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2024-05-13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精选10篇)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第1篇

《山海关》教学设计之一

南石门中心大贾乡完小 甄丽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 气势磅礴 广袤无垠 干戈扰攘 浑然一体 捍卫忠贞 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 泳 抢 员

瞩 脉 沧 贞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 铮 响 嗬 渤 海 嘉 峪 关 纵 缰 驰 马

广袤 盔甲 干戈 扰壤殷红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板书设计:

城楼

2、山海关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山海关》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加强学生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文章体会内容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及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

1.重点: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哪篇课文了?(山海关)通过初步的学习,山海关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地形险要)

2、教师: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它依山傍海,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座军事要塞。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山海关,一起领略它那威武的风貌和动人的历史故事吧!

3、板书:山海关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提问:整篇课文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行文思路贯穿全篇的?(生答)师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2、教师:文章的总起着重写了什么?(点学生答)师板书:(我的赞叹)教师打开第一张幻灯片,先学生对照图片谈谈自己的体会。再翻开书看看作者的赞叹之后板书:(赞叹: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

3、教师:文章最后的总结着重写了什么?(学生答)师板书:(我的歌颂)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歌颂山海关的,让同学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待学生讨论后个别回答)师板书:(鼓舞和激励,永远在心中)

教师打开第二张幻灯片,让学生齐读。教师小结:作者为何如此赞叹山海关,还为什么说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海关去找找答案吧!

4、着重学习文章的第二大部分。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分述的?(我的所见,我的所想)打开第三张幻灯片 作者亲眼见到的山海关是怎样的呢?

师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这段中找出能概括雄关的特点的词。 待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气势雄伟,地形险要)

读句子,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它“气势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试着给第4 自然段分层。登上城楼,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打开第四张幻灯片,并思考:在介绍山海关风貌这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抓重点的句子:“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脖颈”“咽喉”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4、5自然段) 教师打开第五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做到图文对照。

(2) 师生共同讨论。 (3) 过渡:这样威武的雄关,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请女同学轻声读课文的`6自然段。

(4) 站在这雄关上作者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打开第六张幻灯片

5、师生接轮读。(师读:我真想 ?? 我又想?? 我还想??)打开第七张幻 灯片

7、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男同学读7、8、9自然段)相互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雄关的历史) (慷慨悲壮、涌遍全身 )

8、过渡:山海关不仅雄伟险要,还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默读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山海关在历史上又起什么作用?(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体会)。 “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展现我们英雄祖先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壮烈情景)

教师板书:(抵御外敌, 捍卫疆土)

9、把上面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如果改为陈述句行不行,为什么?

(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加表现了山海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0、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谁来谈谈自己读了这句话后的体会?(抒发了强烈感受,表达对山海关动人历史的认识和评价。)

11、作者赞颂的仅仅是像山海关一样的英雄吗?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赞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祖国疆土的英雄精神的讴歌。)

12、指导朗读

13、过渡:山海关在历史上有如此的重要作用,那么现在又有什么作用呢?学习课文的十自然段。引出“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句话。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梳理全文,再次体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句话的思想感情。打开第八张幻灯片(生齐声朗读)。 “伟大的体魄”,实指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的风貌“忠贞的灵魂”实指作者心中想到的山海关动人的历史及山海关抵御敌人入侵和捍卫祖国疆土的伟大精神。这句话表达作者对山海关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祖国疆土的英雄精神和讴歌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国之心,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每个同学肯定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吧?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第九张幻灯片(请同学们自由发挥,把想要说的写下来)

2.接着我们走下“天下第一关”城楼,展示课件去长城博物馆参观一下。

3.最后大家一起深情地来朗诵一首赞颂长城的小诗《长城》-----配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9.山海关

赞叹: 威武的雄关 天下第一关

所见:气势雄伟 地势险要

所想:畅游大地 雄关历史(抵御外敌,捍卫疆土)

