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习俗范文

2024-05-11

初七习俗范文(精选14篇)

初七习俗 第1篇

正月初七习俗有哪些?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

正月初七习俗一、摊煎饼

正月初七习俗摊煎饼

汉族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摊煎饼的.做法步骤

1. 将面粉和水调成糊状后,将艽菜叶切成半厘米的小段和鸡蛋、盐、鸡精一同放入调好的糊里进行搅拌均匀备用。

2. 把平锅放直火上,在锅内放一点油(最好用苏泊尔的平锅可以少放点油,即不沾锅又好用),把调好的糊糊用勺子舀到平锅里正反一煎就ok了。

正月初七习俗二、戴人胜

正月初七习俗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即人和胜,俱古时妇女人日所戴的装饰物。古代荆楚风俗,妇女们于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剪彩或镂刻金箔为人形,贴于屏风或戴在发上,以讨取吉利,称为人胜。

正月初七习俗三、吃七宝羹

正月初七习俗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正月初七习俗四、出游、登高

正月初七习俗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月初七习俗五、捞鱼生

正月初七习俗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正月初七习俗六、吃饺子

正月初七习俗吃饺子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用饺子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饺子。

初七习俗 第2篇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2、大年初七的习俗之顶八卦

在北方还流行一种活动: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以训练其耐心,期盼吉祥。这也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

3、大年初七的习俗之土地庙送灯

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4、大年初七的习俗之吃面条

此外,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5、大年初七的习俗之戴人胜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或窗户,也戴在头发上,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过去在“人日”这天,中国一些地方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

6、大年初七的习俗之捞鱼生

这一天,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有“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并讲究面条越长越好,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论蒙古族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习俗 第3篇

(一) 饮食习惯

蒙古民族以肉与奶食为主, 由牧转农以后, 奶肉少了, 逐渐以杂粮蔬菜为主要食品, 但又与汉民不尽相同, 早点一般以奶茶冲泡炒米, 无奶时, 以清茶代替奶茶, 由牛奶或羊奶加砖茶、食盐煮熬而成。炒米是用糜子经旺火烧熟, 脱皮而成, 酥脆可口。冬天, 多用自制奶皮佐食。还自制馒头、馓子当作点心佐茶食。午、晚餐则以五谷杂粮为主, 有白面、莜面、荞面、谷米等, 做法与汉族不同, 常用奶水和面, 煮面条加干酪粉, 炖肉煮面, 全羊汤面等。羊肉、牛肉是蒙古族喜爱的食品, 用烤全羊、手扒肉作为节日或请客时的主要食品。

蒙古族喜欢喝酒, 起先喝奶酒, 后来才改用白酒和黄酒, 土默特蒙古族喜欢自酿黄酒, 用黍米加面发酵而成, 色呈淡黄, 性较温和, 味道甘醇, 男女都喜, 长幼适宜, 此外, 又以酒制“头脑”, 做法是在酒和酒糟中放一块肥羊肉, 煮熟后趁热吃, 酒有肉味, 肉有酒香, 互相渗透, 醇美异常, 冬晨饮之, 舒筋活血, 既饱且暖。

(二) 居住

游牧时期, 蒙古族为游牧方便而住蒙古包, 定居后, 改住平房, 蒙语谓之“板升”, 土默特地区的房顶一般呈一面坡形, 门向南开, 在院子大门口或其他角落树一高杆, 杆上挂小旗或缀以牛毛或置小斗, 有长绳随杆而挂。逢年过节, 主人为之点灯燃香, 人称为“吗尼杆子”, 院后一般都设后库伦, 用来圈牛、羊, 这是蒙古族院落的重要标志。

(三) 年节

蒙古族所过节日, 与汉族所过节日大同小异, 主要有大年、正月十五、天全、二月二、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祭灶等, 此外还有庙会和家祭这些节日的纪念与庆祝, 充分显示出这一地区蒙古族从游牧生涯过渡到定居农耕生活, 从淳朴的牧歌境地到多种文化形式的转化。

