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散文

2024-05-12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散文(精选6篇)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散文 第1篇

打开电脑,摁动鼠标,寻找些许忘我。关掉电脑,回到现实,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感到厌倦了,我讨厌这样颓废的自己,不甘心与懦弱为邻。

——题记

看天空鸟儿还在飞翔,望树梢微黄的落叶还依依不舍,我有什么理由守着一台机器安忍于此。如果我说我必须离开,离开这被施了魔法的旋窝,拔出陷入泥潭的幻想,摆脱屏幕世界里的诱惑。

怪自己总是不够洒脱,放不下的太多太多。咀嚼记忆,咀嚼时光,都在指尖匆匆溜走。忘不了那一段被我玩弄的时光,些许,在人静的深夜,总是一个人思索着,有一个世界,一个草样年华,如暗香幽幽的年纪,却就此荒废了青春,若在不钝醒,抓住一丢丢暗暗幽香,悔之甚晚。

当下的日子就像是单曲循环,没有一点新意,常常倒数着自己的时光,消磨自己的生命,还有生命中的遗憾和爱,回首往昔如流水,就如树叶间隙透过斑驳的光影。

过去的几年,挣扎在征途2的影像中,一抹情节以一抹感恩,或有缘,或无奈,或刻意,总之是一抹难忘的记忆。那一年,我们出生在清源村里,在经过了一起抓螃蟹,一起打野鹿的日子,兄弟多了起来,那个称兄道弟的年代,身边没几个哥们总是要吃亏的。还记得人生中的第一匹马,或者谈不上是马,更像是驴。我曾经还为桃花源李婆婆的数量,而感慨过克隆技术,内个时候总是那么开心。

谈起征途,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如果有一天,能从新来一次,我一定要当史官。不论你曾经是敌人还是朋友,不论你曾经是小三还是基友,不论你曾经暗恋我还是嫉妒我,都烟消云散吧。

别了,征途2,别了,无敌至尊!姐去玩现实了,哪天回来希望你风采依旧。现在,你不是姐想要的生活!

跌跌撞撞,一条路坎坎坷坷。生活、时间、青春、连同感情都不想为任何人滞留半秒。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要紧,我大可以为曾经喜欢过的而喜欢着,只要远远的想着、看着,等兄弟们幸福快乐的消息,这也是一种幸福。

那些风一样的日子就这样远去了,剩下的时光里要为自己拼搏了,我相信闯荡过后脚下便是路。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散文 第2篇

一一题记

每天醒来,衣服早已叠放在床头,穿好衣服,走进客厅,正盘算着要吃什么时,饭菜用锅盖盖着,已经在餐桌上等候多时了。妈妈揉着朦胧的睡眼,说:“快吃吧!饭早就做好了。我把你爸叫起来了,吃完就能去上学了。“吃完饭下了楼,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车开到了门口,我坐上车,径直驱向学校。

很多人也许会羡慕,他们觉得这种什么都不用做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妙了。可是我不觉得,甚至讨厌这种生活。好歹是一名初中生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场景想想就丢脸,更何况现实中中就存在。

老师曾讲过一个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后自已做早饭,吃完直接步行上学,家里人不用管,他自己也能过得很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校。是啊,这种自律正是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的,也正是我想要的。将时间规划好,按部就班,不受外界影响能自己专心做事,这是多好的一种品质。闻鸡起舞,凿壁偷光,茹囊映雪……古人就会这么做。天寒地冻也挡不住他们学习的热情,荆棘遍地也刺不破他们脚步的坚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我们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做不了,做不好,又怎能干成大事,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怎能赶上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脚步?

时代变了,我们也要变。从前傲娇稚嫩的无知小儿的外壳应该蜕下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崭新的面貌、不屈的精神和坚毅的灵魂!

