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2024-05-10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精选6篇)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1篇

金融专业考研前景分析

近期,我国金融行业好不热闹,先是高层放风金融行业要“打老虎”,接着是黄金价格暴跌,中国大妈抄底黄金,然后就是银行之间拆借资金利率暴涨,A股暴跌,跌回“1”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金融行业将要迎来一轮新的变革,励志报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同学们是否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学一手金融好本领,在未来的国家金融改革中大显身手一番。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金融专业报考相关情况。

金融是指以银行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金融学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是吸引众多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该专业也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在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中,金融毫无疑问位居榜首。不管是在哪个口径统计出来的薪酬数据中,金融行业都位居前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资本的力量会在今后越来越凸现出来。而长袖善舞的金融业人士,无疑会成为人人羡慕的高薪阶层。

金融专业就业去向:

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中国的金融行业出现小幅震荡,但从长远来看,金融专业是很有前期的专业,选择了金融专业,就迈入了金领阶层的大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详细了解相关专业院校信息后报考。目前金融专业的相关研究生竞争都比较激烈,希望具有一定实力的同学报考金融专业,不然可能会成为炮灰。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2篇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11年中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毕业那年考五道口金融,未进复试。后参加工作,准备二战。第二年准备考复旦金融学硕,没考上。12年9月份离职准备13年复旦金融学考试,现在已通过复试。

复试那天,天气很冷,很多准备考14年复旦经院的同学早早到那,很多人等候一天,只想从我们过来人这边取点经验,那份用心让我感动。记得那天我和很多同学说了话,也重复回答很多问题,到后来嗓子都有点哑了,我也答应一些同学复试成绩出来后我会写点东西,让大家看看。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初原因。

这些天一直在酝酿这篇文章该如何去写,中间也有一些纠结,担心自己想写的不是你们想要的,你们想要的我不想写。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写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这些年的一个回忆与纪念吧。望能惠于有缘人。

由于好久没写过东西了,文字可能有点晦涩,望见谅。另外有些东西不是文章能写出来,也不是能通过看文章能体会的,所以我的很多想法也只能止于文字,更深的东西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去体会,我自己也要继续修行。本文的第一段写的很简单,但其中很多很多事我无法细说,只能说我的经历和经验有很大的特殊性,我的经验对于大家的可参考性有限,我也不希望大家能完全参考,三战本身不应该成为膜拜的对象。

写到这,我决定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单纯的执着,以下是正文。

关于历程

先说说这些年我的经历吧,可能有点说来话长了,大家可略过不看。从小到大我的数学一直不错,也很喜欢,高考时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南大学(我也是高考填志愿时才知道母校的)统计学,生物技术是填在后面(听生物老师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呵呵),但最终还是被调剂到了生物技术专业。

高考结束时我偶然(纯属偶然,也没有人推荐,主要是看那本书顺眼)买了一本书《伟大的博弈》(the great game),那可以说是我金融的启蒙读物吧,开始对于金融经济有了一些淡淡的冲动吧。

入大学后,第一学期是真心好好学习了,结果也很不错,当时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继续学习,争取保研出国之类的吧。但由于大一下学期个人问题,影响了心情,自然影响了学业。另外也发现自己对于生物科研难提起兴趣,所以开始有了换专业的想法,但终未换成。大二以后就将学业放下了,做了很多琐碎的事,各种活动,家教,兼职,创业等等,着实很累,像大学时一个英语老师说我叫瞎忙,也对。但现在回头来看,用心经历过都会有收获。生活中每一种尝试都是在扩充认知总计的信息集,也可以说是熟悉自己的效用函数和比较优势,为之后做选择做准备。

大二快结束时,自己开始有想法考金融,当时简单的动机还是想去挣钱,以后能回到生物做点事情再当官啥的。当时彪哥(松韵辩论协会其他的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这些年给了我很多支持与感动,在此谢过)也跨考金融,他当时就和我说人行(五道口)很不错,我也没多想,我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觉得要考就考最好的,难度不是问题,现在想来,那时还是太单纯了。

定下目标后,我就没有多想,一心准备考试。那时五道口还没有并入清华,考的专业课那个多啊,现在想来是有点后怕。所以大三一年我基本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基本上是与金融有关的我都看。很多同学让我推荐书,我觉得没事的时候去逛图书馆吧,挑顺眼的书看就好,多看书是有用的。我想我的经济金融的基础应该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到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针对性准备考研。在自习教室遇到了一个同考五道口的研友(超),他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们之间会有很多思考的交流,学社会科学的一定要有独立思考以及思考的交流。另外受他的影响我开始看《读书》(一本很好的思考读物),基本上每期都看,应该说对于我的社科思维有很大帮助。我们一起复习直到考试。第一年考试总分是385,未过复试线,后来总结主要原因是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状态没有保持好,心态还是不够稳定,后来者需引戒。

由于单纯的骄傲,没去想调剂的事,直接找工作了。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最后一份工作)是关于碳资产开发的,主要负责项目投资分析,复习期间金融的学习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体会到用心学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三月份就开始上班了,毕业季基本上没有去享受,现在想来有些失落。