(四) 礼节

“没有羽毛, 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会被人耻笑”, 这个谚语生动地说明了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貌的民族。

蒙古族热情、豪放的性格也表现在待客上, 不论是老朋友来访还是第一次登门的陌生人, 主人总是为来客熬制奶茶, 摆上自制的炒米、黄油以及各种奶制品。遇到吃饭, 则要把家里最好的食品拿出来款待客人, 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羊肉”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 酒则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饮食, 他们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 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 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谊的民歌来劝酒, 客人接杯畅饮, 酒足饱, 主人格外高兴, 认为“够朋友”。客人告别时, 常常举家相送, 口称:“巴牙日太、乌查热亚” (希望我们愉快地再相见) , “阿木日, 赛音雅巴” (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礼节大体有献哈达、递鼻烟壶、装烟等四种。

哈达是藏语的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 以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有布做的, 也有绸或帛做的, 颜色多是白色, 也有黄色、灰蓝色的。有的很长, 有的却短, 长哈达通常献给最尊贵的来宾和佛, 献哈达时须用两手捧着, 身体微躬, 接受的人也是同样的姿态。

递鼻烟壶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 也是最普通的相见礼, 表示敬意和友好, 蒙民常以有一个漂亮的鼻烟壶而自豪, 鼻烟壶的花式很多, 小巧玲珑, 约一立方寸大小, 上面刻画许多图案, 壶的质料不同, 贵重的有用玛瑙、翡翠、琥珀、美玉制成;也有有金银、铜等金属制成的, 有的则用玻璃小瓶。壶内装有带香料的烟末, 嗅一下可以提神, 通常装在一个小绸缎袋子里, 袋子外也绣着美丽的图案, 经常佩在腰间, 同辈之间以互换鼻烟壶作为打招呼方式, 右手递壶, 然后倒出一点烟末来, 用手指抹在鼻孔上, 品闻烟味, 品毕再换回, 若长辈与下辈相见, 下辈则要跪一足, 用双手接递。后来鼻烟壶又多为烟袋所代替, 相互装烟也逐级成为见面的一大礼节, 客人来后取出烟袋说:“塔玛各塔塔” (请吸烟) , 主人接过烟袋边答应边用自己荷包中的烟, 装入客人的烟袋, 点火后用布擦烟嘴, 双手或右手递给客人, 客人也同样取主人的烟袋装自己的烟, 点火后送给主人。这个礼节不分男女老少贵贱都是如此, 新媳妇入门, 为翁姑装烟也是拜见的礼仪之一。乡间情侣女方也常赠送自制的烟荷包给男方作为爱的表示。

蒙古族的请安礼节与满族相似。见到长辈要请安问候, 如骑在马上要先下马, 坐在车上要先下车, 以示尊敬。男了请安右腿退后半步, 曲右膝, 左臂下垂, 右臂前出下垂;女子则两腿并拢, 双手向下附膝, 曲双膝, 并用蒙语问候。走路、上车、进门、入座、喝茶、吃饭、饮酒一定要让老人或长辈领先, 在老人或长辈面前年轻人都说话和气, 恭恭敬敬。蒙古族重视文化, 念书的人很多, 他们热爱文化科学知识, 历来对老师很尊重, 见到“巴格西” (老师) , 就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 常把教师当作贵宾款待, 此风至今不改。

二、蒙古族宗教信仰习俗

(一) 萨满教

萨满教是早期蒙古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 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它由满洲——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 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 是古代亚洲草原大部分游牧民族都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思想核心是天父地母、万物有灵。蒙古萨满教的最高神明是长生天, 具有主宰世间万物的神秘力量。在经过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等历史发展进程中, 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 长生天从原本的自然崇拜属性逐渐演化称为集自然、宗教、阶级、政治、哲学意义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在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古族萨满教认为, 宇宙存在“三界”, 上界为天界, 是各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上界又划分许多层次, 诸如9天、33天乃至99天之类;中界为人界, 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共同生息的地方;下界则为阴界, 是各种妖魔鬼怪栖息的地方。下界也划分为很多层次。萨满巫师闯“九道关”, 蹬刀梯、穿火池、踏犁铧、吞针包等等, 就是象征上升九重天, 下入阴间地狱。“九道关”是蒙古萨满教的考核仪式。萨满学徒期满后, 必须参加隆重的仪式, 接受严格的考核。在诸多的考核项目中, 就有闯“九道关”的项目。其内容主要是上刀梯、穿火池、踏犁铧、吞针包等。经过考核合格者, 即可获得萨满巫师的称号。进行考核时, 当地一些有名望的萨满巫师, 应邀参加仪式, 作为见证人。届时, 众多萨满巫师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 自愿参加或观看这一神奇的仪式。

