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消费推进移动支付倡议书

2024-05-12

市场消费推进移动支付倡议书(精选4篇)

市场消费推进移动支付倡议书 第1篇

广大企业和商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使用移动方式进行各种支付、转账等服务。移动支付已成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移动支付通常是指利用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钱包等各类支付工具,采用二维码、NFC近场通信等手段,进行货款清算的交易方式。能够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金融支付服务,有效促进支付交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控制风险。

为了加快推动我市互联网城市建设,让“移动支付”最大限度地方便老百姓的日常消费,现向广大企业和商户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推进生活消费领域的应用。在各大商场、超市、药店、饭店、网吧、KTV等日常消费场所,主动开通银联、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利用商品打折、有奖促销等方式鼓励消费,推进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解决老百姓日常消费中找零和验钞等问题。

二、积极推进“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事业领域的应用,为广大市民办理水费、电费、燃气费、有线电视收视费、物业管理费等相关业务时提供扫码、刷卡等多种便捷支付方式,方便消费者选择。

三、积极推动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逐步实现金融社保卡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动以移动支付方式缴纳个人社会保险费。

四、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要进一步优化移动支付受理环境,积极探索在公共事业缴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方面的应用,拓展“移动支付”线上线下应用渠道。

五、大力推动“移动支付”在农村电商农产品交易、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工业品下乡支付渠道。满足农民便捷、小额、非现金支付需求,发挥移动支付对推动农民消费、培育农村经济新动力方面的作用。

为了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不用等”的方便快捷生活,各相关企业和广大商户们,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和推动移动支付在广大市民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为推进我市互联网城市建设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xx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12月12日

市场消费推进移动支付倡议书 第2篇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我们的支付手段从现金交易转变为移动支付。4G网络的普及,让我国超7.3亿城镇人口和超6.3亿农村人口享受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一、移动支付交易额

据数据统计,截止到,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亿元。其中,支付宝的支付额度凭借多年的优势,占支付总额51.8%;而微信支付则是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移动支付,用户平均每月使用超过50次。身上不带钱已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90后学生和白领是移动支付的生力军,他们也更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已经渗透至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

二、移动支付优势

1、从淘到扫

据调查显示,消费者线上购买衣服正在从传统的PC端购买,逐渐转向移动设备购买,78%的人表示他们曾使用移动支付在网上购买过衣服。而在线下购买衣服的过程中,刷卡的也少了,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在增加。40%的.人表示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这得益于移动支付在商家中的普及度高,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商家也从这趋势的受益。

2、支付场景增多

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手机钱包的付款方式。扫码支付将迎来将比NFC更早在线下市场蔓延。有理由预期,不远的未来,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网银、paly)将逐步发展成可以替代银行卡、现金的支付方式。

三、未来趋势

1、用户爆发式喷涨

20春节,抢红包不仅登陆了直播7亿收视率的央视春晚,还成为了春晚观众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标志着抢红包背后的移动支付完成了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抢红包让众多用户初识和初试了移动支付,当部分用户自助或在亲朋的帮助下完成注册、认证、绑卡等过程后,形成了向移动支付用户的转化。

2、平台开放成趋势

随着行业标准逐步统一和国家政策影响,移动支付平台的开放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的角色也面临着重新定位,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联合产业链其他成员,共同打造并维护一个开放的支付平台。移动支付的开放,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更多的力量将会注入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会协作竞争。

3、标准统一趋势

统一技术标准能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营造合作局面,推动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程。反之,若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移动支付市场比较混乱,支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无从保障。

移动支付将成未来消费支付趋势 第3篇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有望破十万亿

8月8日,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约而同地推出全新减免活动, 针对此项活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其目的是为了在快速增长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据更多份额。为此有机构预测,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猛, 交易规模有望在今年年内突破10万亿元大关。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 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其他进入到移动支付领域的公司, 都会进一步加大投入持续进入市场竞争。

同日, 微信支付联合全国70万门店和40多家银行, 共同号召用户进行“无现金生活”。活动当日, 用户在合作门店用微信支付消费, 即可随机获得一次立减机会。另外, 此前一周积累的“鼓励金”也可一次性抵扣现金使用。同一天, 支付宝也推出减免活动, 用户用支付宝在线下付款, 就有机会获得免单, 最高免999元。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针锋相对”的减免活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作为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上的双雄,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推出形式各异的促销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在快速增长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据更多份额。艾瑞咨询预测, 年内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21590亿元, 到2018年则有望达到182559亿元。到2018年前,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 之后还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

