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的活动总结

2024-05-11

幼儿园教师的活动总结(精选9篇)

幼儿园教师的活动总结 第1篇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一起来看看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1

在此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你知道什么是鸟?”孩子们十分有趣,说鸟有一对翅膀?我又问:“有翅膀的都是鸟吗?”孩子们大笑,不对不对蝴蝶、蜜蜂都有一对翅膀。鸟有一只尖尖的嘴巴、鸟有羽毛、鸟有二只脚……孩子们在自己回答、设疑与辩证中渐渐地对于什么是鸟有一定的经验。

孩子们在欣赏情景剧中才清楚地了解了什么是鸟,鸟要同时具备全身有羽毛、有二条腿、有一对翅膀会飞的动物才是鸟。经过前一环节的论证与此环节的欣赏,孩子们十分清楚地了解了鸟的特征。

孩子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鸟如:麻雀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其余的鸟孩子们平时少见,对于鸟的认识十分欠缺。所以对于图片中的鸟大多数孩子们并不认识。

所以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各种各样的鸟,增长孩子们对于鸟的认识需要家园进一步地努力。幼儿园利用多种途径如:图片、VCD等让孩子们去关注,同时也引导家长利用多种时间让孩子们去公园、去动物园观看不同的鸟,也可以带着孩子去书店看看各种书增长孩子们的知识。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2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3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4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拥抱节呢?”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说:“因为大熊改正了缺点,有了好朋友。”

“小动物原谅了大熊,和它还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做错过事,有没有和小朋友闹过矛盾呢?现在你们原谅他们了吗?如果你已经原谅了他,那么就轻轻地走过去和他拥抱一下,亲一亲。”

幼儿在音乐声中,和同伴抱一抱,亲一亲,有些幼儿都感动地哭了出来。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善待朋友,我设计了《大熊的拥抱节》这一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知道霸道的行为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儿领悟到“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朋友的原谅的,以此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与同伴友好相处。

本活动中PPT的运用,给了幼儿一个惊喜,他们听故事时特别专注,加上班得瑞的音乐背景,使故事听起来特别有感染力。讲述表演环节幼儿轻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内容,而且对角色表情、语气拿捏得也很准确。在为大熊想办法、改正缺点的时候,看到有的幼儿,恨不能把各种好事都说出来让大熊去做,我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最起码一点:孩子们是善良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以至于后来“大熊打开门,看到小动物们全来了”,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说明孩子们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谊的。最后,让幼儿自己过一个拥抱节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上次是我不对,我不该抢你的玩具,你能原谅我吗?”“当然原谅你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呀!”说完,他们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想,看到这一幕,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圆满完成了。

小班幼儿教师活动总结5

“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尝试抛高和投远的动作,体验玩塑料袋的乐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会飞吗?

点评分析:这活动导入部分,为的是激发幼儿对“飞”的兴趣,引出后面的课题。

1、塑料袋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由玩塑料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讲述玩法。

点评分析:在自由探索部分,孩子们的玩法比较单一,抛高和投掷的动作经引导才想到。

1、讨论:怎样抛的高。幼儿自由尝试。、请一个幼儿与老师比赛抛高,引导幼儿发现折叠打结后抛的高

3、幼儿尝试练习。

幼儿园教师的活动总结 第2篇

1、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摘记两篇。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园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各种书籍,存放阅览室供教师借阅;教师们相互介绍好书,让有益的书籍净化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衔接研讨活动

托班的宝宝离开托儿所,升入小班学习。但到了幼儿园以后,换了新环境,新的老师,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班上行为习惯较差等等方面的问题。小班年段老师邀请托儿所的老师参加开展了本次研讨活动,为托儿所的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做好衔接。

x月26日晚上,托儿所的老师和我园小班年段的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围绕:

(1)幼儿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动手能力

(3)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三方面进行研讨。大家根据实践经验出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对老师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活动,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3月18日,大班年段教师针对“幼小衔接”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本学期全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布置。以大班为试点班,从心理准备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为孩子们打下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的各种准备。

4、课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全园开展两次的课题专题学习使老师对课题如何开展和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各年段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为下学期更好的实施和开展课题做好前期准备。小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研讨;中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研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研讨;大班段本学期送走毕业生将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讨》开展研讨。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3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 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 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 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 本文结合实践, 就教师如何对区域活动有效指导来进行阐述。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主要包括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主题的确定、制订区域活动规则等, 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后, 才能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1.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投放的材料来体现。在投放材料时, 除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 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教育目标。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 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游戏目标, 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