(二) 红教及喇嘛教

元代在蒙古贵族之间盛行红教。红教是西藏喇嘛教中宁玛、萨迦、本布、噶举等教派的统称。16世纪下半叶, 喇嘛教传入呼和浩特地区。当时, 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开始信奉黄教教义, 并在兴建呼和浩特时建造喇嘛召庙。阿拉坦汗的继承者僧格杜陵汗邀请达赖三世来呼和浩特传教, 并“转世”在阿拉坦汗家族中, 从此喇嘛教在呼和浩特地区盛行起来。

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派, 由宗咯巴所创, 由于穿戴黄衣黄帽, 也被称作“黄教”。“喇嘛”是藏语“上人”、“师傅”、“无上”的意思。明清两代喇嘛教在呼和浩特以“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的召城而著称。出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等, 金碧辉煌, 雄伟壮观, 所谓“归绥名胜, 召庙第一”, 即主其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召庙已作为文物古迹得到重点保护, 以供游客观览。

宗教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的产生既是一种创造又是一种适应, 它由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决定, 又是对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资料的一种适应, 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尝试和结果。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对蒙古民族先民的生存欲望, 对于他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也不可避免起到了一定的精神鼓舞作用, 萨满教和藏传佛教也在蒙古族发展道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管怎样, 它们都是蒙古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贡献卓著的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我国的蒙古族约有5981840人。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同时也是一个带有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 中国草原地区大部分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印记, 同时具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以及“草原骄子”的美名。蒙古族在多年以来的生活实践中, 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更准确地把握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蒙古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来介绍。

本期话题:七月初七的吃食 第4篇

过去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下期话题:牙齿好,才健康今年的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关注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您认为中老年人该如何爱护自己的牙齿,拥有幸福的晚年?请发送至邮箱:sfdlf05@hotmail.com或写信至:上海市吴中东路513号《食品与生活》杂志社 雪莉有约栏目收,邮编200235。

再下期话题:关爱高血压患者

每月我们都会选出独具风格的来信刊登在栏目中并送出一份礼品!

食话实说

食在七夕

谈及七夕食俗,想到的会是什么呢?据说在七夕节那晚,亲朋好友们喜欢聚在八仙桌前喝茶品瓜果,以祈求来年瓜果丰收。不过这已是传统的仪式了,如今只有在中国的少数地区还依然保留。

记得儿时去浙江游玩,小镇上皆有边做边卖巧果的人家,他们将拌了芝麻、鸡蛋、牛奶和白糖的面粉放到模子里刻成一段段的,再放入锅中油炸至金黄色。作为一种七夕传统的小点心,据说巧果最早是从台湾、福建那里传来的,听奶奶讲,吃了巧果的孩子会变得聪明伶俐。

现在经常会在上海食品店中看见巧果,有些上面烙有各式小动物的图案,形状跟儿时见过的没有太大差别。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一些曾经具有传统风俗的食物逐渐普遍化,好比青团不再是清明节的特定食俗、粽子除端午节外随时有售。然而不知为何,巧果对于比我还要小的朋友来说,似乎其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了。在巧果柜台前看到的顾客也多是老年人。

而今七夕将至,不知大人们是否还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吃巧果的小朋友会变聪明。”