歌颂:鼓舞和激励 永远在心中

对设计教学中色彩构成的再认识 第3篇

关键词:色彩,色彩构成,基础教学,教学观念

在设计教学中, 色彩构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 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基本内容包括色彩产生的原理、眼睛感知色彩的过程、特定条件下色彩与感受者的心理和感情的联系、色彩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应用的规律等。课堂中,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令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述应是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在设计学科日常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色彩构成的认识程度和应用能力直接反映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成果上。因此, 如何更好地理解色彩构成理论并使学生在这类抽象的理论上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 对前人在色彩构成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发现设计教学中对色彩构成理论的认识、阐释与应用存在着断层和脱节,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近年来对色彩构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色彩理论的重读和再认识, 更好地服务设计教育教学。

一、色彩构成理论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色彩设计是较为装饰化的构成艺术, 是源于色彩变化原理和人类对色彩的感觉, 有目的地表达既定内容, 应用色彩这一特殊“语言”获得事物内涵与人的情感的沟通。它与一般绘画色彩所不同的是, 不受客观的影响, 力求主观化、装饰化的色彩效果。色彩作为造型艺术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艺术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本质上的原因在于它不仅能唤起人们的视觉美感, 而且能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诉求, 进而使受众群体增进对设计产品中色彩载体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以达到设计者预想的目的。另外, 通过研究色彩的一般规律, 找出符合当下社会群体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观照, 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由此来看, 色彩构成理论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色彩设计的理论来源和实践载体的改变

色彩设计是以绘画色彩为基础, 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利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法, 表现形式美感与色调关系的过程。色彩设计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 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 不满足于自然界中客观变化的色彩再现, 而是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在设计教学中, 我们往往传达的是对已有理论的阐述, 而非对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把握。笔者认为, 在既有的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图片进行归纳和探究是促进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这一点可引入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来, 并逐步将其做深、做扎实。

色彩的设计与构成旨在把表达人的内在情感的造型因素提炼、概括为一种相对抽象的视觉语言符号, 在空间上组织、排列成能够传达人的情感、思想的语言系统。单纯的形象符号在空间内被分解、组合, 通过视觉接触, 在人的心理、情感方面会造成不同的变化, 产生不同的语言内涵。因此, 色彩的不同组合在立体构成上造成了情绪改变, 而色彩语言的特征就在这个变化中形成, 并在变化组合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当设计语言被压缩到色彩这一单纯因素的组合时, 观者已进入到一种纯粹视觉领域内的语言信息表达阶段, 它的合理性与协调性完全靠人的肉眼和心理予以把握。当一个立体造型的扩展超出人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时, 这个造型就失去了和谐感。如果一个色彩造型在视觉上失去了平衡, 那它就失去了传达信息的语言功能。如何使不同的色彩语言组合在一起并达到协调和统一, 这就是色彩设计的意义所在。同样形状的不同色彩与不同形状的相同色彩的符号组合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 影响和改变着观者的接受力和理解力, 因此合理的构成与搭配是色彩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色彩设计构成的应用规律与色彩心理的普遍存在性

色彩设计构成利用透视原理, 在三维空间内调动一定的造型因素, 进行有秩序的色彩语言功能的合理创造。色彩空间的分割、创造、减弱与加强都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视觉语言效果, 因此不能忽视每一个被分割的空间, 不能轻视色彩在空间划分中的作用。色彩的收缩、膨胀、扩张等可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紧张、平衡、安全等诸种感觉, 这种感觉是由形象本身所决定的, 包括其色彩体积的大小、完整与分散的状态展示等。设计师要赋予一种单纯色彩的语言内涵和意义、作用, 而色彩的语言渗透力完全取决于创造者对它的认识与把握, 对色彩加强、减弱到何种程度及所造成的意向结果等, 都离不开对色彩的构成设计, 这就是色彩设计意义的主动性。

以色彩的情感联想为例, 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 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 经过思维, 依据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 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比如, 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感觉。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差别, 是视觉色彩引起了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 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象, 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 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象, 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 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 用玫红画朝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 感觉很恰当, 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 但若与橙色对比, 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的倾向。