“这不是我想生活的世界” 第3篇

Advertising Week本来是美国广告协会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年度行业会议,过去一直只在纽约举行,今年第一次来到欧洲,连续4天的日程里密密麻麻排满各种论坛和研讨会。

在第二天的一场论坛里,数字广告公司R/G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鲍勃格林伯格(Bob Greenberg)正好是嘉宾之一,他兴致勃勃地谈起怎么和长期客户Nike一起“创造性”地使用Fuelband记录的用户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如何能够成为鼓励消费者改变行为模式的工具。大数据、移动平台、视频、讲故事,这是广告周里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几个关键词。英国商业电视台Channel 5在最后一天的讨论里对之前3天的内容进行了一下总结:分别有10%的话题在谈论移动广告和消费者研究,关于社交媒体和内容的各有14%和13%,而关注大数据的达到19%,如果再算上相关的媒介效果评测,这个比例就接近三成了。

一群广告人,要么因为挖掘分析大数据的无限潜能兴奋无比,要么因此备感压力(当然后者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我也不自觉地沉浸在这种狂热之中,再加上正好说到感兴趣的产品,我希望格林伯格能够多讲一点。

然而坐在他身旁的BBH创始人之一约翰赫加蒂(John Hegarty)爵士这时插话了:“这里面有个大问题—人类的历史一直在追求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而你们做的事情(利用工具收集个人数据)正在夺走这种自由。”他警告说:“我认为人们将来会强烈抵制这种做法,他们会说,这不是我想生活的世界。那些说‘我了解你’的品牌,滚远点,我不想要被你了解。”

这是整个广告周里我听到的最不客气的公开发言。放在平时,我会觉得这样的话过于偏激,但那天它仿佛啪嗒一下扭开了我作为普通消费者的那个开关。

这跟我前一天参加的另外一场研讨会有关。一位号称业内领先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分享他如何通过对人类感官的研究来帮助各大品牌改善其产品、服务、店内体验或是广告的设计—例如,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越重的酒质量越好,所以请把酒瓶设计得大一些重一些来帮助增加销量。或者,你卖的寿司虽然只是普通大路货,但只要配上一副虚拟现实的3D眼镜,它就能让食客觉得自己正在享用世界上最昂贵的食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研究不是为了提供优质产品,反而像是为了欺骗和操纵而存在。所以,当约翰爵士说出“我不想要被你了解”的时候,前一天留下的不愉快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到第四天,某位嘉宾对欧盟网页Cookie法令的评价让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的评价就一个词,“Bullshit”。因为不了解这个法令,我特意搜了一下,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求网站在追踪Cookie前需先征求用户同意,而网站们认为大部分用户都不会接受,因此对这项法令颇为不满。实际上这项法令并不过分,并且有研究显示60%的英国用户表示愿意使用Cookie,我自己在过去几个月里也无数次地同意过网站的Cookie请求。因此,这位嘉宾的表达方式,只能让我感到用户隐私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举足轻重却又毫无分量。

论坛结束之后,我和一个“传统”广告人聊起这个话题。作为非技术人士,我们都对技术既充满好奇又心怀疑虑。如果人们都为此痴狂,它会不会就像《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合体,一边是Big Brother随时监控着你的各种数据,一边是各种华丽的技术来满足你的各种需要……够了,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不是我想要的记叙文 第4篇

――题记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事情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有时候父母在同一件事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于是新旧思想碰撞,火花产生,冲突便在所难免。

在同件事上我们无法定论谁对谁错,例如,对于女生化妆,有些家长认为化妆就是不伦不类,是一个变“坏”的.象征。可对于一些女孩子来说,化妆是一种变得成熟的表现。我们从来无法判定某些事的是非性,但仍然固执的认为自己所坚持的是正确的,冲突发生时不愿商量,平时又不愿意倾诉,冲突就像死结,越解越乱。

我的父母对于我的近视问题一直耿耿于怀,他们对于我看电子产品这件事一直持反对意见,他们总是希望我能够不看电视、手机、电脑等一类的电子产品,甚至于只要对于眼睛有利的事,都希望我可以做到。而我却固执的坚持这一切都与保护眼睛无关,哪怕我明知自己近视度数已经很高,可是我依然想看一会儿手机、电视,想多吃颗糖,于是冲突就发生了。

父母站在替我长远考虑的角度,希望近视的度数不要再增加,但他们却忽略了诱惑和影响。当他们在看手机、电视时,我也会受其影响,想看一看。而换一个角度,我也忽略了自身健康问题,没有自制力。其实,只要大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必竟谁都不希望家里天天发生冲突。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在每一个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重要的那两个人。对于孩子的不理解、一次又一次的辱骂,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无比的伤害。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希望父母可以多多理解我,多放手,而不是仍停留在我还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姑娘上。因为我已经长大了,不理解、事事包办,不允许做这做那,这不是我想要的。尊重、理解、沟通、独立才是我想要的,我不希望有一天,父母对我们爱成了枷锁,而不是一个坚强的后盾。