上海郭艳文

老家的七夕食俗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也有用荷花、桃、鱼等模子把和好的面制成各种花样烙熟,用线穿起来,给小孩挂在脖子上,边玩边吃。乞巧时用的瓜果也会被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多为此节日的食物。我的老家吃乞巧饭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一起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

直到今日,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安徽合肥洪沛霖

怀念那颗温热的熟鸡蛋

农历七月初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我一直感激我的母亲,把我生在了这样一个充满着浪漫氛围的日子里。记得小时候,家境贫寒,要吃上一颗完整的鸡蛋,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每年我生日的那天,早上刚睁开眼睛,母亲就会把一颗温热的鸡蛋塞到我的手里。我才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捏着温暖的鸡蛋,怎么也舍不得吃,我怕我一吃完这个鸡蛋,我的生日就算过完了。至今我还怀念,母亲塞给我鸡蛋时的那幸福时刻。

上海许明远

看大家怎么过七夕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

在开封等地,农历七月七日中午,妇女们用盆盛水,在烈日中曝晒以后,有一层水膜凝在水面,这时拿一个绣花针浮在上面,再看水底,如果针影呈云状花鸟者为上,呈剪刀牙尺者为次,但都算乞得了巧,女伴们争相祝贺。如果针影粗如槌、细如丝都为拙,大家一起哄笑。

浙江杭州程远

大城小事

武汉一饭店装修成监狱风格

墙壁上挂满各式镣铐,包间由铁栏杆分隔,黑白是主色调,这是一间装修成监狱风格的牛排店。这家风格怪异的牛排店位于武昌市区,招牌上赫然大书“囚饭”,一进店门,一个假人脖系麻绳,双手双脚戴着镣铐,被“关”在铁牢中。环顾四周,餐厅由铁栏杆分隔成不同区域,墙上悬挂着铁链,铁栏上还挂着几件“囚衣”。一楼有 “放风区”、“黑牢区”,二楼则有“情囚区”、“空中监狱”,四个包厢的名字更是被称为“铁牢区”、“十大囚犯区”、“国际经济犯”和“政治犯”。

餐厅之所以装修成“监狱”,是希望吸引年轻顾客“尝鲜”,大部分顾客接受“另类” 装修,一些人还穿上囚衣在餐厅留影,贴在名为“通缉令”的墙壁上,但也有少数顾客表示反感。

生活窍门

七夕乞巧——制作心形番茄

1、 请准备洗净的小番茄一个;

2、 在番茄1/3处斜切一刀,即分成两半;

3、 将较多的那半切口放在砧板上,保持直立。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 第5篇

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初创世,她第一天造出了鸡,第二天造出了狗,第三天造出了猪,第四天造出了羊,第五天造出了牛,第六天造出了马,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人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日。鸡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猪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也就是说正月初七这一天是女娲造人的一天,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所以叫人日节。

人日节是中国历史传统节日,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相传古代的裁缝店和棺材店在这一天争风。人们也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人日节”是中国民俗,在这一天北方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春节习俗:正月初七 第6篇

汉族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赠花胜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拆天地棚子

山东莒县一带,正月初七俗称人七日,有拆天地棚子之年俗。这天早晨,每家百姓敞开大门,并将除夕入夜时放置的拦门棒(一根适当粗细,比大门口稍宽些的木棒,放置在大门口里侧的地上,传说用于拦截不祥类灵物。这里顺便提醒,外地人去莒县过年,特别在晚间进门要注意抬脚,防止绊脚哟!)撤走,在门口点一把豆秸,并将家里供天地三界神和灶君神的牌位(一种用纸做的牌位签,插在用一块面食做的底座上,天地三界神牌位用黄色纸做,一般用毛笔写天地三界神之位,灶君神牌位用红色春联纸做,写灶君神位)请下来,一起点燃烧了,同时放鞭炮,放完鞭炮后从大门处开始,从外向里把家里院子扫一遍,整个拆天地棚子的过程就完成了。从此开始,请来过年的神都返回自处,过年环节即结束,各家恢复平常日状态,可以洗衣、从事各种事宜。

人口馍

正月初七习俗有哪些 第7篇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主要习俗有:

1.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2.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行情,问诊)升。

3.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4.称体重

有的地方,人日时,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关心一下人的身体情况。

5.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6.赠花胜

春节习俗:正月初七 第8篇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汉族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俗称人日子。

春节大年初一至初七习俗 第9篇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初七习俗 第10篇

19日是农历羊年正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人们走亲访友,并举行各色活动以示庆贺,直至元宵节方告一段落。民俗专家王娟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春节庆祝活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至汉代庆祝日期才固定下来,也积累了很多的民俗活动。文化学者胡野秋则称,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每天的庆祝内容并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人日’的说法来源于女娲创世。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绵延数千年:汉代方有固定庆祝日期 南北习俗有差异

作为绵延数千年的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极多。王娟介绍,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有意思的活动,如除夕的籸盆、插芝麻秸等等,初一的放鸠、画鸡、五辛盘、吞鸡子等等。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大致起自汉初。

“春节的庆祝活动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有,但日期不定:古代中国由多个小国组成,文字、历法等均不统一。一直到汉代有了规范的历法,庆祝的日期才固定下来。”王娟解释道。

具体到饮食上,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因为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南北方的新年习俗也会略有不同。胡野秋介绍,安徽芜湖一代,过年还是会吃米饭,“另外南方户外活动更多,北方则室内活动较多。”

王娟也表示,单就地区来讲,春节庆祝活动差异不是特别大,但进入新一年,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属相、情况有一些特别的行为,“比如本命年的人穿戴红色服饰辟邪、求子与求功名悬挂的年画、剪纸及供奉的神像会不同。”

“年味儿”变淡?“人日称重”无人过 “微信拜年”新民俗出现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习俗,但实际每天的庆祝内容并不同,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不断演化。胡野秋介绍,春节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第七天“人日”是人的生日。在农耕社会,春节实际始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元宵节告一段落。

“‘人日’的说法来源于女娲创世。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胡野秋分析,俗语讲“七不出、八不归”,即讲明初七不要出门,在家陪父母、过人日,初八可以出门远行。

文字、年画中展现的古人过春节的.情形,曾引得不少现代人向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春节古老的传统民俗消失:小年习俗基本上形同虚设,“人日称重”无人过;同时,一些新民俗出现:除夕看电视春晚、微信拜年、拜年送鲜花,但万变不离其宗,合家团圆、祥和吉利是永远的不变主题。用胡野秋的话来说,便是“文化就是这么增增减减地流动着”。

王娟则认为,就传统年俗来讲,变化多发生在庆祝方式上,比如拜年的形式,走亲访友的代步工具等等,“真正传统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初七习俗 第11篇

年初七

1、今儿的手机安静了吧?祝福的短信没有了吧?心里的感觉失落了吧?这会儿该想到咱了吧?那就让咱的祝福续上吧:幸福连年!健康永远!

2、初七上班第一天,再发短信问平安。长假应酬真辛苦,节后放松理当然。祝节后快乐!

初七习俗 第12篇

2、亲爱的朋友,大年初七,问个好。福神到,喜气绕。财神罩,财源翘。家和谐,烦恼少。前程美,收入高。事业兴,仕途高。风雨顺,收成好。事如愿,乐逍遥。

3、早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是正月初七,大顺日,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成功相随倍精神,想财财就来,金山银山好运在,前提是你必须笑口常开,祝福大家:牛年快乐,万事如意。

4、早上好,朋友们。今天是新年第七天,大年初七。祝福我所有的亲人朋友们,新年新气象,事事如意。祝所有看到祝福的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美满福寿安康。

5、今天是正月初七,新年最顺的大吉之日。送你一帆风顺年年好,祝你万事如意步步高。打开吉祥好彩头,送出吉祥好势头。祝你在大吉大利的要顺日里,顺顺溜溜,快快乐乐。

6、农历正月初七,把最齐最美的祝福送给你,愿你:生活处处有人七!万事顺利有运七!吉祥如意有福七!财源滚滚有财七!总之一切都顺七!