工作后我的想法是先好好了解行业,学点东西,后期离职二战。那一年五道口要并入清华(现已并入),培养模式将转入专硕。另外一年多的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对于这个社会的一些了解,发现自己可能对做学术的兴趣大一点,因此我准备转战复旦(基本上是金融学硕还招考研学生的唯一名校)。

工作后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准备,但工作后没几个月,由于意外因素再战的想法被迫推迟(考研的放弃对于住在一起准备考研的学弟瀚应产生了负面影响,至今任感到愧疚,好在结果终究是好人好报),甚至有段时间放弃了考研的想法。之后我一直安心工作,本来没打算12年考,也基本没准备,在大学室友兼好友(中)怂恿下还是报了名,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多了次考试经验。

进入2012年,上半年基本上读研还不在计划范围内(生而在世,责任应在理想之前),好在生活境况好转,加上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所在行业的不景气和公司晋升的不顺(减少了考研的机会成本),我在2012年9月份决定辞职考研,最后与公司协商后,于9月下旬开始请假三个月考研。之前我也还一直住在母校,所以考研准备也自然还在中南。

总的感觉工作之后,知道了学习的珍贵,学习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另外有很多朋友(中,邱,赵,杜,武,孙,陈等)的陪伴,所以并不孤单。我很幸运的在一个考研氛围很好的教室里找到了一个固定座位。考研的这100天生活规律大致如下:

早上7:15起 洗漱 早餐

7:45 看政治半个小时

8:15 一套数学题

10:30 看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政治或做题 11:15 午餐 午睡

13:45 政治15分钟左右

14:00 英语(真题或长难句)或专业课 16:30 政治半小时 17:00 晚餐

18:30 专业课或英语

10:00 回宿舍 收拾11:30睡觉

以上是大致的生活规律,这100天中基本上有85天达到了上面的要求,中间也有休息,爬山,睡觉,电影,中国好声音等。基本上我每天都是和中(他考的是本专业)在一起准备,应该说他对我帮助也很大,幸运的是他也以专业第一考上了(不过他们专业就他一个人考,呵呵)。

由于中南政策安排,我不能在中南参加考试,最后只能在长沙市考试院报名考试,最后考场是安排在长沙一个中学(记得那天中南负责的老师说,你在中南考了两次都没考上,说不定换个地方就考上了,看来是借他吉言了)。由于自己估计不足以及信息滞后,最后在考场旁边租房子考试问题上遇到了麻烦,附近好的房子被考生提前在定完(类似后来者需注意)。好在高中同学海后来帮我订到了如家的一个房间,这对我考试的发挥有很大帮助。考试那几天长沙下了大雪,好在那几天我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比较好,加上海的房子的优势,我发挥得很好。考后自我感觉也比较好。

考完后的第二天我就会公司上班了,工作了一个月,年假后便来上海等成绩了,并在上海过的年(爸妈在上海闵行郊区打工)。记得成绩出来那一天,老爸和我一起打电话查分,并且打了两次以确认,成绩是431.电话查分很紧张,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在意料之中,但当成绩真达到自己预期时,还是很惊喜的,当时和老爸相拥而庆。

成绩出来之后,我就搬到复旦来了(感谢鑫的帮助),一直旁听经院研究生的课和一些讲座,途中遇见了同来准备复试的沐,基本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一起学习、交流、打球,反倒没怎么有针对性为复试准备(就最后两三天用以往复试题练练)。之间每周去参加了复旦外院几个美女弄的英语角(叫思语堂),这应该说对我的复试口语有一定帮助,之前我英语是开不了口。

顺便说一句,复试排名出来之前,我基本上每天逛论坛,想了解一些排名情况,也参加投票之类的,事实证明论坛的排名很不可靠,大家以后别轻信。

之后便是复试,基本上都很顺利和幸运,就连我最担心的英语口语都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应该感谢沐和外院的几位美女。

现在官方正式的预录取名单还未出,但我想基本上算是尘埃落定了吧。实话说,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以及幸运,初试和复试发挥都异常好,最近自己都感觉有点飘,也有些膨胀,也许这篇文章中都有些得瑟的影子,如无意间让人感到不适,在此歉过。

关于选择

这些天,甚至这些年很多人问过我关于考研选择的事。实话说,这个问题真心很难回答,毕竟人生而不同,不可能像经济学假设中简单假设那样有同质的效用函数。我的选择是基于我自身的效用函数,而为他人提供选择建议是需要去理解别人的效用函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真的很难。还是先说自己吧。

我事后分析自己考研选择最终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和理想,想法也很单纯,一是喜欢,二是要考就考好点的。当然我的兴趣和理想都有变过,好在关注点都还在金融上,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另外大学的充实忙碌以及工作让我对自己的认知相对提高,这对于我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是一个在抉择上相对果敢(当然需做好充分的前期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转换角色较快,选定后基本上不怎么徘徊,这种性格应该对我考研帮助很大。

