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区、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农业科研单位

应开展推广工作

近年来,面對农民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服务需求,农业技术推广已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等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此,新法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明确:

在“一主多元”推广体系中,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规定“国家鼓励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将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作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规定: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将其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推广技术须试验

证明具有先进性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地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率不高、推广不适用的技术给农民造成损失等问题,新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提高推广服务效率。规定: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强调技术推广前的验证。新法规定: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薰衣草的园林布局与观赏栽培技术 第4篇

1园林绿化定位

薰衣草具有独特的园林景观, 得天独厚的浪漫气质, 特别的观赏价值,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和实用价值。规模化种植薰衣草, 应根据其特性和特色进行园林设计的合理配置,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 观赏效应。薰衣草是丛生植物, 植株低矮但分蘖力较强, 全株四季显灰紫色, 整体效应明显, 观赏效果良好。

(2) 香熏味效应。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 其香气清香肃爽、浓郁宜人, 能满足人们独特的嗅觉感受。作为天然的景观植物, 结合人工营造环境, 以熏香效应打造生态薰衣草香味植物特色园。

(3) 保健效应。薰衣草具有镇静、驱风、解除愤怒、抗沮丧和惊吓、促心绪平和缓解压力等功效, 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更是治疗失眠和头痛的首选[1,2]。闲暇之余, 徜徉在景色宜人的花草中, 利于放松神经, 获得身心的和谐健康。

(4) 休闲浪漫效应。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 大量的爱情传说或民间习俗都涉及到薰衣草。人们置身于花的海洋, 漫步在集观赏游览、多种服务设施于一体的芳香生态观光园, 使游览者能得到舒适的美的享受。

(5) 食疗及美容效应。薰衣草从鲜花中可提取芳香油用于制造香皂、花露水、清凉油等化学产品, 还可以将花制成花茶等。

2环境配置

千亩薰衣草园选择嵖岈山风景区北麓偏东, 让蓝天、阳光、白云、薰衣草的景色配置与嵖岈山相互交融, 把空间、地势、园林、山水融为一体, 使图案设计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发挥空间。各具特色的小型微景观如哥特式建筑、爱之门、木桥、香草集市、紫色恋曲、存爱田园、木栈道、忆香广场、婚礼广场的建设。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 忘掉烦恼, 享受浪漫生活。

3观赏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依据本地气候特点, 引进的品种主要有狭叶薰衣草、法国薰衣草、罗登粉红、苻加特、绵毛薰衣草等。

(2) 整地与打畦。薰衣草耐旱、怕涝。根据当地气候特点, 在整体规划上要建立一体化的排灌系统, 种植上全部设计成高畦田, 畦高25~30 cm, 宽40 cm。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平整、深翻, 深度为25~30 cm。施入腐熟有机肥45~75 t/hm2、45%硫酸钾复合肥600 kg/hm2, 与土壤充分混合, 并依据土壤状况, 撒少量的石灰消毒, 调节土壤p H值至7左右。

(3) 种子催芽处理。一般春季2月底或3月初实行温室育苗。薰衣草种子因有较长的休眠期, 种子正常发芽困难, 为提高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薰衣草种子播种前需进行处理。一是温水浸种:用38℃温开水浸种12 h, 然后捞出淋干。二是赤霉素浸种:将淋干后的种子用30~50 mg/kg赤霉素浸种2 h, 再将种子连同水一起倒在干毛巾上过滤出种子, 待种子微干后, 放阴凉干燥处以备播种。

(4) 苗床选择与制备。苗床选择在交通方便, 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的温室大棚内。育苗实施穴盘精播育苗, 方法是在规划的温室内, 有序排放精播穴盘, 苗床土适宜按圃土∶沙子∶泥炭土=4∶2∶1配制, 圃土中适当加入一定的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3]。

(5) 播种与覆土。将浸种处理后的种子撒播在穴盘苗床上, 然后撒上一层厚度为0.2 cm的细土覆盖, 播种后, 应保持苗床湿润, 温室温度保持在15~25℃, 约8 d即出苗。变温管理需要15 d左右出苗。

(6) 苗期管理。播种1周后, 可视苗床干湿状况酌情揭棚洒水, 待幼苗长出2~3对真叶后, 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 可实施间歇性揭盖棚膜管理, 以利于壮苗形成。

(7) 移栽管理。幼苗平均长到6~10 cm (即2个月后) 就可进行移栽。移栽前要对畦田采用黑色锄草膜实施地膜覆盖。移栽时薰衣草苗尽量带泥坨, 以保证成活率[4]。栽培株距25~30 cm, 行距60 cm, 定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 定植后其间视土壤干湿状况酌情浇水。

