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2024-05-10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精选10篇)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1篇

英语学科与创造性思维

王高祥

外语是工具,而且是项极其重要的工具。不管是从事科研、外贸工作、教学,还是参加国际性会议,同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等等,都需要这个工具。各种外语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但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英语比其它外语更为通用。古今中外,精通英语的大师都有着各自的亲身体验且做出了精辟的论述。

一、名家论英语学习

精通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的翻译专家陈用仪先生指出:“以逻辑思维来指导外语学习,学习事半功倍。我在自学外语中,逐渐培养一种处处于逻辑和事理为准绳来分析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习惯。即使语言习惯脱离了逻辑事理,也努力测定其‘差距’,探索其由来。印欧语言动词体系如此繁杂,它的时态和体貌问题,如果不从动词本身的瞬时性或延续性、动作性或状态性、时间与时段方面来分析综合,光凭直觉,是难以保证正确掌握的。”(1988)

叶君健先生谈自己学英语的体会时说:“我不是从小就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而开始学习这种语言时年龄已经相当大了,得用理智去学,以便在较短的期间内就能掌握英语的规律。因此我不能一开口或一下笔就本能地讲出或写出英国人的惯用英语。我的英语是通过理智和逻辑思维,按照英语的语法规律,在大脑里临时组成的。”“我想着重地再说一句,要理解读物,要听懂外语,要讲和写得通顺,还必须运用理智和理智的思维!”(1988)

朱光潜先生曾深有见地地说:“肯用心思考,才会发现自己的难关或暗病,也才会设法去克服它。语言和思想总是一致的。大多数语言上的毛病,穷到究竟,都是思想上的毛病。由于思想懒惰,就造成思想的混乱;由于思想的混乱,就造成语言的混乱。”“要自己就问题思考一番”。(1979)

崔金戎先生说:“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的技能与艺术修养的问题,它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外语这一 技能的”。

杨岂深先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有力地倡导五字学习法:猜、查、问、记、练。

著名理论遗传学专家吴仲贤,精通英语,曾说:“怎样才叫学好英语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且足够熟练地运用英语,清楚、有力,而又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

张今先生在大学只读了一年,就参加了革命,从事翻译工作。他说:我是怎样开始研究起句型转化问题来的呢?这要归因于一位医生朋友的启示。在我们共同研究英语基本句型的时候,他用一些符号和小人图像来代表这些句型,由此启发我把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等语法概念同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等现实生活概念区别开来,研究其间的相互关系。这实际上也是研究各种句子成分之间的转化现象和各种句型之间的转化关系。张今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学好英语,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英语的中级和高级阶段,严密的逻辑头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英语学习的本质

人为万物之灵,首先是因为有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和认识得以形成体系并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工具,更是高效率的学习与创造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能力,语言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通晓的语言越多,其能力就越强。所以学习英语,就意味着增强能力。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增强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思维能力。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各有千秋。要真正学会英语,就要深入体会用英语思维的特点,也就等于掌握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表层价值是掌握新的交际工具,而其深层价值是增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神经生理学、言语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揭示出,人如果只学习母语,则主要动用和开发大脑左半球,而如果再学习外语,则大脑右半球就会得到启动和开发。既然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开发,那么英语学习就应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当代几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精通英语的科学家。

学习英语,首先要认识英语学习的本质,即英语学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性质活动。英语学习的本质离不开语言的本质,乃至 人的本质。英语学习的本质缺点是动脑不够,食而不化,即使英语说得比较流利,但却是有口无心,属于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会说什么,说的不是自己的话;想说什么说什么,说的才是自己的话。前者无内容,后者有内容。二者之间有质的不同,而差别根源就在于是否动脑学习和使用。动脑学习,才有真正的效果。

心理语言学家曾做一项试验: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学习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的学习任务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学习任务是又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之后,进行了记词测验,其结果是很引人注意,也很有趣。第一组所记住的词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多,第三组所记住的词和第二组记住的相等。试验表明,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单纯的记忆活动虽需动脑,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远远不及思维活动。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所需要的不仅是一般大脑活动,而且是更高级的大脑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英语学习的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一般的英语学习效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关键在于英语学习要按大脑的活动规律进行。在英语学习中,如能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则能使大脑所接受的刺激经常变化,使大脑总是兴奋状态,学习才有高效率而言。