接下来是我对于人生选择的一点想法,主观性可能较强,不一定对,大家批判地看吧。

经济学上的选择一般而言在既有约束下的实现效用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认识清楚自身的既有约束和效用函数,也就是认识自己。当然对自己完全认知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何选择都会有一点风险,有时候感性的选择未必不是最优,我考研之路也有很大随性而行的成分,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有两点需要去考虑:

1、是否喜欢或者说爱吧(效用函数)。

2、是否擅长(比较优势)。

以上两点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了选择的不同等级,也取决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比较。我的排序是:

最好:自然是爱且擅长,这也是经济学想要达到的最好境界,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并以此为乐,有一点马的自由王国的意味。

次之:不擅长但爱。这种选择意味着价值性选择,享受的是过程本身而而结果(如金钱)或结果带来的其他享受。或者说是为爱而工作本身带来的效用可以去弥补放弃自己擅长工作而带来的损失。有点马的劳动是第一需求的意味。

再次之:不爱但擅长。这种选择是一种工具性选择,有点曲线救国的意味。没有享受过程本身,甚至过程带来的是负效用,通过结果带来的衍生效用(用钱去享受其他消费)来弥补奋斗过程中的效用损失。

最差:不爱也不擅长。这种选择基本上是自虐。这种选择一般不是主观意愿,一般是由于自身分析不足,选择上一种的后果。也就是你认为你选择了一件你不爱但擅长的事,但后来发现这事其实也不擅长,那就悲剧了。

所以我一般不会去选择第三种,也就是我不会去做自己讨厌的事。当然没得选择时候也没办法了。另外我固执地认为你不喜欢一样东西活一个人,你有多大可能喜欢它或他(她)给你带来的生活?!

当然第二种也有风险,那就是一开始喜欢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情况主要是不清楚自己的选择东西是什么导致的。所以在选择之前,对于选择标的(金融和金融行业到底是怎样的?)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自己也感觉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分析好那两样是很难得,需要很大的信息收集成本和分析成本,而且人是会变的,所以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清楚自己约束的条件下(责任和经济支持)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之后就单纯的去坚持吧,除非你确定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坚持现在是最好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路径依赖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做法,也就是不知道干嘛时,就该干嘛干嘛。

就我看来,选择金融一般有两种动机,一是能找好工作;二是喜欢。我是经历了从一到二的转变,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转回到一,但当下我是二(呵呵)。当然可能在潜意识里因为有一作为保底,所以更加勇敢了,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但不管如何,我觉得对于要考金融研究生的后来者来说,应该需要认真思考着两个动机的理性程度。

喜欢本身是很主观的,所以我不多置评,我只是感觉莫名的喜欢可能才是真正的喜欢,因为别人喜欢而喜欢是较差的喜欢。

关于工作,金融的高薪是大家都看到的,但是人们总是关注一个群体中金字塔顶端人群的光鲜一面,很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我现在还未没有踏入金融行业,所以还没有发言权。但就我工作的经验来说,市场是很公平的,想要多大收获就必须获得多大付出,除非你天生异禀或者有很强的继承资本。另外我认为一般热门事物本身都有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至少其应该不会是被低估的。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金融(其实是几乎所有行业)高端人才应该还是很缺乏的,所有事做到极致了都是稀缺的。

再说说兴趣和比较优势是否可以培养,我觉得是可以的,尤其是比较优势,时间换空间的,我的考研结果应该也是用青春换来的。至于培养兴趣,应该来说也是可以,但总感觉培养兴趣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就像那句感情是可以培养起来的一样,关键是你得想明白为什么要去培养。另外兴趣和擅长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擅长了一样东西的人一般会喜欢上它,喜欢一样东西的人也愿意为去努力地擅长它。但我的感觉还是兴趣的内生性强一点,有可能是天生的,擅长这个东西可塑性相对会高一些。所以我做选择时喜欢还是放在第一位。

上面零碎的说了很多,关于选择总结一句就是,了解自己选的是什么,喜欢就好。

关于心态

关于选择,大家的异质性很强,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但当选择已定,或者有明确目标且准备为之奋斗时,好的心态应该有相对一致的范式。我也真心觉得心态是考研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下: 专注;

经济学中的一个定理叫做一个工具难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除非巧合(就是两个目标线性正相关)。放到考研上说就是,一心难二用,所以考研时尽量让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去准备,准备时就安心看书,学习,啥也不要想。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这需要异常强大的定力,需要在学习时将工作甚至生活完全抛开,心无旁骛。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离职了。复习期间电脑基本上可以闲置,上自习时手机可以不带或者飞行模式。我是一个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我的经验是当自己主观不能控制自己时,就创造客观约束来控制自己,让学习成为唯一的选择,那就不会纠结了。坚定:

很多人在准备过程中会动摇,个中原因很多,这也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必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走到最后,因为一开始本来就有许多人就不该踏上这条路,只是他在中途才发现而已。但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选择时,还是坚持吧,尽管可能不成功,但用心付出总会有收获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我认为这个世界做所有事情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其成为一种习惯,考研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咬牙坚持,但这需要很高的境界,我未达到。考研本身就是一种选拔考试,选拔本身就有一定压力测试的成份,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在考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人类本身对于透支性压力的本能反应就是身体懒惰性休息和胡思乱想(基本上是再选择考虑或恐惧)。胡思乱想在潜意识里就是在为自己放弃或懒惰找合理的解释。如何克服胡思乱想可能决定了考研成败。我的经验如下:

1)保持身体良好状态,要有放松和锻炼的计划。考研是个长跑,节奏很重要。

2)至少有个大致计划,写出来也好,尽量让自己学习充实一下,不要给自己留时间去胡思乱想;

3)学会屏蔽噪音,考研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无关信息(如不考研同学的娱乐、工作等)引起胡思乱想。每当自己胡思乱想是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是个问题,是否有思考的必要?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放到考研之后去思考?如果现在考研是我必然选择,我想这个问题何用?

4)找一个足够坚定的研友,相互鼓励。乐观

我本身是一个乐观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人,自认为比较幸运。一个朋友说我乐观自信的人无法理解悲观忧郁人的心态,所以关于乐观心态的保持可能有点天生的成份,我关于乐观一些看法可能有人不会认同,大家可跳过。

另外说一下,乐观和悲观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这个世界是由乐观者推动前进的,但需要悲观者的警惕和提醒以保证不至于失控,当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都过度乐观时,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

但就考研过程来说,乐观的心态是比悲观心态要好,因为只有乐观才有前进的动力。我对于保持乐观心态的经验如下:

1)学会自我满足,要去想能够有机会去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很多人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当你认为幸福是捡来的或者事情本来可以更糟时,你将倍加珍惜现在。接受平淡追求卓越才是最好的乐观。

2)自我暗示,保持对成功的憧憬,天天想着自己能达到的最佳成绩,并为之奋斗。这个有点意淫的成分,但我在考研过程中我就一直暗示自己可以考460(并想着每科能考的最高分),最低也能考400,最后的成绩就是这个的平均。经济学告诉我们,预期是能够自我实现的,所以很多事想多了就会心想事成。

关于学习

我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巧办法,所以也无法传授什么捷径。

自己觉得学习这东西来不得取巧,取巧的风险很大,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有价值的东西(政治可以除外)都应该扎扎实实的学,不要老是想着捷径什么的,再说别人的捷径也不一定适合你。

我本来这一部分只想写一句话,好好学习,多看书。但感觉还是应该多写一点,毕竟很多人是冲着这一部分来得,接下来还是分科写一点吧,但估计还是会让大家失望,我的经验参考性不强。

专业课:

我的经济学基础在第一年考研时打下的,所以很多具体的学习过程也忘了,很多同学问我看哪些书,我真的记得不是很清了,只知道自己是看了蛮多书的,个人觉得书这东西特别是教科书,只要没错,基本上都差不多,只是内容深浅多少的问题。

这次考研我学习用书如下:

指定教材:基本每本书都看了三四遍,习题指南做了两遍。我是按照真题的权重分配看书仔细程度的。翔高的复习指南:除了货银都看了一两遍,这个是第二次考试时网上买的,第三次考研时才去看,感觉还行吧,但还是指定教材最重要。

小川行长的文章和经院老师的观点收集了看了一两遍。小川的文章真心很不错。

真题做了两遍多吧。包括之前856的题。如果就考试而言,真题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其他的零碎的记不清了。

另外,经济学的学习一定要去思考,没事的时候拍拍脑袋,想想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于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刚接触经济的跨专业学生来说,一开始要好好看书,别想着什么新闻之类的,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瓶颈的感觉,但不要怕,要继续坚持看书,瓶颈过去后你会发现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每一次纠结都会是一次涅槃。

大家毕竟是要考试,所以还是多看指定参考书吧,专业课要拿高分需要时间积累,所以不可定太高目标,110就好,如果科班出身的可以追求高点,但注意边际效益,拉分还是在公共课。

数学: 这个网上经验太多了,很多考满分的,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一点,数学一定要奔着150分去,在基础打好后,多做套题,每套至少两遍(真题和模拟题);

英语: 背单词(推荐一个手机软件:我爱背单词 我是从高中单词开始背的)长难句(到爱问知识人里面搜搜,每句要琢磨两遍以上,要看懂)真题(15年的真题阅读部分至少5遍以上,多多益善,总结出题人思路)

其他的我没什么经验了,阅读好了,完型和翻译自然就好了。写作我心中的痛,我没有发言权,我想背点文章如真题阅读或新概念应该是有作用的。

政治:

这门科目就是一纯应试科目了,几乎无营养。大家要想高分的话,大纲解析8遍以上,做做真题和一点选择题吧,也不要太多(什么2000之类的就算了),关键还是看大纲解析。后期模拟题出来了,看到就做做吧,另外对照大纲解析看真题的出题点。不要寄希望于押题,可能会悲剧。

关于报班:

我只能说我没有报过任何班,但也许我要是第一年报班就考上了呢,谁知道呢,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报的话一定要报一个口碑好一点的。如果自己自学效率高的话,不报较好。

关于二战或三战

由于我是一个三战的考生,我在这说一说的心路吧。

1、我第一次和第三次考的时候没有想过考不上怎么办,第二次没想过考上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问题考完有的是时间去思考;

2、我每次考都会和家里商量好,我会和他们说的心底的想法,也会努力地让他们理解我的想法,也就是统一家的效用函数或幸福取向吧。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真心重要。

3、选择前把所有物质准备都做好,我第三次离职之前准备8000的备考资金,让我能在准备时不用为钱烦恼。(不过现在是要开始烦恼了,有需要家教的没?嘿嘿)

4、选择后就不要去想自己是否是二战或三战的了,一心准备就是,把每次都当做自己最后的奋斗,不要在意结果以及别人的眼光,要知道家里人在支持你就好。

5、对于要不要二战或三战,我觉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因为理想坚持到现在的,为理想而奋斗真心会很幸福。可以参照选择篇。

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以后有想说的再加吧。文章有点长,也写了很多天,希望能有点社会价值吧。

最后说说题目,在单纯与执着之间我更喜欢单纯。单纯才会勇敢,执着放得始终。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3篇

一、考研落榜学生的基本特点

考研落榜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群。本文所述“考研落榜”, 是指参加全国统考, 但未通过考研初试的情况, 不包括报考但主动放弃统考的学生。所述“考取学生”与“未考取学生”, 均是指本科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些落榜学生往往都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 他们都错过了第一轮就业机会, 各大企业去高校招生一般说来最好的机会是头一年的10月到12月, 但那个时候考研者们往往都在埋头紧张准备中, 根本无暇为此分心。

其二, 他们大部分都是素质不错的大学生, 没有一定能力是不敢尝试研究生考试的。在分析金融学院近三年毕业生 (2012届-2014届) 的数据时, 我们发现:在考研落榜的学生中, 综合排名在前50%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0%-40%左右, 即便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被淘汰, 但这部分学生中还有一些人属于在校期间成绩较为优秀, 知识相对扎实、综合素质较强。

其三, 他们都刚刚经受一次很大的挫折, 往往情绪比较低落且看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因此, 很多考研落榜生在承受考研落榜的失败感的同时又面临工作机会已经大幅缩水的局面, 很容易对就业产生逆反心理, 反过来更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危机。

二、考研落榜的主要原因

在对考研落榜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 需要把握学生落榜的原因, 只有如此, 才能因人制宜, 对症下药, 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成功率与有效率。

分析金融学院2012-2014届的考研落榜学生情况, 可将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考研复习效率不高, 方法欠妥。在这些考研落榜的学生中, 不乏一些学习刻苦用功、平时较为“老实、踏实”的同学。他们较早的投入到了备考之中, 但还是沿用应对期末考试的复习策略, 劳于形却懒于思考, 只是在自习室里挨日子;考研毕竟竞争激烈, 考察知识不仅全面且综合, 部分考生的复习仅仅局限于条条款款的知识点背诵, 不能“串成线、连成面”, 最终成绩与预期差别很多。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 这样的学生比例约占落榜学生的35%左右。

第二, 考研投入不够, 有效复习时间不足。与第一种同学相比, 此类学生对于考研难度估计不足, 对自己的信心过高;或者是由于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面对枯燥的考研生活经常产生倦怠心理。这些同学在大学阶段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我管理较为松散、随意, 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不能形成持续、专心、有效的复习。其中一部分学生考研的同时谋求就业, 获得满意的就业机会后放弃了考研, 这类学生并未归类于考研落榜学生中。第二种情形约占考研落榜学生的25%左右。

第三, 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缺陷, 不具备考研条件。在观察考研落榜学生时我们发现:有5%左右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数学、英语、专业课等方面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 有的是60分侥幸及格, 有的甚至是多次重修, 完成大学学业已是勉强, 本身在学习上就存在较大困难, 对于参加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并不具备优势, 甚至是有较大劣势。在与几位有此类情况的学生交谈后, 我们了解到, 他们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劣势, 正是因为如此, 他们想通过考研来转变自己的劣势或者是弥补自己的遗憾, 而并没有去做理性客观的分析, 忽略自身基础较差的事实, 盲目地“迎难而上”。

第四, 考研缺乏内生动力, 以考研作为逃避借口。在考研落榜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学生, 他们对于考研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渴望, 有的是受迫于家长的意愿, 有的是出于不愿面对就业的压力, 有的是爱面子、“随大流”。这类同学普遍对学业缺少规划, 对于人生发展也没有过多的思考, 在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情况下, 就以考研作为挡箭牌, 逃避必要的思考和选择。这类学生的大四年级基本上在考研的“保护伞”下度过“保研”一般的生活, 甚至有的学生只报了名, 最终连考场都没有上。

