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年作文范文

2024-05-12

与过年作文范文(精选9篇)

与过年作文 第1篇

五年级的过年作文:过年的高兴与烦恼

大年三十的时候,妈妈包了许多饺子。有的饺子里面放了五角和一角的硬币;有的饺子里放了豆腐。奶奶说:“这样做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多财多福。如果吃着带硬币的表示他进钱的路子广,能发大财;吃着豆腐的就说明他在新的一年里

大年初一的早上,六点钟我们就开饭了。

这就是过年的烦恼。

五年级的过年作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五年级作文】栏目。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春节作文:快乐的春节

小学五年级春节作文:

与过年作文 第2篇

说这个新年好,因为今天我要去外婆家拜年,借机早点穿上新衣服。我时不时照照镜子,踮起脚尖转几圈,欣赏自己漂亮的衣服,有时候不知不觉就陶醉了!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真的很危险。鞭炮不时地被点燃,噼啪作响。如果靠近了,就会用一张素描的线条来形容:他的脸毁容了!

晚上,我们愉快地坐在餐桌旁,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虽然不是美食,但全家人聚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味的食物。

到了晚上,每当我们走在一条安静的小路上,总会不经意间看到小路两旁美丽的小树。快看!枯枝上缠绕着无数的小鳞茎。月光下,树枝长出奇怪的银叶!砰!那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放烟花了。那些烟花一朵接一朵地在夜空中绽放,为天空穿上美丽的新衣。

与过年作文 第3篇

影片英文名为《Seventeen years》, 截然不同的是中文名为《过年回家》。“过年”和“回家”是中华文明特有的集体无意识, 由此而衍生出的“乡土情怀”和“寻根意识”都成为中国历代文人苦吟追怀的一个主题, 也是历代文学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影片用这两个颇具中国文化元素的词汇传达影片的情感主旨:关注普通中国人内心的情感归宿之路。第一个颇具纪实本性的镜头流露出导演关于家庭的内涵、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寻和探索:丈夫骑车带着妻子, 平静地在街上行走, 妻子怀里揣着青菜。这个镜头长长地从街面一直跟拍到幽长逼仄的胡同里, 景别保持着中景, 前景不断有人骑车闪过。接下来, 导演先后用两个视觉冲突强烈的镜头:背影的黑暗和赫然置于光亮区的五元钱, 通过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冲突作用, 将叙事焦点置于观众视野。

陶兰的出场致使这一家人暗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强烈的灯光下, 各怀心思的一家人在饭桌上表现各异:看到丈夫对小琴呵护有加, 陶兰又晚归, 妻子开始对陶兰大声呵斥。影片至此, 观众随着摄影机的视点, 已了然两个重新组合的家庭中潜藏的冷漠和自私, 构成家庭最重要的情感——爱并不存在, 或者说没有人试图去建立这种情感。相对于传统家庭中父母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 常常用家长制的手段来使每个子女互敬互爱, 影片《过年回家》中的父母却一反长辈应有的态度, 各自为政, 似乎“家庭”这个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影片第三个段落层, 即小琴偷钱后栽赃的场景颇耐人寻味:小琴偷了钱准备放在自己被窝里 (判断她起初并没有栽赃的动机) , 一念之际将钱又放在书里。小琴的父亲找钱不着, 于是问妻子。夫妻俩争执起来, 一直偷听谈话的小琴悄悄回去将钱放在陶兰的枕头底下, 事件发展的背后是偶然性因素, 但却体现出情感与信任的缺失才是真正的动因, 这也为影片的主旨——情感的回归埋下伏笔。

这部影片在表达情感的回归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意义时, 特地选用了具有对立性的人物关系, 这为影片的主旨建立了叙事的可能性。影片中人物对立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杀人和被杀者、杀人者的母亲和被杀者的父亲、警察和犯人。陶兰和小琴的关系作为杀人和被杀者的关系, 在故事的演进中, 小琴一直处于优势, 即使死了也高尚在活在父亲的心里。而陶兰则处于劣势, 十七年后仍然背负偷盗和杀人的罪名。另一组关系:母亲和父亲。出事前, 母亲一直是强势而咄咄逼人的, 而出事后则温顺地回归到妻子的角色, 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最后一组关系:警察和犯人, 是本片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询唤作用的主要组合关系。

二、询唤:权威和人性的契合

一个女警推开沉重的铁门, 由此告知观众时间已经过了十七年。

如何将置于社会权力体系中的人物和处于不自由状态下的个体 (犯人) 最终走向同一条情感线, 完成影片主旨——情感的回归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呢?

叙事:年轻的女队长可以回家过年了。她兴冲冲地跑向售票厅, 却被告知末班车的票都卖完了。在这里, 她意外发现了被获准回家过年的陶兰。陶兰的家人没来接她, 回家的车票也没有了。由于两个人住的地方相隔不远, 富有责任感的女队长决定送她回家, 完成使命。

从这一段落直到陶兰回家, 成为影片叙事的主体部分。导演仍然用纪实的手法, 将与社会隔绝了十七年的陶兰置身于变化巨大的现实社会之中, 通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和行人, 凸现出陶兰的封闭与孤援无助。我们通过直接意指层来分析影像文本背后的精神内涵:

画面:街道、候车室、公共汽车、游戏厅;

