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权威性的广告语

2024-05-11

有关权威性的广告语(精选16篇)

有关权威性的广告语 第1篇

有关山东疫苗事件的19个问题权威解答

按:山东“问题疫苗”案件持续引发关注。目前,整个案件仍在调查之中。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接种了这批“问题疫苗”、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什么区别、哪些疫苗必须接种、过期疫苗是不是有毒……关于疫苗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一一梳理了近期媒体发布的权威意见,供大家知晓。

1、二类疫苗是不是必须打?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也就是一类和二类疫苗。据有关部门透露,本次山东“问题疫苗”案中,涉及的全部都是二类疫苗。那么,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什么区别?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定义,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这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等。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比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等。

因此,此次涉案的疫苗并不属于必须接种的类别之中。

2、“问题疫苗”等于“毒疫苗”吗?

据警方介绍,本案的疫苗是正规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但其未按规定进行冷链存储和运输,部分属于临期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过期、变质的风险。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表示,过期或者失效疫苗不能完全等同于“毒疫苗”。他表示,只要是正规疫苗,如果未冷藏或过期,人接种之后直接致命的可能性很小。

3、接种异常反应增多了吗?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熊煌23日表示,从目前的 研判分析看,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多的情况。

4、“过期疫苗”有副作用吗?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称,过期疫苗应该是没有起到疫苗该起的作用,但估计不会引发副反应。也就是说,即便疫苗失效了,导致出现这种副反应的可能性也极低。

高福称,但不管怎样,这次山东疫苗事件涉嫌犯罪没有疑问。

5、问题疫苗接种后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此次的“问题疫苗”的最大风险是失效,即人接种后没有产生免疫。比如,对于狂犬病等致命传染病,接种无效疫苗后无法防止感染,一旦感染就会危及生命。

6、打了“问题疫苗”怎么办?

21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此次12种非法疫苗的名单。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建议如果近期接种了名单中的疫苗的群众去医院检查一下免疫的效果。如果没有产生免疫,可以补种疫苗。如果像是狂犬疫苗,风险比较高,建议去医院检测有无免疫应答,没有的话,建议补种合格的疫苗。

7、之前所打的疫苗都可以直接补种吗?

不过,不是每种疾病都能查免疫抗体,而且很多疫苗抗体目前只能在实验室检测,并不对外提供此类服务。其次,即使抗体真的存在,也并不能直接说明就肯定能预防疾病。

因此,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直接选择一家放心的机构进行补种;或者待案情进一步明确后,对照被查出的问题 疫苗接种点,再对照孩子接种史,来决定是否进行相应疫苗的补种。

8、一类疫苗还要打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醒家长,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必打并且免费提供的疫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因为恐慌随意放弃为孩子接种。

此外,一类苗是国家统一要求接种的,应在规定接种时间内完成接种,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入学。

9、二类疫苗还要打吗?

对于这个问题,多位专家都表示不要因噎废食。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称,本次涉事的疫苗都是二类疫苗,个人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接种,也可以选择疫苗厂家以及到哪里接种。家长在带孩子去接种二类疫苗时,可以要求查看疫苗包装、说明书等。

10、二类疫苗去哪里打?

如要接种二类疫苗,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接种机构接种,而不要图便宜轻信无资质的诊所和个人。可以通过当地疾控中心查询正规的疫苗接种点,也可以拨打12320热线电话进行查询。

11、打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一类疫苗大部分是国产的,进口疫苗大部分是二类疫苗。凡是批准在中国上市的疫苗,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按规定都经过严格检验。至于选择哪一种,家长可根据经济情况而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问题疫苗”出错的环节在运输过程而非生产过程,因此这与疫苗是国产还是进口无关。

12、有人不能打疫苗吗?

答案是肯定的。打疫苗禁忌症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症;另一类是绝对禁忌症。正在发热或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就属于“暂时禁忌症”。这些人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是具有免疫功能缺陷,属于“绝对禁忌症”。过敏体质者接种疫苗要慎重,如果已知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则禁忌接种该疫苗。

有禁忌症者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接种疫苗前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要充分了解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患有哪些病症的人不能接种该疫苗,也就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发热者;以前接种疫苗后曾患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者;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者等等。

13、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的差别是什么?灭活疫苗比减活疫苗好吗?

在有关疫苗的描述中能看到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这样的说法,减毒活疫苗是将某种病原(细菌或病毒)传代培养,将其致病毒力减到很低的程度,只刺激免疫反应,不会使人发病,比如麻疹疫苗、卡介苗等。灭活疫苗就是用甲醛等将病原杀死,但是仍保留了其抗原性,但绝对没有致病力,比如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优点是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可达到保护目的,缺点是有潜在的感染或传播的危险,并且疫苗本身稳定 性差,不易于保存和运输。灭活疫苗优点是安全性有充分保障,且疫苗稳定性好,容易保存,缺点是一般都需要两次或者更多次接种来加强免疫。

这是笼统的特点,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例如,给婴幼儿或者有免疫缺陷的人打疫苗,一般用灭活疫苗更安全。

14、接种疫苗不良反应与本次查出的问题疫苗有何关系?

本次事件曝出之后,网上翻出了2013年的一篇旧报道,该报道讲的是接种不良疫苗的反应,和问题疫苗有关系吗?多位专家都表示,基本上是两回事。本次问题疫苗案件的问题主要出在运输环节,不良疫苗的问题则是出在生产环节。

15、打疫苗后出现哪些症状需就医?

接种疫苗时,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称为副作用。虽说疫苗是将致病菌或病毒灭活或减毒制成,但是接种疫苗却如同让人得了一场小病。因此体内出现某些反应也并不奇怪。

副作用的主要症状有接种部位发红、肿胀、发热等。这些反应一般在接种后48小时以内出现,偶见过敏性休克,症状是脸色发青、呼吸困难、失去知觉,这是对疫苗中含有的某种成分过敏所致。但是立即采取适当处置措施的话,就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接种后当场观察婴儿的状况,也是为了及时对意外进行处理。

当婴儿在离开医院之后出现副作用时(如出现接种部位 肿大、接种一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一定要去医院处理。

16、问题疫苗可能存在怎样的利益链?