三、考研落榜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设计

在了解学生考研落榜的原因后, 我们需要在考研条件、考研动机、考研方法、考研投入等方面, 加强“事前”与“事中”环节, 加强对潜在“考研落榜生”的甄别和帮助;在“事后”环节, 加强指导, 帮助他们尽快、尽好就业。要注重全程指导与服务,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类型的指导。

第一, “事前”———重规划:在大学生入校以后, 特别是在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关键时期, 要开展职业规划活动, 向学生说明毕业后的发展方向, 以及选择不同方向所需要做出的准备。要了解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 特别是分析学生选择考研的影响因素, 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毕业意向选择交流会等形式, 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发展需求, 根据需求制定目标, 以减少盲目考研、跟风考研等现象。

学生确定考研后, 应当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考研目标, 这得让学生评估考研的条件:一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 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决定学生的素质, 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时间规划、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而考研对学生的时间把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二是学生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时间成本、考研失败的风险性;三是学生要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调查了解想要报考的学校、专业, 以及相应的考试科目、历年分数线、报招比例人数等。只有充分了解信息, 承担得起相应成本, 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 方能确定合理的目标。

第二, “事中”———重服务:学生确定考研后, 学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力量, 为考研学生创造良好的考研环境。而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备考, 提高考研成功率, 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

1.创造外部硬性环境:为了给考研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专门调整了教室, 供学生考研复习专用, 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也为他们相互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 充分发挥出群体考研的优势。开辟考研专门教室后, 还应尽量减少考研教室的变动、规范教室管理。

2.搭建交流平台: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考研成功的学生举办“考研辅导交流会”和“优秀毕业生交流会”, 指导考研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专长, 选择合适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并介绍他们的复习经验。学院还可以在网站上特开设考研信息专栏、考研交流QQ群等等从多个层面上为考研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授业解惑平台。

3.做好考前心理辅导:为了让考研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去考研, 在学生备考过程中, 要了解考研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掌握学生考研过程中心理变化状况, 通过举办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动员会, 从“面”上做好动员鼓励, 让考研学生调整心态, 积极应对考试;更需要针对个体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针对一些学生信心不足、压力过大、学习生活无规律、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 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其学会自我调整, 尽早进入复习备考状态。

第三, “事后”———重指导:考研成绩出来后, 面对落榜的学生, 如何帮助考研落榜学生调整心态、积极投入就业成为工作的重点。

1.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及时和考研落榜的学生进行谈话, 消除其心理负担, 引导其保持一种阳光心态, 帮助他们走出挫折, 转变观念, 调整心态, 树立信心,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

2.帮助确立就业目标:成绩出来后学院要过筛子了解每个落榜学生的意愿, 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现阶段就业形势, 制定可行的就业目标。金融学院一般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 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核心能力, 确定想去的行业方向, 确定一些目标企业与目标职位, 帮助他们制定求职策略, 从而找到最合理的就业目标。

3.培养学生就业技能:落榜学生遭受了考研失败的心理挫折, 又同时错过了就业高峰期, 这时候应当通过帮助学生制作、修改简历, 指导网申、投递简历, 如何做好笔试、面试等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同时, 邀请以往落榜后成功就业学生做经验交流,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过程;另外, 召开就业辅导说明会, 为落榜学生讲解政策、加油打气, 让同学们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使学生重获信心, 并掌握最新信息, 从容就业。

4.提供信息服务:协助学生掌握信息, 特别是三、四月份仍有一个小的招聘小高潮, 引到学生关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院相关渠道以及其他高校发布就业信息的平台, 了解春季各类型招聘会, 抓住机会就业。同时, 为了确保学生考研信息畅通, 每年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后, 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调剂信息, 并及时向学生通报, 让他们主动与可调剂学校联系, 争取面试机会以实现调剂。

5.为学生积极联系就业机会。除了提升学生就业技能, 帮助学生联系调剂外, 学校学院应当实行“引进来-推出去”双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就业机会, 积极向与学校、学院有过密切合作的单位推荐考研落榜学生, 积极联系校友资源引进就业信息, 推荐未就业学生。

总之, 做好考研落榜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这既是对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理念的践行, 也是提高学生工作成效、保证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 还需要继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拓宽思路, 积极探索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注重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的有效联动, 特别注重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推进学生成长成才, 促进就业工作的高质完成。

摘要:本文在把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2-2014届毕业生参加考研及考研落榜学生的就业情况的基础上, 探析考研落榜学生的共性特征, 把握考研失利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呈现出来的群体特征, 探索了做好考研落榜学生就业指导的路径设计, 从事前-重规划、事中-重服务、事后-重指导等提出针对落榜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考研落榜学生,就业指导,路径设计

参考文献

[1]许锋:“大学生毕业去向是否确定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的研究”, 《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5期。

[2]廖满媛、张彦军等:“大学生考研失利的内在原因研究及对策建议”, 《出国与就业》, 2011年第4期。

[3]曹兰胜、狄成杰:“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年第3期。

[4]刘江蓉:“考研过程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17期。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4篇