声音:街道真实的自然音响造成的混响效果。

所有这些客观物象作为社会表层符号, 体现出中下底层社会生活面貌:嘈杂、无序、混乱。陶兰在这种乱哄哄的场景下不知所措, 她甚至不知道上车——挤不上去——她的自信已经被磨平, 当年的青春朝气已不复存在。过马路的时候, 陶兰被人潮所包围着, 只能在队长的保护和带领下畏畏缩缩地跑过去。之后俩人来到陶兰家所在地, 全景表现到处一片废墟, 俩人在碎石瓦砾间穿走, 无家可归的茫然和惶惑表露无遗。废墟的元素在影片《三峡好人》 (贾樟柯, 2006年) 中表现出社会变迁带给个体的情感和心理冲击。在此处, 更多表现的是时空变化带给个体的断裂与铭记。令人触目惊心的是, 曾经层层叠叠的胡同、院落在变迁中几乎荡然无存, 唯一留下的就是当年陶兰拿起棍子打翻小琴的那个公共厕所, 陶兰远远望见便发疯地跑到跟前呆呆站住。明亮区的陶兰面对着处于光线暗处的厕所, 这一镜头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时间怎样流逝, 过去的一切怎样消失殆尽, 陶兰必须面对曾经的污点, 这个污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它还实实在在地站在陶兰的面前, 她无法逃避。

陶兰的回家之路注定并不充满光明。

陶兰在队长的带领下到派出所查询, 得知父母已经搬迁了。从派出所出来, 陶兰不想走了, 她要队长回家, 而她呢?“我想回监狱……我觉得监狱挺好……”整部影片中, 自陶兰从狱中出来她的话就很少, 说得最多的是:“是, 队长”。监狱对个体的规范使她的个性和思想已不存在, 有的只是服从。这是陶兰说得最多的一次, 也是最具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一段。父母搬迁没通知她、过年回家无人来接, 这些汇合在一起使陶兰的内心更失落、更自卑。队长几次劝说, 陶兰都坚持己见不肯回家, 队长随之从权力和情感两方面进行了召唤:“这是你想不想的吗?这是政府对你的奖励!”“你是不是想被扣分、不按期出狱啊?你有什么权利这么做?!这么多年白教育你了……”“你不为别人想, 也要为你的父母你的亲人想想……人间自有真情在……要相信自己……”

全景中, 队长快速穿过马路处于前景, 中景是川流不息的车子, 陶兰木讷地在后景中。于是队长从前景来到后景, 这一过程因中景的车流而显漫长, 队长拉了陶兰的手往前景走, 同样因为车流的层层阻碍而显得漫长而困难。这一画面层次丰富, 信息和意义传达都十分丰富到位。

我们把这一段影像内涵称之为“召唤”,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召唤;二是人性中情感的召唤。队长是监狱的代表, 监狱又是国家机器之一, 它所代表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观念。陶兰当年无意中打死小琴, 要坐十八年的牢。于是:监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陶兰——犯人, 构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 前者要将后者纳入一定的监管之下, 对之进行话语、思想、行为一整套的约束和管理, 使之最终符合它的标准。后者在这个过程中, 要放弃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慢慢归入其麾下。法国学者路易·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提出了“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 (它招募所有个体) 或把个体‘转变为’主体 (它转变所有个体) 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询唤或召唤。”[1]本片表现了这个召唤过程, 首先是监狱对优异“学员”放假过年的奖励——肯定她们对召唤的服从和认可态度。之后队长在路上遇到陶兰, 出于职业责任感和个人情感, 她送后者回家, 甚至不惜以“政府奖励”来要求她回家——强调监狱教育的权威性和不可违性。所有这一切, 都是通过权力话语权实现陶兰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讲, “召唤”的前提是肯定对方是非常态的、边缘化的人物——一般是违反了社会共同的规则或打破了社会约定俗成的秩序的人。把非常态或边缘化的人物通过强制或非强制的手段、通过思想意识的交流和灌输引入到正常的社会轨迹上来, 这就是“召唤”的终极意义所在。

但影片主要表现的还是情感的召唤。张元说过:“在今天的社会中, 博爱的思想、人道主义思想, 包括现在这部《过年回家》在极度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应该在人们尤其是艺术家的心里存活, 应该让它冉冉升起。现在许多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状态下, 更应该有这种精神存在。”[2]导演的所思所想在剧中得到了曲折婉转的表现。车站相遇到从派出所出来, 女队长护送陶兰回家也从单纯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进一步升化, 走向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共鸣。队长进一步深入到陶兰的内心, 陶兰也从开始服从权威的心态转变为对队长的认可和信赖。她们在饺子摊前一起吃饺子, 陶兰大胆地问队长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由此引出队长对自己家庭的描述, 她也有一个妹妹, 在她年三十回不了家时还给她摆筷子、放酒杯;她也跟父亲有些隔阂, 但温情大于矛盾。这些家长里短的闲聊折射的正是陶兰家所缺的温情与爱, 陶兰的心思我们无法得知, 但不可否认队长的这些闲聊, 一定在陶兰心里激起层层涟漪。相对于权威和理性的召唤, 情感更容易深入人的内心世界, 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绊。

寒夜里冷清的马路上, 俩女孩子走了很久很久, 除夕的灯火渐渐点亮天空, 而那个温暖的家似乎还在遥远的地方。路遇一个三轮车夫, 由于过年车夫决定少收一元钱, 在路上他热情地和队长闲聊起自己的家庭琐事……看起来似乎与“过年回家”这一叙事主旨无关的细节, 却以其自然流畅的画面和声音都构成了一个潜在的想象空间:权力人物的平民化 + 平民的温情和善良 = 温暖的回家之路, 这一切都让观众从压抑的家庭纠葛和杀人案里逐渐走出来, 走向过年团圆的温情中。

三、回归:情感与意义的终极回归

影片叙事至此, 陶兰从情感上完全认同了队长, 也可以说队长对陶兰从社会和情感两方面的召唤是成功的。但是, 这个家庭如何接纳陶兰, 使这种情感的回归与救赎显得顺理成章?