(2) 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 如, 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教师在指导的时候, 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 采取适宜的方式, 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 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 所以, 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 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另外, 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 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地探索活动中, 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发展, 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 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 促进幼儿发展。

(3) 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 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 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 幼儿对烧烤的游戏发生了兴趣, 教师就与幼儿设置了烧烤吧, 一起制作烧烤食品, 并投放了服饰、收银台等, 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2.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 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 大胆探索, 创造性地表现,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 确定游戏的主题及幼儿玩什么, 是幼儿自己商量的, 有时也是和教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同时, 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 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 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 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交流, 在自主中发展, 在操作中发现, 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3.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 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 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 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 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如, 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 用小脚印控制幼儿进入娃娃家的人数等。

二、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幼儿不光自己独立地思考学习, 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会成功和愉悦, 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为此,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 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 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 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要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注重观察、确定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应是环境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 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幼儿的学习。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 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同幼儿游戏而忽略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 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 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 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把握时机, 适时适度介入指导

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 致使学习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 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 当幼儿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 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 以免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幼儿的活动。所以,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 适时介入指导。

三、区域活动开展后的指导

活动后的指导就是游戏后的评价, 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 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 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 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 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要求。教师多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 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 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游戏的开展, 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 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 在具体的指导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总结, 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方法。通过调整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 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 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 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 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4篇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自主学习

区域指导方法的研究是我园(武威市凉州区第一幼儿园)课题研究当中的一个分支,通过实践的探索及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既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方式,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就教师如何对区域活动有效指导来进行阐述。

一、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前的指导主要包括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主题的确定、制订区域活动规则等,把握好这几个方面后,才能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1.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投放的材料来体现。在投放材料时,除了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探索性,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区域活动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订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

(2)体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地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3)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幼儿对烧烤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教师就与幼儿设置了烧烤吧,一起制作烧烤食品,并投放了服饰、收银台等,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2.确定区域活动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最有效的措施。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表现,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确定游戏的主题及幼儿玩什么,是幼儿自己商量的,有时也是和教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玩法的活动材料,并把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

3.制订区域活动规则

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如,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用小脚印控制幼儿进入娃娃家的人数等。

二、区域活动中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地思考学习,还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会成功和愉悦,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注重观察、确定指导策略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环境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影响幼儿的学习。教师要注意不断地在各个区域间来回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一头扎进某一个区域同幼儿游戏而忽略了对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把握时机,适时适度介入指导

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学习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幼儿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幼儿的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三、区域活动开展后的指导

活动后的指导就是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新要求。教师多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在具体的指导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方法。通过调整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第5篇

一、让理论学习更具实效。

本次研讨通过教师对《教师如何更好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新授内容的注意事项》、《教师如何设计各学科的拓展思维练习设计》等学习,帮助我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还帮助教师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策略,为更好的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基础与保障。教师们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研活动中还采用了“多问、多议、多讲”的形式,开展了专题讨论。如:语言练习设计《一段经文如果让幼儿诵读20次,有哪些方式可以让幼儿即感兴趣又不会厌倦?》、数学练习设计《看算式编题:5-2=?》。在活动中,让老师带着问题去小组研讨、交流、大胆说出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最后大家共同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学习和研究的浓厚氛围。

二、让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里,我们还会让教师学会反思自己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小结。反思活动中需要加强的教学课程设计、方法,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和学习后的体会进行交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需要及时改正的问题,为新学期教研活动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师活动总结 第6篇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向家长发读书倡议书,推荐优秀幼儿故事读本,鼓励家长为幼儿购买优秀绘本图书,引导幼儿多读书、读好书。

2.挑选优秀教师教育心得、优秀亲子阅读心得,并展示给全园教师及家长。

3.策划、组织《幼儿早期阅读及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

4.策划、编写幼儿园园刊,鼓励教师家长积极投稿。

5.优秀幼儿自制图书展示、各班图书角创设评比和幼儿故事表演活动。

二、工作效果评价

本次读书月活动的宗旨是“为幼儿提供读书环境、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让幼儿与书本做朋友,使其听说读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对工作评价如下。

1.通过班级老师的宣传和鼓动,家长都能积极购买幼儿图书,并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读书环境。

2.家长对教师及家长读书心得的关注度比较高,她(他)们经常驻足翻阅,但由于展示地方有限,只能有少部分家长看。教师教育心得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幼儿早期阅读与阅读习惯培养》专家讲座使家长更科学、全面地认识了早期阅读及亲子阅读,并且积极与专家互动,效果比较好。