中国人常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对于英语学习行动要思考,进行周密的思维,而首先需要的就是涉及英语学习效率的思维。英语学习效率思维应该一方面着重外在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内在的心理活动,内在结合。在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是词、句、文的学习,还是语音、语法、语义规律的学习,在首次学习时,学习者都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要主动地对所接受的进行智能加工。这种加工可以是进行新的概括,促使对词和句重新分类,如大胆试用构词规律构造新词,或试用句子模式造句,以及活用课文结构作文。只要在首次学习中,开动大脑,进行思维,在接受中有所创造,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记得活,用得活,死记变为活记,模仿提高为创造。

三、英语学习与思维训练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多智能优化英语课程教材教法,发掘每个学生的语言天赋,使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最佳智能优势,使英语学习效率提高3-5倍以上。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强项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的思维训练是和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的发展同步的。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由低而高,思维训练也由简而繁。如在学习的初期和中期,写作或作文带有模仿性,所以思维训练是以求同思维或同向思维为主,而在学习的后期,写作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自然也就应顾及到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同样,在学习的初期,阅读以精读为主,思维活动突出分析,而以后泛读量越来越大,在思维活动中综合也就越来越突出。只要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思维水平也会提高,思维能力会越来越灵活和全面,在英语学习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同时,再多背、多思,持之以恒,就会功到自然成。

思维训练是在思维活动中实现的。英语学习要系统地进行思维活动,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活动和训练的系统性,首先表现于对语法、词汇和语音的系统思考。思维训练的系统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把英语同汉语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比较,区别异同,这是吕叔湘先生大力提倡的一种英语学习方式。除了运用思维系统地进行英汉的比较之外,还要进行英语内部的词汇之间、语法之间和语音之间的比较。语言是一个系统,通过比较而把所学的各个部分、各个项目、各个词句联系起来,既便于记,又便于用。

四、中学英语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 分考虑到了中学生所关注的人、事件和事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提供符合真实生活的输入信息,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事情。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本套教材对于活动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单元设计了相应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活动,并优化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提供合作学习的语言示范,充实合作学习的真实内容和实施合作学习的行动指导,使教师能够从这些活动设计中得到具体的启示,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该教材的设计为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施

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创造,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要对基础知识词、句、篇进行灵活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如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在完整的句中学习词,理解词义,掌握一词多义,同时利用一定的音标知识来帮助记忆,掌握词的拼写、拼读。当学生掌握单词之后,再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组词造句,进而延伸为联句成文。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初步完成从点到面的学习,让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开阔思路,增强创造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特性的见解,在创设情景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自由对话法、看图说话法和故事结尾法。学完Speaking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先准备数分钟,后分组表演;学习Warming up时,让学生看给出的图画,考虑几分钟后自编一个故事;学习课文时,给故事添加合理的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的 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在于创新活动。只有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思维才能一步一步地被激发,运用时才能灵活自如,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在英语课中,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为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挖掘听的内容、创设“看”的情境、丰富“学”的内容都是提问的最佳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维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最佳英语学习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挖掘听的内容,培养提问能力。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种培养最基本能力的活动。听的内容有两类,即纯听内容和兼听与看的内容。毫无疑问,后者通过“视与听”双重渠道的信息刺激,加快认识思维反应速度,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创设“看”的情境,活跃提问气氛。“看”是一种感知活动,是感性语言材料,教师提供鲜明、生动或真实的物、景、人、图画等直观视觉形象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问答,活跃气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轻松感,在学过一篇很长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讲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既可以把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吸引过来,又可以使精力一直过度集中的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使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其次,还可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设施。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兴趣,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创新打下感 官基础。丰富“学”的内容,提高提问质量。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不断地复习、丰富才得以巩固与拓展的。在复习时可通过学生的问答来丰富、巩固及拓展所学内容。

语言存在的意义在于表情达意,相互交流。写作能力与听、说、读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虽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但阶段侧重与全面发展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在适当的配合下还会相得益彰。大量的听说读能相应地增加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写作能扩大作用语言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逻辑规律,把知识的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的逻辑结合起来,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系统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现行教材多数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特别是某些对话和课文,仔细揣摩其中的表达方式与自己所了解的汉语有什么不同,再用英语表达出来。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情境的设置对语言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创新都源于问题的解决,不是教而得之的,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带着浓厚兴趣营造合适的情境,带着接受知识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要设置地点表演,使自己进入角色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开发,思维的发散性得到强化训练,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如朗诵、唱歌、课外小组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得到运用,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思维更加活跃积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2篇

语文学科教育思维训练研究

文章对思维训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要作用及实施此种训练的方法、原则诸多方面作出简要说明,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作者近理论学习与教改实践的`成果结晶--思维训练式(智慧涵育型)语文教学新模式,一种实现素质教育的见实效的模式.

