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2024-05-10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精选7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第1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摘自: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46、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4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4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第2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名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1、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29、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3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5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5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5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5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6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6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7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7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8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8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8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8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9、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4、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9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掀开文言名句的冷漠面纱的方法 第3篇

美读法

对文言文,尤其是其中的名句,不妨在“读”上下工夫,读得新,读得美,读得有调,读得有情,读出名句的意蕴。

对于一些情感丰富的名句,要求学生化身为作品的主人公,在美读中真实地再现作者的情感,物我两忘,如,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者犹如身在赤壁,心融入其中,聆听大江东去的奔腾,感受惊涛拍岸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首句高起,读得激情澎湃,充满壮志豪情。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重读“穿”“拍”“卷”,尽可能用声音读出赤壁的壮美。最后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用自嘲的语气,“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读得绵长,读出梦的意味,读出淡淡的无奈。如果学生能够忘记自己,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变化,读来是感人肺腑的。

对于一些政治色彩较浓厚的名句,最好让学生能学习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用文言腔调读,体味语言的波澜起伏和实虚词之间的节奏变化、语调变换,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在美读过程中,在与古人邂逅交流中,触摸他们的思想,体悟他们的品质,启迪自己的智慧,陶冶自己的情操。

摘录法

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文言名句不少,如果平时有意识地摘录下来,不管是对学习文言文,还是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如,荀子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的是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意志坚定……这些都可以作为名言,摘录下来。

这些具有深刻的思想底蕴的名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些句子进行点评或写读后感,或者是用其他名句来对此进行补充,如,学习《五人墓碑记》,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背后的思想,教师可以补充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以及梁启超据此修改而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个句子,让文言名句的内涵深入学生心灵。

对摘录下来的名句,要求学生经常翻阅记忆,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引用。这些名言名句,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比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学习文言名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含义,理解诗文主旨,感受作者心境,不妨试一试这种方法。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第4篇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文言文注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已经被使用多年,入选的文言文更是经过时间考验后适合高中生学习要求的经典。但是,部分文章的注释不尽如人意,不仅使学生对某些文言文字词产生了误解,也使得文言文教学出现诸多障碍。本文以苏教版高一教材为分析对象,对其注释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证和分析,希望能对文言文的教学有所裨益,也希望能对文言文教材的完善提供绵薄之力。

1.望文生义

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字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在现代文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如果不注意时代特征的变化,仅仅就字面的意思加以解释,而且解释的非常简单马虎,将给课文的理解和教师的教学带来重重困难。

必修四《滕王阁序》中“控蛮荆而引欧越”的教材注解是:“控制南方的荆楚,接引东南的欧越。”这里把“控”理解成了“控制”,这仅仅是从字面上理解,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因为《说文解字》中说:“控,引也。匈奴名引弓控弦。”意思是:控是引的意思,匈奴将拉开弓弦称作“控弦”。因此,“控”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连接,接引”。

2.用今解古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有些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必须要回归古义。但是在《劝学》中,还是出现个别用今义去解释古语的现象。

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一句中,“利足”的课文注释是“脚走得快”,可我们仔细推敲下会发现,这句话是对偶句,因此,“利足”与“能水”是对应的,如果说“能水”的意思是“善于游泳”,“能”是“善于”之意,“水”是词类活用,由名词活用成动词“游泳”的话,那么“利足”要与其形成对偶,则“利”字也必须当情态动词用,而“足”也必然是一个词类活用,因此,解释为“脚走得快”就过于牵强,不仅不符合对偶要求,上下文的意思也不够连贯。所以“利足”解释为“善于走路”更合理。而且《书·周官》中“无以利口乱厥官”中的“利”就是作“善于”解。

3.不符语境

不符合语境就是指在理解时没有按照古汉语的思维,运用古汉语的语法来进行注解,而是套用现代汉语的语法来解释。

在必修二《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课文注解是“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就整句话来说,如果说是意译也说得通。但具体到“得之”二字时,就值得商榷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是名词,在汉语语法中,前面的“得”应该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如果是形容词,这句话就缺少谓语,所以只能是动词,如果是动词,简单地把得翻译成“得到、获得”,就太脱离语境了,此处的“得”最合理的解释是“符合”,“此言得之”即古人的话符合上面的道理啊。

4.忽视破读

破读字是指同一个字形因词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时候,在上下文中读它习惯上认为最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就叫做“破读”。破读字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产生“破读字”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词义引申引起了词义变化或词性转变。破读现象如不加以注释,学生很容易在字音和词义的理解上产生错误。

《劝学》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食、饮”分别理解为“吃、喝”的意思,所以应该读成“sì、yìn”,古文中相类似的有“箪食壶浆、饮马长江”等等,虽然学生在理解这两个词语上没有障碍,但是如果不把这个语法知识讲清楚,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字词的时候就很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再比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行”,我们很容易读为“xíng”。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中对“行”的解释有两种:“一、行步也,适也,往也,去也;二、景迹,又事也,言也。”可见“行”在“行走、到、往”之义上读“xíng”;在“行为、德行”之义上读“xìng”。根据句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行”应为“品行、德行”之义,故此处“行”应破读为“xìng"。