7、大年初七,祝福慢慢送,一送你缘分的“缘”,送一个祝福是一种缘;二送你财源的“源”,祝你新的一年有财源;三送圆满的“圆”,愿你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8、亲爱的朋友,大年初七啦,新的一天送你一个大大的红包,不装金,也不装银,却装我的一颗真心。愿平安伴随你,吉祥围绕你,幸福笼罩你,好运迷恋你!快快乐乐每一天。

9、大年初七,开门大吉,喜气洋洋拜大年,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10、亲爱的朋友,今天是大年初七,喜神下凡的日子,大年初七迎喜神,福气满满喜气来,祝愿所有朋友新的一年,福气满满,喜事连连!快来接喜神!

11、今天是我们大家的生日,却不知你身在何处,瘦了没有?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你守候,为你祈祷:愿我虔诚的祝福,带给你成功的一年,祝我们人日快乐,天天快乐!

12、初绽小蕊无名花,七彩祥云映瑞霞。人行柳堤觉春暖,日照湖滨看草芽。七八声传远天外,星星点点一群鸦。高天流云忽闪电,照空霹雳雨惊蛙。

13、大年初七,心欢畅,打长谱,算细帐,过日子,不上当。遇事情,多商量,有想法,有希望,大步走,前途亮。朋友意,送心上,祝福你,更辉煌!

14、欢快的歌声尽情飘,温暖的`春风暖心潮。万千的喜气多热闹,吉祥的日子要来到。发条短信问个好,财源广进吉星照。万事顺利开怀笑,牛年幸福乐逍遥。正月初七,祝你快乐!

15、没有人可以改变过去,也没有人可以掌握未来。所以向过去说声拜拜,向明天说声期待。调整好心态,快乐地生活在现在。牛年来临,愿你生活得洒脱愉快!初七早安!

16、亲爱的朋友,大年初七啦,新的一天,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气车让着你,飞机避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17、正月初七福气到,这份祝福来头可不小,大吉大利人气日,收一份祝福好运一整年,送一份祝福财运年年有,别犹豫赶紧把福气送出去吧,祝您牛年万事兴旺。

18、大年初七,祝福不断;世事变迁,思念不变;深深祝福,藏在心间;拜年短信,传到身边;愿你平安,幸福绵绵;愿你健康,快乐依然。大年初七快乐!

19、正月初七,愿智慧充满你,使你能分辨是非,不被颠倒是非的时代迷惑,不至于陷入是是非非之中,作诚实无过的人,喜欢属天美好的事,在快乐的日子大得荣耀!

20、正月初七,愿主耶稣的智慧充满你,使你能分辨是非,不被颠倒是非的时代迷惑,不至于陷入是是非非之中,作诚实无过的人,喜欢属天美好的事,在基督的日子大得荣耀!

21、抓一把泥土可以嗅到大地的气息,抱一下恋人可以察觉爱情的甜蜜,收一封信息让你体会友谊的真谛,就是每个特殊的日子都会铭记,祝福绵绵在传递:大年初七人日快乐!

22、亲爱的朋友,今天是正月初七,我把美丽的祝福送给你,你把窗户打开,我把第一缕阳光送给你,你把手机打开,我把幸福的问候送给你,你准备好了吗。

23、顺手顺耳好福相,温顺柔顺有福分,顺风顺意诚造福,顺嘴顺口来口福,顺利顺境是鸿福,顺从顺势福气多,孝顺恭顺享后福,大年初七道万福。

24、亲爱的朋友,今天是正月初七,你把睡眼睁开,我把美丽的祝福送给你,你把窗户打开,我把第一缕阳光送给你,你把手机打开,我把幸福的问候送给你。

25、初来宝地一桃仙,七彩莲花手中端。人间撒落甘露雨,日丽景苑花妍鲜。幸福安康丽景苑,福禄寿喜聚仙全。今朝同庆人间乐,生在凡尘不思天。

26、亲爱的朋友,大年初七啦,新的一天,送你一个大大的红包,不装金,也不装银,却装我的一颗真心。愿平安伴随你,吉祥围绕你,幸福笼罩你,好运迷恋你!快快乐乐每一天。

27、天天吉星高照,时时好运相交!烦恼忧愁全消,幸福每分每秒!胃口越来越好,长得越来越俏!日子步步升高,健康快乐逍遥!正月初七,福到!禄到!寿到!喜到!财到!

