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为话题的作文:论元朝史

2024-05-11

以历史为话题的作文:论元朝史(精选2篇)

以历史为话题的作文:论元朝史 第1篇

一:统一蒙古(1)

12世纪,在大漠上,分布着许多部落,最强的便是蒙古,克烈,塔塔儿,蔑儿乞,乃蛮。蒙古部落核心是尼鲁温蒙古,又分为数个部分,其中以乞颜为最强,为孛儿只斤氏,后首领也速该暂时统一,屡败金军与塔塔尔,建立“黄金家族”。1162年,铁木真降生于幹难河(鄂嫩河)畔,8年后,1170年,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杀,乞颜开始土崩瓦解。

之后,泰赤乌部离开,有人怕孛儿只斤氏日后壮大,派人将铁木真抓获。因锁儿罕失刺帮助 ,铁木真终逃脱.铁木真定居桑沽儿小河(克鲁伦河支流)旁,泰赤乌部前来掠夺,因汪罕与札木合帮助 ,终建立自己的地盘。

二:统一蒙古(2)

札木合见了,感到不安,与泰乌赤部发3万兵力攻击铁木真,3万乞颜兵被铁木真分为十三翼,终未成功抵挡 ,札木合胜后,残酷的对待战俘,引起公愤,便降了铁木真。

1195年,塔塔儿被金军攻打,铁木真想起塔塔儿的杀父之仇,与汪罕同击塔军,终胜,杀其首领蔑古真。此后铁木真又终统一蒙古,号“成吉思汗”。

三:统一天下

成吉思汗即位后,率蒙军向外扩张,12,西夏有大片土地被占;12,进攻金国,与其议和;12,20万蒙军西征,1灭西辽,2灭花刺子模,至此占中亚大片土地。1227成吉思汗因攻西夏时生病而死于六盘山之下。西夏不久后灭亡。后托雷(成吉思汗第四子)监国2年,29年,三子窝阔台继立,灭金,1241年逝。内部出事了。1251年,蒙哥继,降吐蕃、大理,攻波斯东部,发动攻宋战,59年出军,在四川合州病亡。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内战,后忽必烈继,消灭南宋,79年统一天下!此时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海,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至西藏,云南,西北至新疆东部,面积1200万平方米。

老师的话:历史学家,说真的,你的知识真是渊博!我想给你提一个建议哦!如果你能在讲知识的时候顺便给我们讲讲故事就更好啦!比如说,成吉思汗是怎么攻打西夏的?他为什么会生病呢?窝阔台又是怎么去世的呢?哎呀,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以历史为话题的作文:论元朝史 第2篇

一、概览地震历史

云南处在地震带上, 地震频发、资料众多。课程伊始, 使用大量地震灾难的新闻图片与纪录片资料来导入主题, 说明地震灾害的残酷, 不仅是对生命的极端考验, 也是对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 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 是考察历史发展的一种独特视角。由现实进入历史, 向学生展示云南地震频发的历史文献资料, 供学生自主阅读: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主要受力区域, 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之一。云南省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带的东南侧, 是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多、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

———刘祖荫等:《20世纪云南地震活动》

滇省僻处边隅, 山高土厚, 每有地震之患, 而省西诸郡为稍甚。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编:《清代地震档案史料》

阅读以上材料, 学生对于云南地震的形势与地理分布产生初步的印象, 一是从古至今地震频发, 二是滇西地区为最甚。接着呈现更为直观的统计图表,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加深学生对于云南地震时空分布的认识。