作 者:黄华献 作者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上海分所,上海,33刊 名:淮南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NA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24(1)分类号:B80关键词:语文学科 思维训练 模式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3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欠缺,文化构建,翻译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的加深,英语翻译逐渐成为了传递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深度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日常的英语翻译当中,对所翻译的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英语翻译不但展现出了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和对民族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的重要传承,可以表现出翻译人员的综合实力。所以说,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宣传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一、英语翻译的重要特性

在日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指向性。在当前的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交通的位置、信息的标题、操作与指导和路线的走向等方面,其中还会涉及到少量预防危险和灾害以及警示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英语的翻译当中,出了最基本的指示性的翻译功能之外,英语的翻译还包含了旅游英语翻译、艺术文化翻译、危险信息的警示以及部分的文化含义、历史发展方面的英文翻译。相比其他种类的英语翻译来说,当前的英语翻译表现出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同时也包含了很多种的目的性翻译,所以说对英语翻译人员的能力要求就更高。所以说,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十分的重视翻译的准确性与指向性,让中国社会群众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了解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英语翻译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文化欠缺

目前,在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英语翻译人员都是直接运用“译意发”和“音译法”,使得所翻译的内容不是十分的准确,在文化信息的传递效率方面较为低下。这些翻译的形式当中,通常不会对英文原有的词和句加以变动,完全依照英文的原作,只是将其中的每一个单词进行翻译,在进行组合和拼凑。

比如 : Pride and Prejudice可以译为《傲慢与偏见》,Four Wedding and a Funeral可以译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the Jurassic park可以译为《侏罗纪公园》,类似这些形式的翻译都是直接表现出了直译法的英文翻译标准。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某些直译法的翻译和原则需要依据具体语言的特性,稍微对原有的语句或者是词序进行改变,而在整体上所要表达的含义要和原文相同。很多翻译人员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就忽视了语言语序的调整,致使实际的语言内容在文化传递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三、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建构探讨

文化是一种运用指定语言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特定生活方式与表达的形式,所以说,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英语翻译来说,它不仅仅是在语言上的转变,同时更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英语的翻译通常涵盖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交流在其中,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却忽视了这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得所翻译出来的内容和原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想真正的达到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化准确无误,对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词语只有在其独有的文化背景之下才会表现出其实际的意义和内涵,这就说明,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将中西文化的思想和内涵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准确交流和转换。

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翻译形式,提升翻译文化的传播效率。从翻译的形式上来看,对于英语翻译来说不能只是单单应用一种方式,也不能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形式哪个更好一些。多元化的翻译形式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通常是交替性使用,只是它们所侧重的点有所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两种形式相结合的运用。在文化建构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要结合多种翻译方式于一体,以此来提升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理解能力。所以说,翻译人员要想准确的对英语进行翻译,首先要对英语文化的内涵进行掌握和了解,同时还要理解一些英文作品当中的内容之后,在进行英语的翻译工作。

结束语:

物理学习中思维欠缺探析 第4篇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经过调查分析得出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种主要思维错误: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中条件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进行这类思维;对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一些学生显得无能为力.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由于受平时大量的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如一半以上的学生总认为抛出去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抛力作用,其原因除受“抛”字的干扰外,更主要的是不善于进行逆向分析或逆向论证,假如抛力存在,这个抛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反过来想一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在比较思维中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

五、思维定势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势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有这样一道调查测试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后退,则:A.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远;B.他的像越来越大,像离平面镜越来越近;C.像的大小不变,但像离人却越来越远;D.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也不变.错选A的比例竟占40%.进一步地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选,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从镜中看到像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有时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是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六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八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九是不能通过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究其根源主要是:一是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高,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一部分学生在学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未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因此,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5篇