目前我国二类疫苗是自由定价,自愿付费接种,并非由国家统一配送接种,因此二类疫苗就很可能会成为这一产业内最大的生意。

一支二类苗正常的流通方式是生产厂家→经销商→省疾控→市疾控→县疾控→接种点。有媒体曾报道指这个过程中存在层层加价问题。巨大的加价空间成了部分疫苗贩子赚钱的基础。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就可能出现问题。

17、外国是否出现过疫苗安全事件?

美国1955年也出现过问题疫苗事件:Cutter实验室事件。Cutter实验室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由于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相应病毒时不够彻底,未能杀死所有病毒,12万名儿童接种了Cutter实验室的疫苗,结果造成4万名儿童染病,其中260人瘫痪,110人死亡。这导致美国对疫苗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从生产、运输、保存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上都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控制,并建立起来完整的检测、控制、报告和监管网络,加大了惩罚力度,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几乎没再有疫苗恶性污染的事件发生。

18、二类疫苗是否也可以纳入一类疫苗管理?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表示,要争取把部分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这牵涉到国家的投入,还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承受能力。解决这个办法的根本还是要强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19、湖北省有哪些预防接种门诊是正规的?门诊信息怎样查询?

全省共设有预防接种单位5175个,分布在全省省、市、县、乡四级,具体名称可通过各地12320查询。

有关权威性的广告语 第2篇

2.返朴归真,时尚追求! 剑龙牌牛仔服

3..剑龙牛仔! 剑龙牌牛仔服

4..犹如第二层皮肤。 台湾特色牛仔裤

5.西部风味荡漾,穿着潇洒一回! 飘鹰牌牛仔服

6.实现梦中所有! 剑龙牌牛仔服

7.我的装,你的妆——盛景。

8.我的最爱只有你!

9.我裤你酷,show 出时尚的脚步。

10.我选择的,喜欢就好。

11.无尽探索,无尽美丽。

12.下一刻,就会爱上你。

13.纤影服饰,引领潮流先锋。

14.潇洒神韵,酷家族风采。

15.心随时尚,唯有凯衣。

16.秀出身材,走向成功——坊依莎。

17.一道风景,无边美丽-申依给你想要的改变!

18.伊人的风采,我的追求。

19.依依(衣衣)我心,款款情深。

有关权威性的广告语 第3篇

迪尔凯姆认为, 一个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 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1]。任何社会现象的起源和本质都不应追溯于某种理念性的东西, 而是应该到孕育其产生的特殊社会环境构成之中去寻找, 要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如果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范畴, 面临来自社会整体性的合法性质疑时, 便要对其所处的社会境况进行考察。

教师职业危机的本质是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一种“质疑权威、批判传统”的理性化思潮在教师职业上的投射, 是传统的普遍权威理念的失落, 是对传统文化中教师职业“神圣性”和“道德性”的否定。现代社会的演进是一个不断“解蔽”和“除魅”的启蒙过程。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而启蒙则是在一切事情上都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2]。理性化意味着传统的宗教、政治、家庭等权威观念都要放在理性的天平接受审判, 一旦某种权威观念和人类理性存在冲突便会受到合法化质疑。当人们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和评价教师职业的传统权威形象时, 往往将其看成是负面或是虚假的, 这种认识———教师权威观念的式微———便是教师职业危机的本质。

二、教师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1.文化制度因素

(1) 文化领域——“争鸣”与“失范”

文化作为一种展现人类精神意志的符号象征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它既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也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度和价值追求。当一个社会缺乏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时, 人们的生活便会陷入一种不安和混乱之中。从积极方面看, 缺乏主流文化的社会场域可以说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来说, 却不得不忍受消极方面的“社会失范”的影响。

文化领域内的各种学说之间的“争鸣”状态, 意味着社会中缺乏一套整体性、宏观性、规范性的主导信念体系, 从而使得教育陷入一种精神“失范”境地。随着“理性化”进程的加快, “人”的主体意识渐次觉醒, 个体不再愿意被历史传统或外部权威所规训, 而是渴望在主体之间建立一种互相理解、沟通的交往理性, 这种理性对正确性要求和真诚性要求提出了挑战。因此, 在交往行为中, 生活世界的背景知识也要不断接受全面的检验[3]。当人们对教师身份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解读时, 会对那种“就像牧师是上帝的阐释者一样, 教师是他的时代和国家的伟大的道德观念的阐释者”[4]的“尊师”观念进行消解。文化价值领域内的“争鸣”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整合”的松散, 进而使得“文化权威”观念解体, 而教师作为传统“道统权威”的代表, 其身份受到的冲击是直接而深刻的。

(2) 制度领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现代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 一方面是人在生活领域内主体性的实现, 另一方面则是在制度设计上工具理性宰制价值理性, 事物本身的价值被遮蔽, 其标准就是科层制度在体制层面的全面推进。科层制把人及其精神和物质需要当做可以用科学统计进行量化和分配的对象, 把一切“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当成非理性的情感予以摒弃, 人异化成为技术专家和理性“机器”, 其作为创造者的“生命”意义被剥夺。

韦伯将社会中的“权威”分为三种纯粹类型: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合法权威、基于悠久规则和权力谱系的传统权威和基于个人某种品质的超凡魅力权威[5]。传统社会里, 教师不但是道统权威的代表还被视为学生人格的典范。