(8) 田间管理。缓苗期15~20 d, 等缓苗结束后视干旱情况适度浇水。薰衣草开始抽花蕾时, 每15 d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 这样可促进花梗坚挺, 花色艳丽, 增强抗倒伏能力。熏衣草不耐酷热, 盛夏气温长期高于38~40℃会引起茎叶枯黄, 植株生长和开花会有不良表现;若长期受涝会引起根部缺氧而腐烂。因此, 在7—8月的雨季应注意排水。冬季应有保温措施, 入冬前结合培土保温增施腐熟有机肥。

(9) 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白粉虱, 可用2.5%氯氟氰聚酯750 g/hm2, 或10%啶虫脒1 200 g/hm2喷雾防治。病害主要有茎腐病、霜霉病, 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洒。

摘要:介绍薰衣草的园林绿化定位和环境配置, 并总结其观赏栽培技术, 以为其在驻马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薰衣草,环境配置,观赏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玉芳.薰衣草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1 (5) :43.

[2]刘建新.薰衣草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 2002 (5) :8.

[3]张琳, 唐继萍.薰衣草栽培种植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 2004 (5) :21.

[4]张吉通.薰衣草的特征及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3 (6) :11.

3D打印技术瓶颈核心有哪些? 第5篇

随着其核心部件如激光、高精度电机、加热喷头等相关技术的逐步发展与性能的提升,加之诸如打印汽车、枪支、食品、器官等炒作事件被媒体推波助澜的报道,3D打印这一概念的关注度在近5至8年间被提升到相当高的位置,其产值和应用范围被媒体、民众和政府严重高估。但2013年初开始的3D打印股票接连下挫的市场行为,使得3D打印概念广泛被各类券商、基金等投资机构看空,且媒体相关报道趋向理性和全面,导致存在于3D打印这一被持续热捧概念中的泡沫开始破裂。国内市场上如乐高股份、光韵达等多支3D打印明星股开始大幅下挫,国际市场上除3D打印龙头3D Systems和Stratasys由于企业并购等利好因素导致股价上扬之外,其他3D打印股价均回归低位。这一市场行为的直接原因在于,3D打印还未形成广泛的工业应用,不存在实际的完整产业链条。3D打印不能大面积应用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各类适用材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3D打印材料是3D打印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目前3D打印技术的核心在于打印材料

各类3D打印材料直接影响打印产品性能和后续工艺

所谓3D打印材料,是增材制造(即3D打印)技术用于逐层堆积制作零部件的基础原材料和技术核心,科研人员针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原材料开发出原理大相径庭的各类3D打印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D打印工艺类型有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光固化成型(SLA)、丝材熔融挤出成型(FDM)、液体喷印成型(3DP)、分层实体制造(LOM)以及上述类型相应的细分衍生技术等,其应用材料则包含金属粉末、高分子聚合物、光敏树脂、聚乳酸、无机材料粉末、生物高分子材料等,涵盖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3D打印技术采用在水平面内逐行成型、在三维结构内逐层堆积的技术原理,致使打印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成品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粗糙度等表面质量,以及防潮性、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其他特殊性能。材料性能又能进一步影响热处理、表面理化处理、精加工、抛光镀膜等后续工艺,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成型效率。随着其他相关零部件技术的不断提高,3D打印材料的地位不断提升,其性能已成为当前影响3D打印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的核心问题。

打印材料是促进3D打印设备及零部件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目前在常用3D打印材料种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企业期望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就需要对打印设备的总体设计进行优化,对成型工艺进行创新,对加热制冷喷头、三维运动机构、步进伺服电机、激光束电子束发生器、送料装置等一系列打印设备组件进行技术升级,以提高3D打印设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3D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减少预处理、后处理工序,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能。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针对不同材料提升激光束质量、设定相应聚焦点尺寸和激光强度,熔融挤出成型(FDM)技术研究喷头加热温度对ABS塑料熔丝尺寸和成型性能的影响,设备中三维运动机构提高精度的改进,步进、伺服电机的响应速度和精度的提升,均是在打印材料的需求影响下进行的技术提升和创新,打印材料的需求可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打印材料在3D打印产业内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3D打印产业包含打印设备、打印材料和打印服务三大类。据统计,2013年全球3D打印产业中,打印设备产值和打印材料产值比重相当,分别为38.6%和37.2%,均超过总产值40.1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打印服务产值占比略小,为24.2%。打印材料业务可较大程度影响3D打印企业的生存发展,如全球3D打印龙头3DSystem公司由于其打印耗材需求量大增,导致其在2012年底收购了多家材料生产企业,材料业务的增长最终使其在2013年全年实现45%的营收增速,在全球3D打印泡沫开始破裂时逆势增长。由于目前应用于3D打印的材料种类较少,大量材料的应用潜能还未开发出来,随着技术的提升将开发更多类型材料投入应用,打印材料在全行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打印材料可能成为整个3D打印产业产值最高的一环。