【摘要】2008年的金融风暴给全球就业形势带来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面对金融风暴,高校本科生在就业和考研的十字路口犹豫徘徊。本文通过分析介绍目前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及就业渠道的多元化,指出本科毕业生应积极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就业思想来择业。同时通过分析考研动机和个人能力对考研成功的影响,指出考研未必能躲避就业的压力,毕业生要慎重选择考研。

【关键词】就业;考研;毕业生;金融风暴

2008年年底的金融风暴,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一些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大型集团公司通过裁员、减少生产等措施来保存自己。企业的倒闭、裁员等措施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失业率上升,间接后果则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截止到2009年2月份,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为35.6%(包含毕业生保研),“就业难”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教育部也增加了招生人数来鼓励毕业生继续深造、攻读第二学位,到基层工作、服务西部,服务农村、自主创业等。据教育部网站统计,全国共有124.6万考生参加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与2008年的120万人相比,仍增加了24.6万人。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考研报名人数中应届生人群不断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山东、天津、浙江、新疆、辽宁等省市区的应届生报考人数比例均达到其报考人数的一半及以上,山东省应届生报考达七成,天津、浙江、辽宁的应届生比例分别为67.2%、66.1%、64.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考研应届毕业生占了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半壁江山”,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与此同时,2009年考研大幕还没有完全落下,2010年的考研大旗已经高高竖起,大三的学生已经积极投入到复习考研的大军中去。对于毕业生来说,面对“就业” 和“考研”这一人生十字路口,应如何选择?很多毕业生犹豫徘徊,既想尽快找份工作来自立,又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期待硕士毕业后能找到份好工作。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都不能说哪个是好,哪个是坏,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接下来通过分析就业导向和考研导向的利弊来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希望他们能够面对金融危机做出恰当的选择。

1.就业导向

就业不仅仅是进公司企业找一份工作,实际上就业渠道具有多元化,如在文献[1]中提到的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服务国防、服务西部和农村等,当然选择考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就业的一种渠道。面对金融风暴的影响,为缓解高校就业严峻的形式,国家出台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中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积极聘用优秀高等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壮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以及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等五大点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可见,高校毕业生还有很多就业机遇,但为何目前就业率不足50%呢?就业率偏低,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影响就业率的因素有很多,文献[2]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解释就业率偏低的原因,高校的扩招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客观因素。随着1999年高校本科生的扩招以及2000年后研究生的扩招,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许多高校将大学生就业视为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高校培养的根本目的。从而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月薪也越来越低。有专家预测,继2003年大学生遭遇就业难后,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还比2005年降低22%左右,09年的本科生的月薪有些地区已经降低到800元,甚至有些毕业生为有份工作提出了零月薪的要求。继2003年毕业生感受到就业压力后,每年的就业压力都在增加,只不过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使得就业压力更加明显。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本文将从学生和招聘单位两个方面来阐述下就业率偏低的原因。

2.学生方面

2009年高校毕业生明显要比08年的多,再加上08年毕业生未就业的学生,两个相重叠无形中造成就业压力大。况且高校毕业生找工作,一般都会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经济发达区域,而选择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则相对较少。原因是东部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较多,尤其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较多,相对就业机会就多,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不错,造成了就业毕业生“扎堆”。面对这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东部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况且这些地区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较高。一些毕业生在屡次碰壁后,仍不知道变通,一心只想进入大城市的生活,结果丧失了其他就业机会毕业后成为待业青年。

3.企业方面

金融风暴对企业单位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有些企业单位通过裁员来渡过难关,这使得一些企业提供给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减少,甚至部分企业单位放弃年初制定的引进人才的计划,从而造成就业压力。还有一些企业对本科毕业生持有“否定态度”,认为他们能力差,进入公司后不能马上创造价值,因此将招收对象限制在研究生上,给本科毕业生就业带有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毕业生本人和招聘单位以及国家出台的政策来看,本科毕业生空间还是相对不小,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金融风暴,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助能力,因为现在企业对本科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成绩单、荣誉证书上,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这就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有了参考,如果自己在三维设计、PLC系统设计、单片机开发、软件编程、数控操作等方面有一技之长,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选择工作岗位,并且会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即使是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一样可以找到份工作。

根据经济的发展以及现在人才供需状况,本科毕业生要转变自己的就业思想,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也不要一味地认为就业不如读研。其实,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校园内没有的知识。三年的工作经验也许会让你的能力比研究生还高。这些都有好多的实例来证明。

4.接下来看看考研导向

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大致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外在因素主要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的扩招使得毕业生供大于求,研究生则相对供求平衡,考上研究生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还有部分外在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周围的同学,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接受更高的教育,不管孩子的感受。这些外在因素迫使一些本科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而内在因素则是学生本身的愿望,把读研看出是自身发展必须的环节。这部分学生自进入高校校园第一天起,就把考研当成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股好的学风。但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高校毕业生将考研当成了“救命稻草”,从而出现应届毕业生考研占了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半壁江山”的现象。面对金融风暴,选择考研是否可以免遭其影响吗?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4.1 考研的动机