某种程度上, “师道尊严”并不是一种冷冰冰的观念灌输, 而是学生出于对教师人格的尊崇而抒发的真挚情感。现代教育的制度设计从原则上根除了基于传统权威和个人超凡魅力权威的形式而全面倒向合法权威的纯粹形式———科层制度。合法权威的胜出开启了一个通过科层制而对世界进行“祛魅”的过程, 知识 (真理) 、道德和审美的界限被人为限定, 从此, 人们对于的“真”、“善”、“美”的价值理解分别朝向了科学、伦理学和艺术等领域。

学校场域科层化的结果, 一方面意味着教师个体的没落, 教师成为学校制度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 教师只有依附于体制才能获取谋生的资源, 其个体价值被物质化、客观化;另一方面,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去人格化”, 学生不是与鲜活的教师个体而是与占据教师岗位的“职业人”发生联系, 教师职业的“非人格化”倾向直接消弭了教师个体的传统人格魅力。另外, 当前社会中出现的知识传播网络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同样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挑战。网络化的知识传播意味着人们获取知识的快捷化、多元化与便捷化, 知识不再只是掌握在教师手中, 这直接冲击了教师在过往的社会形态里的知识权威地位, 掌握知识曾是教师职业存在的本真价值。同时,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人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准, 使得文化下移而加速消解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则让更多的人经受了“思想启蒙”, 理性批判精神得到传播, 从而形成反思教育、质疑教师权威的社会思潮。

2.教师个体因素

教师职业当前的生存状态不可能不对教师个体的职业认同感产生影响, 针对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 “自从清末期创立师范教育制度以来, 我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为贯彻政府当局的政治理想培养教师人才。这种优先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目的, 也因朝代更换和政治演变而朝令夕改, 缺乏按教师教育规律办事的一贯性”[6]。过去那种把教师当成执行某种功能 (政治上、文化上或思想上等) 的观念已越来越冲击和考验着教师自身的承受能力, 依靠道德拔高和榜样宣传来遏制教师合理诉求的做法更是难以取得教师群体的理解, 反而会增加其怀疑感和疏离感。道德说教的初衷是为了让教师群体扎根教坛、乐于奉献, 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正常的心理情感。

随着教师个人主体性的增强, 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越来越难以得到教师自身的认同。教师一方面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自由意志, 特别注重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另一方面也更加关心教师群体的整体 (或部分) 利益的维护和保障, 当群体利益得到侵犯时, 往往能够采用一些消极抵抗的策略与之斗争。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动剥离被外在力量赋予的权威感, 开始审视“教师职业”的本真价值, 部分教师倡导摆脱外在权威 (道德权威、人格权威与知识权威) 关系所施与的工具状态, 用一种平等、民主与公正的交往理性处理与学生、家长和上级的关系。

目前, 教师个体的职业认同感还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冲击。首先,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推进使经济地位和收入水平成为衡量职业价值的标准, 财富和权力成为人们获得存在价值感的重要依据。现实中的“英雄”属于财富创造者, “货币经济始终要求人们依据货币价值对这些对象进行估价, 最终让货币价值作为唯一有效的价值出现, 人们越来越迅速地同事物中那些经济上无法表达的特别意义擦肩而过”[7]。只有在经济获得成功才有资格对文化或其他领域发言。教师职业的收入就社会整体收入水平而言仍居中低层次 (部分地区甚至仍存在拖欠、迟发等现象) ,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教师的“权威地位”缺乏真实的社会保障———外界并不认同教师作为“专业”所应具有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另一方面也直接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难以对所从事的职业做出肯定性评价。

其次, 一些特殊事件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内, “师道尊严”曾被认为是一种必须破除的“落后”观念, 教师职业甚至成为耻辱的标志。尽管这一时期已被历史所否定, 社会也在大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但很难说这种不良影响已经被完全清除, 教师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境遇中面临职业认同感上的抉择。

三、启示

1.教师权威失落的必然性

理性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上看, 人们已经不再需要托付一个“他人”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在公共生活中, 即使一个人具有“教授”、“专家”或“学者”的头衔, 他的发声也并不能免除人们的质疑。人们开始进行譬如“他是谁”、“他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说”等带有追问色彩的理性思考, 教师权威曾深深根植于过去存在的整体权威之中, 这种思考则恰恰消解了以教师权威为代表的传统中国的权威文化。教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教师职业的权威危机是传统文化危机在当前教育场域内的现实情态, 它根源于现代人对于传统和过去的态度。现代人惧怕被一些外在的、强制的、不容置疑的异己之物所规约, “人们相信, 每个人都有一个富有潜力的个性, 它寻找着实现的机会, 但却为社会强加的规范、信仰和社会角色所束缚”[8]。传统的行为和信仰的规范模式成为每个旧秩序批评者的敌人, 将它看成是包含着阻碍人类发展与理性进步的累赘, 现代社会正走向一种通往无传统、无权威的道路上, 只有“权力”和“利益”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支配人们的行为。

教师权威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 是现代社会中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一方面意味着教师职业面临更大的外在质疑和压力, 教师被推到独自面对整个社会转型期文化与观念矛盾的前台, 这种困境或许会让部分教师显得难以适从、手足无措;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教师职业的“除魅”, 把教师职业从“天上”迎回“人间”, 为教师追求个人价值提供了合法性证明。

2.是否有必要重建“教师权威”

尽管教师权威的失落有其必然性, 那么当前, 人们是否仍然有必要重建教师的“权威”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在理念上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是帮助新人完成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 保护孩子远离外部世界可能带来的伤害;二是维护既存社会的延续、稳定, 防止新人涌入可能引起的过分叨扰。教育从来不只是个人的私事, 而是公共世界对世人的普遍要求。

从哲学意义上讲, 教育的本质便是保守的, 这种保守体现于教育总是试图于从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旧世界中撷取那些值得珍藏和传承下去的东西来交给下一世代。任何事物都可以讲求激进, 但只有教育, 应该是保守的, 因为对于那些即将进入旧世界的新人来说, 无论上一代多么“激进”与“革命”, 对他们而言都是落后和过时的。