当前3D打印材料在应用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

性能或效率不符合要求,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总体来说,3D打印材料成型出的产品普遍具有强度刚度低、表面质量差且具有台阶型纹路、生产效率低等共同缺点,在采用不同工艺技术路线时还暴露出了其他特定加工成型的劣势。3D打印技术必须和其他技术进行复合才有可发展的市场空间。相比于传统的铸造、车铣、锻压、焊接等金属机加工生产方式和模具浇灌等非金属材料生产方式,3D打印技术成型耗时长而效率低。仅在生产复杂结构零部件或设计原型时,3D打印技术凸显出一定的加工优势,但其产品的性能在多数情况下还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金属是3D打印最为广阔的潜在市场。但在金属材料打印时,仅支持十多种金属进行加工,如特定几种铝硅合金、钛合金、镍合金和不锈钢,且需要预先制成专用的金属粉末;打印出的金属制品致密度低,最高能达到铸造件致密度的98%,远低于锻造件的力学性能;打印制品表面质量差,精度2~10μm,需要打磨抛光机加工等后处理;3D打印具有复杂曲面的零部件时,支撑材料难以去除。目前金属打印产品极少能作为零部件直接组装应用。

无机材料打印主要用于生产陶瓷结构,适用材料范围极窄,如陶瓷粉、粘土和粘合剂等,且打印完成后需要再进行后处理和高温烧结,与其他3D打印制品类似,打印出的结构表面精度差、力学性能差。最大劣势在于其生产效率远低于其他生产方式。

近年来生物组织打印被媒体热炒,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其中。但仅支持明胶、胶原与合成高分子混合物等几种材料;打印出的结构生物相容性较差,孔隙率小且孔洞分布不均匀,细胞附着生长繁殖率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打印仅对组织器官进行结构模仿,并未出现拥有特定理化功能的生物打印成功案例。

nlc202309081410

少数技术成熟的打印材料应用市场狭小

在众多3D打印技术中,熔融挤出成型(FDM)和光固化成型(SLA)研究较为深入,技术较为成熟。FDM技术采用ABS塑料、聚乳酸、尼龙等热熔性材料进行零部件成型,能实现较好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精度在0.08mm以内;SLA技术采用光敏树脂进行成型工作,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比FDM更加优异,精度在0.05mm以内。但上述两项技术所用材料仅能应用于工艺品、展示模型、设计原型制作等领域,应用范围较为狭窄,其在零件装配可行性方面的市场份额也被功能更为强大的绘图软件所取代。

新材料概念多于实用技术,媒体炒作屏蔽应用劣势

各3D打印企业出于宣传公关、公布利好等目的,定期会将几种新材料推向市场,尤其是行业内龙头企业,其产品名录包含几十乃至上百种类的材料。但经仔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材料是已经量产材料的类似物,仅在同种类别内进行相应研发,并无实质上的创新材料推出。企业定期向市场宣称有新材料应用时,炒作新材料概念赢取股价上涨的公关意义大于推出有效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的研发意义。

近年来全球及国内媒体疯狂炒作3D打印概念,诸如打印汽车、枪支、食品、器官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赋予3D打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意义,误导民众认为3D打印是制造一切产品的解决方案,而对其打印材料的局限性、打印成本等问题则避而不谈。例如,3D打印金属手枪并试射子弹的报道,着重强调其创新应用,而隐瞒了金属材料无法达到要求,在试射几发子弹之后枪管爆裂的事实;3D打印人造器官的报道,并未深究其试验产品不具备任何生物理化性能,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细胞无法建立联系形成组织,细胞无法成活的现状,所谓产品仅是形状类似的表面功夫;3D打印汽车的报道,并未和传统方式制造的汽车进行性能对比,未做碰撞测试确定材料强度性能,且汽车动力总成、悬挂、底盘、转向等均为传统方式制造,仅有外壳和面板由3D打印生产,最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制造方式,3D打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则未被提及。3D打印技术的媒体炒作严重干扰了各级政府规划和招商的判断能力,其被沦为部分国内企业从地方政府圈钱的财富工具。3D打印的市值被严重高估,事实情况是目前全球3D打印产值总额不到富士康某个新建工厂的年产值。