陶兰不敢进自己的家门, 跑出来寻找队长, 两人站在空阔的院子里默默无言, 楼道里明亮的灯光投射到外面, 队长给陶兰戴好围巾, 俩人默契地走进楼道。从影像语言上分析, 陶兰的继父打开了门, 却不开防盗门。他侧着身子站在黑暗里, 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阴影, 这个阴影不仅是陶兰心上的, 也是观众心中的。导演不仅成功地将处于主体地位的继父对陶兰及其母亲构成的精神压力通过这一细节表现出来, 也传达给观众同样的心理压力。在这一个片断中, 相对于陶兰入狱前, 陶兰的母亲不再处于咄咄逼人的家庭主妇结构中, 而是卑微地跟在丈夫后面, 丈夫开门时, 她在丈夫身后的阴影里, 陶兰进门后, 她仍然在丈夫身后的暗处, 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家庭主体地位的转变:由于陶兰杀了妹妹小琴, 连带地自己的母亲也要在夫妻关系上处于从属地位, 在精神上背负终生的内疚。陶兰的继父则始终在整个画面上构成主体和亮光区域, 相对于陶兰母女, 他承受的痛苦要似乎要小于她们。用布光的明暗、构图的比例, 影像成功地将夫妻所属的地位和潜藏的压力形成一种张力, 传达给观众数倍的精神负担, 同时也为进一步叙事设置了悬念。

在人物设置上, 女队长始终是这幅阴暗家庭合影里的唯一色彩, 前面她通过权力和情感一步步引导陶兰回家, 可是回家并不意味着陶兰过年回家的故事可以划上句号了, 而更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如何让这一家人实现真正的团圆?

继父对陶兰的回来似乎很吃惊以至于无法接受, 他呆呆地站在客厅不知所措。在母亲的招呼下陶兰和队长坐在沙发上, 继父坐在桌子旁, 开始了抽烟和长久的沉默。没有人给陶兰倒水, 母亲在递香蕉给队长的时候也没有打算给陶兰, 陶兰就像一颗不适宜的钉子, 别扭地钉在沙发上。队长叫她放下背包, 她说:“是, 队长。”队长又委婉地叫陶兰洗澡, 她也只会说:“是, 队长。”对她而言, 与其说这是队长为她解围, 不如说是命令她更乐于接受。陶兰洗澡的时候, 队长开始艰难地做继父的工作, 从陶兰入狱的年龄, 到十七年的岁月对一个女孩子的影响再到陶兰在狱中的表现, 这一切似乎是队长预先设置好的台词, 既流畅又目标明确:接受陶兰吧。

从前面失手杀人到入狱, 再到艰难的回家之路, 整部影片的风格非常含蓄和蕴藉, 即使影片中最具焦点和爆发力的人物——杀人犯陶兰, 既不是叛逆和反社会的问题少年, 也不是处于阴暗生活面的心理残缺者, 她只是一个十六岁的、风风火火的单纯中学生, 被杀的小琴也不是什么恶人, 仅仅是偷钱又栽赃、不愿认错, 此外还是爱学习的小姑娘。这些人物都是那么普通和平凡, 如果没有发生偷钱引起的杀人这一系列事件, 她们就是不谙世事的花季少女。系列人物的性格决定了影片没有强烈的叙事悬念、矛盾高潮, 也没有人物性格的复杂和冲突, 因而显得那么无奈、那么悲哀。于偶然事件引发的悲剧也因此而滤去了爱与恨的强烈界线, 却具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悯之情。

在这种风格的承续下, 最后陶兰回到家这一片断就显得格外踌躇和伤感, 其叙事较之前面也格外酣畅淋漓, 队长的一番话使陶兰十七年的岁月间接而感性地展现在继父和观众眼前, 此时运用平行蒙太奇, 陶兰正在洗澡, 哗哗的流水冲击在她背上, 象征着她所经历的内心苦痛。或许是对队长这番话有所感触, 继父站起身走到屋里抽烟。母亲推开门, 叫陶兰进去, 用了一个特写使继父的脸在黑暗中, 只有侧面的鼻子和张开的嘴处于门外射进的光亮中, 怪异至极。他让陶兰和母亲出去, 随后他也走出来。这时陶兰、母亲和队长同坐在沙发上, 近景表现他们犹如八十年代的“全家福”相框, 严肃地端坐, 却有一种即将被审判的局促紧张感。画面是这三个人复杂的表情, 画外音是继父对他们所说的话:

……不过还是这样好, 还是瞒着我好。我要是真的搬出去了, 不知道该怎么进这个家, 还在现在好, 现在我可以赖在这儿不走了。

这位蹒跚的老人在影片中第一次说出了“这个家”, 这一句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绪和往事不堪回首的辛酸, 就在以前他们争吵时还会说“你说对了, 这就是两个家”;而现在面对两个女儿一死一入狱的悲剧, 这种对“家”的认可也似乎太过沉重。一个垂暮老人, 唯一最亲的女儿已经过世了, 他最不愿面对的陶兰却是他身边相濡以沫的妻子的孩子, 就算他搬出去, 他又能去哪儿?中年丧子的痛苦还未消失, 如果再加上老年生活的孤苦凄凉, 一个垂暮老人的将来该如何?除了陶兰母女, 谁还能给他家的温暖?继父只能选择对生活低下头、选择宽恕。妻子跪在丈夫面前, 为女儿的罪行忏悔, 而陶兰哭泣之余, 艰难而痛苦地承认那五块钱自己偷的!这种赎罪太过于沉重, 太令人心痛。

继父最终从情感上认可了女儿, 女儿为了使继父心理上得到安慰, 用一个痛苦的谎言承担了偷钱的罪名。这一切, 都因为他们是一家人、都想回归这个家。对中国人而言, 没有什么比家更值得去付出去留恋的。为了除夕之夜这个团圆的家, 他们都付出了十七年的悲剧, 最终构筑起一个“父慈子孝”的家, 也最终完成了精神上的回归和人性的救赎。

参考文献

[1]李恒基, 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 2006.729.