正是由于教育的保守性, 所以教师便不能放弃对于“新型权威”的寻求, 这种权威不应该来源于政治势力和传统观念, 而应根源于教师对于既存世界和新人的责任感。

教师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代表而站在新人面前, 即使这个社会他本身也并不满意, 他也必须意识到自己应当为当前社会的现状承担责任。任何拒绝为这个世界承担责任的人, 便不能被允许成为教师。教师的“新型权威”不同于其他领域内的权威观念, 在其他领域内, 人们是跟和自己平等的成年人一起行动和思考, 而在教育领域内, 教师面对的是被引入旧世界里的新人, 人们必须用一种完全不同于成年人彼此相处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教师的职责是将年轻人引人一个持续变化的陌生世界之中, 这里的权威应建立在教师要在新人面前对那个世界负责任。只有这种责任感才能让每一代新人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 从而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 开创一个共同的新世界。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的保守性决定了教师并不能将权威的概念完全抛弃, 因为只有在真正权威存在的地方, 才会有人们对于责任的承担。从这个意义来说, 人的诞生性———所有人都是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人的诞生而获得更新, 注定了在一个权威观念普遍衰落的时代去积极地追求“新型权威” (责任感) 是教师职业的本真宿命。

参考文献

[1][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2][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3][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 等,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4][法]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 等,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阎克文, 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0.

[6]陈永明主编.当代日本师范教育.太原: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7][德]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顾仁明, 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阴茎增大延长广告权威解秘 第4篇

阴茎增大延长的“秘密之一”:

通过服药促进睾酮等激素的分泌,刺激阴茎组织的再生长、发育。

广告实例1:

本胶囊可激活细胞再生助长分子,可使进入生理睡眠状态的睾丸酮重新复苏、再次萌动生长,促进阴茎组织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增强组织生长功能,促进阴茎快速增长、增粗、增大,达到再次发育的目的。

广告实例2:

阴茎的勃起是由阴茎的海绵体组织充血引起的,阴茎充分充血以后会变得比较硬、比较粗,假设有办法可以使海绵体组织扩展,可以比平时多容纳30%的血液,那么阴茎勃起时将会更加巨大。XX胶囊中的独特配方,可以促进阴茎的血液回流,启动身体里天然激素增加睾丸酮分泌,扩展阴茎海绵体组织,从而使阴茎变长、增粗。每份药量的XX胶囊的作用是累积的,持续使用效果会更好。

权威解秘:

首先,“睾丸酮”这一名词在医学上是不存在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睾酮”,是由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胆固醇在睾丸间质细胞内转化来的。睾酮的分泌呈现一种昼夜节律,但不存在“生理睡眠状态”,重新复苏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虽然睾酮对于促进未成年男性生殖器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但对于已经达到性成熟的男性来讲,生殖器是不会再生长发育的,就如同成年人的身高不会再长高一样。睾酮需要与雄激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成年以后,阴茎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水平下降,因此阴茎不会再长大。

人们更关心阴茎勃起状态下的大小。阴茎在勃起状态下的粗细长短,与勃起的充分程度密切相关,勃起越充分,阴茎越大、越粗。现在研究表明,男子的性欲与睾酮呈正相关,但睾酮与阴茎的勃起关系不大,勃起所需要的睾酮水平并不高,血浆睾酮水平只要达到正常下限,对于维持正常的勃起已经足够。因此,正常人不需要刺激睾酮分泌或额外补充睾酮。补充睾酮或刺激睾酮分泌,只适用于有睾酮缺乏症的患者,如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或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并且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阴茎增大延长的“秘密之二”:

利用真空负压原理,通过反复使阴茎充血、扩张,刺激海绵体内部纤维生长。

广告实例3:

本品是采用真空负压原理制成的一款带有真空气压表的增大器。使用时,反复按压手柄,通过高压泵使套筒内的负压逐渐增大,压力按摩阴茎海绵体。根据自己适宜范围,当负压达到最合适的时候,按下真空释放阀,负压使阴茎血管扩张,血液流入量增加,使海绵体膨胀充血。通过反复来回使用,正压迫阴茎体表面静脉血管,阻止和延缓海绵体内的血液回流,使阴茎反复充血、扩张、刺激海面体内部纤维组织生长,从而达到增大的目的。它不是手术,不用内服药,无副作用,安全、自然,使用简单,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子使用。它的原理是在一定连续阶段内定期给阴茎施以压力,以达到阴茎快速永久增大的目的。经使用者证明,有效率达65%。每日使用两个小时,90天内可使阴茎在增长5厘米的同时增粗。

权威解秘:

真空负压吸引只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原理是使阴茎充血,并通过套在阴茎根部的机械环压迫静脉回流,从而使阴茎达到一种机械勃起状态。所使用的也只是一种由来已久、简单的机械装置,绝非什么高科技产品。对于无勃起功能障碍的人而言,反复使用这种机械勃起装置,并不能使阴茎生长增大。

阴茎的勃起组织又称阴茎海绵体,主要由海绵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构成,平滑肌附着在胶原纤维上。正常情况下,二者要维持适当恒定的比例,阴茎才能正常勃起。如果纤维组织生长,纤维成分增多,阴茎不但不能增大,反而使阴茎的弹性膨胀能力下降,勃起时海绵体不能充分扩张,不能有效地压迫静脉回流,发生静脉漏而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到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海绵体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海绵体纤维组织增生是一种病理状态,阴茎不会因为纤维组织增加而增大。

此外,真空负压吸引也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可靠,反复使用可出现阴茎皮肤淤血,甚至破损,并且用完以后的不适感比较明显。现在,它作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辅助装置,用得也越来越少,有被淘汰的趋势。

阴茎增大延长的“秘密之三”:

锻炼阴茎肌肉,增大阴茎细胞空间,使细胞壁变厚,达到增大目的。

广告实例4:

本训练方法有科学的依据:阴茎的大小与海绵体内肌肉细胞的大小紧密相关。就像当一个人举起重物时,一大股血液注入他的肌肉内,以强迫肌肉内细胞空间的增大一样。当你按本教程所介绍的方法进行训练时,阴茎的血流量大大增加,迫使细胞空间增大到最大限度。经过3~6周的强迫训练,阴茎肌肉内的细胞壁变厚,这样当您的阴茎勃起时就会有更多的血液涌入细胞空间,阴茎自然达到了增大的目的。

权威解秘:

首先,医学所说的“肌肉”是指横纹肌,又称骨骼肌。阴茎体并没有所谓的“肌肉”,只有海绵体平滑肌。而位于阴茎根部、阴茎脚的阴茎肌肉包括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只是参与了阴茎勃起硬度的维持,并与射精有关,而与阴茎大小无关。阴茎勃起的时候,血液涌入阴茎中一种称作“海绵窦”的血管组织,海绵窦膨胀越充分,血液涌入越多,勃起也越充分。海绵窦的膨胀,除了需要海绵体平滑肌与胶原纤维维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以外,与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程度密切相关。现在已经明确,海绵体平滑肌的舒张主要受一氧化氮分子的调控,但即使一氧化氮也不能促进阴茎生长。有意识地锻炼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比如通过缩肛动作,可以改善勃起质量,并延长射精时间,但不会使阴茎生长增大。

权威总结:

有关草莓的广告语 第5篇

2.草莓梦天堂,浪漫馨味道。

3.硕果累累,营养健康。

4.草莓展会,邀您品鉴。

5.草莓的盛会,世界的聚会。

6.品昌平草莓,享健康每天。

7.“莓”丽生活,全球盛事。

8.颗颗营养,粒粒红心。

9.“莓”飞色舞,舞动青春。

10.品味草莓,乐享生活。

11.甜美草莓,滴滴真情。

12.科技盛宴,饱满惬意。

13.草容人生,莓阔天下。

14.生态水果,健康草莓。

15.品尝草莓,体验人生。

16.鉴赏美味,鉴赏草莓。

17.鲜甜滋味,草莓之心。

18.爱莓之心,人皆有之。

19.春色世莓会,满园北京城。

20.昌平草莓,世界美味。

有关成语的广告语 第6篇

2.爱民如子——爱名如子(形容喜欢政绩工程的官员)

3.提前释放——提钱释放(形容当前监狱的腐败现象)

4.白手起家——白收起家(形容官员受贿)

5.选拔干部、为民除害——选霸干部、为民储害(形容官员蛮横无理)

6.繁荣昌盛——繁荣娼盛(形容丑恶社会现象)

7.幸福美满——性福美满(形容追求感官享受)

8.跑步前进——跑部钱进(形容官员找上级部门要钱)

9.前途无量、前所未有——钱途无量、钱所未有(形容拜金主义)

10.择优录取、德才兼备——择油录取、得财兼币(形容官员腐败)

11.公关小姐——攻官小姐(形容官员腐败丑恶)

12.死而后已——私而后已(形容官员腐败)

13.检查宴收——检查验收(形容官员大吃大喝)

14.大力支持——大力支吃(形容官员大吃大喝)

15.久经考验——酒精考验(形容官员大吃大喝)

16.前赴后继——前腐后继(形容官员腐败)

17.两袖清风——两袖勤俸(形容官员腐败)

18.民主选举——明主选举(形容官员蛮横)

有关节电的广告语 第7篇

2. 一天节约一度电,星星点点照千秋。

3. 节约用电没诀窍,随手关灯为首要。

4. 随手关灯很容易,积少成多省电力。

5. 房间无人灯不点,人走灯灭成习惯。

6. 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7. 若要电费缴得少,节约用电要做好。

8. 一滴水,疾渴人的支柱,

9. 一度电,黑暗夜的希望。

10. 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11. 珍惜能源,节约用电 白天借助自然光,夜晚才可享亮光。

12. 照明品质要提高,省电灯具不可少。

13. 购买电器仔细挑,节能才是硬指标。

14. 若要空调耗电少,温度适当设定好。

15. 不用电器断电源,安全节能记心间。

16. 请节约用电,大家才能用好电

17. 节约就在举手之中

18. 节约比赛,现在开始,

政策权威性弱化的对策分析 第8篇

说到政策权威性,我们就不得不先说到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一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事物,他作为管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始终贯穿于国家的各项活动中,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从政治学系统分析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而得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性的分配”的结论。

而政策的权威性就是政策对于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政策的权威性是政策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条件。政策如果失去了权威性,就会导致政策功能的丧失。

2 政策权威性的表现形式

2.1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者是具有公共权威的政府

公众对政策权威性的认可,首先是由于它的制定者是公共权力的化身。

2.2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的执行者是具有权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政策的执行人员必须是被法定的有执行政策权力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非此类人员不具备执行公共政策的权力。

2.3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体现在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上

公共政策是经过特定的法律程序或依据公认及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程序制定出来,并由法定的公共部门执行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3 政策权威性弱化的原因

3.1 政策权威性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是政府行为存在行政违法、行政权力异化、行政腐败等现象,影响了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可。二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背离,公共政策责任机制不完善,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等。三是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真实性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四是政府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瞒报等行为使公众对政府信息持怀疑态度,直接导致政策权威性的弱化。