逐步解决我国3D打印材料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与发展指导

首先应坚持并增大3D打印产业,尤其是3D打印材料产业的政策扶植力度,定期出台文件指导3D打印产业在不同时期内有侧重点的发展,将面向工业生产及航空航天的金属打印材料研发作为产业提升和促进的主要方向。梳理亟待解决的金属3D打印关键技术,列入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计划,加大研发扶植力度。其次,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提升3D打印材料力学性能、致密性和成型精度的专题研究,持续举办发展论坛并适当予以引导和支持。再次,将3D打印阶段性成果以及创新技术成果实时向汽车、船舶、机加工、航空航天等大规模制造型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寻找产业结合点,创造市场需求,并支持产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建立3D打印产业与制造业之间面向市场需求的沟通研发长效机制,发掘新型的产业交叉盈利模式。最后,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3D打印企业,尤其是3D打印材料生产企业的金属材料创新研发平台,予以一定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高校联合集中优势研发力量攻克3D打印材料技术瓶颈。

加强定向高技术人才培养

建立高校培养、企业实践、面向研发需求应用的链条式人才培养机制,对有利于解决金属3D打印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求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首先,加大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在金属材料打印工艺、力学性能、合金新材料开发、精度提升等科目的资金投入,设立重大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和企业资金对高校优秀人才进行奖励资助。其次,加强3D打印产业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针对我国国情开展知识产权防护和风险分析以及战略保护等内容的系统培训。企业内部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提拔合格人才的选拔机制。再次,对本领域国际专家进行试点引进,吸引海外华人学者回国发展、创业、投资。最后,针对打印材料领域内培养或引进的高端人才,为其提供生活便利。通过降低企业社保负担、增加工资补贴、便利子女入学等方式,增强企业对专业相关人才的吸引力。

创立需求、应用、研发互动信息平台

在3D打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潜在市场应用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搭建以3D打印供需为主导的、解决研发技术问题为目的的全面信息平台。在3D打印企业和大规模生产性企业之间互通有无、明确需求、开发潜在应用之后,3D打印企业可将生产技术难题及时与高校等科研机构沟通合作,面向需求解决问题;同时高校可提出前瞻性潜在应用,联络3D打印企业和潜在市场需求企业进行联合应用开发;借助此平台还可及时向各方提供政府在3D打印及相关产业的建设思路和扶植力度,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找对方向快速发展。

鼓励企业上延下拓集群发展

学习3D打印行业龙头3D System和Stratasys的成功经验,通过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将材料、零部件、销售等上下游企业纳入公司自身管理范围,壮大技术和资金实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核心业务,拓展服务业务,通过融资、并购、租赁等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上下游发展势头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管理水平完善的配套企业。鼓励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鼓励开拓产品增加附加值的企业行为。

(本文转自《装备制造》)

薰衣草栽培技术 第6篇

1 形态特征

薰衣草丛生, 多分枝, 常见的为直立生长, 株高依品种有30~40cm、45~90cm, 在海拔较高的山区, 单株能长到1m。薰衣草叶暗绿色, 叶丛生或对生, 线状披针形, 长3~6cm、宽约0.6cm, 叶上有绒毛。穗状花序顶生, 长15~25cm;花冠下部筒状, 上部唇形, 上唇2裂, 下唇3裂;花长约1.2cm, 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 常见的为紫蓝色, 花期5~8月, 花后结种, 10~11月成熟, 种子黑色、长圆形, 坚硬, 种皮上有革质亮光。种子发芽年限3~4年。

2 繁殖方法

薰衣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扦插、压条、分根4种, 主要采用扦插和播种法。

2.1 播种繁殖

薰衣草种子细小, 宜育苗移栽。播种期一般选春季, 温暖地区可在每年的3~6月或9~11月进行, 寒冷地区宜4~6月播种, 在温室冬季也可播种。发芽天数约14~21天。发芽适温18~24℃。发芽后需适当光照, 弱光照易徒长。种子因有较长的休眠期, 播种前应浸种12小时, 然后用20~50mg/kg赤霉素浸种2小时再播种。播种前把土地整平整细, 浇透水, 待水下渗后, 均匀播上种子, 然后盖上一层细土, 厚度为0.2cm, 再盖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墒。保持15~25℃, 要求苗床湿润, 约10天即出苗。如不用赤霉素处理, 则要30天才能发芽。低于15℃需1~3个月发芽。苗期注意喷水, 当苗子过密可适当间苗, 待苗高10cm左右时可移栽。