从目前市场格局来看,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但占据这一市场的前两位, 还合计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综合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 到2015年年底, 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约为80%左右, 微信支付则为10%左右。尽管目前在市场份额方面,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微信支付却在积极推进相关市场布局。目前, 全国已有近百万家门店支持微信支付。2015年9月, 微信宣布开放服务商申请。截至目前, 已有超过5000家第三方服务商, 在微信支付的生态中为商家提供技术、运营、市场等服务。

与此同时, 移动支付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丹麦从2016年1月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告别现金的国家, 瑞典则宣布致力于在2030年告别现金。2015年,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3.58亿, 同比增长64.5%, “无现金移动生活”日渐成为国内外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消费者移动支付意愿越来越强

在人们的吃住行日常生活中, 移动支付对于“住”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水电煤”等生活账单的支付。调查发现, 有77%的受访者表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用微信或支付宝处理生活账单。此外, 知名便利店和超市基本已全面支持移动支付, 大多门店还能支持超过3种以上的支付方式。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在超市和便利店有过移动支付体验。

对于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来说, 他们正在开始尝试借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强大网络, 连通物业、小区周边商家以及上门服务企业, 为他们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真正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时下, 通过手机应用预订出行已经成为新常态, 与之同步蓬勃发展的便是预订完成后的移动支付环节。2015年, 滴滴出行日均订单超过1100万, 其中45%的人通过手机移动支付订单;在出游方面, 50%的人直接使用手机规划并支付行程, 而这一人群在2014年只占总人数的17%。

近年来, 伴随中国游客境外出行和购物的激增, 中国各家移动支付提供商正不遗余力地“走出去”, 加速境外布局。在休闲娱乐方面, 电影票无疑是移动支付渗透最深入的领域。以2016年5月的全国总票房为例, 76.2%来自网络售票, 这一数据在2016年将超过80%。此外, 移动预订并支付KTV、球类运动和文艺演出也正快速崛起, 通过社交账号登陆游戏、视频类终端进行付费娱乐消费的需求迅速增加, 促使娱乐商家与移动支付对接。

有调查显示, 有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使用移动支付在网上购买过衣服。而在线下购买衣服的过程中, 习惯刷卡的消费者在减少, 扫码支付的消费者在增加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在线下购衣时使用过移动支付。得益于移动支付在商家中的普及, 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同时, 商家也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 移动支付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身份和习惯, 并利用移动支付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移动支付是生活的“柴米油盐”

研究发现, 目前90后学生和23岁~29岁的职场新贵是移动支付的生力军, 他们也更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超过12%的受访大学生更是表示出门“不带钱”, 近35%的年轻白领表示出门带现金会少于100元。益普索认为, 社交软件结合支付系统与休闲娱乐成为有效的营运模式, 通过手机APP相约去网红餐厅“拔草” (通过购买来“拔”除购买欲) 、预约订票成为主流。而通过移动支付的端口, 企业亦可将各类促销活动传递给消费者, 吸引想尝鲜的客户群。

时下, 无论是外卖、网络订餐, 还是食堂,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使用移动支付。调查发现, 高频时75%的受访者使用移动支付点外卖;高频时62%的受访者会在食堂时使用移动支付, 微信和支付宝是消费者的首选移动支付方式。同时, 移动支付的场景也愈发多样化。比如, 顾客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餐厅桌面的二维码, 即可在其微信公众号内自助点菜、确认菜单、支付买单;顾客也可以通过订餐软件预订早餐送至办公室, 并使用移动支付, 虽然这只占受访者的2.6%, 但该习惯人群中超过40%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

益普索称, 可追踪的移动支付数据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收集消费数据, 对目标人群做精准定位。并且, 通过移动支付的端口, 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将产品 (新推菜品) 、促销活动、经营理念等企业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向商家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更及时的交流过程将使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晋升到客户体验管理的层面。

移动支付改变消费 第4篇

从通讯到娱乐再到如今各个商家都渴望抢占一席之地的移动支付,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在逐渐被手机占据。随着移动支付抢占市场的迅猛势头,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在逐渐被养成。

市场先驱——支付宝

最早接触移动支付,是从支付宝开始。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先进的技术及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赢得了各大银行及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如今在各大网站购物、消费都可选择用支付宝付款,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便捷性逐渐让网上购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在逐渐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消费习惯。