巧用《科学》学科特色,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构成智力的核心,是衡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直接决定着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利用这种<科学>学科教学特色,充分开发蕴含其中的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

作 者:施孟群  作者单位:慈溪市天元初级中学,浙江,慈溪,3153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思维品质   创新实验   问题情景   联想想象   巧拟习题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 第6篇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以下均称之为‘博赞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的确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的应用反而发展缓慢。那么,为什么这种最初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而发明的方法,历经50余年,却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呢?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博赞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博赞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你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且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会越来越抽象和复杂,这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才把概念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提出)、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特性嫁接过来,同时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进来,把“博赞思维导图”转化为“学科思维导图”。因为“博赞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却不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方法,而适合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是“学科思维导图”——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已被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进,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品质标准

刘濯源教授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在15年的研究与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品质管理十二条标准》(如右图)。

 形的6条标准

“一图一中心,主题要突出”是指一张学科思维导图只能有一个中央图,不能多中心;主题要明确,不能又想说东,又想说西。

“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是指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那样说明思维的广度不够。

“层级三至五,宏观到具体”,层级主要指思维深度,根据15年的研究发现,三到五层最好,层级过少知识处理不到位,层级太多容易跑题。

“易读信息大,导线须转平”,学科思维导图的内容比一般思维导图的信息量大,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知识的深加工和理解而不是强调记忆。

“关键词精准,增减都不行”,优质学科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要精练到增一字多余,少一字不明,绝不能是大句子,因为罗列句子并没有启动思考。

“色域区分明,一眼就看清”指要用不同的颜色将知识模块进行区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忆图”时也可以根据颜色来进行回忆。

 “神”的6大意识

“目标意识”,画学科思维导图目标要清晰。比如一篇课文,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可用“识读”消灭字词,“理读”理清文章结构,“品读”欣赏里面精美的词句等。

“问题意识”,这是绘图的关键,学科思维导图的展开一定是由问题引导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淘金式发问就是不断追问的递进式思考。

“要素意识”指什么样的体裁就要提什么样的要素,比如说明文,其要素就是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方法。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层级意识”指同层级及上下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合理,不鼓励个性化的随机发散。

“对象意识”是指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规律意识”强调一张优秀的学科思维导图,一定要把考试规律(题型意识、考点意识、解题策略)和学科规律融入学科思维导图之中,只有这样,才是对提升学生学科水平有用的。

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非常简单,刘濯源教授编了一个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一画中央图,主题要突出;二画图主干,大项要列清;三把分支画,细节辨分明;四将图画完,浏览作补充”。学会画图并不难,但刘教授常说“功夫在图外”,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不只是由画图的技巧来决定的,而是由绘图者的思维品质和学科功底来决定的,为图而图,忽视图背后的思考方法,是舍本逐末。因此,教师要绘制出高品质的学科思维导图,必须要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逻辑能力(如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学习有效的思维方法(如发散、聚合、递进、转化、辩证等),另外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也是重要基础。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应用中的分型

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 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外向内,由具体到抽象的“聚合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知识归纳,将知识结构化,更利于理解性记忆。(应用实例如图)

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

创作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是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的“发散思维”,应用于写作或创意,绘图时进行结构化的发散思考,可快速突破思维局限,发现新观点和新途径。(应用实例如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

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的主体思维方式则是“发散+递进”思维,在教学中多用于阅读和解题,梳理文章结构和线索,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应用实例如图)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7篇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各门学科共同的任务,每门学科应根据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落实。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筹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吾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另外,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或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

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

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探究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只有带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敢于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令其善疑、诱以审问──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思维进入愤诽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在用词造句中的独具匠心。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意识,定会潜移默化地印入学生的心田。

对于那些有着文化底蕴,含义深刻而富有人生哲理的.,以及看似平常但富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深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在强化运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仰仗于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时时迸发创造的火花,加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语言实践已冲破课堂的范围,注重课堂内外的沟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这无疑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课堂教学来说,语言的实践也跳出了原来单项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开始致力于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期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1.变抽象概括为具体演绎。

文章中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静态分析上以词解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抽象概括的词语作具体演绎,能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和丰富语言。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一句,让学生把饱经风霜的脸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加以具体描述。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课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词语的理解不是以词解词,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这个化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训练的过程。