3.2 成因分析

第一,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政策权威性弱化的主要因素。政策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效率的状况。管理行为中存在的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行政信息不公开、行政绩效评估失效、危机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和管理理念缺乏信用意识、民本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都会弱化政府制定执行政策的权威性。第二,从公众因素来看,公众对政策权威性的认可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公众期望的满足程度,因此,公众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政府绩效的判断直接影响政策权威性。另外,公众对政府绩效缺乏准确的认识,使政策权威性有所降低。第三,社会转型所导致的一系列变化对政策权威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转型使社会利益群体分化重组、新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滞后,从而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下降,也导致政策权威性的弱化。

4 对策研究

4.1 从政府的角度提高政策权威性的关键环节是政府自身的建设。

第一,要树立民本意识和诚信意识等行政观念,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行政道德观、以为民谋利为目的的行政权力观和服务群众的行政群众观。第二,增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提高政策权威性的关键环节,政策是否具有权威性,有赖于它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加强政策规划和政策开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新政策,使政策的执行得以发挥整体效应,确保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信赖保护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保证立法、决策的科学性,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第三,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健全政策执行的调控监督机制。

要构建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公共政策是政府表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只有克服公共政策在制定、执行、监控、评估过程中的缺陷,针对公共政策权威性的降低,及时纠正政策执行偏差,维护公共政策系统的稳定性,以满足公共政策合法、合理、科学、民主的要求,才能提高政策权威性。

4.2 从社会的角度

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培育公民社会,重视公民权利,保证公民监督,也是提高政策权威性的重要途径。

第一,要完善各项社会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必须加强社会监督方面的法制建设,尽快制定并颁布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社会监督主体的地位、权限、行使监督权的方式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确保社会监督权力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充分运用和社会监督行为的规范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利益整合,注意利益的公平分配。无论是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还是政策对象,都希望政策倾斜带来好处,希望政策扶持谋求利益最大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整合,同时兼顾公平。可以通过发展公私伙伴关系和进行独立的民意测验,舒缓公众与政府的紧张关系,即公共部门和私人实体共同施行权力,共同承担责任,以此促进政府与社会互动,整合社会与国家资源,提升政策权威性。在双方或多方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以宽容、互谅为原则,以实现自我利益又不损害他人利益,尽可能减少利益受损风险,保证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国亮.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强化政府权威[J].江西社会科学,2008.

[2]宁耀磊.论社会转型期的政府权威重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

[3]孙立平.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

有关女鞋的广告语 第9篇

2. 书“鞋”传奇,穿出你自己

3. 淑“鞋”传奇,穿出你自己

4. 悦己,只为取悦自己

5. 悦己,只为取悦自己的双脚

6. 我鞋由我不由你

7. 灰姑娘前沿时尚女鞋,尽显优雅中的高贵、妩媚中的典雅。

8. 穿穿有活力,步步有魅力!

9. 时尚之行,始于足下。

10. 她时代,她才是主角!

11. 书“鞋”传奇,穿出你自己

12. 淑“鞋”传奇,穿出你自己

13. 悦己,只为取悦自己

有关白酒的广告语 第10篇

2. 名酒沙龙,品位不同。

3. 万余佳酿酒不同,一心待客心相通。

4. 有酒皆杯,独特品味。

5. 东西南北中,最忆酒不同。

6. 好酒出九州,酒酒各不同。

7. 典藏好酒,不同凡响。

8. 酒不醉人人自醉,人各所爱爱不同。

9. 尊贵气派,豪迈情怀。

10. 不同的是酒香,相同的是品味。

11. 行业典范,正品保证。

12. 何处寻好酒,只有酒不同。

13. 品尝不同酒,感受人生品味。

14. 酒不同,喝出不同生活。

15. 口口醇香酒不同,杯杯佳酿品自高。

16. 典藏老酒相拥,正品尽情享用。

17. 品味各不同,其乐也无穷。

18. 日月去匆匆,情意酒浓浓。

19. 一壶浊酒喜相逢,千古佳酿酒不同。

有关保护地球的广告语 第11篇

2、索取资源力求简单,利用资源转换完全

3、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4、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

5、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6、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7、完善环保制度,落实环保责任

8、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9、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10、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11、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

12、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13、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巩固好发挥好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第12篇

一、媒体作为信息载体的回顾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英商安纳斯脱·美查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1872年4月30日) 创刊, 当时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商业报纸。内容包括发表政论文章、新闻报道、发表副刊性文字、经营副业等。《申报》历经了清朝末年的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朝代, 又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各个历史阶段, 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申报》的成长可谓一波三折, 但其办报的宗旨还是信息传播。1920年11月7日,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并创刊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虽然该刊物发行时间较短, 但是该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树起“共产党”的大旗,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此时报刊的作用依然是信息传播。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维护党的权威、尽快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识, 国内的所有新闻媒体都被纳入党的“麾下”进行统一管理, “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叫法由此诞生了, 此时还是信息传播。但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固, 行政权力开始对媒体日常事务进行了干预, 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被弱化, 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政治运动、阶级斗争”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末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来抓, 于是媒体开始了经济报道、社会信息的报道传播, 媒体开始回归信息载体功能, 舆论控制有所松动, 媒体作为信息载体的年代才真正开始了。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运作新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 媒体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大面积推开, 传统媒体逐步进行了分化, 逐渐进入市场自负盈亏, 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传统媒体独有的“喉舌”功能被分解为“五代十国”式经营, 传统媒体不仅仅以政府“喉舌”的“身份”出现, 而且还被冠以“信息载体”、“公共论坛”和“经济主体”等多种身份, 媒体身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媒体的传播思路正在不断与时俱进, 传播政治的同时, 民生方面的舆论导向更加明显了。二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全面展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媒体的经济基础、规模和作用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加之近些年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政议政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另外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加盟”, 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载体不断延伸, 致使当代中国媒体上的各种“声音”都存在, 媒体上的“观点”变得更加多元化, 因为执政者可以倾听到各阶层的呼声, 政策的制定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兼顾和反映, 最终使执政意图更加完美化。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权利”之争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冠以国有“喉舌”的媒体很快就被整合为“一体”, 媒体不再为“生计”问题四处“乞讨”信息, 其日常开销都由财政部门“统管”包养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信息局局长、《学习与研究》总编薛宝在第一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谈到的:“文化有四大政策支撑, 第一是‘二为方针’,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服务。第二是‘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好多事情可以讲究一律性, 但是文化首先是要讲多样性, 在多样性的基础上, 它才能繁荣、昌盛。第三个是‘三贴近’,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这个是文化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也是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第四是, 要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开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文化和传媒提出了高要求, 媒体被财政“包养”的单一“喉舌”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于是媒体开始探索着走向市场, 来了个“群雄逐鹿”, 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格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媒体管理层也意识到不管“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只管发展的做法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英明决策, 必须是在满足客户“需求”, 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的效益之争。众所周知, 媒体“断奶”后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收入。