四、色彩构成教学的现状及其对高校设计教育教学的启示

色彩构成是继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又一个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独立的基础科目, 它是探讨色彩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 通过调整色彩关系 (对比、调和、统一等) 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 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构成体系之一。色彩构成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维, 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倡导创新的变革精神, 学生对它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其今后设计作品中色彩修养和创意水平的高低。作为造型因素的色彩设计, 它在设计教育教学领域中所起的重要视觉作用, 在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展示。作为仅仅为了与人的视觉和大脑进行沟通的色彩语言符号的设计, 对它的形象符号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和抽象化, 本身就具有思维性, 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对色彩加工、理解、再创造的过程中, 可促使符号的这种意向思维性向更具有针对性、特殊性及较强的目的性转变。

笔者通过考证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认为, 我国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目前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弊端:一是过于注重对色彩构成理论的试验分析, 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和复制, 不注重对色彩应用的感性分析, 忽略概念是普遍性的特征;二是缺乏主题性设计的引入和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 不注重研究民族传统色彩, 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三是在表达色彩介质上有使用传统颜料的惯性, 不明白颜料介质只是表达色彩的工具: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 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和表现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 只有掌握了色彩本身的规律及其造型特征,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设计专业在社会上的重要性的日益加强, 色彩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色彩设计观念逐渐从理性、科学和明确社会服务目的性, 向以精神愉悦与生理激发共同产生作用的新型色彩设计观念及当代情感化色彩设计思想挺进, 从而使色彩设计观念进入到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 这对当代设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第4篇

国务院2013年7月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随后,海关总署等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贸易便利化程度提升。

去年以来海关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业务流程;推进口岸各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与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旅检通道“一机两屏”查验模式,上线运行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取得明显成效。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根据海关总署令第225号发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将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基础上重新修订的,是基于原海关企业分类管理的一项改革升级,将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开展企业认证,建立海关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向社会公示在海关注册登记企业的信用信息。

今后,海关注册企业的管理类别不再分为AA、A、B、C、D类别,而是以企业信用状况为基础,分为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其中,认证企业又分为高级认证企业和一般认证企业。海关将对各类型企业实行差异化管理模式。

2014年12月1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中规定的AA类企业将直接过渡为高级认证企业,海关每3年对高级认证企业进行一次重新认证;A类企业将直接过渡为一般认证企业,海关将通过系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并实行不定期重新认证;B类企业将直接过渡到一般信用企业;对于目前的C类和D类企业,海关将按照《暂行办法》重新审核并确定信用等级。

该《办法》还调整了高信用企业的申请条件,即取消了企业须符合上一年度进出口总值50万美元以上等规模标准和新注册企业须适用当前信用等级满1年的时间条件。

认证企业享优待

经认证的企业在进出口货物查验率、货物单证审核及通关手续等方面,都会享受到优先待遇。此外,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实施动态调整。一旦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海关将会认定其为失信企业。失信企业将面临较高进出口货物查验率、进出口货物单证重点审核等环节重点监管。

新政着力简化程序,减少核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如高级认证企业评定时间仅需90日,办理时间较以前减少约3个月。

国际竞争力提高

《办法》充分融入了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关于AEO制度的先进理念,明确规定“认证企业”就是中国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适用我国与其他互认国家或地区海关所赋予的优惠待遇和通关便利措施。今后,“认证企业”出口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

高信用企业申请门槛降低

另外,为了给予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办法》取消了评定企业上一年度进出口总值50万美元以上、代理申报的进出口报关单及进出境备案清单总量2万票和3000票以上的规模标准,取消了新注册企业须适用当前信用等级满1年的时间条件。也就是说,只要企业诚信守法、规范经营,不论规模大小、成立时间长短,都有资格申请认证为高信用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海关注册企业管理将不再依靠传统的行政处罚,而是通过有区别的通关方式督促企业接受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督和约束,自觉遵守海关规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长江全流域实现一体化通关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1日起推广至长江全流域, 同日陆路通关模式纳入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这标志着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继2014年9月22日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合肥5个海关率先试点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今起也加入改革;长江全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这标志着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