[2]郑向虹.张元访谈录[J].电影故事, 1994 (5) .

辛酸与过年无关 第4篇

2009年岁末,当我们即将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新财经》策划了一个关于老板过年的专题,希望能看到这些富人们是怎么过年的。

有句老话:穷人怕过年。可是,在我编辑这组文章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富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反而是“辛酸”这个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白手起家的老板们,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们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和不快乐,而正是在对快乐的无限期待中,又使他们顽强地坚持着、忙碌着。

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是老板们风光背后遮盖不住的无奈、孤独和苦闷。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场接力赛,在奔跑的过程中,健步如飞,根本顾不了那么多,流下的是汗水,听到的是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看到的是前面的对手。

当老板真的很累,过年了,连放松休闲都要颇费心机,劳顿远行;为了躲掉没完没了的人情债,好几年都不能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煤老板为了来年能顺利开工,过年挨家挨户地拜年,一个年就要“败”去一百多万元;为了找关系,跑政策,每年都是大年三十晚上才坐上回家火车……

看了这些辛酸的故事,让我想起因信用证诈骗罪入狱的“中国首富”牟其中说过的一句话:“我只可用10%的精力去处理生产经营的问题,而90%的精力则要被迫去应付环境的压力。”这也许是中国老板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与过年的作文 第5篇

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元旦早上,我起得很早。本来想早起去哥哥家玩的。我在去他家的路上,突然发现路边有个彩票摊。出于好奇,我上去看了看。原来是游戏。只要小红球和奖金一起弹进盒子里,摊主就会按照奖金数额给你奖金。乍一看还挺简单的,但是前几个人都不玩了,让我很犹豫,但是一个大叔竟然玩了好几次,赢了一百多块钱,让我犹豫的时候又觉得兴奋,觉得有点跃跃欲试。我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仅有的十美元。结果一个都没打中,有点郁闷。但是,我的不服气促使我回家,把压岁钱拿出来。其他球我一个都没打进。我在那里气得差点哭出来,心里想:今天,我想带着那十块钱和哥哥好好玩一玩,可是现在我不仅丢了十块钱,还花了我三十块钱的压岁钱。想着,我哭了起来。之后我就找到了那个抽了100多块钱的大叔。原来他是在帮摊主迷惑旁边的人,我上当了。唉,我再也不敢相信路边那些骗人的抽奖活动了。

与过年的作文 第6篇

今天是除夕。在车上煎熬了一个多小时,爸爸妈妈终于回到了老家。门上贴着红色春联。进门的人真多!连平时很少见面的七婶八婶都回来了。大家问了问题,聊了聊自己的日常生活。过年的滋味,在这问候的话语里,让人在寒冷的冬天首先从心里暖起来。

黄昏时分,天空中出现了几颗星星,星星似乎被米饭的香味所吸引。我们开始吃年夜饭。食物不同于亲切的话语。不是温暖,是充实。大家吃着好吃的,说着拜年的话,很舒服很舒服。一年不见,压抑了一年的思念如泉水般涌出。食物包含了厨师对亲人的关心,对父母的孝顺,对孩子的期望和期待。这不是过年的味道吗?

午夜了。该放烟花爆竹了。烟花一朵接一朵升向天空,夜空中百花盛开。一个小点在天空中画出一条美丽的线,一个点和一条线的消失促使一朵花绽放。鞭炮也加入其中,发出声音,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和大人对新年的问候。那我们的孩子该开心了。几只“火蝴蝶”在空中飞舞,几只小烟花被禁在空中,几只“金龙猫”在地上跳来跳去。这是我的杰作。笑声和火花组成了我们的青春舞曲。院子里浓烈的火药味蕴含着青春的激情。这不是过年的味道吗?

与过年的作文 第7篇

走在大家的巷子里,门前高高挂着红灯笼,门上整齐地贴着鲜红的对联,让人看得见。这个红色的像温暖的阳光一样照进心里。一壶热气腾腾的饺子出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坐在一起,开心地聊着过去,笑着展望未来。

哦,仔细看。过年是一盏红色的灯笼,一个红色的“祝福”,一个全家人幸福的微笑。

年夜饭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一年一度的视觉盛宴——春晚。优美的歌舞表演赏心悦目,漫画对白爆笑,变幻莫测的魔术表演更是惊艳。再加上精心设计的舞台和精彩的灯光,为什么不让人激动呢?

哦,仔细看。过年就是一家人一起享受春晚的欢乐和欢笑。

春晚结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新年钟声敲响了。此时此刻,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嘈杂的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欢乐颂。空气中,烟火绽放,五彩缤纷,有的像洋洋得意的孔雀,有的像飞舞的蝴蝶,有的像倒挂的金色铃铛……整个夜晚就像一个绚烂的白天。我闻到空气中有鞭炮的味道,心里充满了喜悦。

哦,仔细看。新年充满了鞭炮和灿烂的烟花。

看完年,萦绕心头的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红灯笼,全家人的笑声,鞭炮声.