不仅仅是购物,生活中的其他消费也在不断被改变着,点开各大团购网站可以发现,吃饭、看电影、KTV、泡温泉……各种选择应有尽有,现在的周末,已然转变成通过看团购网站信息的方式选择休闲项目。既能享受优惠,又能在网上完成支付,轻松便捷。另外在手机里下载支付宝钱包,你会发现其中不仅涵盖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等功能,还有包括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各种生活交费功能,软件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收入支出的账单明细,一款手机软件让我们随时随地满足生活中各种需要。

如今支付宝钱包还开发了声波支付、条码支付等创新型支付方式,无疑也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手段。

后起之秀——微信支付

微信原本是一款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社交工具,但当其宣布开通了“我的银行卡”端口时,便打破了大多数人对社交工具的想象,同时也因为微信良好的用户基础迅速得到众多用户的支持。对于刚刚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微信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在于提升用户数量。而支付宝无疑是最强劲的对手,在抢占用户时,微信支付可谓使尽浑身解数。

很多人表示,最初开通微信支付功能,是在浏览网站信息的过程中,看到了某些商品的推广信息“关注微信公众号,立享优惠”等。于是抱着尝试的心态点开微信,添加了关注,关注成功后,立刻会收到优惠活动的通知,在各种打折优惠的刺激下也就顺理成章地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可以看到,微信支付通过各个途径的广泛宣传,着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开通后,通过我的银行卡端口可以看到,微信提供了手机充值、微信商城、电影购票等功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要和消费。3月4日,微信正式宣布结束内测,支付功能全面向微信服务号开放,未来微信的营销及支付功能将进一步发展。

与小米公司合作

作为国内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不设店销,仅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并完成销售。微信支付与小米的合作可谓水到渠成,2013年11月28日,小米开放了15万部在微信平台的销售名额,合作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小米的微信公众号销售,二是直接通过微信我的银行卡功能抢购。这次合作,达到了共赢的效果,活动一开始,所有名额即被抢购一空,由此也为微信支付带来了大量新增用户。

微信红包

马年春节期间,最热闹的事莫过于用微信和朋友抢红包。少到几分钱,最多不过几十元钱,微信搭建的抢红包平台,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全国的微信用户为之疯狂。在抢红包的背后,无疑是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抢占,因为如果要通过微信给朋友发新年红包,需要完成4个步骤:绑定一张借记卡、填写红包信息、微信成功支付、发送给好友或微信群,另外,在将抢到的红包提现时也需要银行卡的绑定。由于微信红包融合了游戏、社交网络、红包习俗等元素,在春节期间一经推出即获得成功。

移动支付较量赛

当微信发力移动支付领域后,支付宝与微信便成为了彼此最强劲的对手,两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抢占市场的较量赛。

滴滴打车PK快的打车

两款火爆的打车软件的PK首先点燃战火。最初,与微信合作的滴滴打车推出微信支付每单返现10元的活动,通过打车软件不但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还结合优惠政策,对于用户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快就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支持。支付宝也随即发力,合作另一款打车软件——快的打车,自此由两大对手支持的软件的烧钱战火热升级。这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背后,是对移动支付用户的疯狂争抢,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用户从而强化市场,同时也是对于广大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

余额宝对战理财通

除了在热门打车软件上大打烧钱战之外,微信与支付宝更大的较量在于,其关联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与理财通的对战。自从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正式打开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后,各种“宝”类产品萌生,微信也毫不示弱,凭借其良好的用户基础与庞大的用户数量带动微信理财通的成长,两款理财产品一度成为市场上的关注热点和比较对象。

不要将银行遗忘

未来对于市场的争夺战可能将继续火热上演,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因为移动支付在使用上的便捷性还是其给予我们的优惠诱惑,很多人的支付方式已经逐渐被影响。2月17日,央行公布《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指出,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年度移动支付业务总数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这足以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

但在这场支付争夺战打得火热的同时,我们不应将银行这个更为强劲的对手遗忘。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累积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每人平均拥有银行卡3.11张,在传统支付方式上,银行具有强劲的优势和固定并庞大的用户群体。在移动支付的大潮之下,工行、建行、招行等陆续推出了各种移动支付产品作为反击,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互联网移动支付产品相比,银行的移动支付使用范围可能更加广泛。另外,近几年来银联也在大力推广芯片卡,很多店铺的POS机因此升级,并支持闪付(Quick Pass)功能。这意味着,诸如工行闪酷卡和浦发银行的电子钱包一类的银行移动支付工具,在应用场景上将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发起挑战。在未来,对市场的争夺将更多的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上一篇:党课心得.光辉历程下一篇:高考传统文化热点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