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是海关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尊重市场和物流规律,对长江经济带海关的通关监管与服务实施优势集成、资源整合、专业分工,打破管理区域界限,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以下简称“一中心、四平台”),实现区域内企业自主选择报关纳税和货物验放地点,区域海关统一高效执法、无缝对接服务。

管理模式重要突破

一是允许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如重庆的一家报关企业,在本地注册后,无需在上海等地设分支机构及办理海关备案即可在相应关区办理报关手续。

二是允许许可证签注口岸为长江经济带任一口岸的货物(有指定进出口口岸管理规定的除外),在区域任一海关办理申报验放手续。如许可证签注口岸为重庆关区的,按以前的做法只能在重庆报关,一体化后可以在上海或宁波报关,许可证数据也可以正常核销。

三是企业通关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企业可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而无需办理任何审批手续。

四是取消企业资质限制,区域内各类别企业都可采用一体化通关模式办理报关手续。如一家重庆企业从上海口岸进口货物,按以前的做法要么在上海办理口岸清关手续;要么办理转关手续,使用监管车辆运输;要么具备“属地申报”资格,按属地申报方式报关。实施一体化后,企业无需办理“属地申报”资格审批,就可以在属地办理申报手续,属地海关放行后直接到口岸提取货物,也无需用监管车辆办理转关。

五是实现参数统一、区域审单。即在区域内统一设置执法及风险参数,无论企业在区域内选在向哪个现场申报,系统按照同样的参数标准进行判别。

带来三大好处

好处一: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区域内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的41%,报关单量占全国的47%。12月1日,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扩容,意味着全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业务都能享受“可预见、低成本、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据估算,通关一体化全面实施后,3大区域的报关单量将占全国海关总报关单量的80%,并将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0%到30%。

一体化改革将大幅减少通关审批手续和通关环节,进出口企业办理跨关区货物通关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将显著降低。以前企业在异地间申报、运输、放行等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现在海关通关手续可就近办理,正常情况半天就可以全部完成。

好处二: 增强海关执法统一性

一体化改革后,海关将按照统一操作规范、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执法标准为企业服务,使企业无论在哪个海关办理手续,待遇和标准都一样,做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省去了企业的往返奔波之苦。”

好处三:推动我国其他地区通关一体化发展

《山海关》的教学设计 第5篇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板书:山海关

(二)初读,感知全文思路。

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三)细读,体会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

1、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

(“好一座威武的”“这号称”等感叹号)

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

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5、在阅读课文1—4段时,要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

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或段落。不要把理解和朗读分离、割裂开来。

(四)练读,领悟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城楼

9、山海关: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教学反思: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第6篇

执教者:黄xx

一、教学目标:

名不虚传 气势磅礴 广袤无垠 干戈扰攘 浑然一体 捍卫忠贞 慷慨悲歌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高足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面:理解文中的新词。

(二)、初读文,理解新词。

四、教学器具:长城图片及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比一比,组词语。

广袤 盔甲 干戈 扰壤

殷红

三、教学难面: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文。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指名分段朗读文。

、知识与技能:

1、请人人自由读文,熟悉一下文内容。

3、指导高足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文,感知内容。

1、读了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高足谈读文后的初步印象)

2、指导高足理解词语。

(学年再读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文脉降。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高足交换。

(四)、讲堂练习:出示问题(电脑平台)

板书设计:

2、给汉字注音。

3、铮 铮 响 嗬 渤 海 嘉 峪 关 纵马

3、介绍山海关。

五、作业

1、熟读文。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内容。

9、山海关

城楼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山海关教学再设计 第7篇

1、完成《山海关》的教学后,我有一种“下岗”的感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当我讲到“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此刻,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各抒己见,大胆阐述。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2、朗读的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指导朗读中,我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创设情景,亲身感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山海关前进行角色体验,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二是师生对话,共同感悟。此时教师也是学生中的一员,用极为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让学生读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情。