与过年作文 第8篇

腊月里, 同样离乡五载的张志强也回到了张李湾。

腊月里, 回到家乡张李湾的还有李大年, 还有腊生, 还有外出打工的一干年轻农民工。

在腊月里, “张小满们”风风火火地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回到家乡。

他们为什么不辞辛苦, 不惜代价, 一定要在腊月里赶回家乡?他们为的是过年, 为的是与亲人团聚!他们要回家, 因为家有亲人倚门望归, 老父母年岁已高, 夫妻两地分居已久, 孩子已经快忘了父母的模样;他们要回家, 因为朋友天各一方, 只有在过年方能一聚, 互叙往事, 把酒言欢;他们要回家, 因为生于斯, 长于斯, 那田间的小道, 门前的溪流, 那块土地是他们心中真正的家园。

“一根线, 心上拴,

线的一头把家连。

千山万水隔不断,

越拽越紧是过年。

真爱永存是家园,

辞旧迎新过大年。

回乡, 过年喽,

回乡, 过年喽。”

回乡, 为了过年———这是楚剧《回乡过年》传达给观众的信息。

然而, 我们仔细体味, 在更深层次里, 该剧也传达给观众另一种信息, 即“张小满们”回乡, 不仅仅为了过年。

我们从剧中的几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张小满, 五年前因情感问题离乡进城打工。五年来, 她从未回乡过年, 因为那次情感经历对她伤害太大, 她不愿触碰那道心灵上的伤痕。这次回乡, 一方面是放不下心里的家乡情结, 终于回乡来过年;另一方面, 她回乡来是为了一件更重要的事———筹办乡村农家乐。如果没有这件事, 张小满也许这一年还不会回乡过年。

张志强, 五年前忘恩负义地抛弃了小满, 为了自己的前途, 为了一己之利, 他出卖良心, 出卖亲情, 成为一个“白眼狼”。当他得到想要的一切时, 又开始怀念家乡。“到如今, 痛失才知情无价。”五年了, 他不敢回乡过年, 他“背着良心债, 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他“有家不敢回, 有家没脸回”。当知道小满回乡搞农家乐, 他认为是补偿和报答小满的时候了。他真心想帮助小满, 真心想让家乡富裕起来。带着这个理由, 趁着这个机会, 他回乡来过年。他更是回乡来投资、来赎罪。

李大年, 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 在小满最失意时, 悉心照料她。小满外出打工, 他毫不犹豫地紧跟着。患难相交, 他和小满成为恋人。这次回乡, 除了过年, 他更重要的是受小满委托, 回乡筹备农家乐事宜, 并趁过年之际和小满完婚。

即使是腊生, 他回乡过年的另一个目的, 也是为了炫耀他漂亮的女朋友 (即使是租的) , 以此获得一种心理安慰。

过年, 对于这些回乡的人来说, 是为了遵循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在这个一切都在巨变的时代, “张小满们”回乡, 除了过年, 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回家乡干事业。

该剧以“张小满们”回乡过年为切入点, 描述了发生在张李湾过年前的一段悲喜交集的故事。该剧把笔触集中在张小满、张志强、李大年等人物身上, 他们回乡, 不仅仅为了过年, 更是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 开发家乡的自然资源, 开办农家乐。该剧通过他们在过年回乡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发生的矛盾和纠缠, 以及最后矛盾的解决, 朴实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当代农村的时代生活画卷。

该剧在叙述人物故事时, 触及到了一个叫做“自尊“的东西。

自尊, 是一种自我尊重, 是维护自我人格、不容许他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在该剧的讲述中, 几位主要人物都有着强烈的自尊。

由于五年前的心灵创伤, 张小满“五年, 没动过剪窗花的剪, 没尝过自家的糍粑甜, 没喝过举家团圆的酒, 没听过守岁的笑语欢”。张小满不愿回到家乡, 这是一种自尊;回乡办农家乐, 是为了争口气, 显示乡里人不比城里人窝囊, 这是一种自尊;对于负心汉张志强的投资款, 张小满拒不接受, 哪怕农家乐会因此散伙, 这是一种自尊;对于乡亲们的退款要求, 张小满宁愿“撤酒席, 延婚期”, 也不让乡亲们吃亏, 这还是一种自尊;最后, 为了不辜负李大年的真情意, 为了不让乡亲受委屈, 面对真心忏悔的张志强, 张小满终于放下自尊, 接纳了张志强的帮助。

以投资人身份回到家乡的张志强, 内心也有着强烈的自尊。过去, 为了跳出农门, 他背弃家乡, 抛弃恋人, 攀附上局长千金, 获得了事业成功, 这源自一种自尊。“有谁知陌路同伴一屋檐, 实则是隐痛在心无处言。”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张志强开始怀念家乡的温暖, 他自知“良心债, 越背越重神魂乱。愧疚深, 夜难成寐日难安”。他很想回乡, 又不敢回乡, 这源自一种自尊;借着投资机会, 带着赎罪心理, 张志强终于回到家乡, 这次, 他放下了自尊, 放下了一切值得骄傲的东西, 为的是能够回乡过年, 为的是能够对伤害过的人作出心灵补偿。

憨厚的李大年虽然忍辱负重, 但他身上同样有着一种自尊, 许多事情他都心知肚明, “小满痛楚我知底, 逼她剪双喜展虹霓。”他用行动表达着自尊;对于剪窗花, 他坚持要剪“喜”字, 为的是婚礼的喜庆, 这也是一种自尊。他虽然处处显得柔弱谦让, 但他骨子里仍然有着男子汉的自尊。

人物的自尊构成了他们回乡过年所产生矛盾和纠结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成为他们回乡不仅仅是为了过年的心理诉求。

该剧写出了中国民俗“过年”的伟大力量, 让人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威力。

数千年来, 非凡的中华文明就是这么平凡地走过来的, 它之所以历经风霜而屹立不倒, 就是因为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价值, 它的名字就叫“回家 (乡) 过年”。

过年期间, 人们的心情最放松, 人们的情感最软弱;人们平时承载的东西, 最容易在这个时刻释放;人们平时积攒的怨怒, 最容易在这个时刻消解。剧中, 张小满正是这样一种心情, “爆竹声声辞旧岁, 我不能把悔过的人儿推出去, 我不能让积怨把魂魄迷。”对于曾经的“白眼狼”张志强, 张小满终于在过年这个时候, 原谅了他。“过往伤痛付云漪, 除夕之夜欢歌起。”当张志强自感惭愧地欲离开家乡时, 张小满大度地向他发出呼喊:“回家, 过年!”