资料来源:曾桂林据《中国地震目录》第1、2分册合订本统计而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表1进行解读, 可以从中明显地看出1644年到1949年间云南的地震频次有着不均匀性, 在1644年到1911年的254年间, 记录仅仅只有65次, 而1912年到1949年的38年间则达到95次, 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增长的总趋势。对于材料所反映的这种趋势, 需要指出这是由于清末民初对于地震的监测与记录越来越全面, 并不能够说明地震的实际增多。当然透过表1也能够从频次分布中观察出云南地震的活跃期或多发期。接着透过表2分析地震的空间分布, 清朝时期, 云南地震主要集中在滇西与滇南地区, 滇中地区次之, 其中大理、丽江地震最为频发, 并且灾难巨大;民国时期, 地震的频发区为滇西南地区, 以腾冲、泸水、南涧为最甚, 集中于中缅边境地带, 当然大理、丽江等地依然是地震的频发地。滇南地区石屏、思茅较多, 滇东北地区巧家、大关较多。综合分析两表, 学生对于云南地震的分布有了具体认识, 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地区。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因素思考呈现此种状态的原因, 学生短暂思考与讨论, 得出了这与云南的高山、峡谷、坝子组成的特殊地形地貌有关。最后,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1644~1949年的云南地震分布的时空特点, 学生不难得出认识, 地域范围广、强震频度高, 地震破坏性强、烈度大等。透过此部分的探究学习, 学生从新的视角, 认识了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对云南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多灾多难中发展起来的家乡更多了一份热爱。

二、探究灾荒救治

由于认识有限, 学生对于灾难更多的是关注其惨烈。实际对于灾难我们更应当关注人对灾害的应对即救灾, 在这一过程中, 才能观察到社会的变迁与人的伟大。教师在此一部分主要采用史料研讨的方式, 引导学生认识灾害应对。

【政府的灾害应对】

道光二十三年春, 余来署斯邑, 见士习民风颇醇朴, 惟城垣庙宇衙署两学倾圮过甚, 询系十三年地震所致。是年度余捐廉倡率四乡, 将先农坛建起, 十月筹款, 将四城楼修起, 会善李锡纶家捐银二百两。

……

文庙为根本之地, 教泽之源, 安不可力为崇治, 遂“捐金五百, 委会泽县知县祖承祐重修”, “藉此以修学”。

———云南地震局编:《云南省地震资料汇编》

原赈银数, 一体赈毕, ……均无遗滥。两处所倒民居, 前经领赈陆续修盖, 今又获领倍赈银两, 民力愈纾。现在逐一兴工, 渐次修复居住, 俱已欢忻得所。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部编:《清代地震档案史料》

【民间社会的应对】

乾隆年间, 滇省地震, 星旗救劫, 厥有灵征, 滇民仰答圣眷, 争先顶礼, 雨集云屯。二天门始倡传茶之会省罪愆也, 结善缘也。

……

摇动无宁日, 人皆露宿, 被难者数千余口, 除请帑抚恤外, 各绅衿捐资赈粥, 编户得免流亡。

1930年9月腾冲地震, 城乡墙垣房屋多有倾倒, 县救济院长董芳春出面发动地方殷实之家募捐一千余元, 赈恤始得以进行。

———云南地震局编:《云南省地震资料汇编》

考虑到高中生的具体实际, 教师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考察灾害应对, 一是政府, 二是民间社会。材料内容虽较长, 但均容易理解, 学生能够轻易找出关键词“城垣衙署”“书院”“文庙”“道路”“庙宇”“伙食”“民居”“河境”“桑田”, 根据这些信息, 教师总结归纳, 政府灾害应对的四个主要方面:重修城垣廨署, 重建公共设施, 安置民居、安定民生, 疏浚堰塞湖、恢复农田。同样, 从民间应对的三段材料中, 很容易找到“答神”“结善缘”“捐资”“互助劝捐”“发动募捐”, 教师引导分析, 古代社会出于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以及对灾害成因的有限认识, 主要是祈祷禳灾;与此同时, 民间士绅商民的慈善救济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基于以上, 以近年来几次大地震灾难中国家的应对措施与民间社会的反应为例, 继续分析灾难中政府、社会与灾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社会的变迁。

三、反思人与灾难

上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后反思下一篇: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