3、插图的利用:

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山海关的图片,将抽象的词语变得更直观、更具体。这样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整体上我比较满意,但是在本课中我的教学还有许多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组织教学还不是很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还不够,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________________

《山海关》作为略读课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们读懂课文,从“伟大的体魄”和“忠贞的灵魂”两个方面对山海关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能够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二是结合重点词、句、段,了解作者对耸立在祖国大地上雄关的热烈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爱国的情感;三是自主品读课文,对文章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以及文中的精彩语段有所体会。

这篇课文的生词实在是很多,在制作课件时光生词就用了两张,有些生词还是不经常用的,如:雉墙、扰攘等,好多同学在读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这需要不断地纠正。这一篇课文的多音字也非常多,如颈、咽、燕等共八个多音字,解决这些多音字和生词,再加上读课文用掉了两个课时,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为了熟练地掌握本课生字,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多用一个课时也是应该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再思考 第8篇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高等职业教育获得很大的发展, 技能型创新实用型人才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因此, 国家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决策是正确的。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专业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获得很大的发展, 越来越引起相关行业部门的重视和赞誉。

但是, 近年来从就业的反馈来看, 我们也不能忽视许多问题, 对于设计专业来说, 就业反馈来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艺术修养普遍不高, 手绘画画的能力普遍不高, 而仅仅是软件操作都不错, 距离就业单位的要求差距不小。倒不是高职院校都存在这个问题, 最起码我身边的学生就存在这个问题, 问题出在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市场有点脱节, 专业课程设置有问题, 专业招生环节有问题。

传统的本科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学术性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主要偏重技能型的培养。现实迫使我不得不创新性思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 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是不是存在交叉相互渗透的可能?我觉得完全可以对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实行“公司+教室模式”“工作+教学相互渗透模式”, 大胆调整教学计划, 完全按照工作要求来安排整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公司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是有本质差别的, 没错, 不深入去做, 怎么可能取得可喜效果呢?我们不妨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知名设计专家兼职专业发展的顾问或者教师, 对学校的专业教育提供最前沿的市场信息, 用以指导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另外, 不妨可以把企业的用人要求和设计师的素质要求引进课堂;把项目设计的创意技巧和制作方法引进课堂;把设计所涉及的文化理念等知识引进到课堂, 邀请企业专家来讲课, 加速学生的公司实战训练, 甚至可以引进公司实战项目到课堂有公司设计专家带领学生进行实战或者学生顶岗实习, 并从中发现问题, 然后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科学针对性学习, 我想这样下去就会使学生的校内学习变成为研究就业而学习, 为设计创意而学习, 从而把高职院校的特色“工学结合, 项目驱动”发挥到极致。虽然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都强调这个, 为什么学生就业都存在许多问题呢?说明我们的专业课教学已经出现了观念陈旧的问题, 还没走出“为学而教”的老问题, 专业课程设置过时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中而学习, 在工作中而传授市场需要的知识, 从中加强学生的动手画画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在工作中实现企业的人文价值乃至经济利益, 体现高职院校人才的价值, 不能误以为高职院校仅仅是技能型的单纯人才, 应该要社会认识到高职院校是“具备较强创意能力的、拥有较高人文修养的技能型创新型设计人才, 而且拥有很强的可塑性”。

那么, 也许有人会争论,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不是会造成企业和学校各自运行机制的混乱, 我觉得不会, 关键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机制问题。我觉得可以创新合作机制, 尝试引进公司到校园到课堂, 充分运用公司的优势, 指引带动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 设置更加科学的专业课程;学校也可以给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 学校提供公司发展的一系列硬件条件, 公司提供优良的软件平台, 相互合作, 相互促进发展, 实现共赢。实现设计专业教学和就业单位的无缝衔接, 同一个人充当“学生和公司员工”或者“设计师和教师”两种身份, 从招生慎重, 从大学一年级抓紧, 科学安排教学和定岗实习, 一环扣一环, 循序渐进, 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而不是关门学设计, 关门研究社会需求。用不了多久这种合作机制的好处就会逐步显现出来。