5.无视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句子中临时用如乙类词,临时具有乙类词的基本功能。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不胜枚举,了解这类现象可以给中学生读懂古书提供很大的便利,可是教材对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却并未提及。《劝学》中“其曲中规”中的“曲”,本为形容词“弯曲的”,在这里处于定语“其”字后,临时用如名词,代表弯曲的弧度;“非能水也”的“水”,本为名词,在这里处于能愿动词“能”后,临时用如动词,意为“会游泳,“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本为方位名词,这里与动词连用,非主谓,非前宾,临时用作状语,表“食”与“饮”的处所和方向。故教材对“曲”、“水”、“上”、“下”应该分别注释为:“曲,形容词用如名词,弯曲度;“水,名词用如动词,会游泳;“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更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教材的编写,包括注释这些细节,都要注意严谨科学。如若采取回避态度,模棱两可,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理解字词,造成读错音、会错意的现象,甚至以今释古,曲解文义。笔者认为在兼顾教材编写的简洁性原则的同时,可以在相关文言学习单元后附加延伸阅读和相关文言知识的归纳总结,以使学生不论在今后独立阅读古书还是进行古典文化方面深造时都能找到治学良方,少走弯路。

【作者简介】

张海洲(1982.10.20-),男,汉族,江苏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

高一语文课外名句集锦 第5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2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2.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2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25.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吕氏春秋》)

2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下一句也出自老子)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7.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5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58.凡事预则立,不预(豫也对)则废。(礼记•中庸)

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6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下一句礼记•礼运)

6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6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6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爻辞上)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66.路曼曼(“漫”也对)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70.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7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7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7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7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7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8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8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8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

8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85.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8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9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9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9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9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9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9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96.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9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9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9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0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01.失(差也对)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0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0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10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0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0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0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09.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1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1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1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1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1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1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1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2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2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2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2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24.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2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2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12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12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3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3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3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3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3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13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13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3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13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3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4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4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4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14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4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4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4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4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14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50.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15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5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5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15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15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15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157.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5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159.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16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6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16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64.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6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16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清•杨继盛)

16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16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对联)169.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17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171.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17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17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17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第6篇

1.《诗经二首》(46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的诗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具体原因是: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4)《诗经·氓》中写女子婚后具体生活状况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面对女子遭受的苦难,家人的反应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5)《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诗句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诗经·氓》中男女双方小时候交好的诗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7)《诗经·采薇》中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的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 来思,雨雪霏霏。

(8)《诗经·采薇》中写归来路途艰难的诗句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写自己满心伤悲,无人体会到的诗句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9)《诗经·氓》中写女子因无良媒而未允婚,后又冲破礼教束缚与男子约定婚期的诗句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0)《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行为前后不一致,而且感情一变再变的诗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离骚》(40分)

(1)《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疾苦而流泪叹息的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表现诗人为追求真理和理想即使死也不后悔的诗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离骚》中写自己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离骚》中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离骚》中写群小对自己的造谣中伤的诗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的诗句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面对如此污浊、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又无奈的慨叹的诗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面对各种丑态、伎俩,诗人宁死也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是:宁溘 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离骚》中写自己因为美好的品德而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诗句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具体的原因是: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7)《离骚》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到自己和周围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诗句是: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离骚》中写自己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又因迷路不算远而返回的诗句是:悔相xiàng 道之不察兮,延 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最终有着明确的想法,选择让步的诗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9)《离骚》中以衣着配饰比拟诗人美德的诗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的诗句是: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孔雀东南飞》(16分)

(1)严妆部分,堪称人物外形描写的经典,做到了“形神兼备”。其中写刘兰芝穿衣、佩带的诗句是: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写刘兰芝天生丽质的诗句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2)《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约誓分别中,刘兰芝以“磐石”“蒲苇”约誓的诗句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3)《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生离死别之时,作者禁不住悲痛,发表议论感慨的诗句是: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4、《诗三首》(50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采莲人自问自答的诗句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用对写法,从对方写起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从现在想到将来,两地相思而终老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4)《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短歌行》中以乌鹊南飞、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诗句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诗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归园田居》中指出诗人的本性是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运用比喻的手法,写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诗句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中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兰亭集序》(46分)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集会时文人雅士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良辰、美景、贤才、乐事的情况下,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的诗句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5)文中类似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是: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6)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燥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7)描写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令人发生感慨的句子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8)描写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当我们对于所喜欢的事物感到厌倦时,所产生的生活感受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9)文章中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的句子是: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高一语文文言文名句 第7篇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2、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3、文中陈胜、吴广起义所采用的策略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道出千古壮士之心声、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名句。

陈寿《隆中对》:

6、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战略目标而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诸葛亮《出师表》。

8、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10、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12、《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

15、写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或: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温庭筠《梦江南》: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梦。其中表达女主人公两句表现女子盼夫早归,望眼欲穿的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18、《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渔家傲》中把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的千古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表现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1、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或:表达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两句诗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武陵春》李清照

2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李清照却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了。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课外古诗词背诵 白居易的《观刈麦》:

26、《观刈麦》中表达诗人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7、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8、诗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

29、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李清照《醉花阴》:

30、文中抒发了离别的极度悲伤、愁苦感情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或:既惜花,又自怜,既摹形,又传神)的词句是:人比黄花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回答)

33、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6、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要有忧患意识的名句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文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8、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鱼我所欲也》:

39、文中最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0、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其中“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二句,则重点从舍生取义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曹刿论战》:

4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或: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2、表明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44、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以《曹刿论战》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这里,“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是指“ 齐人三鼓。”之时,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发现的。

45、《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46、《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课外古诗词背诵:

4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作者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48、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上一篇: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浅见下一篇:员工满意度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