28、正月初七,愿生命灵粮滋养你。使你能分辨好歹,不从恶人的计谋。不至于不知好歹,属灵心窍习练得通达。成为心灵强大成熟的人,在灵魂饥荒的世代,带来上帝的丰富供应。

29、正月初七,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两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新年万事顺意,平安幸福!

31、亲爱的各位群友,今天大年初七。感谢新的一年继续陪伴,我为朋友们送上问候。祝愿群里的所有朋友,和和美美,漂漂亮亮。健健康康,风风光光。看到的人都有好福气!

32、距离再远,牵挂你的心永远不变。季节变换,我对你的温度只增不减。每天为你送上祝福,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愿你天天开心,时时笑开颜!初七快乐!

33、大年初七好日子,新年快乐财运来,年年有余钱多多,好运连连永相随,财运亨通鸿运来,年年岁岁永安康,四季平安幸福甜,恭喜发财好运连。

34、今天是新年第七天,给您拜个吉祥年,祝我所有的朋友,父母长寿,健康平安,儿女快乐,幸福吉祥,朋友如意,财源广进,愿你xxxx牛年,人旺财旺运势旺!

35、今天是正月初七,送你一帆风顺年年好,祝你万事如意步步高,打开吉祥好彩头,送出吉祥好势头,祝你在大吉大利的要顺日里,顺顺溜溜,快快乐乐。

36、今天正月初七,希望这是你收到的第一条祝福,比我早的祝福都删掉,给我抢个沙发。煽情的话放在心里,要低调。我发的不是短信,是祝福。牛年需要快乐,不解释。

38、让我的祝福穿过大街小巷的电线杆,掠过滚滚长江的急流险滩,踏过万里长城的块块青砖,爬上那巍峨的喜马拉雅山,向你的方向嗷嗷的呼喊:大年初七日快乐无比!

39、大年初七,七星高照,开启运气满满的一年,带上新年的愿望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新的一年,愿我们在人生路上迎着朝阳,温暖相伴,幸福相随,愿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40、初七到,真热闹,比对联,赛鞭炮,灯笼红,福字倒,亮新衣,揣新票,吃鲜果,喝饮料,斗地主,不睡觉,看春晚,熬通宵,只为期盼祝你新年好。

★ 大年初七的风俗禁忌和吉祥祝福语

★ 大年初七祝福短信

★ 初七祝福语

★ 关于大年初二习俗及禁忌有哪些

★ 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

★ 马来西亚风俗及禁忌礼仪

★ 大年初四祝福语

★ 大年初八祝福语

★ 大年初三祝福语

大年初七上班文案 第13篇

2.业绩哪得高如许?唯有新人如潮来。

3.为你开店感到幸福,愿你财源得福。

4.祝你家顺,心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

5.钟声触动了心灵,烟花烂漫了心情,春晚活跃着喜庆,短信传递着祥和。大红灯笼挂千户,新春气息在洋溢,一串鞭炮若响起,是我的`祝愿在送你。祝愿节后开工大吉!

6.我们的事业像一首雄壮的歌,大家一起合唱,才会有气势。

7.新春拜访热情高,服务客户有高招。

8.招财猫,挥挥手,四方宾朋往这走。货真价实惠万家,生意兴隆四季发。祝你生意好好好,好运财运把你找。

9.您像一艘刚刚起航的航船,让我们一起向往建设更美好的明天,愿生意早日盈利,盈利多多啊。

七月初七 第14篇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汉族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汉族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汉族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这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四大汉族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典故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生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几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茅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茅房内。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边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最美丽的仙女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他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便脉脉含羞地点了点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拔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肩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上一篇:犯错后的感悟的句子下一篇:学生迟到的检讨书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