现在选择考研的毕业生生,动机“不纯”的均多。一些学生把研究生学历看得很重,认为比本科生学历更能打动招聘单位的“芳心”,换句话说,是把考研当成了今后就业的砝码。抱有这种动机的学生也许忘记了考研不等于就业,而是缓解就业,最终还是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选择。三年后的就业形势会如何变化,这都无法预测。因此怀有这种动机考研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再者一些学生是随波逐流型,考研也没有明确的目的,纯粹是“跟风”,看周围的人都热火朝天的准备复习考研,出去找工作也屡遭碰壁备受打击,结果在考研同学的劝说下选择考研。这种考生往往思想不坚定,持久性不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因为复习考研而错过找工作的高峰期,考研和就业两个方面都耽误了。这种盲目选择考研做法不可取。剩余的考生则是比较不错的。他们考研目的明确,就是通过继续深造来提高自身素质。这种考生对考研的成功渴望很强烈,故而学习刻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考研复习认真,被录取的几率也相对高些。但目前怀有这种动机的考生不多。

4.2 个人能力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属于宽进严出的“大众教育”,即使09年教育部增加了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这要求考生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更强调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有教扎实的基础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要强,并且要吃苦耐劳。随着一些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即使进入研究生门槛,历经三年的磨炼能否顺利毕业还是一个未知数,更何谈就业呢。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选择考研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不能避免就业压力。现在很多的企业对研究生的待遇与本科生差别不大,可以说已经本科化了,含辛茹苦奋斗三年换来的本科生待遇,这无疑给硕士毕业生是一个沉痛的打击。还有一些企业把学历限制在本科,因为他们认为招聘到单位的硕士毕业生,不会满足现状从而不安心工作,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跳槽的台阶。

看来对于选择考研的毕业生来讲,今后毕业难免还要面对就业压力。因此,要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甚至选择考研。只有本科阶段打好基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才会相对轻松。当然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毕业生,也会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薪酬也相对高些。

总之,就业有就业的好处,考研有考研的优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金融风暴的影响,高校学生要有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搞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设计,较早的选择就业或考研,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同时,现在的就业和考研已经不单单是毕业生自己的事情,这关系着国家和社会安定发展以及高校的教育发展,作为老师,应该根据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做出合适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柳清秀,杨静.多元就业观是高校指导学生规避就业风险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等研究,2007,(4):87-89.

[2]王能,邹娜.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J].求索,2006,(9):121-123.

[3]徐体高,胡效压.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63-64.

[4]贺尊.高等教育文凭信号的经济学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4):16-20.

[5]刘彦华,杜卉.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6,1(22):89-91.

[6]任喜峰.高校“风流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34-136.

[7]周婷.考研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7,(5):100-101.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5篇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凯程老师为大家整理发布了北大光华金融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具体的详细介绍如下:

据介绍,2011年该院本科生毕业平均年薪超过17.9万元,其中最高的学生年薪高达65万元,超过7成学生在北京就业。就业单位主要是外商独资企业。该院2011年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则为18万元,最高的学生年薪高达70万元。

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龚六堂说,未来学院EMBA等项目都会参加国际排名,“这是国际化环境下的要求,我们得出去看一看,比一比,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培养优秀的商学人才。”

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项目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学教育品牌,有着非常高的国际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北大110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基础上,秉承一直以来“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精神,培养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金融学硕士,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品牌专业之一。从2003年开始,项目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以学术训练和职业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学硕士。

据悉,在光华金融学硕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注重精品化教学,同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从2005年开始,他们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高盛大中华区总裁等实务界的政要和高管到光华讲座、交流,充分介绍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最新状况,帮助学生把握国际金融脉搏。

金融学考研行情分析 第6篇

声誉指数:☆☆☆☆☆难度指数:☆☆☆☆☆薪酬指数:☆☆☆☆☆

各学科专业的牛校凭着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学术底蕴、过硬的硬件设施对学生永远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在同学们选校择业之际,我们对全国的金融牛校进行了盘点,并从师资力量、学校的考试特点和考试难度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以期帮助同学们能够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来报考。

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五道口)

1)师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老师,所以学术氛围差了一些,不适合立志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业内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学术论文水平一般,但是从是实际工作的能力比较强。由于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录取比较公平。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2)考试特点

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

专业课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面,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题型上看,不需要计算能力,不考察数理分析能力。对于阅读面比较广以及记忆力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优势。从试卷给分情况来看,高分也有不少,不及格的也有很多。所以,专业课是可以拉开差距的。如果能够考到120分以上就比较高了。从分数线来看,没有380分以上是很难最终被录取的。所以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复试以口试为主,包括英语和专业课。

推荐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考这里,主要是因为要看的书太多,如果全部从头学,要花很多时间。也不建议数学比较弱的同学考这里。考试难度很高。

3)就业前景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内金融系统培养人才,所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进外企和私企的非常少。整体来看,如果想出国,建议不要考这里。最大的优势是这里的导师都是人民银行系统各个司局的干部,人际关系非常强,这一点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

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上一篇:村干部考核奖惩下一篇:三星会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