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下雪的诗词

2024-05-13

古代下雪的诗词(精选8篇)

古代下雪的诗词 第1篇

古代关于下雪的诗词

《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花飞》宋.黄庭坚

携手青云路稳,天声迤逦传呼。

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

归袅丝梢竞醉,雪舞郊衢。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苑中遇雪应制》唐.刘宪

龙骖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

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雪中遇直》唐.窦群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树色霭虚空,琴声谐素徽。明晨阻通籍,独卧挂朝衣。

《终南秋雪》唐.刘禹锡

南岭见秋雪,千门生早寒。闲时驻马望,高处卷帘看。

雾散琼枝出,日斜铅粉残。偏宜曲江上,倒影入清澜。

《对春雪》唐.韦应物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江州雪》唐.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赴京途中遇雪》唐.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雪中书怀》唐.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恒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咏雪》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春雪》唐.韩愈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古代下雪的诗词 第2篇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山北面的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似乎与天上的浮云相连一般。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范云《别诗》

上次我离去的时候,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我回来了,花却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宛如一夜的春风吹来,树上就像梨花一样争相开放。

6、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浅析古代诗词反映时代的特点 第3篇

《秦妇吟》开篇写作者在洛阳遇见一逃难秦妇, 借秦妇之口, 写她遭“丧乱漂沦”之事, 表现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军与巢军的战争以及晚唐“四海尽滔滔”等历史事件。诗中先写战火前秦妇的平静生活, 接着概叙黄巢军攻入长安的突如其来。写长安市民的惊慌逃生, 写战火烧杀下的长安。然后描写东邻女被掳走, 西邻女不从被杀, 南邻女被杀及姊妹自杀, 北邻少妇逃上高楼被大火烧死。诗中用相当笔墨叙写秦妇本人被掳“陷贼经三载”的见闻。写秦妇眼中黄巢军官的丑陋、黄巢大齐高官的沐猴而冠。写巢军围困下的长安陷入饥饿, 甚至尚让、黄巢以树皮、人肉为食。从诗的开头起加以上内容, 用去了长诗146句约五分之三的篇幅。接着秦妇叙述了逃离长安的见闻。写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 写华山一带的人烟断绝。写神灵:唐玄宗御封的金天神也丧失神通而入山避难。写秦妇出潼关后的轻松感受。写秦妇在洛阳附近新安遇到一老翁, 老翁财产“黄巢过后犹残半”, 但后来的唐军却“罄室倾囊”;财亡人散, “身藏蓬荻”。写汴路断绝, 唐军自相残杀。结尾写听说金陵“一境平如砥”, 打算去江南寻求平安。写前朝遗老的“天街踏尽”等句遭“公卿”“垂讶”。孙没有提到的, 写长安、洛阳两京“凄凉”, 绝不会讨当朝欢心。正如陈寅恪等先生所言, 写官军甚于黄巢, 无疑会是后来新贵的忌讳。即使写“陕州主帅”的忠且贞, 金陵长官的“惠爱生灵”等, 在晚唐摇摇欲坠的朝廷中, 说不定会触及到争权夺利中某位权贵的神经。即使写金天神的笔墨, 也是恢复了“神通”的金天神的疮疤。

《秦妇吟》写的是“丧乱漂沦” (秦妇语) ;“漂沦”二者同, 而“丧乱”为《秦妇吟》所独有。《秦妇吟》的“丧乱漂沦”更是写得“惊心动魄”[P40], 这是《长恨歌》、《琵琶行》所少有的。如写大难到来时人们逃难时的残忍、无奈场景:“家家流血如泉沸, 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 婴儿稚女皆生弃”。如写西邻女的被杀:“西邻有女真仙子, 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 年幼不知门外事。一夫跳跃上金阶, 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 红粉香脂刀下死。”写南邻姊妹三人的命运:“南邻有女不记姓, 昨日良媒新纳娉。琉璃阶上不闻行, 翡翠帘间空见影。忽看庭际刀刃鸣, 身首支离在俄倾。仰天掩面哭一声, 女弟女兄同入井。”写北邻少妇被焚:“北邻少妇行相促, 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 不觉攀缘上重屋。须臾四面火光来, 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 梁上悬尸已作灰。”写秦妇的漂沦更是《秦妇吟》中的重头所在。写其被巢军所掳仓促离家云:“妾身幸得全刀锯, 不敢踯躅久回顾。旋梳蝉鬓逐军行, 强展娥眉出门去。旧里从兹不得归, 六亲自此无寻处。”写其在巢军中的生活:“一从陷贼经三载, 终日惊忧心胆碎。夜卧千重剑戟围, 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写官军得势时巢军内部的恐慌以及巢军打胜后的得意:“逡巡走马传声急, 又道官军全阵入。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沉沉数日无消息, 必谓军前已衔璧。簸旗掉剑却来归, 又道官军悉败绩。”写唐军围困下的长安:“四面从此多厄束, 一斗黄金一升粟。尚让厨中食木皮, 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 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 七架 (萃) 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 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 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 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 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恐怕正是在无食养口的情况下, 秦妇才得以脱离巢军, 孤身东奔避难, 继续漂沦生涯:“霸陵东望人烟绝, 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 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 摧残竹树皆无主。”当秦妇出了潼关后, 似乎到了目的地:“蒲津主帅能戢兵, 千里晏然无犬声。朝携宝货无人问, 夜插金钗唯独行。”然而, 新安老翁的遭遇给她当头一盆冷水。老翁本来家道中康, 可是如今孤苦伶仃:“千间仓兮万斯箱, 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 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 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 馨宝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 今日垂年一身苦。”那么, 能往哪儿去?“出门唯见乱枭鸣, 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 又道彭门自相杀。