这不是我想要的记叙文 第5篇

一一题记

每天,我早晨醒来,听到鸟儿们的鸣叫声,品尝着新鲜的早餐,迈着欢快的步伐,兴冲冲地来到了学校,投入到了一天繁忙的学习之中。

放学后,我背着充实的书包,欣慰看着落日的余晖,总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劲冲上心头。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永远都是那么的短暂,放假不到一个星期,一个小小的“不速之客”忽然闯进了我的房间,扰乱我的假期生活。没错!那是一个连20cm都不到的家伙,却成了我的好玩伴,那个家伙正是手机。

此后我什么都不干了。整天就是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看视频,刷抖音,玩游戏,聊QQ,我不知疲倦地做着这项”地下工作“。

几天后,我的头感到一阵阵的眩晕,颈锥和胳膊也在发疯般的酸痛,总觉得全身部位都在抗议,但是这些依然没有打消我玩手机的念头,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我的父母看到我的举动有些怀疑,白天不说话,到了晚上把门锁的死死的。但他们没露声色,也使我放松警惕。

可是我哪里知道他们的“阴谋”,依然玩着手机。时间在我的手指中悄悄地滑过,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

转眼间又到了晚上,我又把门锁死,可是却忘了拔钥匙。只听“咚”地一声,父母推门而入。手机滑到了床上,他们什么话都没说,拿着手机就要走。

第二天,他们把我训导了一顿,我这十几天的秘密终于解开了。可是沉迷于手机的我哪里听的见他们的苦口婆心。趁他们不在的时候又偷偷玩了起来。他们把手机藏起来,给手机设置密码,可是都无济于事,都被我一个一个地破解了……

不久就开学了,这一个月的我是从手机中度过的,每一堂课我都想着熟悉的游戏画面。期中考试后,看到试卷上鲜红的分数我十分害怕,不出所料,我被父母揍了一顿。手机也没收了,父母把试卷上的每一个题都重新分析了一遍,我感到十分愧疚,决定要好好的学习。

刚开始没有手机的我很不适应,感觉像吃饭少了盐一样,但是在紧张学习中慢慢淡化,在后来的考试中,我进步了很多。我终于感觉到不玩手机的感觉很美妙!

这不是我想要的作文300字 第6篇

这不是我想要的作文300字

迎着日出,送走晚霞。多少的日子,我披星戴月独自上学。满以为用勤奋换来的成绩会搏得爷爷的笑脸。然而,我每次的满腔的热情只能遭到他冷漠的相待。尽管我做好他所安排的所有的事,但我却得不到半句奖赏,这对于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女孩而言是无法理解的。得不到任何安慰来抚平“伤口”,找不到谁的肩膀可以让我依靠着哭泣。心灵的“伤痛”与外界的`“冲击”已足够让我心力交瘁。夜深人静,只有阵阵晚风拥抱着我,让黑暗无情地把我吞噬。因得不到理解,我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让泪水把我淹没。在泪水中洗涤的青春,这不是我想要的。

自打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双双离我至远地打工糊口。我知道他们的迫不得已,更能理解他们的艰辛。就因为如此,我注定与思念、期盼为伴。每当看见邻家小孩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的心有多酸,有多么的羡慕不言而喻。别人能得到许多的快乐与温暖,我只能蜷缩在寒冷的冬天里独自落泪。同龄孩子的哭与笑都可和父母分享,我却只能找到一位叫做“坚强”的朋友,来安慰自己。多少个日日夜夜我都只能活在追忆中,用流淌成河的眼泪来证明我的思念。多少的睡梦里,我都呼喊:我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我醒了,梦破了。作为一个孩子,我希望得到至亲的人的爱与关怀,渴望父母能伴自己成长。这样看似简单而明了的愿望,对于别人而言是可唤之来,唤之去的,但对于我来说那是渺茫的。它只能永远地沉浸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我永远的期盼。没有父母的陪伴就好像没有一切:耳边没有母亲轻柔布和蔼的叮嘱;眼前没有父亲慈祥的面孔,只有那孤寂常伴我的身边。无尽的思念和期盼,这不是我想要的。

上一篇:高考传统文化热点英语作文下一篇:阳明山国家公园导游词