2.2 扦插繁殖

扦插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夏季嫩枝扦插也可。扦插的介质可用2/3的粗砂混合1/3的泥炭苔。选择发育健壮的良种植株, 选取节距短、粗壮且未抽穗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顶芽, 于顶端8~10cm处截取插穗。插穗的切口应近茎节处, 力求平滑, 勿使韧皮部破裂。将底部2节的叶片去除, 插水2小时后再扦插于土中, 约2~3周就会发根。也可选8~10cm的1年生枝条, 插在排水良好, 保持湿润, 20~24℃的温床上, 约40天左右生根。但不要用已出现花序的顶芽扦插, 否则发根不良影响长势。地膜扦插, 整地做畦。浇透水后覆膜, 立即扦插。深5~8cm, 行距20~25cm。注意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勤修剪延长枝, 及时摘除花穗, 促进分枝, 培育壮苗。定植株距60cm, 行距120cm。栽后立刻浇水。

2.3 分株繁殖

春、秋季均可进行, 用3~4年生植株, 在春季3~4月用成株老根分割, 每枝带芽眼。

3 栽培管理

3.1 土壤

适宜于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土。须特别注意选择排水良好的介质, 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后使用。如露地栽培, 要注意土壤的排水, 可将土堆成高畦后再种植。

3.2 浇水

薰衣草喜干燥, 不喜根部常有水滞留。在1次浇透水后, 应待土壤干燥时再给水, 以表面培养介质干燥, 内部湿润, 叶子轻微萎蔫为度。浇水要在早上, 避开阳光, 水不要溅在叶子及花上, 否则易腐烂且滋生病虫害。持续潮湿的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 甚至突然全株死亡, 栽培薰衣草失败的原因常常就在这里。

3.3 光照

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 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 能够给予全日照的环境较佳, 半日照亦可生长, 但开花较稀少。夏季应至少遮去50%的阳光, 并增加通风以降低环境温度, 如此虽生长衰弱, 但不致死亡。冬季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长良好, 应在全日照下栽培。

3.4 温度

薰衣草为半耐热性, 好凉爽, 喜冬暖夏凉, 生长适温15~25℃, 在5~30℃均可生长。限制温度35℃以上, 长期高于38℃顶部茎叶枯黄。北方冬季长期在0℃以下即开始休眠, 休眠时成苗可耐-20~-25℃的低温。

3.5 施肥

施肥可将骨粉放在盆土内做基肥 (每3个月用1次) , 小苗可施用花宝二号 (20-20-20) , 成株后再施用含磷较高的肥料如花宝三号 (20-30-20) 。宜施淡肥。

3.6 修剪

薰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丰富, 利用时以花朵或花序为主, 为方便收获, 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可用大剪刀整个理平, 新长出的花序高度一致, 有利于一次收获。有些品种高度可达90cm, 用此法可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开花, 增加收获量。开完花后, 可将植株修剪为原来的2/3, 株型会较结实, 并利于生长。修剪时期要在冷凉季节如春、秋时分, 一般在春天修剪, 在秋天修剪会影响耐寒性。修剪时注意不要剪到木质化的部分, 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4 常见病虫害

新型航母都有哪些高新技术 第7篇

首先,出色的隐身性能。未来,航母大型化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尽管航母吨位增大。但是由于隐身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使得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现今航母的1/10,甚至更低。

其次,动力更新换代。未来新一代航母的动力装置依然分为两类: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但总体水平却要跃上一个台阶。美国的“福特”号航母将装备新型核动力压水堆,其产生的电力是现役“尼米兹”级航母的3倍,而且可以使用50年不用更换堆芯。

再次,采用电磁弹射器。当前,美国等国海军已在探讨使用电磁弹射器,作为下一代航母的飞机弹射装置。电磁弹射装置的最大好处是舰载机日出动量至少是现有的1.5倍,且可以弹射不同重量的舰载机,并适应各种舰载机的速度。这样,从舰载无人机到重型战斗机。全都可以顺利地从航母上起飞升空。

第四,更换新型舰载机。新型舰载机将是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武器装备。在普遍提升现役高性能舰载机性能指标的同时,发展下一代舰载机也是一个方向。

薰衣草盆栽管理技术 第8篇

关键词:薰衣草,环境条件,管理技术,盆栽

薰衣草, 拉丁名Lavandula pedunculata, 为唇形花科薰衣草属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植物, 别名爱情草, 蓝香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阿尔卑斯山南麓, 在我国新疆的天山北麓广泛栽培, 伊犁拥有“中国的薰衣草之乡”, 目前在全国开始大规模的种植。薰衣草株高有30~90cm, 在海拔相当高的山区, 单株能长到90 cm多。叶互生, 椭圆形披尖叶, 或叶面较大的针形, 叶缘反卷, 穗状花序顶生, 长15~25cm;花冠下部筒状, 上部唇形, 上唇2裂, 下唇3裂;花长约1.2cm, 有蓝、深紫、粉红、白等色的小花, 花期6~8月。常见的蓝紫色小花的薰衣草, 优美典雅, 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薰衣草的干花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其花穗可提炼精油, 可作高级香水、护肤品的香料。