2.添加来展开的情节。

一篇文章中,作者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某些情节未加具体描述,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这一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如《朱德的扁担》中大家劝他不要挑这句话,抓住这个劝字,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战士们会怎么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孩子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他们根据课文内容,摹拟战士们的语言,有声有色地劝起了朱德同志。

3.添枝加叶,拓展句子。

《荷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训练:①在冒字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语。(例如:使劲地、生机勃勃地、争先恐后地)②想像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运用这种形式鼓励学生依托课文大胆想像,从不同的角度学习表达。

4.延伸和重组。

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想像延伸,或要求改变顺序,改换人称,调换题目,变换叙述角度等,对课文作重新组合。如《小珊迪》一课,可以把题目换成我的哥哥,从小利比的角度来写,重新安排材料,改变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又如教学《打碗碗花》,讲读结束后,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续编我与外婆的对话:有一天,我和外婆又从水渠边经过,我看见那开得十分异样的打碗碗花,想伸手去摘,外婆见了,连忙阻止

管理欠缺经验 第8篇

您好﹗感谢百忙之中查看我的“体检”报告。这周二,我有幸拜读了劲霸男装董事长洪忠信“致员工的一封信”,里面蕴藏的很多管理上哲学性的东西让我很受启发。在这封长达近3000千字的信件中,劲霸男装董事长坦言,“劲霸今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下滑”。 让洪忠信更加忧虑的是,在伴随着劲霸男装市场下滑的同时,劲霸男装在内部管理中还存在管理紊乱、员工及管理层因私利而滋生腐败等诸多问题。他指出,“我不断的意识到:劲霸目前存在的内部管理和工作作风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给我们的打击”。因此,他表示会请一些“不认同劲霸的价值观”、“以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态度工作”、“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员工离开。最终要求员工进行一次彻底的体检,每个不同岗位上的员工都应该进行“体检”,以下是我的“体检”陈述:

1.工作经验不足是我最大的缺点。我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的员工,毫无任何工作经验可谈,从前在学校的实习只能算是皮毛,真正的考验根本没有经历过,面对挫折和失败容易灰心丧气。

2.思想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为在学校呆久了,书生气较浓,思维过于简单,加上没有接受过社会实践的考验,不懂得的如何较快的变通思想,容易受到一些小人的蛊惑,做人做事有点“愚﹑直”,不能很快清楚孰是孰非,最后受到伤害的往往是自己。

3.关于高职院校的知识学习还不够。因为我本科和研究生主要学习的是经济学知识,对高职院校的知识涉及较少,因而在某些方面自己还不甚理解。但是我每天都在看一些关于高职类文章,努力让自己“钻进去,爱上它”,以新婚的感觉关注我们川科的发展,相信会看到辉煌的明天。

4.追求效率的时候容易心浮气躁。我是一个做事细心,办事追求效率的人,领导安排给我的任务,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完成,并且每一项我都记录下来。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细水长流的进行,要是看到任务没有完成,我会很着急,心情也不好,这需要多锻炼,改掉心浮气躁的毛病。

5.勤奋踏实是我的优势。也许我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是初学者,在很多领域是“幼儿园”的水平,所以很勤奋努力,踏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盲目冒进,也不妄自菲薄,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每天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

6.执行力强是我的本性。我一直坚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自己还是积累了不少知识,很多东西可以协助自己的领导出色的完成既定的任务。领导可以慢慢发掘我的才能,慢慢挖掘我的潜质,请相信:我定会成为独挡风雨,为你排忧解难的左膀右臂。

欠缺议论文优秀 第9篇

居里夫人是获得诺贝尔奖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女性。她发现的“镭”这一金属物质,为世界化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她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实验室也简陋不堪,每天还要为生计发愁。在如此困厄的环境下,她却依然坚持进行着她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热爱,她热爱科学,热爱实验,所以不管外界条件再怎么困难,她都不会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袁隆平在我国家喻户晓,因为他研发出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人均粮食不足的重大问题。而为了研发水稻,袁隆平先生几十年来不惧外界风云,不管狂风暴雨,每天坚持到实验田里观察水稻的长势,认真记录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仔细地分析水稻的长势周期……正因为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著不懈,他才能用自己研发的杂交水稻系列品种解决了我国人口多粮食少的首难问题。