有资料显示, 在中国, 广告收入占报纸总收入的70%以上。在电视业, 更是高达95%以上。为此南方报业、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第一财经等知名媒体, 都在探讨保证节目、资料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开始了“捞钱”, 把“捞钱”作为节目是否上档次、上水平重要的“标准”。为此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大社会舆论的引导,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遵守职业道德, 心中装有观众, 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这样才能分散掉新媒体空间内的舆论能量。

有关保护地球的广告语 第13篇

2.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4.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

5.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6.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7.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8.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9.再不保护地球,地球就是一个传说了。

10.手拉手保护地球

11.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2.环境污染 后患无穷

13. 珍惜生命之源水

有关爱护眼睛的广告语 第14篇

2、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3、孩子总眯眼,尽早去查眼

4、拥有好视力,生活更给力。

5、拥有眼睛就等于拥有美好的世界。

6、用眼有度,光明之路;科学用眼,美好无限。

7、珍爱视力,光明人生。

8、整天看电视,肯定会近视。

9、天天做眼操,天天眼睛好。

10、万里江山眼底收,大千世界目中明。

有关醋的广告语 第15篇

2. 家家用浦楼,美味不用愁。

3. 一品浦楼酱醋,香飘千家万户。

4. 用浦楼酱醋,走健康之路。

5. 浦楼酱醋,美味独树。

6. 浦楼酱醋,餐餐相助。

7. 淮扬菜肴好,浦楼酱醋少不了。

8. 用浦楼酱醋,烹淮扬美食。

9. 浦楼老字号,鲜美有一套。

10. 浦楼酱醋老字号,美食调味少不了。

11. 家有浦楼,烹饪不愁。

12.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流酱醋在浦楼。

从张释之判案看西汉法律的权威性 第16篇

关键词:张释之,西汉法律,权威性

张释之,单字季,我国西汉时期南阳堵阳人,是经历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两朝的官员。他的名由主要是其在判案过程中的执法公正而来,《史记》中司马迁将他与冯唐放在一起记录为《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法律家,所属职业为法官,汉文帝三年他被升为廷尉,协助皇帝处理各种司法事务。在张释之的眼中,西汉的法律就是“天下之平”,如果连法律都不公平,没有权威,天下人都不会再服法,久之必会导致天下大乱。即使是与皇帝产生法律相左时,张释之也会严格执法,他认为法律面前天子与人民是一致的,法律的权威性不仅体现在对人民的治理上,对天子也是通用的[1]34。在封建时代,张释之的判案行为和理念无疑是可贵的,人们也坚信只要有张释之,天下就没有冤民。张释之判案是西汉法律权威性的极好体现,与此同时张释之判案的权威性和成功是西汉时期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通过对原因的探究我们也能对西汉法律的权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张释之判案中体现了西汉法律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1. 西汉法律的公正性。

公正,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公平与正义。从古至今司法法官在审判活动中都是以最大限度的对法律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为目标。这不仅是司法官员的职责追求,也是法律本身的定性和应有之义。张释之在案件的判定过程中,时刻都遵循着西汉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从张实施审判的犯跸案中,就能很好地看出。张释之被提拔为廷尉后,经常与汉文帝一起出行。在一次的随行中,皇帝的车驾人马刚走到中渭桥就从桥底下窜出来一个人,皇帝的御马被吓得又叫又跳,差点将汉文帝摔下来。汉文帝还没看清来人就大怒着让随从将那个惊马之人给抓了起来,并交给张释之去处治。张释之回去后立即对这个人进行审讯,原来这个人是长安乡下的一个小老百姓,进城走到中渭桥听说皇帝出行慌慌张张躲到了桥下,等了很久他以为皇帝的车马已经走了就从桥下边走了出来。谁知道刚出来就迎上了皇帝的车马,使文帝的御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在了解案情后发现这个人只是对清道令有所违反,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处罚一定的罚金就可以了,按照法律规定罚了罚金就把人放了。文帝听到这件案子的断案结果后十分生气,于是便怒斥张释之:“这个人将我的御马都惊吓了,幸好是匹柔顺的马匹,如果是烈马,我岂不是要受到伤害,你还只判了他罚金?”但是依据法律来说,本来就该如此,张释之也不怕冒犯文帝,严肃地对文帝说:“法律的规定就是要遵守的,不管是皇帝还是老百姓。这个案子根据当朝法律,只需要判处罚金。如果根据皇上的意见办,法律就没有公正性可言了,老百姓谁还会去遵守法律的。请陛下三思。”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解释后,想了很久,张释之的话句句都是从维护国家法律公正出发的,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于是就接受了张释之的审判,并向张释之道:“廷尉的处置是正确的。”[2]70

张释之并不因为罪犯是平民百姓,得罪的又是皇帝而重判,也没有在文帝的怒火下改变自己的判决,而是始终坚持法律的路线,这些都体现了张释之断案的公平性,也体现了西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和公正性。如果张释之因为胆小懦弱而屈从文帝,那么西汉法律的天平就不再公平,张释之始终坚持己心,追求法律的正义和公平,不仅体现了西汉法律的公正性,也成为各级官吏判案的楷模,进一步促进西汉法律的公正性。