1 环境条件

薰衣草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碱性或中性的沙质壤土, 以p H值7~8.5最适宜, 忌酸性土壤和黏质土壤。耐瘠薄、抗盐碱、耐旱。薰衣草喜阳光充足、凉爽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忌炎热和潮湿。薰衣草好凉爽, 喜冬暖夏凉, 生长适温:15~25℃, 在5~30℃均可生长。35℃以上生长停止, 长期高于38~40℃顶部茎叶枯黄。北方冬季长期在0℃以下即开始休眠, 休眠时成苗可耐-20~-25℃的低温。

2 选种及繁殖

由于薰衣草是异花授粉植物, 品种较多且杂, 目前薰衣草在全世界原生种共有28种, 主要分类有:法国薰衣草品系、真薰衣草品系、杂薰衣草品系、齿叶薰衣草品系和羽叶薰衣草品系5类。薰衣草可用播种、扦插、压条、分根繁殖, 一般以播种和扦插为主。薰衣草播种繁殖, 常规播种期为3~6月或9~10月。薰衣草种子小, 休眠期较长, 播种前应浸种12小时, 然后用20~50mg/kg赤霉素浸种2小时再播种。播种前将土壤用0.1%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消毒, 作精细整地, 保持土壤湿润疏松状态, 均匀播种, 然后盖上一层厚0.2cm细土, 再盖塑料薄膜, 播后约10天种子发芽。如果不用赤霉素处理则要1个月才能发芽。发芽后需适当光照, 弱光照易徒长。苗期注意喷水, 当苗子过密时可适当间苗, 待苗高10cm左右时上盆。薰衣草扦插繁殖, 一般于5~6月进行 (根据用花需要, 除严寒、酷暑季节外, 在保护栽培下随时可以进行) 。选择发育健壮的良种母株, 从母株上剪取组织充实, 且未抽穗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摘除顶端, 长5~6cm, 插水2小时后, 再插入已准备好的培养土中, 插入深度1~2cm, 插后浇透水, 注意用透光率在80%以上遮阳网遮荫, 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插后约2~3周就会发根, 发根后用50%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至秋凉, 插后1个月上盆。

3 盆栽管理

薰衣草为多年生半木质化草本植物, 一般大田露地栽培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浇灌方便的地区栽培最佳。薰衣草对土壤的排水要求很严格, 持续高温潮湿的土壤环境会使根部没有足够的空气呼吸而生长不良, 甚至突然全株死亡。薰衣草盆栽时, 为了预防盆土过湿, 生产上选用排水透气性能好、价格低廉的素烧盆 (泥瓦盆) , 大规模生产也可选用陶盆或较小的塑料盆, 以免浇水控失, 不利于薰衣草的生长, 不宜使用大盆, 当薰衣草生长到相当大, 才宜用大型容器栽培。

3.1 配制培养土

薰衣草盆栽培养土要求疏松, 渗水性好, 能保水保肥, 土壤肥沃, 弱碱性, 无有害微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滋生和混入。薰衣草配制的培养土时切忌使用偏酸性的土壤, 可选用草皮土、园土和砂土按4:4:2比例配制营养土, 或用堆肥土、草木灰等配制营养土。

3.2 上盆

首先对选好的花盆进行处理, 如果新烧出的泥瓦盆, 必须先浸泡, 进行退火处理。凡是旧盆在使用前, 必须先消毒, 消灭病原菌、虫卵后再使用。其次, 选用处理好的适宜花盆, 用一块碎盆片盖于盆底的排水孔上, 凹面向下, 接着填入一层排水物 (碎盆片、砂粒等) , 再填入一层培养土。用左手拿苗放于盆中适当位置, 填培养土于苗根的四周, 用手压紧, 再用喷壶充分灌水, 置于荫处数日缓苗, 逐渐放于光照充足处。

3.3 换盆

随着盆内植株不断长大, 应不断更换更大型号的盆, 补充并更新养分, 以供薰衣草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换盆时修剪病残根系, 促使新根的生长。幼苗期换盆次数较多, 1年1次, 之后一般2~3年1次。换盆时应尽量少损伤根系, 换盆时间应在花谢后, 同时, 喷甲基托布津, 以防治病害。