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 作为一线的专任教师, 我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 从培养人才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出发, 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体系改革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和基础, 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设计专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只有体现到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 才能被贯彻落实。所以,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标既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又是设计专业各门课程制定教学计划的标准, 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对教学具有导向、依据和测度作用。实践证明, 不改革传统的仅仅理论教学模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就没有保障, 新的教学体系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在我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总结回顾,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打破“学科型”“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和“三段式”教学体系, 依据行业市场和生产一线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岗位的需要,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筑理论教学体系, 加强对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 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大力增加前瞻性理论和实践结合很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课程学时, 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画画能力、策划能力、制作能力, 适当减少纯理论和理念陈旧的课程学时。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学以致用, 学而工作, 学而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招生环节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 别的学校不便评论, 在我们学校我发现的问题是: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却盲目招生, 囫囵吞枣, 结果很多不适合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却被被动地限制在这个专业上而盲目的学习, 结果可想而知。我认为这个专业我们学校应该面向全国招生, 招生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并进行竞争筛选, 培养有志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 做好招生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这样, 培养的效果才能出彩, 就像盖楼一样地基牢固方能成大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前卫型优秀师资团队是搞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有力保证, 我们应该做好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和提高工作, 制订轮流培训计划, 努力为教师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增强实践能力, 逐步实现“双师化”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师教学和公司的密切合作, 教师同时也要是优秀的创意设计师才是出路。聘用企业一线优秀的设计师兼职我们设计专业的教师, 来校兼课, 缓解目前教师紧张的局面。建立企业和学校设计师与教师的科学合作机制。

五、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完成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以教学带动科研, 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 把科研成果和教学 (下转21页) (上接197页) 成果产品化、商品化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又一途径。努力建立起模拟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设计开发项目, 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实训基地有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的实训基地我们就按照上边说的合作模式进行, 那么校外的实训基地, 也可以采取上边的合作模式, 大力加强企业和教学的无缝衔接, 实现企业需求和专业教学的合作共赢。也可以创新更多的合作模式, 实现更多的校内外合作成果, 实现专业教学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 以更好地使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产业的振兴和经济建设,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教、产、研”的一体化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1—2002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9篇

①细节描写: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

手法:先抑后扬

课后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10篇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幼时保姆“阿长”的几件琐事,通过对阿长语言,表情及行为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阿长的性格与思想活动,进而展现了乱世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哀民生之多艰”的人文关怀以及“爱莫能助”的深深无奈。

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下字词:“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疏懒惧惮孤孀”,整体感知课文。

2、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6、把握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板书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鲁迅简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憎恶(wù)惧惮(dān)粗拙(zhuō)掷(zhì)震悚(sǒng)

chuāng(疮)疤孤shuāng(孀)jié(诘)问pī(霹)雳

(2)词义

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孤孀:寡妇。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交流点拨

(1)共写了7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标题其实标示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三、文本精读深入研讨

1、精读课文1~5段,从这5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交流点拨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读第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交流点拨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交流点拨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的告诫“我”。

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交流点拨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交流点拨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5、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有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交流点拨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四、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文中找出来并感受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

(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五、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交流点拨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总结写法

(1)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前面部分略写了长妈妈“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严,喜欢告状”“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等几件让作者厌烦、讨厌的事,大揭其短;但后面又详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2)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用“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摆成‘大’字的睡相”写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写她“淳朴善良、迷信、关心孩子”的性格特点;她为“我”买回《山海经》表现她的真诚热情、乐于助人,这些事情有详有略,但都是作者选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2、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上一篇:志愿者招募自我介绍下一篇:小升初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