4.幼儿小书制作展示,有不少亲子坐下来细细地看幼儿自制小书。但由于展示时间较短,展示地方所限,还有很多家长没有看过幼儿自制图书。教师跟家长的沟通有待加强,应多引导家长如何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小书制作中,通过小书制作让幼儿的情感、认知及技能都有所提高。纠正家长“漂亮就是好图书”的观念,避免家长全部包揽。

5.幼儿故事表演过程中,幼儿基本上都能投入到故事中,观看兴趣比较高。从中也看出幼儿对故事的偏好,他(她)们喜欢多人组合的情景故事表演。而个人故事表演由于缺乏情景,幼儿语言有时不清楚,影响故事的观赏性。加之场地限制,坐在两边的幼儿只能看到表演者侧面,影响观看效果。下次应多安排情景故事表演,录音效果好,幼儿能全身心投入到故事表演中。

教师幼儿园活动总结 第7篇

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里,我园开展“我是幼儿教师”主题分享学习活动。

一、举行启动仪式。5月20日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上,领导送上了殷切期望,老师们立下了庄严誓言――“我骄傲,我是幼儿教师”。

二、开展演讲比赛。为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展示教师风采,6月13日上午,我们开展了“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演讲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教师们在聆听与讲述中感受到了幼教事业的伟大,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与信念。

三、组织亲子活动。为让家长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性,更加支持教师们的工作,我园不断加强家园共育,5月31日家长们走进幼儿园,参加了庆六一亲子活动,通过孩子的表现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鼓励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与用心,并逐渐内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四、我园还进行送课下乡活动,我们为农村园所送去了属于我园的最新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这是促进城乡交流,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次送课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纲要》理念的示范课例,共有五位教师参加了送课,把我园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两所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并就当前的建构课程教学模式和两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使得她们感受到我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先进性。

6月20日上午我园进行了“我是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宣传月总结大会

幼儿园教师的活动总结 第8篇

笔者从指导教师的视角出发, 观察了20 位实习教师在幼儿园组织的语言活动, 观察时限为6 周, 对每位实习教师自认为设计与组织的“最好”的语言活动进行了实录。针对活动录像, 对部分实习教师做了必要的访谈。观察、访谈结束后, 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整理, 发现实习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存在目标欠清晰、教学语言组织不够艺术化、活动过程目标任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提高实习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的质量, 需要从引导实习教师准确领悟语言活动的目标、要求, 提升分析应用语言活动题材的能力, 优化语言活动提问设计的质量, 培养教学组织语言的艺术化等四个方面着手。

一、准确领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语言领域的目标与要求

清晰的领域观念是有效组织活动的基本前提。幼儿园语言活动旨在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的意识及听、说、读的基本能力。无论何种题材、形式的语言活动, 设计目标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围绕语言材料, 以听、说、读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实习教师设计与组织的语言活动亦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研究发现, 实习教师能根据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设计目标, 同时可兼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但由于过分关注目标的三个维度, 而忽视了活动内容本身可实现的、指向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 活动目标常有超过50%的非语言领域发展目标。如中班儿歌 《小白兔过桥》:“小白兔, 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山羊公公过来了, 摇摇摆摆走上桥。小白兔, 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山羊公公, 您走好!山羊公公, 您先过桥。河水听了哗哗笑, 小鱼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实习教师设计了三个目标, 分别是理解儿歌内容, 感受“哗哗笑”“蹦蹦跳”等AAB形式词语的语言美;能够大胆在他人面前运用儿歌角色的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表演;认识到与人相处要谦让的道理, 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分析目标设计可见, 其中两条目标未指向听、说、读能力的培养, 这与实习教师对语言活动的目标的理解不深刻有直接的关系。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时间短, 这对活动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有质量的语言活动, 必定是符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 《纲要》) 精神的活动。 《纲要》 中语言领域的目标与要求强调了发展幼儿听、说、读的能力及借助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首先, 实习教师要认真研读 《纲要》, 深刻领会 《纲要》 中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与指导要点;其次, 结合活动课例, 实习教师要以 《纲要》 精神为准则设计活动目标;再次, 实习教师要有清晰的领域观念。如针对 《小白兔过桥》, 以 《纲要》 精神为准则而设计的目标涉及三个方面:认真聆听理解儿歌, 感受儿歌语言的韵律美;乐意学习吟诵儿歌, 体验儿歌所蕴含的纯真、欢愉、质朴美;尝试说准儿歌中“哗哗笑”“蹦蹦跳”等AAB形式的词语。