换盆的方法:分开左手手指, 置于盆面植株的基部, 将盆提起倒置, 以右手轻扣盆边, 方可取出土球。勿使土球破裂, 将土球适当切除一部分, 再在盆底填些培养土, 将土球放置中央后填土, 最后稍镇压。换盆后, 第1次应充分灌水, 使根系与土壤密接, 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但水分不宜过多。因换盆后根系受伤, 吸收减少, 否则根部伤处腐烂。换盆后最初数日宜置于阴处缓苗。

4 日常管理

4.1 温度及光照管理

薰衣草喜阳光, 栽培的场所要求日照充足, 好凉爽、怕高温高湿, 在栽培中控制温度、光照和水分是关键。长期高于38~40℃顶部茎叶枯黄, 无法忍受炎热和潮湿, 夏季需移置于阳光直射不到的场所, 或采用50%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 避免烈日直射, 增加通风程度, 以降低环境温度, 保持凉爽, 才能安然地度过炎夏。根据不同时期对光照的要求不同, 应适时见光, 如冬春季应尽量保证全光照。薰衣草为长日照植物, 光照对其生长发育和芳香油的形成有极重要的作用, 过分遮光会造成徒长, 同时易感染病害。

4.2 浇水

盆栽薰衣草若其根部周围长期积水, 极易烂根而死。若盆土长期处于干燥状态, 同样对植株生长不利甚至枯死。因此, 应掌握“不干不浇, 干则浇透”的原则, 当盆栽薰衣草叶子轻微萎蔫开始浇水, 平常要保持盆土表面干燥, 盆土内部湿润为度。夏天浇水要在早上或傍晚, 避开高温, 浇水要有耐心, 水从花盆口边缘注入, 水不要溅在叶子及花上, 否则易腐烂且滋生病虫害。盆栽薰衣草的盆土量有限, 适时适量浇水尤其重要。

4.3 施肥

薰衣草耐贫瘠, 对肥料的要求不高, 3~5月可用水溶性速效肥料, 如1%~2%尿素或复合肥;6~8月施肥以磷、钾复合肥为主, 氮肥不要过多, 易造成徒长。冬季结合换盆时, 在盆土中加入骨粉和过磷酸钙作基肥。

4.4 整形修剪

为了使盆栽薰衣草株形美观、花叶比适当, 新长出来的花序高度一致。开完花后, 必须及时进行修剪, 可将植株修剪为原来的2/3, 株型会较结实, 并有利于生长。酷夏期, 修剪不宜过重, 不要剪到木质化的部分, 以免植株衰弱死亡。平时, 随时剪去干枯的、徒长及絮乱株型的枝条。在夏末秋初适当重剪, 可促发新枝, 调节株型, 如半球型、球型、方柱型等。

4.5 主要病虫害防治

薰衣草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要加强通风, 保持空气干燥。特别是6~10月, 雨后要及时翻盆, 注意防止盆土积水。发病初期可以用百菌清、多菌灵800倍溶液灌根, 每月1次。常见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 蚜虫危害时, 可选用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洒, 每周1次, 连喷2次;红蜘蛛的危害时, 可用克螨特2000倍液喷杀, 每周1次, 连喷3次, 喷药时要仔细, 叶面叶背都要喷洒到。

5 结论

薰衣草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第9篇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后,引来各方热议。对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支持者众多,也不乏质疑者。

评价与考试领域内的研究者们,更关注的是《意见》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所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怎么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前者关系到高考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后者则关系到这些技术难题能否得到真正解决。

就评价与考试实施及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而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成绩的依据之一,定位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还是常模参照性考试,做学科成就评价还是学科能力评价?

《意见》指出,“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高考成绩中,高中期间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范畴,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这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导向,显然毋庸置疑。

毕业与升学的目的、性质不同,技术实现的要求也不相同。在理论上,毕业考试属于成就性检测,采取标准参考性考试;升学考试则更侧重能力性或倾向性检测,采取常模参照性考试。我国现在的中考,承担着学生毕业和升学两种考试要求,两种目的和性质不同的任务,给中考的技术实现造成难以解决的困扰。如此,就给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第一个技术难题:高中期间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是标准参照性考试还是常模参照性考试、是学科成就评价还是学科能力评价?