2. 西汉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的权威性也是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立足于法律官员在判案上的公正与否。虽然国家依靠强权能够一段时间内维持法律的权威性,但这并不是长久的治国安邦之计。只有司法官员们在每一次的审判中都公平公正才能将法律的权威性根深蒂固地埋进百姓的内心深处,进而使法律的权威性潜移默化地驻足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支配他们不去触犯法律。张释之的判案,对西汉法律的权威性也有很好的体现,其中以盗高庙座前玉环案最为人所津津乐道。这个案件是在惊马人案件之后不久所处理的,在当时来说算是西汉朝廷的一起重大案件。有人胆大地偷取了供奉在汉高祖神座前的玉环,这起案件使得汉文帝怒火中烧。全国上下都开始抓捕盗贼的行动,在这种情形下很快就抓到了盗贼。汉文帝将盗贼再次交给张释之,并嘱托其严加惩治盗贼。根据西汉法律中对偷窃宗庙的珍宝、服饰、器物的规定,张释之对盗贼判处了斩首示众的“弃市”刑罚。张释之将这个判决上呈给汉文帝后,汉文帝再次大怒,认为张释之的处罚过轻,在朝堂之上当众责问张释之:“这个贼连皇家祖庙中的玉环器物都敢偷窃,还有什么是不敢的?之所以将这个案子交给廷尉处理,就是为了让你对他判灭族重罪,严加处罚。而你呢,却像对待其他案子一样审判。之前是朕一个人的事也就算了,现在牵连到先祖高帝的尊严问题,不仅对皇家不尊重,也使朕变成了不恭敬祖先之子!”张释之看汉文帝发了这么大的火,于是赶紧跪下谢罪让文帝消气,但口中却仍然义正词严:“根据我朝法律,偷窃处罚中最重的就是‘弃市’了。无论他偷盗的是什么,都应该按照法律来定夺。现在就处以灭族罪的话,以后如果来了一个挖掘祖庙的人又拿什么来处罚呢?”汉文帝毕竟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听完后没说什么,下朝之后与太后商量一番最终接受了张释之的意见,对偷窃之人处以“弃世”之刑[3]49。

张释之的严明执法和依法办事以及对皇上不阿谀奉承的品性,使得很多冤案得以避免,深受当时百姓的爱戴,历史上甚至有关于“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记载[4]186。由此也可以看出,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是多么重要。张释之的公正审判不仅建立起了法律的权威,赢得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敬,也赢得了人们对国家的信任。从上述的案子中能够明显看出张释之在断案时对法律权威的重视,一旦进入法律程序,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干涉审判[5]130。正是这种人人做错事都要受法律制裁的制约,才更加体现了西汉法律的权威性。可以设想,那些被公正审判的人一定会宣传法律的公平正义,这种宣传一方面普及了法律知识,一方面也建立了百姓心目中的法律权威地位。

二、张释之判案屡次成功的原因

张释之判案的屡次成功,并不是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具有参考性,而是其自身和西汉社会形势等各种原因的综合促成的。

1. 张释之对法之重要性的高度强调。

张释之对法的重要性十分强调,即使是天子在他法律中也是与民众相同的。法律在张释之的理念中是天下所有人公共意志的产物,全天下的人都要对法律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加以遵守,统治者要想让法律真正有作用,就必须要取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人君作为国家的表率,更是应该守法、遵法、敬法。张释之本人对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尤为强调,从以上的两个案子中就能明显看出。张释之讲法律凌驾于天子之上,他对法律的强调隐含着法权大于君权之意,张释之的这种极端强调,使得其在判案中给人一种铁面无私之感,久而久之再加上口碑的外传,他办的案子很少有人再敢阻拦,连皇帝都要让步,更不用说其他人了[6]55。

2. 张释之所处的朝代正是政通人和的文景之治时期。

西汉王朝是建立在多年征战之上的国家,建国初期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一个空架子。汉初的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元气,开始推行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汉初的司法领域,仍然受到秦时的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秦律的影响。张释之作为廷尉一方面要坚持公正执法,一方面又要满足汉文帝“民清静而贵自定”的追求。他断案的屡次成功也在于他所为官的时代是汉文帝的时代。汉文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推行了“废肉刑,定刑期”刑制改革。正是由于文景之治国家经济的稳定以及文帝的开明,张释之才能在各种案件中对自己的正确意见始终坚持,即便与文帝的想法有冲突,也能始终坚持不放弃说服文帝遵循法律断案[4]187。

3. 张释之自身具有为法律甘愿献身的优秀品质。

从古今中外来看,所有优秀的司法官基本都兼具高尚的司法道德和高水平的法律素养。这些人在面临案件时通常坚持以下两点:首先是坚持依律断罪,其次是对自己的正确见解敢于坚持。对张释之来说,法律就是天平,不能因为任何人破坏法律的公平公正。不管这个人是平民百姓还是当朝帝王,张释之都依照法律判案,为了对法律的公平和权威进行维护甚至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为了捍卫法律,公平断案,连汉文帝的面子都敢折中,充分体现了他公正执法的优良品德和为了法律甘愿献身的优秀品质。正是这样,张释之才能屡次成功依据法律判案成功。此外,张释之本人是一位很善辩的人,能够用各种理由说服文帝接受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是其断案成功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欧元雕, 等.论法律权威[J].皖西学院学报, 2009 (6) .

[2]郝建平.略论张释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

[3]赵天宝.西汉张释之断案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

[4]赵天宝.西汉张释之断案的理性思考[J].社科纵横, 2008 (1) .

[5]任世贤.张释之执法惟公正[J].党风与廉政.2009 (6) .

上一篇: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下一篇:琵琶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