“回家, 过年!”

就在这一声呼喊中, 多年的积怨烟消云散。

“过年”的力量如此巨大———在这过年时候, 一切的怨恨都得到谅解, 一切的伤痛都得到抚平, 一切的不愉快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过年”的力量如此巨大———在这过年时候, 张小满成为了新娘, 农家乐项目如期进行, 张李湾面貌即将改变。

“年”是终点, 又是起点。“张小满们”回乡, 除了过年, 他们更是为了寻找勇气, 寻找动力, 寻找力量。站在家乡的土地上, 荒草覆盖的原野, 炊烟袅袅的山村, 朴实耐看的笑脸, 都会给“张小满们”以勇气、动力和力量。这勇气、动力和力量, 是来自“张小满们”的家乡, 是来自“张小满们”的生命之始, 因此显得格外有劲。短暂的停留之后, 度过“一夜连双岁、五更为两年”的年, “张小满们”将会欣喜而充满希望地继续向前走去。站在新年的起点上, 畅想未来。一个美丽的梦在前面招引着“张小满们”, 他们显得意气风发和信心百倍。

腊月里, “张小满们”回到家乡, 为了过年。

婚姻状态与过年表情 第9篇

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的婚姻状况,拥有不同的过年感受。而大家想当然的团圆喜庆并非过年的唯一表情。大龄单身、新婚、离异、再婚、突然的家庭变故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过年的心情。跟随着记者的镜头,让我们来看一看——

镜头一:他陪我一起聆听新年的钟声

受访人:香香

年龄:26岁

职业:自由撰稿人

婚姻状况:新婚

我一个热爱文字,追求浪漫情调的女孩子,一直在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姻缘。在春节到来前,我终于和自己的真命天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于是,这个新年,对于我来说不同了,因为在我的世界里,多了一个人陪我一起过年。

这个新年对于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我和老公一起过的第一个新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又多了一个爱我宠我,可以让我依靠的人,也多了一个让我爱,让我牵挂的人。以前的除夕夜,父母上了年纪,没有精力守岁,我只能自己孤单的上网打发时间,而这个除夕夜,有老公陪我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一起在市中心的广场上漫步,一起聆听新年的钟声响起,一起欣赏璀璨的烟花。天气很冷,我一直被老公紧紧地拥在怀里,而他自己的手却是冰凉的,我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老公诧异地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只是太幸福了。我把老公的手塞进怀里,温暖着。我会永远记住这幸福的时刻。有了老公,过年对我来说,更加温馨幸福了,我也明白了一个女人的责任——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为爱付出。爱自己,爱老公,爱双方的老人,爱自己的家,爱自己未来的宝宝…… 哦,还有,我父母看到老公这么疼我也很开心啊,这个年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很开心呢。

采访手记: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真诚的祝愿他们永远幸福快乐!

镜头二:徘徊在春节回家的路口!

受访人:牛牛

年龄:29岁

职业:编辑

婚姻状况:已婚3年

这已经是和老公结婚的第三个年头了,婆婆家跟我们在一个小区。我们每周末都过去搞个家庭聚会。前两年都是和老公的家人一起过的年,他还有哥嫂,一大家人很热闹。而且前两年我的小妹还没有出嫁,可以在家陪父母一起过年,两位老人不至于太孤单,所以我一直没有提过回娘家过年这件事。今年妹妹出嫁了,家里只剩下父母两个人,打电话时话筒那边清晰的听到父亲的叹息:“这年越过越没意思了,你们小的时候还热热闹闹一大家子,现在就剩下我们俩老骨头了。”一种辛酸涌上心头,我试探性地问老公,今年咱们换种方式过年怎么样?咱回我家吧!我的父母同样需要子女陪伴的感觉,老公的头摇的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一听气就上来了,都什么年代了,我不跟你说了,直接去找婆婆,婆婆是个很讲道理的知识分子,不同于村里那些认老礼的人,当即便答应下来。在婆婆的支持下,我如愿以偿的踏上了回家的征程,这个春节一定很有意义,因为在我的意识里:农村的年是最有年味的。除夕夜我们给婆婆打了电话拜年,双方老人还通过电话问了好,能看出父母很开心。其实如何过年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老人开心。

采访手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国人的观念里“年”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注重的是过年的气氛和心情,而不再是它的形式,所以在这个祥和的日子不要因为回婆家还是娘家而伤了彼此的和气。回婆家,伺候好公婆,对父母的歉意留在心中,可以在平常的日子里补偿;回娘家,承欢好父母,可以给公婆一个惦记的电话问候;或者将双方老人接出来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大年。总之向左走也罢,向右走也罢,你都不会迷路,因为左右都有敞开的家门迎接你!!

镜头三:同居船触礁大年夜

受访人:菱儿

年龄:30岁

职业:报社记者

婚姻状况:未婚同居

我和强来自同一个村落,在身边所有人的眼里我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从小一起过家家,长大了一起上学,毕业后在同一个城市工作,顺其自然我们也以彼此的另一半自居。毕业一年后我们走到了一起,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大城市我需要一个宽厚的臂弯依靠,生活上有些弱智的他也需要一个细心的我来照顾,这样我们租下了一套一居室很自然的过起了小夫妻似的生活。