这两类考试的目的、性质和适用的情形是不同的。标准参照性考试的结果解释,在以下两种情形中更有意义:其一,一门学科的难度水平呈递增趋势,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熟练水平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数学科目中,学生如果不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无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标准参照考试结果可以用来反馈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其二,用于诊断学生在某门学科中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教师制定教学、辅导改进方案提供参考信息。而常模参照的结果解释在下列情形中更有意义:学科内容不是按照从易到难排列的,达到特定知识、技能水平并不是影响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关键因素;选拔和预测成功可能性时,常模参照的结果更为适用。

标准参照考试结果用于了解学生在一门学科中究竟掌握了什么,达到了什么程度,而常模参照考试结果则用于区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除了结果应用上的差异,两种考试在试题编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标准参照考试,测量的是学生对于一门学科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是对过去所取得的学业成就的测量,因此试题的编制要指向学过的内容,不强调试卷的区分度;而常模参照考试关注的是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试题的编制要指向学生形成的学科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对试卷的区分要求以及对未来预测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将成为高考招生的重要依据,教育部解读《意见》时也说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特长以及高校要求,选取任意三科计入录取成绩。根据《意见》及解读,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已经被赋予了人才选拔和预测成功可能性的功能,而且需要反映高校对特定人才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学业水平考试应该是一种常模参照考试,而不应该是标准参照考试。而常模参照考试的试题编制以及成绩呈现方式都有特定的要求,与群体比的结果是常模参照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报告方式。如果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位于标准参照考试,不仅测量的内容不足以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级评定的结果呈现方式也会淹没大量的有效信息,使招生单位无法做出有效判断,导致的结果只能有两个:一种情况是,录取最终还是会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最终会沦落为一

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另一种情况是录取参考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但录取的学生在进一步学习中的胜任度较差,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究竟定位在标准参照性考试还是常模参照性考试、是学科成就评价还是学科能力评价,是考试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允许两次考试的科目,如何解决不同次考试之间的等值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所选择的高分是能力的体现而非考试差异所导致

根据教育部对《意见》的解读,学业考试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同时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对于统一考试中的英语,也将采取两次考试,择优计入成绩的方式。允许学生多次考试,成绩择优计入是为了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是高考改革的一大进步。然而,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难题是不同次考试试卷之间的等值问题。

等值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学生的分数高低就不是学生学习成绩或能力的真实体现,而是试卷编制差异的一种结果。如果两次考试之间存在差异,意味着相同的分数或等级并不代表相同的成就或能力水平,两次考试成绩之间是无法直接比较的。举例来说,同样是80分,在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是75分和81分两种时,意义完全不同。不仅如此,80分的构成不同,代表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以记忆为主的考试中获得的80分和在以问题解决为主的考试中获得的80分,所代表的学生能力完全不同。

相同科目的不同次考试之间的成绩,如果不能实现科学可靠的等值转换,所导致的结果也有两个:原本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制度设计,会变成逼迫考生必须考两次的政策;招生单位按照来自不同考试中的相同分数录取学生,学生会表现出较大的能力差异,高考对人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无论哪一种结果,都将导致高考改革的良好意愿落空。因此,不同次考试之间的等值问题是考试改革要解决的第二个难题。

“两个依据,一个参考”的高考成绩报告,如何呈现才能为招生学校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高校特色、专业特点与考生特质之间最大程度的匹配?

迄今为止,我国高考成绩的报告方式,依旧采取的是各科原始分及其简单加总的报告方式。这种成绩报告方式的弊端早已有学者论述过。这次《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成绩报告方式。这就提出了本次考试改革的第三大技术难题,即以“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为两个依据,综合素质为一个参考”的高考成绩报告,应该包含哪些指标和数据才能为招生单位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高校特色、专业特点与考生特质之间最大程度的匹配,使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也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成才之路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评价与考试共存在四种比较方式:与标准比,与群体比,与他人比,与自己比。每一种比较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与标准比能判断学生达到标准的程度,与群体比能判断学生所处的层次与水平,与他人比可以判断学生的竞争力,与自己比则可以发现学生的发展态势。对于招生学校而言,成绩报告中提供的比较方式越多,对学生整体的判断也就越清晰越准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人才的新定义则是八类不同的智能代表了八类N种不同的人才,每一门学科都至少包括3种以上的智能组合。单一的学科成绩并不能可靠有效的确定学生的智能发展类型,多科综合才能确保学生的智能结构更接近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意味着,新的高考成绩报告单要把统一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所考察的能力要素整合起来,形成学生特有的能力结构报告,才能为招生学校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信息。这样的能力报告与高校特色以及专业特点匹配度越高,学生的成才机率也就会越高。然而,这样的报告要怎样采集数据,怎样合成,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处理才能保证每年如此多的考生及时拿到自己的成绩报告,却并非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历史上所有重大变革,都离不开技术突破。这次高考改革方案想要落地并取得成功,评价与考试技术也必须要有重大突破。

作者

姚春艳

公众教育研究院、公众考试研究院副院长;

张  勇

上一篇:亲戚孩子升学宴祝福语下一篇:学校副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