比尔·盖茨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多少年轻人梦想着能像他一样成为世界首富,有着大把大把花不完的金钱。年轻人的梦想为什么难以实践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比尔·盖茨风光无限的时刻,却不愿探寻他创业路上的艰辛。

在比尔·盖茨刚考上大学的时候,电脑在美国还是新兴之芽,没人说得出前途。但年轻的比尔毅然辍学,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在创业路上,比尔·盖茨遇到过难以想象的挫折与磨难,但他从来没有想到要放弃。他的坚守最终得到了回报:微软改变了世界,微软公司亦成功上市。他世界首富的称号里交织着太多坚守的汗水与心血。

如今搞坚表情“兔斯基”在网络上被无数青少年追捧,大学生王卯卯正是这只顽皮的兔子的创始人。早在兔斯基刚刚问世时便有商家看一邓其中的商机,想要将其买断。金钱,对于一个穷困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可王卯卯拒绝了。她说,兔斯基为她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而如今,这只可爱的兔子在为王卯卯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所有爱它的人带来了快乐,更给王卯卯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英语学科思维欠缺 第10篇

一、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以前有很多学生对物理都很头疼,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都能听懂,就是自己做题没有思路。主要原因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而是被动接受。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讨论中找出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知识结论是自己主动获得的,理解得深刻,就能活学活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就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效果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消除了学生谈物理色变,害怕学物理的现象。

二、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习基础并不太好的学生,却在有的学科上并不差,究其原因,主要取决于这科老师与他的关系是否融洽,即“爱屋及乌”。我们总结出,作为教师要用好你的眼睛,用好你的语言,用好你的身教。

用好你的眼睛,即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能够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得大学毕业刚上讲台时,由于对教材的不熟及紧张,我的眼睛是无暇顾及学生的,学生掌握得怎么样就难以第一时间知道了。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发现课堂上许多细微之处,透过心灵的窗户我能判断到学生在想什么——是专心了,走神了,心领神会了,遇到尴尬了,情绪高涨了,还是若有所思„„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

用好你的语言,即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语言首先要简明得体,辞通意达,要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懂。其次要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后水到渠成。再有,教师不要吝惜你赞美的词语,课前课后碰到学生的闪光点一定要大力地表扬、激励。

用好你的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试想:一位热爱学生、公而忘私的教师,一位言行有信、勤奋敬业的教师,一位推己及人、包容大度、公正公平、“以心与人相索”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热爱、不尊重、不亲近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针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建设的精神和我区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向三维教学目标回归,遵循“以学为本”原则,在福山区教育局教研员的带动下,我校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开始实施“一案三段”式教学法。所谓“一案三段”式教学中的“一案”就是将以前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预习提纲整合为一个“学案”,学生以学案为抓手,经历“预习形成”,“合作展示”,“检测反馈”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有机分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和掌握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递进实施三维目标,实现“把课堂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层面

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欢迎的第一个层面首先体现在备课上,以前的备课只是应付,对课堂教学起不到实际性的指导作用,常常是教师上完课回到办公室补写上一节的教案,或者干脆等到学校检查时临时抱佛脚,抓紧时间补备课,长此以往,教师对这种备课是抵触的,不欢迎的。而一案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改革教师的备课,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提纲合二为一,成为现在的“学案”,而学生学案编写的思维过程,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出发,亦步亦趋的引导学生根据学案来进行课前预习,而且,要求不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所以,编写学案时,教师是积极的,有责任心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教师欢迎的第二个层面体现在课堂上变得轻松了,学生经过课下的预习,已经将课堂的大部分内容掌握了,课堂变得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他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有困难的一部分被遗忘了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第一次受到如此的关注,他们的积极性也第一次被调动了起来。完成教学任务不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其次,是学生层面。

以前的学习,学生是不会预习的,对于下一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他们是不关心的,觉得那是老师的事情。即便是对部分比较好学的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也是讳莫如深的,碰不得的。现在学生们在学案的支持下,可以一口气将一个周的内容在一个晚上预习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学习知识不再需要权威的老师,课本的知识自己也可以学会,弄懂,他们在课下就有了成功的喜悦,上课前心情是激动地,是跃跃欲试的。

另外,令学生们欢迎的是,课堂形式与以往决然不同,老师退下了讲台,学生们上了讲台,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知识是活的,是自己学到的,他们喜欢。

上一篇:我总想着这件事五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