我们的前途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很明朗的,男才女貌,门当户对,迟早都要结婚。甚至家中的4位老人也不止一次地催促我们把婚事定下来,可是强总是推托说自己还没有做好成家的心理准备,这几年主要是闯事业,一向很顺从他的我虽然心里不满但也没有理由反驳他。这种没有名分的日子平时还可以接受但每到过年过节是我最头疼的时候,每年的除夕夜爸妈都会唠叨我,不知道你们到底怎么想的,都有夫妻之实了为什么就不结婚,难道要在娘家过一辈子吗?我也想跟强一起过年,但是即使同居我仍不是他的妻子,我又能以什么身份去他家过年了。这样的尴尬经历过几次后,想想我都怵头。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心里真得很乱,回娘家,父母的唠叨又在耳边响起,其实我也理解他们的苦衷,同居这么久却不结婚这在农村是被人笑话的;回强家,他从来没有向我正式提出过邀请,而且没有一纸婚书我永远不可能理直气壮的踏进他的家门。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我选择了留在单位值班,晚上趴在出租屋的窗前,看着对楼点点滴滴的灯光,心中的凄苦没有人诉说,其实我要得并不多,只想有家人分享过年的气氛,但看来这样的愿望今年又难以实现了。

采访手记:非婚同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出于种种原因他们同居多年却从未谈及婚嫁,这对于渴望家庭稳定性的女性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些残酷,平日里的没有名分也就罢了,毕竟两个人在一起过得还开心,但是在举家团员的除夕夜,那些无家可归的同居女人收获的并不是节日的喜庆而是无比的失落。

镜头四:悲怆袭来,年的味道嘎然而止

受访人:米君

年龄:28岁

职业:普通工人

婚姻状况:结婚一年

我和老公自由恋爱,当时我们的婚事遭到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我父母看不惯来自农村的老公的穷酸相,公婆看不惯我这个城里娇小姐的娇气劲。这个在长辈看来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在我和老公的执著面前却修成正果。当然代价是惨重的,双方父母都以断绝父女,父子关系来要挟。搬出家的第一个冬天很冷但是每天晚上下班后挤在小小的屋子里围着火炉烤火的我们是幸福的,老公常说:“小君,对不起啊,因为我让你和父母决裂,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得很艰辛,但我们的幸福不会打折扣,而且永远不会用廉价来形容。”也正是由于他对我心存愧疚,所以任何时候只要我提出来要求,他都会尽其所能的来满足我。他会在寒冷的冬天为我排队买我爱吃的烤地瓜,他会在呵气成冰的冬夜的黎明穿着薄薄的内衣给我准备早餐;他会……

春节的前两天正好是我的生日,他精心为我准备了烛光晚餐,下班回家的我在楼下和他撞个满怀,他脚下没顾得停下来,只是朝我挥挥手说你先上去我一会儿就会来,然而这个一会儿变成了永久。当我赶到车祸现场的时候他手里还捏着那28只生日蜡烛,蛋糕盒子上的彩带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我的心也随着那一地的鲜红冻成一摊。父母还是心疼我这个女儿的,三番五次的来接我回家过年,但我却守着这个租来的房子不肯离去,在这里有我们最快乐的一段日子,清贫却不单调,简陋却很温馨,而且我相信老公不会这么轻易就离开我,他会回来陪我的。这个年我一个人在这间出租屋里度过,别人的热闹气氛更衬托了我的凄凉心境。

采访手记:过年是所有人盼望团圆的日子,年关将近路上满是人们匆匆回家的身影,脚步有兴奋的,有凌乱的,有沮丧的,也有急躁的,但回家的路上大家一定要走好,不要因为一时的心急酿成永久的别离。

镜头五:回家,给他一个落脚的地方

受访人:文女士

年龄:42岁

职业:服装批发商

婚姻状况:离异3年

3年了,我和他分居3年了。可3年来的每个春节他都回来,不为别的,只为给我们的孩子一个看上去还算完整的家,给双方的老人们一个安慰。

他是我的前夫,我们协议离婚了,可我们的家人都不知道,包括我们的女儿,原因是他的出轨。结婚十几年,我一直辛辛苦苦操持着这个家,和他一起起早贪黑地做着生意,虽然很累,可看着我们家庭的境况慢慢好转,我有说不出的高兴, 12岁的女儿也很听话,这更让我感到满足和骄傲。渐渐的,我也不要操心去管生意,而交给丈夫。丈夫人聪明也很能干,已经把我们的小摊位变成了几百平米大店铺,请了十几个营业员,存款早已超过百万。很多人都羡慕我们,我也因此感到无以言状的幸福。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也就是3年前,我却发现丈夫有了变化。先是他借口生意忙陪客户,晚上不回来,再就是他一出门进货就是五六天。开始,我还以为他真的忙,劝他不要那么拼命忙,可他总是对我说,趁现在年轻多挣点,为以后、为孩子打基础。我信以为真,心安理得地在家忙活。

事情的发生很突然,那天,一个时尚的女孩突然找到家里来,告诉我,她23岁,爱我丈夫,让我放手。一刹那,我感到天旋地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哭了一天一夜,直到我丈夫回来,我问他是不是真的?他一听,立马跪下来求我,说,她被那女孩迷惑了,现在后悔了,请我原谅他。十几年的夫妻情分禁不住一个年轻女孩的诱惑,我绝望透顶,决定离婚,可他说啥也不同意,最后,见我真正心死了,才哀求说,他不会再和那女孩来往,也不要把离婚的事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和孩子,他会重新赢取我的原谅。

就这样,我们离了婚,平时对大家说,他很忙,为了家。大家也都深信不疑,可到年了,怎么办?总不能再瞒吧,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我同意了他每年春节都回家过年的要求,两个人尽量装得亲亲热热,倒也相安无事。但谁懂得我心里的苦楚,不爱了却还在上演着虚假的亲情,这一切,都只为给他身影一个落脚的地方。

采访手记:传统观念对过年的阖家团圆的注解,使一个离异女子无力抗拒老人和孩子渴望的目光,为了他们的快乐,为了在预示一年新开始的节日里一家老小安宁,做出这种选择可以理解。但如果实在痛不可当,就没有必要这样委屈自己。