二、提升分析应用语言活动题材的能力

语言活动题材选择与应用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语言活动的质量。幼儿园语言活动有谈话、讲述、文学、早期阅读等几类, 每一类活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如谈话活动强调听、说, 讲述活动强调有逻辑地说, 文学活动强调感受美、表现美, 早期阅读活动强调培养阅读兴趣。实习教师开展语言活动之前需要深入分析题材, 理清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 进而设计适宜的活动流程。

观察实习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发现, 他们往往抓不住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 表现在题目指向性不精确, 目标清晰度一般且难以实现导向性价值, 究其原因在于对活动题材分析不足。如实习教师设计的活动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变色的房子”, 目标是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会散文诗重复变化, 均衡完整的结构, 能根据图意学习创编散文诗;理解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等描述色彩词语的含义,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分析可见, 题目并未明确活动题材究竟是童话故事、文学欣赏还是文学作品创 (仿) 编。在这样的题目下设计的活动目标, 既有欣赏又有创编、既有语义理解又有朗诵, 各条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甚清晰, 难以组织出有质量的语言活动。因此, 实习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前, 着重分析语言活动的题材是设计活动的关键环节。

此外,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堂教学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习教师分析作品的能力。第一, 指导其深入理解和研究题材的特质, 挖掘题材中蕴含的价值。对于“变色的房子”而言, 实习教师要感知题材的核心价值, 即散文诗欣赏。力求通过训练准确表达目标, 即感受散文诗中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等词语的语言美;体会散文诗重复、富有童趣变化的均衡完整结构美;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感情。第二, 实习教师要从幼儿经验及发展出发, 设计可实现题材价值的活动。为了完成“变色的房子”的目标, 实习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动画, 利用画面帮助幼儿感受语言美、结构美, 进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优化语言活动提问设计的质量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师生言语进行互动分析。”[1]提问作为教师运用语言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是语言活动组织与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师提问的质量往往成为幼儿学习语言效率的重要标准, 无论是预设性的还是生成性的问题都应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服务。

分析实习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实录发现, 他们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提问, 同时其提问也存在着问题的结构化程度较高、低质量层次的问题较多以及理答易拘泥于标准的问题。如中班绕口令 《猫和包》:“小宝拿包给小猫, 小猫喵喵叼走了包, 小宝追猫去要包, 小猫叼着包和小宝藏猫猫。”仔细分析会发现,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 此故事中的角色认知非常简单, 其核心目标主要包括:第一, 练习发准易混淆宝 (b伲o) 、包 (b佟o) 、猫 (m佟o) 、叼 (di佟o) 的字音;第二, 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而实习教师绕开发准音的目标, 拘泥于角色认知, 缺乏引导深层次思考的问题支架, 显然提问设计不够优化, 低质量层次的问题较多, 同时也偏离了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

针对此现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课堂教学, 可以围绕各类语言活动展开提问设计训练, 尤其注重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提问设计训练。以四个方面为突破点:第一, 关注最近发展区, 考虑设计支架问题, 逐步减少“对吗”“好不好”“是吧”等无实际支架性的形式问题。第二, 关注作品的内在逻辑与幼儿的心理特点, 考虑问题的逻辑与梯度, 要遵循由简到难, 由认知问题到情感问题直至价值取向性问题。可以借助微格教学设备, 整合实习教师试讲的各类题材的活动, 以案例教学的形式, 分析他者提问的内容设计、提问层次设计、提问方式设计等。第三, 关注问题语言的简洁明确, 既要考虑贴近幼儿经验, 又要考虑提问时的言语简洁舒适美。第四, 实习教师要深入领会 《纲要》 中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与要求, 重视目标与要求对教学活动的规范与指导作用, 凝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及其语言组织。

四、重视培养有艺术品质的教学语言表达

教师良好的言语表现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不良的言语表现, 如缺少变化的、内容贫乏的语言则不利于幼儿从中获得新信息。[2]幼儿教师语言组织的艺术集中表现在语言教学标准化、艺术化和生活化。语言活动的领域特点决定了语言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贯穿着美的因素, 教师教学语言理应讲究艺术化。观察实习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发现, 实习教师能够注意到语言的规范性, 注重示范正确的语言, 并且在语言活动中, 提醒幼儿用规范的句子进行自我表达。但语言的生活化、艺术化水平较低, 这直接影响到语言活动的质量。