古代诗词的比较鉴赏 第4篇

[对] [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例1 李白的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析 仅回答哪一句“好”是不能得分的,关键是要分析出“为什么”来。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答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对] [同一诗人的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感情的比较]

例2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词中的“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其《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解析 1.知人论世,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人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要比较的两句其思想基调应该与前者是一致的。2.表达要准确恰当,忌讳生硬套用,如“壮志未酬”“烈士暮年”“伤感”“悲愤”等词语的运用要注意分寸。3.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

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鬂虽残、心未死。”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鬂已先斑”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对] [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3 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中“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湖州歌(其六)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汪元量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解析 1.联系背景境遇,体会作者心情。这里的“背景”主要是注释提供的素材。2.根据诗歌类型分析感情走势。“感情走势”是指同一题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侧重,两诗都是凭吊古人,但苏词侧重怀古,汪诗侧重现实。3.结合描写内容,分析主旨。

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词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对] [不同诗歌相同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例4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①,披襟拦得②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③中。

注:①侬:人称代词,指我,多见于古诗文。②披襟:敞开衣襟。 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比喻,指荷叶。

解析 1.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2.由果寻因,准确理解诗句表达的不同含义。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答案 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诗歌比较鉴赏种类繁多,其解题思路虽然各有千秋,但彼此之间大同小异,一言以蔽之:审清题目,读懂诗歌,横联纵比,扼要表达。

练习

[]

1. 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①第二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②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①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

②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 ①“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结合任一联均可)②前一首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后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视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冬天下雪的诗词 第5篇

《江雪》宋.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苑中遇雪应制》唐.刘宪

龙骖晓入望春宫,正逢春雪舞东风。

花光并洒天文上,寒气行消御酒中。

《江州雪》唐.白居易

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赴京途中遇雪》唐.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雪中书怀》唐.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恒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咏雪》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对春雪》唐.韦应物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雪中遇直》唐.窦群

寒光凝雪彩,限直居粉闱。恍疑白云上,乍觉金印非。

描写三月下雪的诗词 第6篇

2、涛翻三月雪——出自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3、三月雪连夜——出自 唐 杜甫 《阙题》

4、三月春风吹雪——出自 消元 《素梅 四五》

5、三月春寒雪满山——出自 现代郁达夫 《西天目妙高峰积雪未消,因两宿禅源寺内》

6、人迷三月天山雪——出自 陈良 《琼花》

7、三月梁园雪未消——出自 宋 戴复古 《酴醾》

8、三月廿八雪——出自 宋 洪咨夔 《冬雷行》

9、唐时三月十八雪——出自 宋 洪咨夔 《雪叹二绝》

10、三月纷纷飞似雪——出自 宋 宋祁 《杨柳词四解》

11、三月杨花飞似雪——出自 宋 晏殊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12、三月麻衣明晓雪——出自 明陈沂 《武皇上宾同百官哭临于思善门外》

描写四月下雪的诗词 第7篇

雪恋北方四月天,

浥尘荡气美景添。

滋苗润物降祥瑞,

古代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第8篇

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离别诗中出现的依恋、苦闷、孤寂、无奈是其主要元素。

一.冷秋暮色, 倍添离别的伤感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 而古人的离别更具诗意,

古代送别诗中凡点明季节的, 大部分都是秋季。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 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 送人归, 白蘋茫茫鹧鸪飞。”李颀《送刘昱》:“八月寒苇花, 秋江浪头白。”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李白有一首送别诗干脆在题目中就点明了季节:《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古代送别诗中凡点明时间的, 大部分都是傍晚, 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许浑的《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当然, 古诗词中也有清晨的送别。“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无从考知, 但是为营造意境服务, 这是无需置疑的。

二.长亭水浦, 望之断肠

长亭, 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 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从而使得长亭这一景观常常出现在送别的诗作中,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这首送别歌的悠扬旋律仿佛还飘荡在耳边, 柳永已经把离愁轻吟浅唱:“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与之相应的还有谢亭、灞陵亭、劳劳亭等。李白的《谢公亭》中写:“谢亭离别处, 风景每生愁。”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劳劳亭》:“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你看, 就连亭处的春风也深知人们离别的痛苦, 不让那里的柳条发青。读之令人心碎!

三.柳月云, 送别诗的三大意象

在送别诗的常见意象中, “杨柳”无疑是诗人用得最多的。“柳”者, “留”也, 二者谐音, 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诗经》中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则被视为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 愁杀行客儿。”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贾金的《巴陵夜送王八员外》:“杨柳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厢。”等等。折柳相送以示惜别, 这种独特的送别方式在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 为原本落寞惆怅凄凉伤感的离别场面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月, 也是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残者喻残缺, 含孤寂之意;园者喻团聚, 含圆满之思。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既是对分别后伤感情怀的一种渲染, 又是借残月喻孤独。因情绘景?缘景抒情?悲欢聚散, 虚虚实实, 没有呼天抢地, 没有悲痛欲绝, 只这一问, 就让人心底忽掀巨澜。

白云, 也是离别诗的常见意象。白云的漂泊无依, 多像远行的游人。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 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的另一首《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在中国诗歌璀璨的星空中, 离别诗是美得让人伤心的一颗明星。审美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 能在美的湖畔徜徉, 的确是一种令人陶然的享受啊!

摘要: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从诸多离别诗中来看, 古人的送别大都选择在秋季、傍晚, 地点多为长亭、渡口, 而在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柳、月、云。

上一篇:提供办公场所承诺书下一篇:节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