镜头六:过年情更切,借个男友也回家

受访人:小静

职业:花店老板

年龄:32岁

婚姻状况:未婚

每到春节,我就莫名其妙地害怕,不是害怕别的,就是害怕回家,一想到回家时妈妈幽幽的眼神看着还没出嫁的我,我就心酸。是啊,在老家,像我一样大的女孩早就成家立业了,结婚早的,她们的孩子都已经上了学。可我自己还是孤身一人。我倒不急,什么事都得讲究个缘分不是?婚姻更是如此。你若马虎了,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谁也不想结婚时间不长就出现问题,整天搞得哭哭啼啼,甚至离婚,那决不是我想要得婚姻和爱情。所以,日子就在这样的犹豫中匆匆流走……本来以为自己是不是心理有些问题,可有一天忽然发现,在咱们这个城市里,像我这样的女孩子还真不少?!大家生活的也都很开心,开心的赚钱、开心的消费、开心的旅游,没有家庭的羁绊,还真惹得很多人羡慕。

现在,人家看着我们年龄一天天长大,也没有急着嫁人,反而显得无忧无虑的样子,就给我们一个称呼:剩女,剩女就剩女吧,我也不是真正的想剩下,总是渴望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有一天一定会潇洒而来,那时,自己一定是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可渴望归渴望,白马王子没来,可这春节到了,总得回家看看日渐苍老的爸爸妈妈啊,咱可以不嫁,可不能不孝,所以,回家是我每年的必然选择,哪怕面对爸妈失望的眼神。前几年过年回家,爸妈催是催,但也没逼着非把自己嫁出去,反正还不算太大,能等能挑,可这两年不行了,爸妈催得急了,平时打个电话,话里话外都是让赶紧找个对象定下来,春节过年带回家看看。我也认真地答应着,告诉他们正谈着呢?父母听了有说不出的高兴,说春节过年一定带回家看看。

眼瞅着这春节就到了,马上要回家,可我哪儿找个对象回去?如果带不回去,爸妈的心肯定被深深刺痛。于是,我给一个不错的生意合作伙伴打招呼,是男的,也没结婚,他家是广西的,春节回不去。我让他春节陪我回家过年,充当我男友,他很仗义一口答应。我的心渐渐才塌实下来。看来今年过年,我就带着借来的男友回家!

采访手记:一切随缘的心态相当不错。一个充满问题的婚姻未必比独身好。但为了白发高堂的期待,不得不借个男友回家,却真是有些无奈和苦涩了!

镜头七: 过年,家却让我备感孤独

受访者:梅嘉

年龄:43岁

婚姻状况:13年前离异,后一直单身

因为身体原因,我选择了离婚,孩子跟了他。现在想来,我自从生了孩子身体就垮了,想必是月子里落下的病。也去医院看过,钱没少花,但是,就是查不出个结果来。离婚前,也就是我的身体状况最反复无常的时候,我成天住在娘家,想必就是那个时候,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离婚后,我连死的心都有了。那个年代,对于离婚这件事,还特别在意。亲情,让我最终没有放弃自己。离婚后的第一年,我不知道该去哪。周围的团圆气氛,让我不敢出门,我就那样窝在自己的家里,一个人过了春节。期间,亲人们都打电话来叫我过去,我没有去。我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亲人过节的大好心情。身体还是会时好时坏,最突出的表现是失眠,我只能依靠安眠药维持。因为我的身体,单位有个合适的机会,我选择了内退。就这样,我一个人过了好几个春节。因为大姐排行老大,家里有什么事儿一般都是她来操持。父母年纪大起来,行动不便,于是每年过年,大姐都会接父母到她家。几年过去,我慢慢想开了一些。在大姐再叫我去她家过年的时候,加上姐夫也是一个很好的人,我没有再拒绝。人们都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但是,在姐家过年的日子里,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独。亲戚朋友劝我再找个伴,但是我的身体,让我不忍心再去拖累别人。我真想一年一年地就这样过去,跳过春节。

采访手记:如果我们不幸有了不太健康的肌体,那作为弥补,我们就努力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精神。一个离异女子,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不要顾影自怜,要拥有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和勇气。

镜头八:过年回家,遭遇几多尴尬

受访者:暧暧

年龄:34岁

婚姻状况:3年前离异,后再婚

因为种种原因,已为人妻人母的我爱上了别的男人,并且打算放弃自己的婚姻。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自己都被吓到了。我从来不知道婚姻原来如此脆弱。离婚后,已经懂事的女儿选择了跟他,尽管我十分不舍,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离婚、再婚,我没有给自己留太多的时间去考虑对与错。关于我的事,我想孩子肯定早有耳闻。但是,在女儿面前,我从没承认过。然而,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带着现在的老公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碰巧女儿和她爸也在。孩子的父亲跟我父母处得很好。尽管我们离婚了,但是,他依然不时前去看望二老。平常的日子里基本就碰不到一起,不成想,在过年的时候遇到。我很想跟女儿说些什么,但是,女儿最终没有给我机会,直到她和她爸离开。现在的老公也怏怏的。我们都没有留在父母家吃年饭。那天回到家,我收到女儿发来的一条短信,看完我就哭了,女儿说:妈妈,我和爸爸一直在等你回家过年。可是,孩子不懂,我和她爸感情已经不在,那个家,于我,已经没有意义。之后,每年过年,我们都刻意错开时间,毕竟这种尴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

采访手记:现代社会感情和婚姻的感受,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主动的一方有了新的幸福彼岸,不意味着另一方就陷入凄风苦雨,他也会有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更好?

结束语:

上一篇:银行服务规范培训下一篇:学习孟二冬事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