访谈中不少实习教师表示, 在组织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词穷的现象, 成人易理解的语言词汇, 一时间难以转换成简洁易懂的意思让幼儿体会。例如, 某次活动实习教师提问:“它们之中谁是同类?”幼儿回应程度低, 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减少。课后的反思中, 实习教师表示将“同类”一词换成“家人”或“家族”, 会更便于幼儿理解内容。再如, 在语言作品的表述与传达上, 实习教师缺乏专业操作技能, 语言表述生动形象的吸引力不足, 对于一些文学作品, 有时会出现文体基调把握不准、音位欠佳、语调运用不当及发声常识性错误等情况。

《纲要》 中明确指出, 幼儿语言活动需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艺术的运用语言, 表现出教学内容的美感、活动过程的艺术。与此同时, 职业也对教师的口语素养提出双重要求:一方面, 她们自身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能讲规范、标准的普通话, 具备朗诵、讲故事、演讲、辩论等一般口语能力;另一方面, 她们必须具备科学的语言教学能力, 即能够对幼儿在语言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3]这就要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学任务不仅关注显性知识的教学, 而且要利用课堂对话, 逐渐提升学生合理、规范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可拓展课堂实践, 如借助专题讲座培训, 训练实习教师发声、发音与诵读, 能基本做到字正腔圆、字音优美、轻重得当, 并懂得通过语势、气息、停连、节奏营造作品基调与意境。也可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实习教师的学习与训练, 使实习教师形成有艺术品质的语言表达。

摘要:了解实习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 可以引导、帮助实习教师提升组织语言活动的能力。提高实习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的质量, 需要多措并举地引导实习教师准确领悟语言活动的目标、要求, 培养其教学语言组织的艺术性, 提升分析应用语言活动题材的能力, 优化语言活动提问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实习教师,语言活动,幼儿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周兢, 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释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9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区域活动;教师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也在不断地追求个性化,开始普遍关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进行自主的活动与选择,幼儿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从小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适应幼儿发展的需求和新时代对幼儿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最终达到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但是,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并不是对幼儿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要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教育效果。

一、目前幼儿园区域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1.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幼儿教育形式。在这里,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经验,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同时这样一个相对轻松和灵活的活动环境也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其得到个性化发展。但是,在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度不够,有的甚至不开展区域活动。而有的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也只是将它当做集中教育活动来进行,或是放任自流,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个性化发展教育中的作用。

2.区域活动材料准备与投放不充足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丰富的材料和多样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让其变得更加大胆,提高自己的探究性和操作性。然而,在部分幼儿园的忽略了对材料的重要性,而且对材料的投放也没有关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兴趣,无法将区域活动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

3.区域设置形式化,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有些幼儿教师认识到了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区域设置上,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置,没有从幼儿的角色上去进行活动区域的设置,无法有效的吸引众多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就致使幼儿区域的创设成为了一个摆设,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在活动后,教师的评价单一, 没有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往往是进行最后总结,而忽视了幼儿对自我行为的有效评价。

二、对幼儿园区域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生活习惯等,并且决定着区域活动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有效的扮演好“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运用多种角色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知道。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好“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扮演,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由于幼儿作为整个活动中的主体,这就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角色的定位,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个性化发展。但是,在教师进行角色定位的时候,也要注意适时性、适度性、适当性三个原则,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幼儿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首先,适时性原则。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都在密切关注着幼儿的活动过程,因此,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但是,这时候教师不能一开始就介入进行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是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索,充分激发其创造性思维,让其明白经过自我的思考与探索是又可以解决问题的,逐渐养成其自我解决困难的习惯。幼儿的好奇心很重,在活动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只有在幼儿即将失去兴趣的那一个,进行适时的干预,不仅可以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其次,适度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在幼儿刚开始进行探索时,或在与同伴讨论时,教师就不应该介入,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才进行有目的的介入,为幼儿排除在探索活动中的障碍,对其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判断对区域活动介入的程度,是要建立在对幼儿活动细致周密的观察基础之上的,然后再考虑给予幼儿一个辅助工具,或暗示,或共同参与。

最后,适当性原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然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指导。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幼儿遇到的具体情境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恰当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有效的定位,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材料和活动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不同年龄、发展水平和新歌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策略。同时,教师在对幼儿精心指导时,还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学会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状况,促进自身指导区域活动能力的发展,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最终达到幼儿个性化发展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霞.论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三个层次[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81-84.

上一篇:活动框架下一篇:外文史手写要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